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环境与资源学院授权专利情况表-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010年环境与资源学院授权专利情况表-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010年环境与资源学院授权专利情况表-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010年环境与资源学院授权专利情况表-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012年环境与资源学院授权专利

浙江大学工程热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未饱和湿空气经历绝热加湿过程,其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如何变化 2、定压、定温、绝热和定容四种典型的热力过程,其多变指数的值分别是多少 3、画出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的?p-v?图和?T-s?图,并写出其用循环增压比表示的热效率公式。(假设工质为理想气体,比热取定值) 4、反映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混合加热循环特性的设计参数有哪几个写出其定义式。 5、住宅用空调机当夏天环境温度升高时,其制冷系数和耗功量如何变化 6、为什么在湿蒸汽区域进行的绝热节流过程总是呈现节流冷效应 二、计算题(共?70?分) 1?.(?18?分)?3kmol?温度?t?1?=?100 ℃的氮气流与?1kmol?温度?t?2?=?20 ℃的空气流在管道中绝热混合。已知混合前空气的摩尔分数为:?x?N 2 ?=?0.79?、?x?O2=?0.21?,若混合前后氮气、空气和混合物的压力都相 等,试求: (1)?混合后气体的温度; (2)?混合气体中?N 2?和?O?2?的摩尔分数; (3)?对应于?1kmol?的混合气产物,混合过程的熵增。

设摩尔热容为定值:?C?p,m,N2=?29.08kJ/?(?kmol·K?)、?C?p,m?,O2=29.34kJ/?(?kmol·K?)、?R?=?8.314kJ/?(?kmol·K?) 2?.(?17?分)空气初态为?p?1=?0.4MPa?、?T?1?=?450K?,初速忽略不计。经一喷管绝热可逆膨胀到?p?2=?0.1MPa?。若空气的?Rg?=?0.287 kJ/ (kg·K)?;?c?p=?1.005 kJ/ (kg·K)?;?γ?=?c?p?/?c?v?=?1.4?; ?=0.528?;试求: 临界压力比?ν cr (1)在设计时应选用什么形状的喷管为什么 (2)喷管出口截面上空气的流速?C?f2?、温度?T?2?和马赫数?Ma?2; (3)若通过喷管的空气质量流量为?q?m?=?1kg/s?,求:喷管出口截面积和临界截面积。 3?.(?15?分)活塞式压气机每秒钟从大气环境中吸入?p?1=?0.1MPa?、?t1=?17 ℃的空气?0.1m 3?,绝热压缩到?p?2=?0.4MPa?后送入储气罐。若该压气机的绝热效率?η?c,s?=0.9?,空气的?Rg?=?0.287k J/ (kg·K)?;?c?p?=?1.005 kJ/ (kg·K);?γ?=?c?p?/?c?v?=?1.4?;试求: (1)?压气机出口的空气温度; (2)?拖动压气机所需的功率; (3)?因摩擦引起的每秒钟的熵产。 4.(?20?分)一单级抽汽回热循环如图?1所示,水蒸气进入汽轮机的状态参数为5MPa、450℃,在10kPa下排入冷凝器。水蒸气在0.45MPa压力下抽出,送入混合式给水加热器加热给水。给水离开加热器的温度为抽

