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圆仓膜下氮气气调膜上控温储粮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325.43 KB
- 文档页数:5
氮⽓⽓调储粮⼯程设计规范(试⾏)前⾔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提出并归⼝。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本标准为⾸次发布。
本标准规定了⽓调设计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制氮设备、制氮机房、主供⽓管⽹、氮⽓进仓管道、安全防护等内容。
本标准适⽤于平房仓浅圆仓⽓调的⼯程设计。
GB150钢制压⼒容器GB8923涂装前钢材表⾯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12358作业场所环境⽓体检测报警仪通⽤技术要求GB50235⼯业⾦属管道施⼯及验收规范GB50251输⽓管道⼯程设计规范GB50268给⽔排⽔管道⼯程施⼯及验收规范GB/T5836.1建筑排⽔⽤硬聚氯⼄烯管材GB/T8162⽆缝钢管GB/T13663给⽔⽤聚⼄烯管材GB/T18742冷热⽔⽤聚丙烯管道系统SL105-95⽔⼯⾦属结构防腐蚀规范Q/ZCLT8-2009氮⽓⽓调储粮技术规程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标准。
变压吸附制氮利⽤分⼦筛对氮⽓和氧⽓的选择吸附和解吸性差异,使⽤两吸附塔并联交替进⾏加压吸附和解压再⽣,完成氮氧分离并富集氮⽓。
膜分离制氮利⽤不同⽓体组分在膜中的溶解扩散速率不同,在膜两侧分压差的作⽤下导致其渗透通过纤维膜壁的速率不同分离并富集氮⽓。
主供⽓管⽹以并联、串联等⽅式组成,在制氮机房和粮仓之间输送⽓体的系统,由输⽓管、连接件、控制阀、检修井等组成。
氮⽓进仓管道与主供⽓管⽹连接,安装在仓墙上向仓内供⽓的管道。
固定式供⽓制氮设备安装在制氮机房内,氮⽓通过库区主供⽓管⽹和氮⽓进仓管道输送⾄⽓调粮仓。
移动式供⽓制氮设备安装在移动,氮⽓通过进仓管道输送⾄⽓调粮仓。
总体要求供⽓⽅式。
固定式供⽓和移动式供⽓,采⽤固定式供⽓。
制氮设备。
,选⽤变压吸附制氮。
制氮机房。
应布局、空⽓质量、配电房、⼯艺要求。
主供⽓管⽹。
应根据仓库平⾯布局、制氮机房位置、已有地下管道、库区绿化、尾⽓利⽤等具体情况设计。
1.设计目的目前,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世界粮农组织要求各成员国逐步减少直至全部禁止在粮食储藏过程中使用化学药剂,而气调是国际公认的绿色储藏技术,其中氮气气调具有杀虫、防虫、抑菌及保持粮食品质的作用。
所以本设计使用氮气气调。
2.设计方案氮气气调储粮,顾名思义,就是在密闭粮仓内冲入氮气,以达到杀虫、防虫、抑菌及保持粮食品质的目的。
2.1设备情况2.1.1 制氮系统非深冷氮氧分离工艺包括变压吸附碳分子筛制氮和中空纤维膜分离制氮,两种工艺关键材料或零部件大多从国外进口,在国内均有规模化的生产厂家,技术均成熟。
本方案采用变压吸附制氮,制氮系统由空压机、净化装置、冷干机、PSA吸附装置、检测装置、控制系统等组成。
2.1.2 检测设备氧浓度检测仪:通过采用测量氧浓度的方法,换算成氮气浓度。
氧浓度报警仪:防止检测人员在缺氧环境中发生窒息事故。
2.1.3 安全防护设备正压空气呼吸器:作为进仓检查的保护器械。
高压充气泵:数量:1台,充填压力:300Bar。
2.2 粮仓气密性处理2.2.1 查漏在650帕压力状态下检测仓房气密性,查找、统计和标识仓房漏气点位置。
经检查,仓房的主要漏气部位有:出料口、仓顶进人孔、进料口、各通风口,其中出料口和进料孔漏气严重。
2.2.2 气密性改造措施对仓顶自然通风孔、轴流风机口、仓底通风口和进人孔进行气密性改造,并在周边刷涂乳胶漆和贴胶带纸。
具体措施如下:仓门气密性改造:增设密封压槽和薄膜门;仓底各出粮口气密性改造:先松动闸板密封件及压紧装置,更换密封元件,关紧闸板,顶紧压紧装置;进人孔气密性改造:更换进人孔气密胶条,加贴软胶贴,拧紧气密螺钉;仓顶通风孔气密性改造:在气密胶条上增涂润滑脂等;仓底通风口气密性改造:在漏气部位涂中性硅酮胶。
