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子咏叹调《哦,天又黑了》的艺术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626.00 KB
- 文档页数:4
柴可夫斯基歌剧选段《连斯基的咏叹调》的艺术特色与音乐分析摘要: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很多作品都能够反映出社会矛盾冲突下人们内心的苦闷抑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勇敢的奉献精神。
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时,内心会觉得非常安心与舒适以及感动。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柴可夫斯基的重要歌剧代表作,该剧俄语脚本是由康斯坦丁·西罗夫斯基改编普希金的长篇小说而成。
该剧中《连斯基的咏叹调》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歌剧中最具艺术价值的咏叹调之一,它的旋律优美,歌词真挚感人。
本文将对作曲家进行介绍,对连斯基的咏叹调《青春,青春,你在哪里》进行音乐分析,将俄语歌词译成中文,分析咏叹调《青春,青春,你在哪里》的曲式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写作,旨在为研究与演唱此曲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叶甫盖尼·奥涅金》;《连斯基的咏叹调》;《青春,青春,你在哪里》;音乐分析。
一、作曲家的简介柴可夫斯基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它的创作涉及非常多的领域,包括歌剧、芭蕾舞剧、室内乐重奏以及钢琴协奏曲等等,虽然他的创作领域很广,但是在各个领域创作的作品都非常经典,极为出色,在当今世界各地都经常上演。
他的创作时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早期(19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期)、中期(19世纪70年代—80年代后期)以及晚期(19世纪80年代—90年代)。
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代表歌剧有《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以及《约兰塔》,代表舞剧有《天鹅湖》、《睡美人》以及《胡桃夹子》,这些舞剧都成为了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在世界各国的芭蕾舞台上广为流传。
不仅如此,柴可夫斯基还对芭蕾舞音乐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弊端,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这极大地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二、咏叹调《青春,青春,你在哪里》的歌词译文因为该咏叹调是用俄语来进行演唱,因此我认为将歌词译成中文更有助于歌者理解该歌曲的内涵,在演唱时也更有益于表达出该歌曲的情感,完成歌曲的二度创作。
浅析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的艺术特征1. 引言1.1 介绍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的背景咏叹调是一种通过声乐和音乐结合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音乐形式。
《主人,您听我说》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感人情感的咏叹调,由著名作曲家创作而成。
这首咏叹调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困苦艰难。
作曲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咏叹调,表达了人们对主人的缅怀和感激之情。
这首曲子以其感人肺腑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成为了传世经典之作。
在音乐史上,它被誉为咏叹调的杰作之一,为后世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通过深入分析这首咏叹调的艺术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以及这首曲子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
1.2 概述本文要分析的内容本文将对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
我们将从声乐表现力、音乐结构简洁、情感表达真挚、旋律优美流畅和曲调抒情动人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这首咏叹调在音乐表现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主人的真挚感情。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它所传达的情感和内涵。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呈现出这首咏叹调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和解读,我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作品的艺术之美。
