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5)_人教新课标
- 格式:docx
- 大小:28.49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优秀5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篇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1.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2、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目标: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之情,产生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昨天,老师请同学们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
3、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03年5月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色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同桌之间轮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指正。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三、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一读,简要写出读书收获,把不明白的。
词语或句子画出来。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读书收获,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向他人请教。
3、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总结收获,如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等等。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
4、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
请你们也来称赞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把你的赞誉之词写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后诵读。
四、朗读复述,积累语言。
1、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课文。
2、同桌练习讲述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的救援行动。
3、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段抄写在读书笔记中。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5)人教新课标【教学目的】1、培育默读才干。
2、读懂课文,了解俺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肉体,对其他国度人民的协助;从而遭到教育。
3、经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同窗的语文综合素养。
【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度人民的协助和友谊。
2、难点:地震、如何救援等方面的知识。
【课前预备】课前查找关于地震方面的知识。
【设计流程】一、说话交流,导入新课1、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地震方面的知识。
说说地震灾区的样子,这时分灾区最需求的是什么?是啊,人们对灾区的援助,明天我们看法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国国际救援队。
〔看课件,看法中国国际救援队及四大秘密武器〕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3、中国国际救援队究竟〝棒〞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身目击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色表现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课文写的什么时间,什么中央,什么人,发作了一件什么事?3、师生共同归结总结,完成填空。
2021外地时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发作了_____ _______, 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迅速赶往灾区现场,展开_____________, 最后,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了解灾区的凄惨现象在文中找到描写灾区凄惨现象的句子,读一读;出示灾区凄惨现象的图片。
面对灾情,我们的救援队是怎样做的?四、再读课文,品析、体会、感悟1、那么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处置效果。
2、小组讨论。
3、交流反应:A 震后,中国政府立刻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地投入救援任务。
新课标三年级下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
新课标三年级下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学会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本单元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
2、
3、
在默读时要求学生勾画叙事要素的关键词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
进行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文中找到事情的六个要素,简要概括事件的经过,串联起来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区别复述和概括的区别,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概括事件的经过。
学生充分发言。
5、
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的感情就是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学生充分发言。
6、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时候,抓住文中感情最为充分的段落来指导。
一方面,引导学生内心要满载着和作者一样的感情来读;另一方面,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比如,抓住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词语重读。
学生广泛试读。
学生齐读。
老师范读。
学生齐读。
7、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与人交往,建立友好情谊。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对救援队的兴趣。
(2)运用讨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语交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救援队的相关事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救援队的故事。
2.课文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抽象词语。
(4)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
3.深入理解(1)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事迹。
(2)讨论救援队的精神品质,如勇敢、无私、奉献等。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向救援队学习。
4.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如果你遇到了困难,你会如何向中国国际救援队求助?(2)模拟情景:中国国际救援队接到求助电话,如何进行救援?5.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激发了学生对救援队的兴趣。
在课文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实践活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整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三年级<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这篇课文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
文章通过对救援队行动的描写,反映了中国对受灾国家的人道主义援助,也展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出色的救援能力和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和抽象的概念,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国际救援行动可能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教学让他们增加对这方面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人道主义精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阿尔及利亚地震救援工作的情况。
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真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出色的救援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世界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色表现。
体会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人道主义精神。
2、教学难点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真棒”,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精神。
2、默读法: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救援现场的紧张氛围。
六、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地震的图片、视频,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相关资料等。
2、课文朗读音频。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地震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地震带来的危害。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并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各种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对救援工作者的崇高敬意。
二、教学内容本课以“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为题,讲述了我国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地震中迅速反应、积极救援的事迹,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以及中国人民的大爱无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包含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提前备好生字卡片、相关问题讨论题等教具。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标注生字新词,尝试概括文章大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中国国际救援队参与国际救援的短片,引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读课文,结合注释解决生字新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文本解读:教师带领学生分段解析课文,深入探讨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地震救援中的英勇行为和感人故事。
4. 小组讨论:围绕“为什么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进行思维碰撞。
