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高强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若干问题

论高强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若干问题

论高强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若干问题
论高强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若干问题

论高强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若干问题

摘要:本文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高强度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应遵循的质量标准的分析,针对原材料选择及混凝土裂缝产生与预防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强度混凝土;建筑施工;裂缝预防

1 高强度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应遵循的质量标准

(1)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制度针对具体的工程对象。事先必须有设计、生产和施工各方共同制定的书面文件,提出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具体细则,规定各种报表记载的内容并明确专人负责监督检查和施行。

(2)必须经审查单位批准后施工。高强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对原材料性能,所配制手工劳动高强砼拌合物性能及砼硬化性提出试验结果报告,等设计单位或甲方监理单位许可后,方可施工。

(3)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质量验收。高强混凝土质量检查及验收,可参照《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中的有关规定。捡查内容,应包括浇筑过程的坍落度变化及凝结时间,当环境温度与标准养护相差较大时,应同时留取在现场环境下养护的对比试件。标准养护的留取试块宜比普通强度混凝土所要求的增加1-2倍,以测量早期及后期强度变化,测定抗压极限强度的试件可用边长为10cm立方体,对15cm边长立方体强度的换算系数由5OMpa到90Mpa取0.95到0.9l逐步递减,中间取值可直线内插。

(4)对于大体积和大尺寸的市强混凝土工程或构件,应监测水化热造成的温升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防裂措施。

(5)高强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参照混凝士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有关规

定。

2 高强度混凝土原材料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2.1 水泥

宜选用525或525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中的碱含量、氯离子的含量对混凝土的耐久性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高强混凝土使用的水泥用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河北工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姓名:学号: 教学管理单位: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题目: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指导者: 评阅者: 年月日

毕业论文摘要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章概述 (1) 1.1 课题的提出 (1) 1.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 1.3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2) 第2章裂缝的成因 (3) 2.1 设计原因 (3) 2.2 材料原因 (4) 2.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4) 2.4 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4) 2.5使用原因(外界因素) (5) 第3章裂缝的控制措施 (5) 3.1 设计方面 (5) 3.1.1 设计中的‘抗’与‘放’ (5) 3.1.2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 (6) 3.1.3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6) 3.1.4 设计上要注意容易开裂部位 (6) 3.1.5 重视构造钢筋 (7) 3.2 材料选择 (7) 3.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8) 3.4 施工方面 (8) 3.4.1 模板的安装及拆除 (8) 3.4.2 混凝土的制备 (9) 3.4.3 混凝土的运输 (10) 3.4.4 混凝土的浇筑 (10)

3.4.5 混凝土的养护 (12) 3.5 管理方面 (12) 3.6 环境方面 (13) 第4章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3) 4.1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3) 4.1.1.表面处理法 (13) 4.1.2填充法 (13) 4.1.3灌浆法 (13) 4.1.4.结构补强法 (14) 4.1.5混凝土置换法 (14) 4.1.6电化学防护法 (14) 4.1.7仿生自愈合法 (14) 第5章结论 (15) 5.1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15) 5.2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15) 5.3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6)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18)

高强轻质混凝土

高强轻质混凝土;配合比 一、前言 现代混凝土作为人造建筑材料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解决普通混凝土质量大的缺点,人们逐渐开发出了混凝土的新品种一一轻质混凝土。1913年美国首先用回旋窑烧制了页岩陶粒,为轻质混凝土的发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由于轻质混凝土是一种比强度高,保温耐火,抗震性能好,无碱集料反应等新型混凝土,可广泛应用在各种工业与民用建筑等构筑物上,具有很好的技术经济价值,所以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成为建筑材料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轻质高强的新型建筑材料之一。 在轻质混凝土的发展初期,由于其强度较低且人们对其力学性质研究较少,使其应用的范围有所局限。随着研究的深入、高强轻集料即高强陶粒的问世。人们利用高强陶粒配制出了密度等级为1600~1900,强度等级在LC30以上的,广泛用于结构的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它以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潜在的好处,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在北欧等国被广泛地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桥梁和城市立交桥及海洋工程中。而在我国,由于对轻质高强混凝土的研究还不十分系统,其用于承重结构的还不多。 二、HSLC基本概念及优势 1. 高强轻质混凝土的定义 高强轻质混凝土(High-Strength Light Weight Concrete,以下简称HSLC)是指利用高强轻粗集料(在我国通常称它为高强陶粒)、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而成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强度等级为LC30以上的结构用轻质混凝土。从HSLC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它除了和普通混凝土一样牵涉到粗、细集料、水泥和水以外,所不同的是还涉及到表观密度(原称容重)的最大限值和最小的强度等级限值。 2. HSLC在公路桥梁中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梁逐渐向大跨度发展,这也使混凝土自重大的缺点更加突出,限制了桥梁跨度的进一步提高。HSLC以其高强、轻质的特点,显然能够克服普通混凝土无法克服的自重过大的缺陷,实现桥梁跨度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桥梁结构向大跨、重载、轻质、耐久方向发展的今天,HSLC当是今后桥梁建设上主要使用的材料之一。HSLC在桥梁工程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轻梁体自重,增大桥梁的跨越能力; (2)减低梁高; (3)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4)抗震能力好; (5)降低工程造价。 三、HSLC配合比设计 HSLC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在于确定能获得预期性能而又最经济的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用量,它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相同的,即在保证结构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力求达到便于施工和经济节约的要求。由于HSLC所使用高强陶粒的特性,它还不能像普通混凝土那样,用一个较公认的强度公式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础。虽然,国内外都有不少研究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强度公式,但都存在很大局限性,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差距。所以,现阶段,主要还是通过参数的选择和简单经验公式的计算,最终经过试验的方法来确定各组分材料的用量。

