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格式:docx
- 大小:23.92 KB
- 文档页数:2
论语中孔子对不同弟子关于孝的提问的回答
孔子对不同弟子关于孝的提问的回答,在《论语》中有如下的记录:
1. 对于曾参的提问,孔子回答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强调孝顺之子不应该远离父母,如果要离开,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并且及时回来服侍父母。
2. 对于季氏的提问,孔子回答道:“临终,天命艰难於止,斯已矣。
”这句话强调无论父母的临终是否处于艰难的境地,孝顺之子都应当全力以赴尽到自己的责任,不因困难而退缩。
3. 对于憬问的提问,孔子回答道:“谏,躬无止。
不谏人矣。
”这句话强调孝顺之子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轻易妥协,无论对父母还是对他人都能勇敢地提出合理的建议。
4. 对于卫灵公的提问,孔子回答道:“事君,敬其事而后能事人;事父,敬其事而后能事长。
”这句话强调孝顺之子首要要尊敬地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在尊敬父母的基础上,才能有能力去关心和帮助他人。
5. 对于闵子华的提问,孔子回答道:“齐人归女乐只可远之。
”这句话强调孝顺之子要远离不道德的行为,保持自身的纯洁,并且不让不道德的事情影响自己。
这些回答旨在指导弟子们在实践中如何正确对待孝道,并且孔子的回答也体现了对于孝的重视和深刻思考。
原文:孝廉者,国之宝也。
夫孝,德之本也;廉,政之基也。
故孝廉之选,国之重也。
古之圣贤,莫不重之。
是以王者之世,必选孝廉以佐国政。
昔者孔子,圣人也,教人孝悌,其行也正,其言也温。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又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之教,首重孝道,此所以为圣人也。
孟子亦云:“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之行,亦以孝为本。
其为齐宣王言孝,言廉,言仁,言义,皆本于孝。
故孟子之称孝,曰:“孝者,百行之首也。
”汉武帝时,孝廉之选始兴。
时董仲舒对策,言曰:“古之王者,莫不敬孝。
今陛下宜以孝治天下,察孝廉以进贤良。
”于是武帝从之,始置孝廉之科,以考其行,察其德。
孝廉之试,先试孝行。
孝行既定,乃试文章。
文章之美,必由德行。
德行既明,文章自见。
故孝廉之选,必先察其行,而后观其文。
古之孝廉,行必正,言必信,动必敬,居必安。
其于亲,孝敬备至;于君,忠诚无二;于友,信义相交;于事,勤勉不辍。
是以古之孝廉,皆为国之栋梁。
今之人,或以孝为虚名,或以廉为无用。
不知孝廉者,国之栋梁,民之楷模。
有孝廉之德,则国家兴;无孝廉之德,则国家衰。
夫孝廉之选,非徒考其才,亦考其德。
德才兼备,方为孝廉。
故曰:“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
”有才无德,谓之小人;有德无才,谓之君子。
君子之才,用于国事;小人之才,用于私欲。
是故,孝廉之选,为国为民,非为一人。
翻译:孝廉,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孝,是德行的根本;廉,是政治的基础。
因此,孝廉的选拔,是国家的大事。
古代的圣贤,没有人不重视孝廉。
曾经孔子,是圣人,教导人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他的行为端正,言语温和。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行,出行必须有目的地。
”又说:“侍奉父母,稍微劝谏,如果父母不听从,仍然要尊敬而不违背,虽然劳累而不怨恨。
”孔子的教诲,首先重视孝道,这就是他成为圣人的原因。
孟子也说:“孝顺的儿子,最大的莫过于尊敬父母。
”孟子的行为,也是以孝为根本。
你知道“父母在,不远游”的下一句是什么吗?你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上半句是什么吗?中国作为诗词的国度,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传吟至今的佳句,但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许多诗句,好像只有“一半”有名,“另外一半”却少为人知。
今天《夜读》整理了一些这样的句子,来看看你知不知道那“不出名的一半”。
大家对“父母在,不远游”应该很熟悉了,但后半句“游必有方”却未必人人都知道。
这句话的前半句是说,当父母健在的时候,子女尽量不要长期在外地生活,而“游必有方”一是指游历一定要有方向,去处要让父母知道,二是指不得不长期在外的,也要首先安顿好父母。
谁写作文的时候没引用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呢?但前半句的“读书不觉已春深”,名气则小得多。
这句诗是说,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都像黄金一样珍贵。
原诗和现在流行的意思一样,就是劝告大家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现代人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大多是用来安慰失恋的人,常常还会加上一句“何必单恋一枝花”。
但苏轼的原诗主要是感怀春天,虽然柳枝上的柳絮被风吹得越来越少,但天涯路远,哪里没有芳草呢!虽然意思已有改变,但也不失洒脱和振奋。
现代人多引用“相思始觉海非深”来表达深情,前半句则多被省略。
白居易在这首诗里以水喻情,说男女互相埋怨的时候认为对方不如潮水守时有信,互相思念的时候才发觉海并不算深。
后半句当然是绝笔,但前半句也不逊色。
大家都懂上半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也要知道下半句“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含义。
求快,可能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则办不成大事。
学会循序渐进,保持远见和耐心,是一种智慧。
“物以稀为贵”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下一句“情因老更慈”——爱情因为衰老而更深刻。
上一句说物质,下一句却一语道破了情谊的真谛,读完让人心里暖暖的。
现在人们常用“岁月忽已晚”来形容时光飞逝。
若结合原诗的前半句,它表达的主要是对另一半的思念,女子思念着万里之外的丈夫,以至于容颜都憔悴了,时光在苦苦的等待中就这么流逝了,情感十分浓烈。