普通化学第五版浙江大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

普通化学第五版 第一章 习题答案 1. 答案(1-)(2-)(3+)(4-) 2. 答案(1c )(2d )(3a )(4d )(5abd )(6ad )(7d )(8d ) 3. 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 4..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列式 K C g K g J g mol g mol J b )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 11 1-+???-=????----- C b =849J.mol -1 5.答案: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kJ mol kJ mol g g 8.17%3028201808.311 =????-- 6. 答案:设计一个循环 3× )(2)(32s Fe s O Fe →×3 →)(243s O Fe )(3s FeO ×2 (-58.6)+2(38.1)+6p q =3(-27.6) 17.166 ) 1.38(2)6.58()6.27(3-?-=----= mol kJ q p 7.答案:由已知可知 ΔH=39.2 kJ.mol -1 ΔH=ΔU+Δ(PV )=ΔU+P ΔV w ‘=-P ΔV= -1×R ×T = -8.314×351J = -2.9kJ ΔU=ΔH-P ΔV=39.2-2.9=36.3kJ 8.下列以应(或过程)的q p 与q v 有区别吗? 简单说明。 (1)2.00mol NH 4HS 的分解 NH 4HS(s) NH 3(g)+H 2S(g) (2)生成1.00mol 的HCl H 2(g)+Cl 2(g) 2HCl(g) (3)5.00 mol CO 2(s)(干冰)的升华 CO 2 (s) CO 2 (g) (4)沉淀出 AgNO 3(aq)+NaCl(aq) AgCl(s)+NaNO 3(aq) 9.答案:ΔU-ΔH= -Δ(PV )=-Δn g RT (Δn g 为反应发生变化时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 (1)ΔU-ΔH=-2×(2-0)×8.314×298.15/1000= - 9.9kJ (2)ΔU-ΔH=-2×(2-2)×R ×T= 0 (3)ΔU-ΔH=-5×(1-0)×8.314×(273.15-78)/1000= -8.11kJ (4)ΔU-ΔH=-2×(0-0)×R ×T= 0 10.(1)4NH 3(g)+3O 2(g) = 2N 2(g) +6H 2O(l) 答案 -1530.5kJ.mol -1 (2)C 2H 2(g) + H 2(g) = C 2H 4(g) 答案 -174.47kJ.mol -1 (3)NH 3(g) +稀盐酸 答案 -86.32kJ.mol -1 写出离子反应式。产物是NH 4+(aq) (4)Fe(s) + CuSO 4(aq) 答案 -153.87kJ.mol -1 25℃ 25℃ -78℃ 25℃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二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 二.化学热力学基础 本章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及限度问题。 1.热力学第一定律 (1)体系: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能量、物质交换的情况,将体系分类。①开放体系: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②封闭体系: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③孤立体系:既没有物质交换,又没有能量交换。(2)过程:①可逆(reversible)过程:热力学系统从状态A出发,经过过程p到达另一状态B;如果存在另一过程p*,它能使系统和环境完全复原,即系统回到原来状态A,同时消除原来过程p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则过程p称为可逆过程。 ②准静态过程(平衡过程):若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连续经过无数个中间的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状态,在任意有限的时间内,系统状态不发生改变,该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是可逆过程的必要条件(可逆过程要求没有非平衡损失和耗散损失,准静态过程只满足前者)。在一般讨论中,认为两者等价。 ③自发过程:自发过程是由于体系与环境不平衡引起的,故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综上,在以下讨论中,可以粗糙地认为:“不可逆(irreversible),非平衡,自发”三者等价,“可逆,平衡,非自发”三者等价。 (3)热力学第一定律:,式中 ①为内能增量。内能是体系内部所有能量的总和,包括分子动能,分子间势能,分子内部的能量(转动、振动、电子和核运动),但不包括体系整体运动的能量。内能是状态函数,U = f((n,T,V))。 ②W为体系对外界做功,分为非体积功和体积功,即。 注意当环境压力与体系压力不等时,应该用环境压力,因为体系处于非平衡态时,压力p没有意义。

可以证明,恒温膨胀或压缩,可逆过程比不可逆过程的功(代数值)大。 ③Q为体系吸热量。分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讨论如下: 物理过程:相变潜热(熔化热,汽化热,升华热等):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利用T1、T2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可以计算出摩尔蒸发热(焓)。 变温过程的热:,上式中C为热容,是温度的函数。恒容过程(且不含非体积功)的(摩尔)热容称为恒容(摩尔)热容,恒压过程的(摩尔)热容称为恒压(摩尔)热容。理想气体两者的关系为:恒容过程中=。 恒压过程中--,得=-。定义状态函数焓(Enthalpy) ,所以=。因此,通常讲的蒸发焓等于恒压蒸发热,反应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对理想气体而言,与内能一样,焓也只是温度的函数。 化学反应热:化学反应后体系回到反应前的温度,与环境交换的热量。可利用弹式量热计测量: 样品在纯氧气氛中完全燃烧,使氧弹及周围介质温度升高。已知仪器的热容C,测量反应过程温度改变值ΔT(较小以近似保证“回到反应前的温度”),即可求算样品的恒容燃烧热:反应热=C×ΔT,一般用已知燃烧热的标准物质来标定弹式量热计的仪器常数。 对于任意化学反应,容易证明以下关系成立:,其中为反应中气态组分的物质的量增量。 利用状态函数法(盖斯定律),也可以推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如果将一些常见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集结成表,则更能方便地计算许多反应热。标准摩尔生成焓是指在标准压力)下,以最稳定相态的单质为原料,生成1mol某物质的反应的焓变(恒压反应热),用记号表示,f(form)表示形成,是标准压力的上标(反应组分不混合),m表示摩尔。显然所有最稳定相态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

