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3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教学设计 教案

23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教学设计 教案

23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教学设计 教案
23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东盟的发展历程,说说中国与东盟的交往情况;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原因和影响,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概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过程,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材料,了解东盟日益扩大及其影响;用列表等方式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中国参加APEC会议的资料,多渠道去了解和认识APEC建立的史实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学习和了解,体会当今世界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难点: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维克多·雨果

200多年前,法国文学家雨果就满怀深情地希望欧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确有人试图实现欧洲的统一,例如拿破仑就曾经统一了欧洲大部分。但是1812年进攻俄国失败,随后在莱比锡战役和滑铁卢会战先后失败,拿破仑统一欧洲的梦想破灭了。

拿破仑等统一欧洲的努力最终是失败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是没有经济基础。在这里我们不分析它们。欧洲的统一进程在二战后不断加强,出现了欧洲联盟,我们现在就来学习欧洲联盟的历史。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了

一种新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及经济区域集团。今天我们学习世界

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

织的发展历程和前景。

【讲述内容】

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

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一、欧洲联盟

在上学期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课中学习过有关欧共体的建立过程,

而欧共体正是三大经济区域集团之一——欧洲联盟的前身。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1)可能性:

①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②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给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激起人们对欧

洲统一的愿望。

③法、德两个宿敌大国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1:为什么积怨极深的德、法两国能够携手合作?

(1)法德在二战后沦为二、三流国家,西欧任何一国都不是美苏的对手。欧洲要自强,唯有联合。

(2)因为历史的教训使两国人民认识到和平交往才能够共同发展。

自1870年普法战争以来,为发展重工业,法德两国为争夺法国阿尔萨斯、洛林的铁矿,德国鲁尔的煤矿,屡次大打出手,以致两败俱伤。反思历史,何不优

势互补。

合作探究2:“(欧洲煤钢联营)不仅使(法德)战争是不可想像的,而且在

物质上也是不可能。”(舒曼)请思考这句话的含义?

由于煤钢联营将鲁尔地区(德)洛林地区(法)等煤钢基地由国家的管辖转而

置于新的超国家机构的监督下,这就杜绝了法、德将这些资源用于战争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经济联系的加强本身就具有阻止战争爆发的作用。

(2)必要性:

①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沦为二三流国家,为了提高国际地位和

影响力,只有走向联合。

②战后美苏在欧洲的“冷战”使欧洲各国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受苏联威胁,所以要联合御强;受美国控制,想要联合自强;

2、欧共体的建立(经济实体)

(1)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2)1957年签定《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罗马条约》的签定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1967年,欧洲六国签定《布鲁塞尔条约》,将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

同体。

合作探究3:欧共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区别:

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它是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

能共同体于1967年合并而成。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构成欧洲共同体的三个机构中的一个。

欧共体建立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有了极大发展,那么此后欧共体又有了怎

样的发展呢?欧洲各国开始由经济合作向政治合作发展,欧洲联盟建立。

3、欧洲联盟的成立(政治实体)

(1)1992年,欧共体12过签署《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

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2)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

(3)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正式问世。

合作探究4:欧元共分7种面值,即5、10、20、50、100、200和500欧元,

每种纸币正面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和窗,象征着欧盟推崇的合作和坦诚精神。此外还描绘了欧盟的12颗五角星,它们充满活力,和谐地并存于当今的欧洲。纸币的反面是各类桥梁,包括很早以前的小桥和现代先进的吊桥。桥梁被

视为纽带的象征,象征着欧洲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各种门、窗、桥梁

等图案分别体现了欧洲各时期的建筑风格,

面值从小到大依次为古典派,浪漫派、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和洛可可式、铁式和玻璃式、现代派建筑风格。欧元硬币由8种面额组成,包括1、2、5、10、20、50欧分和1,2欧元,并具有一个统一的硬币正面和一个体现国家

特征的硬币反面。

指导学生阅读P107“欧元”和上述材料,思考:通过“欧元”你想到了什么?(1)从欧元图案的建筑样式可看出一张张欧元折射出欧洲具有共同的文化传统;

(2)欧元的票面都是以具有浓郁欧洲特色的窗户、门、桥梁等建筑物为图案,同时以12颗五角星紧紧环绕的欧盟旗帜做统一背景。意味着开放、合作与沟通是欧元的主题。另一方面它也反映出欧洲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灿烂文化。

合作探究5:欧元启用的意义是什么?