搅拌站中商品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

搅拌站中商品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 一、生产准备 1、生产部根据供货合同签发“混凝土出产任务通知单”,转发到搅拌站、资料科、技能质量科。拌和站、资料科、技能质量科应按需求做好出产预备作业。 2、关于大方量混凝土,出产付司理根据公司出产供给计划安排交底,预备出产。 3、关于特种混凝土,公司技能负责人还需根据公司质量计划进行技能交底。根据技能交底内容,公司各部分做好出产预备。 二、原资料预备 1、市场部依照《收购操控程序》和混凝土出产供给计划的需求,预备出产用各种原资料。 2、市场部依照《收购操控程序》安排资料出场,并依照《标识和可追溯性操控程序》和有关文件的需求做好商品维护和标识作业。 3、市场部依照《查验和实验操控程序》对出场的原资料进行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运用。不合格依照《不合格品操控程序》履行。

三、配合比 实验室根据混凝土出产任务通知单的内容和沙石含水率,规划混凝土合作比,向拌和站和质检员下达混凝土合作比技能文件。 四、生产前检查 1、持证上岗操作工、实验员、质检员有必要经过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查验和丈量设备查验和丈量设备均应强制性定时校验,保证其准确度和精密度。 3、出产设备设备主管和修理部分应及时对设备进行修理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满意出产需求。 4、作业环境公司出产部要查看各工序出产环境是不是符合需求。拌和站要保证操作室的清洁,冬期施工时要保证物料及拌和机室温度。车队要保证在装运混凝土前倒尽罐车内存水和保证车体整齐。有关部分要监督和查看设备的作业环境。 五、开盘判定

1、混凝土的开盘判定作业由公司技能负责人安排质检员、实验员、操作工参与,依照“混凝土开盘判定”表中的内容进行判定。判定合格签字认可后方可正式开盘出产。 2、混凝土开盘判定内容记载要齐全,履行《记载操控程序》。 六、搅拌 拌和站在拌和进程中有必要严格履行《预拌混凝土操作技能规程》、混凝土施工合作比、质量计划等有关文件,严格依照需求操控计量精度、投料次序和拌和时间,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标准。 七、产品查验 1、出产进程中的每道工序都要盯梢查验,发现不符合时及时返工返修,不留质量危险。经查验合格的在制品才能转下道工序。 2、各部分、班组有必要仔细填写质量和交代记载,以备商品的可追溯性。 3、出产、运送、泵送班次交代时应进行交代查验,由班长(车长、机长)安排进行。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混凝土的裂缝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我在工作中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 裂缝的成因 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有设计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施工过程各种因素组合产生的,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有效途径,裂缝原因是设计、施工、材料、环境等相互影响的综合性问题,解决裂缝控制问题应当采取综合方法。 1.1 设计原因 1)设计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开裂。 2)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引起构件裂缝,如墙板、楼板等 3)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 4)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 5)荷载收缩,使用环境温度变化,管线配置不当,保