浙大专业课历真题

2000年 1.阐述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及其含NOx废弃的治理技术 2.论述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途径和机理 3.请你谈谈土壤中农药的迁移、降解、残留及污染防治措施 4.试论城市垃圾的常见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 5.生态学的一般规律有哪些?试论他对我国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2001 1.试比较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异同之处,并阐述环境保护的目的和内容 2.论述大气光化学烟雾的特征、形成激励和条件 3.请说明目前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及原理。 4.讨论贡(Hg)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5.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请你谈谈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 2002 1.试述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并论述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解决问题的指导意义。 2.论述二氧化硫工业废气治理技术,并举例一中方法阐述其净化原理 3.阐述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和危害 4.论述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5.论述我国目前主要的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特点及方法 2003 1.简述生态平衡失调的特征、引起失调的因素,以及调节机制 2.简述污染物对动物致毒的途径、机理和危害 3.简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的技术政策和处置模式 4.什么是光化学烟雾,其主要成分有哪些?以氮氧化物为例,说明其来源、迁移转化和 归宿。 5.试述天然水的组成,并以重金属为例说明污染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6.论述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污染治理技术 7.论述我国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8.从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角度,论述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意义。2004 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水危机产生的原因。(20分) 2、简述固体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技术政策是什么?(20分) 3、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有什么不同?(25分) 4、谈谈水的高级氧化工艺类型、特点及应用范围。(20分) 5、请谈谈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与原理。(20分) 6、为探讨环境污染与生态效应的关系、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20分) 7、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按其发生的机制可分为哪两种?请谈谈环境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25分) 浙江大学环境学考研试题-2005 1.环境法基本制度的作用 2.几种除尘器的原理 3.Cu在突然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4.可持续发展方面的

浙大855环境学考研经验及公共课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考研经验 考研科目:政治英语一数学二专业课(855环境学) 初试经验&复习书推荐 政治:肖秀荣全套 政治的考研辅导书很多,令人眼花缭乱,大家只要跟着一个老师的书,从头开始 一步一步的复习下去就可以了,不用贪多,我选择的是肖秀荣老师的书,出一本买一本,肖秀荣的考研政治书一整套已经足够进行很系统的政治复习了。 《知识点精讲精练》和《命题人1000题》是用来打基础的,必须要过一遍,是对付选择题的利器,先分章节通读《知识点精讲精练》,再合上书,凭记忆做《命题人1000题》的相关章节,实在没记住的再去翻《知识点精讲精练》,这样可以加深对书本上知识的印象,帮助记忆。《命题人讲真题》有时间的可以做做选择题,看一看往 年的论述题答案,这本书我复习的时候没有作为重点,没有多看,所以不作评价。9 月份开始肖秀荣会陆续出一些书,如《形势与政策》、《考点预测》等,有时间的就 都看一看。 等到临近考试的时候,肖秀荣老师出的《8套卷》和《4套卷》必做,大题必背,这两套试卷中的选择题可以拿来查漏补缺,有哪部分知识点没有记牢的赶紧翻书多看看;试卷中的大题则要用心背,一是要通过这些题总结出政治论述题的答题规律技巧,二是记下很多东西用政治的语言去如何表述,三是这些论述题涉及的知识点是考试很 可能会出到的点,所以用心背总没错,要是临近考试没有那么多时间,则以背诵《4 套卷》为主。 英语一:《新东方考研英语词汇》(绿皮),张剑黄皮书系列, 《何凯文考研英语阅读思路解析》 英语的复习,开始的时候要放在英语词汇上,单词关要过,《新东方考研英语词汇》这本书很厚,一共50个list,囊括的考研词汇绝对是够的,对于英语基础还不错 的同学,一天背一个list没有问题,这样50天单词就可以过一轮,英语基础不是很好 的同学也不要着急,可以3天2个list,要是还觉得接受不到那么快,可以再放慢一点,打基础的时候急不得,每天或者每周,抽时间把之前的一些不熟悉的单词再温习一遍,加深记忆。考研英语的词汇有一些并不难,但是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有些常见的单 词有大家不常知道的含义,而考研的英语阅读偏偏就是会设置这样的障碍,所以辨析 词义也尤为重要。关于单词的背诵及辨析词义,我个人的办法是:在背单词或者是做