(1)欧元的启用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它巩固了过去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成果,用货币统一来确定欧洲经济一体化,推动了欧洲一

体化进程。

(2)欧元还是欧洲身份的一种象征,它使得欧洲公民切身感受到做欧洲人的感受,对于推动欧洲的政治一体化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4、欧洲联盟成立的意义:

(1)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欧盟给欧洲人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最大贸易市场、单一货币制度、商品免税、“无国境”、联合打击犯罪、延误

飞行获补偿、海滩河流更干净、互相认可学历、强制温室气体减排、带薪休假

4周、移动电话资费降低、统一的驾照、自由的就医政策。

(2)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3)对中国:欧盟的关税、规则、壁垒,包括手续都是统一的,中国如进入其中一国,也就进入了欧盟各国,减少了入关和流通成本。同时,欧盟各领域都

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这对中国不利。政治上,中、欧在国际上能更多地进

行合作,有效地牵制单边主义。

合作探究6: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欧洲的联合有哪些实质性的变化?

性质上: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

组织。

内容上:由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2007年4月13日电欧盟完成第六次东扩,将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吸收成

为成员,欧盟成为了拥有27个成员国、人口达4.8亿、疆域400多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欧元的全球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经济总量与美国不相上下。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1、背景:

(1)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推动;

(2)为与欧共体等抗衡,寻求发展机会。

欧共体日益成熟、亚洲的经济区域化也已开始起步。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

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西欧与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美国

认识到,要与西欧、日本角逐,攫取世界经济主导权,必须组建以自己为核心

的区域经济集团。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2、过程:

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宗旨: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15年)。

4、特点:

(1)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2)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

5、评价:

(1)作用:

①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往,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

②加快了三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

③三国之间努力通过自由贸易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增强区域集团的实力。

④推动其他美洲国家意识到经济联合的重要性。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中美和南美的一些国家希望加入,美国也积极推动把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到整个美洲,以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

(2)问题:由于各成员国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对欠发达的墨西哥造成民族工业受损的后果

北美自由贸易区带给墨西哥什么?

(1)10年来,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额增长近2倍。

(2)过去10年中墨西哥年均吸引外资高达120亿美元,是印尼的3倍;人均收入增加24%,达4000美元。

(3)墨西哥经济规模达到5940亿美元,世界排名由第15位上升到现在的第9位。”

(4)墨西哥农牧业受到强烈的冲击,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例已由6.34%下降至5.5%;造成130万农民破产。

尽管由于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发展水平悬殊,政治、法律等社会环境不同,其发展进程也非一帆风顺。但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表明,尽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者不同规模的发达国家之间要比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近的国家之间进行一体化更为艰难,但是前者与后者相比却更有现实意义。在合作的过程中,只要坚持分阶段推进,以互惠合作为宗旨,落后国家量力而行、发达国家有所让步,合作将会取得双赢的成效。

(3)启示:

①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要适应形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②区域经济合作并不只是享受利益,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③发展中国家应在经济区域一体化大潮中学会如何避害趋利。

三、亚太经合组织(APEC)

设问:亚太地区的地理概念是什么呢?

主要是指太平洋沿岸各国,包括南北美洲濒临太平洋的国家、太平洋内岛国、大洋洲及亚洲东部各国和地区。

1、背景:

(1)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国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加深;

(2)经济区域化趋势的增强;

2、经过:

(1)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

首届部长级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建立一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合作集团是澳大利亚总理提议的。1989年初,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是提出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国家部长级会议,讨论

加强经济合作的问题,他的提议得到了环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支持,同年11月,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12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会议,标志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

(2)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汉城会议,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

的宗旨和目标。

3、宗旨: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合作探究7:【学思之窗】你认为,这项规定对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解题关键:贸易自由化是亚太经合组织进程的核心内容

思路引领:①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②实现贸易自由化产生的作用

(1)从发展目标看,可以促进以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两个轮子相互作用,并行推进;

(2)推动各成员之间加强合作和更广泛的经济交流;

(3)促进各成员体争取在更多的领域消除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更加开放、透明和稳定的投资环境,加快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

(4)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繁荣与持续发展。

4、性质与特点:

(1)性质:是一个经济贸易合作论坛。

(2)特点: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其总人口达25亿,占世界人口的45%;国内生

产总值之和超过19万亿美元,占世界的55%;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46%以上。

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

5、APEC就在我们身边

中国积极参与有关区域合作组织,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目前已经加入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包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上海合作组织、亚欧会议、曼谷协定、博鳌论坛、中国—东盟(10+1)合作机制、中日韩—东盟(10+3)合作机制等,合作对象包括欧洲、北美、东南亚、

南亚、中亚等地区。

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的名义加入APEC。

合作探究8: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代表中国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潮流,那么同学是否注意到中国台北和香港加入和中国的加入有什么不同呢?为

什么呢?

