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术前小结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1
胫骨平台骨折54例治疗体会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它的诊断和治疗在骨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以近期收集的54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为例,分析了治疗方案和疗效,探讨了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相关医学工作者提供技术指导和治疗经验。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本文研究的对象为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5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18岁至59岁,平均年龄36.4岁。
主要以Closed reduction and cast immobilization (CRCI)方法治疗,有1例经ORIF治疗,加用肌松药。
二、治疗结果对54例患者进行CRCI方法治疗,48例患者骨折均已完全愈合,另外6例患者完全愈合可能需要更多时间,4例患者出现骨折疼痛,有结节消退;严重屈曲畸形1例,有明显的骨质接合不良和结节;结节消退有加重的6例,出现轻度屈曲畸形;缺损和变形骨折1例,未出现缺损,畸形度最大达2mm;全面融合有细微缺损的17例,并获得满意结果。
三、问题分析在治疗过程中,一些存在治疗困难和较高复发率的患者出现了骨折疼痛和骨折缺损,结节消退和畸形。
研究发现,出现以上问题的患者中,大多数患者的X线检查表现均跟治疗时非常接近,暗示患者的拐弯角度容易受到血液循环和神经供应不足的影响。
因此,有效的改善骨折患者X线检查表现和改善骨折困难患者的血液循环条件,是对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前提。
四、总结本文通过对54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资料的分析,得出结论:以CRCI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复发率较低,但仍有一些治疗困难的患者出现骨折疼痛、缺损和畸形,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状况对预防骨折缺损抑制骨折复发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仅对54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了描述,未考虑其他因素和病因,进一步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完善。
46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09-06-09T13:23:27.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月第3期供稿作者:李碧波陈智年[导读]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内骨折中一种较严重的疾病,也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它常造成膝关节肿胀疼痛、不稳和功能障碍。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内骨折中一种较严重的疾病,也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它常造成膝关节肿胀疼痛、不稳和功能障碍[1]。
为使患者早日康复,除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外,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也很重要。
现将我科2003年1月—2007年10月的 4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6例,男30例,女 16例,年龄17-75岁,平均48岁;闭合性损伤39例,开放性损伤 7例,致伤原因:车祸伤35例,重物砸伤7例,其他损伤4例,合并他处骨折12例,合并内脏破裂10例,同时合并前交叉韧带止点骨折6例,合并半月板损伤8例,伴侧副韧带损伤6例。
骨折按 Schatzker分型: I型19例,Ⅱ型15例,Ⅲ型5例,Ⅳ型7例,V型5例,Ⅵ型5例。
受伤至入院时间:1h-3d。
入院至手术时间42h- 10d,平均6.5d。
1.2 结果治疗结果参照Hohl膝关节功能评定方法,按疼痛、主动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稳定性及患者自我评价等五个项目进行综合评分,优90分以上,良80分以上,可60分以上, 差60分及以下,结果优31例,良9例,可5例,差1例。
2 护理措施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患者常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护士应善于观察疏导,细致、耐心护理, 以增进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
2.1.2 患肢制动为减轻局部出血、疼痛和肿胀,常将患肢制动并抬高,或采用局部冷敷和绷带加压包扎。
包扎的方向与受伤机制的方向相反。
用石膏外固定时,膝关节要置于功能位。
将膝关节置于屈曲30°左右,以减轻股骨髁对胫骨平台的压力。
胫骨平台骨折72例治疗体会近年来,由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治疗这种疾病越来越成熟,医疗机构也更加重视。
本文结合临床实践,总结7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体会。
本次研究共纳入7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性45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4岁至82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37例患者发生在右腿,35例发生在左腿。
主要病因为跌倒、车辆撞击、膝关节外力挤压等。
受伤部位的活动度不同,损伤范围有单侧、多侧及全骨折。
伤后行血液常规检查,全面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同时检查受伤部位的X线片,以确定损伤程度及骨折部位。
所有患者均进行内固定术治疗,采用关节螺钉体系,并与内固定架固定,以尽可能充分恢复患肢的功能。
同时,患者进行系统的膝关节锻炼。
另外,对重度损伤患者,每月给予止痛药物,促进患者疼痛的消失,舒缓患者的痛苦。
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观察,并定期复查X线片。
7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均大于三年,其中有43例患者治疗结果良好,内固定物完全骨化或出现假体反应;有21例患者治疗结果较好,能够获得功能性恢复;有8例患者治疗结果一般,出现不同程度的无功能性恢复以及假体反应;仅有2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加重,出现感染和假体反应。
以上7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满意,且安全可靠,可尽量恢复患肢的功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服从医师的指示,严格按时按规治疗,避免恶化疾病,在恢复中及时锻炼膝关节,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内固定技术治疗后,7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大多数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但仍有少数患者治疗失败,提示未来在进行治疗时需加强患者的跟踪护理,充分利用止痛药物和膝关节锻炼的作用,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应不断提高临床护理和医疗技术水平,以进一步减少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分析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探讨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6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SchatzkerⅠ型11例,Ⅱ型25例,Ⅲ型11例,Ⅳ型9例,Ⅴ型6例,Ⅵ型5例。
