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277.50 KB
- 文档页数:13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综合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图是四种生物的细胞示意图,A、B图中的字母代表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C、D 图代表细胞中染色体情况,那么最可能属于多倍体的细胞是()A.B.C.D.2.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X染色体上的显性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夫妻表现都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从优生学的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A.男孩,男孩B.女孩,女孩C.男孩,女孩D.女孩,男孩3.下列过程中存在基因重组的是()A.③③B.③③C.③③D.③③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③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③抑制根细胞膜上载体活性的毒素会阻碍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③精子细胞、神经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不是都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却都不断更新③蛔虫细胞中无线粒体,在其细胞质中有转录、翻译等生理过程③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能发生碱基的互补配对③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是:分裂产生-分化成熟-衰老-癌变-凋亡③癌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的结果③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③人体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能分解有机物产生水③小鼠细胞内核糖体和中心体无无磷脂双分子层A.五项B.四项C.三项D.二项5.科学家发现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即“杀配子染色体”,它通过诱导普通六倍体小麦(6n=42)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的小麦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为观察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可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C.图中可育配子③与正常小麦配子受精后,发育成的个体有43条染色体D.由图中可育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是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三倍体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卵、早期胚胎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等具有全能性B.主流细胞衰老理论认为细胞衰老主要是因为生命活动产生自由基攻击生物膜、DNA 和蛋白质等,以及染色体两端的端粒随细胞分裂不断缩短,使DNA序列受损而导致细胞衰老C.不当饮食和吸烟是致癌的主要因素,癌症的发生还与心理状态有关,维生素A、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纤维素等具有抑制癌变的作用D.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和细胞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7.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B.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改变C.基因的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替换中对性状影响最小的一定是替换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8.基因型为AA 的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A 和a 两种配子,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Ab 和aB 两种配子,他们产生配子时发生的变异分别属于()A.基因重组,不可遗传变异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9.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拟南芥为材料获得了细胞中染色体互换片段的品系甲(下图)。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关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患者的红细胞呈弯曲的镰刀状,容易破裂B.患者的血红蛋白的肽链上一个氨基酸由缬氨酸替换为谷氨酸C.患者的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隐性遗传病2.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若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将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②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定不能遗传③人体某些体细胞基因的突变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④是新基因产生的根本途径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B.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体细胞,也可以发生在配子中C.基因突变可以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引起D.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率很低,且对生物都是有害的4.下列大肠杆菌某基因的碱基序列的变化,对其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的是(不考虑终止密码)()A.第6位的C被替换为TB.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TC.第100、101、102位被替换为TTTD.第103至105位被替换为1个T5.下列关于基因重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发生在生物体有性生殖过程中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C.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而发生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6.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123-456789,“-”代表着丝点。
下表中表示了由该染色体发生变异后基因顺序变化的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7.下列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由于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症B.由于多一条第21号染色体而引起的先天性愚型C.由于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而引起的变异D.由普通小麦和黑麦培育形成八倍体小黑麦8.某三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2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某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连续几代只开红花一次有一株甲植株开出一朵白花有一株乙植株整株全开白花其原因最可能是什么在生长周期中甲、乙变异发生的时间先后是()A. 基因重组甲比乙早B. 基因重组乙比甲早C. 基因突变甲比乙早D. 基因突变乙比甲早【答案】D【解析】解某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连续几代只开红花可见红花为纯合体一次有一株甲植株开出一朵白花可见白花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有一株甲植株开出一朵白花有一株乙植株整株全开白花可见植株甲的突变发生在一个花芽产生时植株乙的突变发生在受精卵的分裂时甲、乙变异发生的时间先后是乙比甲早 ABC错误 D正确.故选 D.2.下列是关于一个二倍体生物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染色体和DNA的叙述(不考虑细胞质中的DNA)正确的是()A. 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 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C. 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 DNA分子数目不同D. 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 DNA分子数目相同【答案】D【解析】3.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 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也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B.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47条染色体C. 基因型为BBbb的四倍体西瓜子代中基因型为bb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36D. 用秋水仙素处理神经细胞会抑制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神经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D【解析】解 A.同源四倍体的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仍存在同源染色体 A正确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多一条21号染色体故患者体细胞中有47条染色体 B 正确C.基因型为BB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BB∶Bb∶bb=1∶4∶1 故子代中基因型为bb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6×1/6=1/36 C正确D.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其不能发生分裂 D错误故选 D4.下图为某实验兴趣小组进行的杂交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控制羽毛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B. 将\ F_2中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 F_3雄鸡个体中芦花鸡占3/8C. \ F_2中一共有3种表现型 4种基因型D. 实践中可以根据羽毛特征区分早期雏鸡的性别【答案】D【解析】解 A.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羽毛的相对性状芦花和非芦花是由一对位于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 A错误B.设控制鸡羽毛颜色的基因用A、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Z^aZ^a、Z^AW 产生的 F_1为Z^AZ^a、Z^aW F_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的 F_2有Z^aZ^a、Z^AZ^a、Z^aW、Z^AW 即 F_2产生的雌配子有1/4Z^A、3/4Z^a 则 F_2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 F_3雄鸡个体中芦花鸡占3/4 B错误C. F_2的基因型为 Z^A Z^a、 Z^a Z^a、 Z^AW、 Z^aW 表现型分别为雄性芦花鸡、雄性非芦花鸡、雌性芦花鸡、雌性非芦花鸡 C错误D.因为芦花非芦花为伴性遗传因此可以根据羽毛特征区分早期雏鸡的性别 D正确故选 D5.普通果蝇Ⅲ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猩红眼﹣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P ﹣DI)同时另一种果蝇中这三个基因的顺序是St﹣DI﹣P 我们把这种变异方式称为倒位这一变异导致了两个物种的形成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完全不能发生配对B. 上述变异没有改变基因的数目所以染色体结构不变C. 上述变异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所以果蝇性状不变D. 自然情况下这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答案】D【解析】A、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部分区段仍能发生配对 A错误B、上述变异没有改变基因的数目但发生了倒位所以染色体结构改变 B错误C、倒位使得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果蝇性状发生改变 C错误D、两种果蝇属于两个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 D正确6.将基因型Dd的高茎豌豆幼苗(品系甲)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植株幼苗(品系乙)将品系甲、品系乙在同一地块中混合种植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繁殖一代得到它们的子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品系甲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品系乙植株自交后也会出现性状分离B. 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抑制有丝分裂间期形成纺锤体而诱导染色体加倍C. 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产生的子代中有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D. 品系甲植株作父本、品系乙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代是三倍体品系乙植株作父本品系甲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代是四倍体【答案】A【解析】A、用秋水仙素处理品系甲植株(Dd)后得到的四倍体品系乙植株(DDdd)中仍含有等位基因因此品系甲、品系乙植株均为杂合子自交后代均会出现性状分离 A 正确B、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的前期 B错误C、豌豆为自花传粉植物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不会出现三倍体 C错误D、品系甲、乙无论谁作父本和母本杂交的结果都得到的是三倍体 D错误7.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 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A. 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B. 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C. 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D. 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答案】C【解析】解 a图中有3种形态的染色体其中一种染色体有3条其他的都是2条说明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三体 b图上面那条染色体多出一个片段4 属于染色体片段增加c图中的同源染色体都是3条所以是三倍体 d图下面的染色体缺失了3、4片段 C正确故选 C8.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得到清晰的4个物像如下图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换用高倍物镜前应先提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装片B. 实验者若选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则物像的面积是实物的600倍C. 若每次操作都未调节反光镜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和光圈最大的分别是①④D. 若视野中有暗有明则可能是反光镜上有污物【答案】C【解析】A项换用高倍物镜时不应提升镜筒 A错误B项物像放大倍数是15×40=600倍它表示放大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B错误C项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离装片越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因此在未调节反光镜的条件下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和光圈最大的分别是①④ C正确D项视野中有暗有明最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 D错误故选C9.人秃顶基因B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的个体中成年男性表现为秃顶而女性表现正常如图是某家庭秃顶的发病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B基因的表达受内环境的成分的影响B. 可由\ Ⅰ_2、\ Ⅱ_2、\ Ⅲ_3个体推定\ Ⅰ_1的基因型C. \ Ⅲ_1和\ Ⅲ_3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D. \ Ⅲ_3和\ Ⅲ_4的后代成年后秃顶的概率为1/8【答案】B【解析】A项由“基因型为Bb的个体中成年男性表现为秃顶而女性表现正常”可知 B 基因的表达受内环境中性激素种类和含量的影响 A项正确B项由题可知Ⅰ_2、Ⅱ_1、Ⅲ_1、Ⅲ_4的基因型是bb Ⅱ_3和Ⅲ_2的基因型是Bb 由Ⅲ_1、Ⅲ_2和Ⅱ_1的基因型推知Ⅱ_2的基因型为Bb 由Ⅱ_2、Ⅱ_3和Ⅰ_2推知Ⅰ_1的基因型是B_ 但无法确定基因型是BB或Bb B项错误C项Ⅲ_3的基因型是1/2Bb 1/2bb 与Ⅲ_1的基因型相同概率是1/2 C项正确D项Ⅲ_3的基因型是1/2Bb 1/2bb Ⅲ_4基因型是bb 两者后代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1/4 又因为基因型为Bb的个体中只有男性表现为秃顶其概率是1/4×1/2=1/8故选B10.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是指当花粉落在自身柱头上时花粉不能够正常萌发或穿过柱头无法完成受精作用表现为自交不能结实的现象如图为科研人员培育自交不亲和油菜的过程其中 F_1中C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机移向细胞一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育种方式的主要原理是基因突变B. A和C含有染色体的条数分别为10、18C. BC_1中所有个体均表现为自交不亲和D. \ F_1产生染色体组型为AC配子的概率为1/512【答案】D【解析】解 A.该育种方式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A错误B.自交不亲和的白菜含有2个A染色体组共含有20条染色体因此A含有10条染色体自交亲和的甘蓝型油菜含有2个A染色体组和2个C染色体组共含有38条染色体所以C含有9条染色体 B错误C.从 BC_1植株中选育得到的植株M为自交不亲和的纯系植株说明 BC_1植株中存在杂合子因此 BC_1中并不是所有个体均表现为自交不亲和 C错误D.自交不亲和的白菜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组型为A 自交亲和的甘蓝型油菜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型是AC 因此 F_1的染色体组型是AAC 其中C染色体组含有9条染色体这9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会随机移向细胞一极每条染色体移向细胞一极的概率是1/2 9条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概率是(\dfrac12)^9 所以 F_1产生染色体组型为AC配子的概率为(\dfrac12)^9=1/512 D正确故选 D11.一对野生型雌雄果蝇交配后代出现一只突变型雄蝇已知该突变型雄蝇的出现是其中一个亲本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引起让这只突变型雄蝇与野生型雌蝇进行交配后代雌雄果蝇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数量均相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该突变雄蝇的产生是基因发生隐性突变且该隐性基因不能转录B. 该突变雄蝇的突变基因的产生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也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 若该突变雄蝇的突变基因来自父本则突变可能发生在Y染色体上D. 