(1)中国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作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身份加入的,而台北和香港是以地区经济体的名义加入的。

(2)因为香港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我国现行社会制度并不一样,所以为了香港地区经济的发展,它以地区经济体的名义加入。而台湾虽然自古就是中国

领土的一部分,可现在还没有回归祖国,所以也是以地区经济体的名义加入。

中国与APEC成员的经贸关系

APEC现有21个成员,总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42.2%,GDP约占58.3%,贸易额

约占47.5%(2001年APEC秘书处统计),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亚太地区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依托。2001年我国与APEC成员的贸易额

达3668.4亿美元,占我国当年贸易总额的72%。在我国十大贸易伙伴中,除欧

盟外,其他均为APEC成员,即日本、美国、中国香港、东盟、韩国、中国台北、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2001年,我国对APEC成员的贸易额较上年增长

了6.5%,其中出口增长6%,进口增长7%。在吸引外资方面,2001年,我国新

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136家,合同外资691.9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68.78亿美元,比2000年同期分别增长16.01%、10.43%和14.9%。其中来自APEC成员的投资分别达22136家,合同外资金额494.0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

资金额344.61亿美元,分别占中国吸收外资总量的84.68%、71.40%和73.51%。

合作探究9: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意义是什么?

(1)有利于中国把握全球经济合作的最新发展形势,因势利导地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作出规划。

中国可以根据APEC的进程,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持续推动改革开放事业。

(2)有利于促进中国产品的出口,为中国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更加稳定和开放的外部环境。同时提高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

自由化进程是没有例外的,市场的开放是相互的。现在中国的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比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外市场的扩大,将会为中国的企业和产品提供更多的商机。

(3)有利于中国学习其他成员经济管理体制中的先进经验,完善自身的市场体制建设。

APEC提供了一个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的场所,让中国了解和借鉴它们的先进经验。最近几年来,中国在政府采购制度、国际电子商务管理、海关程序等方面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

(4)有利于中国学习其他成员先进的科学技术。

通过与APEC成员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可以加强与其他成员的交流与合作,及时把握和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动态,提高中国的技术发展水平。

(5)有利于加强反恐合作,为本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创造和平与安全的环境。

6、意义:

(1)亚太经合组织自成立以来,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2)亚太经合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成员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合作探究10:现代世界经济领域活跃着哪些重要的区域经济集团?它们对世界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1)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

(2)这些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说明欧、美、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逐渐形成;也说明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

(3)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北美、西欧和东亚三大经济力量相互竞争的局面,影响了世界格局。

合作探究11: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为什么亚太经合组织不是?

这是因为亚太经合组织只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松散的、论坛

式的协调机构,而并未形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也并未实现互惠关税等,最多只

能说其目前正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各成员

国间的一系列会议,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以声明、宣言的形式作出承诺,推动合作。这种承诺,各成员没有义务和责任来履行,因为它不是立法式的或

指令性的硬性规定,对成员不具有强制性。

课堂小结

1、三大经济区域集团的特点

(1)欧洲联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经济集团,它不但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

军事等多个方面。

(2)经济区域集团并不要求成员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必须一致,北美自由贸易区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这也是北美

自由贸易区的最大特点。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不仅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和经济集团,而且还是地跨亚洲、大洋州、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的地理范围最广的区域性

国际经济组织。

2、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1)20世纪60、70年代后美国世界霸主地位衰落,日本和西欧崛起,使以美

国为主的世界经济格局向美国、日本、西欧相抗衡的三极格局转变。

(2)随着世界政治和军事局势的日趋缓和,国际斗争的焦点逐渐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各大国为了增强实力,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都不失时机的

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3)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商品、资本、劳动力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

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4)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3、经济区域集团化产生的影响

(1)促进了各集团内部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加强和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3)促进各国更加着重于经济科技力量的较量;

(4)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5)加速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

4、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的弊端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虽然是历史发展潮流,但他也有些负面影响。经济区域集团经济合作的优惠措施只是针对成员国的,不利于非成员国之间的

经济合作,也不利于缩小当今世界的贫富差距,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更不利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课后习题

1、学习延伸:试从上述国家的态度,分析发展中国家加入区域经济集团的利弊。解题关键:区域经济合作并不只是享受利益,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思路引领:①结合必修1的国际政治多极化的内容拓宽视野。②对于发展中国

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利:

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

缺问题。

②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③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同时促使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

④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拉动了国

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2)弊:

①使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②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

性也不断增大并承担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③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受到污染。

2、经济区域集团化对世界经济发展会带来怎样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板书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一.欧洲联盟的建立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三、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APEC

最新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的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的发展

