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的治疗技术(一)
- 格式:pdf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15
冰刺激治疗吞咽障碍健康管理Virtue carries wealth. On the morning of November 2, 2022冰刺激治疗吞咽障碍健康管理一、目的冰刺激疗法直接对吞咽有关的器官,例如: 舌、软硬腭、咽后壁、口腔黏膜及吞咽反射相关肌群进行寒冷刺激, 引起肌肉主动收缩,提高其对食物的敏感度;此外寒冷刺激可以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以使吞咽动作易于诱发且吞咽有力,显着改善延髓麻痹所致的吞咽肌群失用性萎缩;二、适应症1、符合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诊断标准,年龄在7岁—75岁2、洼田饮水试验3级—5级3、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听觉言语理解障碍三、禁忌症1、并发中、重度认知障碍或失语症,不能配合评估和治疗2、生命体征不稳定3、并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重症感染,严重糖尿病等疾病;四、操作方法(1)冰刺激:患者坐位或半坐位,张口发“啊”音,先用冰棉棒大面积擦刷患者患侧面颊、口周及咽喉部,至皮肤微微发红;接着用冰棉棒进行反复涂擦刺激患者软腭、腭弓、舌根、咽后壁、舌面及舌体两侧,然后让患者做吞咽动作 5 次,每次训练时间为 20 分钟,每日2-3 次;具体训练时间因人而异,以患者能耐受无不适为宜;(2)口咽活动度训练:护士将勺子放于患者口唇上、下、左、右位置,指导患者伸舌舔勺,并进行咀嚼动作,以锻炼舌肌、咀嚼肌;做鼓腮、笑、吹气、吮手指动作,以锻炼颞肌、喉部内收肌;以上训练1~2次/d,20~30min/次,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进行增减;3摄食训练 : ①体位: 如单纯舌功能障碍,头后仰可促进食物的传送;如一侧舌、咽障碍,头歪向健侧使食物位于健侧口腔;对能坐的患者,取坐位,直头稍前倾,身体倾向健侧 30°; 对卧床患者,取仰卧位,躯干上抬头前屈30°,偏瘫侧肩部用枕垫起,辅助者位于健侧;②食物的选择: 选择柔软,易变形,有适当黏性,不易松散及不易滞留黏膜的食物;③一口量: 开始吞咽小量约5 ml,餐具选择薄而小的长柄勺为宜,以后逐渐加量;④咽部滞留食物可采用空吞咽、交互吞咽、侧方吞咽、点头样吞咽、倾斜吞咽可除去会厌残留食物;五、注意事项1、治疗时间选择在患者进餐前20min或餐后2h, 体位为半坐位或侧卧位,防止患者发生呕吐、误吸,出现呕吐反射即停止刺激;2、治疗过程中,注意动作要轻柔、力度适中,避免棉棒折断或棉球脱落引起患者不必要的损伤;3、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经常检查患者口腔有无红肿溃疡、真菌感染等,并及时对症处理;六、疗效评价洼田饮水试验:患者端坐,喝下30毫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评定:正常:1级,5秒之内;可疑:1级,5秒以上或2级;异常:3~5级疗效判断标准:治愈: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着,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备注:1)空吞咽:每次吞咽食物后,再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滞留的食物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2)交互吞咽:让患者交替吞咽固体食物和流食,或每次吞咽后饮少许水1~2ml,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去除咽部滞留食物的目的;3)侧方吞咽:又称为转头吞咽,主要用于去除梨状隐窝内残留的食物;以颏部的指向作为头部转动的方向;单侧受损导致单侧梨状隐窝内残留的食物时,当头部向受损侧转动并做点头样吞咽动作的时候,同侧梨状隐窝受到挤压,而对侧喉部空间相对变大,利于食物从对侧通过;同时,同侧的受损声带也受到压力而向中线部位移动,有利于气道闭合;双侧受损时,通过反复的左右转动头部进行侧方吞咽,可去除并咽下滞留于两侧梨状隐窝的食物;4)点头样吞咽:颈部后仰时会厌谷变窄,可挤出滞留食物,随后低头并做吞咽动作,反复数次,可清除并咽下滞留的食物;5)倾斜吞咽:主要是指向健侧倾斜头部并吞咽的动作,有利于食团随重力进入口腔和咽部的健侧,适用于单侧舌部功能障碍和单侧咽部功能障碍;。
吞咽障碍的训练指导技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吞咽障碍,也被称为吞咽功能障碍或吞咽困难,是指人体食物和液体通过口腔、咽喉、食管等吞咽道途径时出现的功能障碍现象。
