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检测:专题二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含解析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480.35 KB
- 文档页数:9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基础达标1.下图是1840—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消费棉纱情况示意图。
对该图相关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①19世纪中期传统纺与织结合紧密②土纱遭到了国内外机制纱的排挤③近代工业和传统手工业竞争并存④外国棉纱进口数量呈现逐年上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棉纺织业发展过程的理解能力。
从示意图看,机制纱逐渐发展,而机制纱包括中国的和外国的两种。
故选A项。
答案: A2.(2014·泉州市质检)19世纪60年代的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
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
这一现象说明( ) A.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兴起B.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的束缚C.民族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性D.列强在中国开办船舶制造业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及特点,材料的大意是说民族资本家不仅要向外国人购买设备,还需要外国人的技术,因此体现了对外国资本的极大依赖性,所以选C项。
答案:C3.胡适说:“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称其为“英雄”的主要依据是( )A.为挽救民族危机放弃仕途B.提出“实业救国”兴办实业C.提出“教育救国”大搞教育D.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解析: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晚清状元张謇毅然放弃仕途,兴办实业,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答案:D4.(2014·惠州市调研)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为便于经济掠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兴办了一些企业,这类企业当时主要有印刷、船坞、船舶修理等业。
这带来的新变化是( ) A.便利列强经济侵略B.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C.自然经济瓦解D.激化了中外之间的民族矛盾解析:外国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兴办了一些企业,给中国带来阶级结构的变化,就是出现了工人阶级,也是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
答案:B5.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课后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蒋梦麟在《现代世界中的中国》中写道“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
……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
她们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有些则去念拜菩萨。
……还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材料反映了()A.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传统经济与近代经济并存C.新的生产方式已占主导地位 D.传统的小农经济重获新生2.曾国藩、李鸿章以及直接受太平军威胁的地方官吏何桂清、薛焕等人感知,在军事上,变国策,向西方学习长技。
材料主要说明()A.清政府已认识到“借师助剿”的重要性B.洋务派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壮大了势力C.太平天国间接地影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D.太平天国运动给予列强侵华以可乘之机3.光绪二十年,江苏南通的张謇考中状元,但他毅然弃官从商,创办大生纱厂,后来又创办了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孽。
张骞的成功是对下列哪一观念的否定()A.实业救国 B.学而优则仕 C.国无商不富 D.工商利国4.陈启源的继昌隆缫丝厂1881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封闭,致使陈不得不迁厂于澳门。
张謇通过两江总督刘坤一将湖北织布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官股,另募商股,最终建立了大生纱厂。
这充分说明()A.实业救国思想得到清政府的充分认可B.大生纱厂是一个官商合办的官办企业C.官僚资本主义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封建势力对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双重作用5.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
这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A.从产生之日起就注定必然会失败 B.是在清政府的财力支持下产生的C.在设厂经营上遭封建官府的压迫 D.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先天软弱性6.下表是对81 家早期民族资本工矿企业主要创办人原有身份统计的结果,该结果反映出(A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地域分布具有不均衡性C.中国早期民族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额较少D.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举步维艰7.1895年,清政府谕令各省:“招商多设织布、丝绸等局,广为制造”。
人民版必修二 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练习就”主要得益于A.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B.《马关条约》签订后的资本输入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D.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3.“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
”材料中的“三种势力”不包括A.自然经济 B.洋务经济C.民族资本主义 D.外国资本主义4.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
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
”以下企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局C.安庆内军械所D.发昌机器厂5.设想你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的中国,欲投资新式企业,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下列行业中,你最有可能投资于A.棉纺织业B.冶金业C.机器制造业D.采矿业6.有不少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上述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A.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B.均主张“中体西用”C.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D.未能触及政治制度7.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
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
以上现象表明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认为:“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
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它必须有更好的交通体系、工业和企业作支撑。
