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125KHZ激励器技术方案书-0825.
- 格式:doc
- 大小:517.00 KB
- 文档页数:8
125k收发射频电路设计【实用版】目录1.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概述2.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的关键技术3.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的实际应用4.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概述在现代通信系统中,收发射频电路设计是关键技术之一,特别是在卫星通信、无线通信和射频识别等领域。
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收发射频电路设计,其主要特点是频率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效率高。
本文将对 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关键技术、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的关键技术1.高频信号处理技术:在 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中,高频信号处理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
主要包括信号调制、解调、放大、滤波等功能。
通过采用高效的信号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和通信质量。
2.频率合成技术:在 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中,频率合成技术是保证通信系统稳定工作的关键。
主要包括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等技术。
通过采用频率合成技术,可以实现精确的频率控制,提高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微波技术:微波技术是 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的基础技术之一。
主要包括微波放大器、微波振荡器、微波混频器等组件。
通过采用高效的微波技术,可以实现高频信号的高效传输和变换。
三、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的实际应用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在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卫星通信、无线通信、射频识别等。
在卫星通信领域,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可以实现卫星与地面之间的高效通信;在无线通信领域,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可以实现高速、稳定的无线通信;在射频识别领域,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可以实现高效、可靠的射频识别功能。
四、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将面临更高的要求。
未来,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更高的频率: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未来通信系统将需要更高的频率,因此 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需要适应更高的频率要求。
RFID-125K 读卡模块KM-RFID-125K+0.8~5V宽电压输入小体积、超低功耗UART或IIC接口自带看门口功能RS485方向控制带各种状态指示灯(可连接蜂鸣器)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传输协议目录一、产品特点 (3)二、硬件介绍 (3)1、接口说明 (3)2、物理尺寸 (4)三、通讯协议 (5)1、通讯接口选择 (5)2、串口传输协议I2C协议 (5)3、I2C通讯协议 (5)一、产品特点KM-RFID-125K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射频读卡模块,它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灵敏度高等特点,非常适合产品巡查、门禁、考勤、物联网等领域。