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2.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禧《赠母亲的诗》3.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诗经》4.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杜甫《前出塞九首》5.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白居易《长恨歌》6.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杜甫《新婚别》7.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曹植《白马篇》8.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蔡文姬《悲愤诗》9.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朱熹《朱子家训》10.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11.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诗经》12.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诗经》13.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白居易《井底引银瓶》14.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
——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15.人归父母育,郡得股肱良。
——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16.太守顷者领山南,邦人思之比父母。
——杜甫《可叹》17.莫愁父母少黄金,天下风尘儿亦得。
——杜甫《锦树行》18.父母吞声哭,禽鸟亦为啼。
——孟郊《尧歌》19.啁啾鸟恐鹰鹯起,流散人归父母来。
——贾岛《颂德上贾常侍》20.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21.儿女未成人,父母已衰羸。
——白居易《赠友五首》22.君为父母君,大惠在资储。
——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除夜作》23.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
——韩愈《谢自然诗》24.与子骨肉亲,愿言长相随。
况离父母傍,从我学书诗。
——张籍《别段生》25.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刘向《触龙说赵太后》26.方言无患苦,岂弃父母乡。
——元结《系乐府十二首·去乡悲》27.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王建《水夫谣古诗词中关于父母陪伴子女的名句》28.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29.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
孝行文言文如下:孝者,敬亲之道也。
夫父母者,人之本也。
天地生人,父母养之,教之,育之,故人当以孝为先。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此言孝子之心,当以父母为重,不敢远离。
孝子之事亲,莫大于色养。
所谓色养,即以和颜悦色侍奉父母,使之安享晚年。
孔子曰:“色难。
”言侍奉父母,须以和颜悦色,实非易事。
然孝子之心,必以父母之欢为乐,以父母之苦为忧,方能称孝。
孝子之事亲,次在养志。
所谓养志,即顺父母之意,使之心悦诚服。
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此言孝子当尊亲之意,使之得其所愿。
然尊亲之意,非唯顺从,更在以理服之,使父母心悦而诚服。
孝子之事亲,又在养亲。
所谓养亲,即以物质之需,满足父母之愿。
孔子曰:“父母之身,不可轻弃。
”此言孝子当以父母之身,为之计虑,使之无后顾之忧。
然养亲之意,非唯物质,更在精神之养,使之得其所安。
孝子之事亲,又在教亲。
所谓教亲,即以道德之教,引导父母向善。
孔子曰:“教民以孝,莫先于其身。
”此言孝子当以身作则,以道德之教,引导父母向善。
然教亲之意,非唯道德,更在启迪智慧,使之明理。
孝子之事亲,又在忧亲。
所谓忧亲,即以父母之忧为忧,使之得其所安。
孔子曰:“父母之病,莫大乎忧。
”此言孝子当以父母之忧为忧,使之得其所安。
然忧亲之意,非唯父母之忧,更在关心父母之身,使之无病痛之苦。
孝子之事亲,又在送亲。
所谓送亲,即以父母之老,为之送终。
孔子曰:“父母之丧,莫大乎哀。
”此言孝子当以父母之丧为重,为之哀悼。
然送亲之意,非唯哀悼,更在慎终追远,使之得其所安。
孝行之道,博大精深。
孝子之事亲,莫不备至。
然孝行之要,在于敬亲、养亲、教亲、忧亲、送亲。
若能身体力行,践行于世,则孝行之美,必将传颂千古。
今人欲弘扬孝道,必先明孝行之意。
孝行之道,既在于家庭,亦在于社会。
家庭者,孝行之根;社会者,孝行之枝。
孝行之美,必先自家庭始,而后及于社会。
如此,方能实现孝道之真谛,使天下父母皆得其所愿,天下子女皆得其所安。
赞美父爱的千古名句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杂剧·温太真玉镜台》3.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诗经》4.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5.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
——韩愈《谢自然诗》6.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聂夷中《田家》7.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杜甫《百忧集行》8.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9.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陆游《陆游家训》10.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1.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12.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吕不韦《父善游》13.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杜甫《赠卫八处士》14.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
