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感染的入侵途径
- 格式:docx
- 大小:16.40 KB
- 文档页数:2
烧伤感染的诱因
*导读:近年来,由于烧伤休克救治水平的提高,休克死亡率明显下降。
而烧伤感染却成为严重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
……
感染是导致烧伤病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烧伤致皮肤黏膜损伤后,外界的病原微生物就开始入侵机体。
若以局部感染为主,影响创面的转归;如感染进一步发展,将导致全身脓毒血症。
因而,正确选用抗菌素对于不同程度严重感染的病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烧伤感染的诱因和感染途径
(一)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
1. 宿主因素:烧伤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创面渗出的体液及坏死组织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易造成感染。
同时,病人年龄偏高或自身存在各种基础疾病等原因也会增加感染的可能。
2.医疗因素:各种有创检查和治疗(如气管切开、留置导尿、动静脉置管等)、血液制品的输入、手术次数多和抗菌素长时间全身应用等都可引发或导致感染。
(二)、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的途径
1.创面感染:病人皮肤屏障被破坏,创面上的坏死组织中细菌迅速繁殖,一旦细菌发展至一定浓度,就会进一步侵犯深层组织而进入血循环。
2.肺部感染:在烧伤病人中,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仅次于创面感染,特别是对于那些已有肺部疾病及合并吸入性损伤的病
人。
3.外来置管:严重烧伤病人常留置导尿管、深静脉导管或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一般较长,特重度烧伤病人有时不得不在创面上穿刺进针,因而深部静脉感染频频发生。
4.内源性感染:严重烧伤后“隐匿性休克”和“再灌注损伤”的打击使肠黏膜屏障受损,肠道菌群易位,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在进入血液循环后也会成为致病菌而释放内毒素。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科频道。
烧伤感染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发热、疼痛、渗出液增多、呈脓性一、入侵途径1、烧伤创面途径烧伤创面由于存在大量的坏死与变性组织,细菌定植不可避免。
当细菌局限于表面渗出液或液化的坏死组织时,对全身的影响较小,但如果侵入到邻近活组织且达到一定菌量时,就会出现全身症状,一般称为“烧伤创面侵袭性感染”,或称“烧伤创面脓毒症”。
清创可以减少创面细菌数量,局部选用敏感的外用药也可以控制细菌创面入侵而发生侵袭性感染。
2、肠源性感染早期败血症的菌种与当时创面的菌种有时不尽相同,都为肠道常驻细菌。
因此肠源性感染途径很早就被提出,最近这一假说被证实。
3、化脓性静脉炎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长时间的静脉输血输液,静脉炎偶有发现,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常成为全身性感染的病灶。
由于感染灶比较隐蔽,细菌右源源进入血液而不被发现。
烧伤后静脉炎成为感染源的理要性应引起重视。
尸检提示静脉切开留置导管的静脉常有血栓形成或脓液,而生前未被觉察。
4、深部的肌肉组织坏死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肌肉坏死很易诱发感染,有时甚至发生气性坏疽威胁病员的生命。
引起深部肌肉坏死的常见原因有:①Ⅲ度烧伤致肌肉坏死;②环状焦痂致进行性肌肉缺血及坏死;③电烧伤常致深部肌肉坏死;④烧伤合并挤压伤;⑤继发于血管栓塞的肌肉坏死。
5、呼吸道感染吸入性损伤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充血、水肿以及气管内膜的坏死脱落导致呼吸道感染与扩散,成为感染源。
此外,由于胸部焦痂的限制,长期卧床,痰液坠积而引起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小儿及老年患者更易发生。
6、医源性感染由于医疗操作不当引起的感染民不可忽视。
常见的有:①输液、输血污染;②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管理不当所致的感染;③留置导尿管引起的逆行感染;④喂食、呕吐引起的误吸所致呼吸道感染。
二、感染分类根据烧伤感染的病原菌可以把烧伤感染分为以下三类:1、细菌性感染细菌性感染是烧伤感染最常见的致病。
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随着敏感抗生素的出现,虽然发病率有所减少,但时有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烧伤感染烧伤是一种常见的伤害,它可以由火灾、热水、蒸汽、化学物质或电击引起。
除了疼痛和皮肤损伤外,烧伤还可能导致感染,这对康复和愈合过程都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重点介绍烧伤感染的原因、风险因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