该突变雄蝇的产生可能与母本的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隐性突变有关【答案】B【解析】A、一个亲本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产生了突变型说明该突变雄蝇的产生是基因发生显性突变 A错误B、该突变雄蝇的突变基因的产生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产生精原细胞时)也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正确C、由于后代雌雄果蝇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数量均相等所以突变不可能发生在Y染色体上 C错误D、如果该突变雄蝇的产生与母本的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隐性突变有关则后代雌雄果蝇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数量不可能相等 D错误故选B12.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该病在人群中发病情况通常为()A. 全部为男性B. 女性多于男性C. 男性多于女性D. 全部为女性【答案】B【解析】解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患者的女儿及母亲均是患者该病在人群中发病情况通常为女患者多于男患者故选 B1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白化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B. 遗传病在青春期的发病率最高C. 高龄生育会提高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 苯丙酮尿症和蚕豆病的致病基因都是有害基因【答案】C【解析】A、白化病属于单基因隐性遗传病 A错误B、遗传病在青春期的发病率最低 B错误C、高龄孕妇所生孩子的遗传病发病风险明显增高因此应当提倡“适龄生育” C正确D、蚕豆病致病基因与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同样都是致病基因但基因具有二重性因此蚕豆病致病基因与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都不能称为有害基因 D错误14.某常染色体遗传病中基因型为AA的人都患病 Aa的人有50%患病 aa的人都正常如图两个患病家系中己知亲代中4号与其他三人的基因型不同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 子代的4人中能确定出基因型的只有7号B. 6号与7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6C. 两个家庭再生孩子患病的概率相等D. 若5号与7号结婚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5/16【答案】A【解析】解 A.由于1号、2号的基因型都为Aa 所以5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6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 由于3号的基因型为Aa 4号的基因型为aa 所以7号的基因型为Aa 8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 因此子代的4人中能确定出基因型的只有7号 A正确B.6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1/3)、Aa(2/3) 7号的基因型为Aa 所以6号与7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B错误C.1号(Aa)与2号(Aa)再生孩子患病的概率=1/4AA+1/2×1/2Aa=1/2 3号(Aa)与4号(aa)再生孩子患病的概率=1/2×1/2Aa=1/4 C错误D.5号的基因型为aa(1/3)或Aa(2/3) 7号的基因型为Aa 因此5号与7号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1/3×1/2×1/2Aa+2/3×(1/4AA+1/2×1/2Aa)=5/12 D错误故选 A15.某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表现窄叶性状的个体只能是雄株B. 如果亲代雄株为窄叶则子代均为雄株C. 只要亲代雌株为宽叶则子代中既有雄株又有雌株D. 如果子代出现窄叶则亲代雌株一定是杂合子【答案】C【解析】解 A.由于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所以表现窄叶的个体不可能是雌株只能是雄株 A正确B.如果亲代雄株为窄叶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因此子代均为雄株 B正确C.如果亲代雌株为宽叶雄株为窄叶则子代中只有雄株 C错误D.如果子代出现窄叶则亲代雌株一定是杂合子 D正确故选 C16.某雄性果蝇的一对等位基因B、b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将其精原细胞中的基因B、b分别用黄色、绿色荧光剂进行标记观察时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同时有黄色和绿色荧光点其原因不可能是()A. 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Ⅱ号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Ⅱ号染色体未分离C. 基因B或b所在染色体片段与非同源染色体片段发生易位D. 在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之间Ⅱ号染色体进行复制【答案】D【解析】解次级精母细胞中同时有黄色和绿色荧光点说明该细胞中同时存在基因B、bA.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Ⅱ号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基因B、b可存在于一条Ⅱ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次级精母细胞中可同时有黄色和绿色荧光点 A正确B.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Ⅱ号染色体未分离则分到这一对Ⅱ号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同时有黄色和绿色荧光点 B正确C.若基因B(或b)所在染色体片段与非同源染色体片段发生易位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基因b(或B)所在的Ⅱ号染色体与发生易位后基因B(或b)所在的染色体可能分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导致该次级精母细胞中同时有黄色和绿色荧光点 C正确D.在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之间不能进行染色体复制 D错误故选 D17.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 1B.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子二代出现性状的分离且分离比为9 3 3 1C.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 1是通过数学统计学原理得到的实验现象 A错误B、子二代出现性状的分离且分离比为9 3 3 1是通过数学统计学原理得到的实验现象 B 错误C、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C正确D、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错误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18.(1)表中所示甲的11号染色体上该部位碱基排列顺序变为CTC是________的结果.18.(2)若表中表明碱基的那条链为非模板链请写出乙个体第16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片段转录成的密码子为 ________.18.(3)甲、乙、丙、丁四个人表现正常的原因可能有 ________18.(4)若甲、乙、丙、丁体内变化后的基因均为致病基因且甲、乙为女性丙、丁为男性则甲和________组成家庭更符合优生要求.【答案】(1)基因突变(2)AUA(3, )突变后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突变后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变(4)丁【解析】解(1)分析题图可知与正常人相比表中所示甲的11号染色体上该部位碱基排列顺序由CTT变为CTC 碱基对发生了替换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答案】【解析】(2)分析题图和题意可知乙个体第16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片段转录的模板链的碱基顺序是TAT 则转录形成的密码子是AUA.【答案】【解析】(3)分析题图表格信息可知与正常人相比甲、乙、丙、丁四个人都含有突变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性状不一定改变原因是该突变是隐性突变即突变基因是隐性基因则甲、乙、丙、丁均为杂合子突变发生于对应基因的非编码区且不影响转录突变发生于对应基因的编码区的内含子部分且不影响转录 CUU和CUC 以及AUU和AUA对应的氨基酸相同也就是说虽然密码子发生了改变但对应的氨基酸没有变化.【答案】【解析】(4)分析题图可知甲的致病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丁的致病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上二者无共同的致病基因所以甲和丁组成家庭符合优生原则.19.(1)一万多年后 D湖中的所有鳞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鳞鱼种群的________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19.(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鳞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 A、B两湖的鳞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则a、b鳞鱼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两个物种来自C、D两湖的鳞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19.(3)在5000年前 A湖的浅水滩生活着甲水草(二倍体)如今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些植株较硕大的乙水草经基因组分析甲、乙两水草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分析甲水草含有18对同源染色体乙水草的染色体组数是甲水草的2倍乙水草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4)C湖中鳞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环境有利于黑色个体的生存通过调查发现其中黑色个体AA占30% Aa占60% 浅灰色个体aa占10% 则该鳞鱼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若干年后 A的基因频率会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答案】(1)基因库, 突变和基因重组【解析】解(1)所有鳞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鳞鱼种群的基因库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2)属于, 遗传多样性【解析】(2)A、B两湖的鳞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所以A、B两湖的鳞鱼有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来自C、D两湖的鳞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说明C、D两湖的鳞鱼没有产生生殖隔离还是同一个物种因此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答案】(3)低温导致甲水草幼苗或种子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加形成四倍体乙水草【解析】(3)乙水草的染色体组数是甲水草的2倍而二者基因组分析又是完全相同的可能是低温导致甲水草幼苗或种子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加形成四倍体乙水草【答案】(4)60%, 上升【解析】(4)A的基因频率为30%+1/2×60%=60%因为环境有利于黑色个体的生存所以A基因频率会上升。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9小题每题3分共计57分)1.图甲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系谱图 ABO血型又有非分泌型和分泌型之分其中5号不携带非分泌型基因 1、3、6为O型 5、7为A型 4号为B型图乙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Ⅲ_9携带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只有一条其他成员的染色体组成正常若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甲中分泌型血型的遗传方式是X连锁显性遗传B.Ⅲ图甲中\ Ⅰ_2、\ Ⅱ_4、\ Ⅱ_5和\ Ⅲ_7一定都是杂合子C. 图乙中\ Ⅱ_5与\ Ⅲ_10的染色体组型相同D. 图乙中\ Ⅲ_9比\ Ⅱ_8的染色体数目少一条【答案】D【解析】解 A.由图甲可知Ⅱ_4和Ⅱ_5都是分泌型血型且Ⅱ_5不携带非分泌型基因但其儿子Ⅲ_6是非分泌型血型故非分泌型血型应是X连锁隐性遗传分泌型血型应是X连锁显性遗传 A正确B.假设血型的分泌型和非分泌型分别由C和c基因控制则Ⅲ_6的基因型为 iiX^cY Ⅱ_4的基因型为 I^BiX^CX^c Ⅱ_5的基因型为 I^AiX^CY Ⅲ_7的基因型为 I^AiX^CX^c或I^AiX^CX^C Ⅱ_3的基因型为 iiX^CY Ⅰ_1的基因型为 iiX^cY 所以Ⅱ_2的基因型为IiX^CX^c B正确C.图乙中除了Ⅲ_9携带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只有一条其他成员的染色体组成正常所以Ⅱ_5和Ⅲ_10的染色体核型均为44+XY C正确D. Ⅲ_9携带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只有一条有可能是缺失一条染色体或一条染色体缺失致病基因所致因此Ⅲ_9的染色体数可能为45或46条Ⅱ_8的染色体数为46条 D错误故选 D2.下列有关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C. 生物体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精子或卵细胞最有可能是单倍体D.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答案】B【解析】解 A.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一定是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 A错误B.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或多倍体 B正确C.精子或卵细胞不是单倍体由精子或卵细胞发育形成的个体是单倍体 C错误D.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如四倍体的单倍体细胞 D错误故选 B3.下列有关人类性别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男生女取决于母亲卵细胞类型B. 生男生女取决于夫妇产生的生殖细胞数量C. 人类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D. 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女孩下一胎肯定是男孩【答案】C【解析】A、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父亲产生的精子的类型当父亲产生的含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所生的孩子是男孩含X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产生的卵细胞发育成女孩生男生女的机会是相等的 A错误B、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父亲产生的精子的类型当父亲产生的含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所生的孩子是男孩含X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产生的卵细胞发育成女孩生男生女的机会是相等的而不是取决于夫妇产生的生殖细胞数量 B错误C、人类的性别是由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决定的决定男性的染色体是XY 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C正确D、生男生女的机会是相等的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女孩下一胎是男孩的概率只有50% D 错误故选C.4.普通枣树(二倍体)发生变异后可形成一种由二倍体型细胞和四倍体型细胞混合而成的混倍体枣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普通枣树发生的上述变异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B. 混倍体枣树自交产生的子代通常也是混倍体C. 混倍体枣树体细胞中可存在2、4、8个染色体组D. 混倍体枣树可能结出比普通枣树更大的果实【答案】B【解析】A.普通枣树发生的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 A正确B.混倍体枣树自交二倍体产生的子代是二倍体四倍体产生的子代是四倍体 B错误C.混倍体枣树体细胞由二倍体型细胞和四倍体型细胞组成可存在2和4个染色体组而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组数为4和8 则混倍体枣树体细胞中可存在2、4、8个染色体组 C正确D.混倍体枣树中存在四倍体型细胞可能结成比普通枣树更大的果实 D正确故选B5.某二倍体植物的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两对相对性因外的其他基因已知各种类型的配子均能正常存活和受精产生的个体均正常存活AB、Abb aaB、aabb四种类型的表现型均不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甲、乙中①为B或b ②为a ③为b或BB. 乙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为AB、B、Aab、abC. 乙自交产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D. 该植株产生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答案】B【解析】解 A.在图甲中①为B或b 若①为B 则②为a ③为b 若①为b 则②为a ③为B A正确B.若甲中①为B ②为a ③为b 则乙产生的配子为AB、B、Aab、ab 若甲中①为b ②为a ③为 B 则乙产生的配子为Ab、b、AaB、aB B错误C.若乙产生的配子为AB、B、Aab、ab 且四种配子比例均等乙自交子代表现型为 9(AABB+2ABB+2AAaBb+4AaBb)∶3(AAaabb+2Aaabb)∶3(BB+2aBb)∶1aabb 若乙产生的配子为Ab、b、AaB、aB 乙自交子代表现型之比为 9(2AAaBb+4AaBb+2AaaBb+AAaaBB)∶3(AAbb+2Abb)∶3(2aBb+aaBB)∶1bb C正确D.据图示及题干信息判断 AaBb个体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正确故选 B6.我国科学家合成了4条酿酒酵母染色体合成的染色体删除了研究者认为无用的DNA加入了人工接头总体长度比天然染色体缩减8% 为染色体疾病、癌症和衰老等提供研究与治疗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合成人工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B. 通过荧光标记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C. 染色体上的DNA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对增添属于基因突变D. 酿酒酵母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答案】C【解析】解 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而合成蛋白质和DNA的原料分别是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因此合成人工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A正确B.通过荧光标记染色体上的基因并进行荧光显色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 B正确C.若DNA分子上的非遗传效应片段发生了个别碱基对增添则不属于基因突变 C错误D.酵母菌是真核生物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正确故选 C7.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C. 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 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D. 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答案】C【解析】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甲病Ⅱ-3与Ⅱ-4不患甲病而儿子Ⅲ-7患甲病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故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用A、a 表示)乙病由于Ⅱ-1和Ⅱ-2个体不患乙病而Ⅲ-1患乙病所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Ⅲ-1患乙病而父亲不患乙病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A.根据分析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错误B.Ⅱ-1正常Ⅲ-1患乙病Ⅲ-3患甲病所以Ⅱ-1的基因型为 BbX^AX^a Ⅲ-5正常Ⅱ-4患乙病Ⅲ-7患甲病所以Ⅲ-5的基因型为 BbX^AX^A或 BbX^AX^a 因此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B错误C.由于Ⅲ-7患甲病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 则基因型为 X^aX^aY 其父亲为 X^AY 所以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C正确D.