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昌平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昌平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昌政发〔2012〕8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公司):现将《昌平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九日昌平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投资决策、管理和监督制度,规范项目审批程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京政发〔1999〕31号)和《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投资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京发改〔2004〕2423号)等文件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政府投资,是指市、区财政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土地批租收入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部分、各种专项建设资金、中央补助投资、国债资金和由市、区财政部门承诺还款的借款资金(不含土地储备一级开发项目投资)。
涉及特许经营权的项目,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应当统筹规划,相关配套设施应当同步建设,项目前期手续规范。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要符合城市发展要求,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章投资领域和方式第四条政府投资主要用于以下领域的项目:(一)基础设施项目;(二)农田水利项目;(三)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项目;(四)环境保护、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六)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具有产业化导向和结构调整全局性作用的重大产业性项目;(七)区政府确定的其他项目。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朝阳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6.09•【字号】朝政发〔2014〕6号•【施行日期】2014.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其他规定正文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朝阳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朝政发〔2014〕6号各街道办事处、地区办事处(乡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朝阳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2014年6月9日朝阳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合理安排使用政府投资,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意见》(京政发〔2005〕11号)、《北京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京政发〔1999〕31号)、《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政府投资管理的暂行规定》(京发改〔2004〕2423号)、《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政府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京发改〔2006〕1175号)等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区行政区域内使用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均按本办法规定执行。
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是指本区财政预算内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市返还用于本区建设的土地出让金、中央和北京市安排用于本区建设项目的国债资金和补助资金,以及由区政府承诺偿还的借款资金。
涉及特许经营权的项目,遵照北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政府投资主要用于以下领域的项目建设:1.城乡基础设施项目;2.环境保护、新资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3.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公益事业项目;4.区级政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市、区政府确定的其他项目。
第四条区发展改革委是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本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和监督;区财政局负责对本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财务活动实施财政管理和监督;区审计局、区监察局等相关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监督。
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的决定为进一步简化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减少审批要件,提高审批效率,决定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号)作出如下修改:一、将第四条修改为:“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项目批准机关的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
“受理预审申请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使用标准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对建设项目的有关事项进行预审,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二、将第五条第二款修改为:“建设单位提出用地申请时,应当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并附具下列材料:“(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二)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三)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或者审核文件。
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建设项目拟占用耕地的,还应当提出补充耕地方案;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还应当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的控制工期的单体工程和因工期紧或者受季节影响急需动工建设的其他工程,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先行用地。
“申请先行用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先行用地申请;“(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三)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四)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审核文件或者有关部门确认工程建设的文件;“(五)国土资源部规定的其他材料。
“经批准先行用地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用地报批手续。
”四、将第七条改为第八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征收土地方案可以合并编制,一年申报一次;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分期分批申报的农用地转用和征收土地实施方案进行审核并回复。
”五、将第九条改为第十条,删除第(四)项,将第(五)项改为第(四)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69号——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11.29•【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69号•【施行日期】2017.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69号《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16年11月25日国土资源部第4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姜大明2016年11月29日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的决定为进一步简化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减少审批要件,提高审批效率,决定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号)作出如下修改:一、将第四条修改为:“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项目批准机关的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
“受理预审申请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使用标准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对建设项目的有关事项进行预审,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二、将第五条第二款修改为:“建设单位提出用地申请时,应当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并附具下列材料:“(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二)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三)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或者审核文件。
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建设项目拟占用耕地的,还应当提出补充耕地方案;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还应当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的控制工期的单体工程和因工期紧或者受季节影响急需动工建设的其他工程,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先行用地。
“申请先行用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先行用地申请;“(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三)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四)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审核文件或者有关部门确认工程建设的文件;“(五)国土资源部规定的其他材料。