2. 正文2.1 声乐表现力强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中的声乐表现力强,是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之一。
在这首咏叹调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内心体验,通过声音的力量将情感传达给听众。
声音的高低、音色的变化、音量的大小等都被运用得恰到好处,使得整首歌曲充满着情感的张力和戏剧性。
歌手们在演唱时要用情感贯穿整首歌曲,把自己融入到角色当中,让听众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作者的内心独白。
声乐表现力强的咏叹调往往能够触动人心,引起听众的共鸣,让人产生共情的情感连接。
通过声音的表达,情感得以传递,听众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论歌剧《女人心》中三首女高音咏叹调的艺术特征和演唱特色
歌剧《女人心》是由意大利作曲家热苏斯·佩里创作的,被誉
为为19世纪意大利歌剧中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中的三首女高
音咏叹调是具有代表意义的,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艺术特征和演唱特色。
第一首咏叹调:《雨夜》
艺术特征:本首咏叹调长度较长,气氛感性慢慢变化,情感层次也十分丰富。
整首歌的音乐表现力非常强,旋律自然流畅,舒适和谐,细节描写和声部穿插相得益彰,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演唱特色:演唱时要全情投入,从内心深处表达出角色在夜晚的孤独和失落。
气息要自然,高音部分要保持清晰稳定,唱腔要紧凑而流畅。
第二首咏叹调:《公主之歌》
艺术特征:这首咏叹调是《女人心》中的代表作,长度适中,曲式结构严谨,音乐片段十分优美,旋律性强,音乐伴奏和声部重复利用,有一定的循环感,整个作品的情感色彩非常鲜明。
演唱特色:演唱时要通过音乐的形式来表现角色独特的气质和情感。
演唱者要突出角色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注意唱腔中要把握好情感的起伏,高音部分要注意掌握好发声的力度和音质。
第三首咏叹调:《女人心》
艺术特征:这首咏叹调细腻婉约,曲式简洁,承载着角色极度的情感,旋律高亢激越,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同时,音乐伴奏的变化和声部的交替与贯穿体现了角色情感的变化。
演唱特色:演唱这首咏叹调时,演唱者要表现出角色内心的复杂情感,唱腔中要突出角色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压抑不住情感的高涨。
高音部分要注意发声的力度和音质,音乐伴奏和声部要与演唱者的嗓音相互呼应,协调而不失重要性。
摘要:《月亮颂》这首咏叹调是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创作的歌剧《水仙女》中著名选段。
本文以解析探讨《月亮颂》的艺术处理与音乐表现为重点,通过对作者的创作背景、旋律、演唱风格以及曲式结构、伴奏织体等方面内容的分析,探讨研究如何更好地演唱好《月亮颂》这首咏叹调,要细致的把握感情,准确的塑造人物形象。
进而更好的演唱作品,完美的表达音乐。
关键词:《月亮颂》艺术处理音乐表现《月亮颂》是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创作的《水仙女》中最典型的咏叹调。
它是德沃夏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民族情怀,在歌剧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1《月亮颂》的旋律、曲式结构及伴奏织体分析咏叹调《月亮颂》的音乐绚丽多彩,引子部分用柔美的竖琴描绘出了宁静的月色,仿佛让人看到柔和的月光在空中舞动,3/8拍婉转的曲调展现出了一个神秘的夜,主题以歌唱性为主,旋律形态主要是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音型构成的。
这首歌曲的伴奏具有较强的乐队性和交响性,其伴奏是以钢琴的复调织体为主的伴奏音型,整个伴奏形象生动,节奏丰富,有着鲜明的对比。
钢琴伴奏水平的高低代表着声乐学科的发展水平。
因此整首歌曲的伴奏对于能更好的演唱表达《月亮颂》也是相当重要的。
《月亮颂》是降G 大调,它采用了由两大段组成的二部曲式结构,突出了歌曲中抒情与叙述相结合的特点,而且篇幅较长,总共有一百二十七小节组成,结构是“前奏+A+B+间奏+A1+B1+间奏+尾声”。
前奏有二十二小节组成,伴奏音型主要以琶音为主。
在歌曲的前奏部分,主要的伴奏音型是琶音,用竖琴来演奏,管弦乐队在朦胧的音响背景上清晰透明的演奏出了水仙女哀怨动人的主题。
其力度遵从f-f-dim-p-pp 的格式,一层层的逐步减弱。
从第十八小节起,乐队在朦胧的音响背景上,稍微加了一点变化,重复歌曲句尾音型,让人觉得像是古老森林中的回音,烘托出一种月夜的宁静和森林的神秘气氛。
①从第二十三小节开始,进入了A 段,A 段主要的旋律是八分音符,在稳定的级进进行。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原野》时间: 2015-2016学年第2学期任课教师:**班级:2015 级中文2 班学生姓名:***学号: ********** 从曹禺的《原野》看复仇悲剧意识【摘要】原野上,戴着镣铐的仇虎从囚车上跳下来。
他砸开脚铐,到乱坟冈取出以前埋在那里的枪,准备回家找焦阎王报仇。
但是原野上的白傻子告诉他,焦阎王早就去世了,他曾经爱恋的女人嫁给了仇人的儿子。
仇虎爱恨交加,便对花金子进行试探,想以占有金子来对焦家进行报复,这使金子的心灵受到了极大伤害。
金子在瞎婆婆焦母的淫威下,在焦家没有任何地位和自由。
焦母为和金子争夺儿子焦大星,不断咒她快些死掉。