用户可以将该模块插/焊接在板卡上,减少开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
电压输入范围:+0.8~5V电压输入;读卡电流:5V/30mA产品尺寸: 33×17.5mm;数据接口:UART或IIC接口(自动选择);带RS485方向控制PIN脚;支持EM、TK及其兼容卡片;工作温度:-20~70摄氏度工作原理:(见右图)二、硬件介绍1、接口说明I2C与串口选择,由“寻卡指令”来决定,当某个接口收到“寻卡指令时”RFID模块便从该接口输出。
PIN脚名称含义电源输入接口正极1 V_IN电源地2 GNDI2C时钟(电路中建议用4.7K上拉)3 I2C_SCLI2C数据(电路中建议用4.7K上拉)4 I2C_SDA串口的数据接收5 RXD6 TXD串口的数据发送RS485方向控制7 DIR天线1(连345uH读卡线圈)8 An19 An2天线2(连345uH读卡线圈)卡号发送指示(发送卡号时为低电平,灯亮)10 Answer有卡指示(ID卡在识别范围内低电平,灯亮)11 Card12 Search寻卡指示(收到寻卡指令时为低电平,灯亮)MCU复位信号,建议不连接。
13 RST2、物理尺寸图三、通讯协议1、通讯接口选择该模块有串口和I2C 接口,在实际使用时,通电后,上位机通过其中一个接口通讯时,模块自动选择该接口。
一种简易的EM 125khz读卡器设计原理2008年12月04日星期四 22:52等时间间隔指令分组并行处理的只读型射频卡读卡器的设计徐寅林,倪维柱,朱松盛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72008-07-17摘要:传统只读射频卡读卡器的设计一般采用U2270B或P4095读写基站芯片加MCU模式,其成本高、功耗大。
本文介绍一种仅采用一片89C2051加少量普通元件构成的读卡器电路以及独特的等时间间隔指令分组并行处理的程序设计方案,电路简单、功耗小、成本低。
关键词:射频卡读卡器等时间间隔指令分组并行处理非接触式只读型IC卡又称只读射频卡(RFID),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推广,已经广泛应用于身份识别和寻址控制,如门禁、保安、考勤、食堂等领域。
目前已逐步扩展应用到展览会、公园、旅店、餐厅等公共场所的门票、优惠卡以及生产过程、邮政包裹、航空铁路运输、产品包装、交通等部门的物流、电子标签、防伪标志、一次性票证等众多领域。
率为125kHz ,高频卡的工作频率为13.56MHz 。
其中瑞士EM 微电子公司的EM4100低频卡及兼容系列由于价格低、读卡距离远、读卡器简单而应用最为广泛。
传统的低频射频卡读卡器的设计一般采用U2270B 或P4095读写基站芯片+MCU 模式,电路相对复杂,成本较高。
本文介绍一种新颖的射频卡读卡器,该读卡器采用独特的等时间间隔指令分组并行处理的程序设计方案,充分利用89C2051的潜在功能,舍去了读写基站芯片,因而硬件电路大大简化。
该类型的读卡器读卡距离与采用读写基站芯片的读卡器相当,但电路功耗低、硬件成本仅为传统读卡器的一半左右,因此多年来已生产大量产品,运行使用情况良好。
1 EM4100射频卡简介EM4100是一种广为使用的只读射频感应卡,其内部ROM 保存着10位十进制卡号数据。
当它被放在一个频率125kHz 交变电磁场时感应获得能量驱动,射频卡内置天线环路等效负载的改变,势必造成射频卡对交变电磁场能量吸收数量的改变。
125k收发射频电路设计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通常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计用于收发射频信号的电路,包括接收
机和发射机。
在收发射频电路设计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射频信号处理:射频信号通常是高频信号,需要进行放大、滤波、混频、解调等处理。
在设
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解调器等元件,并合理搭配它们的参数和电
路结构,以获得预期的电路性能。
2. 收发切换:在收发射频电路中,往往需要在接收和发射之间进行切换,以避免互相干扰。
在
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开关和切换电路,以实现可靠的收发切换。
3. 小信号放大和混频:射频信号通常是微弱的,需要经过放大和混频来提高信噪比。
在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放大器和混频器,并合理搭配它们的参数和电路结构,以获得良好的信号处理
效果。
4. 射频功率放大:在发射端,需要将射频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功率,以满足通信距离和覆盖范围
的要求。
在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功放器和控制电路,以实现稳定可靠的射频功率放大。
5. 射频滤波和匹配:在收发射频电路中,通常需要进行滤波和匹配,以滤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
