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理的等高线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12.16 MB
- 文档页数:93
等高线应用专题解题思路
首先观察所给等高线图中的信息(等高距、图例、比例尺、方向)
其次是观察等高线的分布情况(整体分布的疏密程度、有无特殊等高线如陡崖,洼地等)
然后根据等高线分布的特征大致判断出来属于怎样地形单元(山地、谷底、丘陵等)
最后根据分析的内容按照所设问题对照解答即可。
应用类型:
(1)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工程量小,施工难度较小;② 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2)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原则: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尽量避免隧道或是冻、土地质条件不稳定地区。
(3)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宿营地应该避免在此地形区,尽量驻扎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平地(4)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5)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开垦梯田,既扩大耕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6)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7)疗养地址选择依据:等高线稀疏、向阳坡、靠近河湖林地、气候宜人
(8)工农业布局依据: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开阔、靠近河流和交通线、矿产资源、城市分布、风向(污染问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校地理复习等高线专题等高线专题等高线(Contour)是地图上用于表示地形曲线相等的一种线型。
等高线是沿地球表面连续的线,它连接相同高度的点,形成地形的等高线图。
等高线图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地势的凹凸变化,是地理学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
一、等高线的绘制1.观看图上的等高线。
等高线之间有肯定的间距,间距越小,等高线就越密集,地形的变化就越陡峭。
2.找出最高的山峰和最低的谷地,并标记其高度。
3.依据最高和最低的点,画一条水平线作为基准线。
4.依据基准线,画出高度相同的等高线。
一般状况下,等高线的间距是相等的。
5.画出每一条等高线。
等高线应当是闭合的曲线,不应当相互交叉。
6.用数字标明每一条等高线的高度。
标明的数字应当是连续的,便于读图。
二、等高线的特征1.等高线的间距代表地形的陡峭程度。
间距小的地方代表地形陡峭,间距大的地方代表地形平缓。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等高线的闭合性。
等高线应当是连续的闭合曲线,不应当相互交叉。
3.等高线的等高面。
等高线将地形分割为一系列的等高面,每个等高面上的点具有相同的高程。
4.等高线的分布规律。
等高线分布越密集的地方,地形变化越猛烈。
三、等高线的应用1.地形图的绘制。
等高线可以直观地表示地形的凹凸变化,用于绘制地形图。
2.地勘工程。
等高线可以挂念工程师分析地形,确定工程布局,制定施工方案。
3.军事作战。
等高线可以挂念军事指挥官推断敌我地形优劣势,制定作战方案。
4.旅游规划。
等高线可以挂念旅游规划师确定旅游线路,选择合适的景点。
总结:等高线是地形曲线相等的线型,可以用来表示地形的凹凸变化。
绘制等高线需要观看地图上的等高线,找出最高和最低的点,并画出高度相同的等高线。
等高线的特征包括间距、闭合性、等高面和分布规律。
等高线的应用包括地形图的绘制、地勘工程、军事作战和旅游规划。
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一、选择题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1〜3题。
1 .图中山峰与甲村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550米B.650米C.750米D.850米2 .环保部门在桥梁下的河水里检测出农药残留物,这些农药残留物最可能来自于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3 .图示地区欲发展旅游业,你认为该地区优美的景观主要体现在A.幽谷藏寺B.急流飞瀑C.海滩峡谷D,湖光山色如图为山区的局部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4〜5题。
4 .图中M、N两点之间的实际水平距离约为()A.IOOo米B.10千米C.250米D.20千米5 .若图中有一瀑布,则瀑布及最佳观赏的位置分别位于: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乙和丁读右侧湖南省某村等高线图,回答6〜7题6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地区最高海拔在500至600米之间B.若要上山顶B,从②处比④处上更省力C.李村位于山顶A的东北方向D.若要进行攀岩运动,选择①处最合适7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地最适宜种植A.柑橘B.苹果C.香蕉D.人参读图3“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9〜10题。
8 .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A,山脊、山顶、陡崖、山谷8 .山顶、山脊、山谷、陡崖C.山谷、陡崖、山顶、山脊D,陡崖、山谷、山脊、山顶9 .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A.从西向东流B.从东南向西北流C.从北向南流D.从西南向东北流10 .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图3某地等高线地形图A.平地B.丘陵C.高原D.山地二、综合题1、如图,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字母和代码所代表的地形部位是:AB:CD:丙:___________(2)图中大清河的流向是o(3)图中等高距是,两个山峰的相对高度是,大青山在小青山的方向。
(4)若想爬到大青山,沿甲乙更省力的是,原因是(2)如果对该地区的坡地开发利用不当,容易引发山地灾害,这种灾害主要表现为O(3)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①或②)线。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等高线一、课标呈现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盆地,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①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均相等。
②同图等距: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均一致。
③是闭合曲线,一般不相交,若重叠则为陡崖(重叠为崖);④疏缓密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⑤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⑥相邻两条等高线要么相差一个等高距要么相差0。
⑦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知识点2:地形部位判读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等高线地形图相关计算(1)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存在三种可能(相等或大于、小于一个等高距);(2)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H相=H高-H低。
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 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n-1)d米<H<(n+1)d米。
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ΔH/100m)。
(3)估算陡崖的高度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最高海拔,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最低海拔。