护层厚度不足,抗温度收缩配筋不足。 1.2 材料原因 1)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 2)果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缩量增大。 3)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 4)水泥品种的原因,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 5)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 1.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1)配合比中水灰比过大。 2)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现为水泥浆体积越大、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 3)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导致混凝土离析、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 4)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研究进展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种类、改性机理和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和普通混凝土相比,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有良好的性能:高的抗折、抗拉强度、好的柔韧性,高的密实度和抗渗性等,当前聚合物改性混凝土主要有 3 种, 即: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 聚合物混凝土,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聚合物改性混凝土学科的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种类;改性机理;研究现状;前景 0 引言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是指一类聚合物与混凝土复合的材料,是用有机高分子材料来代替或改善水泥胶凝材料所得到的高强、高质混凝土。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发展已有多年历史,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性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普通混凝土虽然抗压强度高,但也存在着较多缺点,比如抗拉和抗折强度较低,干燥收缩大,脆性大。在水泥混凝土中加入少量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可以使混凝土获得高密实度,改变混凝土的脆性,拓宽了混凝土的使用领域,能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1]。 1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分类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按照制备方式,可分为聚合物浸渍水泥混凝土(PIC),聚合物胶结混凝土(PC)和聚合物水泥混凝土(PCC)三种。 1.1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PIC)是将已经水化的混凝土用聚合物单体浸渍, 随后单体在混凝土内部进行聚合生成的复合材料。聚合物浸渍混凝土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及侵蚀能力。用于浸渍混凝土的聚合物单体主要有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丙烯腈等。这种混凝土适用于要求高强度、高耐久性的特殊构件,特别适用于输运液体的有筋管、无筋管、坑道等。聚合物浸渍混凝土因其实际操作和催化复杂,目前多用于重要工程。国外已用于耐高压的容器,如原子反应堆、液化天然气贮罐等。 1.2 聚合物胶结混凝土 聚合物胶结混凝土(PC)是以聚合物为唯一胶结材料的混凝土,又称之为树脂混凝土。大部分情况下是把聚合物单体与骨料拌和,把骨料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聚合物混凝土所用的聚合物主要有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呋喃树脂、沥青等,混凝土的胶结完全靠聚合物,聚合物的用量约占混凝土重量的8%左右,这种混凝土具有高强、耐腐蚀等优点,但目前成本较高,工艺复杂, 经济适用性和工程实用性均很差[2],只能用于特殊工程(如耐腐蚀工程)。 1.3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PCC)是将水泥和骨料混合后,与分散在水中或者可以在水中分散的有机聚合物材料结合所生成的复合材料。制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先将聚合物用水分散后,以乳液或聚合物水溶液的形式加入,聚合物胶乳在混凝土水化过程中影响混凝土水化过程及混凝土的结构,从而对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性能起到改善作用。另一种是先将聚合物与水泥或其他分散介质进行预分散,以干拌砂浆的形式使用。混合料与水拌和时,聚合物遇水变为乳液,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乳液脱水,形成聚合物固体结构[3]。此外,聚合物还可以纤维或者纤维增强塑料的形式,或者起外加剂的作用在混凝土中获得了应用。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由于操作简单,改性效果明显,成本较低(相当其他两种聚合物混凝土成本的1/10),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聚合物对水泥混凝土的改性机理 国内外用于水泥混凝土改性的聚合物品种繁多,但基本上是三种类型:即乳液(乳胶、分散体)、液体树脂和水溶性聚合物。其中乳胶是使用最广的,主要分为三类: 1)橡胶乳液类。主要有天然乳胶(NR)、丁苯乳胶(SBR)和氯丁乳胶(CR) 甲基丙烯酸甲脂

超高强混凝土的研究进展

超高强混凝土的研究进展3 李 悦 (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北京100022) 摘 要: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强度等级超过100M Pa 的超高强混凝土已经研制成功并在工程中应用。介绍了活 性粉末混凝土、无纤维增强混凝土及纤维增强混凝土等三类超高强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及其研究现状,并且讨论了今后超高强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超高强混凝土; 研究进展; 纤维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f Super H igh Strength Concrete L I Y ue (T he co llege of arch itectu 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Beijing U n iversity of T echno logy ,Beijing 100022,Ch ina ) Abstract : W ith the developm en t of bu ilding techno logy ,the super h igh strength concrete w ith the strength degree over 100M Pa already w as developed successfu lly and app lied in field .T h is paper in troduces the p roperties and research p rogresses of th ree k inds of super h igh strength concrete ,w h ich are reactive pow der concrete ,fiber reinfo rce concrete and non -fiber reinfo rced concrete .Fu rthermo re ,the develop ing trend of super h igh strength concrete w as also discu ssed . Key words : super h igh strength concrete ; research p rogresses ; fiber 混凝土材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工程材料,其强度等级是反映混凝土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认为强度等级达到或超过C 60的为高强混凝土,但对超高强混凝土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文中认为强度等级超过C 100的为超高强混凝土。在我国,C 100以上的超高强混凝土已经在重要工程中开始使用,国外已经在实验室中配制出了抗压强度超过800M Pa 的超高强混凝土,并正在研制1000M Pa 的极高强混凝土。但是,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高强混凝土的脆性大,并且混凝土强度越高,材料的脆性就越大,超高强混凝土甚至会出现爆裂破坏现象。为了克服此缺点,一个有效的途径是掺加纤维的方式来改善其延性。综述了超高强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为该类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 1 活性粉末混凝土 活性粉末混凝土(R eactive Pow der Concrete ,缩写为R PC )是一种超高强、低脆性,且具有高耐久性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R PC 实现高强化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提高材料组分的细度与活性,减少材料内部的缺陷(孔隙与微裂缝),获得超高强度与高耐久性。根据这个原理,R PC 所采用的原材料平均颗粒尺寸在0.1~1.0mm 之间,目的是尽量减小混凝土中的孔间距,从而提高拌合物的密实度。最早的R PC 由法国最大的营造公司Bouygues 公司在1993 年率先研制成功。它由级配良好的细砂、水泥、石英粉、硅灰及高效减水剂等组成,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延性,掺入了直径约0.15~0.20mm 、长度为3~12mm 的微钢纤维。它有2个强度等级:一是经高温高压处理后强度达800M Pa 的R PC 800;二是

