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疗效
- 格式:docx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50·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脾虚食少经验邹 昆 张 洁 眉山市彭山区中医医院 四川眉山 620860摘 要: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健脾益气,助运化湿,用于脾气不足,运化失常所致的小儿厌食、消瘦乏力、发育迟缓、大便不调。
笔者以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小儿推拿,通过典型医案运用及总结体会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小儿推拿在治疗小儿脾虚食少中的运用。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 小儿推拿 脾虚食少1中医对小儿脾虚食少的认识小儿脾虚食少是指小儿脾胃虚弱,长期见食不贪,食欲减退,食谷不香,甚至拒绝饮食的一种常见儿科疾病。
小儿脾胃虚弱,长期厌食,营养不良,体重不达标,自汗盗汗,免疫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易形成疳症,甚至继发贫血、佝偻病等,造成严重后果,故易早发现早干预。
本病主要由于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者后天喂养不当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脾胃虚弱不思饮食。
中医古籍有厌食,不思食,不能食的记载。
其病因病机主要是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元气未复;也有因痰滞、伤食、虫积等引起,有虚实之分。
脾虚失健运是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症情形之一,中医治疗有独特的优势[1]。
2治疗方法2.1…中药选方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药如下:太子参10g…茯苓10g…炙甘草6g…豆蔻6g…砂仁后下6g…薏苡仁10g白扁豆10g…焦三仙10g……鸡内金10g…青皮…6g…陈皮6g…苏梗10g一日一剂,7剂为一疗程。
2.2…小儿推拿取穴及操作方法补脾经300次,清大肠200次,清胃200次,掐板门10次,捏挤板门50次,掐四横纹5次,运内八卦100次,运水入土50次,退六腑100次,分推腹阴阳50次,揉中脘50次,揉天枢50次,按揉足三里50次,抱肚5-6次,顺时针摩腹2-3分钟,点中脘、章门、脾俞、胃俞、各10次,捏脊9次。
每日上午1次,7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中休息2日。
3典型案例××,女,三岁,家长代诉:一岁时停止母乳喂养后一直食欲不振,每日进餐少,儿保不达标,个子明显低于同龄人,形体消瘦,面色黄,头发细黄、稀疏,甚至直立,山根青,汗多,不欲饮,小便黄,大便稀溏次数多、不成形,精神一般,舌红苔薄白。
小儿都是阳性身体,一般的感冒、咳嗽、流鼻涕、便便不好、尿床、不爱吃饭等,都可以通过推拿来解决,避免了吃药打针吃抗生素这样的痛苦以及可能带来的恶果。
我也通过在孩子身上的实践获得了一些成效。
首先介绍下孩子的5个手指分别代表的脏器从大拇指到小指头分别是:脾,肝,心,肺,肾。
1. 不爱吃饭- 捏脊据陈姥姥介绍背部有很多条经络经过,捏脊的好处很多,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改善孩子的饮食和促进身体长高。
这个方法我只是偶尔给孩子做下,因为孩子本身胃口就很好个子长得也很快。
但据试验了这个方法的人说:捏脊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胃口大开并且身高也长势喜人了。
姥姥说:每年的5月和10月是孩子长个的最好季节,所以要赶在4月和9月就开始给孩子捏脊,让他们在长个的季节好好表现。
捏脊的方法很多种,这里介绍的是三字经派的3捏2提法。
3捏-让孩子俯卧在垫子上,先用手掌从上往下轻轻按压一下他的背部,让他放松。
从孩子的尾骨开始提起,要连皮带肉一起提起,不能只捏一点皮往上提,那样会比较疼的。
然后往上赶,就是两个大拇指在后,其他手指在前,连皮带肉一起往上赶,直到大椎处。
大椎就是脖子后面的大骨头处。
在大椎处再提几下,然后双手从孩子的脊柱两侧滑下来,使点劲哦。
这样的动作重复3次,这就是3捏2提里的3捏。
2提-同样从孩子的尾骨出开始提起,然后向前赶两下,提一下,就这样重复,提一下赶两下,直到肋骨处,大概就是背部中间的地方。
然后一直赶到大椎,在大椎处再提几下。
这样的动作重复2次,这就是3捏2提里的2提。
捏完了提完了,可以再把孩子脊柱两侧从上到下的用手捏一捏,让背部的血液循环加快。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孩子,还适用于大人,我也让玉爸给我捏过,捏的时候有些疼,但捏完了很舒服。
大人捏的时候要注意的一点是高血压的人要从上往下捏,捏脊还有降压作用。
有想改善孩子胃口想让孩子长高的家长可以试一下。
2. 感冒流鼻涕-艾灸盒+黄蜂出洞孩子着凉后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流鼻涕,所以家长尽量要在变天的时候给孩子适当地保暖,有风的时候要给孩子带帽子和围巾,保护好孩子的头。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探析
郝海燕
【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
【年(卷),期】2018(016)020
【摘要】目的:探讨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37例厌食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7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有18例患儿,研究组有19例患儿.为两组患儿均使用醒脾养儿颗粒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儿加用推拿疗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其病情的复发率.结果:经过治疗,与对照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病情的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
【总页数】2页(P198-199)
【作者】郝海燕