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松质骨螺钉、外固定支架、T/L型钢板、高尔夫钢板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平台塌陷缺损取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
结果67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9~38个月),按Rasmusen功能评分标准,优34例,良23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5.07%。
结论骨折粉碎及移位的程度明显影响预后。
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固定方式、骨折解剖复位与牢靠的固定、骨缺损行骨移植、恢复下肢力线、保护和修复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和术后及时正确的功能锻练是取得良好手术疗效的关键。
标签:胫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外科手术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在老年人轻微损伤即可引起骨折,在青中年人,多由于高能量创伤引起。
治疗不当常导致膝关节疼痛、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我们对2008年1月~2013年6月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总结。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8年1月~2013年6月共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7例,其中男40例,女27例;年龄18~79岁,平均45.3岁;左侧37例,右侧30例。
致伤原因:车祸伤31例,摔伤23例,坠落伤13例。
闭合性骨折59例,开放性骨折8例。
患肢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2例,胫后动脉损伤1例,胫后神经损伤1例,腓总神经损伤2例,交叉韧带损伤3例,半月板损伤8例,膝内侧副韧带损伤9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2例。
骨折根据Schatzker 分型[1]:Ⅰ型11例,Ⅱ型25例,Ⅲ型11例,Ⅳ型9例,Ⅴ型6例,Ⅵ型5例。
闭合骨折在伤后5~7d肿胀消退后手术。
合并及疑有血管神经损伤以及骨筋膜间室综合征者立即手术,开放性骨折争取在伤后8h内施行手术,>8h者,先予抗炎、消肿治疗,确定无感染后二期手术。
胫骨平台骨折205例的手术治疗体会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足部骨折,在某些特殊职业、运动员群体、行动不便的老人及战争中伤病患者中更为常见。
本文结合20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综述了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现状及影像学特征,探讨了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技术要点,以比较研究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以讨论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治疗。
一、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现状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足部骨折,一般患者会出现局部的疼痛感,依据手术治疗情况可分为3型:骨性、骨软骨性、关节室性。
目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主要方法为外固定、固定板松动或结合骨性固定技术,但以上治疗方法均有技术要求、术式挑选等限制,使得治疗难度较大。
二、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特征结合205例胫骨平台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可得出以下结论:95例患者为骨软骨性骨折,另有95例为骨性骨折,其余发生关节型胫骨平台骨折,可以看出关节室性骨折位于骨软骨性、骨性骨折中间。
三、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技术要点1、活动强度及稳定性:对于患者足部活动度要求较高,任何术式应当关注足部活动的变化,确保活动度及稳定性;2、外固定:外固定方法灵活,自由度大,可在椎间盘外固定后有效降低患肢的运动;3、骨性固定:骨性固定可降低患肢的运动,而且可避免局部软组织损伤;4、结合治疗:对于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为了减少术中的损伤,可采用外固定和骨性固定结合治疗,以期取得更佳的效果。
四、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合20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经比较发现,仅使用外固定的患者疗效显著差于采用外固定及骨性固定结合治疗的患者,固定板松动治疗的患者结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外固定治疗组,但关节室性骨折组外固定组与骨性固定组疗效差异不大,骨性固定治疗组的改良率、满意率明显高于单纯外固定组。
五、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治疗结合上述治疗体会,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治疗应考虑以下几点: 1、针对不同病变要采用不同治疗方法:骨软骨性和骨性骨折可以采用外固定和骨性固定结合治疗;关节室性骨折患者可以采用外固定和固定板松动治疗;2、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术后要及时处理局部感染、移位等病变,以免造成更多损害;3、提高患者活动能力:术后应注重患者肢体活动性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及局部肢体的不适感。
胫骨平台复杂骨折37例治疗总结
姜道勤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年(卷),期】2004(20)10
【摘要】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
Hohl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6个类型,其中Ⅳ、Ⅴ、Ⅵ型骨折为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约占胫骨平台骨折的26%,因其损伤机理复杂,多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治疗困难,若处理不当,可影响关节功能。
我院自1994年2月-2003年2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58例,其中复杂骨折37例。
38个膝关节,多数伴有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姜道勤
【作者单位】新疆奇台县农六师奇台医院831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2
【相关文献】
