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常用实验动物视网膜血管的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416.84 KB
- 文档页数:4
1、仪器及材料手持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笔式手电筒、散瞳剂、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2、眼部的基本结构眼部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大鼠眼睛结构图3、眼科检查的方法和步骤检查前,检查室内的灯光调节到检查所需要的亮度,实验者事先固定好大鼠,并将检眼镜和裂隙灯光源连接好,并调试到最佳状态,并准备好镜头纸(检查过程中擦去动物毛发皮屑等干扰因素),生理盐水(在动物眼睛干燥时使用)及散瞳剂等摆放在容易取到的地方。
首先试验者通过肉眼对动物的眼外观检查:具体检查内容和常见变化见表1。
表1 眼外观检查内容及常见变化组织部位结果眼睑外伤、红肿、外翻、下垂、未见异常眼眶外伤、红肿未见异常眼球形态增大、变小、凸出、内陷、偏斜、震颤、未见异常其次试验者通过裂隙灯显微镜对动物进行检查:操作方法如下,试验者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拨开眼睑,使眼球充分暴露,右手持裂隙灯显微镜,由外向内扫过整个眼球,依次观察结膜、角膜、虹膜、房水、瞳孔以及晶状体。
具体检查内容和常见变化见表2。
表2 眼前节检查内容及常见变化组织部位结果结膜充血、出血、水肿、滤泡增生、疱疹、异物、溃疡、未见异常角膜斑痕(争斗所致)、浑浊、表面不平、有异物、未见异常虹膜色素脱落、萎缩、肿物、粘连、根部离断或缺损、未见异常瞳孔变大或变小、边缘不齐、未见异常晶状体浑浊、脱落、缺失、未见异常房水浑浊、积脓、出血、异物、未见异常最后试验者通过直接检眼镜对动物眼底进行检查:操作方法如下,试验者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拨开眼睑,使眼球充分暴露,右手拿散瞳剂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1滴在眼角上,轻提眼睑几次使散瞳剂充分与角膜接触发挥作用,随后试验者右手持直接检眼镜依次观察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及血管等组织。
具体检查内容和常见变化见表3。
表3 眼后节检查内容及常见变化组织部位结果玻璃体出血、细胞浸润、未见异常视网膜渗出、出血、脱离、裂孔、未见异常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颜色异常、渗出、出血、未见异常血管阻塞、新生血管、未见异常4、仪器清洁仪器使用完毕后关闭电源,并对眼科检查所用仪器如:手持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做必要的清洁维护,具体操作步骤见手持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相关使用及保养SOP。
哺乳动物视网膜的结构与功能视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感觉。
正是视觉让我们能够看到世界,并与之交流、沟通。
而在哺乳动物中,视觉的中心结构就是眼睛。
眼睛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视网膜。
视网膜是眼球中最内侧的一层组织,是对光的感受器官,是视觉信息产生的地方。
那么,哺乳动物视网膜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结构?它在视觉功能中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呢?一、哺乳动物视网膜的基本结构哺乳动物视网膜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这三个部分分别是视网膜上皮细胞层、视网膜神经元层和视网膜光感受细胞层。
1. 视网膜上皮细胞层视网膜上皮细胞层是视网膜中最外层的一层组织,它主要是调节视网膜中其他层的代谢,吸收和转化光的能量,调节视网膜的色素,并维持视网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2. 视网膜神经元层视网膜神经元层是视网膜中最重要的一层,也是视觉信息的第一处理中心。
它包括了视网膜内杆-锤细胞层、视网膜水平细胞层、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层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
杆细胞和锤细胞是视网膜内的两种感光细胞,它们分别应对黑白和彩色的光线。
水平细胞主要是在视网膜内调制杆-锤细胞和感光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
星形胶质细胞是视网膜的同形细胞,维护视网膜的正常结构。
神经节细胞层是视网膜内最内侧的一层,也是视网膜中最重要的一层,它把视觉信息从视网膜传导到大脑的感觉皮层。
3. 视网膜光感受细胞层视网膜光感受细胞层是视网膜中最内侧的一层,也是视网膜中最重要的一层组织。
它包括了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它们是视网膜的感受细胞,在光的刺激下转化为神经元信号,传输到视网膜神经元层,由此开始过程,帮助我们看到世界。
二、哺乳动物视网膜的功能视网膜作为眼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类视觉的质量和效益。
那么,哺乳动物视网膜具体在光线刺激下的视觉感受是怎样的呢?1. 视网膜中和人眼看到图像的过程有关的结构视网膜中的视感受细胞层包括了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其中,视锥细胞分为三类,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光波长:红光、绿光和蓝光。
熊去氧胆酸治疗新生大鼠视网膜损害初探张国庆;李菁;步军;孙建华;黄萍【摘要】目的:探索熊去氧胆酸对新生大鼠高氧视网膜损害的治疗作用。
方法新生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视网膜病组、低剂量(10 mg/kg)和高剂量(40mg/kg)熊去氧胆酸治疗组。
建立新生大鼠视网膜病变模型后给予不同处理。
第17天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血管,计数新生血管数量。