二、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陕西省南郑中学阮兴瑞邮编:723100 教材说明: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八第二节 教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化集团组织。 1993年,欧共体12国首脑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志着欧盟正式成立,也标志着欧共体由一个以经济为主的组织演变为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它的建立加快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快了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壮大,不仅促进了亚太地区的国家和地区间的多边经济联系与合作,而且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探索出一种新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欧洲国家从“欧共体”走向欧盟的历程, 认识欧洲联盟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原因和影响,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概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过程,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学习,搜集“欧共体”及“欧盟”成立的资料,了解整个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用列表等方式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历史问题。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中国参加APEC会议的资料,多渠道去了解和认识APEC建立的史实及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洲走向联、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学习和了解,体会当今世界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国际意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进一步探讨一下我们可以借鉴哪些做法,从而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过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及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区域经济组织的意义,认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树立“双赢”意识。 教学过程: 环节1:提出问题导入: 教师活动1:放映幻灯片,让学生认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标志。并讲述:历史上,欧洲许多大国的统治者,都曾试图以武力统一欧洲,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二战后,美、苏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欧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面对欧洲相对衰落的形势,欧洲各国领导者又一次发出了欧洲统一的呼声。从欧洲经济共国体到欧洲联盟,表明了欧洲经济的一体化到政治一体的进程,从当时的六国的合作到今天共有25国加入欧盟,尤其是统一货币欧元的流通……,这一切表明了欧洲正走向了联合之路。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直观,并很快进入角色,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区域经济集团化

区域经济集团化 区域经济在新世纪加快了发展的速度,区域经济集团的数量大量增加;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经济集团之间跨区合作日益频繁。随着多数国家参与了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经济集团化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增强了世界经济的活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升级的。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一些地理相近的国家或地区间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为谋求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形成了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集团。 区域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延续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态势并有所加强。首先,各种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集团数量大量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果明显,许多国家为了谋求自身利益发展,积极参与了许多不同领域的区域经济集团。脱离区域经济集团的国家最终将在国际竞争中失去自身应有的地位。其次,一些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超大区域集团为中心的格局,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区“南进”、欧盟“东扩”以及亚太经合组织制度化,世界经济的“三足鼎立”局面将会更加明显。再次,区域经济集团之间跨区域经济合作日益频繁,出现了一些跨洲的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各区域经济集团采取了开放政策,一方面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加强与非成员国的合作,另一方面在区域经济集团之间加强合作。北美自由贸易区带动拉美地区经济发展,与欧盟形成跨大西洋的泛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更是地跨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跨洲的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正在成为主流。 目前区域集团的各种形式中,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形势十分突出。自由贸易协定,尤其是发达国家间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引人注目。在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区的数量已经达到数十个,范围遍及各大洲。其中,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具有典型意义,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他大的自由贸易区还有中欧自由贸易区、欧盟-拉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等。 区域经济之所以迅猛发展,与经济的全球化是并行不悖的。全球化和区域化之间矛盾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问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联系紧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彼此分化加剧。经济全球化地区上的不平衡无法使所有的国家共同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进入新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前景渺茫。人们长期瞩目的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回合谈判依然没有进展。继1999年西雅图会议失败之后,2003年9月举行的坎昆会议也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结果,无果而终。作为多哈回合的一次关键性会议,坎昆会议的失败不仅打断了多哈回合的谈判进程,而且也给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前景投下了阴影。

区域发展差异学案

学案3 区域发展差异(1)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 2、从产业结构、工业化、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四个角度比较四大地区的差异 3、简述南方和北方地区地理差异 4、简述西部大开发区位条件和意义 (第一课时)四大地区划分 基础知识 一、四大地区:根据全国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 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经济区域) 四大地区东部地区(13个)中部地区 (6个) 西部地区 (12个) 东北地区 (3个) 范围(省级行政单位) 京、津、冀、鲁、苏、 沪、浙、闽、粤、琼、 港、澳、台 晋、豫、 鄂、湘、 皖、赣 内蒙古、陕、甘、宁、 青、藏、新、川、渝、 贵、云、桂 黑、吉、辽 划分 标准 自然条件优越较优越较差较优越 经济基础雄厚较薄弱薄弱较好 发展水平较高较低低较低 对外开放程度高较低较低较低 区分: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对应训练 1、在图中描出四大地区的界线,并分别标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所包含的省级行政单位。 2、你的家乡属于哪个地区,查阅资料,指出家乡在区域发展中具有哪些优势条件和哪些限制性条件? 3、对比我国四大地区和三大自然区两幅图,回答问题 (1)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地区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C.重庆市属于东部地区 D.中部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新形势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

新形势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文化相近、体制相同、水 平相似的地理近邻国家建立区域经贸合作组织,促使资本、技术、劳动、信息、劳务和商品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它以牺牲一定的国家主权为代价,以期获得更多的比较成本收益和社会经济福利,直至形成区域内统一的经贸政策和经济体制。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它对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及社会发展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本文在阐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最近二三十年来,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区域经济出现的新的特点,在此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应该怎样去适应新形势下的世界经济区域化。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