1.外固定支架结合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 [J], 田坤;马伟;赵琦辉;端木群力;倪凌之;黄东辉;梅正峰;瞿杭波;雷文涛;朱红;韩乙庭
2.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52例临床分析 [J], 王卫明
3.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双钢板治疗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J], 黄斌
4.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24例 [J], 宁志超
5.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 [J], 唐创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总结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
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
结果:随访6月-1年,参照Memhattt评分标准,除1例Ⅲ型骨折,由于术后外固定时间长,功能锻炼较晚,发生关节内粘连,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差,其余病人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
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能防止膝关节功能障碍,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护理胫骨平台骨折是膝部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常波及近端关节面,严重时合并半月板及韧带损伤,故该部位的骨折对膝关节的稳定性、完整性和活动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若处理不当,易致关节疼痛、僵硬、不稳或畸形[1]。
近年来,随着手术及内固定物的进步,对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多主张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
但并不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均得到满意恢复,这不但与骨折类型、手术方法有关,也与对此类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有关。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对8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82例,男52例,女30例,年龄25~78岁,平均48岁。
骨折类型:胫骨内髁骨折22例,胫骨外髁骨折34例,双髁骨折26例,合并侧副韧带损伤12例,半月板损伤16例。
按Hohl分类I型16例,Ⅱ型48例,Ⅲ型28例。
治疗 82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病员受伤情况及骨折类型,有无韧带、半月板损伤分别采用螺栓、松质骨螺钉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T型钢板内固定+半月板修补或部分切除术。
24例在6小时内急症手术,其余在病情稳定、局部肿胀消退、创面愈合后进行手术治疗。
2.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术前常规护理由于胫骨近端前侧、内侧缺少肌肉保护,软组织较薄,血液循环较差,术后容易出现皮肤坏死及感染,特别是创伤严重出现张力性水泡或开放性骨折的病人。
医院手术记录单手术日期Operating Date主刀医生Operating surgeo第一助手First Assistant:第二助手Second Assistant:麻醉方式Anesthesia Type全麻麻醉人员Anesthesiologist:术前诊断右胫骨平台骨折。
Pre-operative Diagnosis:Fracture of right tibia plateau.术后诊断:同上Post-operative Diagnosis:same as above手术名称:右胫骨平台骨折切复内固定术。
Procedure Performed: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right tibia plateau.术中发现Findings(Normal+ Abnormal)右胫骨外侧平台明显塌陷骨折,塌陷约1cm,呈外向后加重,外侧和后方皮质骨折明显。
手术经过Description of Operative Procedure:。
1.患者麻醉实施成功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右下肢充气止血带充至0.075mp a。
2.自右小腿上段外侧切口入路约8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用骨膜剥离器作骨膜下剥离,显露骨折端,见“术中发现”,并适当切开关节腔,直视下行骨折翘拨复位,观察关节面平整,胫骨外侧L型钛板配合松\皮质骨螺钉固定。
再经C型臂透视见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位置好。
3.予冲洗,清点器械、纱巾后,予逐层缝合。
局部加压包扎后松止血带。
4.右下肢长腿支具固定5.术程顺利,经PACU复苏后安返病房。
6.植入物由详见记录单上标签。
冰冻切片诊断Rapid Frozen Section Telephone Diagnosis:无。
手术标本Specimens Removed: 无失血量Blood Loss : 80ml血、血制品使用Blood Products Administered: PRBC no FFP no Plates no手术切口分级Surgical Site Classification:II □清洁切口II □半污染切口III □污染切口IV □感染切口手术医生签名:日期:Signature of Operating Surgeon Date & Time。
保 山 市 中 医 医 院
骨科 术 前 小 结 记 录
住院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岁 入院日期
术前诊断: 右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及右肱骨大结节骨折
诊断依据(主要症状、体征及有关检查)
1. 病史:右膝跌伤史;
2. 症状:右膝肿痛,活动受限;
3.
体征:左膝关节及左小腿上段肿胀明显,活动受限,胫骨平台压痛明显,可扪及异常
活动,足背动脉可扪及搏动,足趾感觉、运动、血液循环正常。
4. X光片:右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及右肱骨大结节骨折,骨质疏松明显。
手术指征:
1. 右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此骨折为关节内骨折,不稳定性骨折,具有手术指征;
2. 患者及家属手术意愿强烈。
有无手术禁忌(心、肝、肾功能是否正常)
心、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无明显手术禁忌。
血型及备血量:无备血。
术前讨论(麻醉方法、术式摘要、术中注意事项、拟定手术者及助手)
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
术式:骨折切开复位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术中注意事项:
1. 尽量使骨折解剖复位,内固定稳妥;
2. 必要时术中根据情况调整手术方案;
拟定术者及助手:
(术前向家属单位领导详细交待病人的诊断,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危险性,以及发生
突然死亡的可能性,术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并发症等,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完全同
意后签字)
家属及患者签字:
是否同意手术:
患者: 家属: (与患者关系: )
时间: 年 月 日 时
主管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