这些障碍可能会导致吞咽过程中的困难、痛苦甚至危险,对个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吞咽障碍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神经肌肉疾病、中风、颅脑外伤、喉咙及食道肌肉功能障碍等。
此外,吞咽障碍也可与某些慢性疾病如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等相关。
吞咽障碍的训练指导技术是一种帮助个体改善吞咽功能的方法。
通过特定的训练指导,个体可以学习并逐渐改进吞咽过程中的协调性和效率。
在训练指导中,通常包括了各种吞咽练习、姿势调整、口服食物调整等技巧。
这些技术的应用旨在提高吞咽的效果,减少吞咽过程中的不适或危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吞咽障碍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吞咽障碍训练的原则和指导技术。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希望为临床医生、康复师以及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可行的指导和借鉴,以促进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同时,本文也将对吞咽障碍训练指导技术的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
并对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进一步完善吞咽障碍训练指导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为吞咽障碍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提高对吞咽障碍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吞咽功能的康复,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章主题的介绍:在引言部分已经给出了文章主题是关于吞咽障碍的训练指导技术,这里可以简要再重复一下,说明本文将详细探讨吞咽障碍的训练指导技术的相关内容。
2. 研究背景和现状:在介绍文章主题的基础上,可以简要介绍吞咽障碍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提及目前针对吞咽障碍的训练指导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文章结构的概述:在文章结构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正文部分的组成和各个章节的内容概要,例如吞咽障碍的定义与分类、吞咽障碍的训练原则和吞咽障碍的训练指导技术等。
【吞咽障碍常见的照护技术】照护的总体目标是:①吞咽障碍得到缓解;②噎呛能够得到及时处理,未发生窒息和急性意识障碍等危险;③患者焦虑、恐惧情绪减轻,配合治疗及护理;④未发生相关并发症。
(一)改变饮食和使用补偿技术1.饮食控制根据老人的吞咽状况,指导或者为患者选择适宜的软食,半流质、流质。
不同质地食物应精美可口,并且有多种食物可以供患者选择。
2.补偿技术(姿势和动作改变) 比方吞咽的时候提示和鼓励患者吞下,嘴巴闭合和身体前倾、头部向前等。
3.其他可行的话尽量保持直立体位或前倾15°;口水过多使用口水防护服、围裙,必要时抽吸过多口水;进食后30分钟减少痰液的抽吸;内科医生、口腔科医生、药剂师共同讨论药物用药情况。
(二)吞咽困难的治疗1.生物反应根据吞咽功能障碍的性质,患者治疗愿望和认知状态评估选择适宜的对象进行生物反应治疗。
2.吞咽康复训练吞咽困难患者应该有口咽部的吞咽康复训练,包括恢复性练习、补偿技术等。
3.营养干预(1)口服营养补充剂:营养筛査出有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的老人,应由营养师指导并且给予口服营养补充处方。
(2)静脉补充营养:评估完全不能、局部不能经口进食者,选择适当营养、液体补充方式。
〔3〕管饲:患者不能吞咽,对液体和食物有噎呛,可以通过鼻胃管,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供应营养,并可推荐给长期(>4周)肠内管饲的患者使用。
(三)进食护理高危噎呛或者有误吸风险的患者必须经过吞咽评估,由言语治疗师、医生给予进食医嘱,患者才能够开始经口摄食,与护理人员核对言语治疗师建议的食物/液体种类(软食、流质饮食、普通饮食〕、食物稠度等级,作为平安吞咽方案的组成局部。
1.进食环境准备(1)餐厅或病房:鼓励老年人在餐厅进食以增加进食量,提供个性化餐厅效劳;进餐时尽量停止不必要的治疗或其他活动。
〔2〕餐具:使用适当餐具(例如,大小形状适宜的瓷器、杯碟、筷子、勺子等),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必要时用围兜(围裙)。
吞咽障碍及吞咽功能的评定(1)吞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行为,能够将进入口腔内的食物和液体经过咀嚼和混合后通过喉部进入食管。
