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火针疗法
- 格式:docx
- 大小:13.87 KB
- 文档页数:3
微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微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0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52例及微火针治疗组56例。
西药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VitB1、VitB12肌注治疗,治疗组采用微火针治疗。
比较二组病例的临床疗效。
结果微火针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
结论微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微火针带状疱疹为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以皮肤出现透明疱疹和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
一般认为是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在受侵的神经节内大量生长繁殖,使之发生急性炎症、出血、坏死,急性发作后所遗留的神经组织内的炎症水肿和出血及瘢痕,加重了对神经细胞的损害,故而后遗神经疼痛持久存在,临床治疗较棘手,治疗方法虽多种多样,但疗效各异,目前尚缺少较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
大多数患者常常出现明显的持续性烧灼痛,自发性闪电样或撕裂样疼痛,疼痛持续时间一般为数日或数月不等,少数可缠绵数年。
疼痛使患者常常失眠、焦虑不安、情绪压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们于2008年4月~2013年4月,用微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108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微火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
治疗组5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30~73岁,平均年龄(56±4.5)岁;分布于躯干部44例,头面部6例,四肢6例。
西药组52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31岁~74岁,平均年龄(57±5.1)岁;其中躯干部42例,头面部4例,四肢6例。
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诊断参照《皮肤性病学》[1]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合并其它皮肤病、HIV感染及心肺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治疗不满1w或失访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退出者(列入不良反应统计,但不计算疗效)。
2019年第37卷第1期2019Vol.37No.1新疆中医药Xin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 )[1]是一种潜伏在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 ,VZV )再激活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国外有文献报道HZ 患者发病率逐年上升,如Kawai ,Gialloreti LE 等[2-3]。
世卫组织2014年度工作会议免疫规划小组的报告整合了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台湾、中国和日本的研究结果。
发现HZ 发病率为3.4/1000~5.0/1000人年,无明显地域差异。
隋代巢元方将本病称作“甑带疮”[4],其著作的《诸病源候论·甑带疮候》卷三十五中记载:“甑带疮者绕腰生……状如甑带,因以为名。
”其发病机制研究以炎性细胞因子Th1和Th2比例失调及疼痛相关因子最为多见。
针对疼痛症状,目前临床上以口服和局部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主,也有文献报道通过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临床上皮损及疼痛程度有所改善,并通过观察发现,火针治疗前后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和疼痛因子-P 物质等指标也有变化,证明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有疗效优势。
1带状疱疹的西医治疗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5]中指出:带状疱疹的西医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阶梯式止痛治疗。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方法,有研究发现[6]疼痛患者痛点局部外周血P 物质含量与疼痛程度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降低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的疱疹局部外周血P 物质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2火针治疗疼痛的现代研究周建英等[7]火针的治疗机理为:散寒祛痛、温补阳气。
韩润霞[8]对RA 大鼠的夹脊穴、足三里和阿是穴进行火针点刺,疗效优于甲氨蝶呤(MTX )组,且火针组能降低大鼠血清TNF-琢和IL-1的含量,缓解关节肿痛症状。
李其勇[9]观察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发现毫火针结合手三针治疗的有效率为92.68%。
《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持续存在的疼痛,常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PHN可表现为多种类型,其中气滞血瘀型为常见类型之一。
当前,对于PHN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
本文旨在探讨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100例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
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
火针治疗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主,身痛逐瘀汤则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价。
三、研究结果1. 疼痛程度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镇痛效果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2. 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说明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安全性较好。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火针治疗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而身痛逐瘀汤则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两者联合应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安全性较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一种常见并发症,患者因神经受损出现顽固性神经痛。