——元稹《估客乐》15.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16.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王建《水夫谣》17.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18.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19.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
——钱镠《巡衣锦军制还乡歌》20.父归坟兮未朝夕,已分黄金争田宅。
——贯休《行路难》21.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
——李白《幽州胡马客歌》22.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
——卢仝《示添丁》23.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王建《渡辽水》24.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25.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
——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26.父子更抱持,涕血纷交零。
——柳宗元《韦道安(道安尝佐张建封于徐州,及军乱而道安自杀)》27.父子熙熙,相宁以嬉。
——柳宗元《贞符》28.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
父母在不远游必有方的理解“父母在不远游,必有方”这句话说得真好,简直就像是咱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想当年,咱们还小的时候,父母总是那样忙碌,偶尔抽出时间带我们出去玩,那种感觉就像是被施了魔法,心里乐开了花。
可是,你要知道,父母一旦决定不出门,肯定是有他们的道理。
嘿,谁能说得清,父母的智慧就像那古老的成语一样,真的是字字珠玑,值得深思。
记得小时候,放假了,父母总是为了让我开心,特意带我去游乐场。
说真的,那个时候我就是个小疯子,过山车、摩天轮,哪个项目都想试试。
但每次玩完,回家路上,我都能听到父母对我嘀咕,像是在总结一场“游乐会”的经验。
那时我才明白,他们其实在默默为我策划着一个完美的成长计划。
总有一天,我会懂得“父母在不远游,必有方”这句老话的真正含义。
父母的牺牲真的是让人心酸。
为了我们,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和享受,像是把自己的青春都压在了咱们身上。
他们不远游,意味着把心思放在了这个小家上,让我们在温暖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你想,若是父母都出去玩,谁来照顾我这个小屁孩儿?所以啊,父母的爱,真的无处不在。
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他们总是念叨着要我们好好学习?其实不远游就是在告诉我们,知识的积累就是在“家”这个地方,只有在这儿,才能真正去“发掘宝藏”。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可如今在父母的眼里,家就是那最好的学校,教会我们人生的道理。
可是,父母那一代总是很务实,喜欢让我们脚踏实地,不像现在的年轻人那么追求刺激,恨不得每天都去一次新地方。
再说了,父母不远游的时候,咱们可以享受到他们的手艺。
你想想,谁不爱吃妈妈做的饭?那味道就像是家的味道,回味无穷。
无论是清淡的家常菜,还是节日里特别的团圆饭,都是父母对我们爱的体现。
每一口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能让人感受到那份温暖,简直比什么外面的美食都要珍贵。
咱们也不能忘了他们的教导。
父母虽然不远游,但他们的思想和理念是不会停下来的。
平时在家里,他们会用生活中的点滴来教会我们做人道理。
昔者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然世事无常,人生如梦,欲求一隅安宁之地,实属难矣。
今吾远在异乡,遥望故乡,感慨万千。
异乡之景,犹如画卷,美不胜收。
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皆令人陶醉。
然美中不足者,乃是离乡背井,举目无亲。
夜深人静,独坐异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月明星稀,孤灯一盏,照见吾心。
夜风轻拂,如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脸颊。
遥想故乡,母亲定是牵挂着我,为我担忧。
吾心酸楚,泪眼朦胧,恨不能立刻飞回故乡,投入母亲的怀抱。
异乡之人,形形色色,各怀心思。
有的人热心肠,乐于助人;有的人冷漠无情,视人如草芥。
然而,在这异乡之地,吾深知,唯有自己强大,方能立足于世。
于是,吾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以期在异乡有所作为。
异乡之苦,莫过于思念故乡。
每当佳节来临,家人团聚之时,吾独在异乡,心中空荡荡的。
此时,吾常想,若是能回到故乡,与家人共度佳节,那该有多好。
然而,人生如戏,世事难料。
吾只能将思念化作动力,努力拼搏,以期早日实现梦想。
异乡之乐,亦在于结识新朋友。
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吾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们与我一同奋斗,一同成长。
在这异乡,吾感受到了友谊的力量,体会到了团队的精神。
这些,都成为了吾在异乡的宝贵财富。
然而,在这异乡,吾亦深知,无论多么美好,终究是客居他乡。
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才是吾心中永恒的牵挂。
吾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远在异乡,吾虽身在他土,但心系故里。
