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开始复苏,未来尚缺故事]联想杨元庆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诚信名人故事杨元庆的坦诚商业品质杨元庆,联想集团创始人之一,是中国企业界备受瞩目的一位商业名人。
他以其坦诚的商业品质而在业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本文将通过叙述杨元庆的故事,展示他在商业领域中的诚信品质和影响力。
杨元庆的成功事迹启示着一个重要道理:在商业领域中,诚信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作为联想集团的领导者,杨元庆用诚信的品质树立了公司良好的声誉。
他本人以身作则,坦诚、诚实和负责任地面对所有业务和合作伙伴。
他秉持着“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的信念,使联想集团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信任。
杨元庆的故事始于联想电脑在全球市场的拓展。
当时,联想电脑正面临欧洲市场的竞争压力。
他发现,只有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卓越的售后服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于是,他采取了坦诚的做法,与消费者分享他们所做出的承诺,并承诺将尽一切努力履行自己承诺的事情。
这种走出来主动面对困难的态度和坦诚的沟通方式,赢得了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肯定和认可。
在杨元庆的领导下,联想集团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
这种商业成功不仅源于杨元庆对技术创新的关注,而且是建立在其坦诚的商业品质之上。
杨元庆一直以来强调公司内外的沟通和合作,他坚信只有透明和坦诚的沟通才能够促进团队的合作,并为公司带来良好的业绩。
他鼓励员工们敢于提出问题和疑惑,并尽力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目标。
杨元庆也是一个重视责任和公益的企业家。
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教育、环境保护和贫困地区的发展。
他希望通过企业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广大社会群体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福利。
作为一个商业领袖,杨元庆的坦诚商业品质不仅对联想集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商业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所弘扬的诚信精神和坦诚商业品质,无疑是对商业道德的一种践行。
总结起来,杨元庆作为诚信名人,以他的坦诚商业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信任。
联想的过去和未来在哪里作者:杨元庆来源:《商业文化》2018年第05期3月29日,历时两个月之久的首届“中国有AI·联想高校AI精英挑战赛”,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迎来全国总决赛。
作为AI产业引领者,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出席并发表演讲。
在这里,杨元庆有回忆,有感慨,也有所期望。
很有意思的历史非常高兴能够回到中科院计算所,感觉非常亲切。
为什么呢?第一,这里可以说是联想的发祥地,联想诞生的时候,我们就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很长的一串名字。
到了后来,因为我们研发出了联想式的汉卡,才有了今天“联想”的名字。
第二,1989年的时候,我毕业以后就加入了联想。
我的第一个宿舍就是在计算所里,我那时候是在88楼,四个人一个房间。
今天虽然归来已不再是少年,但是能够在我们当年出发的地方,为莘莘学子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我还是感到特别高兴。
首先,我想为刚才同学们的精彩表现点赞、打call。
刚才听了两组,感觉从项目的展示到演讲,再到大家专业的问答,都从容自如,非常自信,每一个参赛项目都展现了你们对AI领域各种前沿技术的研究成果以及充满想象力的应用。
我感觉大家都非常老成,老成得不像大学生,至少不像我当年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所以太棒了。