烧伤感染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烧伤破坏了皮肤的屏障功能,使得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更容易侵入。
此外,烧伤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削弱,这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另外,一些烧伤患者可能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这意味着他们要接触更多的细菌。
此外,使用不当的敷料或不合理的创面护理也可能使烧伤感染的风险增加。
烧伤感染的风险因素各不相同,但有一些主要的因素需要关注。
首先是烧伤程度,烧伤面积越大,感染的风险也越高。
其次是烧伤的深度,深层烧伤比浅层烧伤更容易感染。
此外,烧伤伴随的疼痛和瘙痒也可能导致患者不恰当地触碰和抓挠伤口,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系统缺陷等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烧伤感染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但是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红、肿胀、渗液、延迟愈合等。
如果感染进一步恶化,患者可能会出现体温升高、寒战、局部疼痛加剧等症状。
有时还可能伴有呕吐、腹泻和意识改变等系统性症状。
预防烧伤感染非常重要,有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减少感染的风险。
首先是保持创面的清洁和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定期检查创面,观察是否有感染迹象,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患者和护理人员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长时间住院的病人,定期进行微生物检查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方法。
对于烧伤感染的治疗,应根据感染程度和病情轻重而定。
轻度感染可以通过局部抗生素软膏等外用药物来治疗。
但对于严重感染,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可能是必要的,有时可能需要外科处理(如手术清创等)。
此外,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摄入也可以帮助加速愈合和恢复。
总的来说,烧伤感染是烧伤患者必须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
通过了解感染的原因、风险因素、症状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烧伤感染,并提高康复的成功率。
烧伤创面感染的临床分析1. 引言烧伤创面感染是烧伤治疗中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烧伤创面感染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痛,延长了住院时间,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死亡。
因此,对烧伤创面感染的定义、发生原因、危害及研究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对提高烧伤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1 烧伤创面感染的定义与分类1.1.1 烧伤创面感染的定义烧伤创面感染是指在烧伤创面上发生的微生物感染。
感染可由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其中细菌感染最为常见。
1.1.2 烧伤创面感染的分类根据感染微生物的种类,烧伤创面感染可分为细菌性感染、真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
此外,根据感染的范围和程度,可分为局限性感染和全身性感染。
1.2 烧伤创面感染的发生原因1.2.1 外源性感染原因外源性感染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污染:烧伤患者创面容易受到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
2.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的不洁或消毒不彻底,可导致创面感染。
3.手术操作: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可能导致创面感染。
1.2.2 内源性感染原因内源性感染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烧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丧失,使微生物易于侵入创面。
2.免疫功能下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受损,容易发生感染。