建设用地预审面临的问题与建议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作为国家管理土地资源的主要方式,是对建设项目涉及土地利用活动进行审查的必备环节,在引导建设单位科学合理选址,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统筹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的一项基本政策工具[1-3]。
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为保证新形势下建设项目及时、顺利的通过用地预审,对具体行业用地预审的一般性规定进行细化,对特殊要求进行明确,对保证报件质量、提高预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4-6]。
本文依据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和铁路建设项目用地特点[7-8],以铁路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为例,对铁路建设项目用地预审面临的问题进行详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铁路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合理性意见,以期不断提高铁路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效率和质量,为其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操作提供借鉴。
1铁路建设项目现状1.1铁路建设项目分类分级管理现状铁路建设项目的管理权限主要依据资金来源和项目性质来划分,其中资金来源分为政府性资金、铁道部资金和铁道部所属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三类。
政府性资金指中央国债资金、铁路建设基金、中央统借统还国外贷款等;铁道部资金指铁道部更新改造资金、铁道部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和铁道部统借统还银行贷款。
目前,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审核分类分级中表1,对由国家审批、核准的项目划分比较清楚,而对由铁道部审批的项目分类还在不断调整中。
铁道部负责审核项目的项目类型、投资规模、用地数量十分复杂,而且项目数量庞大,特别是更新改造项目,更是点多面广,类型划分较为困难。
根据对铁路建设项目类型、资金规模、用地量的分析,每年铁道部批复涉及用地的更新改造项目多达几百项,这类项目用地量大小不一,通常只有几亩,甚至不足一亩;即使用地量较大,也十分分散,单块用地量也很小。
1.2项目审查程序与内容分析实行审批制的投资项目,一般包括四个报批程序1对拟建项目进行预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建议书;2开展初测,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3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概算静态投资超出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静态投资10%的,需要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4组织工程招投标、落实征地拆迁、编制开工报告。
建设项目办理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技术方案目录一、编制背景及目的 (2)1.1 项目背景介绍 (2)1.2 编制目的及意义 (3)1.3 现行法规政策依据 (4)二、项目概况 (5)2.1 项目名称 (6)2.2 项目性质与类别 (7)2.3 建设地点与建设范围 (8)2.4 建设项目概述 (10)2.5 用地面积及土地利用条件 (10)三、用地预审 (11)3.1 土地利用规划符合性审查 (12)3.2 用地规模与土地利用情况分析 (13)3.3 水土保持分析与措施建议 (14)3.4 环境保护分析与措施建议 (17)3.5 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审批意见收集 (18)四、选址意见书 (19)4.1 选址依据 (20)4.2 选址现状分析 (21)4.3 选址可行性研究 (23)4.4 选址环境影响评估 (25)4.5 相关行业部门审批意见收集 (26)五、技术方案支撑文档 (27)5.1 用地方案报告 (29)5.2 规划条件核实报告 (30)5.3 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31)5.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32)5.5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33)5.6 相关行业审批意见汇总文件 (34)六、参考资料 (35)6.1 法律法规引用 (36)6.2 规范及标准引用 (37)6.3 技术报告及评估文件引用 (38)6.4 其他参考性文件与资料 (38)一、编制背景及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各类建设项目日益增多,用地预审与选址工作显得愈发重要。
为了规范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编制了本《建设项目办理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技术方案》。
本方案的编制背景源于当前建设项目在用地预审与选址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需求的日益增长,要求我们必须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
国家对于土地管理和城乡规划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需要我们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的决定(2017)为进一步简化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减少审批要件,提高审批效率,决定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号)作出:一、将第四条修改为: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项目批准机关的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
受理预审申请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使用标准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对建设项目的有关事项进行预审,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二、将第五条第二款修改为:建设单位提出用地申请时,应当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并附具下列材料:(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二)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三)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或者审核文件。
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建设项目拟占用耕地的,还应当提出补充耕地方案;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还应当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的控制工期的单体工程和因工期紧或者受季节影响急需动工建设的其他工程,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先行用地。
申请先行用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先行用地申请;(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三)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四)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审核文件或者有关部门确认工程建设的文件;(五)国土资源部规定的其他材料。
经批准先行用地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用地报批手续。
四、将第七条改为第八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征收土地方案可以合并编制,一年申报一次;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分期分批申报的农用地转用和征收土地实施方案进行审核并回复。
五、将第九条改为第十条,删除第(四)项,将第(五)项改为第(四)项。
六、将第十条改为第十一条,修改为:农用地转用方案,应当包括占用农用地的种类、面积、质量等,以及符合规划计划、基本农田占用补划等情况。
关于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中做好实地踏勘和论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8‟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27号令)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关于当前进一步从严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国土资电发…2006‟17号)下发后,部按照“依法依规、从严从紧、有保有压、节约集约”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在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的同时,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强化了建设项目用地的前期论证,对于引导建设项目科学选址、统筹规划,促进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按照改革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强化批后监管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中的实地踏勘和论证工作。
经研究,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明确论证范围凡属下列情形的建设项目,在用地预审中应当进行实地踏勘和论证:(一)线性工程。
占用基本农田达到100公顷的公路、铁路、管道等线性工程项目。
其中,占用基本农田在200公顷以下的建设项目,委托项目所在地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实地踏勘和论证。
(二)面(块)状工程。
项目占用基本农田达到35公顷的能源、矿山、水利设施等面(块)状建设项目。
其中,占用基本农田在70公顷以下的建设项目,委托项目所在地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实地踏勘和论证。
二、突出论证重点组织专家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实地踏勘和论证,应当重点论证以下内容:(一)项目建设方案的合理性。
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求,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供地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为依据,从统筹安排合理用地出发,深入分析项目建设方案的合理性,防止重复建设造成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重点论证:项目建设方案是否符合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等;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是否符合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