2.2.3 气密性检测完成上述气密性改造后,充氮气前对仓房进行气密性检测。
2.3 气调方案首次充氮后我们可以测得其半衰期,这样方便后序补氮。
浅圆仓空调控温试验
贺克军;陶阿桂;林春华;罗中明
【期刊名称】《粮食储藏》
【年(卷),期】2018(47)3
【摘要】通过对浅圆仓安装2P、3P、6P空调,在氮气气调低氧条件下进行控温效果对比试验,发现在同样的仓房条件及相近的天气情况下,制冷量越大,降温效率越高.6P空调对仓温的控制效果最好,有效控制天数均在80%以上,而2P空调几乎无法有效控制仓温,3P空调有效控制天数只达到一半.针对南方高温高湿的广东地区,夏季高温天气持续较长,仅6P空调才能满足实际需求.
【总页数】4页(P17-20)
【作者】贺克军;陶阿桂;林春华;罗中明
【作者单位】中央储备粮广州直属库有限公司 510800;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510620;中央储备粮广州直属库有限公司 510800;中央储备粮广州直属库有限公司 5108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圆仓仓顶间歇喷淋隔热控温试验报告 [J], 王大枚;姜武峰;施国伟
2.浅圆仓仓顶间歇喷淋隔热控温试验报告 [J], 施国伟;姜武峰;江列克;王大枚;康凯
3.浅圆仓稻谷空调控温应用研究 [J], 钟建军;刘宝永;张维恒;朱辉;赵文静
4.浅圆仓承压式粮仓专用空调控温储粮试验 [J], 卢全祥;林涛;许国川;李卓;蔺德江;
薛渊;吴晓东
5.浅谈浅圆仓密闭控温空调的安装 [J], 王晓博;李松伟;叶海军;罗敏;潘建城;袁海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合一”储粮控制技术在浅圆仓中的应用
袁奎;张小虎;吴文飞;曾凌沛;范占鹏;袁红斌;吴晓东;魏子昊;高源
【期刊名称】《粮食储藏》
【年(卷),期】2024(53)1
【摘要】根据西北地区生态条件,在浅圆仓综合应用环流熏蒸、内环流控温和氮气气调三项储粮技术(以下简称:“三合一”储粮控制技术)。
研究了“三合一”储粮控制系统在浅圆仓中控温、控虫和控制品质变化的效果。
通过2022年对入库新粮进行环流熏蒸,冬季择机通风蓄冷,2023年度先进行内环流控温,再进行氮气气调,探索研究在当地浅圆仓中合理有效使用这三项储粮技术的最佳使用路径。
“三合一”储粮控制系统在浅圆仓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低温、低药量储粮,延缓储粮品质劣变,在储粮控温、控虫和控制品质变化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三合一”储粮控制技术充分发挥了三项储粮技术的各自优势,为浅圆仓绿色储粮探索出新路径。
【总页数】6页(P44-49)
【作者】袁奎;张小虎;吴文飞;曾凌沛;范占鹏;袁红斌;吴晓东;魏子昊;高源
【作者单位】中央储备粮西安直属库有限公司;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工业大学;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79
【相关文献】
1.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在浅圆仓中的应用
2.低温储粮在浅圆仓中的应用及探讨
3.物联网技术在浅圆仓智慧储粮中的应用及进展
4.绿色储粮技术在浅圆仓玉米保管中的应用
5.惰性粉防虫与低温储粮技术在大型浅圆仓中的综合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粮食科技与经济2023 年12月第48卷 第6期Dec. 2023V ol.48, No.6浅圆仓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仓型,具有仓容量大,堆粮高,储粮多,占地面积小,进出粮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配套使用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磷化氢环流熏蒸及电子测温等“四合一”储粮新技术可以保证大多数浅圆仓的安全储粮[1-2]。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全年大部分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特别是夏季气温很高,最高可达40 ℃以上,因此害虫活动频繁,常规的储粮方法不利于安全储粮。
