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化脓性胸膜炎并胸腔积液
- 格式:pdf
- 大小:210.51 KB
- 文档页数:2
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注入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注入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收诊的胸腔积液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注入治疗,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6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浓度、蛋白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浓度、蛋白量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中加用尿激酶后可以降解积液中的纤维蛋白,降低积液黏稠度,使引流的效率得到提高,对患者有利。
标签:胸腔闭式引流;尿激酶注入;胸腔积液;应用效果胸腔积液发病率较高,症状包括胸闷、胸痛等,而严重的胸腔积液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因此对病因进行纠正,并且快速的缓解临床症状是该病的治疗要点。
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是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通过将大量的胸腔积液引流排出,达到解除症状的目的[1]。
但临床施行引流术常受到积液黏稠度的影响,导致引流量较少,无法快速的达到治疗目的,因此拖延了治疗的时间,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故研究更好的方法,提高引流效率是研究的重点课题[2]。
本研究观察尿激酶联合胸腔闭式引流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效果,旨在探讨尿激酶对引流效率的提高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收诊的胸腔积液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
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0~55岁,平均(37.1±5.7)岁;胸腔积液属于肺炎旁性23例,结核性22例。
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9~53岁,平均(37.0±5.9)岁;胸腔积液属于肺炎旁性24例,结核性21例。
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治疗效果。
方法:选用自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入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128例,随机分组,两组均行胸膜腔穿刺闭式引流腔内注射药物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UK,治疗三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A组病人引流量显著多于B组,A组病人胸膜厚度及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
结论:UK胸腔注射对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佳,可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促进病人的肺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病率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尿激酶;包裹性;胸腔积液【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051-02Observation of urokinase in treatment of pleural effusion Cui Surongpeople's hospital of xiushan tujia miao autonomous county, chongqing 4099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eating pleural effusion urokinase. Methods 128 cases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14 to May 2016 in our hospital, the income of pleural effu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losed drainage of pleural cavity puncture intracavitary injection of drug treatment, A group based on the use of UK, three weeks of treatment, occurrence the rate of curative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 group of patients drainag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group B, A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leural thickness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less than B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 group, A group, the complication rate is lower than the B group. Conclusion UK thoracic cavity injection of pleural product The liquid is effective,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pulmonary functio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s low, safe and reliable,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Urokinase; Loculated pleural effusion包裹性胸腔积液多由感染引起,如果不能对病人采取有效措施,其出现胸膜粘连增厚的风险大大上升,随即导致其肺功能障碍,影响其正常的呼吸。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化脓性胸膜炎并胸腔积液
作者:郭桂芳刘欣梅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31期
化脓性胸膜炎是由于肺内感染灶的病原菌侵袭胸膜或经淋巴管感染;少数是肺脓肿、纵隔炎、膈下脓肿蔓延或胸部创伤、手术、穿刺等操作直接污染,引起胸膜腔感染而积脓,故又称脓胸。
患者常有胸痛、发热、呼吸急促、脉快、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如为肺炎后急性脓胸,多有肺炎后1~2周出现胸痛、持续高烧的病史,主要表现为胸膜充血、渗出和胸腔积液,积液外观多呈黄色或黄绿色,呈血性者少见,约10%的胸腔积液需要手术干预如不及时恰当治疗[1],胸液中的纤维蛋白粘附于胸膜表面,造成胸腔内分隔、包裹,致使胸液引流不畅,最后机化而造成胸膜肥厚、钙化,致使病程延长、心肺功能受损。