【作者单位】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儿科,江苏南京 211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2
【相关文献】
1.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金双歧治疗小儿厌食症64例 [J], 张怡;陈培
2.改良摩腹捏脊推拿法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观察 [J], 孙波
3.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吗丁啉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 [J], 庞金敏
4.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及补锌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J], 耿芳
5.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探析 [J], 许乔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5篇)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精选5篇)小儿推拿学习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小儿推拿学习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精选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篇1小儿推拿学习心得在接受小儿推拿的学习过程中,我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深深的感悟。
我想分享一些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小儿推拿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小儿推拿的各种穴位和手法,同时也深入学习了小儿的生理特点,这使我更好地理解了如何针对不同的小儿进行推拿治疗。
理论的学习让我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提高推拿的效果。
其次,实践操作是小儿推拿学习的核心。
我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操作,通过反复练习,我逐渐掌握了各种推拿技巧。
同时,我也深刻体验到了实践中的困难和挑战,比如如何准确找到穴位,如何使用适当的力量等。
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小儿推拿的技巧和原理。
此外,学习小儿推拿的过程也是一次自我提升的过程。
我不仅学习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耐心和细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我深刻体验到了作为医生的责任和使命,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我对小儿推拿学习的热情和决心。
最后,我想说的是,学习小儿推拿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收获的过程。
我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如何关爱和照顾孩子。
我深信,这些经验和感悟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感谢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他们在我学习过程中给予我支持和帮助。
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利用我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篇2小儿推拿学习心得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感小儿推拿的魅力与其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这次的学习经历,不仅增强了我对小儿推拿的认知,也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
首先,我对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小儿推拿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推拿按摩,可以调节孩子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结合放血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46例【关键词】厌食按摩疗法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多发病、常见病。
以小儿长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为特征。
现代医学多予锌制剂及多酶片等口服,疗效不佳。
2005-05—2006-02,笔者采用推拿结合放血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4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均为我院门诊患儿,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10个月~12岁,平均4.6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4个月,平均10个月。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定诊断。
均排除肝脏疾病、结核感染、寄生虫病等。
1.3 治疗方法予推拿结合放血疗法。
推拿基本方法:清补脾,揉板门,摩腹,捏脊,揉按足三里。
加减:若患儿平素多发呕吐、腹泻、畏寒者,证属脾胃虚寒,加推三关;若患儿腹胀,便秘,口干,烦躁者,证属肝郁脾虚,加清天河水;若患儿身材矮小,说话迟、走路迟、站立迟、出牙迟者,证属肾精不足,加按揉涌泉穴及百会穴。
每日1次,每次15min,1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疗程中四缝放血1次。
1.4 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判定疗效。