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计量、拌合、运输、浇筑、养护等过程的质量控制。 高性能混凝土以耐久性为前提,同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力学性能,它有比普通混凝土更为卓越的性能和结构,主要具有以下性能:①高强; ②高的弹性模量;③在恶劣的条件下耐久性良好;④低渗透性和扩散性;⑤抗化学侵蚀能力;⑥抗冻融破坏;⑦体积稳定性一抗裂性;⑧易密实且不易离析。影响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因素很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1、原材料选择与配合比的设计 1.1原材料的控制 1.1.1原材料技术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1.1.2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尽量简单,因材料种类过多会使混凝土拌合物难以控制。 1.1.3粗骨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其级配(颗粒大小与分布)和颗粒特征(形状、孔隙率、表面特征)它会影响混凝土的用水量和皎凝材料用量,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体积稳定性,同时决定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2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的选择 1.2.1坍落度:根据施IT艺要求选择适宜浇筑的坍落度,高性能混凝土流动性好且不易离析,坍落度设计时不用太小,泵送混凝土一般设计坍落度为160~200ram,非泵送混凝土考虑运输坍落度可以选择100~150ram,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运输和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得离析。 1.2.2含气量:考虑运输、浇筑过程可能会有大约1%的含气量损失,设计时非引气混凝土含气量控制在3—4%,引气混凝土含气量控制在5~7%比较适宜,以满足混凝土的人模含气量的技术要求。 1.3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考虑 1.3.1根据水胶比和强度的关系计算水胶比;同时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要求,如脱模、初张拉等对混凝土强度要求,28天强度未必是最重要的,也许其它龄期的强度控制设计才是最重要的。. 1.3.2根据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选择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在考虑的使用年限时,耐久性如抗冻性、抗渗性甚至比强度更重要。 1.3.3初步设计的配合比要根据耐久性的要求校核混凝土总碱含量、氯离了占总的胶凝材料用量酌比例等不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 1.4配合比的试配与确定 1.4.1根据结构部位尺寸、钢筋间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泵送管的直径等确定最大骨料尺寸;调整砂率和其它组分的用量,选择可以接受的用水量和水胶比进行试配;最后根据试配的结果选择含气量、坍落度、强度、弹性模量等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又较经济的几个配合比进行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检测。 1.4.2试配时必须采用有代表性的胶凝材料、骨料、外加剂、水,并应考虑到不同季节混凝土性能的差异;特别是高温天气施工对混凝土的不利因素。 1.4.3充分考虑骨料吸水率对混凝~32作性能的影响,吸水率大的骨料会引起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摘要 针对混凝土工程中普遍存在的裂缝问题,对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危害、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本文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方面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以及施工现场的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 依据相关文献,并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法、灌浆法、填充法、混凝土置换法、结构补强法、电化学防护法等。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防治措施

Causes and Control of Concrete Cracks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ommon crack problems in concrete engine ering, the causes, hazard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co ncrete crack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causes of some common cracks in concrete engi neering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design, ma terial, mix proportion, construction site maintenance and so on. I n view of the causes of concrete cracks,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cracks are put forward in the aspects of concret e structure design, selection o f concrete materials, optimization o f mix proportion, and maintenance of construction site.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nd summarized the treatment methods of concrete cracks :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 grouting me thod, filling method, concrete replacement method, structure reinfor cement method, electrochemical protection method and so on. Key words:concrete; crack; genesis; control; prevention and contro l measures