结果新生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增生、扭曲、分布不均匀;四组间新生血管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视网膜病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熊去氧胆酸治疗组的新生血管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低剂量和高剂量熊去氧胆酸治疗组的新生血管数量少于视网膜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剂量熊去氧胆酸治疗组少于低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熊去氧胆酸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作用,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ursodeoxycholi acid on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 caused by high concentration of oxygen in newborn rats. Methods The model of ROP was established. Neonatal rat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 group, ROP model group, low dose ursodeoxycholi acid treatment group (10mg/kg) and high dose ursodeoxycholi acid treatment group (40mg/kg). Rats were sacrificed at days 17. The new retinal vessels were observed and counted under lfuorescence microscope. Results The new retinal vessels in ROP rats were hyperplastic, twisted and unevenly distributed. There was signiif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new retinal vessels among different groups (P=0.000). The number of new retinal vessels of rats in ROP group, low-dose group and high-dose group was signiifcantly more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00). The number of new retinal vessels in low-dose group and high-do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ROP group (P<0.05). The number of new retinal vessels in high-dose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low-dose group (P>0.05). Conclusions Ursodeoxycholi acid could inhibit the angiogenesis of retina and could have curative effect on ROP.【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3页(P1168-1170)【关键词】视网膜病;熊去氧胆酸;早产儿【作者】张国庆;李菁;步军;孙建华;黄萍【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上海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上海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上海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上海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上海 200127【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围产医学和辅助生殖技术的进步,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出生率和存活率均显著增加,同时也伴随着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term,ROP)发生率的增长[1]。
1. 观察动物眼球的解剖结构,了解眼球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眼球解剖实验的操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眼球生理功能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眼球(2个)2. 实验仪器:解剖显微镜、手术刀、剪刀、镊子、眼科剪、眼科针、生理盐水、眼科探针、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显微镜载物台等。
三、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将家兔眼球取出,用生理盐水清洗,置于解剖显微镜下观察。
2. 观察眼球外部结构:观察眼球的外观、大小、形状、颜色等。
3. 解剖眼球:a. 观察眼球壁:用眼科剪剪开眼球壁,观察巩膜、脉络膜、视网膜、虹膜、瞳孔等结构。
b. 观察眼球内部结构:用眼科剪剪开虹膜,观察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
c. 观察眼附属器:用眼科剪剪开眼睑,观察睫毛、泪腺、睑板腺等结构。
4. 观察眼神经和血管:用眼科探针探测眼神经和血管的走向,观察其分布情况。
5. 观察视路:观察视神经、视交叉、视束、视皮层等结构。
四、实验结果1. 眼球壁:家兔眼球壁由外向内分别为角膜、巩膜、脉络膜、视网膜。
2. 眼球内部结构: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清晰可见。
3. 眼附属器:睫毛、泪腺、睑板腺等结构完整。
4. 眼神经和血管:眼神经和血管分布均匀,走向明确。
5. 视路:视神经、视交叉、视束、视皮层等结构完整。
1. 家兔眼球壁由外向内分别为角膜、巩膜、脉络膜、视网膜,与人类眼球壁结构相似。