治愈:食欲、食量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显效:食欲明显恢复,食量恢复至正常水平的25%,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好转:食欲好转,食量较前增加10%~20%;无效:食欲、食量无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
2 结果本组46例,治愈31例,显效5例,好转6例,无效4例。
总有效率91.3%。
3 典型病例王某,女,10岁。
2006-04-23初诊。
其母代诉:患儿厌食2年,每餐仅进食少半碗米粥,蔬菜2~3根。
常呕吐、泄泻,曾服多酶片、硫酸锌、健胃消食片,连续四缝放血10日等,均无明显疗效。
刻诊:患儿面色少华,消瘦,肢冷畏寒,二便尚调,舌淡红,苔白,脉沉细。
查体:体温36.5℃,神清,精神可,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不大。
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及肝功能均正常,结核菌素试验(PPD)阴性。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图解
有时宝宝不想吃东西了,可能是积食导致的。
许多家长们担心宝宝吃不饱,补充的营养不够全面,经常给宝宝喂东西吃。
但是小儿的肠胃功能还不够完善,太多食物消化不了,这时就容易造成小儿积食,下面来介绍下常见的小儿积食推拿手法图解:
一、捏脊5~10遍
捏脊对治疗小儿积食等消化疾病很有疗效,同时捏脊还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等保健作用。
操作方法:用食指指侧横抵在皮肤上,大拇指放在旁边的皮肤上。
两个手指共同拿捏皮肤,边捏遍前进。
二、揉板门2~3分钟
揉板门可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能有效改善小儿脾胃蠕动慢、吸收功能差、胃动力不足等问题。
操作方法:在宝宝手掌大鱼际处做揉法,力度适中。
平时保健揉2~3分钟,如果生病则揉3~5分钟。
三、运内八卦300次
运内八卦的作用与揉板门的作用相似,也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尖在宝宝的掌心外围区域做顺时针方向运动,力度要非常轻柔,划过掌面有一种痒痒的感觉最好。
四、补脾经300次
旋推脾经能健脾胃,促进胃肠功能改善,同时还可以充补气血。
用大拇指指面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螺纹面上,作顺时针的旋推。
频率要高,300次最好在2分钟内完成。
这个手法使用前可以使用润肤露、爽身粉等按摩介质,可以使按摩更加顺畅。
宝宝积食推拿,帮宝宝解决积食问题积食是现在很多宝宝常患的病症,若处理不好,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发育,下面就介绍一些宝宝积食推拿手法,供家长们学习。
积食是中医的说法,因此用中医的办法来解决是最有效的,而最管用的非推拿莫属。
但小儿推拿的门派比较多,心法不同结果相同,家长们要关注的是整套手法而不是单一的一个手法,不要在做一个症状推拿中混用不同门派的手法!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
板门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
严重的积食也可用指甲掐,揉3掐1。
内八卦穴,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
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
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为推法,四橫纹穴为改善积食等问题的要穴。
四横纹是常用的消积穴位之一,也是民间挑疳的部位之一。
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
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
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一般采用顺时针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结肠、橫结肠、降结肠的方向运动,坚持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成人也是。
稍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渗透力进行。
积食引起的便秘腹胀可重点操作此部位。
足三里是胃经上的一个主要穴位,常按揉有健脾胃、促消化的作用。
孩子后天脾胃尚未发育完善的阶段,未充分消化的秽物积聚、堵塞在肠道,称为“积食”。
肠道上接脾胃,下连肛肠,是个中间枢纽环节,肠道堵塞带来的直接危害是:1、在中,秽物充满导致腹胀如鼓;2、在上,由于下方枢纽失灵而出现不思饮食;3、在下,由于秽物阻碍而出现大便不通。
小儿舌苔剥脱与现代医学的小儿地图舌相似。
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乳积食滞,郁久化热,蕴结心脾,火热上熏造成舌苔剥脱所致。
治以消食导滞、清心泻脾热的药,很快就好。
积食容易导致脾虚,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积食时间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虚。
从西医上说,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厌食挑食,营养不均衡,时间长了就会贫血。
小儿积食推拿的原理是什么小儿积食是指婴幼儿因摄入食物过多或消化功能不完善而引起的胃肠道内食物积滞现象。
小儿积食可能导致胀气、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腹部肿胀、消瘦、发育迟缓等问题。
为了缓解小儿积食的症状,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推拿来治疗。
小儿积食推拿通过刺激与调整儿童腹部的相关穴位,达到促进胃肠道蠕动,加速食物消化与排出的目的。
小儿积食推拿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刺激穴位:小儿积食推拿多采用按摩腹部穴位的方法。
通过按摩腹部的穴位,可以刺激腹部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从而增加胃肠道蠕动的频率和强度,促进食物在胃肠道中的顺利排出。