引言……………………………………………………………………… 1、新形势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特点…………………………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其原因………………… 1.2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新阶段,新特点…………………………… 1.3区域经济一体的实践,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 发展概况…………………………………………………………… 2、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积极影响……………………………… 2.2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消极影响……………………………… 3、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 4、中国与国际区域经济的合作………………………………………… 5、结束语………………………………………………………………… 6、参考资料……………………………………………………………… 7、英文摘要………………………………………………………………

经济区域化经济全球化

1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 原因: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 ②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 ③国际政治走向缓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促使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以应对国际竞争。 ④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商品、资本、劳务等)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特点:①世界经济已形成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经济板块为中心的格局 ②集团成员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更加务实,意识形态色彩趋于淡化。 ③各国经济融合程度明显增加,规模急剧扩大。 ④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结构发生了变化。 2.欧盟成立的标志是什么?简述欧盟条约的内容、欧盟的性质以及欧洲一体化带来的影响。 成立标志:1992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该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宣告成立。 盟约内容:①确立了分阶段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 ②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③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 欧盟性质: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 影响: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欧洲一体化也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3简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原因、标志以及影响。 形成原因:① 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 ②欧洲一体化对美国的挑战; ③美、加、墨三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实现自身的发展。 形成标志: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起北美自由贸易区组织。该协定从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影响:①三国间的经济交流大大加强,便于它们充分发挥优势,实现经济上的互补; ②推动了三国的经济发展,为三国贸易的扩大和生产的合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对发展中国家—— 墨西哥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③一些美洲国家在其影响下认识到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4.简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原因、形成和发展过程、组织原则、合作方式和影响。 形成原因: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 形成扩大: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12国外长会议宣告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1991年,中国和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加入该组织。 组织原则:在多年实践中,亚太经合组织形成了共同的组织原则,即: ①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 ②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 ③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原则 ④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 合作方式: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称为APEC方式。 影响: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壮大,不仅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而且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中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创造出一个新的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世界贸易组织(WTO)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建立过程:① 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世贸组织的设想 ② 1947年,联合国贸易及就业会议签署的《哈瓦那宪章》同意成立世贸组织,后来由于美国反对未能成立 ③ 1947年,美国发起拟订了关贸总协定,作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临时契约。 ④ 1990年,欧共体和加拿大分别正式提出成立世贸组织的议案 ⑤ 1994年4月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才正式决定成立世贸组织。

必修3第1章第2节区域发展阶段学案

必修3第1章第2节区域发展阶段学案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学习重点】 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和综合性指标分别是什么? 2.影响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因素及其总体发展趋势? 3.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和区域发展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特征? 4.比较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在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和区域发展状态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P9“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材料,回答: (1)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采取哪些措施? 2.读教材P10图1—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区域经济发展的轴线有哪些?形成了哪些经济地带? (3)区域发展中,区域核心是谁?有什么作用?

3.阅读教材P12活动3材料,回答:上海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 【巩固训练】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人均国民收入③人文发展的指数④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哪几个指数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①预期寿命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教育程度④国内生产总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总体发展趋势为() A.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B.平衡-不平衡-平衡 C.不平衡-平衡 D.不平衡-平衡 4.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不协调—协调 C.协调—不协调—协调 D.协调—不协调 5.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的方式是() A.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 B.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 C.只适合于发达国家的开发方式 D.只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开发方式 6.下列关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拥有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许多乡镇从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工业化阶段,其产业结构的转变模式是() A.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B.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C.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D.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8.在工业化阶段,各产业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上升 B.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C.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D.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9.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10.下列特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是()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C.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 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11.下列分别属于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的是() A.普通服装制造业、水产品加工业、有色冶金工业、电子工业 B.木材加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电力工业、印染工业 C.化学工业、机械工业、造船工业、冶金工业 D.采矿业、纺织工业、化学工业、飞机制造工业

(完整版)人民版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教案

第二课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分析欧洲联盟的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2.知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3.归纳与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现实生活情况,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2.通过讨论和历史情境的再现等形式,使学生体味历史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域经济集团化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善于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才能确保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2.通过中国加入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进程。 难点: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这堂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其次是让学生讨论,老师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还采用阅读法。 【教学手段】 采用电子课件 【课时、课型】 一个课时,讲授新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二是经济全球化。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个也就是专题八第二课: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同学们知道当今世界有哪些著名的经济区域集团组织?(同学回答略)同学们说了很多,但是今天我们主要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为例来了解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下面这幅图片是这三个区域组织的地理分布图,在地理上他们分别在欧洲、北美洲还有亚太地区。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153页看看课前提示。(老师写标题)。关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概念请同学们看课本153页知识链接了解一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欧洲联盟是怎么样形成发展的,他对西欧和世界又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讲授新课: 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过渡:我们说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欧洲联盟的建

