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静力学第4章 大倾角稳性(1)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64
船舶静力学知识点归纳1. 船舶的抗沉性是如何保证的(p.167)船舶的抗沉性是用水密舱壁将船体分割成适当数量的舱室来保证的,当一舱或数舱进水后,船舶下沉不超过规定的极限位置,并保持一定的稳性。
2. 写出船舶的初稳性公式?(p.783. 何谓MTC 如何计算? 引起船舶纵倾1厘米所需的纵倾力矩大小4.通常船舶的重心、浮心和稳心之间有什么关系?(p.80性的重要指标,可写成GM=KB+BM-KG,其中KB 为浮心高度,BM 为初稳性半径,KG 为重心高度。
5. 船舶各有几个船型系数,各是如何定义的?(p.6)共有五个船型系数,它们是:①水线面系数C WP ----与基平面相平行的任意水线面面积Aw 与由船长L 、型宽B 所构成的长方形面积之比。
②中横剖面系数C M -----中横剖面在水线以下的面积A M 与由型宽B 、吃水T 所构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之比。
③方形系数CB -----船体水线以下的型排水体积▽与由船长L 、型宽B 、吃水T 所构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之比。
④棱形系数C P -----又称纵向棱形系数。
船体水线以下型排水体积▽与由相应的中横剖面面积Aw ,船长L 所构成的棱柱体积之比。
⑤垂向棱形系数C VP -----船体水线以下的型排水体积▽与由相应的水线面面积Aw 、吃水T 所构成的棱柱体体积之比。
6. 船舶的静稳性和动稳性?(p.74)引起船舶产生倾斜的倾斜力矩若它的作用是零开始逐渐增加的,使船舶倾斜时的角速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则这种倾斜下的稳性称为静稳性。
若倾斜力矩是突然作用在船上,是传播倾斜有明显的角速度的变化,则这种倾斜下的稳性称为动稳性。
7. 什么是船舶的储备浮力?(p.69)所谓储备浮力是指满载水线上主题水密部分的的体积,它对稳性、抗沉性,淹湿性等有很大影响。
8. 船舶的浮性和稳性各研究船舶的什么问题?(PPT 第三章第一句话)浮性研究船舶的平衡问题,稳性研究船舶平衡的稳定性问题。
第四章船舶稳性第一节船舶稳性的基本概念(一)船舶平衡的3种状态1、稳定平衡>0G点在M点之下,GM>0,MR2、随遇平衡G点与M点重合,GM=0,M=0R3、不稳定平衡<0G点在M点之上,GM<0,MR(二)稳性的定义船舶稳性是指船舶受给定的外力作用后发生倾侧而不致倾覆,当外力消失后仍能回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的能力。
(三)稳性分类分类方法: 按倾斜方向、倾角大小、倾斜力矩性质、船舱是否进水┏破舱稳性稳性┫┏初稳性(小倾角稳性)┃┏横稳性┫┏静稳性┗完整稳性┫┗大倾角稳性┫┗纵稳性┗动稳性其中,倾角小于等于10-15度称为小倾角,否则称为大倾角。
倾斜力矩性质指静力或动力,或者说有无角速度、角加速度。
第二节船舶初稳性(1)(一)船舶初稳性的基本标志1.稳心M 与稳心距基线高度KM船舶小倾角横倾前、后其浮力作用线交点称为横稳心,简称稳心。
稳心M距基线的垂向坐标称为稳心距基线高度。
2.初稳性的衡准指标稳心M至重心G的垂距称为初稳性高度GM。
初稳性高度GM是衡准船舶是否具有初稳性的指标。
初稳性高度大于零,即船舶重心在稳心之下,船舶就有初稳性。
3.初稳性中的假设(对于任一给定的吃水或排水量)(1)小倾角横倾(微倾);(2)在微倾过程中稳心M和重心G的位置固定不变;(3)在微倾过程中浮心B的移动轨迹是一段以稳心为圆心的圆弧;(4)在微倾过程中倾斜轴过漂心。
(二)初稳性高度GM的表达式GM=KB+BM-KG=KM-KG第二节 船舶初稳性(2)(三) 初稳性高度的求取1、 KM 可在静水力曲线图、静水力参数表或载重表中查取。
2、 KG 的计算式中,P i —— 组成船舶总重量(含空船重量等)的第i 项载荷,tZ i —— 载荷P i 的重心距基线高度,m3、Z i 确定(1)舱容曲线图表查取法船舶资料中通常有各个货舱和液舱的舱容曲线图或数据表,利用舱容曲线图表,可方便确定舱内散货或液货的重心高度Z i ,方法如下:i )对于匀质散货或液货,已知货堆表面距基线高度,在图中左纵轴上对应点做水平线交舱容中心距基线高度曲线得B 点,过B 点做垂线交上横轴得C 点,对应值即为该舱货物重心距基线高度Z i 。
第四节船舶大倾角稳性1.液舱自由液面对静稳性力臂GZ的影响()。
A.随横倾角的增大而增大B.随横倾角的增大而减小C.不随横倾角变化D.以上均可能2.静稳性曲线的纵坐标是()。
A.复原力臂B.形状稳性力臂C.复原力矩D.A或C3.某船Δ=15000t,GM=2.3m,查得横倾角θ=20 °时的形状稳性力臂MS为0.64m,则静稳性力力矩为()t·m。
A.2250B.15000C.21450D.420004.()表示船舶重心G至浮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A.GZB.GMC.KND.KH5.船舶横倾角在通常范围内增加时,其重量稳性力臂()。
A.增大B.不变C.减小D.以上均有可能6.液舱自由液面对静稳性力臂GZ的影响是()。