和提高信号匹配度。
在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和匹配网络,以实现良好的频率选择性
和信号传输效率。
总之,收发射频电路设计是无线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和复杂的一环,需要综合考虑射频电路、
信号处理、功率放大、滤波和匹配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以实现高性能、稳定可靠的无线通信。
125K非接触IC卡读卡头125K读卡头的工作电压为12V/5v,电流为30——40MA 读卡距离最远15CM 。
如要低功耗最有效是读卡头工作时供电,不工作时断电。
读卡距离与卡和天线有关,可以读各种125K曼彻斯特编码的只读ID卡(4001,EM4100等等)和含E2PROM的RF卡。
如E5550。
读卡头(OUT)输出信号为原卡的曼彻斯特码,(用示波器接读卡头输出可以观测ID卡的输出波形)它和其它公司的125K读卡头(输出信号为原卡的曼彻斯特码)是兼容的,可以相互替换,不用修改程序。
读卡头也可以读可擦写的125k非接触IC卡,如当读E5550时,卡的用来控制是否启动AOR位应置0,(当置1时IC卡不主动发射数据,需读卡头先发送口令。
我的读卡头是只读,不能发数据,当AOR位置1时不能读IC卡的数据)。
天线的设计:天线电感值=345Uh线径φ0.29mm圆形(内径):直径6CM 58圈直径8CM 40圈直径3CM 83圈直径2CM 115圈长方形:9.5*7 CM 38圈4.7*6.3 CM 50圈非接触式IC卡简介:非接触式智能卡以其高度安全保密性,通信高速性,使用方便性,成本日渐低廉等而受到广泛使用,给我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提高。
非接触式IC卡简介又称射频卡,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
主要用于智能门禁控制器,智能门锁,考勤机, 自动收费系统等.射频卡与接触式IC卡,TM卡相比有以下优点:1 可靠性高,无机械接触,从而避免了各种故障;2 操作方便,快捷,使用时没有方向性,个方向操作;3 安全和保密性能好,采用双向验证机制。
读写器验证IC卡的合法性,同时IC卡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
每张卡均有唯一的序列号。
制造厂家在产品出长前已将此序列号固化,不可再更改,因此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两张相同的非接触IC卡;只读ID卡的资料非接触ID卡主要有台湾4001卡和瑞士H4001卡,EM4100。
基于AVR单片机的125 kHz简易RFID阅读器设计敖华;陈渊睿;骆祖国;李婷【摘要】射频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众多领域,该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众多的方便.介绍一种以AVR单片机为核心,并利用分立元件构成的125 kHZ RFID阅读器设计,电路结构简单、无需读卡基站芯片、成本极低,用于读取EM4100ID卡,读卡距离可达8~15 cm.同时介绍了EM4100射频ID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提出一种应用AVR单片机对EM4100卡进行解码的软件设计方法.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系统的稳定性,可将其应用于门禁,公交等系统中.【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0(033)007【总页数】4页(P111-114)【关键词】AVR单片机;RFID;阅读器;EM4100【作者】敖华;陈渊睿;骆祖国;李婷【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680 引言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利用感应、电磁场或电磁波为传输手段,完成非接触式双向通信、获取相关数据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1]。
该技术完成识别工作时无须人工干预,易于实现自动化且不易损坏,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射频卡,操作快捷方便,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存在的一些读卡器,都需要读卡芯片作为基站,成本较高。
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分立元件构成的125 kHz RFID阅读器,电路结构简单,成本极低,用于读取EM4100型ID卡。