(4)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判断:位于两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同,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低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同,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高值(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点拨高考】等高线地形图是地面上海拔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图,是反映区域特征的主要形式。
主要考查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疏密分布特点及其对应的地形类型和地势变化等知识。
试题中多以虚拟区域或具体区域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区域的地形差异及其对人类生产(工农业生产、交通等)、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及特点二、等高线地形图的五个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
(2)等高距一般全图一致。
(3)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D处等高线重合处形成陡崖)。
(4)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5)示坡线指示地势降低的方向,如图中C处附近的短线。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1.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H相=H高-H低或(n-1)d<H<(n+1)d,其中n为两点之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陡崖高度的计算(1)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图示崖顶为400 m≤H顶<500 m。
(2)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图示崖底为0<H底≤100 m。
(3)陡崖的相对高度:(n-1)d≤ΔH<(n+1)d。
图示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00 m ≤ΔH<500 m。
(说明:n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3.闭合等高线的计算闭合等高线计算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4.计算两地的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0.6 ℃×H相)/100 m。
5.地形坡度的计算与判断坡度由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两点相对高度可根据两点等高线计算,水平距离可根据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计算。
(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原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单位距离的高差大(相同距离内高度差大),坡度陡。
等高线专题练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等高线专题练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等高线专题练习的全部内容。
等高线读下图(图中河谷流水自西向东流),分析判断第1—2题:1、图中正确表示河谷发育位置的是A、110E线B、30NC、a线D、b线2、图中分水岭两侧(不考虑其它因素)太阳能最丰富的是A、a线北坡B、30°N线北坡C、b线北坡D、b线南坡根据下图(图2)的等高线图判断第3—4题:3、关于图中河流与地势的正确说法是A、河流自南向北流B、地势北高南低C、若图示为北半球,则河流西岸冲刷比东岸严重D、若图示为南半球较高纬度,则河流可能出现凌汛现象4、若图中等高距为300m,且B点的气温为15oC时,则A点的气温是A、11。
6℃B、18.6℃C、20.4℃D、9.6℃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图3),图中左侧等高线的高度分别为100m、200m、300m、400m。
试判断第5—6题:5、图中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的值是A、199<h<200B、289〈h〈290C、299〈h<300D、300<h<301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的三条支流中有一条画错了B、图中G处海拔为100m ,H处海拔为400mC、a、b、G、H的海拔由大到小排序是:H〉 b > a 〉 GD、图中河流西岸冲刷比东岸严重读等高线示意图(图4),已知a > b,读图回答第7—9题:7、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若b海拔高度为200m, 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①200〈M〈300 ②300〈M〈400 ③100<N<200 ④200〈N<300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9、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M、N处的地形可能①同为洼地②同为小丘③同为缓坡④一处为小丘,一处为洼地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10、下图为巴西东南部的等高线图(图5),那么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点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1、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缓的是12、下列等高距不同、水平比例尺相同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最陡的是13、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150米B。
等高线地形图一、地面高度的表示1、海拔:地面上某个地址超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 : 地面上某地址超出另一地址的垂直距离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 ---将海拔高度同样的点连结成的线,叫等高线2、等高线的基本特色均为闭合曲线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斜坡——等高线密集疏密反应坡度缓陡缓坡——等高线稀少一般不订交、不重叠;只有在悬崖处可重合3、地貌等高线判读地形海拔等高线特色地形特色平原﹤200 米稀少低平、起伏小海拔﹤500 米坡度较缓丘陵相对高度﹤200 米较稀少山地海拔﹥500 米密集坡度陡相对高度﹥200 米起伏大高原中央稀少,周围祥集顶部缓和海拔﹥ 500 米边沿峻峭盆地中央稀少,周围祥集中间低周围高11 / 21 / 22 / 22 / 24、六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色:(册 p27)山岳:等高线闭合、数值里高外低 盆地、凹地:等高线闭合、数值里低外高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山脊:等高线数值从超出凸向低处山谷:等高线数值从低处凸向高处悬崖:等高线重合( n-1)d ≦ H ﹤ (n+1)d 不低于相对不高于 高度三、地貌对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城市建设与旅行的影响(建水坝、工程选址的实质应用)(1) 梯田应首选坡度相对较缓的地域。
(2) 水库坝址应选择在峡谷地形,工程量小;上游有蓄水盆地。
(3) 选择交通路线时,一般先考虑路线的坡度,再考虑长短,以减小施工难度和投资;(4) 选择引水道线时,应该依据“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重点要求,确立较适合的引水道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