高二地理学案 1.3 区域发展差异 第2课时 南方与北方及西部大开发

1.3 区域发展差异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及西部大开发学案(湘教 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划分及区域发展差异。2.理解并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一、南方与北方 。 一线 淮河 — 秦岭 ① : 划分界线 . 1 2.区域差异 南方和北方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发展优 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北方南方 优 势 自然 条件 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②平 原面积广阔,森林、③煤炭、石油、 ④铁矿等资源丰富 跨越⑤亚热带及少部分⑥热带地区, 热量丰富,⑦水分充足,⑧有色金属 矿产、生物资源、⑨水力资源等相当 丰富 社会 经济 条件 是我国主要的⑩重工业地区和? 能源基地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 ?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存在问题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等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 形破碎等发展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 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 大力加强? 外向型经济建设,同时注意环境保护 二、西部大开发 1.目的:缩小?地区差异,加速西部地区的○ 21社会经济发展。 2.范围: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部地带的○22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23广西壮族自治区。 3.背景 (1)优势:自然资源、○24矿产资源、油气资源、○25水能资源、○26土地资源等丰富。 (2)劣势:○ 27基础设施落后,○ 28人才、技术、○29资金匮乏。 4.意义 ?? ? ? ? ??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 推动○30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加强○31民族团结 保持社会稳定与○ 32边疆安全 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结果: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变为○ 33经济优势,将○34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探究主题一我国的南、北方差异

区域发展阶段教学设计

区域发展阶段教学设计 -------榆次二中白利忠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重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激趣诱思 ?思考:上海的浦东新区在开发前后景观发生了哪些明显变化? ?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会发生哪些相应的变化? (然后让学生预习本节的引言部分,找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和综合性的指标) 【板书】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环节一时事点击 2008年10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域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中,:“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长三角”的崛起与其所处的优越地理环境有关。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整旗鼓,大西北加快开发,中部正待崛起(“政策洼地”和“塌陷地带”) 为何要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环节二知识铺垫----自主学习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

【背景知识】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板书】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板书】2.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 (2)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思考: ?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走出误区 ?发达地区的收入较高,但高收入地区并不一定是发达地区。例如一些以出 口石油为主要收入的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技术水平低,不能看作经济发达地区。 ?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内部的差异小,整个区域处于低 水平的平衡状态;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出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随着进一步发展,其内部的差异缩小,处于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且这个区实施循环往复的,是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 【板书】二、区域发展阶段 环节三案例探究(以匹兹堡为例) 材料一: 匹兹堡的兴起 匹兹堡在17世纪后期只是一个毛皮贸易站,尽管这里优质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几乎无工业可言。 无烟煤炼铁技术发明以后,苏必利尔湖附近的优质铁矿、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丰富的煤炭资源得到开发。1834年,宾夕法尼亚运河完工和铁路通车后,这里成为水路交通枢纽。 19世纪70年代后位于煤田中心地带的匹兹堡,利用五大湖和运河廉价的水运条件运入苏必利尔湖附近的铁矿石,迅速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享有“钢都”之称。这里资源充裕,环境良好,城市与工业发展的空间很大,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而学术界对何谓经济全球化,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全球化,甚至认为经济全球化突出地表现为世界经济的美国化;二是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等经济技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其中,第一种观点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第二种观点既全面又最接近实际情况,其表现就是当今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逐渐融入了全球化的经济浪潮。总之,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区域集团化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加强经济合作,通过某种形式(条约、协议)组成贸易组织。它是政府契约性的,有形的经济组织,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开放的。 从两个概念的解释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经济特征,而区域集团化则多是以某种形式的经济组织为存在形式的。两者都作为世界和区域经济的表现形式。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合作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经济集团都有排他性,对集团外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实行歧视政策,表明了集团化和全球化之间的矛盾关系。另一方面,每个区域经济集团都在集团内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体化政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同时,集团与集团、集团与国家间又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使每个集团实际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环节、一个中介、一个过渡。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具有统一性。首先,从出现和加速推进的背景上看(1)二者的根本推动力都是战后蓬勃发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导致了生产力飞跃中对跨国界合作、特别是产业升级后对国际分工的新需要,如果说二战前这种分工主要是在不同产业(农业与工业)之间进行、国际交流也没有超出商品与资本的范畴,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确立的世界整体走向工业化的新态势则要求国际分工不仅主要在工业(传统的或高精尖的)内部进行,而且扩大到知识、信息、技术、通讯、金融、交通等第三产业,所有这些分工和交流又因科技革命提供的高效传输手段而变得空前规模浩大和快捷。(2)二者都源于各类国家通过改革开放、加强经济实力的需要:西方发达国家既想摆脱经济增长低速、危机不断的困扰,也要扩大各自的经济势力范围,以争夺世界市场;发展中国家要求更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前苏、东国家则希望在国际合作中制止经济滑坡,促进经济复苏(目前已初见成效)和社会安定。总之,二战后两个平行市场的瓦解,市场经济与国家调节相结合的模式被上述三类国家共同接受,集团化和全球化的经济前提才真正具备。(3)二者都源于国际政治格局变迁的需要。战后初期国际经济组织———货币方面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方面的世界银行以及贸易方面的关税贸易总协定的出现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也有美国霸权的背景。其后,它们长期名不符实,更不要说冷战时期的对立经济集团了。直到冷战结束,苏东瓦解,社会制度与国家竞争的主战场不可避免地自政治、军事领域向经济领域转移,才为二者提供了和平与发展的良好环境。其次, 从二者间的逻辑关系和实际发展历程看,由于当代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并且很难短期转变,全球化必将受到不同类别民族国家间生产条件、利益取向、文化背景等诸多冲突的制约,一步到位绝无可能。因此,首先在地缘相近,社会进步程度差距较小,或具备互补条件的国家间结成集团,以促进共同发展就是自然的,这同样是打破国界、相互开放的产物,比起单个国家的相互封闭状态来,当然更接近全球化。而且集团内部实力增强的同时,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