1 RFID系统的分类RFID系统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在通常应用中都是根据频率来分,根据不同的工作频率,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种[2]:(1) 低频(120~135 kHz)。
知识点 125低频读写器串口操作一、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熟悉低频读写器的串口翻开操作二、教学重点、难点:125串口操作三、教学过程设计:1知识点说明通过本实验学会125低频读写器的串口翻开操作2知识点内容1〕125串口实验需要的设备2〕实验的原理3〕功能设计4〕125串口操作结果3知识点讲解1)软件:visual Studio2021及以上版本硬件:ISO/IEC125K RFID读写器,ISO/IEC125KRFID卡片,九针串口线,电源〔规格为电压5V,电流2A〕2)ISO/IEC 18000-2 信息技术-基于单品管理的射频识别-适用于中频125~134KH,规定在标签和读写器之间通信的物理接口,读写器应具有与Tye = 引用中的Open〔〕方法翻开串口,利用IsOpen方法判断串口是否翻开,如果翻开,那么提示串口翻开成功,把Bool类型变量置为true,C利用变量判断串口是否翻开,如果串口当前状态为翻开,那么提示关闭串口成功,把Bool类型变量置false。
3)结果显示。
4)本知识点总结。
四、课后作业或思考题:1、低频125通过串口线读取读写器串口缓存区的数据,然后经过进制转换获得___A__进制数据A二进制 B十进制 C十六进制 D八进制2、射频识别技术中,电子标签又称为 BA读出装置 B应答器 C扫描器 D读取器3、ISO/IEC 18000-2 信息技术-基于单品管理的射频识别-适用于 BB125KH4、射频模块功能1由射频振荡器产生射频能量,射频能量的一局部用于读写器,另一局部通过天线发送给电子标签,激活无源电子标签并为其提供能量;2将发送给电子标签的信号调制到读写器载频信号上,形成已调制的发射信号,经读写器天线发射出去;3将电子标签返回给读写器的回波信号解调,提取出电子标签发送的信号,并将电子标签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五、本节小结:了解125低频读写器了解源代码所含意思完成125低频读写器的串口翻开和关闭操作。
产品概述ZHC5G系列调频立体声广播发射机(激励器),是一款杰出的软件无线电产品;采用高可靠性理念设计,性能指标无与伦比。
该产品采用全新的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高达5G的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取得了迄今为止行业内的最高技术指标,为听众提供了CD 般音质的听觉感受。
该产品由音频接口单元、数字处理及调频调制单元、射频功放单元、人机接口单元、通讯接口单元、时钟同步单元以及供电电源单元等七部分组成。
该机安装于19英寸2U标准机箱内,所有输入输出信号均从后面板引出。
技术特点•全过程数字化处理,达到接近CD音质的完美听觉效果•采用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技术进行全过程数字处理•采用高达5G的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使发射机指标达到巅峰•采用高可靠性微处理器(ARM)技术作为主控制器•支持多种音频信号源输入(发射机可按优先级自动选择):➢两路AES/EBU数字音频信号输入(最高和第2优先级)➢一路模拟立体声模拟音频信号输入(第3优先级)➢一路MPX立体声复合信号输入(第4优先级)➢一路I2S数字音频信号输入(最低优先级)•支持一路RDS或SCA副载波输入•支持立体声导频信号和立体声复合信号19KHz/MPX输出•可升级为调频同步广播发射机•电控AGC控制输出功率零漂移•完善的过流、过压、过温、过功率、驻波比过大报警及保护功能•采用单键飞梭键盘输入•采用OLED实时显示工作参数•具备TCP/IP、RS232、RS485、CAN通信接口及短信猫接口•优质不锈钢材质,19英寸标准机箱,高度2U原理框图主要参数1.RF频率范围87MHz~108MHz 步进10kHz(可定制其他频率)2.载频允许偏差±200Hz3.输出功率0~30W/0~100W/0~300W连续可调4.输出功率稳定度<±3%(环境温度-10℃~+50℃)5.RF输出阻抗 50Ω6.RF输出连接器 N-50K7.残波辐射<-80dBc8.寄生调幅<-55dB9.模拟音频输入阻抗 600Ω,平衡卡侬10.模拟音频输入电平 -12dBm~+8dBm11.AES/EBU输入阻抗 110Ω,平衡卡侬12.AES/EBU输入电平 -60dBFS~0dBFS13.MPX输入阻抗10KΩ,不平衡BNC14.MPX输入电平-15dBm~+15dBm15.音频电平增益 -15dB~+15dB 步进0.1dB16.RDS/SCA输入不平衡BNC17.音频预加重曲线 0μs/25μs /50μs/75μs可选18.立体声信噪比≥92dB,1KHz,100%调制19.总谐波失真<0.01%,30Hz~15000Hz20.音频频率响应±0.01dB,不加重去重;±0.05dB,加重去重21.