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三五七言 》意思-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翻译一、解释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没有止境。
这句诗词出自唐代李白《三五七言/ 秋风词》,这首诗是在深秋的晚上写的,表达了主人公看见天空中的明月,以及栖息在掉落完叶子树上面的寒鸦。
把寒鸦来自比,表达出自身无限惆怅的心情。
这是属于很典型的悲秋之作,把秋风、落叶、寒鸦以及秋月作为主题,更好衬托出悲凉的气氛。
加上诗人对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内心的刻画,从而使得这首诗更加凄婉动人。
二、原诗三五七言【唐】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情丝相遇知何日?这时此夜不好意思!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情丝兮无限极,早知今日绊人的内心,如何当时莫相遇。
三、译文秋夜的风有一些高冷,秋夜的月光亮深入。
落叶聚起又被飘散,寒鸦栖眠又被吓醒。
彼此之间情丝彼此之间牵挂,却不知道相遇是何日。
此刻的我在这里秋意阑珊的深更半夜,不忍心感觉情以何堪。
若是有些人能置身我的心情,肯定会搞清楚这类相思之苦。
一直想念你的时候便总是会在眼下想起你的模样和过去诸多。
有时候想起了你来也是深陷在其中,想念无休止似沒有终点。
假如早知你如此令人挂念,还比不上当时沒有与你相遇。
四、注释落叶聚还(huán)散:写落叶在风里一会儿集聚一会儿扬散的场景。
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此谓寒鸦,以冬日尤盛。
”绊(bàn):羁绊,牵涉,挂念。
五、赏析此诗写在深秋的夜里,诗人望到了高悬天上的明月,和栖居在早已落完叶片的树枝的寒鸦,可能在这时诗人已经想念一个故时的情侣,在此情景,禁不住让诗人忧伤和无可奈何。
这也是常见的悲愁之作,秋雨、秋月、落叶、寒鸦衬托出凄凉的气氛再加上诗人的多姿的想像,和对自身内心深处的极致描绘让全首诗显的凄凉迷人。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夜已深许许,风自清,月自明。
不堪秋意浓浓低迷,叶落去还聚,心存纪念意,怎奈不由自主己。
李白《秋风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秋风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风词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译文】秋风凌清,秋月明朗。
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朋又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注释】⑴落叶聚还(huán)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⑵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⑶绊(bàn):牵绊,牵扯,牵挂。
【创作背景】这是一篇言情之作。
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
前人也有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
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说道:“有三五七言。
”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
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
‘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鉴赏】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
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出自唐代李白的《三五七言/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1全文赏析此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
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
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
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
‘秋风清,秋月明。
……’此其滥觞也。
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
人来去。
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
’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
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
江。
《秋风词》古诗词鉴赏《秋风词》古诗词鉴赏1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译文秋天的风是如此的凄清,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落叶飘飘聚了还离散,连栖息在树上的鸦雀都心惊。
想当日彼此亲爱相聚,现在分开后何日再相聚,在这秋风秋月的夜里,想起来想真是情何以堪;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赏析在深秋的'夜晚,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存流于心底的不可割舍的恋情和思念,反而让诗人后悔当初的相识。
这首词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秋风词》古诗词鉴赏2【原文】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解释】⑴落叶聚还(huán)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⑴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⑴绊(bàn):牵绊,牵扯,牵挂。
【译文】秋风凌清,秋月明朗。
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朋友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
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
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创作背景】这是一篇言情之作。
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解释》,此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
前人也有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
三五七言 / 秋风词李白【唐】秋qi ū 风f ēn ɡ 清q īn ɡ , 秋qi ū 月yu è 明m ín ɡ ,落lu ò 叶y è 聚j ù 还hu án 散s àn (1), 寒h án 鸦y ā(2) 栖q ī 复f ù 惊j īn ɡ 。
相xi ān ɡ 思s ī 相xi ān ɡ 见ji àn 知zh ī 何h é日r ì ? 此c ǐ 时sh í 此c ǐ 夜y è 难n án 为w éi 情q ín ɡ !入r ù 我w ǒ 相xi ān ɡ 思s ī 门m én , 知zh ī 我w ǒ 相xi ān ɡ 思s ī 苦k ǔ , 长zh ǎn ɡ 相xi ān ɡ 思s ī 兮x ī 长zh ǎn ɡ 相xi ān ɡ 忆y ì , 短du ǎn 相xi ān ɡ 思s ī 兮x ī 无w ú 穷qi ón ɡ 极j í , 早z ǎo 知zh ī 如r ú 此c ǐ 绊b àn (3) 人r én 心x īn , 何h é 如r ú 当d ān ɡ 初ch ū 莫m ò 相xi ān ɡ 识sh í 。
译文:秋风凄清,秋月明朗。
风中的落叶时而聚集时而扬散,寒鸦本已栖息也被这声响惊起。
盼着你我能再相见,却不知在什么时候,此时此刻实在难耐心中的孤独悲伤,叫我情何以堪。
如果有人也如我这般思念过一个人,就会明白这种相思之苦。
想起你的时候数不胜数,孤单的时候则陷入了更加漫长无休无止的相思中。
早知道如此牵绊我的心,不如当初不相识。
注释:(1)落叶聚还(hu án )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李白《秋风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李白《秋风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秋风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风词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译文】秋风凌清,秋月明朗。
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朋又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注释】⑴落叶聚还(huán)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⑵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⑶绊(bàn):牵绊,牵扯,牵挂。