”下列符合作者观点的企业有①汉阳铁厂②江南制造总局③轮船××局④开平煤矿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呈现明显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表(1895~1899年)——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材料二下表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商品种类比较表(单位:%)——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必修二专题二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近代以来民族工业的崛起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民族工业崛起的背景、影响因素以及推动力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为读者全方位呈现中国民族工业崛起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意义。
一、背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发生的变革密切相关。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受到了长期的侵略和掠夺,尤其是在工业方面,中国一度陷入落后的状态。
但是,随着近代以来新思想的涌现,社会变革的加速推动,民族工业的自立自强逐渐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同时,外商的垄断和剥削也使得中国一些先进的工商企业和技术精英逐渐意识到,只有建立独立的民族工业,才能真正摆脱被动局面,实现长远的发展。
二、影响因素1. 政治因素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从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的政治变革,政治大环境的转型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政治体制的变迁和国家威望的提高,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鼓励。
2. 经济因素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市场经济和产业升级,从而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工业的竞争实力。
3. 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也是决定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为民族工业的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和灵感,同时,借鉴和吸收西方工业文化也成为了民族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推动力1.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民族工业高效发展的关键。
为了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快了技术进步的步伐,同时鼓励各个领域的创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2. 资源整合近年来,中国政府逐渐推进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优化,加快了民族工业的资源整合。
及时进行资源整合和利用,促进企业协同发展,也成为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一大动力。
3. 市场开拓市场开拓是民族工业获得更多利益和资源的关键。
专题二第1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一、选择题1.(2014·安徽师大附中期中)“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该现象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 )A.崇拜洋货风气盛行B.织工、铁匠被迫改行经营农业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洋货盛行,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西方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面对西方的经济侵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选C。
A项错误,材料的主要信息并不是说明人们崇拜洋货,而是说洋货充斥中国市场;B、D项材料并未体现。
2.(2015·烟台期末)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答案】 C【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的限定“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
分析选项,A和D都着眼于政治角度,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故C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
3.(2014·山师附中期中)鸦片战争后,当洋货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时候,广西西北地区90.45%的农民仍然穿自制土布。
最能准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广西人民掀起抵制洋货运动B.从国外进口的洋货数量不大C.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D.广西买不到外国的棉纺织品【答案】 C【解析】解题关键是一要分析时间限制,二要分析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原因,三要对比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不同状况的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沿海和沿江地区,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迅速解体;而广西西北地区深处内陆,受冲击的影响力度不大,自然经济具有抵制外国经济的特点,所以农民仍然穿自制土布的多,可以推出近代中国经济极不平衡的结论。
4.(2014·浏阳一中)19世纪,我国有一类企业“设总办、督办、会办、帮办、提调等主持运营,多由现任官员兼任,其薪俸亦以官阶而定,实际上是一个政府衙门。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导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掌握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及表现,提升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水平.2、探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开展的原因、特点,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3、了解近代企业家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二、自主学习问题〔一定要认真看书并做好思考哦!〕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并结合后面所给材料,独立完成以下问题.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标志、表现、影响是什么?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是什么?列举兴起时间、主要地点、代表企业及产生的途径.3、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开展的原因是什么?有何表现?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开展有何特点?产生了哪些影响?三、我的迷惑〔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迷惑和问题,请分享给大家. 〕四、根底过关〔学完了课文,我们来检测一下吧〕1、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A.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B. 英国对华商品输出C.西方列强限制中国海关D. 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是①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投资近代工矿企业②局部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③外商在通商口岸投资建立工厂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3、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义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A.开展迅速B. 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C.内部治理不善D. 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4、设想你是一位19世纪70年代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创办的企业是A.机器制造 B .面粉、纺织等C .农业 D.军事工业五、真题演练〔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高考吧,你会发现她很简单!