除了羡慕每个人的成熟以外,也羡慕大家现在所能够接触到的这些设备,不仅仅是计算机,甚至各种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大家都能够使用。
这又让我想起了当年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我们可没有大家那么幸运。
我们当时用计算机是要去申请上机时间的,一个星期大概两次上机时间,一次两个小时就不错了。
PC机是在我快毕业的时候才出来的,我是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正好是我毕业的指导老师引进来的,大概还不是买的,而是别人赠送的。
那时候有好多软盘,不知道怎么用,因为随机器还提供了很多游戏软盘,没有说明书。
所以我的毕业论文就变成了玩游戏,天天玩游戏,玩完游戏把它的说明书给写出来,所以大家想一想有多困难。
杨元庆作者:暂无来源:《经理人·深商》 2017年第4期杨元庆,生于1964年11月,安徽合肥人。
1989年加入联想集团,在其不懈推动下,联想发展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
2004年12月,联想宣布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实现了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
2011年以来,通过并购日本NEC公司个人电脑业务和德国Medion公司等一系列投资并购项目,联想在全球各关键市场快速发展。
2014年10月,联想完成对IBM x86服务器业务和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
现在,联想是全球领先的个人电脑厂商及主要的服务器、智能手机厂商。
杨元庆于2 0 11 年被亚洲权威财经杂志《FinanceAsia》评为中国最佳CEO。
2004年、2012年,杨元庆两次入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入选《巴伦周刊》评选的全球最佳CEO之列。
2014年,杨元庆荣获“爱迪生奖”。
杨元庆于198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89年于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取得硕士学位。
现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布鲁金斯学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百度公司董事。
观点:在科技行业发展中,信息产业正在从数字化阶段过渡到智能化阶段,在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创新,打造一流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国际视野,“走出去”捕捉国际市场机遇,在迎接市场挑战的同时,做到富有远见、不唯近利,为企业长远发展和中国经济增长拓展新的空间。
人工智能将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效率革命,并从多个维度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尽管如此,这依旧只是智能化时代的起步阶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的持续拓展,人机共生时代必将到来。
在新的时代,联想要做“智能变革”的推动者,并通过“设备+云”与“基础设施+云”模式赋能产业和行业。
杨元庆作者:来源:《中国电脑教育报》2013年第03期2012年10月12日晚8点,上海浦东展览馆座无虚席,这里正在举办联想Yoga平板笔记本“翻转世界”发布会。
灯光亮起,随着动感音乐第一个走上T台的居然是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
身高一米八一、身着黑色西装、佩戴黑色领结的杨元庆迈着模特步走到T台中央双手抱臂,摆出了一个定格pose,瞬间引爆全场会心的掌声和笑声。
许是对自己第一次T台秀的“不专业表现”感到对不起观众,连杨元庆自己也颇为羞涩的一笑。
联想内部员工笑称:元庆萌了。
2008年12月24日,杨元庆带上红帽子,打扮成圣诞老人,在联想集团北京总部与员工共同欢庆圣诞节。
彼时,杨元庆正在被外界盛传要“下课”。
当时的联想第三财季亏损约6.6亿元人民币,是联想11个季度来的首次亏损。
如果那时的杨元庆是强颜欢笑的话,如今这个站在T台上国际范儿十足的CEO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经过28年的努力,联想终于插旗PC届顶峰。