立体声分离度≥73dB,30Hz~15000Hz22.左右声道电平差<0.01dB(100%调制)23.19KHz/MPX输出阻抗600Ω,不平衡BNC24.19KHz/MPX输出电平-15dBm~+15dBm25.散热方式强迫对流26.电源电压 AC90V~AC265V / 47Hz~63Hz27.机箱尺寸19英寸,2U(500mm×484mm×88mm)28.整机重量 15kg29.运行温度 -10℃~+50℃30.相对湿度<95%其他技术指标满足GY/T 169—2001《米波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125KHz非接触式IC卡原理与应用第一部分:基本知识一、简介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保险、商业、国防、公共事业等领域。
IC卡按外部接口设备的连接方式可分为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RFID)两类。
接触式IC卡,就是IC卡与外界进行数据通讯时,芯片的电极触点必须与IC卡读写设备直接连接;非接触式IC卡在使用时则无须与IC卡读写器设备直接连接,而是通过无线电波或电磁感应的方式实现与IC卡读写设备的数据通讯。
在刷卡速度要求高,用卡环境恶劣,污染严重等环境下,非接触式IC卡有着它特有的优势。
非接触式IC卡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由于其高度安全保密、通信速率高、使用方便、成本日渐低廉等特点而得到广泛使用,主要应用于智能门禁控制、智能门锁、考勤机以及自动收费系统等。
射频卡与接触式IC卡相比有以下优点:●可靠性高,无机械接触,从而避免了各种故障;●操作方便,快捷,使用时没有方向性,各方向操作;●安全和保密性能好,采用双向验证机制。
读写器验证IC卡的合法性,同时IC卡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
每张卡均有唯一的序列号。
制造厂家在产品出厂前已将此序列号固化,不可再更改,因此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非接触IC卡。
射频卡根据使用频段的不同可分为低频卡和高频卡、超高频卡:●低频卡与读写器间通信使用的频段为低频段, 常用频点有125kHz、134kHz;●高频卡、超高频卡与读写器间通信使用的频段为高频段, 如13.56MHz、915MHz、2.45GHz等。
按工作距离的不同也可分为近距离卡和远距离卡:●近距离卡与读写器之间的有效作用距离为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以内;●远距离卡与读写器之间的有效作用距离可达一到十几米以上。
按操作类型又可分为:低/高频只读型、低/高频无加密读写型、低/高频可加密读写型、多扇区独立加密应用型以及用户自定义分区应用型等。
BY125低成本同步控制器使用说明书■80KHZ计数频率■快速动态响应(120us)■位置同步和比例控制■Mark脉冲及印刷配准■sin²变速曲线■编码器输入TTL信号(差动正交方波)■PC串口连接,数据下载■EEProm和RAM存储■装配及设置简便1.介绍BY125是低成本,高性能的同步控制器,用于实现两个独立的电机间的控制;可以配合多种电机使用(直流、交流、伺服等),通过输出0~10V的电压进行速度控制。
80KHZ 的响应频率可以实现高精度和高速的运行,120us的响应时间,使用伺服驱动可在动态过程中实现精准的同步控制。
方便起见,完全比例控制和其它功能如索引信号跟踪、印刷配准和远程相位控制都作为标准功能集成。
所有的设置都是数字式的,不须电位调节;通过PC或笔记本,使用Operator Softwave OS3.0(应用于Windows3.11或Windows95系统)软件完成所有的参数设置。
可以使用我们的终端TX720或TX340通过串行通讯实现远程控制;也可用并行-串行转换器CA125进行并行BCD数据的远程控制。
外壳用19”钢做成,所有的连接都在前面板。
外壳架式安装,因此不能用于旋转结构。
SM150(可选择)允许流畅的轨道运行。
BY125使用24V直流供电(实际支持18V~30V)2.操作原理所有的操作首先都是基于驱动器之间的模拟同步。
给驱动器一个速度参考电压,调整驱动器的速度使其大致同步。
可以给定从动的比例配合,这样预先同步可以使两个速度误差在1%以内。
数字同步用来补偿模拟速度的误差以实现绝对的角度和位置同步,消除电机漂移和累计位移的影响。
这需要驱动器角度位置的数字回馈信号。
通常使用增量旋转编码器或类似的信号。
同步控制器连续检查两轴的位置,当出现角度误差时发出模拟修正信号,这个模拟修正,加到从动轮的参考电压上,保持两轴位置的协调。
每个编码器脉冲同步响应时间只有数微秒,从动轮几乎没有变化。
125k收发射频电路设计摘要:1.引言2.射频电路设计的基础知识3.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的要求和挑战4.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的关键步骤5.总结正文:射频电路设计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为例,详细探讨射频电路设计的基础知识、要求和挑战,以及关键的设计步骤。