Ⅱ-3与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 BbX^AX^a和 bbX^AY 所以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2×4=8种基因型和2×2=4种表现型 D错误故选 C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①遗传病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和家庭调查的方式了解发病情况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③单基因遗传病是指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④冠心病的发病在家族中会出现聚集现象⑤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⑥通过遗传咨询就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A. ②④⑤B. ①④⑤C. ①②⑤D. ②⑤⑥【答案】D【解析】解①遗传病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和家庭调查的方式了解发病情况①正确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也可能是某种传染病②错误③单基因遗传病是指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③正确④冠心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在家族中会出现聚集现象④正确⑤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⑤错误发展⑥错误故选 D9.以下为遗传系谱图 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乙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 患乙病的男性一般多于女性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不可能患甲病【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与女性患乙病的概率相同假设甲病基因用A、a表示则1号个体基因型为AA或Aa 2号个体基因型为AA 二者婚配所生孩子不可能患甲病 D正确故选D10.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只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中B. 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的结构但不会改变基因的数目C. 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替换方式中对性状影响较小的通常是增添D. 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答案】B【解析】解 A.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中 A错误B.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的基因因此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的结构但不会改变基因的数目 B正确C.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替换方式中对性状影响较小的通常是替换 C错误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能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基因突变与环境变化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D错误故选 B11.某遗传病由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都为隐性纯合时表现为患病下列有关该遗传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B. 正常男、女婚配生出患该遗传病的女孩的最大概率是1/8C. 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该遗传病患儿的出生D.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选择该遗传病比红绿色盲更合适【解析】解 A.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A正确B.正常男、女婚配要生出一个患病的女孩且患病概率要最大则双亲必须是一对杂合子、一对隐性纯合子组成假设该病由基因a和b控制因此双亲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则患此病女孩的概率=1/4×1/2=1/8 B正确C.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该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C正确D.该遗传病不是单基因遗传病不适合在人群中调查 D错误故选 D12.野生型大肠杆菌(his^+)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组氨酸缺陷型(his^﹣)不能合成组氨酸但能在添加了组氨酸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将his^﹣型大肠杆菌在添加了组氨酸的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多代后再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发现个别培养基上长出了菌落下表是his^﹣和his^+的相关基因及密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密码子UGG决定培养基中的组氨酸B. 在his^+→his^﹣过程中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C. 在his^﹣→his^+过程中基因的回复突变是定向的D. 在his^﹣细胞中组氨酸合成酶的合成过程被提前终止【答案】D【解析】A、密码子UGG对应的是色氨酸 A错误B、在his^+→his^﹣过程中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A﹣T被G﹣C替换) B错误C、在his^﹣→his^+过程中基因的回复突变是不定向的 C错误D、在his^﹣细胞中相关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子导致组氨酸合成酶的合成过程被提前终止 D正确13.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该家族中的某些个体为甲病和乙病(皆为单基因遗传病)的患者已知2号个体是纯合子(若相关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在男性中可视为纯合子)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A. 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 13号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8号 3号和4号个体生下两病皆患孩子的概率为1/8C. 若乙病是致病基因的启动部位发生改变导致的则该部位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因而不能表达D. 若甲病是正常基因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的致病基因表达时翻译产生的肽链不一定改变【解析】解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A错误B.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3号个体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8号假设A 和a控制甲病 B和b控制乙病则3号和4号个体生下两病皆患孩子的概率为1/16 B错误C.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位点 C正确D.由于甲病已经致病致病基因表达时翻译产生的肽链发生改变 D错误故选 C14.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他们的父母都正常但夫妇二人都有一个患白化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弟弟这对夫妇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以及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各是多少()A. dfrac14dfrac12B. dfrac19dfrac118C. dfrac16dfrac16D. dfrac19dfrac19【答案】D【解析】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遗传因子为A和a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男方和女方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都为AA∶Aa=1∶2因此这对正常夫妇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dfrac23 \times \dfrac23 \times\dfrac14=\dfrac19 由于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所以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也是\dfrac19 D正确故选D15.人的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疾病的遗传特点是()A. 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表现B. 基因控制但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表现C. 突变的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只在女性中表现D. 突变的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后代一定不出现性状分离【答案】B【解析】解线粒体基因属于细胞质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可以遗传给儿子和女儿后代会表现出性状分离但不表现出一定的性状分离比故选 B16.已知男性中红绿色盲发病率为7% 人群中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色盲孩子的概率为()A. 7/214B. 1/4C. 651/20000D. 1/8【答案】A【解析】解男性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7% 则女性正常中携带者的概率为(93%×7%×2 )/(93%×93%+93%×7%×2 )=14/107 某色觉正常的夫妇生育患该病子女的概率是(14/107)×(1/4)=7/214故选 A17.人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一段核苷酸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对21三体综合征作出快速的基因诊断(遗传标记可理解为等位基因)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 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 - 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假设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是正常的那么该遗传标记未发生正常分离的最可能是()A. 初级精母细胞B. 初级卵母细胞C. 次级精母细胞D. 次级卵母细胞【答案】D【解析】解由题意知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 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 该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基因型为++- 其中+只能来自母亲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是正常的因此致病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含有+的次级卵母细胞着丝点分裂后没有移向两极故选 D18.a﹣地中海贫血是由于构成血红蛋白的a﹣珠蛋白链的合成受到部分或完全抑制引起的溶血性疾病研究显示 16号染色体短臂上有2个a﹣珠蛋白基因 a﹣地中海贫血是由于a﹣珠蛋白基因缺失而导致的表现型改变基因的缺失个数与临床表现型的关系如下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a﹣珠蛋白基因缺失属于染色体畸变B. 16号染色体属于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染色体组型中和Y染色体同属于E组C. 标准型地中海贫血症患者细胞内的a﹣珠蛋白基因在基因座位有4种分布D. 若一对夫妇均为标准型地中海贫血症患者则其后代基因型可能有5种【答案】B【解析】A、a﹣珠蛋白基因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类型B、16号染色体有短臂和长臂之分在染色体组型中与E组染色体结构类似 Y染色体隶属于G组C、标准型地中海贫血症患者细胞内因缺失2个a﹣珠蛋白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1种共4种分布D、人有四个α珠蛋白基因(也就是α地贫中出问题的基因)另两个正常(αα)、1个和2个a﹣珠蛋白基因的雌雄配子其后代的基因型可能有7种、3个a、1个a D正确19.如图所示中甲图表示某分裂过程中某种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乙图丙图分别表示某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乙图所示的情况B. 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丙图所示的情况C. 甲图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D. 甲图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着丝点数目的变化曲线【答案】D【解析】 A 、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乙图所示的情况 A错误B、卵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丙图(第一极体)所示的情况 B错误C 、甲图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曲线不能表示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 C错误D、一条染色体中只有一个着丝点所以甲图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着丝点数目的变化曲线 D正确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0.(1)甲品系与纯种野生型(红眼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下①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紫眼为________突变卷翅为________突变②该实验正反交实验结果相同则果蝇的翅型属于________染色体遗传且决定________性状(显、隐性)的基因纯合致死③ F_2中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____20.(2)北方大学某实验室也发现了果蝇的紫眼突变个体经研究为隐性突变把它培育成纯合品系(乙品系)①假设乙品系的紫眼基因型为aa 甲品系的眼色基因用(B b)表示基因a位于果蝇某号染色体上则A/a和B/b的位置关系有以下三种可能请在图中分别标出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②为了判断A/a与B/b的关系南方大学与北方大学合作研究用甲品系和乙品系杂交观察后代表现型若________________ 则乙品系与甲品系的突变基因为相同基因或互为等位基因若后一代表现为____________ 则甲品系的突变基因与乙品系的突变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________定律【答案】(1)①隐性, 显性, ②常, 显性, ③1/6【解析】解(1)①根据亲本杂交后全部是红眼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子一代红眼卷翅自交后代出现正常翅可知卷翅为显性性状所以紫眼为隐性突变卷翅为显性突变②正反交结果相同所以两对性状都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子二代中红眼∶紫眼=3∶1 而卷翅∶正常翅=2∶1 所以翅型遗传是显性纯合致死③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又因卷翅显性纯合致死所以子二代中红眼卷翅和紫眼卷翅中没有纯合子红眼正常翅和紫眼正常翅各有一种纯合子所以所占比列是2/(6+2+3+1)=1/6【答案】(2)①, ②子代全为紫眼果蝇, 红眼(野生型) , 分离【解析】(2)①因为两所大学发现的都是突变的紫眼果蝇北方大学aa为紫眼南方大学bb为紫眼则有可能它们是相同基因突变而来的等位基因或者就是相同的基因所以第一种情况是它们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若它们为不同基因则北方大学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 南方大学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 它们位于染色体的位置可能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第二种情况若它们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是第三种情况②若它们是相同基因 aa就是bb 若互为等位基因则杂交后的基因型为ab 都是控制紫眼性状基因则子代都为紫眼性状若它们是第二和第三种情况则子代基因型都是AaBb 肯定是红眼性状此两种情况一定遵循分离定律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1.(1)红花植株(甲)的花色基因为________ 若A(或a)基因与B(或b)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他的红花植株自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时除出现甲的自交结果外出现的花色性状及分离比还可能是________21.(2)在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幼苗进行诱变育种时研究人员获得了极少量的黄花芽变和白花芽变若只考虑基因突变上述现象表明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上出现基因型为Aab的芽变该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__21.(3)某自然区域内存在该植物的三倍体自然条件下由二倍体形成三倍体、四倍体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答案】(1)AABb, 红花与白花且分离比为3∶1 红花、黄花与白花且分离比为9∶3∶4【解析】解(1)“A基因编码的酶能催化白色前体物转化为黄色素 B基因编码的酶能催化黄色素转化成红色素某红花植株(甲)自交其子代中红花与黄花2种植株其分离比为3∶1” 据此可推知正常红花植株的花色基因型为A_B_ 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 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_、aabb 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和AaBb4种 AABB自交子代全开红花 AABb自交子代出现红花和黄花分离比为3∶1 AaBB 自交子代有红花和白花两种类型比例为3∶1 AaBb自交子代有红花、黄花和白花3种类型比例为9∶3∶4异)【解析】(2)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具有突变率低、一般是有害的等特点“在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幼苗进行诱变育种时研究人员获得了极少量的黄花芽变和白花芽变” 该现象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突变率低的特点在AaBb的植株上出现基因型为Aab的芽变芽变细胞中缺少了一个B基因这可能是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缺失或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答案】(3)低温诱导(或者低温处理)影响了细胞的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进而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加倍的体细胞或配子(或者抑制了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解析】(3)在自然条件下环境温度、湿度易发生骤变该骤变可影响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与作用可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即四倍体细胞)也可影响减数分裂进而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加倍配子进而形成三倍体、四倍体22.(1)β链碱基组成为________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性遗传病22.(2)Ⅱ_6基因型是________ Ⅱ_6和Ⅱ_7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22.(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十分少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答案】GUA, 常, 常染色体隐【解析】【答案】Bb,【解析】【答案】低频性, 少利多害性【解析】23.(1)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23.(2)若基因①的一条链的碱基序列为…AGCTTAGAGGCGAGC… 则以此链为模板转录出的mRNA的碱基序列是…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以此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至少需要________种tRNA23.(3)若基因②和④所含碱基的数量相同但控制的性状不同则二者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不同23.(4)若正常基因③含有1000个碱基对由于λ射线照射导致基因③中的29个碱基对缺失从而引起了某种性状改变则该变异类型为________【答案】(1)DNA和蛋白质【解析】解(1)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答案】(2)UCGAAUCUCCGCUCG, 4【解析】(2)若基因①的一条链的碱基序列为…AGCTTAGAGGCGAGC…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此链为模板转录出的mRNA的碱基序列是…UCGAAUCUCCGCUCG… 每个tRNA 携带一个密码子如果以此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至少需要4种tRNA【答案】(3)碱基种类和排列顺序【解析】(3)若基因②和④所含碱基的数量相同但控制的性状不同则二者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碱基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答案】(4)基因突变【解析】(4)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若正常基因③含有1000个碱基对由于λ射线照射导致基因③中的29个碱基对。