仇虎了解后,更加同情金子的遭遇。
不久,焦母发觉金子有了外遇,并终于有一天在金子屋里遇上了仇虎。
焦大星逼问金子,金子理直气壮地承认。
正当焦大星用鞭子抽打金子时,仇虎突然出现,为金子解围。
焦母终于明白仇虎就是金子的相好,是焦家的仇人。
与仇虎相处数日的金子也觉察到仇虎的来意不善,她极力相劝仇虎离开焦家。
不明真相的焦大星把仇虎当成兄弟。
焦母为保护儿孙不受伤害,报告了民团来抓仇虎。
仇虎终于杀了焦大星,闻讯赶来的焦母错将睡在炕上的孙子打死。
跑出森林的仇虎和金子,被追捕他们的侦缉队赶上,仇虎不愿再次落入他们的手中,推开金子,自杀而死。
原野上只有金子的呼喊在回荡。
【关键词】原野的悲剧金子形象复仇悲剧意识【引言】《原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经典名著。
这部创作于1937年的经典名著,是曹禺先生唯一一部描写中国农村的作品,其风格显然不同于他的其他代表作,如《雷雨》、《日出》、《北京人》。
这部作品已经和现实主义有了区别。
这个冤冤相报、看似简单的复仇故事,蕴涵着阔大渊深的人物情感并展现出复杂鲜明的人物性格:它不仅仅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表现被压迫、被摧残的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更深地发掘了人性的复杂多面性。
由此言之,《原野》可以说是曹禺先生写得最深也最富有争议,最富有看点的一部好戏。
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分析【摘要】普契尼歌剧咏叹调是歌剧中极具特色和情感表达力的一种形式,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本文从创作特点、旋律特点、情感表达、演唱技巧和表现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普契尼歌剧咏叹调在歌剧艺术中的地位和传承发展。
普契尼歌剧咏叹调深受人们喜爱,其艺术价值体现在其丰富的情感表达和强烈的表现力。
通过对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形式在歌剧中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其在当代歌剧艺术中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普契尼歌剧、咏叹调、创作特点、旋律、情感表达、演唱技巧、表现力、歌剧艺术、传承、发展、艺术价值。
1. 引言1.1 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重要性普契尼歌剧咏叹调在歌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咏叹调是歌剧中最具表现力和感情深度的部分,通过咏叹调,歌剧角色能够表达内心的情感和矛盾,引起观众的共鸣。
普契尼作为意大利歌剧的先驱,他的咏叹调不仅音乐优美动人,而且更是表达角色情感的重要手段。
普契尼歌剧中的咏叹调常常具有浓厚的戏剧性和情感张力,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故事情节之中,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
正是因为普契尼歌剧中的咏叹调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他的作品才能在歌剧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影响后人广泛。
通过分析普契尼歌剧中的咏叹调,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感受到他对歌剧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贡献。
1.2 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历史背景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历史背景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这个时期,意大利歌剧经历了浪漫主义的兴起和变革,普契尼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普契尼创作的歌剧以戏剧性强和音乐性高为特点,其中的咏叹调更是成为了意大利歌剧的一大特色。
在普契尼的歌剧中,咏叹调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它不仅是主要人物情感抒发的载体,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普契尼善于运用旋律和音乐结构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咏叹调将故事情节和角色关系更加深刻地展现出来。
普契尼在创作咏叹调时注重旋律的抒情性和戏剧性,通过丰富多变的音乐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和情感。
浅析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的艺术特征咏叹调是一种具有高度抒情性质的音乐形式,常常用于表达情感或者对特定主题的深思。
《主人,您听我说》是一首著名的咏叹调,它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对自然、命运和生命的思考,具有深厚的艺术特征。
本文将从旋律、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这首咏叹调的艺术特征。
从旋律上来看,《主人,您听我说》的旋律优美、动人,富有变化和张力。
整个曲子起伏多变,时而平缓时而激昂,旋律跌宕起伏,富有变化。
特别是高潮部分,旋律高亢激昂,给人以震撼和慑服之感。