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数据显示,联想2012年出货率首次超越惠普,成为了世界第一。
柳传志生命中的一部分杨元庆曾经被柳传志骂哭过,这很多人都知道。
1994年外国企业“大兵压境”的时候,联想彻底做了一个大的改组,新成立了电脑事业部。
由杨元庆单独领导。
这实际上跟以前的机制和体制发生了很大的矛盾,杨元庆为了发展他自己的区域,完全没有考虑到其他联想副总的感觉,提的要求越来越高,给柳传志的压力很大,其他老副总认为,为什么这么偏袒这支部队,等等。
当时柳传志跟杨元庆谈过,没谈通,“后来在一次稍微比较大的面积上,我非常严厉、尖锐的批评了杨元庆,当时杨元庆就流眼泪了,听说回去以后又哭了一场”。
柳传志在一次访谈中谈到。
对于杨元庆,柳传志还有很多比喻。
“元庆不是一匹小马驹,是一匹非常执拗的马,我们碰撞的时候也是火星四溅。
”“杨元庆如果说真的当真偷懒了,或者有某些情况发生严重变化,关着门拉下脸来,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
杨元庆IT跑道上的骏马在迷茫和踯躅之时,杨元庆拨正了企业的经营坐标;在质疑与非议之际,杨元庆完成了“蛇吞象”的跨国并购;在防守与进攻的关口,杨元庆发动了公司的战略转型。
伴随着一场场精彩大幕的成功升起与浩然落下,人们看到了杨元庆搏击IT泡沫破灭寒流的硬汉身影,领略到了杨元庆抗逆金融危机的非凡胆识,听闻到了杨元庆阻击PC市场萎缩的铿锵脚步。
昔日的“联想少帅”,在横刀铁马和战火纷纭之中已历练成开疆拓土与运转乾坤的沙场健将。
一步一个台阶打小喜欢文学,十几岁时就开始写诗,梦想当作家的念头直到高考前仍充斥着杨元庆的大脑。
不过,在杨元庆的父母看来,计算机产业将是未来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因此,服从父母的意愿,杨元庆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而且从第一到第三志愿全都填写了该专业,并最终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
不过,面对与自己初衷八竿子打不着的大学专业,作为“乖孩子”的杨元庆还是学得有滋有味,并且本科毕业后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学位。
怀揣着金灿灿的硕士文凭,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杨元庆走出大学校门时,正好碰上成立只有4年的联想第一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员工,不出意外,在来自全国的500余个应聘者中,杨元庆的名字出现在58名被录用员工的名单之中。
不过,与当时的许多年青人一样,杨元庆最为醉心的事情就是出国留学,选择当时名不经传的联想,杨元庆其实并没有长留于此的打算。
来到联想后,作为研究生毕业的杨元庆被安排到从事最基础的销售工作,对此杨元庆一度非常失落。
不过,就像当初自己喜欢文学但又被动服从了父母的意愿而就读了计算机专业那样,只是稍作情绪调整后,杨元庆又一次被动地接受了选择。
当时的联想还是一个从香港进口国外电脑,然后在国内转卖的“二道贩子”,因此,杨元庆进入联想后被分配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起草一份代理IBM电脑的投标书报价。
不想,毫无投标经验的杨元庆竟将价格报到了高出别人的一倍以上,一笔到嘴的生意就这样泡汤。
在基层跑了三年的市场营销后,杨元庆被柳传志任命为联想CAD部(计算机辅助设备部)的总经理。
杨元庆探寻中国IT国际化之路作者:华南来源:《中华儿女》2009年第06期1988年,中国科技大学电子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生杨元庆敲开了联想集团的大门。
他是联想第一批面向社会招收的员工。
1998年,杨元庆以联想总裁身份走进全国青联,成为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
而今,这个当年以卖SUN起家的销售部员工,在今天挥斥方道、指点全球PC市场之时,坦言自己当年完全没有“联想”到日后能够带着IT人特有的精神和气质成为青年人的榜样,征服IT界。
临危受命1993年,联想在当时国内第一波计算机界大震荡中经历着创办之后的最严重危机,没有完成既定目标,甚至已经有人撰文担心《联想还能撑多久》。
柳传志也积劳成疾住进医院。
刚刚27岁的CAD部总经理杨元庆临危受命,成为联想PC部总经理。
不到30岁从来没有过经营PC经验的杨元庆突然要接手一个急待起死回生的部门,肩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所承担的压力也可想而知。
回想当初,杨元庆说:“我是一个不怕压力的人,喜欢挑战,喜欢竞争。
我对自己有信心。
另外,我做事情喜欢轻装上阵,从不瞻前顾后,患得患失。