第5章测评(B)(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部的变异都是由基因引起的B.全部的变异都能够遗传下去C.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出现等位基因。
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主要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D.三倍体无子西瓜无子性状的出现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这种性状不会遗传下去,环境条件变更引起的变异不行遗传。
2.某人的体检结果显示,其红细胞有的是正常的圆饼状,有的是弯曲的镰状。
出现镰状红细胞的干脆缘由是( )A.环境影响B.细胞分化C.基因突变D.蛋白质差异,根本缘由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基因型B.豌豆植株进行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之间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限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通常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真核生物中,而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假如限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能发生基因重组。
4.下图为基因型为aaBbCc的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据此可确认,该细胞( )A.发生过基因突变B.将形成4种配子C.是次级精母细胞D.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
依据该细胞不能推断该动物的性别,因此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
图示细胞中出现C、c和B、b基因,是因为发生了交叉互换。
图示细胞属于次级性母细胞,只能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最多能形成2种配子。
5.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实力。
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
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干脆( )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变更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I不能插入DNA分子中,也不能替换DNA分子中的碱基。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一粒小麦(染色体组AA 2n=14)与山羊草(染色体组BB 2n=14)杂交产生的杂种AB 经染色体自然加倍形了具有AABB染色体组的四倍体二粒小麦(4n=28)后来二粒小麦又与节节麦(染色体组DD 2n=14)杂交产生的杂种ABD经染色体加倍形成了具有AABBDD染色体组的六倍体小麦(6n=42)这就是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种植的普通小麦下列关于普通小麦与二粒小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普通小麦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可观察到21个四分体B. 普通小麦中A、B、D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形态、功能彼此相同C. 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可以杂交获得可育后代D. 在普通小麦形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异【答案】A【解析】解 A.普通小麦为六倍体小麦(6n=42)在性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配对 42条染色体可配成21对故可观察到21个四分体 A正确B.普通小麦中A、B、D染色体组分别来自于一粒小麦、山羊草和节节麦所以A、B、D 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形态、功能彼此不同 B错误C.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AABBDD 产生的配子是ABD 二粒小麦是异源四倍体AABB 产生的配子是AB 杂交后形成了染色体组成为AABBD的个体是不可育的 C错误D.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变异有染色体加倍(数目变异)基因重组没有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D错误故选 A2.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只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中B. 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的结构但不会改变基因的数目C. 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替换方式中对性状影响较小的通常是增添D. 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答案】B【解析】解 A.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中 A错误B.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的基因因此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的结构但不会改变基因的数目 B正确C.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替换方式中对性状影响较小的通常是替换 C错误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能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基因突变与环境变化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D错误故选 B3.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 F_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dfrac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 F_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dfrac38B. 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 X^r的配子占dfrac14C. 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D. 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 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答案】B【解析】C项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 F_1代的雄果蝇中白眼残翅所占比例为\dfrac18=\dfrac12×\dfrac14 说明双亲均含有残翅基因母本含有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可推测亲代基因型为 BbX^RX^r、 BbX^rY C正确A项 F_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dfrac34×\dfrac12=\dfrac38 A正确B项父本和母本产生的配子中含 X^r的配子均占\dfrac12 则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 X^r的配子占\dfrac12 B错误D项白眼残翅雌果蝇 bbX^rX^r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经减数第一次分裂能形成 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D正确故选B4.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B. 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C. 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D. 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答案】C【解析】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转换器小心缓慢转动 A错误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只是需要将视野调暗 B错误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C正确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不可以计数 C错误故选C.5.下列有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可以解释一切生物的遗传现象B. 两个定律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C. 所有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都符合两个定律D. 体现在形成雌雄配子的过程中【答案】D【解析】解 A.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A错误B.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分离定律为基础的 B错误C.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因此所有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不一定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错误D.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形成雌雄配子的过程中 D正确故选 D6.蜜蜂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二倍体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的单倍体蜜蜂的长绒毛对短绒毛为显性、体色褐色对黑色为显性现有一只雄蜂与蜂王杂交子代雌蜂均为褐色长绒毛子代雄蜂黑色长绒毛和黑色短绒毛各占一半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 雄蜂体细胞和成熟生殖细胞中都不具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B. 亲本蜂王性状为黑色长绒毛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卵细胞C. 亲本雄蜂性状为褐色长绒毛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精子D. 蜜蜂体色和绒毛长短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答案】D【解析】解 A.雄蜂为单倍体是由蜂王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因此雄蜂的体细胞和有性生殖细胞中都不具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 A正确B.由于后代雄蜂黑色长绒毛和黑色短绒毛各占一半说明亲本雌蜂为黑色长绒毛可以产生两种配子 B正确C.由于后代雌蜂均为褐色长绒毛说明亲本雄蜂为褐色长毛绒只能产生一种配子 C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蜜蜂的性别与染色体组数有关而与性染色体无关 D错误故选 D7.下列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已知A、a是与遗传性神经性耳聋有关的基因控制蚕豆病的基因用B和b表示且2号不携带蚕豆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遗传性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有隔代交叉的特点B. 若遗传病患者可以生育后代会导致致病基因频率在人群中升高C. 若7号既是蚕豆病患者又是葛莱弗德氏综合征患者这是1号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D. 8号与10号基因型相同的可能性为dfrac13【答案】D【解析】A.据图分析图中5号、6号正常他们的女儿11号患遗传性神经性耳聋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没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 A错误B.若遗传病患者可以生育后代不一定会导致致病基因频率在人群中增加 B错误C.图中1号、2号正常已知2号不携带蚕豆病基因而其儿子7号有病说明蚕豆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7号还是葛莱弗德氏综合征患者即含有两条X染色体说明其基因型为X^bX^bY 则两条X染色体都来自于母亲1号是母亲产生配子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导致的 C错误D.8号基因型及概率为 \dfrac16AAX^BX^b、 \dfrac16AAX^BX^B、 \dfrac13AaX^BX^b、\dfrac13AaX^BX^B 10号基因型及概率为 \dfrac12AaX^BX^B、 \dfrac12AaX^BX^b 因此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dfrac13\times\dfrac12+\dfrac13\times\dfrac12=\dfrac13 D正确故选D8.一男孩色盲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正常则此男孩色盲基因来自()A. 祖母B. 祖父C. 外祖父D. 外祖母【答案】D【解析】解色盲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男孩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母亲由于其外祖父母均正常则其母亲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其外祖母故选 D9.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 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A. 三倍体、染色体片刻重复、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B. 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C. 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D. 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答案】D【解析】D.据图分析 a中三对同源染色体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为三体b中一条染色体上4所在的片段重复了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c中所有的同源染色体都多了一条为三倍体d中一条染色体上的3、4片段丢失了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故选D10.下列有关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医生对咨询对象和有关的家庭成员进行身体检查并详细了解家庭病史②推算后代患病风险率③分析、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④提出防治疾病的对策、方法和建议A. ①③②④B. ②①③④C. ②③④①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①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③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②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④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11.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相互交换染色体片段叫做相互易位如下图所示易位纯合子细胞中无正常的13、17号染色体易位杂合子细胞中除有易位染色体外还有正常的13、17号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上述变异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B. 易位纯合子减数分裂时不能联会C. 易位杂合子减数分裂可产生4种配子D. 易位杂合子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无缺失基因【答案】C【解析】12.有时两条X可融合成一个X染色体称为并连X(记作“X^∧X”)其形成过程见图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和一只正常雄蝇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因而称为并连X保持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形成X^∧X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B. 染色体组成为X^∧XX、YY的果蝇胚胎致死C. 在并连X保持系中亲本雄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雌蝇D. 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和“记录”雄蝇X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答案】C【解析】A、两条X染色体融合成X^∧X的过程中有染色体的片段消失说明此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A正确B、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产生两种比值相等且分别含有X^∧X和Y的卵细胞一只正常雄蝇(XY)产生两种比值相等且分别含有X和Y的精子二者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说明子代中只存在染色体组成为XY、X^∧XY的个体而染色体组成为X^∧XX、YY的果蝇胚胎致死 B正确CD、综合上述分析可推知在并连X保持系中亲本雄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雄蝇亲本雄蝇的Y染色体传向子代雌蝇而且子代雌雄果蝇的数量比为1 1 由于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当雄蝇X染色体上有新的突变产生时子代雄蝇的性状可能会与亲本的有所不同可见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和“记录”雄蝇X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 C错误 D正确13.某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连续几代只开红花一次有一株甲植株开出一朵白花有一株乙植株整株全开白花其原因最可能是什么在生长周期中甲、乙变异发生的时间先后是()A. 基因重组甲比乙早B. 基因重组乙比甲早C. 基因突变甲比乙早D. 基因突变乙比甲早【答案】D【解析】解某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连续几代只开红花可见红花为纯合体一次有一株甲植株开出一朵白花可见白花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有一株甲植株开出一朵白花有一株乙植株整株全开白花可见植株甲的突变发生在一个花芽产生时植株乙的突变发生在受精卵的分裂时甲、乙变异发生的时间先后是乙比甲早 ABC错误 D正确.故选 D.14.长臂猿精子中含22条染色体则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四分体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姐妹染色单体数依次是()A. 22、44B. 44、22C. 11、44D. 22、0【答案】A【解析】(1)精子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长臂猿精子中含22条染色体说明长臂猿体细胞中含44条22对染色体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四分体数为22(2)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姐妹染色单体数44条故选 A15.如图为某果蝇及其一个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A. 该果蝇为雌性图示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B. 图示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Ⅱ、Ⅲ、Ⅳ、XC. 