〕5、〔2021?新课标全国卷I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丁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说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 商品经济根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6、〔2021?新课标皿卷文综历史,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响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 “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 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7、〔2021?新课标全国II卷文综,28〕奕?力倡洋务,乂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焦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 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抗六、课堂总结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表现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兴起条件时间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嘻鹭族工业’器I代表企业「原因近代民族工业J芝甲的初步开展特点L影响七、补充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一定要好好利用哦!〕第一子目: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动补充材料:1、阅读材料分析鸦片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我叫张三,生丁1820年,在1840前,我一直过着幸福而乂活贫的生活,白天我跟着父亲一起去田里干活,母亲就在家里纺纱织布.可是这种生活到1840战争发生之后就发生了变化.母亲她不织布了,她说自己织的布既费时间乂不好看,还不如去买洋布划算,洋布乂廉价乂好看.父亲也同意了母亲的说法,他在田里改种了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他说这些作物可以拿去卖给同村的李二,李二是专门负责帮助洋人收购农作物的,等卖了钱以后,可以去洋行买几匹洋布,给我们做几件洋布衣服.2、阅读以下材料,总结其分别反映出中国经济出现了哪些变化?材料一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相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 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二武夷北苑,夙著茶名及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 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卞宝地?卞制军政书?材料三上海在1845年时有洋行11家,到1865年增加到88家,……长江一线其它地区更是如此.---- 夏燮?中西纪事?材料四鸦片战争后,……在中国社会体内,因此而长出了从未有过,但乂非常畸形的新物.这就是买办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或阶层,他们是依附外国势力的中国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第二子目: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3、阅读材料分析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有哪些?材料一:“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材料二:“........... 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 •——1895年活政府发布的上谕材料三:“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张窖4、阅读材料了解民族工业兴起时期的实业家代表荣宗敬荣德生周学熙荣家兄弟:是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以创办茂新、福新、申新面粉或纺织企业集团而著称丁世.享有“面粉大王〞及“纺织大王〞的美称.他俩除在兴办实业方面驰誉中外以外,同时在我国的农业、教育等事业的开展方面,也有很大的奉献.周学熙:我国活末民初杰出的民族资本家,创办了新洋灰公司〔河北唐山〕、华新纺织公司、中国实业银行等企业.是华北地区早期工业化的奠基者之一,他所开创的实业集团奠定了京津唐地区近代工业的根底. 在当时,他与江苏南通著名实业家张窖齐名, 时称“南张北周〞.第三子目: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开展5、阅读材料分析民族工业开展的特点材料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轻工业92 % 鼠工业S %.1869 年轻工业87% 重工业13 %1919 年材料三近代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在抗日战争以前,近代工业大约占10哧右,农业和手工业大约占90知右.材料四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俱用华人〞,但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 “发动机系英国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材料五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 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义隆,就存心勒索.…… 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6、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内容思考民族工业开展的影响.资产阶级在其短短的一生中还是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 他们为社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根底,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有所依托.——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A2、D3、B4、B5、C 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上的日常洋货已经充满到“穷乡僻壤〞,说明民众的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紧密,应选C项.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关税主权〞,排除A项;在近代,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中国市场主动开放并非在19世纪中期以后,应该开始丁19世纪末活政府自开商埠,排除D项.6、B材料中的“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改变了“不索取原价分文〞的做法是为了缓解洋务企业的经费压力.故答案为B项.材料所述“协造〞方式只是由用船一方拨付造船所用材料费,并非由用船一方参与造船过程,排除A;材料所述并非说明所造船只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排除C;D材料不能反映,排除.7、A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的国人对倡导洋务或与洋务有关的人和事件持轻视反对态度, 表达出传统观念对外来事物的排斥,故A项正确;倡导洋务和出使国外不是崇洋媚外的行为,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表达洋务运动只学器物,不学制度而受到批判,故C项错误;国人抵抗洋务不是因受外国侵略而产生的爱国情感,而是对外来文明的抵触,故D项错误.。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1.鸦片战争以后“洋棉每百斤需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仅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棉花价廉物美,畅销海内外 B.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C.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 解析:材料表明中国的原料价格低廉,外国大量采购,这一现象表明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基地。结合时代背景“鸦片战争以后”,因此选B。 答案:B 2.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为“19世纪40-60年代”。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D项正确。 答案:D 3.