充氮气调是先进的绿色储粮技术,通过人为调节粮仓储藏环境中氮气、氧气的比例,减少害虫和微生物的生长,提高粮食储存时限,具有无公害、无污染的特点[3-7]。
但因浅圆仓筒粮堆体积较大、粮堆高、充氮作业时间长,需要仓储人员人工巡查设备、检测氧气浓度、开闭充氮管路等,操作繁琐,且无法及时发现氮气浓度的下降,无法保证储粮过程中粮堆氮气浓度的均匀和稳定[8]。
充氮气调储粮智能管理是将先进的充氮气调储粮技术工艺编成计算机程序,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及检测技术对仓库的充氮气调储粮工作流程进行智能控制。
预先设置气调仓的目标氮气浓度、目标仓压、充入氮气的数量及环流时间,系统自动完成充氮气调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在浅圆仓中的应用郑秉照,林 涛,林小龙(中央储备粮莆田直属库有限公司,福建 莆田 351158)摘要:将充氮气调储粮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应用于浅圆仓储粮,试验了储粮过程中仓内氮气浓度分布及变化、仓内温度变化、杀虫效果,探讨了该体统使用的气密性、成本以及工艺问题。
结果表明,充氮气调储粮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可以确保充进的氮气浓度达到浅圆仓廒所需的工艺浓度要求,破坏害虫及霉菌的生存环境,延缓粮食品质陈化,实现绿色储粮。
该系统性能稳定,工艺简单实用,具有先进、安全、高效的特性,能有效控制仓内氮气浓度,减少仓储人员工作量,提高充氮效率。
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殗殗殗殗粮食储藏技术东南沿海浅圆仓储粮技术集成研究*蔡育池1 许国川1 李 卓1 付鹏程2 徐擎宇2 李 月2(1 中央储备粮泉州直属库有限公司 362800)(2 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有限公司 610091) 摘 要 针对浅圆仓的仓型特点及储粮特性,介绍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浅圆仓储粮管理情况,结合储粮安全生产要素,总结了浅圆仓配套设施及氮气气调、空调控温、动态气体隔热墙等储粮技术综合应用的效果。
实践证明,通过对浅圆仓配套设施的小改革和相关储粮技术的小创造,因地制宜综合应用各项技术,优势互补,实现了安全高效绿色储粮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浅圆仓 粮食储藏 氮气气调 空调控温浅圆仓作为一种新仓型有自身优点,但储粮性能与平房仓有较大差别,粮食入仓,从仓顶垂直散落的高度约30m,粮粒相互碰撞导致破碎率增加,自动分级集中在仓中心形成柱状破碎、杂质区,这部分粮食容易发热;悬挂式测温电缆在粮食入仓过程中受侧压力影响,出现偏移、变形,影响粮温检测的可靠性;高达数十米的粮层,通风、谷冷需要克服更大的粮层阻力,时间长且不均匀性加大。
近年来,中央储备粮泉州直属库不断探索和试验浅圆仓储粮技术,对智能氮气气调、空调控温不断革新,创新实施了动态气体隔热墙等科技储粮技术,实现空调控温下的氮气气调储粮,有效提升了浅圆仓科技储粮水平。
1 浅圆仓基本情况及进出仓管理1.1 仓房结构和配套设施泉州直属库有限公司的浅圆仓为钢筋砼结构,顶高31.5m,檐口高度29.4m,内直径20m,仓体厚度260mm,堆粮线高26.5m,单仓设计容量6250t;仓顶60mm厚发泡聚氨酯隔热和3+3mm厚APP防水卷材,并涂刷白色反光涂料;仓顶设置4个自然通风口,4个轴流通风口,轴流风机功率1.5kW,并采用了翻板式气密闸门;仓底铺设四组“圭”字形地上通风笼;每仓配备25根可拆卸、可换芯测温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