果蝇体内的细胞除生殖细胞外都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 一个染色体组携带有能控制果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答案】C【解析】A、该果蝇含两条X染色体所以为雌性图示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 A正确B、图示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Ⅱ、Ⅲ、Ⅳ、X B正确C、果蝇体内的细胞中生殖细胞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其余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C错误D、一个染色体组携带有能控制果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D正确16.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 雄鸡是ZZ 现有亲本芦花雌鸡和芦花雄鸡交配(基因用A、a表示)子代中雄鸡全为芦花雌鸡中芦花和非芦花各占一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B. 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C. 亲代鸡的基因型为\ Z^AW×\ Z^A\ Z^aD. 芦花和非芦花鸡种群中决定羽毛颜色的基因型有4种【答案】D【解析】解亲本芦花雌鸡和芦花雄鸡交配子代中雄鸡全为芦花雌鸡中芦花和非芦花各占一半可知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且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亲代鸡的基因型为 Z^AW× Z^A Z^a 芦花和非芦花、羽毛颜色是两对性状生物体内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由题干信息不能推断芦花和非芦花鸡种群中决定羽毛颜色的基因型有几种 D错误故选 D17.图1是某家系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Ⅰ-2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Ⅰ-4产生的生殖细胞同时带有甲、乙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为dfrac14C. 用羊膜腔穿刺法发现该男胎儿的染色体数为47条则该胎儿患葛莱弗德氏综合征D. 若Ⅱ-4与Ⅱ-5生了一个正常的小孩是两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概率为dfrac114【答案】D【解析】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 错误B、Ⅰ-4的基因型是AaX^BY 产生的生殖细胞同时带有甲、乙两种致病基因(aX^b)的概率为0 B错误C 、人体染色体数正常的为46 条多一条染色体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一定是葛莱费德氏综合征(XXY) C错误D、Ⅱ-4的基因型是\dfrac13AA或\dfrac23Aa \dfrac12X^BX^B或\dfrac12X^BX^b Ⅱ-5的基因型是(\dfrac13AA或\dfrac23Aa)X^BY 若Ⅱ_4与Ⅱ_5生了一个正常的小孩是两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概率为\dfrac114 D正确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18.图中过程①是________ 此过程既需要________作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结合的________酶进行催化18.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 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 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18.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________ 若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的中间部分碱基替换而来则两种基因所得b的长度是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转录, 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解析】据图可以判断过程①是转录过程过程②是翻译过程物质a是DNA 物质b是RNA 转录过程既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还需要RNA聚合酶进行催化【答案】-AGACTT-【解析】根据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 可以推知丝氨酸和谷氨酸的密码子为UCU、GAA 进而可以推知物质a模板链对应碱基序列为-AGACTT-【答案】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解析】据图可以看出该异常蛋白质没有起催化作用所以致病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等位基因, 相同, 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解析】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若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的中间部分碱基替换而来基因中的碱基数量并未发生改变所以两种基因的长度是相同的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主要原因是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19.(1)在正常光照下基因型为AA的玉米植株叶片呈深绿色而在遮光条件下却呈黄色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2)根据m片段和A/a基因对玉米受精作用的影响有人推测植株甲的A或a基因不会在片段m上你认为他的推测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3)为了进一步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在染色体Ⅰ还是Ⅱ上现将植株甲进行自交得到 F_1 待 F_1长成成熟植株后观察并统计 F_1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A基因位于染色体Ⅰ上若F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A基因位于染色体Ⅱ上【答案】(1)光照的有无会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酶的基因(A)的表达进而影响叶色(或性状是基因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解(1)在正常光照下基因型为AA的玉米植株叶片呈深绿色而在遮光条件下却呈黄色这个事实说明性状不只是基因可以决定的而是由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2)正确, 因为片段m缺失的花粉不能完成受精则染色体Ⅰ不能来自精子只能来自卵细胞又因为无A或a基因的卵细胞不能完成受精则染色体Ⅰ上有A或a基因所以A或a基因不在片段m上【解析】(2)因为片段m缺失的花粉不能完成受精可以判定植株甲体细胞中的染色体Ⅰ不可能来自精子若A或a基因在m片段中无A或a基因的卵细胞也不能完成受精则植株甲体细胞中的Ⅰ也不可能来自卵细胞这样植株甲就无法产生因此判定A或a基因不会在片段m上【答案】(3)全为浅绿色植株, 深绿色植株浅绿色植株=1:1【解析】(3)为了进一步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在染色体Ⅰ还是Ⅱ上现将植株甲进行自交得到子一代待子一代长成成熟植株后观察并统计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A位于染色体Ⅰ上则植株甲产生的精细胞只有一种a 卵细胞有两种A、a 子一代会产生Aa、aa两种基因型的植株但aa在幼苗时期会死亡成熟植株就只出现浅绿色植株若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A位于染色体Ⅱ上则植株甲产生的精细胞只有一种A 卵细胞有两种A、a 子一代会产生AA、Aa两种基因型的植株成熟植株就分别表现为深绿色植株和浅绿色植株且比例为1:1。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染色体中缺失多个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基因中缺失多个碱基对属于基因突变B. 一对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进行基因重组C. 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不一定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上移接了部分片段一定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 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一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的改变染色体数目变异一定导致基因种类的改变【答案】D【解析】解 A.染色体中缺失多个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基因中缺失多个碱基对属于基因突变 A正确B.一对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进行基因重组但是不能自由组合 B正确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C正确D.染色体数目变异如21三体综合征只会导致基因数目的改变 D错误故选 D2.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下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可因生物的不同生存环境而异B. 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可因人类的需求不同而异C. 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害但对生物进化有利D. 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利对生物的进化也有利【答案】C【解析】A、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 A正确B、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可因人类的需求不同而异C、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害 C错误D、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利 D正确3.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近来国家出台了“三孩政策” 计划生育“三孩”的父母都希望所生孩子是健康没有遗传病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产前诊断包括了遗传咨询、羊水检查、B超检查和基因检测等方法B. 如果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则可判断其不患遗传病C. 胎儿所有先天性疾病都可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D. 提倡适龄生育和禁止近亲结婚也是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有效方法【答案】D【解析】解 A.产前诊断包括了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和基因检测等方法不包括遗传咨询 A错误B.虽然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可能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B错误C.并不是所有先天性疾病都可以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 C错误D.提倡适龄生育和禁止近亲结婚也是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有效方法 D正确故选 D4.若亲代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变成了5-溴尿嘧啶(BU)诱变后的DNA 分子连续进行了2次复制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如下图所示则BU替换的碱基是()A. 腺嘌呤B. 胸腺嘧啶C. 胞嘧啶D. 鸟嘌呤【答案】C【解析】解从形成的四个DNA分子的碱基组成看右侧两个DNA分子是正常的正常DNA分子的一条链碱基序列为TGCC 最左侧的DNA相应序列为TGCBU 说明BU替换的碱基为C 即胞嘧啶故选 C5.下列关于染色体和染色体组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进行诊断B. 一般来说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稳定的C. 镜检时幼儿的染色体比成人的小D. 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24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答案】C【解析】 A 、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所以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进行诊断 A正确B、一般来说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稳定的如人的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 B正确C 、染色体大小与年龄无关与不同种类的生物有关 C错误D、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 X+ Y)的全部DNA序列 D正确6.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了24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这24个DNA分子大约含有31.6亿个碱基对其中构成基因的碱基数占碱基总数的比例不超过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22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B. 生物体的DNA分子数目和基因数目相同基因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C. 基因的碱基数目虽然所占比例较小但基因在DNA分子上是连续分布的D. 每个基因的碱基都包括A、T、G、C、U5种【答案】A【解析】解 A.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22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 A 正确B.生物体内的每条DNA上含有许多个基因故DNA分子数目小于基因数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NA中还有非基因片段故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 分子的碱基总数 B错误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的基因但不一定是连续的 C错误D.基因的碱基包括A、T、G、C4种 D错误故选 A7.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非同源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会引起细胞内基因重组基因的种类也会改变B.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C. 染色体变异中的倒位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 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因而不具有可育性【答案】C【解析】解 A.非同源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会引起细胞内染色体结构变异但基因的种类不会改变 A错误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只是第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出一条 B错误C.染色体变异中的倒位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正确D.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如六倍体小麦形成的单倍体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D错误故选 C8.DNA中碱基对的替换可导致基因的改变从而引起所编码的蛋白质发生改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DNA的碱基对T//A变成了A//T 这种变异属于()A. 基因重组B. 基因突变C. 染色体数目变异D. 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解析】解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题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碱基对替换导致的因此属于基因突变故选 B9.原核生物某基因原有21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210对碱基(未涉及终止密码子改变)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蛋白质相比差异可能为()A. 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不变B. 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改变C. 氨基酸数目不变但顺序改变D. \A 、B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 A 、如果突变后减少的3个碱基对是连续的则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蛋白质相比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不变 A正确B、如果突变后减少的3个碱基对是不连续的而是间断的则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蛋白质相比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也改变 B正确C 、氨基酸数目肯定改变但顺序不一定改变 C错误D、A、B都有可能 D正确10.下图一表示某植物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某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变异图二表示该变异个体的自交过程其中“O”表示发生变异的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一所示变异可用显微镜观察到B. 图一所示变异不会影响该植物的减数分裂过程C. 图一所示变异会影响该植物子代的性状分离比D. 通过自交方法可判断图二中的子代是否存在图一所示变异【答案】D【解析】解 A.图一所示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显微镜观察到 A正确B.图一所示变异为染色体结构缺失不会影响该植物的减数分裂过程 B正确C.由于缺失导致机体中基因组成发生改变会影响该植物子代的性状分离比 C正确D.正常时自交子代表现型显性∶隐性=3∶1 若出现该变异则自交子代全为显性故通过自交方法能判断图二中的子代是否存在图一所示变异 D错误故选 D11.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存在差异下列遗传病在成人中很少新发的是()A. 唐氏综合征B. 高血压C. 先天性心脏病D. 冠心病【答案】A【解析】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成人中很少新发的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如唐氏综合征故选 A12.普通小麦正常体细胞含有六个染色体组有42条染色体其单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组和染色体数目分别是()A. 六组、42条B. 六组、21条C. 三组、42条D. 三组、21条【答案】D【解析】13.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数量比为1∶1②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 F_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③遗传学上把t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④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 ①②③④B. ②④C. ④D. ③④【答案】C【解析】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能产生4个精细胞而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因此一般来讲雄配子的数量要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①错误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 F_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②错误遗传学上把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 ③错误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而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④正确故选 C14.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 \ FeCl_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都属于自变量B.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取样计数前应将培养液轻轻振荡几次C. 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细胞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D.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卡诺氏液用于固定细胞形态【答案】C【解析】解 A.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 FeCl_3溶液、肝脏研磨液、温度都属于自变量过氧化氢的浓度、体积等均属于无关变量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是因变量 A正确B.