高强混凝土进展与应用

高强混凝土应用与研究进展 前言 高强混凝土在我国房屋建筑中的使用比例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推广应用高强混凝土有利于提高我国混凝土质量的总体水平。通过分析高强混凝土工作学性能、强度与国内外对高强混凝土的应用,了解它的优点和意义。并且从施工技术、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高强混凝土存在的问题,指出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为高强混凝土这种土木工程材料的科研与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意见。 1.高强混凝土的定义 1930年前后,就已经出现了抗压强度为100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在1966年第五次预应力混凝土国际联盟大会上,阐述了高强混凝土技术的现状,并提出用强度为100Mpa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可能比钢结构还要轻。这个报告影响很大,从此高强混凝土的关心就多起来了。 高强混凝土(High Strength Concrete 简称HSC)对于划分高强混凝土的范围,国内外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在国外,规范强度(Mpa): 美国混凝土协会≥41 欧洲混凝土委员会 50~100 挪威 44~94 芬兰 60~100 日本 50~80 德国 65~115 荷兰 65~105 瑞典 60~80 法国 50~80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提高,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强度等级不低于C60的混凝土即

为高强混凝土。由于这类混凝土有别于C60以下的普通混凝土,其原材料选择和施工质量控制更为严格,而且受压破坏表现出更大脆性,因而在结构计算和构造方法上与普通混凝土也有所差别。通常还将强度大于C80的混凝土称为超高强混凝土。 从我国现今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出发,也考虑到混凝土材料性的变化,一般把强度等级为C50~C8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2】这标准与美国混凝土学会(ACI)在1984年提出的高强混凝土定义不相上下。它是用水泥、砂、石原材料外加减水剂或同时外加粉煤灰、F矿粉、矿渣、硅粉等混合料,经常规工艺生产而获得高强的混凝土。 2.高强混凝土的特点 利用高强混凝土的高强、早强及高变形模量的特可以大幅度缩减底层墙柱的截面尺寸并增大建筑使用面积[3],可以扩大柱网间距并改善建筑使用功能,可以加快模板周转并缩短施工工期,可以增加结构刚度、减少高层房屋的压缩量与水平位移,采用高强混凝土之后 ,由于墙柱截面缩小,在保证构件配筋率提高的前提下仍有可能节约钢材,此外还减轻了结构自重和作用于地基的荷载。高强混凝土在受弯构件中也能发挥作用,可以增加梁跨和减薄楼板厚度,并为房屋建筑采用更大跨度的预应力板以及在预应力梁中应用更高强度的钢索提供了可能。高强混凝土有优异的抗渗性能,在遭受侵蚀物质作用的工业厂房、储罐、城市汽车库、海滨设施等建筑工程中也有广泛用途。 如以 C60~ C80 的混凝土取代 C30~ C40的混凝土, 生产钢筋混凝土构件, 可以大大减少混凝土及钢筋用量。经计算表明,高层框架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柱, 底层体积配筋率高达6%,如果用 C60 的混凝土替代 C30 的混凝土, 每 m3混凝土减少钢筋用量 24kg[4]。由此可见, 使用高强混凝土不但节省了材料, 还大大减轻了结构物自重, 同时对混凝土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充分表明高强混凝土的研究,有其重大的技术经济意义。 但混凝土强度越高,脆性愈显著。在用于钢筋混凝土抗震柱时必须慎用。高强混凝土几乎不透水,当发生火灾时,材料内部的结合水在高温下转变为高压蒸

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着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够更好的了解到在现代化混凝土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从而找到提升高强混凝土强度的方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科学的进行工艺上的改变,从而更好的提升高强混凝土的强度。 【关键词】高强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 高强混凝土是具有高强抗压能力、密度大以及孔隙率低等特点的现代化新型建筑材料,被大量的运用于大型桥梁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高强混凝土具有的强大抗压能力,能够提高建筑的安全性,提高其经济效益。由于普通的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较短,使用环境也较为复杂,混凝土的耐久性越强,现代化混凝土的工作效率也越高。而对影响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因素进行研究,能够不断提高其性能,发挥材料的优势,提升建筑的水平。 1 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强混凝土的制成和运用涉及到了一系列工艺,对其中的关键步骤和材料运用进行分析,能够找到高强混凝土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而不断改进高强混凝土的强度,提高其运用范围。 1.1 水泥等级 水泥等级对水泥强度的影响是成正比的,在保证矿渣掺量p1.3 掺合料品种 不同品种的掺合料会影响到高强混凝土的强度。按照一定的比例,对矿渣、硅粉以及粉煤灰进行掺合,并且在保证砂率以及水胶比相同的前提下,所得到的高强混凝土的流动性以及抗压强度都是不同的。相对来说,硅粉和矿渣的组合能够带来更高的强度。 1.4 水胶比 水胶比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拌和物的流动性,最终造成高强混凝土的强度不同。传统的普通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的用水量很大,多余的水分会在水泥硬化以后蒸发,在水泥板区域内形成大量的孔隙,以及水分蒸发过程中形成的微管等缝隙,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的最终性能。在高强混凝土中掺入高效的减水剂,从而降低水胶比,获得更高的强度。 1.5 砂率 砂率的不同也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在胶凝材料相同的情况下,运用不同的砂率来进行混凝土制成,会得到不同的流动性和抗压强度。砂率的大小对混凝