一、射频电路设计的基础知识射频电路设计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如频率、振幅、相位、调制与解调等。
了解这些概念对于掌握射频电路设计至关重要。
此外,射频电路设计还需要熟悉各种射频元器件,如天线、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等,以及它们在射频电路中的作用。
二、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的要求和挑战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主要针对低频、高速数据传输,其性能要求包括:高可靠性、低误码率、宽频带、高线性度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克服的挑战包括:射频干扰、元器件选择、电路布局、电源管理等。
三、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的关键步骤1.需求分析:明确设计目标,如数据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工作环境等。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射频元器件,设计电路拓扑结构。
3.电路仿真:利用电路仿真软件对设计进行仿真,验证其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4.元器件选型与布局:根据仿真结果,选取合适的元器件,并进行电路布局。
5.制作与测试:制作实际电路,并进行测试,以验证设计是否满足性能要求。
6.优化与调整:根据测试结果,对设计进行优化与调整,以达到预期性能。
总之,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掌握射频电路设计的基础知识,了解125k 收发射频电路设计的要求和挑战,以及熟悉关键的设计步骤。
125k收发射频电路设计收发射频电路设计是无线通信领域中重要的一环,它负责将无线信号进行发送和接收,起到连接无线传输设备和网络的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收发射频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从事无线通信领域的工程师及爱好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收发射频电路。
收发射频电路是一种特殊的电路,它能够将基带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进行发送,同时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供后续处理。
通常,收发射频电路包含射频前端芯片、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器等组成。
在进行收发射频电路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设计要求。
这包括需要设计的频率范围、传输功率要求、信号带宽等。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比如射频放大器、射频滤波器、射频开关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功耗、成本和体积等因素。
接下来是收发射频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
首先,进行电路拓扑设计,即确定电路的整体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
其次,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并进行电路参数的计算和仿真。
同时,还应该注意电路的热噪声特性和功耗等关键指标。
然后,进行电路布局和布线设计,确保信号的良好传输和抗干扰性。
最后,进行电路的原理验证和性能测试,不断优化和调整电路设计。
在收发射频电路设计过程中,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特别关注。
首先是尽量避免电路中的串扰和杂散问题,使用合适数字和模拟滤波器来降低干扰信号。
其次是要注意电路的抗干扰能力,采取合适的屏蔽措施和接地设计。
此外,还应该合理选择元器件和参数,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收发射频电路设计是无线通信领域中的重要任务,合理的设计能够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明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元件、进行仿真和测试等步骤,可以实现高效的收发射频电路设计。