而吞咽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咀嚼、吞咽、咳嗽、喉咙疼痛等不良症状。
具体评定吞咽障碍及吞咽功能的方法常见以下几种:一、术前评估术前评估主要是针对即将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吞咽功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以了解患者的吞咽功能转归及治疗方案。
评估包括:1)患者的病史记录和体格检查;2)吞咽反射和颈部肌肉力量的检查;3)功能性食物检验,即给患者不同形状、大小的食物,观察其吞咽反应;4)视频腔镜检查,对鼻咽部、口腔内、喉部和气管看进行评估。
二、吞咽成像检查吞咽成像检查是一种通过医学成像技术对吞咽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吞咽成像检查包括:1)脖颈部X线检查;2)口腔进食表现检查;3)腔镜下检查;4)计算机断层扫描。
三、临床观察临床观察是指医师通过观察患者在进食、吞咽、咳嗽和呕吐等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估。
该方法主要包括:1)观察食物进入口腔后的咀嚼和咽喉反应,对舌神经、迷走神经、喉神经的功能进行评估;2)观察吞咽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件,如食物渗出、呛咳、厌氧等。
四、时空参数时空参数是指医师针对患者的吞咽功能情况记录吞咽时间、吞咽速度、吞咽节奏、进食速度等参数进行评估。
时空参数的评估可以通过X线检查、声音分析等方法进行。
总之,吞咽障碍及吞咽功能的评定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医师需要综合多种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帮助患者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患者也应该加强日常管理,尽量避免食用过硬、过热的食物,避免吃得过饱,积极进行锻炼。
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降低吞咽风险,预防吞咽障碍的发生。
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治疗(完整版)吞咽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围绕帕金森患者吞咽障碍的筛查、评估、治疗、营养管理四个方面提供推荐意见,以期为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提供流程化引导,提高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康复综合管理能力。
帕金森病(PD)患者吞咽障碍的突出表现是咀嚼和吞咽困难、一口量减少吞咽反射启动延迟、吞咽时间延长、口腔和咽部残留增多(尤其浓稠或固体食团)、食物渗透和误吸、流涎、食管蠕动减弱、食管运送延迟、胃食管反流等。
吞咽障碍可发生在病程的任何阶段,其不仅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还会增加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风险,使原发病急剧加重,增加不良预后。
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起病隐匿常不被关注,文献报道的发病率差异亦较大(35%-82%)。
因此,针对帕金森病患者应常规进行吞咽障碍筛查和评估,至少每年1次,每次随访时重新评估,早期发现吞咽障碍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干预。
13个问题,带你看最新共识!PD患者吞咽障碍的筛查与评估01、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筛查工具有哪些?推荐意见1:建议使用吞咽障碍问卷(SDQ)、帕金森病慕尼黑吞咽障碍测试(MDT-PD)、帕金森病Radboud 口腔运动量表(ROMP)、帕金森病吞咽临床评估评分(SCAS-PD)、进食评估工具-10(EAT-10)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吞咽障碍筛查(B 级推荐,3b 级证据)。
02、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评定工具有哪些?推荐意见2:推荐对吞咽障碍筛查阳性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临床吞咽障碍评估,包括全面神经系统及吞咽相关肌群和结构的功能检查、(H-Y)分级与统一帕金森疾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饮水试验(WST)及咳嗽冲动(UTC)测试、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评估。