在中医理论中,PHN常被归类为“气滞血瘀”型,其治疗需从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的角度出发。
近年来,火针与身痛逐瘀汤联合治疗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其临床效果。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PHN 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以客观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
三、患者资料与诊断标准本组患者共计120例,均为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及西医诊断标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实验组)和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
四、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
火针治疗每周进行2次,每次选取相应穴位进行火针刺激。
身痛逐瘀汤每日一剂,连续服用4周。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止痛药、营养神经药物等。
五、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观察指标包括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等。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同时记录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疗效评价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以显效和有效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六、结果分析经过4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
此外,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表明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PHN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七、讨论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显示,该方法在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火针刺激能够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而身痛逐瘀汤则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作用。
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该方法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75例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方法:将75例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火针疗法,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疗效评定。
结果:疼痛评价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火针治疗PHN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疗法。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火针疗法;临床研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是指带状疱疹患者在感染急性带状疱疹后,经过治疗后皮损消失,但在皮损局部出现的一种持续性或阵发性的神经病理疼痛。
针灸治疗PHN方法众多,特别火针疗法在治疗PNH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因此,现将我院收治75例PHN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均来自于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龄在40-65岁之间,病程1个月以上。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9例)和单纯针刺组(36例)。
1.2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年龄范围在到40-65岁;(3)VAS评分≥6分者;(4)入选前一周内未采取针对PHN治疗措施者。
1.3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病灶在头面部、会阴部的PHN患者;(3)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或全身衰竭者;(4)神经或认知功能受损患者,不能对疼痛做出正确判断;(5)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采用火针疗法(1)针具:统一采用环球牌的一次性无菌性针灸针,规格为0.30×40mm毫针。
(2)操作方法:取局部阿是穴,嘱病人取适当的体位,用碘伏对针刺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后,医者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针,穿刺针在酒精灯的外焰灼烧,针身通红后,将火针快速地刺入选定区域的穴位,深度以2-5 mm为宜,进出针时应垂直且快。
神奇的火针疗法河北昌黎县/何贵祥几年前,一个山区亲戚来门诊看病,诉两个月来一直头痛,担心患“脑瘤”,要求检查。
笔者详细询问了病史,得知这个亲戚曾患“蛇盘疮”,水疱早已经好了,但头一直疼,不见缓解。
检查头痛部位,结合病史,确定亲戚的头痛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多称为“蛇盘疮”“缠腰火丹”“火带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皮疹和神经痛是主要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原来出疱疹的部位皮肤出现疼痛1个月以上。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皮肤科的一个疑难病。
患者往往情绪异常,伴有紧束样感,长期的持续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表现为针刺样、烧灼样、放电样痛感。
西医认为导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原因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侵犯神经节。
疱疹消失后神经节仍累积受损,故出现后遗神经痛。
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认为其病因多由正气不足、无力运血,而致血行不畅,邪盛正衰,驱邪无力,经络闭阻,不通则痛。
本病的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方法很多,西医主要通过营养神经、抗病毒、神经阻滞、手术切除相关神经等手段进行治疗,针对慢性疼痛有些患者需长期口服止痛药物或抗抑郁药。