5. 情境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救援演练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救援工作的艰辛与伟大。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更多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或其他国家救援队伍参与国际救援的案例,撰写小报告或绘制手抄报,进一步增强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六、教学总结回顾全课,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即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国际救援行动中的表现所体现的中国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
同时,激励学生要心怀大爱,关心社会,尊重每一份平凡而伟大的职业。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讨论、模拟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其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
3.小结过渡: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4、指导观察,引入课文。
(题目与以往学习有何不同?)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表现吧!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读时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交流收获1、那么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
3. 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震后,中国政府……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1、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研。
2、朗读感悟。
3、教师小结。
“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
”1、学生口述、理解分析。
2、投影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有的队员有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1)、指名读——学生练读——小组注入力量读。
(2)、学生理解分析。
3、教师小结过渡引入图片。
4、投影出示相关图片。
5、同学们面对着此情此景,你难道不想说些什么吗?(学生畅所欲言)6、回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前往救援。
”1、学生理解分析。
2、教师点拨、启发想象。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一、教材分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
故事情节生动有趣,通过一个真实地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国际救援队的工作内容和意义,培养对志愿者事业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国际救援队的工作内容和意义,掌握文章中生词和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志愿者事业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生词的理解和应用。
2.理解文章中对国际救援队的描述。
难点:1.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和归纳。
2.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志愿者事业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课件PPT2.教案3.学生课本及习题4.黑板或白板5.故事片段视频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国际救援队的相关视频素材,激发学生对国际救援的兴趣,引出本课的话题。
第二步:课文学习(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跟读课文,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
2.学生分组互相讨论课文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学生自主朗读文章,并进行问答互动。
第三步:讨论(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展开讨论,提问国际救援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志愿者事业对社会的意义。
第四步:写作(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志愿者事业的作文,表达对志愿者的敬意和对乐于助人的群体的理解。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国际救援队的工作内容,也能够培养出对志愿者事业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课题导入,激发情感1、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今天学习的是发生在中国人民和外国人民之间的事情.2、(出示图片)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篇课文的主人公,他们是谁?自由朗读资料袋的内容.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阅读提示,划出学习要求.2、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如果有读不准的字、词或句子可以请教一下身边的同学或老师。
3、同学们刚才读得都很认真,我可要检查检查你们的认读情况了?出示课件,指名生读词语,有不会读,还请同学帮忙。
4、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5、本课是一篇通讯,是一种新闻的体裁,一般在开头介绍重要的信息.二、自主探究,交流收获1、你觉得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表现怎样?(真棒)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让你感受到救援队真棒的句子,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2、学生汇报“经过14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板书:速度快)“他们一下车……仍然坚持战斗”。
(播放地震的视频和图片)想象:队员们还可能在做什么?“有个儿童下落不明,……终于被救了出来。
(板书:技术高超)3、指导朗读四、总结回顾,感悟文情1、在阿尔及利亚参加救援的38支队伍中,只有法国和中国各救出一名幸存者,而且中国还在不属于自己救援范围内成功营救一名小男孩,不仅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还受到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
那此时此刻你不想向队员们说些什么吗?2、在送别时,群众充满感激,齐读第一段。
五、延伸1、我们的国际救援队,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
谁能向我们介绍他们的事迹?2、师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学生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后反思《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的是队员们在阿尔及利亚是如何进行救灾工作的,本文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会读课文——粗知课文大意——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教学目标】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
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培养默读能力。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2、读懂课文,了解俺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协助;从而受到教育。
3、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同学的语文综合素养。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协助和友谊。
2、难点:地震、如何救援等方面的知识。
【课前准备】课前查找关于地震方面的知识。
【设计流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说说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地震方面的知识。
说说地震灾区的样子,这时候灾区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啊,人们对灾区的援助,今天我们认识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国国际救援队。
(看课件,认识中国国际救援队及四大秘密武器)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中国国际救援队到底“棒”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杰出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课文写的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发生了一
件什么事?
3、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完成填空。
2019当地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____ ________,造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迅速赶往灾区现场,展开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了解灾区的凄惨景象
在文中找到描写灾区凄惨景象的句子,读一读;出示灾区凄惨景象的图片。
面对灾情,我们的救援队是怎么做的?
四、再读课文,品析、体会、感悟
1、那么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
3、交流反馈:
A 震后,中国政府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地投入救援工作。
读句子谈体会。
B 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着……”
(1)进入情境体会队员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在想什么?
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在想……
(2)联系当时环境再一次感受:幻灯出示救灾图片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
想想哪些是重点词句,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
(3)学生再读句子,谈感受。
(4)面对这样这样的救援队,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C 真棒,不仅表现在普通的队员身上,就连搜索犬—一个国际救援队的特殊队员“超强”也表现得让人交口称赞。
(1)找出描写“超强”的句子,读一读。
(2)孩子在废墟中挣扎了三天,救援的国家队员都未曾发现,而中国国际救援队却能把孩子安全救出,这说明了什么?救援技术高超(3)如果你是废墟的那个孩子,你想对救援队说些什么?
出示课件
(4)中国国际救援队靠着精湛的技术圆满完成了抢险任务,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认可与尊重,一句“中国万岁”包含着他们的感激,更是祝福,在国内救援队也得到了祖国人民的尊敬。
出示课件
五、这就是我们的救援队,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关于救援队你还知道些什么?看文后资料袋。
你还知道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其他事情吗?走进语文主题丛书《爱在人间》,默读87页《感动世界的“中国火焰”》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读《感动世界的“中国火焰”》,把最想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说的话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