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这样使酵母菌分布均匀防止酵母凝聚沉淀提高计数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求得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误差小 B正确C.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细胞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C错误D.卡诺氏液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的作用是杀死细胞固定根尖形态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使细胞分裂固定在某一个时期 D正确故选 C15.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分子式C_21 H_20 O_6)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肿瘤干细胞含有控制ABCG2蛋白的基因而癌细胞中没有②姜黄素进出肿瘤干细胞和癌细胞均需要消耗ATP③在癌细胞中BAX蛋白和ABCG2蛋白的作用相互拮抗④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答案】D【解析】解①肿瘤干细胞含有控制ABCG2蛋白的基因癌细胞中也有ABCG2蛋白的基因只是癌细胞中ABCG2蛋白的基因不表达①错误②姜黄素的分子式 C_21 H_20 O_6 是有机小分子进出肿瘤干细胞和癌细胞均需要消耗ATP ②正确③在癌细胞中不表达ABCG2蛋白无法构成相互拮抗③错误④姜黄素能诱发癌细胞凋亡而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④正确故选 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6.甲、乙两种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如图是两个家系中关于甲、乙两种病的遗传系谱图I_3不含乙病致病基因在人群中甲病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2×10^﹣5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甲、乙两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相同B. 就甲、乙两种病而言Ⅱ_2、Ⅱ_3都可能有两种基因型C. Ⅱ_5与Ⅱ_6婚配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D. Ⅱ_7与Ⅱ_8再生育一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答案】B, D【解析】17.某人类遗传病受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D、d和T、t)控制且只有D、T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某研究小组调查了一个家庭的该遗传病情况并绘制如图所示的图谱已知Ⅰ_1的基因型为 X^DtY 将与该病有关的基因的DNA片段分别进行电泳分离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示条带不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研究该病的发病率应在患病家族中B. \ Ⅱ_3的基因型为\ X^dTY或\ X^dtYC. \ Ⅱ_3和\ Ⅱ_4欲生二胎他们生一个患病女儿的概率为1/8D. \ Ⅲ_1有一条X染色体来自于\ Ⅰ_1【答案】B, C, D【解析】解 A.研究该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 A错误B.根据Ⅰ_1的基因型为 X^DtY和电泳图可判断条带1为D 条带2为d 条带3为T 条带4为t Ⅰ_2的基因型为 X^dTX^dt 则Ⅱ_3的基因型为1/2 X^dTY、1/2 X^dtY B正确C. Ⅱ_3的基因型为1/2 X^dTY、1/2 X^dtY Ⅱ_4的基因型为 X^DTX^Dt 他们生一个患病女儿的概率=1/2×1/2×1/2=1/8 C正确D.根据电泳图可知Ⅲ_1的基因型为 X^DTX^Dt Ⅱ_2的基因型为 X^dTX^Dt Ⅰ_1的基因型为 X^DtY 所以Ⅲ_1有一条Ⅹ染色体来自于 I_1 D正确故选 BCD18.果蝇体内的两条X染色体有时可融合成一条称为并连X (记作“X^X”)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和一只正常雄蝇杂交子代的染色体组成与亲代完全相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因而称为并连X保持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形成X^X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易位B. 染色体组成为X^XX、YY的果蝇无法发育为新个体C. 在并连X保持系中亲本雄蝇的Y染色体传向子代雄蝇D. 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雄蝇X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答案】B, D【解析】解 A.由图可知两条X染色体融合成X^X的过程中有染色体的片段消失说明此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缺失 A错误B.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产生的卵细胞为X^X∶Y=1∶1 一只正常雄蝇(XY)产生的精子为X∶Y=1∶1 二者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说明子代中只存在染色体组成为XY、X^XY的个体而染色体组成为X^XX、YY的果蝇胚胎致死 B正确C.综合上述分析可推知在并连X保持系中亲本雄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雄蝇亲本雄蝇的Y染色体传向子代雌蝇而且子代雌雄果蝇的数量比为1∶1 C错误D.由于亲本雄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雄蝇亲本雄蝇的Y染色体传向子代雌蝇当雄蝇X 染色体上有新的突变产生时子代雄蝇的性状可能会与亲本的有所不同可见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和“记录”雄蝇X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 D正确故选 BD19.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 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C.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答案】A, B, D【解析】解 A.Ⅲ片段为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其上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因此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A正确B.Ⅱ片段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基因成对存在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 B正确C.由题图可知Ⅰ片段位于X染色体上 Y染色体上无对应区段若该区段的疾病由显性基因控制男患者致病基因总是传递给女儿则女儿一定患病而儿子是否患病由母方决定 C 错误D.若某病是位于Ⅰ片段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方因此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D正确故选 ABD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0.(1)该遗传病是________性遗传病20.(2)Ⅱ5和Ⅲ9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20.(3)Ⅲ10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________ 她是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20.(4)如果Ⅲ10与有该病的男性结婚则不宜生育因为出生病孩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1.(1)正常情况下甲图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若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则其表现型及比例可能为________21.(2)突变体①、②、③的花色相同突变体③发生的染色体变异类型为________ 21.(3)现有一开粉红花的突变植株为确定该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iiDDrr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假设实验过程中不存在突变与染色体互换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无致死现象)结果预测Ⅰ.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则其为突变体①Ⅱ.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则其为突变体②Ⅲ.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则其为突变体③【答案】(1)4, 红花∶白花为3∶1或9∶7【解析】解(1)根据题意可知正常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应为iiD_R_ 共有4种可能的基因型若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如果红花植株基因型是iiDDRr或iiDdRR 则其自交后代红花∶白花为3∶1 如果其基因型是iiDdRr 则后代红花∶白花为9∶7 【答案】(2)重复(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2)突变体③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答案】(3)红花、粉红花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2, 红花、粉红花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2∶3, 红花、粉红花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0∶1(红∶白=1∶1)【解析】(3)为了确定iiDaRrr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关键是判断其中rr基因的位置为了避免另两对基因的干扰可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iiDDrr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Ⅰ.突变体①能产生四种配子 R∶Rr∶r∶rr=1∶1∶1∶1 与iiDDrr植株杂交后子代为Rr∶Rrr∶rr∶rrr=1∶1∶1∶1 即红花Rr、粉红花Rrr、白花植株(rr、rrr)的比例为1∶1∶2Ⅱ.突变体②为三体可产生含R、rr、Rr、r的4种配子其比例为1∶1∶2∶2 与含r的配子结合子代中红花Rr、粉红花Rrr与白花植株(rr、rrr)的比例为1∶2∶3Ⅲ.突变体③为基因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能产生两种配子 R∶rr=1∶1 与含r的配子结合子代中红花Rr与白花rrr的比例为1∶1 没有粉红花22.(1)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 通过实验2可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22.(2)分别写出三种水稻的基因型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22.(3)若将水稻③与感病矮杆水稻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________22.(4)为确定实验2中一株抗病矮杆水稻是否为纯合子研究人员设计了最简单的实验方案实验思路将该水稻种植后________ 观察并统计子代的________预期结果和结论若子代________ 则说明该水稻为纯合子若子代抗病矮杆和感病矮杆的比例为 3:1 则说明该水稻为杂合子【答案】(1)抗病, 基因的自由组合(或填“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解析】略【答案】(2)①AABb, ②aaBb, ③AaBb【解析】略【答案】(3)抗病高杆抗病矮杆感病高杆感病矮杆1:1:1【解析】略【答案】(4)自交, 表现型及比例(或填“性状及比例”), 全为抗病矮杆【解析】略23.(1)饮酒后脸红的人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由此可推测这些人的基因型可以有________种这些人饮酒后会产生一种有毒物质________ 刺激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而饮酒后脸白的人实际上没有乙醇脱氢酶酒精不能被分解通过呼吸等排出体外对身体的伤害会更具“欺骗性” 上述情况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控制23.(2)有一种人号称“千杯不醉” 酒后脸色无明显变化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种人的基因型为________ 有人认为男人天生比女人能饮酒依据题干信息来看你觉得有道理吗?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23.(3)一对饮酒后都脸白的夫妇其后代出现了“千杯不醉”型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该变异类型最有可能是________ 发生的时期最可能是________ 该变异类型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答案】(1)4, 乙醛, 间接【解析】解(1)饮酒后脸红的人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由此可推测这些人的基因型可以有AABB、AaBB、AABb、AaBb4种这些人饮酒后会产生一种有毒物质乙醛刺激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而饮酒后脸白的人实际上没有乙醇脱氢酶酒精不能被分解通过呼吸等排出体外对身体的伤害会更具“欺骗性” 上述情况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2)AAbb或Aabb, 没有道理, 因为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与性别无关【解析】(2)有一种人号称“千杯不醉” 酒后脸色无明显变化体内含有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这种人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有人认为男人天生比女人能饮酒这句话没有道理因为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与性别无关【答案】(3)基因突变,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解析】(3)一对饮酒后都脸白的夫妇没有乙醇脱氢酶则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_ _ 其后代不可能出现“千杯不醉”型(AAbb或Aabb)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该变异类型最有可能是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最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该变异类型的生物学意义是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一条染色体上连接的两条染色单体上所携带的全部基因,本应该完全相同,但实际不同,其原因可能是( )A.复制时出现差错B.联会时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C.发生了连锁和互换D.该生物为杂合体解析: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是通过复制而来的,理应完全相同,若有不同,应是复制时出现差错。
答案:A2.在下列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中,能够产生新基因的变异类型是( )A.基因重组 B.染色体结构变异C.基因突变D.染色体数目变异解析:基因突变能够产生一对以上等位基因。
答案:C3.(2011·菏泽模拟)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图示各基因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质C.如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D.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解析:由图示可知,控制果蝇图示性状的基因在该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之间的空白部分是没有遗传效应的,所以基因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质;染色体上含有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非基因突变;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因为一个氨基酸可以有多个密码子,基因中存在不编码蛋白质的非编码序列。
答案:C4.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B .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C .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D .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解析:生物的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是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由于一种氨基酸可由几种遗传密码子与它对应,故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
应用重组DNA 技术改造的基因,也属于基因重组。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章末检测(原卷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如图表示人类镰状细胞贫血的病因。
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一段基因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都会引起贫血症B.人发生此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蛋白质中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C.②过程是以α链作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由ATP供能,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D.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裸露的三个碱基可能是CAU2.央视一则报道称,孕妇防辐射服不仅不能防辐射,反而会聚集辐射。
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变异。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由辐射引起的B.环境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C.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变异D.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3.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进而产生基因组合多样性的子代。