这首咏叹调运用了许多华丽的音乐装饰,如颤音、装饰音、长音、连音等,使整个曲子更加生动、动人,展现了音乐的艺术魅力。
从节奏上来看,《主人,您听我说》的节奏变化多样,富有层次感。
曲子的整体节奏舒缓流畅,如波涛一般,令人心旷神怡。
而在高潮部分,节奏加快,显得激昂有力,给人一种紧张而又充满活力的感觉。
这首咏叹调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特殊的节奏手法,如复调、变奏、对位等,使整个曲子更加富有层次感和张力,表现出音乐的艺术魅力。
从情感表达上来看,《主人,您听我说》充分展现了咏叹调的深沉与抒情。
曲子的旋律悲壮而又慷慨激昂,给人以沉郁和动人的感觉。
尤其是高潮部分,情感激荡,让人仿佛置身于苍茫的大自然之中,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与悲凉。
歌词内容也充满了对命运、生活、自然等问题的深刻思考,表现出艺术的抒情性和思想性。
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通过优美的旋律、多样的节奏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这首咏叹调不仅具有音乐的美感,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是一首集艺术性、思想性和感染力于一身的佳作。
希望通过对这首咏叹调的分析,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种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音乐形式。
浅析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的艺术特征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是一首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由法国作曲家赛尔盖·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于1906年。
这部作品描绘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盼。
在这首咏叹调中,拉赫玛尼诺夫运用了许多独特的音乐技巧和表达手法,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的旋律非常悠扬动人,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作曲家在音乐中运用了许多旋律变化和音域扩展的技巧,使得整个曲子充满了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尤其是在高潮部分,旋律更是跌宕起伏,带给听众强烈的情感冲击力,让人们对于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故事产生共鸣。
这首咏叹调的音乐结构严谨而又富有层次感。
拉赫玛尼诺夫巧妙地运用了对位法和变奏手法,使得整个曲子的结构非常丰富多变,既有旋律的重复,又有声部之间的对答,让整个曲子听起来丰富而不乏变化。
他还在音乐中巧妙地运用了动态和音色的变化,使得整个曲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和深刻,充分展现了作曲家的音乐才华和创作技巧。
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的表现力和情感色彩非常丰富。
作曲家在音乐中巧妙地运用了音乐元素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对于生活和命运的思考。
在悲伤的音乐中,旋律流淌着深沉的忧伤情感,却又带着一丝对于希望的渴望,表现出人生的复杂和多变。
作曲家通过音乐,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唤起听众对于生命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这首咏叹调在演奏要求上也非常高。
由于其旋律复杂多变,音域广阔,动态变化较大,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演奏者需要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旋律的变化,将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自己的演奏完美地呈现出来。
这首曲子成为了许多音乐家和歌手们追求的高难度演奏曲目,也成为了古典音乐表演界的经典之作。
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想深度的古典音乐作品。
作曲家通过独特的音乐技巧和表达手法,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唤起了听众对于生命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歌剧《原野》中女主角金子的音乐形象的分析作者:甘晓芬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8期摘要:歌剧《原野》是根据曹禺的同名话剧改编而成的,是由金湘作曲,万方作词,李稻川导演的一部四幕歌剧。
它代表了新时期中国歌剧艺术创作和演绎的风格和水平。
它是中国歌剧史上的一朵奇葩。
笔者通过对其中的一首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的分析,来阐述剧中女主角金子的爱恨情仇。
关键词:原野;啊,我的虎子哥;金子;背景介绍;音乐形象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103-01歌剧《原野》以青年农民仇虎从监狱回乡报仇为主线将故事一步步的展开,从而揭露了封建势力的腐朽和黑暗,讴歌了纯真的爱与恨以及对恶势力以死抗争的精神。
