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d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一光合作用试题及答案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是生物界中最重要的能量转换过程之一。
以下是一份针对初一学生的光合作用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哪个部位?A. 根B. 茎C. 叶D. 花答案:C2. 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A. 光B. 水C. 二氧化碳D. 所有以上答案:D3.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A. 氧气和有机物B. 二氧化碳和水C. 无机物和水D. 有机物和水答案:A4.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A. 氧气和有机物B. 二氧化碳和水C. 无机物和水D. 有机物和水答案:B5. 光合作用中,光能是如何被利用的?A. 直接转化为化学能B. 转化为热能C. 转化为电能D. 转化为机械能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光反应;暗反应7. 在光反应中,叶绿体中的________吸收光能,将水分解成氧气和[H]。
答案:叶绿素8. 暗反应中,二氧化碳通过________酶的作用,转化为三碳化合物。
答案:RuBisCO9. 光合作用中产生的化学能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储存。
答案:葡萄糖10. 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的意义在于提供了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食物来源;氧气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答案: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
在光反应阶段,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成氧气和[H],同时产生ATP。
在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在RuBisCO酶的作用下,与[H]和ATP反应,转化为三碳化合物,最终形成葡萄糖等有机物。
12. 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案: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首先,它为植物自身提供能量和生长所需的有机物。
其次,它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最后,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氧气是地球上大多数生物呼吸的必需品。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6节光合作用【知识点分析】一.光合作用的条件与产物1.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探究12.操作步骤与结论3.光合作用的场所与作用:光合作用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4.光合作用的产物探究25.结论: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氧气。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1.实验探究是否需要二氧化碳2.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光合作用还需要水的参与。
三.光合作用的原理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这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反应式:3.光合作用的影响:一方面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另一方面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1.思维导图2.相互关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动植物均可进行呼吸作用把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他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植物中。
【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有如图所示的实验环节,(提示: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以下对该环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大烧杯中装有水,小烧杯中装有酒精B.该环节结束后叶片变成黄白色C.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D.持续加热小烧杯中的温度会达到100℃【答案】D【解析】A.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
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因此小烧杯中装的是酒精,大烧杯中装的是清水,正确。
B.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正确。
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正确。
D.大烧杯中的液体是水,该液体的沸点是100℃,这就保证了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不会超过100℃,因此隔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能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错误。
光合作用的知识点同学们,万物生长靠太阳,那么世间万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呢,这就需要同学们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先来看光合作用的概念,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实质来加深一下理解。
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释放出氧气,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反应式: 一定要牢记哦!!!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同时证明了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条件:光和叶绿体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光能供给能量,叶绿体提供光合作用的场所。
实质: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可以概括出两个方面:一方面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这是物质的转化过程;另一方面是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同时,把光能转变成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实质了,那么光合作用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有怎样的意义和应用呢?意义: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其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的氧气的来源。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照强度: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加强。
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加强。
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下降,因而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是光合作削最强的时候。
(2)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温室种植蔬可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提高产量。
(3)温度:植物在10℃~35℃、条件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25℃~30℃最适宜,35℃以上光合作用强度开始下降,甚至停止。
第5节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2、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和叶绿体,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3、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4、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光合作用难点:光合作用三、教学用品:实验、课件四、教学过程:双边活动设计意图过程反思【引入】谈谈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对生命活动极其重要。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1、什么是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物质方面的转化:简单的无机物制成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能量方面的转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实验问题1:为什么天竺葵要在暗处放置一昼夜?--利用呼吸作用来分解原来储存的淀粉,消除淀粉对实验的影响。
2、为什么要用铝箔纸在叶片的相同位置从上下盖严?--为了设置对比,证明绿叶光合作用需要光。
3、为什么要水浴加热?--酒精易燃,不能直接加热。
4、酒精中漂洗的作用是什么?--使叶绿素褪去【实验现象】被光照射到的叶片部位产生了蓝色,被铝箔纸遮光的叶片部分没有变蓝。
【实验结论】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也说明光合作用发生的条件之一是光。