2. 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在眼球内部具有重要作用,瞳孔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晶状体和玻璃体则负责成像。
3. 眼附属器如睫毛、泪腺、睑板腺等在眼球保护、润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 眼神经和血管为眼球提供营养,保证眼球正常生理功能。
5. 视路是视觉信号传递的通道,从视网膜到视皮层,保证视觉信息的传递。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家兔眼球的解剖,观察了眼球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加深了对眼球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使用眼科手术器械,提高了动手能力。
实验动物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研究进展陈俊宏;李强;段俊国【摘要】As one of the essential diagnostic methods of fundus oculi diseases ,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ling fundus oculi disease of experimental animal and evaluating treatment effects of medicine in the research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This paper expounds several common FFA methods of experimentalanimal ,briefly cover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discusses reasonable way of FFA for experimental animals .%在实验动物研究中,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 )作为眼底疾病诊断必备的检测方法之一,对眼底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药物治疗作用效果的评估有重要作用。
本文阐述几种常见的实验动物FFA方法,简述它们的优缺点,探讨合理的实验动物FFA方式。
【期刊名称】《中医眼耳鼻喉杂志》【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2页(P97-98)【关键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实验动物;研究进展【作者】陈俊宏;李强;段俊国【作者单位】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一项最常用的眼底病变诊断技术,已成熟地在临床上应用。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动物眼球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功能;2. 掌握动物眼球的观察方法;3. 熟悉动物眼球的病理变化。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猪眼球(2-3个)、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针、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酒精、甲醛、染色剂等;2. 实验仪器:解剖台、显微镜、显微镜支架、显微镜载物台、显微镜照明系统、切片机、烤箱、冰柜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眼球外观:将猪眼球置于解剖台上,观察其外观,注意眼球的形状、大小、颜色、有无损伤等。
2. 解剖眼球:用解剖刀将眼球纵切开,观察眼球的结构,包括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等。
3. 观察眼球内部结构:(1)角膜:观察角膜的透明度、厚度、形状等;(2)虹膜:观察虹膜的颜色、纹理、瞳孔的大小、形状等;(3)晶状体:观察晶状体的透明度、形状、位置等;(4)玻璃体:观察玻璃体的透明度、形状、位置等;(5)视网膜:观察视网膜的层次、颜色、脉络膜等;(6)脉络膜:观察脉络膜的厚度、颜色、血管等;(7)视神经:观察视神经的粗细、颜色、位置等。
4. 观察眼球病理变化:(1)将眼球置于生理盐水中,用解剖剪剪开眼球,观察眼球内部的病理变化;(2)用显微镜观察眼球切片,观察视网膜、脉络膜、玻璃体等部位的病理变化;(3)对眼球进行染色处理,观察眼球内部的病理变化。
5.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眼球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进行详细记录,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观察到猪眼球由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等组成;2. 观察到角膜透明、虹膜有颜色、晶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视网膜有层次、脉络膜有血管、视神经粗细等;3. 观察到眼球病理变化,如视网膜脱离、脉络膜出血、玻璃体混浊等。
五、实验结论1. 动物眼球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包括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等;2. 动物眼球具有生理功能,如视力、调节焦距、保护眼球等;3. 眼球病理变化可导致视力下降、眼球疼痛等症状。
糖网明目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探讨糖网明目颗粒新工艺提取物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
方法改进传统水煎煮中药制备工艺,优选提取制备新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种工艺糖网明目颗粒提取物有效成分的含量;建立体内外药效学评价模型,评价药物作用效果。
体外实验采用MTT法观察2种工艺不同浓度的糖网明目颗粒提取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 926增殖作用的影响。