它以悲剧结尾---仇虎死了,但是它却给人们留下了希望----因为金子怀了仇虎的孩子,他们的爱仍在延续,希望也仍在延续。
它将旧中国最底层民众的冤魂发出的凄惨的哀嚎:“黑啊!恨啊!冤啊”表现得淋漓尽致。
它的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强烈的戏剧色彩,着重刻画人物内心深层次的心灵和情感。
一、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的背景介绍在旧中国北方的大地上,青年农民逃狱回乡找害他家破人亡的焦阎王报仇。
可到这时他才知道他的大仇人焦阎王已经死了,而他的儿子焦大星却娶了仇虎心爱的女人金子为妻。
金子在焦家过得并不幸福,当金子见到偷偷逃回来的仇虎时,两人马上旧情复燃了。
然而好景不长,金子和仇虎过了10天的甜蜜日子后,不慎被焦母发现。
仇虎的复仇决心很坚定,他一直认为“父债子还”是天经地义的事,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之后,他终于还是杀死了焦大星。
而且他还借助焦母的手杀死了焦大星得儿子小黑子。
之后,仇虎带着金子开始逃亡。
可是他们在漆黑的森林里迷路了。
这时他们又累又饿,仇虎天性善良,因为杀害无辜而精神奔溃。
在漫漫黑夜中,他仿佛看到了阎王殿,看到那些屈死的冤魂在向他召唤。
两个相爱的可怜人身心疲惫,内心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论金子咏叹调《哦,天又黑了》的艺术特征作者:刘若楠
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6期
摘要:《原野》是万方根据其父亲的同名话剧改编而成,后由金湘先生改编成歌剧,使得这部歌剧成为金湘先生歌剧生涯的代表作。
这也是中国歌剧发展史第三次改革的成果,有着特殊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歌剧中《哦,天又黑了》是第一幕中金子出场的第一首咏叹调,本文对歌曲进行分析研究,及整部歌剧音乐特征和演唱技巧做一个小小的窥探。
关键词:《原野》;哦,天又黑了;音乐特征;演唱特点
1 《原野》创作背景及剧情介绍
曹禺先生这部享誉国内外的著作创作于1936年,曾以话剧以及电影的艺术形式表现过,但将它改为歌剧的形式还是初步尝试。
我国著名作曲家金湘先生从众多著名文学作品中挑选出曹禺先生的《原野》,以其大胆的创新、精巧的构思,打破了电影及话剧的局限,将这部悲剧作品按照歌剧的艺术规律重新把握,将原著的剧情、人物、性格、心理等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舞台上。
据资料记载,《原野》的创作正值当抗日战争爆发,作品当时在上演时没有引起过多的重视,国内鲜有的几篇评论都是对作品持否定态度,认为曹禺不了解农村的阶级矛盾,把农民复仇的故事写得那么抽象,远离现实,是一种奇怪的现象。
但据曹禺说过,他写得这个故事是有生活原型的,他在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对军阀的作风和官僚的派头感到十分厌恶,险恶的环境折磨着曹禺的心灵,他要发泄,要爆炸,他要把心头的愤怒都呼喊出来,这种感情激发了他创造出了《原野》。
作曲家金湘先生把歌剧《原野》搬到了舞台,打破了歌剧的基本形式,更加注重人物性格刻画和内心的描写,注重音乐创作技法的改革,它同《雷雨》一样在中国的戏剧史上或者是现代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这部20世纪80年代的经典优秀作品由作曲家金湘先生改编成歌剧,首演于北京,作品深刻地揭示了20世纪初叶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阶段,中国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社会危机属于一触即发的状态。
歌剧里最吸引人的是人性的扭曲与复苏,一面焦母的狠毒、阴险,大星的猜疑与嫉妒、仇虎的变态复仇、傻子的痴呆、常五爷的猥琐;另一面是仇虎的勇敢与淳朴、大星的善良与懦弱、金子的热情与纯真。
扭曲与善良交织于各个人物之间,也共存在一个事物当中。
2 金子咏叹调《哦,天又黑了》
歌曲《哦,天又黑了》,是歌剧第一幕中女主人公金子出场后的第一首咏叹调。
女主人公金子在剧中的角色是个渴望自由,追求爱情的姑娘。
在旧中国的黑暗统治下,焦阎王陷害了她青梅竹马的虎子哥,将其关进监狱,又将金子嫁给了地主焦家做了焦大星的媳妇儿。
金子在焦家受尽了焦母的辱骂和诅咒,丈夫窝囊没有主见、软弱无能,金子的内心无比渴望飞出这苦难
的牢笼,内心的仇恨与绝望压抑得她快要窒息。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她那渴望自由的灵魂终于从胸中奔涌而出,唱出了情感强烈的咏叹调《哦,天又黑了》。
歌词里描述“噢,天又黑了,我的心更暗了,这一天长的永远过不完,等来早上又熬来夜晚,漫漫的夜闷的像坟墓”。
短短几句歌词,表达出自己的生活有多么的煎熬,多想摆脱这暗无天日的地方。
这是金子的一段内心独白,这段咏叹调可以说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1 演唱提示
两个三连音的连续进行,表达了金子内心的起伏不定,她想像鸟儿一样翱翔,这是她对自由的幻想和向往。
之后的一句:“这一天啊,长的永远过不完,等来了早晨,又熬到夜晚”,这句歌词,似乎要突出的是一个“熬”字,将金子在焦家受婆婆欺辱以及暗无天日的地狱生活通过这个“熬”字展现得淋漓尽致,演唱者应用低沉的声音渲染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气氛,以表达人物内心对未来迷茫的情绪。
最后一句是对命运的呐喊:我要活下去!活下去!活下去!我总有变成飞鸟的那一天!这句歌词充分表现了金子那颗追逐自由的心。
低沉的声音,4/5拍的节奏,唱出“噢,天又黑了”,紧随着第二句变换成4/4拍,“噢,我的心更暗了”表现出金子心情上的无奈与低落。
复杂多变的节奏,预示着金子内心的跌宕起伏.