【思考】怎样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使会产生氧气?--如图2-45所示,收集水生绿色植物产生的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试验。
需要设置对比实验,这样才能说明气体是绿色植物产生的,而不是由水直接产生的。
【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吗?1、这个实验有几个变量?--3个:阳光、二氧化碳(主要的变量)、植物的叶片。
2、如何防止植物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3、需要对照实验吗?--需要。
为了控制变量。
4、改进建议:水不是由外界空气直接提供的。
水应该是由根部吸收后运输到叶片的。
(展示老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更加清晰)【探究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补充】教师出示并简单介绍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装本过程将操作实验改成了思想实验,以解决课堂时间不够的问题。
体验探究的过程,对主要变量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控制变量法的操作要求由于置。
指出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以及实验的简单过程。
问:甲、乙两套实验装置有什么主要区别?(要求回答:甲装置的槽里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乙装置的槽里放的是清水。
)问:随着时间的延长,甲、乙两套实验装置的空间内,空气成分会发生什么变化?(要求回答:甲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比乙装置内二氧化碳量大大减少。
)教师展示该实验的结果,指出:摘自甲装置内的叶片,经酒精脱色和碘液处理,未被染成蓝色。
而摘自乙装置的叶片被染成蓝色。
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最后概括。
)结论:必须有二氧化碳参加,绿叶在光下才能制造淀粉。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
(板书)教师指出:经科学家实验证明,没有水参加,绿叶在光下也不能制造淀粉。
结论:光合作用的原料还有水。
(板书)【补充】问: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为什么是白色的?(要求回答:叶片边缘的细胞里不含叶绿素。
)启发思考:将经过光照的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用酒精脱色和碘液处理后,叶片的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出示该实验的结果,指出叶片中部原是绿色的部分被碘液染成了蓝色,而白色的边缘部分未被染成蓝色。
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最后概括。
)结论:绿叶有叶绿素的部分经光照才能产生淀粉。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叶绿素。
(板书)启发思考:光合作用为什么需要光?教师对有关能量的问题作出形象的解释之后,指出:植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绿叶进行光合作用时,就是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等原料转变成淀粉等有机物。
同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的意义:【问】人和动物也能像绿色植物那样,把从外界摄入到体内的各种无机物在体内转化成有机物吗?(学生回答:不能)【问】那么,我们人和动物体内的各种有机物是哪来的呢?(学生回答:从食物中获得的)【问】人和动物吃的植物性、动物性食物中的有机物又是从哪来的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最后概括。
)食物中的各种有机物,都是直接或间接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成的。
不仅如此,自然界中的各种有机物,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棉、麻、糖、橡胶等,也都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给我们提供的。
据科学家估计,整个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一年所制造的有机物,若折算成葡萄糖可达4500亿吨左右。
概括出意义之一:(一)为人类和整个生物界提供大量的有机物(板书)和次要变量进行判断的区分。
根据上面的经验进行探究,控制变量法的具体操作。
长时间不训练已显生疏。
绿色植物可以直接利用光能来进行重要的生命活动——光合作用。
【问】人和动物体是否也能直接利用光能来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呢?(学生回答:不能)【问】那么,我们人体或动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谁提供的呢?(学生回答:是食物中贮藏的能量)【问】食物中贮藏的能量又是哪来的呢?(学生回答: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源于太阳光能。
)教师指出:不仅植物性、动物性食物中贮藏的能量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源于光能。
我们用的柴草、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物质,也都是现在或过去的绿色植物通光合作用所贮藏的太阳能。
据估计,地球上绿色植物一年进行光合作用所提供的能量,若折算成电能,可达1700万亿度。
现在整个地球上人类一年所消耗的能量仅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提供能量的10%左右。
概括出意义之二:(二)为人类和整个生物界提供丰富的能源(板书)【问】人和动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生物呼吸时消耗了很多氧气,产生了很多二氧化碳。
自然界中的燃烧同样要消耗很多氧气而产生很多二氧化碳。
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所消耗的氧气,每秒钟可达l万吨左右。
照这样的速度,大气中的氧气在3000年左右就会被用完。
但是我们生活中并没有明显感到环境中氧气不足和二氧化碳过多,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还要归功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据估计,l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其光合作用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1吨,释放出氧气0.73吨。
地球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一年所释放出的氧气,可以达到4800亿吨左右!概括出意义之三:(三)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板书)综上所述,光合作用是生物界食物的来源、能量的来源、氧气的来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第2课时二、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约是空气的1、5倍--所以可以象倾倒液体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灭火3)能溶于水--制成汽水4)在一定条件下有三态变化,经压缩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可升华、吸热,可作致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2、化学性质:⑴通常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⑵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通过较多的实例分析让学生对光合作用作用的重要意义进行深入理解,同时培养学生保护植物的意识。
对于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不会弄错,但较多学生认为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在晚上进行。
对于CO2的化学性质学生较难用化学原理来表示。
⑶二氧化碳可以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碳酸不稳定,见光、加热都会分解,使二氧化碳逸出。
⑷二氧化碳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利用此反应检验二氧化碳。
【补充】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石灰石活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讨论】二氧化碳的用途:1、化工原料;2、人工降雨;3、人造云雾;4、致冷剂;5、光合作用--气态肥;6、灭火剂。
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区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氧气有机物能量是否需要叶绿素是否需要光联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所放出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因此,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没有基础。
光合作用对原料的吸收利用和对产物的输导,所需要的能量又是呼吸作用所释放出来的。
所以,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
让学生了解气体物理性质应掌握的方面:颜色、气味、密度、水溶性。
对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学时应与实验室制取氧气进行对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气体制取应遵循的原则。
课后随笔由于本节课的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不可能在课堂内完成。
所以将课堂探究实验,改变了理论探究实验,并对实验的过程的结果进行了祥细的解释和说明。
特别是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在物质转化、能量转变、气体转换、进行条件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比较,效果较好,但对于两种生物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对比不够导致学生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