(完整版)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GB50164-2011 2011年4月2日颁布 2012年5月1日执行 前言 ?什么是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拌合物不是最终产品,完成最终产品的是混凝土工程。 ?合格的混凝土工程质量:达到处于具体环境的具体工程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匀质性,并且体积稳度。 ?上述要求首先由原材料来保证,然而高质量的配制如果脱离工艺,仍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决定混凝土最终质量的关键是工艺。 ?混凝土工程已被分离到不同行业(原材料、配制搅拌、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责任者难以确定。产生问题时,必然纠纷不断。 ?混凝土工作者当前只能且必须做的是对脱离工艺的混凝土拌合物负责。 ?管住混凝土工艺的环节是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总则 1.0.1 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混凝土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制订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1.0.3混凝土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原材料质量控制 2.1 水泥 2.1.1 水泥的选择: ?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 ?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的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和水泥 ?高强混凝土和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 ?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胶砂强度较高,适合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可掺用较多的矿物掺和料来改善高强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参加混合材较少,有利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有预防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采用碱含量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 ?采用低热水泥有利于限制大体积混凝土由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 2.1.2水泥质量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 低碱水泥还包括碱含量 中、低热水泥还包括水化热 2.1.3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1宜采用旋窑或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 2水泥砖的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应得到明示 3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

开题报告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论文题目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1403入学批次土木工程专业三门峡精英学校奥鹏学习中心刘刚锋姓名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混凝土是一种由沙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有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扩展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即混凝土工程常说的裂缝。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 2 研究方法 针对这一现象, 作为一个建筑工作者,在当前施工中如何克服混凝土裂缝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本文将对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危害, 混凝土裂缝的防治,从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入手,提出混凝土裂缝的危害,对混凝土裂缝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防治混凝土裂缝谈一些粗浅的见解 3 论文提纲(研究路径/论文(设计)框架) 1 混凝土裂缝的分类及成因

1.1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类 1.1.1 按裂缝的成因分类 1.1.2 按裂缝产生的时间分类 1.1.3 按裂缝的形状分类 1.1.4 按裂缝的发展状态分类 1.2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 1.2.1 收缩裂缝的产生原因分析 1.2.2 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分析 1.2.3 沉陷裂缝的产生原因分析 2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技术2.1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措施 2.1.1 干缩及塑性收缩裂缝的预防措施2.1.2 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 2.1.3 沉陷裂缝及其他裂缝的预防措施2.2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处理技术 2.2.1 表面封闭法 2.2.2 灌浆、嵌缝封堵法 2.2.3 结构加固法及混凝土置换法 3 工程实例分析 4 结论与展望

浅谈C100高强混凝土的配置研究

浅谈C100高强混凝土的配置研究 摘要:高强混凝土是采用普通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材料,另掺高效复合外加剂和活性掺合料配制而成,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强混凝土的特点、原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并给出用南宁本地的材料成功配制出C100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 关键词:高强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 近些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物趋向高层化、大型化和大跨度发展,因此,高强混凝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国际上C100级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技术比较成熟,国内在试验室也已经成功配制出C100~C150高强混凝土,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普遍认可或通用的高强混凝土配比的设计方法。本文根据南宁本地区原材料的供应情况(主要是砂、石、水泥),以及其他原材料的市场情况,通过试配和优化、反复修改后确定一个较佳的配合比。 1 高强混凝土的特点 1.1 强度高、节省材料 高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很高,可使钢筋混凝土柱和拱壳等以受压为主的构件的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在受弯构件中,可降低截面的受压区混凝土高度。从而使构件截面减小,降低结构自重,增加有效使用面积,适用于大跨、重载、高耸等工程结构。 1.2 流动性高、早期强度高 高强混凝土在配制过程中使用高效减水剂等,能同时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早强的性能,可采用商品混凝土和泵送等机械化施工工艺。由于高强混凝土具有早期强度高的特点,施工中可以早期拆模,缩短拆模时间,加速模板的周转,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速度。 1.3 良好的耐久性 由于高强混凝土的低水灰比(水胶比),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有较高的密实性,抗外部侵蚀能力强,能承受恶劣的环境条件,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但是,高强混凝土受压时表现出较小的塑性和更大的脆性,随着混凝土等级提高,这一特征越明显。因此,在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不能单纯地追求抗压强度的高指标,而应兼顾混凝土在工程结构上所需要的其他力学性能指标。