课时1 四大地区的差异 [学习目标] 1.了解四大地区的划分。2.针对两个典型地区,学会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 1.四大地区 (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东部地区:①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台 11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②中部地区:晋、豫、鄂、湘、皖、赣6个省区。 ③西部地区:陕、甘、宁、新、内蒙古、青、渝、川、贵、云、藏、桂12个省(市、区)。 ④东北地区:黑、吉、辽3省。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总体特点:区域发展差异突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中部地区加速发展、西部地区各方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东部地区在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显著。 (2)具体表现: ①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但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在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经贸合作。 思考有人说,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四大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对吗?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国四大地区地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条件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1.读教材P15图1-13“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并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答案第一产业的比重东部远小于其他三大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东部大于其他三大地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其他三大地区应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摘要:目前,学术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阻力。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全球多边经贸规则及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影响,使我们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区域化阻碍全球化的观点缺乏充分的现实依据。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即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阻力。本文则认为,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仅没有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且还在许多方面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多边贸易体制;促进作用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多边贸易体制)的促进作用 1、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样以贸易自由化为目标,与多边贸易谈判的目标相吻合,有利于促进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2、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由于数量更少、地域较近、经济文化水平较为接近,因而更易协调各方立场和利益,能使有关参加方在多边贸易体制下暂时无法实现的自由化利益在小范围内得以实现,从而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有效补充。 3、区域经济一体化所涉成员远少于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各成员间就贸易自由化进程达成一致的难度相对较小,从而有利于在小范围内更快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进而坐在WTO谈判桌前的代表数量就可下降,从而有效地降低多边贸易谈判的复杂程度和难度。 4、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作为多边贸易自由化的“试验场”,通过小范围的“试验”可为多边贸易体制提供大有裨益的经验教训,为国际贸易自由化提供可供借鉴的先例,发挥示范效应。如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产生之前,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澳新自由贸易区等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已就服务贸易自由化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规定。这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认识,有助于消除人们的疑虑,为多边规则的达成和实施提供一定的思想认识基础。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WTO发展并走向成熟的中间环节,有助于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向更深层次发展。 5、当前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具有重叠性,即某一国家是多个组织的成员国,这类国家能起到桥梁的作用,促进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推动全球多边贸易谈判。 6、区域组织的强大凝聚力,可在多边贸易体系中抗衡经贸超级大国,从而防止和避免多边贸易体制成为超级大国称霸的工具。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的发展

二、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陕西省南郑中学阮兴瑞邮编:723100 教材说明: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八第二节 教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化集团组织。 1993年,欧共体12国首脑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志着欧盟正式成立,也标志着欧共体由一个以经济为主的组织演变为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它的建立加快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快了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壮大,不仅促进了亚太地区的国家和地区间的多边经济联系与合作,而且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探索出一种新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欧洲国家从“欧共体”走向欧盟的历程, 认识欧洲联盟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原因和影响,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概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过程,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学习,搜集“欧共体”及“欧盟”成立的资料,了解整个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用列表等方式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历史问题。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中国参加APEC会议的资料,多渠道去了解和认识APEC建立的史实及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洲走向联、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学习和了解,体会当今世界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国际意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进一步探讨一下我们可以借鉴哪些做法,从而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及区域发展阶段学案(第1课时)

第1课时: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2.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获取有效信息,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区域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究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分析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利用近几年江苏大市调研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学习策略】 1、用整体性、差异性思维方式分析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2、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区域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巩固重点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复习。 3、结合热点地区和经济发展重要区域人地关系中存在的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及出现的环境问题,解决的措施等,理清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课堂活动】 考点诠释: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一、区域差异比较 探究活动1:运用思维导图或设计表格比较区域差异的主要内容。 表1:区域差异的比较内容