体内实验采用视网膜铺片及ELISA观察2种工艺糖网明目颗粒提取物对STZ造模制备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
结果与传统工艺比较,糖网明目颗粒新工艺提取物所含有效成分明显提高;糖网明目颗粒新工艺提取物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理学状态,降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蛋白水平。
结论新工艺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取和富集糖网明目颗粒中有效成分;新工艺提取物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理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及炎性因子有关。
标签:糖网明目颗粒;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炎性因子;大鼠糖网明目颗粒是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高健生教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经验方(密蒙花方)开发的中药6类新药。
密蒙花方是在交泰丸的基础上加密蒙花、黄芪、女贞子、乌梅、益母草而成,具有补气助阳、养阴清热、通络明目作用。
主治早期DR,症见视物疲劳、视力减弱、自汗、手脚凉麻、疼痛、大便干燥、尿频等。
20余年临床实践表明,该方对提高DR患者的视力、改变视疲劳等临床症状及改善眼底血管状态均有明显效果[1-2]。
本研究对上述处方传统水煎煮工艺进行了改进和优化,采用DR大鼠模型及体外细胞模型对2种工艺进行药效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该药防治DR的作用机制。
1 实验材料1.1 动物与细胞SD大鼠,SPF级,7周龄,雄性,体质量180~220 g,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京)2012-0001。
2007年12月 第l5卷第6期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ACTA LABORATORIUM ANIMALIS SCIENTIA SINICA December.2oo7
Vo1.15 No.6
眼科常用实验动物视网膜血管的比较 孔祥梅 ,孙兴怀’,俞道义 ,郭文毅 ,姜春晖
、 研究报告¥
∞∞e≈
(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200031;2.Lions眼科研究所,澳大利亚) 【摘要】 目的 比较眼科常用实验动物视网膜血管尤其是视网膜毛细血管的情况,为实验时正确选择动物模 型提供基础。方法取猕猴、家猪、新西兰大白兔、犬、猫、sD大鼠、C57小鼠以及豚鼠的正常眼球数个,完整剥离整 个视网膜,用ADPase法进行血管染色,对视网膜血管进行形态学的比较。结果 猕猴视网膜大血管从视盘穿出, 分成四支分别供应视网膜四个象限,每条血管逐级分支最后成为毛细血管,其毛细血管呈网状分布,在赤道处分成 两层,至周边变成一层,且有发育良好的黄斑区毛细血管拱环结构。家猪视网膜大血管由视盘发出后放射状走行, 毛细血管也呈网状分布,无黄斑拱环结构。兔仅视盘两侧部分视网膜可见血管,毛细血管网状不明显。犬的视网 膜血管也放射状走行,但迂曲明显,毛细血管不成网状。猫、大鼠、小鼠的视网膜大血管均由视盘发出,猫的分成 上、鼻下、颞下三支,大鼠、小鼠的各方向均有,区域性不明显,三者的毛细血管网均发育良好,至周边部仍很密集, 呈两层分布。豚鼠视网膜无可见的血管。结论 用于研究人视网膜血管尤其是毛细血管时,可选用猕猴、家猪、 猫、大鼠和小鼠作为动物模型;但要研究人黄斑区血管时,仅可选用猕猴等灵长类动物。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毛细血管;实验动物;猕猴;ADP酶染色 【中图分类号】R7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47(2007)06—0416.03
Comparison of the Retinal Vessels in Laboratory Animals Commonly Used in Ophthalmology
KONG Xiang—mei‘,SUN Xing—huai‘,YU Dao—yi2,GUO Wen—yi‘,JIANG Chun—hui‘
(1.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Eye&ENT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 1,China;2.Lions Eye Institute,Australi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etinal vessels and especially the retinal microvessels in laboratory animals commonly used in ophthalmology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eo ̄eefly choosing the proper animal models for ophthalmological studies. Methods The normal eyeballs of rhesus monkey,pig,rabbit,dog,cat,rat,mouse and Guinea pig were taken and the retina was peeled off.The retinal vessels were prepared with ADPase staining,examined and analyzed.Reslts The retinal vessels of rhesus monkey went from the optic disc and distributed into four branches running in four quadrants and formed a connecting net. There were two layers at the equator,one layer at the peripheral part and well—developed macular capilary ring.The vessels of pig went also from the optic disc.There was also a retinal mierovaseular net but no macular capillary ring.Rabbit had obvious vessels only at both sides of the