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各有创见。
《临证指南医案》云:“久痛必入于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
”久病入络,经脉阻滞,通则不痛,故而通络止痛为本病的根本治疗原则。
根据我们多年临床观察,火针是疗效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火针的名称最早见于晋代陈延之所著《小品方》:“治痈及疖,始结肿赤热方,脓浅易为火针;治始发诸痈疽发背及乳痈,熟用火针,膏散,如治痈法。
”指出火针可以治疗痈疽。
这是“火针”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典籍里。
然火针的发展始于内经时代。
当时被称之为“燔针”或“焠刺”,主要用于治疗寒证、痹症,筋骨病。
张仲景《伤寒论》称之“烧针”,用其治疗伤寒表证。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称之“白针”,用于疮疡痈疽、瘰疬痰核和出血等疾患。
火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火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一、引言火针治疗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使用燃烧火龙针的疗法,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疼痛管理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火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包括适应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二、适应症1:神经性疼痛: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2:骨关节炎:火针治疗可以缓解关节痛和炎症。
3:颈肩腰腿痛:火针能够有效缓解颈椎、肩关节、腰椎和腿部的疼痛。
三、操作步骤1:针具准备:准备好火龙针、单次使用的灌注器、酒精棉球等消毒工具。
2:穴位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疼痛部位,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3:消毒操作:使用酒精棉球对穴位进行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4:燃烧火针:用火燃烧火龙针,使其变红,然后快速插入穴位,待针刺入适当深度后,迅速拔出。
5:观察反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或不适,及时处理。
6:治疗结束:结束治疗后,对穴位进行消毒处理。
四、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火针治疗需要高度重视无菌操作,防止感染风险。
2:谨慎使用在特定人群: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和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慎重使用火针治疗。
3:遵医嘱: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不可擅自操作。
附件:1:火针治疗操作视频:附带操作视频,供参考使用。
2:火针疼痛管理数据:搜集的疼痛管理数据,供研究参考。
法律名词及注释:1:穴位:中医学术语,指人体经络中特定的能量集结点。
2:无菌操作:医疗常用术语,指在处理医疗器械或操作过程中,保持器械和环境的无菌状态,以防止感染。
3:适应症:医学术语,指使用某种疗法或药物治疗某种病症时的适合条件。
《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病理性疼痛,常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引起。
PHN的疼痛程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治疗中,火针与身痛逐瘀汤作为中医疗法,常被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本文旨在探讨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此类型疼痛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气滞血瘀型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通过对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三、火针与身痛逐瘀汤的治疗原理火针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达到止痛的效果。
身痛逐瘀汤则通过中药的协同作用,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减轻疼痛。
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改善气血瘀滞,缓解疼痛。
四、临床观察结果1. 疼痛程度:治疗组在接受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疼痛缓解速度更快,持续时间更长。
2. 生活质量: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睡眠质量、情绪状态、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3. 安全性: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五、讨论火针与身痛逐瘀汤联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改善患者的症状。
火针刺激穴位,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而身痛逐瘀汤则通过中药的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作用,共同达到止痛的效果。
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改善气血瘀滞,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结论本研究表明,火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治疗组患者在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火针治疗带状疱疹5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火针疗法对带状疱疹治疗效果。
方法将1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火针治疗,对照组用阿昔洛韦片、泼尼松、酞丁安治疗,15 d后比较疗效。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对照组显效率为%。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止痛及消除皮损时间早于对照组。
结论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皮疹消退快、疼痛缓解迅速的优点。
【关键词】带状疱疹;针灸疗法;火针带状疱疹多发于中老年人,绝大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症状,有的患者甚至痛如针刺刀割,频繁发作,影响饮食和睡眠,是引起中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的疾病之一。