浙江大学大学物理期中考试

大学物理(上)期中试卷(B) 专业 编号 姓名 一、 填空 1、 两个惯性系中的观察者O 和O’以0.6c (c 表示真空中光速)的相对速度互相接近。 如果O 测得两者的初始距离是20cm ,则O’测得两者经过时间△t =______________s 后相遇。 2、 在_____________速度下粒子的相对论动量是非相对论动量的二倍,在 ______________速度下粒子的动能等于其静止能量。 3、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根长L=2m 的绳子,一端固定 于O 点,另一端系一质量m=0.5kg 的物体。开始时,物体位于位置A ,OA 间距离d=0.5m ,绳子处于松弛状态。现在使物体以初速度V A = 4m ·s -1垂直于OA 向右滑动,如图所示。设以后的运动中物体到位置B ,此时物体速度的方向与绳垂直。则物体速度的大小V B =__________________。 4、 一质点的运动速度v 时间 t 的函数 )/(34)(s m j t i t v +=,此质点在t=1秒时的切身向加速 度a t =_____________,法向加速度a n =_______________。 5、 一维保守力的势能曲线如图所示,有一粒子自右向左运 动,通过此保守力场区域时,在________________区间粒子所受的力F x >0;在_____________区间粒子所受的力F x <0;在x=______________时粒子所受的力F x =0。 6、 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 2dv Kv t dt =-(K 为正恒量) ,当t = 0时,初速度为v 0,则速度的大小v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为 。 7、 已知质点在保守场中的势能p E Kr C =+,其中r 为质点与坐标原点间的距离,K ,C 均为大于零的常数,作用在质点上的力的大小 F ,该力的方向 。 8、 如图所示,倔强系数为K 的弹簧,一端在墙壁上,另一端连一质量为m 的物体,物 体静止在坐标原点O ,此时弹簧长度为原长,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为,若物 体在不变的外力F 的作用下向右移动,则物体到达最远位置时系统的弹性势能 P E = 。 9、 升降机内有一装置如图所示,滑轮两侧悬挂的物体质量分 别为12m kg =, 21m kg =,若不计绳与滑轮的质量, 忽 m o a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老师情况介绍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老师情况介绍 陈红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副教授硕导 陈宝梁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环境界面化学与生物有效性、环境友好 吸附材料设计及应用 教授博导 陈新才环境微生物、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污染土壤修复与农产品安 全 副教授硕导 陈雪明水与废水处理教授博导 陈英旭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环境生物技术与生态工程、面源污染控 制技术 教授博导 程丽华环境生物工程/膜分离副研究员硕导邓劲松副教授 方萍1.植物营养生理及分子生物学 2.有机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置与 资源化利用 教授博导 冯英植物营养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副教授硕导冯亚非高级工程师 傅柳松环境生态学、环境影响评价副教授硕导顾敏助理实验师 官宝红环境工程、污染控制技术副教授硕导何若环境微生物学、废物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副教授硕导何积秀农业资源利用助理实验师 何艳土壤化学与环境、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污染环境控制与修复副教授硕导何云峰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副教授硕导何振立土壤化学与环境、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教授博导胡宏生物学:厌氧生物工程、水生态处理工程高级工程师 胡宝兰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土壤厌氧氨氧化及其土壤生物氮循环关键 环节研究、天然水体生态系统中氮循环关键环节研究 副教授硕导 胡勤海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处理、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环境规划与评 价 副教授硕导 黄敬峰环境资源遥感, 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员博导 黄益丽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吸附作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群 体感应和生物膜形成 副研究员硕导 纪伟昌环境科学与工程:污染控制工程、生态工程实验师 金崇伟植物营养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植物营养环境生态学副教授硕导

浙江大学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大学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浙江大学及其所属单位(以下简称“学校”)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正确处理师生员工与学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利益关系,规范学校师生员工的科研行为,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所属单位”,是指学校的各学部、学院、系、所、校机关各部处、直属单位和校办企业、后勤及附属单位等一切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师生员工”是指学校在编的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以学校名义从事科研活动的访问学者、进修教师等。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国(境)外”是指国(境)外的单位或个人以及在国内的外国人或外国机构。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权、技术秘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定义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内容。 第二章权属

第六条师生员工为执行学校任务或主要利用学校的物质和技 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属职务发明创造,其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学校。师生员工在学校授权下履行职务发明创造的管理职能,不得将职务发明擅自作为非职务发明申请或私下许可实施、转让。 上述“师生员工为执行学校任务完成的发明创造”是指: 1.在本职工作中完成的发明创造,包括在完成科研计划课题或合同课题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自选课题、自筹经费完成的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发明创造。 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外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3.离休、退休、退职、停薪留职、辞职或调离学校后一年内做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上述“师生员工利用学校物质和技术条件”是指利用学校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试验条件和场地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技术基础,以及利用学校的名义筹集或获得的物质或技术条件。 第七条派遣出国、赴外单位访问、进修、学习及开展合作项目研究的师生员工,对其在学校已进行的研究,而在外单位可能完成的发明创造而获得的知识产权,应当与派遣的单位签订协议,确定其发明创造及其他知识产权的归属。