在《天又黑了》的唱段中,作曲家采用了单二部曲式,音乐伴随一个八度的上行和八度琶音下行,金子的思绪回到现实,心情更加的沉重,更加想逃离出这闷人的坟墓,接着唱出“不!这难道就是我金子的命吗?”,金子的内心开始不安,此时的速度稍微加快,她无比想要摆脱这种往无天日的生活,这种不服输的叛逆性格坚定了她“要活下去!活下去!活下去!”,三连音的模进,将整首咏叹调推向了高潮。
2.2 音乐特征
(1)素材方面。
《原野》歌剧在音乐素材上采用了民间吉剧音乐和东北民歌的音乐素材,将中国的民间音乐与西洋的创作技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此首咏叹调也是讲声乐演唱与伴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形式较为丰富。
另外乐队对剧情的烘托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音响丰满的交响乐,整个乐队管弦乐齐奏,预示了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悲剧命运,将黑暗社会人性的扭曲、善与恶的抗衡通过强劲有力的交响乐呈现给观众。
剧中的矛盾此起彼伏,一环接一环,因此作曲家根据这样一个特点相应的采用了开放式的音乐结构,使音乐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剧中环节紧凑,人物之间的唱段衔接紧密。
(2)调性方面。
调性方面,充分利用各种调性来丰满音乐效果。
金湘先他有着厚积薄发的底蕴,在旋律的创作上力图形成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全曲的旋律无调性、多调性,既有单一调性的如金子的爱情咏叹调,又有调性频繁转换的如虎子在第一幕中的咏叹调,还有调性游移的,如第三幕焦母与仇虎的对唱,焦母用吟诵的方式对仇虎进行恐吓,仇虎测倾诉他内心的苦闷,这种双重调性来诠释两人的音乐形象,造成了彼此间情感和心理间的鲜明的对比,
(3)和声方面。
此曲在和声结构方面多采用了小二度、大七度以及增四减五等不协和音程,加上其他各种音程关系的叠置,听上去极度不协和的音响效果反而烘托出了“原野”的悲凉和扭曲,乐曲中音块和音串也是作曲家的偏爱,试图营造出悲剧的气氛。
3 结语
中国的歌剧是发展史至今已经有着一个世纪之久,在原创性的多声音乐结构基础上表现戏剧情节,采取写实的表演风格,在内容和形式上赋予中国特色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1]这首咏叹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就是十分饱满,心理变化描述清晰,音乐十分有张力,歌剧《原野》就是这样一部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
金湘先生在他的《困惑与求索,一个作曲家的思考》一书中,谈到追求,他这样答记者问:《原野》中蕴藏着那深厚的历史感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我,长期停滞的封建社会,几乎抑杀了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抑杀——反抑杀;扭曲——反扭曲;人性的呼唤,野性的反抗,构成了强烈的戏剧性,巨大的悲剧性。
正是从这一高度,俯瞰历史,揭示人生,我找到了《原野》的真谛。
[2]看得出金湘先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对作品倾注了大量的内心情感。
参考文献:
[1] 南利华.歌剧概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2] 金湘.困惑与求索——一个作曲家的思考[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90.
[3] 梁建新.略谈中国歌剧的民族特色[J].剧作家,2007(04).
[4] 满新颖.中国歌剧的诞生[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5] 杨云慧.歌剧《原野》中金子的角色分析与演唱处理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