最新混凝土搅拌站生产工艺流程图教程文件

德州国泰商砼有限公司 混凝土拌合站生产工艺流程图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摘要教学模式与教育技术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犹如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一样,它们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主要就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好的进行数学探究式教学,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2002年月3月由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增加了探究性活动的内容,并要求“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实施”。开展探究式教学,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给学生提供探究的问题和背景?2002年3月由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由此可见,数学教学需要改革和创新,我们应该积极寻找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点来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一、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物质基础。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探究式教学模式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这主要表现在: 1.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学生可以十分方便且相对独立地查询和获取知识。 与传统的纸介质信息载体相比,电子媒介有着惊人的高密度。一部百科全书的内容完全可以装入一张光盘,因此在信息时代,每个家庭拥有一座小型图书馆已经不是神话。因特网更是知识的汪洋大海,在网上搜寻、检索知识变得十分有效和容易。每个上网的学生都可以方便地进入这一超大型的图书馆,并可以获得各方面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2.多媒体、交互式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信息表达方式,大大提高了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增添了活力,因其文、图、声并茂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使得各种教育信息的表达更加生动、直观和多样化。计算机领域里的虚拟现实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开始在辅助教学中得到应用。虚拟技术以电子信息装置取代原有的感知对象,具有其它方法难以替代的优势。

高强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高强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1)混凝土拌制 拌制高强混凝土必须使用强制式搅拌机。 混凝土原材料的定量均按重量计,称量的允许偏差不应超过下列限值:水泥和掺合料为±1%,粗细骨料为±2%,水及化学外加剂为±1%。 配制高强混凝土必须准确控制用水量,砂石中的含水量应仔细测定后从用水量中扣除。高强混凝土在搅拌站配料时宜采用自动称量装置,通过砂石含水量的自动检测仪器,自动调整搅拌用水。 高效减水剂可用粉剂直接投入搅拌,也可制成溶液后加入并在混凝土的用水量中扣除这部分溶液用水。高效减水剂宜采用后掺法,加入减水剂后,混凝土拌料在搅拌机

中继续搅拌的时间当用粉剂时不得少于60s,当用溶液时不得少于30s。 高效减水剂的选择与使用,应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 拌制高强混凝土可采用图2-7-2所示的投料顺序: (2)混凝土运输、浇筑与养护 高强混凝土拌料的长距离运输应使用混凝土搅拌车,短距离运输则可利用现场一

般的运送设备,但所有装载设备的接缝必须严密以防止漏浆。 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当拌料的水胶比较低且外加掺合料有较好的稠度时,倾落的自由高度在不出现分层泌水离析的条件下允许增加但以4m 为限。 浇筑高强混凝土必须采用振捣器捣实,一般情况下宜采用高频振捣器。当混凝土拌料的坍落度较低时应加密振点。 按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设计的现浇构件相连接时,二种混凝土的接缝应设置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并离开高强度等级构件一段距离,如下图所示的梁柱混凝土施工接缝,其中柱子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当接缝两侧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且