浙江大学遗传学习题答案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 1.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5.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文中首次提出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认为性状传递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控制的,这一重要理论直到1900年狄·弗里斯、柴马克、柯伦斯三人同时发现后才受到重视。因此,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被公认为是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1906年是贝特生首先提出了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 6.答:遗传学100余年的发展历史,已从孟德尔、摩尔根时代的细胞学水平,深入发展到现代的分子水平。其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因为遗传学与许多学科相互结合和渗透,促进了一些边缘科学的形成;另外也由于遗传学广泛应用了近代化学、物理学、数学的新成就、新技术和新仪器设备,因而能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地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因此,遗传学是上一世纪生物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遗传学不仅逐步从个体向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和基因层次发展,而且横向地向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渗透,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正在为人类的未来展示出无限美好的前景。 7.答:在生物科学、生产实践上,为了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遗传和变异,加速育种进程,开展动植物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都需在遗传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例如我国首先育成的水稻矮杆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获得了显著的增产。又例如,国外在墨西哥育成矮杆、高产、抗病的小麦品种;在菲律宾育成的抗倒伏、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的推广,使一些国家的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引起了农业生产发展显著的变化。医学水平的提高也与遗传学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生命科学发展迅猛,人类和水稻等基因图谱相继问世,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遗传学的研究范畴更是大幅度拓宽,研究内容不断地深化。国际上将在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和功能蛋白质组等研究领域继续展开激烈竞争,遗传学作为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答: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细胞壁内为细胞膜。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其DNA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浙江大学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所务会议纪要

浙江大学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 所务会议纪要 2018年7月3日,浙江大学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在B315会议室召开了研究所所务会议。会议由吴伟祥所长主持,研究所教师支部书记兼副所长王飞儿老师、环工系主任兼研究所副所长梁新强老师、博士生支部书记杨京平老师、硕士生支部书记陈倩与叶哲同学参加了会议。研究生团支部书记蒋梦莹、班长刘洋同学列席会议。会议以“双一流”学科建设新形势下的研究所发展、学科和学风建设为主题,广泛听取了各级党组织意见和建议,经讨论形成如下一致意见: 一、统一规范研究所研究生申请毕业答辩基本要求。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每位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申请毕业答辩前需发表SCI论文1篇(以录用为准);每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申请毕业答辩前需发表SCI论文1篇(以录用为准)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直博或转博的学生申请毕业答辩前需发表SCI论文影响因子(IF)累计≥10.0;统考博士生申请毕业答辩前需发表SCI论文IF累计≥7.5(留学生考核要求按学校规定执行)。以上论文或专利需本人第一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视为有效。本规定从2018年秋季入学研究生开始执行。 二、建立研究生考勤制度,考勤结果作为研究生评奖评优基本参考依据。自2018年9月1日起研究所全面实施研究生考勤制度。要求研究生工作日8:30前进入研究所参加各项科研工作和学习。就读期间每年(寒假及周六、周日除外)考勤率低于85%的学生取消其申报各类各级评奖评优项目资格;就读期间总考勤率不到75%的学生,原则上需延期3个月以上方能申请毕业答辩。因公出差、事假、病假

等特殊事由,需出具《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考勤报备单》(见附件1)。因公出差或事假报备单必需经导师签字同意;病假需出具医院证明。各类请假原则上要求提前报备,事后报备需递交书面说明。 三、提升研究生学术活动参与度,扩展研究生知识面。研究所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规定每位学生每年至少参加三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学术活动次数以提交由校内外主办方签字的《浙江大学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学术交流参会反馈表》(见附件2)为依据进行统计。未达标者取消其评奖评优资格。 四、定期举办研究所“创新创业论坛”。研究所决定每年举办一次“创新创业论坛”,具体由各学生党支部负责,会同团支部、班委策划举办,具体经费由研究所负责解决。 五、规范学院“班主任”和“新生之友”的推选制度。学院“班主任”和“新生之友”的推选工作由我所全体老师轮流担任。轮流名单原则上以未担任者优先,年轻老师优先的原则进行排序和滚动。 六、进一步强化研究所实验室学习室安全与清洁卫生管理。邀请各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对我所实验室、学习室的安全与清洁卫生进行协助管理。组织学生开展每日巡查、自查,提高安全意识,防患未燃。尤其是下午5点到夜间的巡查和自查。落实好最后离开实验室或学习室的学生关闭各类电源、水源、气源的责任。各课题组应主动落实好更新各自学生学习室非国标插座工作,杜绝安全隐患。 浙江大学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 2018年7月3日