”话虽这样说,但是杨元庆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上任伊始,杨元庆首先着手建立起信任和信誉。
这包括在领导和员工那里建立起信任和信誉,也包括在客户和代理商中建立信任和信誉。
“1994年之前,我们确实没有很好地建立起信任和信誉,没有很好地在用户心目中树立起联想品牌的信誉。
不光我们,那时整个国产微机根本不在很多用户购机的考虑范围之内。
今天联想PC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当前的销量上,更重要的是,它为国有PC品牌在用户中赢得了信任和信誉。
”此前联想PC以前既做分销,又做直销,因此并不太受代理商信任。
为此,杨元庆在1994年一年内跑遍了全国所有的大区,理顺流通渠道。
外表儒雅的杨元庆这一番却是大刀阔斧。
对内,重新组建大PC事业部的时候,他从原来的230人中,遴选出了150人。
紧接着提高员工工资,一季度奖惩兑现一次,一改过去奖惩兑现滞后的情况。
联想主人杨元庆2010/5/11/10:52来源:《中国企业家》作者:雷晓宇他拒绝承认自己有过自我怀疑的时刻,更不会谈是否曾经试图离开联想。
他说,重任CEO这一年来,联想又有了饥饿感文|本刊记者雷晓宇摄影|邓攀起先,杨元庆在小套间里独自待了一会儿。
他不出来,哪怕听到外头的人正在谈论他。
当他踩着约好的正点走出来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从茶几上挑了一块曲奇饼干吃。
然后,他再跟客人握手寒暄,并且开玩笑地抱怨说,刚刚打了一会儿盹,就又来了十几封电子邮件。
说着借机给我们演示了一下他用来收邮件的乐Phone。
比2009年4月,这个时候的杨元庆更放松、更自在些。
有人形容说,一年之前的此时,他依稀给人一种“大病初愈”的感觉。
彼时,联想集团深陷困境。
截至2008年12月31日止的第三季度,联想集团净亏损9700万美元,最重要的中国市场也出现了首次负增长。
面对巨大的亏损压力,杨元庆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又一个拐点—原CEO阿梅里奥离职,创始人柳传志复出担任董事长,原董事长杨元庆则出任CEO。
2009年年初,甚至有未经证实的消息说,杨元庆一度处于可能被撤换的剃刀边缘。
随之联想迅速开始新的战略调整,重点实施了被联想内部称为“两个拳头”的战略,即一个拳头防守,守住中国市场和海外大客户这两个核心业务;另一个拳头出击,开拓新兴市场和消费业务,用进攻得分。
一年过去了,4月19日,联想集团在鸟巢边上的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了“联想移动互联战略暨新品发布会”。
不论是布满黑镜和蓝光的场面布置,还是领导者亮相的方式,这看起来都更像是个科幻电影的首映式,而不是个产品发布会。
杨元庆第一个出场,柳传志最后一个登台。
中间,几位联想的高管以演员的身份出现,演示新产品智能手机乐Phone、智能本Skylight和便携笔记本IdeapadU1等移动互联终端的各种功能。
总之,电影的主角是这些方寸之间的手持电子产品—它标志着这家中国最受关注的国际化企业决心重新评估消费者需求,以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实现产业升级。
新少帅执掌联想中国(图)2005年3月31日,刘军在联想与微软公司共同举办的“引领非凡体验”联合发布会上。
当联想国际征途面临重重挑战的时候,联想的根据地中国区的业务更显得异常重要。
今年五月一日,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合并完成后,年仅36岁的刘军正式走马上任,成为联想20年历史上首位首席运营官。
在联想工作了12年的刘军,不论是否储备了足够的能量,接力棒已沉甸甸地握在了手中。
“十八棵青松”之一“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能力和机遇让当年的“小将”刘军脱颖而出。
刘军1993年清华大学一毕业就进入联想,任质控中心评测部工程师。
1994年杨元庆成立微机事业部,同年25岁的刘军出任微机事业部技术部评测处经理,10月出任微机事业部技术部总经理,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总经理。
位列当年联想集团赫赫有名的“十八棵青松”。
1996年4月至1998年4月,刘军担任第一任联想电脑公司研发部总经理,兼任公司副总经理。
刘军和同事一起演绎了联想最辉煌的台式电脑事业的成长与发展。
联想台式电脑从1996年起连续5年保持国内市场份额第一、多次获亚太第一,2000年第二季度进入全球台式电脑排名前十位。
联想电脑几乎每年都有划时代的产品出现:1995年微机事业部第一次推出联想1+1电脑“宝瓶”,1996年推出多媒体天蝎电脑,1997年推出天琴电脑。