A.使静稳性力臂减小B.使静稳性力臂保持不变C.使静稳性力臂增大D.以上均有可能7.液舱自由液面对静稳性力矩M S的影响是()。
A.使静稳性力矩减小B.使静稳性力矩保持不变C.使静稳性力矩增大D.以上均有可能8.液舱自由液面对静稳性力矩M S的影响与()有关。
A.液面大小B.液面形状C.横倾角D.以上均是9.液舱自由液面对静稳性力臂GZ的影响与()有关。
A.液面大小B.液面形状C.横倾角D.以上均是10.通常情况下,横倾角不同时液舱自由液面对静稳性力臂GZ的影响()。
A.不同B.相同C.与横倾角无关D.以上均对11.通常情况下,横倾角不同时液舱自由液面力矩()。
A.不同B.相同C.与横倾角无关D.以上均对12.已知船舶形状稳性力臂KN|θ=30°=5.25m,船舶重心高度KG=8.20m,自由液面对初稳性的修正值为0.20m,则船舶的静稳性力臂GZ为()m。
A.0.95B.1.05C.1.15D.1.2013.某船装载后△=18000t,未经自由液面修正的KG0=7.3m,查得30°时的形状稳性力臂KN=4.5m和自由液面倾侧力矩为1080×9.81kN·m,则此时复原力臂为()m。
第四章 大倾角稳性4-1某船正浮时浮心垂向坐标z B0=2.9m ,重心垂向坐标z G =4.5m ,横倾角Φ=40°时的浮心横向、垂向坐标分别为y B40=1.75m 和z B40=3.2m ,求此时的静稳性臂l 40。
解:()()︒--︒-+︒=40sin 40sin 40cos 00404040B G B B B z z z z y l =1.75*0.766+(3.20-2.90)*0.643-(4.50-2.90)*0.643 =0.505m答:此时该船的静稳性臂l 40=0.505m4-4某船在横倾角Φ=45°时,动稳性臂l d =0.7m ,这时浮心横向坐标y B Φ=2.55m ,求船在该横倾角时的复原力臂,船正浮时重心在浮心之上的距离a=2.1m 。
动稳性臂的几何意义为:()G B KB z y G B G B zB l B B d 0000cos sin cos ---+=-=φφφφφφ即0.7=2.1*22+2.55*22-()0KB z B -φ*22-2.1 解得:()0KB z B -φ=0.69m()φφφφφsin sin cos 00G B KB z y l B B --+==2.55*22+0.69*22-2.1*22 =0.806m答:该船此状态的复原力臂l =0.806m 。
4-5某船在横倾角Φ=30°时的复原力臂l =2.60m ,动稳性臂l d =0.73m ,重心在龙骨以上高度z g =10.58m ,正浮时重心在浮心以上的高度a=5.99m ,求Φ=30°时浮心在龙骨以上的高度。
解:又∵()φφφφφsin sin cos 00G B KB z y l B B --+=即:()50.0*99.550.0*59.4866.0*60.2--+=φφB B z y ② 将式①②联立解得06.6=φB z ,61.5=φB y答:Φ=30°时浮心在龙骨以上的高度m z B 06.630=。
第一节稳性的基本概念船舶平衡的3种状态:1 .船舶的平衡状态船舶漂浮于水面上,其重力为W,浮力为△, G为船舶重心,B为船舶初始位置的浮心。
在某一性质的外力矩作用下船舶发生倾斜,由于倾斜后水线下排水体积的几何形状改变,浮心由B移至B i点,当外力矩消失后船舶能否恢复到初始平衡位置,取决于它处在何种平衡状态(下图)。
(1)稳定平衡。
如图(a)所示,船舶倾斜后在重力W0浮力△作用下产生一稳性力矩,在此力矩作用下,船舶将会恢复到初始平衡位置,称该种船舶初始平衡状态为稳定平衡状态。
(2)随遇平衡。
如图2-1所示,船舶倾斜后重力W和浮力△仍然作用在同一垂线上而不产生力矩,因而船舶不能恢复到初始平衡位置,则称该种船舶初始平衡状态为随遇平衡状态。
(3)不稳定平衡。
如图2-1(c)所示,船舶倾斜后重力W和浮力△作用下产生一倾覆力矩,在此力矩作用下船舶将继续倾斜,称称该种船舶初始平衡状态为不稳定平衡状态。
2 .船舶平衡状态的判别为对船舶的平衡状态进行判别,将船舶正浮时浮力作用线和倾斜后浮力作用线的交点定义为稳心,以M表示。
由于船舶倾斜后的浮心位置或浮力作用线与船舶吃水(或排水量)、船舶倾角有关,稳心位置也随船舶吃水(或排水量)、船舶倾角不同而变化。
进一步分析表明,船舶处于何种平衡状态与重心G和稳心M的相对位置有关。
船舶稳定平衡时,重心G位于稳心M之下;船舶不稳定平衡时,重心G位于稳心M 之上;船舶随遇平衡时,重心G和稳心M重合。
因此,为了使船舶在受到一外力矩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复原能力从而保证船舶安全,船舶重心必须在相应倾角时的稳心之下。
处于稳定平衡状态的船舶,其复原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倾斜后产生的稳性力矩或复原力矩M s的大小。
由图(a)可见,该稳性力矩大小为式中:GZ——静稳性力臂(m)是船舶重心G至倾斜后浮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通常简称作稳性力臂或复原力臂。
船舶稳性的分类:船舶在外力矩作用下偏离其初始平衡位置而倾斜,当外力矩消失后船体能自行恢复到初始平衡状态的能力称为船舶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