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教学院长签字: 教学系主任签字: 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知识面宽、适应性强,能够从事城市、区域和企业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修复以及环境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环境工程研究、设计、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技能,了解经济、法律、管理等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具备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具体要求是: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良好的人文艺术类相关知识,熟练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2.系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系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操作技能,接受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初步具备本专业的科研、开发和服务能力。 4.了解环境工程的前沿和动态,熟悉环境保护的战略、法规和政策。 5.具备独立获取知识并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过程工程原理、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土建工程概论、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设备设计 教学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环境学概论、环境微生物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研究型课程:环境与资源综合实验 讨论型课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题 计划学制4年 毕业最低学分160+4+5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辅修专业说明 辅修专业:30学分,标注“*”的课程;希望在掌握自然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的基础上修读。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48学分 (1)思政类5门11.5+2学分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秋冬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春夏 021E00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0秋冬、春夏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秋冬、春夏02110081 形势与政策+2.0 (8个学期)(2)军体类 5.5 +3 学分 第1、2学年的体育课Ⅰ、Ⅱ、Ⅲ、Ⅳ为必修课,每门课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为选修课。原则上低年级学生的体育达标随课程进行,不另计学分;高年级学生的体育达标单独进行,合格者,计+0.5学分,合计+1学分。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03110021 军训+2 第1学年短学期 (3)外语类9学分 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并取得外语类课程9学分,同时选修课程号含“F”的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4)计算机类5学分 211G001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春夏、秋冬必选一门 211G002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211G0030 Java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211G0040 VB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211G0060 大学计算机基础 2 秋冬 211G0090 计算机技术创新与社会文明 2 秋冬以及其他课程号里带“G”的课程。 (5)导论类 2 学分 可在各专业开设的学科导论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并取得学分。 (6)其他通识课程15 学分 在历史与文化(3学分)、文学与艺术(3学分)、经济与社会(3学分)、沟通与领导(1.5学分)、科学与研究(1.5学分)、技术与设计(3学分)等6个课程组中选择修读。 2. 大类课程41.5 学分 (1)自然科学类必修课15门31 学分 061B0442 无机化学(乙) 2.0 1秋 061B0170 微积分Ⅰ 4.5 1秋冬 061B0370 大学化学实验(G) 2.0 1秋冬 061B0400 分析化学 2.0 1冬

浙江大学大学物理甲下 04-05冬期末试卷

浙江大学2004-2005学年冬季学期 《Physics (Ⅱ)》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开课学院:理学院 考试形式:闭卷,允许带非存储计算器、纸质词典入场 考试时间:2005年 1月21日 所需时间120分钟 姓名_______专业 学号 组号 任课教师 Permittivity constant ε0=8.85?10-12C 2/(N ?m 2) Electronic volt 1eV=1.6? 10-19J Permeability constant μ0=4π?10-7H/m Mass of an electron m e =9.11? 10-31kg Ⅰ. Multiple choices (there is one correct answer only): 1. The electric charge on a conductor is A. Uniform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volume. B. Confined to the surface and is uniformly distributed. C. Mostly on the outer surface, but is not uniformly distributed. D. Entirely on the surface and is distributed according to the shape of the object. E.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volume of the object and distributed according to the object ’s shape. 2.* You are given a closed circuit with radii a and b , as shown in the Fig. , carrying current i . The magnetic dipole moment of the circuit is: A. 4 )(22b a i +π. B. )(22b a i +π C. 2 )(22b a i +π. D. )(b a i +π. .

浙江大学855环境学考研真题 1999-2009

浙大真题 题目不分先后,字数及个别字词汇有出入 2010年 见附件 2009年 1、论述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及它们体现在了哪些法规中。(15分) 2、在生态系统中,为什么亲脂性异源物质往往比亲水性异源物质更具有毒害性,举例说明。(15分) 3、什么是BOD和COD,它们的差值和比值分别代表什么含义,为什么在测定中一般用BOD5代替BOD。(20分) 4、论述环境监测的技术程序。(20分) 5、土壤污染物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分别对农作物安全有什么影响。对于土壤污染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20分) 6、与好氧处理系统相比,厌氧处理系统有什么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25分) 7、什么是酸沉降。为什么说酸沉降能减轻大气污染。从对土壤和水环境污染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说酸沉降是把短期的大气污染变成了长期的污染。(25分)8、为了实现2008年绿色奥运,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善北京的大气环境质量。(10 2008年 1.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净化功能 2.太湖的富营养化 3.烟气脱硫,风险评价 4.节能减排 5.固废的处理方法 6.汞在农业生产系统中的转移 7.水脱氮的机理 20007年 1、食物链和营养级的定义和论述污染物富集机制 2、写出5个公害事件以及造成原因和危害 3、化学混凝法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4、卫生填埋的优缺点 5、光化学烟雾的发生机制和防止措施 6、简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 7、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2006年 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造成大气平流层臭氧耗损的人为排放物,并阐述造成臭氧耗损的机理 3、阐述砷(As)在水中的迁移转化途径。 4、讲述铜(Cu)的土壤环境化学行为。 5、介绍常用氮氧化物废气的治理技术。