二、区域差异比较案例 探究活动2: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比较三大自然区的差异,完成表2。 表2:我国三大自然区差异 【典型例题1】(2016扬州上学期期末调研双选题) 图1为“2013年我国四个地区各类耕地比重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 A .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在全国最大 B .25°以上坡耕地比重小的地区,灌溉设施多 C .耕地比重大的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 D .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面积大于东部地区 (2)关于四个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有 A .东部地区人均耕地少,西部地区人均耕地多 B .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旱涝灾害发生频次高于 东北部地区 C .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中部地区机械化水平高 D .东北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耕地面积相等,农业生产差异小 图1 东北部地区 耕地占全国比重 25°以上坡耕地占全国比重 有灌溉设施耕地占本区比重

1.3 区域的发展差异第一课时 学案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一课时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和具体内部的差异;通过阅读图1-12记住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分别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2.明确东、中、西部发展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产业结构差异、工业化差异、城市化差异、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3.记住:我国东、中、西部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重点】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尤其是产业结构差异。 【学习内容】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A级) 2.通过阅读图1-12完成下面练习。 (1)请在左图上标出三大经济地带的分界线。(A 级) (2)请同学们在图上填写三大经济地带范围内的省 级行政区名称。(A级) (3)数一数:东部包括____个省级行政区;中部包 括____个省级行政区;西部包括____个省级行政区。 (A级) (4)你的家乡位于__________经济地带,它在经济 发展中存在哪些优势与限制性因素?为了加速家乡 经济发展,你有什么建议?(D级) 判断正误: 1.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 2.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单项选择: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突出(如图1-13),其中一个原因是它们的发展机遇各不相同。有何不同?请同学们依据此图从国内生产总值、经济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比较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A级) 2.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级) 请同学们通过填下表比较三大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区域发展阶段学案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类型、发展总趋势。 2.理解并掌握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重点) 3.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 1.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与空间结构演化 (1)衡量指标 ①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②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空间结构演化 ①影响因素: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相关。 ②发展趋势: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2.区域发展阶段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①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②经济特点: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③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2)工业化阶段 ①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②经济特点: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③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①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②经济特点: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③区域发展状态: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1)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即为发达地区。( ) (2)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合理开发利用能源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 (3)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地区,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 ( ) (4)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 ) (5)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B.第三产业增长速率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C.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提示:(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人均国民收入只是其中一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如中东一些以出口石油为主要收入的地区,虽然收入高,但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技术水平较低,因此不能看作是发达地区。 (2)√能源资源利用合理则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以统一协调发展。利用不合理则区域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恶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3)×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地区,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开发手段落后,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但对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是工业化阶段。 (4)√我国大部分地区第二产业在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处于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 (5)C [A项叙述属于工业化阶段;B项叙述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项不符合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 黎世留庄园举行。七国集团是由当今世界最发达的七个国家(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组成。 问题1 (区域认知)当今世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划分的指标是什么? 提示: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问题2 (区域认知)七国集团成员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文献综述 摘要: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显著特征,至2011 年,中国已经与五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15个自由贸易区,已签署了10个自由贸易协定,加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本文对经济一体化代表性理论及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现状进行评述,最后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战略性对策。 关键词:中国;国际经济一体化;综述 国际经济一体化正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拓展,各国集团与宏观经济主体的区域合作趋势也在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的初级形态,也是一种局部性的全球化,自此过程中,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中国已成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本文将对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文献作出回顾与评述。 1.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含义界定: 对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界定,国内外学者持不同意见。主流表述如下: 从手段角度,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 从状态过程角度,经济一体化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就过程而言,它包括旨在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的差别的各种举措;就状态而言,其表现为各国间的各种不公平的差别待遇的消除。 从目的角度,应定义为自由贸易、统一市场、共同繁荣等等。 2.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基础 2.1 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即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是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该理论在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居于主导地位,其强调自由贸易可以给各国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在同盟内部的关税减免,必然导致成员国的福利增加,就世界范围而言,总体福利也是增加的。 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维纳在其著作《关税同盟理论》提出了关税同盟理论,并认为任何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成员国以及外围集团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具体得益取决于“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最终结果。继维纳之后,米德、维纳克、科登等人在其基础上提出了3*3模型,后经麦克米兰、麦克兰和劳埃德对该模型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除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个效应外,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还包括贸易扩大效应、减少行政开支、减少走私、增强集团的谈判力量等。此外,关税同盟建立之后,会对成员国经济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就是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会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是成员国获得规模经济利益,以及有利于扩大投资促进技术进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