北京市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试行)
(市国土局 二○○六年二月)
第一条 为保证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充分发挥土
地供应的宏观调控作用,节约和集约用地,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
规及《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
28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27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办理程序的
通知》(京政发〔2005〕15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
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指本市国土资源
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和工作分工,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
和备案阶段,依法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事项进行的审查。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利用国有土地、征收
和占用集体土地等进行建设的项目,但不改变农用地用途的农田
排灌沟渠等建设项目除外。
第四条 市国土局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
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并具体负责国土资源部预审建设项目的
初审和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企事业单位、驻京部队建设项目、
跨区县行政区域建设项目的预审;市国土局区县分局负责行政区
域内其他建设项目的预审,并将预审结果报市国土局备案。
第五条 建设用地单位按下列程序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提出用地预审申请:
(一)政府投资审批类项目中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分
开审批的建设项目,按照以下程序办理:1.发展改革行政主管
部门受理并审查建设单位申报的项目建议书;2.发展改革行政
主管部门书面征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划意见,规划行政主管
部门回复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规划意见;3.发展改革行政主
管部门批复项目建议书,其中应明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建
设项目用地有关性质、规模和布局等意见;4.建设单位持项目
建议书批复等材料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预审申请。
(二)政府投资审批类项目中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并审批,以及非政府投资核准类的建设项目,按照以下程序办
理:1.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并审查建设单位申报的项目
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核准材料;2.发展改革行政主
管部门书面征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划意见,规划行政主管部
门回复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规划意见;3.发展改革行政主管
部门向建设单位核发项目办理用地预审告知单,其中应明确规划
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建设项目用地有关性质、规模和布局等意
见;4.建设单位持项目告知单等材料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提出用地预审申请。
(三)非政府投资备案类的建设项目,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1.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并对建设项目进行备案,核发项
目备案表;2.建设单位持项目备案表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规划意见书;3.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规划意见书;4.建设单
位持项目备案表和规划意见书等材料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提出用地预审申请。
第六条 建设用地单位申请用地预审,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
(三)需审批的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分
开审批的,提供项目建议书批复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审批的,提供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的项目办理用地预审告知单和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需核准的建设项目,提供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的项目办理用地预审告知单;
(五)需备案的建设项目,提供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的项目备案表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意见书。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由市国土局统一印制。
第七条 预审申请报告应包括拟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拟选址
情况、拟用地总规模和类型、补充耕地初步方案等。
(一)拟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用地
位置、项目投资总额和资金来源情况等。
(二)拟选址情况。包括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和布局等。
(三)拟用地总规模和类型。包括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总
建筑规模、分类用地面积和建筑规模。
(四)补充耕地初步方案。涉及占用耕地的项目,应明确补
充耕地方式、标准和资金落实情况。
第八条 用地预审的办理程序:
(一)申请和受理。项目建设单位持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
的预审申请材料,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
门提出申请。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受理当场或5个工作日
内,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请予以受理,并出具《行
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对不予受理的出具《行政许可申请不
予受理决定书》;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出具
《行政许可申请补正材料告知书》。逾期未告知的,自收到申请
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二)审查和决定。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用地单位的申
请依法进行审查。由本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预审的,应
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书面行政许可决定;准予行政许可的,核发建
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需报国土资源部预审的,出具建设项目用
地初审意见。
(三)期限。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自受理预审申请之日
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在20个工作日内不能完成的,
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行政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
日,并应将延长期限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九条 用地预审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用地选址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
条件,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三)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和总规模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四)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补充耕地初步方案是否可行,
资金是否有保障。
第十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
见,应包括对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内容的结论性意见和对建设用地
单位的具体要求。
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落实补
充耕地资金;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用地单位应做好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工作。
第十一条 经市政府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
设用地,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属于市政府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批准权限内的,可先进行预审工作,并同步做好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调整工作。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是建设项目审批和核准的
必备文件。对于预审意见提出的具体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应在设
计阶段充分考虑、认真落实,并在依法申请使用土地时出具落实
预审意见的书面材料。
第十三条 通过用地预审的项目,在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
和土地供应阶段,应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
划。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文件有效期为两年,自批准之
日起计算。
已通过用地预审的项目,如需对土地用途、建设项目选址等
进行重大调整,应重新申请预审。
第十五条 除基础设施项目按照市有关部门关于加快基础设
施项目前期工作有关规定执行外,其他建设项目在审批或核准
前,应依照本办法规定完成预审,未经预审或未通过预审的,不
得批准或核准建设项目,不得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供地
等手续。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