浙江大学历年环境学考研真题试题

2010年浙江大学855环境学试题 1、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15分) 2、污水好氧生物处理的两种主要方式及原理,并列举两种代表性的工艺(15分) 3、农村面源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20分) 4、应该从那几个方面治理工业粉尘,并论述影响除尘设备选择的因素(20分) 5、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哪些途径,并举例说明(20分) 6、什么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程分析,并简述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20分) 7、论述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途径并说明影响因素(25分) 8、什么是全球变暖,并简述碳减排与全球变暖的关系(15分) 浙大08年环境学试题 - 1论述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净化功能(15分) 2简述水体富营养化,以太湖蓝藻爆发为例论述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技术(15分) 3论述废水生物脱氮过程原理及其主要处理技术(20) 4简述烟气脱硫技术的主要方法,并论述其优缺点(20) 5论述重金属汞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作用(20) 6论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技术(20) 7举例论述化学品土壤污染的生态健康风险评价方法(20) 8简述节能减排重要性与必要性及其政策措施(20) 09年浙大环境学试题 - 论述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及它们体现在了哪些法规中。(15分) 2、在生态系统中,为什么亲脂性异源物质往往比亲水性异源物质更具有毒害性,举例说明。(15分) 3、什么是BOD和COD,它们的差值和比值分别代表什么含义,为什么在测定中一般用BOD5代替BOD。(20分) 4、论述环境监测的技术程序。(20分) 5、土壤污染物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分别对农作物安全有什么影响。对于土壤污染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20分) 6、与好氧处理系统相比,厌氧处理系统有什么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25分) 7、什么是酸沉降。为什么说酸沉降能减轻大气污染。从对土壤和水环境污染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说酸沉降是把短期的大气污染变成了长期的污染。(25分) 8、为了实现2008年绿色奥运,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善北京的大气环境质量。(10分) 浙江大学2003年环境学试题 1.简述生态平衡失调的特征、引起失调的因素,以及调节机制 2.简述污染物对动物致毒的途径、机理和危害 3.简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的技术政策和处置模式 4.什么是光化学烟雾,其主要成分有哪些?以氮氧化物为例,说明其来源、迁移转化和 归宿。 5.试述天然水的组成,并以重金属为例说明污染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6.论述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污染治理技术 7.论述我国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8.从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角度,论述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意义。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一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气体液体和固体 1.气体状态方程 (1)状态变量:温度,体积,压强,密度,黏度,折射率,热的传导率等,各物理量之间并非完全独立。(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其中R=8.314 J/(mol·K) 模型化条件:气体分子本身(相对于其间距)大小可以忽略;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 适用范围:高温(接近或高于室温)低压(接近或低于1个大气压)气体。 (3)道尔顿分压定律:p=p(A)+p(B),或者p(A)=p·y(A),其中y(A)=n(A) /n (4)真实气体状态方程:通过实验测量,总结出许多适用于不同气体的状态方程,最具代表性的是范德华方程:(2)() 理解:2项是分子间作用力对压强的增加量,与摩尔体积成平方反比关系;b是扣去气体分子本身体积的大小。 此外还有维里方程:其中B、C、D分别称作第二,第三,第四维里系数,与气体本性有关,是温度的函数。 2.气体的液化 (1)相与相变:(物)相是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一致的宏观分子聚集体。相变是物质从一种相(中间经历复相系)转变成另一种相的过程。 例如:混合均匀的不同气体或液体是单相系,水和油共存(不能混合)属于复相系,水在低温下的六种结晶态分属于不同的六种相。 气体等温压缩(准静态变化且未产生液体)前后两个状态属于两种相,但该过程不属于相变化。 (2)CO2等温压缩曲线

