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22
必修三第23课《美术的辉煌》一、学习内容: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等。
介绍了这些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特征、代表人及代表作品。
19世纪以来,科学的飞速进步使人们既渴望发明和创新,又不断地产生厌倦,这就造成欣赏趣味上的巨大差异,并形成各派崛起、大放异彩的繁荣局面。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分析19世纪以来各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总结各流派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表归纳不同时期的美术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从而掌握本节知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美术流派形成的原因,比较各流派的基本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美术流派既有对原有艺术的继承,又有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这些艺术家立足于社会现实,对艺术执著追求,对生活无限的热爱,从而创造出不朽的传世之作。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解决措施: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仔细阅读图注。
列表总结,学生阅读归纳记忆。
难点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解决措施:布置学生提前预习,通过网络或图书查询有关资料,对教学中难点内容如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通过不同办法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总结。
四、信息技术应用分析:(一)导入:图片导入,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归纳概括,导入本节学习。
(时间:3分钟)(二)教学过程:(ppt)展示本节标题与课程标准合作探究1:(时间:10分钟)(师)提出问题: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产生的背景有什么不同?艺术表现方式有何差异?(ppt)给予学生提示,列出比较表格(比较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的背景、特征、代表作),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子目,填表完成比较。
第23课美术的辉煌[学习目标]1.掌握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2.理解艺术家的执着追求和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及对生活的热爱。
3.探究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1.新古典主义美术(1)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剧烈动荡;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
(2)特点①题材:选择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
②表现形式: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3)代表:法国大卫的《马拉之死》和《拿破仑加冕》,安格尔的《泉》。
2.浪漫主义美术(1)背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
(2)特点:注重表现人的感情,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强调色彩的作用。
(3)代表: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二、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1.现实主义美术(1)兴起:19世纪中期。
(2)特点: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3)代表:法国米勒的《播种者》《拾穗者》。
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印象画派(1)兴起①背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特点: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③代表: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
(2)发展①特点:强烈主张个性抒发,作品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②代表:荷兰的凡高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代表作品是《向日葵》;法国画家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三、现代主义美术1.背景(1)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
(2)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
(3)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
2.特征: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3.代表:西班牙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4.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当代欧美各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