3.创面渗出液:创面渗出液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以上内容对烧伤创面感染的定义、分类及发生原因进行了概述,为后续章节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奠定了基础。
2 烧伤创面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2.1 烧伤创面感染的临床表现2.1.1 创面症状烧伤创面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创面症状包括:创面红、肿、热、痛,烧伤创面边缘不清晰,分泌物增多,颜色发黑或绿,有时伴有恶臭。
严重时创面可出现坏死、溃疡,影响愈合。
2.1.2 全身症状烧伤创面感染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恶心、呕吐、乏力等。
在严重病例中,感染甚至可能引发脓毒症、休克等危险状况。
2.2 烧伤创面感染的诊断方法2.2.1 临床诊断医生根据烧伤患者的创面症状和全身症状,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
[模拟] 烧伤外科学专业知识2X型题第1题:下列哪几种情况应考虑吸入性损伤A.密闭现场B.大面积烧伤C.呼吸缓慢D.颜面部烧伤E.声嘶及喘鸣参考答案:ADE第2题:烧伤休克复苏常用的胶体液有A.乳酸林格液B.右旋糖酐C.全血D.白蛋白E.血浆参考答案:BCDE第3题:烧伤后防止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措施有A.降低胃液氢离子浓度B.抑制胃蛋白酶活性C.营养支持D.改善胃肠组织灌流和代谢性酸中毒E.加强粘膜保护参考答案:ABCDE以上均为烧伤后防止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措施。
第4题:吸入性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有A.缺氧B.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加C.气道阻力下降D.气道阻力增加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参考答案:ADE第5题:烧伤后ARDS的典型临床表现为A.进行性呼吸困难B.肺水肿和肺不张C.顽固性低氧血症D.X线双肺浸润影E.重度ALI的表现参考答案:ACE肺水肿和肺不张属于病理改变,而X线表现并不是特征性体征。
第6题:烧伤后肺栓塞的主要临床表现有A.少尿B.胸痛C.低血压D.高热E.呼吸困难参考答案:BDE第7题:减少冷冻过程中对皮肤损伤的方法A.应用抗冻剂B.玻璃化法C.快速复温D.缓慢降温E.缓慢复温参考答案:ABC第8题:对防止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多采用A.创面暴露B.保持干燥C.创面用磺胺嘧啶银D.及时封闭创面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ABCD第9题:关于烧伤后ARDS发病机制正确的是A.ARDS发病错综复杂,尚未完全阐明B.烧伤、全身感染和休克导致的SIRS可能起关键作用C.众多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参与肺组织损伤D.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ARDS的早期环节E.大量液体复苏导致肺水肿可能是ARDS最终形成的主要机制参考答案:ABCD大量液体复苏导致肺水肿不是ARDS形成的主要机制。
第10题:吸入性损伤的致伤因素有A.热空气B.有毒气体C.热湿气体D.放射物质E.炭颗粒参考答案:ABCE第11题:磷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是A.1%.硫酸铜溶液湿敷后用2%.碳酸氢钠溶液湿敷包扎B.保护肝肾功能C.早期不宜切痂D.用油纱布包扎E.干纱布包扎参考答案:AB第12题:严重大面积烧伤预防感染的主要原则有A.大剂量应用抗生素B.积极维持机体本身的抗菌能力C.及早去除坏死组织D.尽快封闭创面E.严格无菌操作参考答案:BCD严重大面积烧伤预防感染的主要原则有:积极维持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及早去除坏死组织,尽快封闭创面。
烧伤感染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烧伤感染症状,尤其是烧伤感染的早期症状,烧伤感染有什么表现?得了烧伤感染会怎样?以及烧伤感染有哪些并发病症,烧伤感染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烧伤感染常见症状:脓包、烧伤创面淡黄色粘稠分泌物、烧伤创面甜腥气味的粘稠分泌物、伤口愈合发痒、烧伤创面焦痂提前潮解、脱落或出现虫咬样变化*一、症状:1、烧伤创面途径烧伤创面由于存在大量的坏死与变性组织,细菌定植不可避免。
当细菌局限于表面渗出液或液化的坏死组织时,对全身的影响较小,但如果侵入到邻近活组织且达到一定菌量时,就会出现全身症状,一般称为“烧伤创面侵袭性感染”,或称“烧伤创面脓毒症”。
清创可以减少创面细菌数量,局部选用敏感的外用药也可以控制细菌创面入侵而发生侵袭性感染。
2、肠源性感染早期败血症的菌种与当时创面的菌种有时不尽相同,都为肠道常驻细菌。
因此肠源性感染途径很早就被提出,最近这一假说被证实。