在实践中,也应该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和改进设计方法,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无线通信需求。
《射频识别与传感器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125KHz RFID实验1、实验项目:125KHz RFID实验2、目的与意义熟悉CVT-RFID MCU-II实验箱的硬件结构和原理,掌握实验箱配套控制软件的使用。
了解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典型的密耦合系统,了解125KHz RFID系统应答器芯片和阅读器芯片。
掌握125KHz只读卡、读写卡操作的基本原理。
通过相关信号的测量加深对信号调制与解调、125KHz RFID技术只读卡、读写卡相关协议标准的理解。
3、实验环境(设备与仪器)CVT-RFID MCU实验箱一台,PC机一台,双踪示波器一台,PC机操作系统Windows XP,RFID综合实验平台环境4、背景知识1)实验箱系统硬件原理简介整个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主处理器采用ATMEL的高性能AVR单片机,主要处理RFID标签的读写操作、ZIGBEE模块的数据传输、键盘和显示电路的处理,以及和上位机的通信。
系统有标准JTAG接口和ISP 下载接口,方便程序的调试和下载。
(2)CPLD采用ALTERA的MAX系列CPLD,完成系统和上位机通信串口的切换工作,另外还挂接了键盘的行信号ROW0~ROW3。
(3)125KHz RFID采用瑞士EM MICROELECTRONIC的低频RFID处理芯片,完成对125KHz标签的自动寻卡、读写操作等。
(4)ISO14443 RFID采用PHILIPS的高频RFID处理芯片,工作频率为13.56MHz,完成对ISO14443标签的寻卡、防冲突、选择卡、密码下载和校验、修改密码和读写操作等。
(5)ISO15693 RFID采用模拟分立元件的设计方法,使RFID读写器的内部结构更加清晰,工作频率为13.56MHz,可以完成对ISO15693标签的寻卡、防冲突、选择卡、密码下载和校验、修改密码和读写操作等。
(6)900MHz RFID采用模块化的接口设计,增强超高频RFID的抗干扰性。
125KHZ激励器技术方案书目录
目录 (1)
1 概述 (1)
2 设计依据 (1)
3 主要技术指标 (1)
4 方案设计 (1)
4.1 设计指导思想 (2)
4.2 设计原理框图 (2)
4.3 工作流程 (3)
4.4 各部分详细设计 (3)
4.4.1 125KHZ激励器设计 (3)
4.4.1.1硬件设计 (3)
4.4.1.2激励器软件设计 (4)
125K通信链路物理层协议 (4)
2.4G通信链路物理层协议 (5)
4.4.2 电子标签线圈设计 (6)
4.4.3 2.4G射频模块与READER之间的通信 (6)
5 结构设计方案 (6)
6 关键技术情况及解决措施 (7)
1概述
125KHZ激励器是2.4G有源RFID随机跳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中心频率为125KHz,起唤醒电子标签和定位作用。
目前市面上激励器的激活距离一般为2到4米。
我们研制125KHz 低频激励器的目标是显著提高其激活距离。
2设计依据
《125KHZ激励器规格书》,版本0.1
《125KHZ鸽子踏板》成都RF通信有限公司,2010.06-2010.08
《温度标签》成都RF通信有限公司,2010.06-
ISO24730-2
3主要技术指标
1)产品型号
产品名称:RFC125K激励器
产品型号:125LF_EC01
2)系统性能和技术指标
工作频率:125KHz ±1KHz
激活距离:0~?m(待定)
数据速率:1600bps
调制方式:OOK调制
数据编码:曼彻斯特编码
重量和尺寸:待定
封装材料:待定
通信接口: 2.4G无线通信接口(通信距离与标签一致)
工作电源:待定
发射功率:待定
3)工作环境
工作温度-20~+70℃
存储温度-40~+85℃
相对湿度90%(非冷凝)
静电防护能力+/-5KVpeak
4方案设计
125KHZ激励器是2.4G有源RFID随机跳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唤醒电子标签和定位作用,
其工作中心频率为125KHZ ,总体系统框图如下所示。
电子标签
125K 激励器
通信链路
125K 通信链路
图1 总体系统框图
4.1 设计指导思想
1.低频激励器能够按照既定的通信协议与RFID Reader 网络通信,数据传输可靠。
2.低频激励器可以激活处于激活距离内的有源RFID 标签,并向其发送指令或数据。
3.低成本原则。
在满足系统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约成本。
4.2 设计原理框图