笔者~运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着。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来自门诊,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0~77岁,平均岁;皮疹分布在面颈部9例,上肢11例,躯干24例,下肢6例。
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42~75岁,平均岁;皮疹分布在面颈部6例,上肢14例,躯干25例,下肢5例。
两组性别、年龄和发病部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5),具有可比性。
病例入选标准①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带状疱疹诊断标准[1],病程在5 d内;②年龄在40岁以上;③排除心、肝、肾严重器质性疾病;④非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者;⑤排除泼尼松禁忌症。
2 治疗方法治疗组火针常规消毒后,选对应夹脊穴、局部阿是穴。
用中粗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后直接点刺,点刺夹脊穴、疼痛点时每穴点刺3下,深度控制在5 mm内,不留针;点刺水疱时间距约为5 mm,以刚深入疱内为度,点刺后用消毒棉签轻轻挤尽疱液;如果疱液清浠,皮损色淡者,火针加刺气海、中脘、足三里,每穴点刺3下,深约5 mm,不留针。
火罐在红斑、丘疹以及火针点刺后的水疱上用火罐吸拔,留罐3~5 min,一般起罐后又会现水疱、血疱,继续用火针点刺,以放出全部疱液为度。
治疗结束后常规消毒,保护好疮面,治疗期间不沾水。
火针联合二味拔毒散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肝经郁热型)30例冯娜娜;罗建峰;李金娥;吴燕瑜;吴瑶;谢凡【摘要】目的:观察火针联合二味拔毒散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60例满足纳入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火针联合二味拔毒散外治,同时配合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方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威伐光联合1%喷昔洛韦软膏外治,同时配合西药伐昔洛韦片口服治疗。
共治疗一个疗程12天,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结果:在减轻疼痛强度、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加快皮损消退、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以及提高综合疗效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火针联合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确切,临床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1)001【总页数】4页(P62-65)【关键词】带状疱疹;火针;二味拔毒散;外治法【作者】冯娜娜;罗建峰;李金娥;吴燕瑜;吴瑶;谢凡【作者单位】[1]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1]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3]南昌县中医院,南昌330200;;[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5.9带状疱疹(HZ)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所致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临床特点是出现水疱与疼痛,好发于春、秋季,患病率为1.4%~4.8%。
治疗不当易发生神经痛,特别是年龄越大的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越高。
HZ应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治疗方案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本病的愈后及转归,治疗HZ的关键在疾病的早期,若不能在本病早期有一个好的控制,则疾病易遗留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后期治疗难度将大大增加。
现代医学常予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消炎止痛等,但疗效不尽理想,并存在药物毒副作用较大的风险,有些甚至可以导致肝肾损伤的发生。
带状疱疹火针疗法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急性疤疹性皮肤病,表现为簇集状水疱沿一侧皮肤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常发生于单侧,发病部位可见胸、腰、四肢及头面部,但以腰胁部、胸部多见。
中医又称为“蛇丹”、“蛇串疮”、"缠腰火丹”。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清志内伤,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毒炽盛;或脾之健运,蕴湿化热,湿热搏结于皮肤;或血虚肝旺,劳累感染毒邪,或湿毒炽盛,气血瘀滞所致。
带状疱疹火针疗法一
取穴:疱疹周阶。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中或粗火针在疤疹周闸的健康皮肤每隔1~2cm点刺l针,速刺不留针,深度为2~3分。
针后拔绪。
有大水疱者.可在其中心部位刺破,消毒干棉球拭净流出液体,再涂以甲紫,并外敷消群纱布。
疱疹干燥后仍有痛感者,可以用火针散刺。
带状疱疹火针疗法二
取穴:阿是穴。
操作方法:将局部常规消毒后,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在皮损处采用点刺、散刺及密集刺相结合,隔2~7天针一次,10次/疗程。
按语:本法采用火针以热引热,使蕴积于肌肤的湿热火毒祛除,也善行气血,疏经活络,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经脉受阻所致的带状疱疹
后遗痛。
带状疱疹火针疗法三
取穴:局部疱疹区。
操作方法:用26号1.5寸的毫针置于酒精灯上烧红,迅速刺入疱疹后立即拔针,每个疱疹上点刺一针。
并涂以紫药水。
每周3次,6次/疗程。
带状疱疹火针疗法四
取穴:局部疱疹区。
操作方法:用细火针重点点刺疱疹两端,采用疏面散剌,速刺不留针的方法。
每周3次,6次/疗程。
带状疱疹火针疗法五
取穴主穴:阿是穴、夹脊、后溪、支沟、病变经脉的郗穴。
配穴:肝经郁热配风池、行间、侠溪;脾虚湿蕴可配水分、阴陵泉、大都;气滞血瘀配太冲、膈俞、肝俞。
操作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将中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快速采用“品”字浅中刺,以刺穿疱疹,放出疱液为度;局部针刺后再拔罐,留罐5~10分钟;夹脊、行间、侠溪、大都、太冲穴消毒后,用细火针频频浅刺3~5次,点刺深度为0.1~0.2寸,其余穴采用中火针速刺,深度依肌肉厚度而定,一般0.2~0.3寸。
按语: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佳,不仅可止痛,急性期还可促进疱疹结痂,减少疼痛待续时间,预防后遗神经痛;应注意保持疱疹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本病好发于免疫低下患者,诊治中注意病情变化,
对于出现特殊型疱疹如坏疽型、泛发型疱疹或病毒性脑炎等则应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