(2)液体热胀冷缩,随着T增大,增大(3)温度升高时,气液共存时的蒸汽压(即

超临界状态:温度超过临界温度,压力超过临界压力的状态。 特点:①分子间距很小,与通常液体相近,可作溶剂。 ②同时具备液体高密度和气体低黏度的特性,物质在其中扩散很快。因此,超临界流体对于许多化学物质具有很强的溶解性。 应用:(超临界萃取)用超临界状态的流体,溶出植物原料中的有用化学成分(香精、天然药用成分等);当压力和温度恢复到常温常压时,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状态的气体而离去,只留下所需的化学成分。该方法具有高效、快速、污染小的特点,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有二氧化碳,氧化亚氮,乙烷,乙烯,甲苯。 3.饱和蒸气压 内涵:与液体平衡共存的蒸汽称为液体的饱和蒸汽(Saturated Vapor),饱和蒸汽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沸水中气泡内的蒸汽是饱和蒸汽,因为水中气泡内蒸汽与水平衡共存;与固体平衡共存的蒸汽称为固体的

浙江大学物理光学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姓名:系:专业:学号:指导教师: 物理光学实验郭天翱 光电信息工程学系信息工程(光电系) 3100101228 蒋凌颖 2012年1 月7日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夫琅和弗衍射光强分布记录实验类型:_________ 课程名称:__物理光学实验_指导老师:_蒋凌颖__成绩: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单缝和多缝的夫琅和费衍射光路的布置和光强分布特点。 2.掌握一种测量单缝宽度的方法。 3.了解光强分布自动记录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束单色平面光波垂直入射到单狭缝平面上,在其后透镜焦平面上得到单狭缝的夫琅禾费衍射花样,其光强分布为: i?i0( 装 式中 sin? ? ) 2 (1) 订 ?? 线 ??sin?? (2) ?为单缝宽度,?为入射光波长,?为考察点相应的衍射角。i0为衍射场中心点(??0处)的光强。如图一所示。 由(1)式可见,随着?的增大,i有一系列极大值和极小值。极小值条件 asin??n?(n?1,n?2) (3) 是: 如果测得某一级极值的位置,即可求得单缝的宽度。 如果将上述单缝换成若干宽度相等,等距平行排列的单缝组合——多缝,则透镜焦面上得到的多缝夫琅禾费衍射花样,其光强分布: n? sin?2 )2 i?i0()( ?

2 (4) sin 式中 ?? sin??2???dsin? ? ?? (5) ?为单缝宽度,d为相邻单缝间的间距,n为被照明的单缝数,?为考察点相应的衍射角;i0为衍射中心点(??0处)的光强。 n? )2 (sin?2() 2称?为单缝衍射因子,为多缝干涉因子。前者决定了衍射花 sin (干涉)极大的条件是dsin??m?(m?0,?1,?2......)。 dsin??(m? m )?(m?0,?1,?2......;m?1,2,.......,n?1)n 样主极大的相对强度,后者决定了主极大的位置。 (干涉)极小的条件是 当某一考虑点的衍射角满足干涉主极大条件而同时又满足单缝衍射极小值条件,该点的光强度实际为0/,主极大并不出现,称该机主极大缺级。显然当d/??m/n为整数时,相应的m 级主极大为缺级。 不难理解,在每个相邻干涉主极大之间有n-1个干涉极小;两个相邻干涉极小之间有一个干涉次级大,而两个相邻干涉主级之间共有n-2个次级大。 三、主要仪器设备 激光器、扩束镜、准直镜、衍射屏、会聚镜、光电接收扫描器、自动平衡记录仪。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调整实验系统 (1)按上图所示安排系统。 (2)开启激光器电源,调整光学元件等高同轴,光斑均匀,亮度合适。(3)选择衍射板中的任一图形,使产生衍射花样,在白屏上清晰显示。 (4)将ccd的输出视频电缆接入电脑主机视频输出端,将白屏更换为焦距为100mm的透镜。 (5)调整透镜位置,使衍射光强能完全进入ccd。 (6)开启电脑电源,点击“光强分布测定仪分析系统”便进入本软件的主界面,进入系统的主界面后,点击“视频卡”下的“连接视频卡”项,打开一个实时采集窗口,调整透镜与ccd的距离,使电脑显示屏能清晰显示衍射图样,并调整起偏/检偏器件组,使光强达到适当的强度,将采集的图像保存为bmp、jpg两种格式的图片。 2.测量单缝夫琅和费衍射的光强分布(1)选定一条单狭缝作为衍射元件(2)运用光强分布智能分析软件在屏幕上显示衍射图像,并绘制出光强分布曲线。 (3)对实验曲线进行测量,计算狭缝的宽度。 3.观察衍射图样 将衍射板上的图形一次移入光路,观察光强分布的水平、垂直坐标图或三维图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