这些临床评估应兼顾“开期”与“关期”(B 级推荐,3b 级证据)。
03、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的一线诊断工具有哪些?推荐意见3:推荐吞咽造影检查(VFSS)和纤维内镜下吞咽功能评估(FEES)作为一线诊断工具(B 级推荐,3a 级证据)。
中国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版)第一部分
评估篇
摘要:
一、吞咽障碍的定义和影响
二、吞咽障碍的评估方法
三、吞咽障碍的治疗策略
四、吞咽障碍的预防和护理
正文:
一、吞咽障碍的定义和影响
吞咽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它涉及到食物从口腔经过咽部进入食管的过程。
吞咽障碍可能导致误吸、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严重后果。
在我国,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尤其在神经性疾病患者中更为常见。
二、吞咽障碍的评估方法
吞咽障碍的评估主要包括临床功能评估和仪器检查。
临床功能评估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的吞咽动作、吞咽安全性、吞咽效率等方面。
仪器检查则包括X 光、内镜等,用以了解患者的食管、胃等消化道的状况。
三、吞咽障碍的治疗策略
针对吞咽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改善吞咽功能、预防并发症和提供营养支持。
改善吞咽功能的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
预防并发症的方法包括气道保护、体位调整等。
提供营养支持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饮食的性状、供给方式等。
四、吞咽障碍的预防和护理
预防吞咽障碍的关键在于提前识别高风险人群,如神经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等。
在饮食过程中,要注重食物的质地、口感等,避免过于粘稠或过硬的食物。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康复团队进行评估和治疗,包括营养师、康复医生等。
总的来说,吞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临床医生、康复师、营养师等。
吞咽障碍评定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一、口面部评定1、定义观察有无口面部位异常,并评定其对吞咽功能的影响程度。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各种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等导致的口面部位解剖结构保留但感觉或功能受损。
(2)禁忌证:无。
3、设备与用具压舌板、手电筒、乳胶手套、牙科镜、食醋和糖水。
4、操作方法与步骤(1)顺序:颊→唇→颞下颌关节→颊粘膜→牙齿→舌→软腭。
(2)操作方法:1)观察颊部:上提口角或挤眉弄眼动作;2)口唇闭合能力:抿嘴动作、鼓腮动作、有无流涎、交替重复发“u”和“j”音、观察会话时唇的动作;3)唇部活动能力:撅唇吹口哨动作和露齿动作;4)颞下颌关节活动:主动开合动作、主动左右研磨动作,被动开合活动,被动左右研磨活动;5)颊粘膜:血肿、破损或溃疡、齿颊沟内食物残留;6)牙齿检查:龋齿、松动、假牙、牙列问题;7)舌检查:伸舌、舔住上下唇并左右舔动、舌面向上抵住压舌板、舌尖顶挤左右颊部、味觉敏感程度;8)软腭:发“啊”时软腭上抬的特征、言语时是否有鼻腔漏气、用压舌板刺激舌根诱发恶心反射并检查舌根上抬的力量。
5、评定标准(1)正常情况:唇颊部闭合良好,尤其是可以做抿嘴动作。
嘴角无流延,鼓腮不漏气,可完成吹口哨和露齿动作。
颞下颌关节主、被动活动正常,可顺利张口并且咬合有力。
颊部粘膜无破损,齿颊沟内无食物残留。
舌部活动灵活有力。
(2)异常情况:1)唇颊部闭合不良(如流涎、齿颊沟食物残留、鼓腮漏气);2)颞下颌关节活动受限(如张口受限或咬合无力);3)口腔粘膜破损或溃疡,有龋齿、牙齿松动、牙齿缺少或假牙;4)舌部运动受限或力量不足;5)软腭上抬不良,恶心反射发生时舌根上抬力量不足。
(3)吞咽肌功能分级标准(表4-1-1)表4-1-1 吞咽肌功能分级标准I级别II级III级IV级舌肌可紧抵上腭及左右牙龈可紧抵上腭但不能抵左右牙龈可上抬但不能达上腭不能上抬咀嚼肌及颊肌可左右充分偏口角,鼓气叩颊不漏气,上下牙齿咬合有力鼓气可紧缩,叩颊漏气,上、下牙齿咬合一侧有力,一侧力弱鼓气扣不紧,有咬合动作,但力弱鼓气完全不能,咬合动作不能咽喉肌双软腭上抬有力一侧软腭上抬有力软腭上举无力软腭上抬不能6、注意事项(1)颈部需置于放松位置,可采取30°仰卧位稍屈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