2.调理胃肠功能:小儿积食推拿可以通过调理胃肠道的功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提高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按摩腹部相关穴位能够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作用调节胃肠道的神经兴奋性,增强胃肠道的运动和排泄功能。
3.促进气血循环:小儿积食推拿可以通过刺激腹部的穴位,促进气血循环,改善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和新陈代谢。
气血的畅通对于肠道的正常运动和食物的消化吸收非常重要。
4.舒缓情绪:小儿积食推拿还可以通过按摩腹部的穴位,刺激神经末梢,促进身体的放松和舒缓,缓解胃肠道的紧张和痉挛症状。
此外,推拿的过程中,可以与宝宝产生亲密的互动,增进亲子关系,减少焦虑和压力,促进宝宝的身心健康。
总之,小儿积食推拿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理胃肠功能,促进气血循环,舒缓情绪等多种方式,对小儿积食起到缓解症状和促进恢复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小儿积食推拿时,应选择熟练的推拿师,并遵循科学、安全的操作方法,以确保安全和疗效的有效性。
小儿推拿配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儿童厌食症疗效观察杨敏;韩云发【摘要】@@ 小儿厌食症多见于1~6岁小儿,其中以功能性厌食最多见.我科应用小儿推拿和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厌食症5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年(卷),期】2010(018)003【总页数】1页(P45)【作者】杨敏;韩云发【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046011;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046011【正文语种】中文小儿厌食症多见于1~6岁小儿,其中以功能性厌食最多见。
我科应用小儿推拿和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厌食症5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2005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符合厌食症诊断标准的101例患儿。
其中男53例,女48例;年龄1~7岁。
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①年龄为1~7岁,男女不限;②具备中度以上厌食症状(总评分3分以上);③病程2周以上;④无器质性消化道疾病史(如溃疡、狭窄);⑤B超排除肝、胆、胰疾病;⑥检验血、肝功能及肾功能指标在正常范围;⑦目前无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心、肺、肾);⑧1周内未使用抗菌药物及对胃肠动力有影响的药物;⑨伴有大便干燥或秘结;⑩B超显示胃液体排空延迟。
后2项为我院附加条件。
临床症状评分标准:①食欲:强(饥饿感)0分,有食欲(思食)1分,稍有食欲2分,无食欲3分;②进食量:多(增加≥1/2)为0分,较多(1/3≤增加<1/2)为1分,不多(1/4≤增加<1/3)为 2分,极少(<1/4)为3分;③进食时间≤20min0分,20~35min为1分,35~50min为2分,>50min为3分。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1例,男27 例,女24例 ;对照组 50例,男 26例,女 24例。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正确指导家长及患儿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为患儿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及口服甘草锌颗粒。
小儿积食推拿,效果很好
作为新手妈妈对孩子的喂养是没有过多经验的,特别是吃奶粉的宝宝,妈妈掌握不好量就会造成宝宝积食的现象,这时可以给宝宝做推拿。
第一种:捏脊(这个在别的章节中会具体介绍) 让患儿面孔朝下平卧。
家长以两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从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小儿积食小儿推拿对治方法第二种:揉中脘胸中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中脘穴位。
家长用手掌根旋转按揉,每日两次。
小儿积食小儿推拿对治方法第三种:摩涌泉足底心即是涌泉穴。
家长以拇指压按涌泉穴,旋转按摩登30-50下,每日两次。
第四种:由于小儿穴位集中在手上和头面部,所以手疗很重要:
第五种:退六腑沿患儿左上肢尺侧(即下方),从肘关节向腕关节推,每分钟推150~200次。
第六种:泻大肠沿患儿的食指,从虎口方位向指尖推,每分钟推150~200次。
第七种:清天河水沿患儿左上肢正中线(即手心一面的胳膊中间部位),从腕关节向肘关节推,每分钟150~200次。
一、孩子积食症临床表现:
1.厌食,胃口不好,食欲不振。
肚子鼓胀;
2.排便不畅,没有节律;
3.鼻子两侧发青;
4.常排酸腐性气体;
5.经常伴有恶心、呕吐、手足发烧等症状。
二、病理分析
乳食不节,伤及脾胃,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或脾胃虚弱,腐熟运化不及,乳食停滞不化。
其病位在脾胃,调理以调理脾胃为主。
三、季群独家推拿按摩疗法
1.乳食内积
揉中脘、补脾经、清胃经,揉板门,揉足三里,分腹阴阳,捏脊等手段,按照季群独家推拿手法,一个疗程可以治愈。
2.脾虚夹积
补脾经、推上三关、揉板门、运内八卦、摩腹、揉足三里、分腹阴阳,捏脊。
按照季群独家推拿手法,一个疗程可以治愈。
四、正确护理方法
1.纠正错误的饮食方式:改变挑食、偏食、吃零食等不良习惯;
2.户外运动:坚持让孩子做户外活动。
天气冷的话,可选择太阳好,风轻的时候,每天让孩子出去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
浅析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推拿方法对小儿厌食的治疗效果。
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选取80例中医诊断为厌食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小儿
推拿方法治疗40例,对照组40例患儿用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疗效。
结果:实验组治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