【创作背景】这是一篇言情之作。
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
前人也有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
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说道:“有三五七言。
”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
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
‘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鉴赏】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
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李白最有名的10首诗1.《三五七言》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2.《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赏析:我看到白云就想到你华丽的衣袂飘飘,看到花朵就想到你美艳的容颜。
春风拂过栏杆,娇艳的牡丹花头戴着露珠绽放,就像你在对我笑。
如果不是我身处仙境玉石山中亲眼见到你,就以为你是瑶台殿前的神女了。
这首诗是李白在受皇帝李隆基的邀请与杨贵妃一起赏牡丹花时的作品。
这首诗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把贵妃的容貌身姿比作天上的神女。
3.《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5.《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6.《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一。
7.《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8.《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在游山上的一座寺庙时写的一首诗,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山寺的高耸和星夜的美丽奇妙。
表达思念的唐诗表达思念的唐诗篇1:三五七言 / 秋风词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注释⑴落叶聚还(huán)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⑵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⑶绊(bàn):牵绊,牵扯,牵挂。
表达思念的唐诗篇2: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隐原文: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注释1、金蟾句:意谓虽有金蟾啮锁,香烟犹得进入。
金蟾:旧注说是“蟾善闭气,古人用以饰锁”。
啮:咬。
2、玉虎句:意谓井水虽深,玉虎犹得牵丝汲之。
玉虎:井上的辘轳。
丝:井索。
汲:引。
3、贾氏句:晋韩寿貌美,司空南充招为掾,贾女于窗格中见韩寿而悦之,遂通情。
贾女又以晋帝赐贾充之西域异香赠寿。
韩掾少:为了韩寿的年轻俊美。
掾:僚属。
少:年轻。
4、宓妃句:魏曹植曾作《洛神赋》,赋中叙述他和洛河女神宓妃相遇事。
宓妃:指洛神,传说为伏(宓)羲之女。
留枕:这里指幽会。
魏王:曹植封东阿王,后改陈王。
表达思念的唐诗篇3:寒食寄京师诸弟朝代:唐代作者:韦应物原文: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释⑴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
⑵空斋:空荡的书斋。
⑶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
⑷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
⑸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表达思念的唐诗篇4:登楼寄王卿朝代:唐代作者:韦应物原文: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表达思念的唐诗篇5:相思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古诗赏析【唐】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原文】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译文】秋风凄清,秋月明朗。
风中的落叶时而聚集时而扬散,寒鸦本已栖息也被这声响惊起。
盼着你我能再相见,却不知在什么时候,此时此刻实在难耐心中的孤独悲伤,叫我情何以堪。
如果有人也这么思念过一个人,就知道这种相思之苦。
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注释】落叶聚还(huán)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绊(bàn):牵绊,牵扯,牵挂。
【赏析】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
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夜深许许,风自清,月自明。
不堪秋意萧条,叶落去还聚,心有留念意,奈何不由己。
孤鸦自栖息,是夜过黑还是风过寂,顾自心惊。
秋风。
秋月。
落叶。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三五七言》意
思|赏析
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朋友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
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
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译文二
作者:佚名
一个人在孤苦的异地,寒秋夜里,一阵清冷的秋风吹得我直打寒颤,抬头望着天空中那轮明月,思念之情愈加浓烈。
飘落的叶子在风中打了几转,最后随风飘散各处,他们也曾经在一棵树上一起看日出日落,一起在微风中窃窃私语,而今却也免不了最终的分离,早已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也被这阵挂的树枝作响落叶飘散的声音惊醒,难耐凋零凄凉之景,呱呱的加了几声,可是在这秋寒夜里,加重了我心头的悲凉思念之情。
想起曾经相遇相知的种种,不禁感慨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见?而此时此刻我实在难耐心中的孤独悲伤,叫我情何以堪。
如果有人也这么思念过一个人,就知道这种相思之苦。
想起你的时候数不胜数,而孤单的时候则陷入了更加漫长无休无止的相思中,最后只能回忆起以前的美好来排解。
唉,早知道如此牵绊我心,不如当时就不认识你好了!
鉴赏
作者:佚名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
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
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
此其滥觞也。
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
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
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
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
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
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
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
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
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就说道:有三五七言。
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
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
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
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
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艺术》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
李白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唱和诗。
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
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