下图表示基因重组的两种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类型的基因重组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B.两种类型的基因重组都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C.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型,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D.纯合子自交会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4.在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配对出现如甲图所示的“环”状结构,另一个细胞中出现如乙图所示的“环”状结构,且相应细胞中都只有一对染色体出现这样的异常配对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甲乙A.甲图和乙图所示的变异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B.甲图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①发生了重复C.乙图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③或④发生了倒位D.发生乙图所示变异的细胞形成的子细胞中都有异常染色体5.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两种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丙表示果蝇的X染色体及其携带的部分基因。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甲乙丙A.甲、乙两种果蝇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都正常B.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C.丙中①过程,可能是发生在X和Y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易位D.丙中①②所示变异都可归类于染色体结构变异6.(2022·广东省广雅、执信、二中、六中、省五校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中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C.用γ射线处理生物使其染色体上数个基因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D.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相应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7.(2022·山西省吕梁市高一期末)下列有关变异的原理分别属于()①囊性纤维化患者中,编码某蛋白质的基因缺少了三个碱基对,导致该蛋白质功能异常②将矮秆易感锈病与高秆抗锈病的小麦杂交,获得矮秆抗锈病的品种③育种工作者将某种植物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④果蝇染色体的某片段位置颠倒,形成卷翅A.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8.(2022·广西容县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图中甲、乙两种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Ⅱ-2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与甲病相同B. 若Ⅲ-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 没发生基因突变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一定是其母亲C. Ⅱ-1与Ⅱ-2再生一个健康孩子的概率为3/16D. 如果不发生基因突变且父母都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那么子女就不会患遗传病【答案】D【解析】解 A.血友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Ⅱ−1和Ⅱ−2都不患甲病且Ⅱ−2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但Ⅲ−1患甲病说明甲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A正确B.假设控制甲病的基因为A、a 则Ⅲ−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aX^aY Ⅱ−3是 X^A X^aⅡ−4是 X^AY 若没发生基因突变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一定是其母亲 B正确C.由图示信息Ⅱ−1和Ⅱ−2均患乙病但后代Ⅲ-2不患乙病可推知乙病为常染色显性遗传病假设控制乙病的基因为B、b 则Ⅱ−2基因型为Bb X^AY Ⅱ−1基因型为Bb X^A X^a 因此他们生一个健康孩子bb X^A 概率为1/4×3/4=3/16 C正确D.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如果不发生基因突变且父母都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那么子女可能会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D错误故选 D2.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B. 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C. 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D. 同胞兄妹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答案】C【解析】解 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故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D、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突变引起的而同胞兄妹肯定是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故D正确.故选 C.3.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应选用哪个时期的细胞来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A. 普遍存在的B. 频率是很高的C. 随机发生的D. 不定向的【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的特点1、普遍性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2、随机性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3、低频性突变频率很低4、不定向性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5、多害少利性一般是有害的少数有利发生选B4.研究者观察到某雄性哺乳动物 \left( 2n=24\right) 处于四分体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特殊的联会现象形成了图示“四射体”(字母为染色体区段的标号数字为染色体的标号)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射体”的4条染色体随机地两两分离且只有遗传信息完整的精子才能成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除去“四射体”外处于四分体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还有8个四分体B. 出现“四射体”的原因是\ s-s, w-w, t-t, v-v均为同源区段能发生联会C. 若不考虑致死从染色体的组合(①-④组合)来看该动物能产生4种精子D. 只有遗传信息完整的精子才能成活推测该动物产生的精子有\ 1/2会致死【答案】B【解析】解 A.由于该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24条染色体正常情况下可形成12个四分体所以除去“四射体”外处于四分体时期的该初级精母细胞中还有10个四分体 A 错误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而出现“四射体”的原因是s-s、w-w、t-t、v-v均为同源区段所以发生联会 B正确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图中四条染色体共有6种分离方式能产生①②、③④、①④、②③、①③、②④共6种精子 C错误D.遗传信息不丢失的配子才成活含①、③或②、④的配子可以成活推测该动物产生的精子有2/3会致死 D错误5.爱德华氏综合征又称为18三体综合征是仅次于21三体综合征的另一种常见的三体综合征患者有智力障碍、发育延迟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18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B. 18三体综合征属于性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无生育能力C. 近亲结婚会大大增加18三体综合征在后代中的发病率D. 可用羊膜腔穿刺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胎儿是否患18三体综合征【答案】D【解析】18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A错误18三体综合征属于常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B错误近亲结婚会大大增加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C错误18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较正常人多了一条18号常染色体可用羊膜腔穿刺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胎儿是否患18三体综合征D正确6.下列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生物因素是()A. 病毒感染B. 紫外线照射C. 秋水仙素处理D. 摄入亚硝酸盐【答案】A【解析】A、病毒感染是一种生物因素可能会诱发基因突变 A正确B、紫外线照射是一种物理因素可能会诱发基因突变 B错误C、秋水仙素处理是一种化学因素可能会诱发基因突变 C错误D、摄入亚硝酸盐是一种化学因素可能会诱发基因突变 D错误.故选 A.7.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有()①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②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③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中一定都是一个染色体组④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⑤基因型是Abcd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⑥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C【解析】解①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①正确②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一定是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②错误③二倍体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是一个染色体组多倍体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中不是一个染色体组③错误④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单倍体如三倍体无子西瓜是由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不是单倍体④错误⑤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基因型是Abcd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⑤正确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三倍体⑥错误综合以上分析 C符合题意故选 C8.有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Ⅰ时期观察来识别 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分裂Ⅰ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A. 三倍体、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染色体片段缺失B. 三倍体、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染色体片段增加C. 三体、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染色体片段缺失D. 三体、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染色体片段增加【答案】C【解析】解 a细胞中某一染色体多出了一条形成三体为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b细胞中每种染色体都是三条含有3个染色体组若该生物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属于三倍体c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片段4重复出现属于染色体片段增加d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2个片段(3和4)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故选 C9.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编码区中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又称外显子)被一些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又称内含子)隔开下列关于这类基因的表达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非编码区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是基因突变B. 对过程②起催化作用的酶有R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C. 过程①和过程③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D. 由mRNA2逆转录获得的双链DNA分子中(T+C)/(A+G)=1【答案】D【解析】解 A.基因突变是指由于碱基对的置换、增添或缺失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化故非编码区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也属于基因突变 A错误B.过程②需要将RNA进行剪切并拼接所以对过程②起催化作用的酶有限制酶和RNA 聚合酶而DNA连接酶作用的是DNA B错误C.过程①是转录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G-C 过程③是翻译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G-C 所以过程①和过程③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C错误比是1∶1 即(T+C)/(A+G)=1 D正确故选 D10.调查发现与外界隔离的某岛屿上居民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b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c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bB. 正常个体中白化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所占的比例为 dfrac2a1+ aC. 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占bcD. 不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dfrac(1-c)^22【答案】C【解析】A.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个体中红绿色盲个体所占比例即为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b A正确B.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a 则正常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1-a AA的基因型频率为(1-a)^2 Aa的基因型频率为2a(1-a)正常个体中白化病致病基因携带者Aa所占的比例为 \dfrac 2a(1-a)(1-a)^2+2a(1-a)=\dfrac 2a1+a B正确C.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个体中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占 c^2+2c(1-c)=2c-c^2 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占 b^2(2c-c^2) C错误D.理论上男女比例相等不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 \dfrac (1-c)^2 2 D正确故选C11.下图是国外资料记载的一种伴性遗传疾病的家系图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B. 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C. 男性患者的女儿全患病D. 女性患者的儿子全患病【答案】D【解析】12.a﹣地中海贫血是由于构成血红蛋白的a﹣珠蛋白链的合成受到部分或完全抑制引起的溶血性疾病研究显示 16号染色体短臂上有2个a﹣珠蛋白基因 a﹣地中海贫血是由于a﹣珠蛋白基因缺失而导致的表现型改变基因的缺失个数与临床表现型的关系如下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a﹣珠蛋白基因缺失属于染色体畸变B. 16号染色体属于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染色体组型中和Y染色体同属于E组C. 标准型地中海贫血症患者细胞内的a﹣珠蛋白基因在基因座位有4种分布D. 若一对夫妇均为标准型地中海贫血症患者则其后代基因型可能有5种【答案】B【解析】A、a﹣珠蛋白基因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类型B、16号染色体有短臂和长臂之分在染色体组型中与E组染色体结构类似 Y染色体隶属于G组C、标准型地中海贫血症患者细胞内因缺失2个a﹣珠蛋白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1种共4种分布D、人有四个α珠蛋白基因(也就是α地贫中出问题的基因)另两个正常(αα)、1个和2个a﹣珠蛋白基因的雌雄配子其后代的基因型可能有7种、3个a、1个a D正确13.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一定会导致性状的改变B. 不同配子的随机结合体现了基因重组C.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畸变D. 转基因技术增加了生物变异的范围实现了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换【答案】D【解析】解 A.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后不一定会导致性状的改变 A错误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在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中 B错误C.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错误D.转基因技术增加了生物变异的范围实现了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换 D正确故选 D14.下图为人类的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在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C. 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则\ Ⅲ_3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D. 若此病为隐性遗传病则图中所有正常个体均为杂合子【答案】C【解析】解 A.分析图示可知患病的个体有女性说明不是伴Y遗传男患者的女儿有正常个体说明不是伴X显性遗传女患者的儿子不都患病说明不是伴X隐性遗传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该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A正确B.若Ⅲ_6患病则根据其母亲患病儿子都患病可判断此病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正确C.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Ⅲ_3的母亲为正常个体不含致病基因所以Ⅲ_3为杂合子的概率是1 C错误D.若此病为隐性遗传病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图中所有正常个体均有患病的父、母或子、女故所有正常个体均为杂合子 D正确故选 C15.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突变基因不一定由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B. 亲代的突变基因不一定能传递给子代C. 突变的基因不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D. 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不一定能改变性状【答案】C【解析】解 A.基因突变不一定由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也可自发产生 A正确B.亲代的突变基因不一定能传递给子代如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 B正确C.突变的基因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 C错误D.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不一定能改变性状如AA突变成Aa 生物的性状不变 D正确故选 C16.由于种种原因某生物体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或少了几个基因这种遗传物质的变化属于()A. 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B. 染色体结构变异C. 染色体数目变异D. 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答案】B【解析】变异发生在某条染色体上发生的变化是几个基因的增加或减少应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17.以下为遗传系谱图 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不可能患甲病【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与女性患乙病的概率相同假设甲病基因用A、a表示则1号个体基因型为AA或Aa 2号个体基因型为AA 二者婚配所生孩子不可能患甲病 D正确故选D18.鲤鱼和鲫鱼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是同工酶(结构不同、功能相同的酶)由两条肽链构成编码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 a_1和 a_2 在鲫鱼中是 a_3和 a_4 这四个基因编码的肽链 P_1、 P_2、 P_3、 P_4可两两组合成GPI 以杂合体鲤鱼( a_1 a_2)为例其GPI基因、多肽链图谱如下图鲤鱼鲫鱼杂交育种过程中获得了四倍体鱼现利用一尾四倍体鱼与一尾二倍体鲤鱼杂交得到的三倍体子代基因型均为 a_1 a_2 a_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纯合二倍体鲫鱼体内的GPI类型是\ P_3 P_3或\ P_4 P_4B. 杂交亲本中的二倍体鲤鱼可能为纯合体也可能为杂合体C. 杂交后得到的基因型为\ a_1\ a_2\ a_3的三倍体鱼体内GPI类型有6种D. 杂合二倍体鲤鱼与杂合二倍体鲫鱼杂交二倍体子代体内GPI类型均有3种【答案】B【解析】解 A.若纯合二倍体鲫鱼的基因型为 a_3 a_3 则体内GPI类型是 P_3P_3 若纯合二倍体鲫鱼的基因型为 a_4 a_4 则体内GPI类型是 P_4P_4 A正确B.