1998年4月至2000年4月,刘军担纲联想电脑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兼台式电脑事业部总经理,负责制定联想电脑发展策略。
1999年11月联想推出了令人惊叹的“天禧-因特网功能电脑”,短短两周之后,联想在香港股市市值增长约三倍。
刘军还主持成立了中国第一个IT工业设计中心,这个中心培养出了联想第一批工业设计人才。
稳重成熟的年轻人不过,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
让刘军没有预想到的挫折很快到来了。
2001年4月,柳传志的左膀右臂杨元庆接过联想大旗,而杨元庆的左膀右臂刘军,开始担任联想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主管消费IT业务。
[联想开始复苏,未来尚缺故事]联想杨元庆
杨元庆。
来源:被访者供图要想真正跨过中年危机,联想需要向资本市场讲好一个关于未来的故事。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梁睿瑶
编辑|林文龙
“联想已经跨过拐点,开足马力前进。
“
杨元庆说这句话的底气,来自于亮丽的财报。
8月16日,联想集团公布了2018/2019财年第一财季业绩报告,营收增长19%至119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净利润扭亏转盈,同比增加206%达7700万美元。
这已是联想连续四个季度实现营收增长。
作为中国最大计算机企业的联想,已入奔四之年,移动互联时代助推了、、华为的腾飞,但对于曾经辉煌一时的联想来说,却像是一片看不到边际的泥沼。
从智能电视到手机,联想接连受挫。
今年5月,联想集团市值从2015年的高点直跌70%至55亿美元,被恒生指数剔除出成分股。
没想到,这之后联想触底反弹,开始一路上涨,截至9月28日,联想收盘价为5.72港元,反弹幅度超50%。
不过,要想真正跨过中年危机,联想需要向资本市场讲好一个关于未来的故事。
在9月26日的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满屏物联网、AI、赋能,证明了联想不甘只做一家PC 公司的决心,而积极营造未来的背后,是艰难转型的急迫。
会上,杨元庆一再提及联想“三波战略”:第一是个人电脑业务保持领先,第二是移动业务和数据中心业务作为增长和利润引擎,第三是利用智能设备和“设备+云”业务转型智能化。
“SIoT更大的潜力其实是在商用领域,很多不具备计算能力、没有联网的生产设备,都可以通过嵌入专门的芯片和模组,提供相应的协议或SDK包,变身SIoT,并和后台云计算能力结合,整合成为行业解决方案。
”杨元庆接受采访时称。
数据助燃
智能化变革的“燃料”就是数据。
联想数据中心的布局始于2014年4月,它成立了四个相对独立的PC业务集团、移动业务集团、企业级业务(数据中心)集团和云服务业务集团。
同年,联想收购了的System X86项目。
但由于重组复杂,System X86项目的整合过程并不顺利,数据中心业绩在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下滑。
直到2017年,联想发布了最大的服务器产品组合,境况才开始好转。
随后,联想转向云企业解决方案的业务,数据中心业务亏损逐步收窄,但盈亏尚未平衡。
2018年第一财季,数据中心业务集团收入16.19亿美元,按年增长68%,是并购System X86以来的新高。
转型真正的数据中心提供商,要学会扬长避短。
杨元庆表示,联想过去几年,把精力都放在了计算上,存储的市场份额非常低,仅占中国存储市场需求的15%。
在这个领域,联想明明有较强竞争力,存储的利润也比计算高,所以相对吃亏。
9月26日,联想与NetApp成立合资子公司联想凌拓,股份占比51%。
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数据中心业务集团总裁Kirk Skaugen表示,成立合资公司之后,就可以覆盖全球90%的存储市场需求,从低端到高端基本都能覆盖。
“数据中心光靠某一个方面的优势是很难盈利的,只有其他方面都做,才可以提高整体的盈利。
”杨元庆在会后表示,联想过去几年都在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他非常确信数据中心业务的利润会比PC高。
联想的收入支柱PC业务也明显转向To B。
在最新财报中显露,截至6月30日,联想商用PC业务在个人电脑整体营业额占比63%,创历史新高,超过行业平均水平57%。
同时,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数据显示,联想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中排名第一。
“To B和To C都是非常大的市场,如果仅就终端设备来看,To C的规模还要更大一些。
”杨元庆话锋一转,“To B市场在基础架构、数据中心方面增长更加快速,包括行业智能的发展刚刚起步,是没有限制的,潜力相当大。
”
靠5G翻身?