optic disc and not well—developed capilaries.The vessels of dog retina were circuitous and the capillaries did not form a net.The vessels in cat.rat and mouse retinae went radially into the periphera1. e vessels in cat retina formed three branches,the superior,nasal inferior and temporal inferior.The vessels of rat and mouse did not have apparent directions. All the cat,rat and mouse retinae had well—developed capillaries consisted of two layers which were dense even at the peripheral part.Guinea pig had no distinct retinal vessels.Conclusions All rhesus monkey,pig,eat,rat and mouse can be used for studying the retinal vessels especially the mierovessels in humans.However,only rhesus monkey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macular retinal mierovessels. 【Key words】Retinal vessels;Mierovessels;Laboratory animal;Rhesus monkey;ADPase staining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571996);上海市科委 基金项目(o44t19607)。 [作者简介】 孔祥梅(1978年一),女,主治医师,医学博士,从 事研究方向:青光跟。 [通讯作者】孙兴怀Email:xhsun@shmu.edu.cn
许多常见眼科疾病均累及视网膜血管尤其是视 网膜毛细血管,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 阻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对这些疾病的病理机 制、治疗方法等的研究经常要用到实验动物,首先要 了解不同实验动物视网膜血管尤其是视网膜毛细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o7年12月第15卷第6期 Acta I Anim Sci Sin,December,20o7,Vo1.15,No.6 417
管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动物,本文就眼科常用实验动 物的视网膜血管的情况加以比较。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动物 健康成年猕猴3只(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研究 中心提供,合格证号:中科动管第005号),除一项 眼前部的球结膜淋巴管形态实验外,未进行其他处 理,灌注固定后取眼球。新鲜家猪眼球6只,新西兰 大白兔眼球6只,毕格犬眼球4只,家猫眼球4只, SD大鼠、C57小鼠以及豚鼠的眼球各6只(每只动 物只取1只眼)。 1.2标本处理 1.2.1视网膜铺片制作:将眼球浸于4%多聚甲醛 磷酸缓冲液中固定4℃过夜,自扁平部将眼球剖成 前后两部分,取后半部分周边放射状剪开数条,将视 网膜与巩膜和脉络膜小心分离,得视网膜铺片。 1.2.2血管染色:按照ADP酶染色 的方法对视网 膜铺片进行染色:将视网膜铺片用Tfis.马来酸缓冲 液(0.05 mol/L,pH为7.2)冲洗15 min×5次;于 37℃反应液(浓度为0.2 mol/L,pH为7.2的Tfis.马 来酸缓冲液中加入3 mmol/L硝酸铅、6 mmol/L氯化 镁、1哗/ml ADP)中反应15 min;Tfis.马来酸缓冲液 (0.05 mol/L,pH为7.2)冲洗15 min×5次;10%硫 化铵显色反应5 min;Tfis.马来酸缓冲液(0.05 mol/ L,pH为7.2)冲洗15 min×5次;甘油缓冲液封片。 1.3图像观察 每一张铺片在同一拍摄参数情况下采集视盘 旁、赤道部、周边部的图像各8张。
2 结果 2.1猕猴的视网膜血管 ADP酶法染色后的视网膜呈褐色,血管清晰可 辨。猕猴的视网膜大血管从视盘穿出,分成四支分 别供应视网膜四个象限,每条血管逐级分支最后成 为毛细血管,鼻侧的两条血管呈放射状走向直至周 边,颞侧的两条则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呈环形走向。 视网膜毛细血管呈网状分布,在赤道部较密集,分成 深浅两层,相互间有交通;至周边变成一层且较稀 疏;在黄斑部位毛细血管较密集,有发育良好的黄斑 区毛细血管拱环结构,中央为中心凹无血管区。见 图1(彩插3)。 2.2家猪的视网膜血管 家猪的视网膜大血管自视盘穿出后也向四个象
限分支供应,均为放射状走向,其中有部分较大血管 一直走行至周边。其视网膜毛细血管也由大的血管 逐级分支变细形成,呈网状分布,在赤道部有两层, 至周边部变稀疏,呈不完全地单层分布。在视盘颞 侧视觉相对敏感的黄斑区,视网膜毛细血管未见与 其他部位明显不同,无黄斑区血管拱环结构形成。 见图2A(彩插3)。 2.3兔的视网膜血管 新西兰大白兔的视网膜仅在视盘两侧部分区域 可见血管,呈条状分布类似羽毛,其毛细血管与大血 管走向基本相同,相互间有吻合。见图2B(彩插3)。 2.4犬的视网膜血管 毕格犬的视网膜大血管自视盘穿出后向四周放 射状走行,血管呈迂曲状,部分较大血管一直走行至 周边,部分大血管分支变细成毛细血管,但视网膜毛 细血管间联系不明显,无网状结构形成。在视觉相 对敏感的中心区,视网膜血管未见与其他部位明显 不同,无血管拱环结构。见图2C(彩插3)。 2.5猫的视网膜血管 家猫的大血管也从视盘发出,主要分成上、鼻 下、颞下三条分支,还有一些小的血管由视盘边缘出 人,分布在赤道后部。血管走行不迂曲,毛细血管网 发育良好,至周边部仍很密集。见图2D(彩插3)。 2.6大鼠的视网膜血管 SD大鼠的视网膜血管以视盘为中心呈放射状 排列直至周边,末梢分支变细或侧支分出的毛细血 管相互吻合,形成密集的毛细血管网,呈两层分布, 周边血管仍较密,双层分布。在视盘上方视觉敏锐 的视觉条带区域,血管分布未见明显异常。见图2E (彩插3)。 2.7小鼠的视网膜血管 C57小鼠的视网膜血管分布与大鼠相似,从视 盘发出后放射状排列,形成的毛细血管网很密集,呈 两层分布。见图2F(彩插3)。 2.8豚鼠的视网膜血管 豚鼠的视盘结构可辨,但视网膜未见血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