分先后施工时,可沿预定的接缝位置设置固定的筛网(孔径5×5mm),先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筑低强度等级混凝土。 当接缝两侧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且同时浇筑时,可沿预定的接缝位置设置隔板,随着两侧混凝土浇入逐渐提升隔板并同时将混凝土振捣密实,也可沿预定的接缝位置设置胶囊,充气后在其两侧同时浇入混凝土,待混凝土浇入完毕后排气并取出胶囊,同时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图2-7-3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梁柱施工接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案例)二、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案例)二、混凝土质量控制 第二章混凝土质量控制 第一节混凝土出站抽样规定 一、目的 对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出厂砼质量满足设计与供货合同的要求,不断提高出厂砼的稳定性,以满足客户提出对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和强度要求。 二、适用范围 适用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抽检。 三、职责 1、各站属试验室主任负责抽检工作安排及监督,以及数据整理分析。中心实验室负责监督与管理。 2、各站属试验员负责抽样工作具体实施。中心实验室负责抽查。 四、工作程序及方式 根据GB14902-2003《预拌混凝土》标准,混凝土强度和坍落度按以下要求进行抽检: 1、用于出厂检验的混凝土试样应在搅拌地点(即搅拌站内)抽取。 2、每个试样量应满足混凝土质量检验项目所需要用量的1.5倍,且不宜小于0.02m3。 3、混凝土检测的试样,其取样频率和组批条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重大重要工程、重要结构部位,无论方量多少,头车必须取样检测和易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站属试验室主管反映,以便及时进行调整生产配比。 (2)用于强度检测的度样,每100m3同一强度等级,140 mm以上和140mm(包括140 mm)坍落度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且一个工作班生产的混凝土不足100 m3时,取样也不得少于一次。(3)当在同一分项工程中连续供应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量大于1000m3时,每200m3强度检测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等施工指标的取样每小时不得少于一次。 (5)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检测每天不得少于2次。 (6)所有的取样,必须认真检测砼的和易性、施工性能,并把检测结果及时向当班试验员或主管反映,以便及时的进行调整。 (7)以上取样记录结果必必需记录,并存档保存。 第二节混凝土质量管理目标 1、对混凝土出厂坍落度和坍落度经时损失的控制 混凝土出厂坍落度必须控制比施工坍落度大10~30的目标值范围内出厂,否则将按出错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事故处理。塌落度经时损失结合运输时间和距离一般控制在20~30mm/小时。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需及时通知QC主管,必要时应对生产配比作出相应调整。 2、对混凝土拌和物凝结时间的控制 (1)、普通混凝土(如柱、梁侧板等拆模早的部位)凝结时间一般控制在6-10小时。路途近或施工快的混凝土往下限控,路途远或施工慢的混凝土往上限控; (2)、泵送混凝土(如面板、墙体、大体积等易开裂部位)凝结时间一般控制在8~14小时,根据需要,还可适当延长。但要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书面和电话); (3)、道路混凝土凝结时间为减少拌和物泌水现象及提早压面时间,一般控制在6~8小时。但要结合运输路途和施工方式而定

混凝土质量管理和控制办法

混凝土质量管理和控制办法 1、目的 为加强我公司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为了进一步规范各个工地混凝入管理流程,提高施工水平,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个工程。 3、工作程序 3.1 混凝土配合比由项目工程部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施工进度安排和施工工艺的要求,提前2个月提出该工程所使用配合比的技术要求,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并填写委托单交试验室。 3.2 试验室根据工程技术部门提出的技术要求,协同物资部门对该工程拟使用的材料进行选择,并进行配合比试配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检测机构进行配合比试配。 3.3 试验室根据试配的情况,优选出符合要求的配合比,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将配合比报验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复验合格并批准的配合比才可使用,复验不合格的退回试验室重新进行试配。 3.4 根据配合比选定的材料,由物资部门组织原材料进场,进场材料应该严格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对方和贮存,并予以标示。 3.5 材料进场后资部门应及时填写材料检验委托单并交试验室,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由试验室按照标准规范规定的取样方法取样进行抽检,检测合格的材料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使用,不合格的由试验室通知物资部门组织材料退场并予以记录。 3.6 混凝土搅拌站管理部门应定期联系仪器检定单位对搅拌站称重计量系统进行校验,确保搅拌站称重计量系统的偏差在规定的范围内。. 3.7 浇筑混凝土前,由工程技术部门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通知质检部门检查,质检部门检查合格后再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检查,检查合格方可浇筑。 3.8 检查完毕应有工程技术部门填写混凝土浇筑令,并有木工组、钢筋组、电工组、测量组、搅拌站、物资部、工程部、质检部、试验室等班组和部门会签,并经项目领导签字,签字完毕后将浇筑令交试验室,由试验室依据浇筑令并结合当天原材料含水情况出具混凝土生产通知单,并将混凝土生产通知单交搅拌站。3.9 混凝土搅拌站接到混凝土生产通知单后应在此对搅拌站生产系统、混凝土输送泵再次进行检查,并根据生产通知单上的施工配合比将数据输入搅拌站控制系统。 3.10 混凝土开盘时试验室值班人员应对已经输入搅拌站控制系统的配合比再次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生产。混凝土开盘后,试验室值班人员应立即进行拌合物性能测试,检测混凝土坍落度是否符合要求,观察混凝土有无泌水等异常现象。 3.11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搅拌站操作人员不得随意更改配合比,如遇砂石料含水有变化,须进行调整时,必须经试验室值班人员许可,并予以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