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鲤鱼杂交获得的三倍体子代基因型均为 a_1 a_2 a_3 亲本为 a_1a_1 a_3 a_3 × a_2a_2或 a_2a_2 a_3 a_3 × a_1a_1 杂交亲本中的二倍体鲤鱼为纯合子 B错误C.基因型为 a_1 a_2 a_3的三倍体鱼体内能产生 P_1、 P_2、 P_3三种多肽链可形成P_1P_1、 P_2P_2、 P_3P_3、 P_1 P_2、 P_1 P_3、 P_2 P_3 6种GPI类型 C正确D.杂合二倍体鲤鱼的基因型为 a_1 a_2 杂合二倍体鲫鱼的基因型为 a_3 a_4 杂交子代均为杂合体体内GPI类型均有3种 D正确故选 B19.通过对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进行调查绘出系谱图如下(去世的个体表现型未知)假定图Ⅲ_1患该遗传病的概率是1/9 得出此概率需要知道的条件是C. Ⅱ_3的父母都是携带者D. Ⅱ_2和Ⅱ_3都是携带者【答案】C【解析】20.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他们的父母都正常但夫妇二人都有一个患白化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弟弟这对夫妇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以及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各是多少()A. dfrac14dfrac12B. dfrac19dfrac118C. dfrac16dfrac16D. dfrac19dfrac19【答案】D【解析】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遗传因子为A和a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男方和女方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都为AA∶Aa=1∶2因此这对正常夫妇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dfrac23 \times \dfrac23 \times\dfrac14=\dfrac19 由于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所以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也是\dfrac19 D正确故选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21.(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X Y 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X Y 常)染色体上21.(2)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21.(3)Ⅳ-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1)常, X【解析】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Ⅱ-1和Ⅱ-2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Ⅲ-2)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但Ⅰ-1的儿子正常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和Ⅲ-4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患乙病的孩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但Ⅲ-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答案】(2)1/24【解析】(2)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 AAX^BX^b、2/3 AaX^BX^b 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4的基因型为 AaX^BY 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 aaX^bY)的概率是2/3×1/4×1/4=1/24【答案】(3)3/10【解析】(3)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 AAX^BX^b、2/3 AaX^BX^b Ⅲ-4的基因型为AaX^BY只看A、a基因①1/3AA×Aa杂交的后代有1/3×1/2=1/6AA、1/3×1/2=1/6Aa②2/3Aa×Aa杂交的后代有2/3×1/4=1/6AA、2/3×2/4=1/3Aa、2/3×1/4=1/6aa 这两种情况下共有1/3AA、1/2Aa、1/6aa 又已知Ⅳ-1不患甲病即基因型不是aa 所以可能为1/3AA、1/2Aa 则Ⅳ-1为Aa的概率为3/5只看B、b基因为 X^BX^B的概率为1/2 为 X^BX^b的概率为1/2故Ⅳ-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3/5)×(1/2)=3/1022.(1)调查此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需在________调查此种遗传病患者对应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22.(2)Ⅰ_1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Ⅱ_3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22.(3)若Ⅲ_2含有基因b 则Ⅱ_4的基因型为________ 若Ⅲ_2与健康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中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患病概率较高22.(4)若Ⅱ_1与Ⅱ_2曾生育过一个胎死男婴则Ⅲ_1的基因型为 A_-X^bY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1)社会群体, 7【解析】解(1)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社会人群中调查此种遗传病患者对应的基因型有 AAX^bX^b、 AAX^bY、 AaX^bX^b、 AaX^bY、 aaX^BX^b、 aaX^BX^B、aaX^BY七种【答案】(2)\ AaX^BY, 1/3【解析】(2)Ⅰ_1和Ⅰ_2均不患病但有患病孩子说明均是杂合子即Ⅰ_1基因型是AaX^BY Ⅰ_2基因型是 AaX^BX^b Ⅱ_3不患病则其基因型为2/3 AaX^BY/1/3 AAX^BY 【答案】(3)\ aaX^BX^b, 男孩【解析】(3)根据遗传系谱图和题干Ⅱ_4的基因型为 aaX^BX^b Ⅲ_2基因型为 A_-X^BX^b 其与正常男性( AaX^BY)婚配男孩患病率较高【答案】(4)1/2【解析】(4)若Ⅱ_1与Ⅱ_2曾生育过一个胎死男婴则Ⅱ_1基因型为 AaX^BY Ⅱ_2基因型为 aaX^BX^b 所以Ⅲ_1的基因型为 A_-X^bY的概率为1/223.(1)从交配结果可判断 B^S和B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的性状上 B^S是控制________ 在控制致死效应的性状上 B^S是控制________(判断显隐性性状)23.(2)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该酶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白羽个体控制羽毛颜色的DNA分子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23.(3)在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只公鸡与母鸡交配(注 WW胚胎致死)理论上其后代性别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 F_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若让 F_1随机交配理论上 F_2中有________种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解析】解(1)短腿和正常是一对相对性状 B^SB为短腿 BB为正常说明 B^S控制显性性状致死和存活是一对相对性状 B^SB存活、 B^S B^S胚胎致死说明 B^S控制隐性性状【答案】(2)增添、缺失或替换【解析】(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白羽个体控制羽毛颜色的DNA分子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答案】(3)雌∶雄=2∶1【解析】(3)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染色体组成不变仍然是ZW 与母鸡ZW交配后代ZZ∶ZW∶WW=1∶2∶1 而WW不能成活所以后代雌∶雄=2∶1【答案】(4)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 6, 1/4【解析】(4)依题意黑羽短腿鸡 AAB^SB与白羽短腿 aaB^SB鸡交配 F_1理论上为AaB^SB^S∶ AaB^SB∶AaBB=1∶2∶1 AaB^SB^S胚胎致死因此实际表现型及比例是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 若让 F_1随机交配则 F_2中AA∶Aa∶aa=1∶2∶1B^SB∶BB=1∶1 即理论上 F_2中有黑羽短腿、蓝羽短腿、白羽短腿、黑羽正常腿、蓝羽正常腿、白羽正常腿6种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1/2×1/2=1/4。
第五章综合检测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且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2.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地将一位未婚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
则她与正常人婚后生育男孩患血友病的几率是( ) A.0 B.50%C.100% D.25%[答案] C[解析] 该女性血友病患者的基因型为X h X h,即使对其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也不能改变其遗传物质组成,即她产生的卵细胞仍含有X h,所以其儿子患病几率仍为100%。
3.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可能出现的变化。
A、C、D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都可能发生,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仅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
4.在自然条件下,有些高等植物偶尔会出现单倍体植株,属于单倍体植株特点的是( )A.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B.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C.缺少该物种某些种类的基因D.单倍体个体体细胞中一定含有奇数套染色体组[答案] A[解析] 考查单倍体植株特点。
5.三体综合征、并指、苯丙酮尿症依次属( )①单基因病中的显性遗传病②单基因病中的隐性遗传病③常染色体病④性染色体病A.②①③ B.④①②C.③①② D.③②①[答案] C6.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
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A.胸腺嘧淀B.腺嘌呤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D.胞嘧啶[答案] D[解析] 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分子经过两次复制后,突变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U—A,A—T碱基对,而另一条正常,正常链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G—C、C—G 碱基对,因此被替换的可能是G,也可能是C。
7.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有许多注意事项,下列说法错识的是( )A.调查的人群要随机抽取B.调查的人群基数要大,基数不能太小C.要调查群体发病率较低的单基因遗传病D.要调查患者至少三代之内的所有家庭成员[答案] C[解析] 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被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只有这样,结果才更准确,并且尽可能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若发病率太低会大大增加调查的难度,并有可能失去调查的准确性。
至少分析患者三代之内所有家庭成员的性状,才可以得出其遗传方式,一代、两代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分析资料。
8.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 A.N/4 B.N/8C.N/6 D.0[答案] D[解析] 基因型是AaBbCc的小麦,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通过减数分裂产生23种配子,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单倍体小麦,基因型不可能为aabbcc。
9.当牛的卵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 )A.DNA的解旋B.蛋白质的合成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答案] D[解析] 卵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属于细胞分裂间期,若DNA复制发生差错,会产生基因突变,细胞中同时要合成有关蛋白质;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期。
10.基因型为AaBbC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小麦,将其花粉培养成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成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A.1种,全部B.2种,3:1C.4种,1:1:1:1 D.4种,9:3:3:1[答案] C[解析] 基因型为Aa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小麦,将其花粉培养成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成体为纯合体,共四种:AABB、AAbb、aaBB、aabb,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仍为纯合体,表现型及其比例为1:1:1:1。
11.根霉若产生可遗传变异,其根本来源是( )A.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D.低温影响[答案] C[解析] 生物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
12.波斯猫很惹人喜爱,它长有一只黄色的眼睛和一只蓝色的眼睛,这种性状的出现是由于( )A.染色体变异的结果B.基因重组的结果C.基因突变的结果D.诱发变异的结果[答案] C[解析] 波斯猫长有不同颜色的眼睛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结果。
13.用秋水仙素诱发基因突变和诱导多倍体,起作用的时间分别是( )A.有丝分裂的间期和中期B.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分裂期C.有丝分裂的前期和前期D.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前期[答案] B[解析] 诱发基因突变和诱导多倍体所起的作用时间分别是有丝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4.我国遗传科学家率先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水稻基因遗传图,为水稻基因组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
水稻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那么水稻基因组计划要研究的DNA分子数为( ) A.25个B.24个C.13个D.12个[答案] D[解析] 因为水稻体细胞中没有性染色体X、Y之分,故水稻基因组测序的DNA分子数为12个。
1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征(XXY型)患者的孩子,病因是( )A.与母亲有关B.与父亲有关C.与父亲和母亲均有关D.无法判断[答案] A[解析] 依据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XXY患者的孩子,则此患者的父亲一定是正常的不携带致病基因,因此该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他母亲。
16.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诱导形成多倍体植物,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 )A.使染色体再次复制B.使染色体着丝点不分裂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使细胞稳定在间期阶段[答案] C[解析] 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这样细胞中的染色体虽然完成了复制,但细胞不分裂,因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由这样的体细胞经过正常的有丝分裂(秋水仙素的作用有其时效性),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均比原来的体细胞增加一倍,形成多倍体植株。
17.一个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为预防生下患病的孩子,进行了遗传咨询。
下列有道理的指导应是( )A.不要生育B.妊娠期多吃含钙食品C.只生男孩D.只生女孩[答案] C[解析]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
由于男性X染色体上有显性致病基因,且该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若生儿子则可避免该病发生。
18.下列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染色体成倍增加B.染色体成倍减少C.染色体多了一条或少了一条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交叉互换[答案] D[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19.下列属于单倍体的是( )A.玉米种子发育成的幼苗B.由蛙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C.由花粉离体培育成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长成的小麦植株D.由三个染色体组的花粉直接发育成试管幼苗[答案] D[解析] 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属于单倍体。
20.下列肯定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 )A.卵细胞B.单倍体细胞C.染色体组D.极核[答案] C[解析] 每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21.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
研究表明,白化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的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能力,白化病是隐性遗传病,其携带者的基因型是Aa,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则其子女的基因型AA、Aa 、aa,其比例为1:2:1,所以白化病(aa)的发病概率是1/4。
如果白化病患者(aa)与表现型正常的人(AA或Aa)结婚,所生子女表现型正常的概率可能是1,也可能是1/2。
22.马体细胞中有64个染色体,驴体细胞中有62个染色体。
母马和公驴交配,生的是骡子。
一般情况下,骡子不会生育,主要原因是( )A.骡无性别的区分B.骡的性腺不发育C.骡体细胞中有染色体63条,无法联会配对D.骡是单倍体[答案] C[解析] 骡子不能生育是由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奇数,无法联会配对。
23.将普通小麦的子房壁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 )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六倍体[答案] D[解析] 子房壁是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细胞中的染色体组与普通小麦的体细胞相同,即该植株是六倍体。
24.生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影响下将可能发生突变。
这种突变易发生在( ) A.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B.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C.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D.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答案] C[解析]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发生于DNA复制过程中,在细胞周期的间期完成DNA复制。
25.将一粒花药培育成幼苗,对它的茎尖用秋水仙素处理,长大后该植株能正常开花结果。
该植株下列细胞中哪一细胞与其他三种细胞染色体数目不相同( ) A.根细胞B.种皮细胞C.子房壁细胞D.果实细胞[答案] A[解析] 将一粒花粉培育成单倍体幼苗,对它的茎尖用秋水仙素处理,长大后该植株地上部分细胞中染色体加倍了,但根细胞染色体数未改变。
26.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
下列叙述可以成立的是(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2为纯合子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答案] C[解析] 解答本题时需要先假设再推导,需熟练掌握各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若A成立,则Ⅱ1为携带者;若B成立,则Ⅰ2为携带者,Ⅱ1可以说明;若D成立,则Ⅱ3一定含有Ⅰ1的隐性基因而成为杂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