下面信息对近代洋务企业描述正确的是( )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③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题目在讲洋务企业,并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排除③。 答案:A 4.20世纪初,商办安徽全省铁路有限公司章程规定:“本公司拟全招华股,不招洋股,以合自办二字。”这说明该公司的生产( ) A.排斥西方文明 B.坚持自给自足 C.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D.资金技术雄厚,不需外援 解析:20世纪初受到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出现了兴办实业的热潮,由材料中“全招华股,不招洋股”可以看出该公司的生产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答案:C 5.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内地很少;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民族工业所占比重很小,故排除含②或④的选项。 答案:B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 (1)材料一的图片是连环画《牛郎织女》中的一幅插图。观察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和耕作方式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的原因。 (3)简述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答案:(1)模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2)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3)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出现。
基础巩固 1.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该表的理解正确的有( ) 时间 茶(万磅) 生丝(包) 鸦片战争前 5 000(年平均值) 5 000(年平均值) 1845年 8 019 13 220
1851年 9 919 23 040
1853年 10 122 62 896
①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②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④对外贸易出现顺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表格内容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土特产品——茶和生丝出口量增加,中国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中国日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所以①②理解正确。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对外贸易的顺差和逆差应该是进出口值的对比,所以排除含③或④的选项。 答案:A 2.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
棉布进口 棉纱进口 A.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D.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解析:从图中看出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成品)进口整体上变化不大,而棉纱(原料)进口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有抵制作用,另一方面对国外廉价原料需求量增加,故A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此知识将在本专题第二节详细学习),排除B项;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与棉纱进口增加的现象不符,排除C项;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成为西方廉价商品的倾销地,与中国棉布进口整体变化不大的现象不符,排除D项。 答案:A 3.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最早出现在( ) A.东南沿海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解析:本题抓住限定词“最早”,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选A。 答案:A 能力提升 4.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商业活动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市场繁荣 解析: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的经济侵略,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选A。 答案:A 5.近代以来,许多人士投资近代企业,从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
投资者 所占比例(%) 官僚、地主 30.86
一般商人 18.52
手工作坊主 7.41
华侨商人 7.41
A.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B.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 C.部分投资者来自国外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解析:本题考查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表格中的投资者有官僚、地主,故A项可以从表格中获取;表格中的投资者共有五类人,故B项可以从表格中获取;投资者有华侨,故C项可以从表格中获取;表格信息涉及的是不同领域的人们投资民族企业所占的比例,并没有列举民族工业发展速度的信息,故D项不能体现。 答案:D 6.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解析:从材料关键词“机器厂可兴”“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可知题干材料主张政府应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19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后,故选C。A、B、D错误。 答案:C 7.《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等,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缺乏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税收优惠政策 解析:依据“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自应享优例豁除”的条款,欧美列强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也享有同样的特权,实现资本输出要求,使外资工业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占优势地位,同时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答案:D 8.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这则材料的主要观点是( ) A.教育兴国 B.实业救国 C.军事强国 D.农业立国 解析:从题干关键信息“救国为目前之急”及“根本则在实业”,可知张謇强调实业救国的重要性,故选B。 答案:B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统计(1836-1838年、1894年)
时间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1894年 项目 数量(万担) 比例% 价值(万两) 数量(万担) 比例% 价值(万两) 内销 165.29 76.78 1 414 171.48 44.32 1 467
外销 50 23.22 769 215.44 55.68 3 317
产量 215.29 100 2 183 386.92 100 4 784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 ——《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以及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经济成分?并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围绕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这一核心选择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对这一变动的原因、表现的认识及对变化带来影响的理解。回答时注意将材料的核心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然后有条理地作答。 答案:(1)变化:自然经济遭到破坏;经济作物的出口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