在9月27日的会场上,杨元庆再次展示了全球首款5G ready的智能手机,即今年8月在美国发布的Moto Z3,它是全球首款可通过模块升级至5G的手机。
在联想的第二波战略里,联想移动业务与数据中心被视作增长和利润的引擎,但联想的手机业务在中国发展不甚理想。
联想在3G时代开启手机业务,一度与华为、酷派、中兴等四家公司合称“中华酷联”,如今只有华为一枝独秀。
2014年10月30日,联想从手中收购业务,但被寄予厚望的摩托品牌,在联想旗下三年,几乎没有泛起什么水花。
由于市场定位混乱,联想以Moto品牌推出的几款手机销量和口碑都未能满足期待。
2016年起,联想移动业务在海外渐有起色,拉丁美洲和北美成为核心市场。
最新财报显示,一季度北美地区手机销货量年比增长92%。
在中国,联想重点布局联想品牌智能手机,在印度则实行双品牌战略,在北美、拉美地区,主流机型是Moto G6及E5等。
2018年,联想缩减了亏损地区的智能手机业务,在最新财报中,手机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至16.46亿美元。
本土手机市场的颓势,导致外界对联想卖掉摩托罗拉业务的传言不断。
9月26日,杨元庆直接回应:“纯属谣言。
”
杨元庆称,联想在5G领域很早就进行了布局,联想研究院拥有一支平均从业超过10年的团队专注于5G技术,积极参与5G标准的制定,在中国北京、上海和美国芝加哥、罗利,联想还拥有专门的产品化团队。
明年中国5G网络将进行试商用,2020年将实现商用,各家手机厂商在2019年都有推出5G 手机的计划。
联想提早布局,抢先发布,无疑是想在5G时代避免重蹈4G的覆辙,但是能否真正弯道超车,仅仅“全球首款5G手机”的名号,还远远不够。
未来式
无论抢占5G先机,还是真正引领智能物联风潮,技术研发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杨元庆表示,联想每年研发投入80亿-100亿人民币,在中国所有企业中排前15。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创投集团总裁贺志强也在采访中表示,联想创投80%的钱投了硬科技,比如大数据、物联网等,10%-20%会投资新的业务模式。
针对内部孵化业务,贺志强称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当前独立发展,如果未来愿意回到集团,联想会以市场价再买回来;另一种是如果独立发展更好,联想只当大股东,将来让它独立上市。
创投目的是为了孵化内部业务,也为了寻找未来的高增长业务。
对于未来产业三大趋势,杨元庆很清楚,在智能物联网方面,联想不仅要发展针对消费者的智能音箱、智能显示、AR/VR等设备,还要针对企业客户,通过提供协议、模组、嵌入式PC、嵌入式服务器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像机床、医疗等各种设备的智能化。
在互联网、云计算这些基础设施方面,联想通过整合IBM服务器业务,在北京大学、北美均部署了超算中心。
与IBM的结合,促进了联想的全球化。
目前,全球排名前10的公有云提供商中有6家已经是联想的客户,剩下4家还在沟通中。
Kirk Skaugen称,联想在美国拓展市场,并在纽约赢得了SciNet这样的客户,它是加拿大最大的超级计算中心。
根据财报数据,联想集团收入来自美洲区最多,占比33%,超过中国区的25%、亚太区的19%,欧洲、中东、非洲一共才占比23%。
“我们有中美双总部,一个在北京,另一个在北卡罗来纳州研究三角园区。
同时我们在北京、美国和欧亚都设有研发中心。
” Kirk Skaugen表示,整合工作还会继续下去,目前为止他对于服务器业务方面的整合成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第三个趋势是促进各行各业智能化发展,这就需要针对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零售等行业构建整体的智能解决方案。
经历几个季度,联想已经看到了行业智能解决方案上的前景。
杨元庆26日接受采访时说,“以我们大数据团队为主,去年做了接近一个亿,今年我们目标是让它翻三倍。
”
他表示,To B业务更适合联想。
相比To C业务,To B业务起步更困难,要建立起长期的客户基础,建立起品牌形象和信誉。
这一切非一日之功,联想任重而道远。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