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推拿
治疗小儿厌食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厌食;小儿推拿;中医辨证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fantile massage on infantile anorexia. Methods: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 in our hospital,80 children diagnosed as anorexia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reated 40 children with massage and the control group 40 children with medicat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28 cases were cur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10 cases were effective,2 cases were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15 cases were cured in the control group,15 cases were effective,10 cases were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 CONCLUSION:The effect of pediatric massage on infantile anorexia is obvious,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
Key words:infantile anorexia;infantile massage;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小儿厌食症是以较长时间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症。
患儿除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明显不适,预后良好,但长期不愈者,可使气血生化乏源抗病能力低下,而
易患他病,甚至影响生长发育,转为疳证[1]。
小儿厌食症的致病因素较多,主要为先天禀赋
不足、喂养不当、病传药害、外邪直中、情志失调。
病机关键是脾胃失健、纳化失和。
本文
意在分析小儿推拿法与药物治疗法在治疗小儿厌食上的疗效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选取80例中医诊断为厌食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
对照组,实验组40例患儿,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大3.5岁,年龄最小1.8岁,平均年
龄为2.8岁。
对照组患儿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大3.8岁,年龄最小2.0岁,平
均年龄为3.4岁。
患者主要症状为厌恶进食、食量少、面色少华、形体偏瘦、夜寐不安等[2]。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等无显著差别,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年龄1.5~3岁,诊断符合小儿厌食的诊断[2]。
②排除标准:因患儿出现外感、内伤慢性病引起的食欲不振。
1.3方法
对照组患儿用中成药治疗,脾失健运证给予保和丸,每次1丸,日2次口服;脾胃气虚证给
予醒脾养儿颗粒,每次2袋,日3次口服;。
实验组用推拿法治疗,推拿方法为取患儿左手
穴位推拿,15日为1疗程。
基础操作常用穴位为:补脾经、摩腹、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捏脊。
脾失健运证加运内八卦、清胃经、揉板门、揉脾俞、胃俞;脾胃气虚证加揉外劳宫、补
肾经[3]。
在两组治疗期间,均少食肥甘厚味、生冷、坚硬等不易消化食物,鼓励多食蔬菜及粗粮并做
到少食多餐。
1.4疗效评价标准
1.4.1痊愈:食欲良好,进食量正常。
1.4.2有效:食欲和进食量明显好转,但较正常儿童稍差。
1.4.3无效:食欲与进食量无改善。
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实验组治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
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厌食是小儿常见病,患儿长期厌食可导致其它疾病,甚至影响小儿的发育和成长[4]。
小儿推
拿疗法在治疗小儿厌食方面确有疗效,且显著高于药物治疗。
又可以缓解小儿打针、吃药的
痛苦,患儿易于接受。
在治疗的同时,患儿家长应注意患儿喂养,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厌食的主要原因,高蛋白、高
糖的浓缩饮食促使食欲下降;吃零食、时间不规律、情绪变化等都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
节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应努力促进患儿合理进食,在规定的时间逐步添加辅食,培养幼儿
自主进食的良好习惯。
本次研究表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中医小儿推拿是治疗小儿厌食的有
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融.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四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8
[2]裴娟,刘如鹏,邓丽媛,等.中药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0(1):25-26.
[3]金义成,陈志伟,蒋诗超.海派儿科推拿.青岛出版社.2017.11
[4]谢一民,周贤刚,杨闯. 推拿按摩配合药物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分析[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8(12):98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