吾将以坚定的信念,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待到功成名就之时,吾愿携家人回到故乡,与亲人共享喜悦,让故乡的山水见证吾的成长。
总之,远在异乡,吾虽身处困境,但心怀希望。
吾将珍惜异乡的每一份美好,铭记异乡的每一份感动。
待到春风拂面,花开满地之时,吾愿回到故乡,与亲人共度美好时光,让故乡的山水见证吾的一生。
论语·里仁孝亲敬老的句子
1、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里仁》
解读:父亲虽然去世了,但父亲在世时的教诲,父亲所坚持的原则,所定下的规矩,还能牢记于心,不轻易改变,这就算已经尽到孝道了。
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解读:这个世界上,最关心牵挂自己的人,就是父母,所以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轻易出远门。
如果有重要的事,必须要出门,那就把家里安排好,做到后顾无忧。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论语.里仁》
解读:作为子女,也应该把父母的生日牢记在心,看到父母逐渐变老,喜的是父母健康长寿,忧的是父母年事越来越高,随时都可能离开我们。
人民日报孝老爱亲的经典名言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上,有许多关于孝老爱亲的经典名言,以下是其中一些: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5.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6.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对生者。
——弗洛姆7.时间的流逝,许多往事已经淡化了。
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那便是亲情。
即使有一天,亲人离去,但他们的爱却永远留在子女灵魂的最深处。
——拜伦8.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孝经》9.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10.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11.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莫泊桑12.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伊索克拉底。
13.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日本谚语14.没有和平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
——池田大作15.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16.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消;如曾平反增供奉,六十犹胜四年少。
——谭嗣同17.互敬互爱,家庭彩云满;相亲相爱,家庭绿树成荫。
——佚名18.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马卡连柯19.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失信的人那样可怕。
——莎士比亚20.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21.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
——钱大昕22.母爱胜于万爱。
——莎士比亚23.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歌德24.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伊索克拉底。
25.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罗素26.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当我们还在母亲的身体里,父母就开始等待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当我们安静的睡在婴儿床里,父母开始等待我们能够独立行走;当我们出去玩耍,父母开始等待我们回家吃饭;当我们上学、工作,父母更是静静的等待我们变得越来越好。
父母一直等待着我们的成长,可当有一天我们真的长大了,父母却发现硬了的翅膀已飞向远方,从此只能用一根电话线来表达牵挂。
很多人为了追求梦想、追求事业、追求前途离家千里到异乡打拼。
我就是其中一位,曾经的我带着梦想、带着对未来的期许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去追寻外面的世界,殊不知走了出去,便已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从此我便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只盼父母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曾经的远方变成了现在的家,曾经的家已为现在的远方。
孔子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后半句是说:如果子女一定要远游,也要有一个明确的、让父母放心的去处。
如今的我能做到的最大的孝也许就是让父母安心了,“照顾好自己”是他们对我最多的期许。
一直以来,父母最担心我的吃饭问题,怕我为了减肥不好好吃饭,亏了身体,每次电话必问一日三餐,然而我的答案也定能让他们满意。
除了吃饭,他们最关心我每天的心情,我知道我一时的闷闷不乐可能会让他们闷闷不乐一周,所以我一定会让他们感到我的每一天都是阳光明媚。
对于父母来说,他们从不在意我赚了多少钱,只会在意我还缺不缺钱。
从小到大,我有很多的理想的都变了,只有一个未变,那就是“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
这个理想很大,大到未来的十年我都要为之努力奋斗才可能实现。
而对于与父母之间的距离我给自己的期限是十年,十年后,父母在,不远游。
莫让父母在等待中变老,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