3、化脓性静脉炎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长时间的静脉输血输液,静脉炎偶有发现,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常成为全身性感染的病灶。
由于感染灶比较隐蔽,细菌右源源进入血液而不被发现。
烧伤后静脉炎成为感染源的理要性应引起重视。
尸检提示静脉切开留置导管的静脉常有血栓形成或脓液,而生前未被觉察。
4、深部的肌肉组织坏死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肌肉坏死很易诱发感染,有时甚至发生气性坏疽威胁病员的生命。
引起深部肌肉坏死的常见原因有:1)Ⅲ度烧伤致肌肉坏死;2)环状焦痂致进行性肌肉缺血及坏死;3)电烧伤常致深部肌肉坏死;4)烧伤合并挤压伤;5)继发于血管栓塞的肌肉坏死。
5、呼吸道感染吸入性损伤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充血、水肿以及气管内膜的坏死脱落导致呼吸道感染与扩散,成为感染源。
此外,由于胸部焦痂的限制,长期卧床,痰液坠积而引起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小儿及老年患者更易发生。
6、医源性感染由于医疗操作不当引起的感染民不可忽视。
常见的有:1)输液、输血污染;2)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管理不当所致的感染;3)留置导尿管引起的逆行感染;4)喂食、呕吐引起的误吸所致呼吸道感染。
烧伤外科学--烧伤感染 烧伤感染的途径* 1.烧伤创面感染是病原菌侵入机体的主要途径,根据创面病原菌密度和侵入深度区分为非侵袭性感染和侵袭性感染
(1)非侵袭性感染:烧伤创面仅有少量细菌定殖,或虽有大量细菌生长,但仅限于创面表面,或细菌可穿透部分(全部)焦痂但不侵入邻近的活组织,其菌量<105
cfu/g ,无明显全身感染症状
(2)侵袭性感染:指病原菌侵袭至痂下活组织,同时伴有全身感染
中毒症状,组织中的菌量>105cfu/g
2.吸入性损伤继发肺部感染
3.静脉导管感染(是最常见的医源性感染途径)
4.尿路感染
5.肠道细菌和毒素移位 烧伤创面脓毒症 1.概念由于创面感染的细菌及其毒素所诱发,痂下组织中细菌计数量一般超过lO 5
CFU/g .并向邻近正常组织或深部未烧伤组织侵
袭,但血培养多为阴性
2.诊断痂下组织细菌临界量;创面活检;具有全身脓谗症表现 肠源性感染
1.正常肠黏膜屏障结构屏障、免疫学屏障、化学屏障和微生物屏障
2.诱发因素
(1)肠黏膜屏障损伤:肠道不仅是体内最大的细菌库,而且是内毒素库,其含量足以将宿主致死数百次,所以肠黏膜必须是一道有效的防御屏障。
大面积烧伤后由于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损伤及肠道营养不良,是促进肠黏膜损伤并导致细菌毒素移位的重要致病因素
(2)肠道菌群失调
(3)伤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防治1.防治休克及时(快速)而有效的液体复苏,改善肠道微循环,缩短胃肠缺血时间
2.早期肠道喂养不但能增加肠黏膜的血液灌注,维持其屏障及免疫功能,还能有效地防止细菌移位
3.合理使用抗生素
4.及时正确处理创面
5.调理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
烧伤外科学(八)-1(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X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烧伤病人有下列哪些情况时,应考虑有吸入性损伤的可能(分数:1.00)A.口、鼻周围深度烧伤者√B.声嘶、吞咽困难者√C.刺激性咳嗽,痰中有炭末者√D.鼻毛烧焦,口唇肿胀者√E.于密闭室内发生的烧伤√解析:2.关于化学烧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1.00)A.化学物质不同,局部损害方式也不同√B.烧伤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化学物质的性质√C.防治中毒需静脉补液及增加尿量√D.碱烧伤主要是凝固皮肤组织蛋白,形成一层痂壳E.酸烧伤创面界限明显,但一般较碱烧伤深解析:[解题思路] 碱烧伤皂化脂肪组织,创面一般较深;酸烧伤是凝固组织蛋白,形成一层痂壳,客观上阻止继续加深损害。
3.冷冻对皮肤保存的影响(分数:1.00)A.低渗性损伤B.高渗性损伤√C.细胞内冰晶的损伤√D.皮肤复温时的再损伤√E.细胞外冰晶的损伤√解析:4.关于烧伤后机体代谢反应调理正确的措施有(分数:1.00)A.清除坏死组织,抗感染√B.改善微循环,减少细胞因子释放√C.使用一定量的介质或介质拮抗剂调理代谢反应√D.生长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代谢,减少分解√E.应用谷氨酰胺、精氨酸可促进合成代谢,加速创面愈合√解析:[解题思路] 考查烧伤后代谢反应的调理原则:促进合成代谢,减少蛋白质分解,使用外源性的激素、细胞因子、氨基酸等物质调理代谢反应,促进创面愈合,已逐渐应用于临床。
5.烧伤感染败血症一般常发生在病程中的哪几个时期(分数:1.00)A.水肿回收期√B.焦痂分离期√C.休克期√D.后期(伤后1个月) √E.广泛切痂期√解析:[解题思路] 发生在休克期的感染多在伤后24~48小时,来势凶猛,又称早期暴发性感染。
发生在水肿回收期的多在伤后3~10天。
也可发生伤后3~4周的焦痂分离期。
在伤后1个月创面未愈合或未被植皮覆盖,长时间消耗,身体抵抗力极度下降,易发生感染。
烧伤创面感染的临床分析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严重烧伤不仅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还容易导致创面感染的发生。