系统原理框图如2所示,红色框内为125KHZ 激励器项目所涉及的部分,包括125KHZ 激励器设计、电子标签线圈设计和2.4G 射频模块与READER 之间的通信三部分。
图2设计原理框图
4.3工作流程
工作时,单片机将跳频表、激励器ID等信息以OOK调制方式调制在125KHZ载波上形成激励信号,并不间断的向外发送,当有电子标签进入其激励区时即被唤醒。
当电子标签成功接收到激励信息后,电子标签由被动态变为主动态,同时将带有激励标识和激励器ID信息发送给READER,READER再重新打包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根据激励器ID 和电子标签ID 判断在某时某标签在某激励器所在位置。
当需要更新激励器中信息时,上位机将更新信息传给READER,READER再通过2.4G射频模块发送到激励器的2.4G射频模块,再刷新单片机中的FLASH即达到修改目的。
4.4各部分详细设计
4.4.1125KHZ激励器设计
4.4.1.1硬件设计
1. 控制部分选用nrf24LE1,带有51单片机和
2.4G射频模块。
2.4G射频模块设计采用PDF推荐,同时参考电子标签设计。
2. 电源模块待定。
Nrf24LE1:3.3V
IR21844:15V
MC1596L(预留的检波芯片):5V
功放高端工作电压:待定(根据功放需要)
3. 声音接口电路采用蜂鸣器,具体作用视情况而定,也可取消不用。
4.指示灯接口电路,用作上电指示、通信指示功能、报警功能等,具体作用根据实
际情况而定。
5.谐振电路
谐振电路采用LC串联谐振电路,谐振频率125KHZ,具体可参考125KHZ鸽子踏板谐振电路设计。
6.功放
功率放大采用集成驱动芯片(IR21844)桥式驱动电路,如图3,当使能端EN有效时,输出端HO和LO的波形分别与PWM波形逻辑相同和相反,幅值放大到VCC。
当PWM 为高时,U1的HO输出为高,LO输出为低,U2的HO输出为低,LO输出为高,此时Q1和Q4导通,负载(谐振电路)上获得正半周信号。
同理,当PWM为低时得到Q2和Q3
导通,负载(谐振电路)上获得负半周信号。
理想情况下,设MOS 管的UCES =0,则Uo 的峰值为UCC ,输出的最大功率为
与分立元件组成的BTL 桥式驱动相比,采用集成芯片桥式驱动可靠性更高,且输出的方波驱动谐振电路,没有谐次波干扰。
图3 功放系统框图
4.4.1.2激励器软件设计
125K 通信链路物理层协议
125K 通信链路主要用来激活标签,并设置标签参数,发送跳频表。
● 激励信号数据调制与编码
激励器以OOK 调制模式向标签发送数据,数据编码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方式。
● 波形与数率
数率接近1600bps ,波形如下图:
图3 OOK 数据包格式
●激励信号格式
1.数据包前导
数据包前导至少由8个1200us周期的脉冲构成,如果有多个数据包发送,在数据包之间必须插入2个1200us的隔离周期。
2.数据包结束
每个数据包都以引导开始,数据包在XOR后面必需发送连续1200us的“off”来表示数据包的结束。
●激励数据包格式
激励信息格式见表1所示:
表1 125K激励信息格式
发送功率编码:
11 0dBm
10 -6dBm
01 -12dBm
00 -18dBm
空中数率编码:
00 250Kb
01 1Mb
10 2Mb
2.4G通信链路物理层协议
2.4G通信链路主要用于与Reader网络通信。
可通过Reader网络向激励器传递控制命令,达到修改激励器ID、修改标签参数等目的。
为防止激励器信息被恶意修改,采用密码登陆模式。
●应用指令集
表2 应用指令集
表3 命令格式表
4.4.2 电子标签线圈设计
电子标签线圈用来感应激励器发出的125KHZ激励信号,其设计原理与激励器谐振电路相同。
电子标签将感应到的信号经检波后输入单片机处理,解调出所需信息,这样标签能检测到的信号强度、数据格式等都须与电子标签项目组协商。
另外,电子标签线圈的大小、形状、重量等受到电子标签的限制,必须满足电子标签的相关规格。
4.4.3 2.4G射频模块与READER之间的通信
上位机对激励器的设置信息是通过READER无线传输到激励器的,在做好激励器射频模块的同时,也需要READER项目组做相关对应,这样应注意两个小组之间的沟通。
5 结构设计方案
1.基板结构设计
由于2.4G对基板材料的特殊要求以及现有组员对射频模块设计经验的缺乏,计划将基板分为两个模块,两模块之间通过排针插接。
射频模块:单片机+2.4G射频(可借鉴现有温度标签基板设计);
125KHZ模块:电源+功放+指示电路+调谐电路。
基板尺寸、定位孔(待定)
2.外形设计(待定)
6 关键技术情况及解决措施
1.谐振电路设计。
2.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3.激励器与2.4G READER之间的射频通信。
4.标签线圈绕制。
7 研制成果形式和数量
1.总体方案设计报告,电子版
2.电路详细方案设计报告,电子版
3.系统软件详细方案设计报告,电子版
4.电路原理图,电子版
5.PCB设计图,电子版
6.软件源代码,电子版
7.测试细则,电子版
8.调试说明,电子版
9.结构设计图纸,全套,电子版
10.原理样机:2台。
11.研制技术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