烧伤创面感染是指在烧伤创面上发生的细菌感染,可导致创面愈合延迟、创面恶化以及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将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对烧伤创面感染进行详细分析。
一、病因创面感染的发生与多个因素有关。
首先,烧伤后创面出现的温暖、湿热的环境为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
其次,烧伤后免疫功能下降,机体抵抗力减弱,使得细菌更容易侵入创面引发感染。
此外,烧伤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局部缺乏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细菌感染可通过切口、体壁皮肤破溃处以及下呼吸道和尿道等途径进入创面。
二、临床表现烧伤创面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一般情况下,感染发生后,病人会出现创面红肿、疼痛加重的症状。
创面可能出现排脓或渗液,并伴有恶臭。
局部皮肤可出现脓疱、溃疡和坏死等变化。
若感染扩散到深层组织或其他器官,可导致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全身乏力等。
三、诊断烧伤创面感染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
医生首先会根据病人的症状,如创面红肿、疼痛以及排脓等进行初步判断。
然后,可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病原体和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实验室检查还可以包括创面组织活检、病理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等。
四、治疗治疗烧伤创面感染的主要目标是有效清除感染病原菌,促进创面愈合。
一般情况下,会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疗。
首先,清创是治疗的重要一环,通过清洗创面、刮除坏死组织和脓液,可以减少感染菌数量,提高创面愈合的机会。
其次,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医生会选用对感染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并根据病情来确定使用方式和剂量。
此外,还应加强营养支持,提高病人抵抗力,有利于创面愈合。
除了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也可能被用于治疗烧伤创面感染。
例如,对于严重感染的病人,可能需要进行创面的清创手术,以彻底清除感染的病灶。
烧伤感染的入侵途径
*导读:近年来,由于烧伤休克救治水平的提高,休克死亡
率明显下降。
而烧伤感染却成为严重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
……
近年来,由于烧伤休克救治水平的提高,休克死亡率明显下降。
而烧伤感染却成为严重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
烧伤感染入侵途径有:烧伤创面、肠源性感染、肠源性感染、肠源性感染、呼吸道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等。
烧伤后皮肤做为人体抵御微生物入侵的天然屏蔽被破坏,而且
坏死的皮肤组织又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的“培养基”。
因此,烧伤创面极易感染。
近年来,由于烧伤休克救治水平的提高,休克死亡率明显下降。
而烧伤感染却成为严重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
烧伤感染入侵途径有:
1、烧伤创面途径
烧伤创面由于存在大量的坏死与变性组织,细菌定植不可避免。
当细菌局限于表面渗出液或液化的坏死组织时,对全身的影响较小,但如果侵入到邻近活组织且达到一定菌量时,就会出现全身症状,一般称为“烧伤创面侵袭性感染”,或称“烧伤创面脓毒症”。
清创可以减少创面细菌数量,局部选用敏感的外用药也可
以控制细菌创面入侵而发生侵袭性感染。
2、肠源性感染
早期败血症的菌种与当时创面的菌种有时不尽相同,都为肠道常
驻细菌。
因此肠源性感染途径很早就被提出,最近这一假说被证实。
3、化脓性静脉炎
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长时间的静脉输血输液,静脉炎偶有发现,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常成为全身性感染的病灶。
由于感染灶比较隐蔽,细菌右源源进入血液而不被发现。
烧伤后静脉炎成为感染源的理要性应引起重视。
尸检提示静脉切开留置导管的静脉常有血栓形成或脓液,而生前未被觉察。
4、深部的肌肉组织坏死
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肌肉坏死很易诱发感染,有时甚至发生气性坏疽威胁病员的生命。
引起深部肌肉坏死的常见原因有:
①Ⅲ度烧伤致肌肉坏死;
②环状焦痂致进行性肌肉缺血及坏死;
③电烧伤常致深部肌肉坏死;
④烧伤合并挤压伤;
⑤继发于血管栓塞的肌肉坏死。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