及时彻底清除胸液及胸液中的内含物(尤其是纤维蛋白),能缩短病程,避免心肺功能受损。
对已经确诊的33例脓胸并胸水患者进行细管引流,并对17例行胸腔内尿激酶注入,取得很好疗效,报告如下。
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尿激酶注入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尿激酶注入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方法:通过对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应用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尿激酶注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白细胞、尿蛋白差异。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P<0.05);治疗后实验组白细胞(1.41±0.62)×109/L、尿蛋白(46.67±2.17)g/L较对照组白细胞(2.35±0.75)×109/L、尿蛋白(51.99±3.26)g/L显著降低(P<0.05)。
结论:针对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尿激酶注入治疗效果显著,显著改善临床体征,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腔内注入;尿激酶;包裹性胸腔积液渗出性胸腔积液易引起包裹、分割多个小房,增加引流难度。
文献报道[1],病情时间长可导致胸廓变形和胸膜肥厚,影响通气功能。
临床多应用胸腔引流、抗生素治疗,在临床治疗过程具有一定效果,但未经多次置入引流管,预后较差。
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讨论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我院收治的80例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2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35.92±5.14)岁,病程3d~66d,平均病程(16.30±1.45)d;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21岁至72岁,平均年龄为(36.16±4.69)岁,病程2d~64d,平均病程(16.83±1.58)d。
纳入标准:患者均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临床诊断符合包裹性胸腔积液诊断标准[2]。
尿激酶胸膜腔灌注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经由患者的胸膜腔灌注尿激酶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42例患有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的病因进行分组,分别为结核组与非结核性组,结核组患者有15例,非结核性组(炎症、胸腔术后、凝固性血胸等)患者27例,两组患者均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前提下接受胸膜腔尿激酶关注,对比两组对象的具体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实验对象的治疗效果均较好,双方数据比对后未见任何差异(P>0.05)。
结论:在患有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经患者胸膜腔灌注适量尿激酶可以收到较好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膜腔灌注;尿激酶;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160-02在胸膜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包裹性胸腔积液最为常见,很多患者因未能接受科学的治疗导致胸膜出现了明显粘连和包裹,胸膜还会出现肥厚症状,进而导致患者的通气出现明显障碍,肺部功能也会受到严重影响[1]。
在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中,一般都会选择对症治疗及胸膜穿刺治疗等,但是患者的治疗效果很难得到有效保证[2]。
我院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分别选择了两种类型的患者进行研究,并且实施胸膜腔尿激酶灌注治疗,现将研究结果进行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5年6月—2016年8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中挑选出42例开展实验,所有患者均接受影像学检查后得以确诊,本次研究排除下列对象:精神疾病者、意识不清楚者、孕产期患者、合并其它肺部疾病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无法配合治疗者。
我院根据患者病因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象,分别为结核组与类肺炎组。
结核组有15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7~61岁;非结核组有27例患者,男16例,女11例,年龄为19~58岁,两组对象的基本资料数据比对未见任何差异(P>0.05)。
尿激酶治疗复杂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标签:复杂性胸腔积液;尿激酶在临床上复杂性胸腔积液一般指的是脓胸、血胸、胸腔粘连、多房小腔分隔等非恶性的胸腔积液疾病。
而传统治疗此病基本上采用的是置管引流或者单纯胸腔穿刺抽液,但是其治愈的成功率较低。
通常在临床所见的基本上都是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纤维蛋白沉着于胸膜表面,这样便形成了胸膜肥厚及积液包裹,由此便产生了限制性的通气障碍。
根据长期临床实践证实,运用尿激酶采用胸膜腔内注入的方式治疗胸腔积液其疗效较好,笔者回顾性分析经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的40例复杂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复杂性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6~65岁,平均40.5岁。
所以病例均经临床确诊,并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胸膜厚度、积液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病因给予常规治疗,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胸腔穿刺放液治疗。
治疗组每次抽液之后,对其胸腔内注入10万U的尿激酶,而对照组则注入10 mg的地塞米松,在对患者注入药物之后需叮嘱患者注意变动体位,这样可以让药物在其胸腔内充分的发挥治疗作用。
注药后每隔24 h需根据B超定位再次进行抽液,而每次抽液的量需要以每次尽量抽取为好,但是需注意的是在抽取时要缓慢进行,这样可使患者无不适感,最终抽液以胸液厚度<1.5 cm且不易抽出为止。
在治疗前和治疗中需随时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另外还需定期复查患者的肺部CT或胸片,患者在治疗后2个月需检查其肺功能状况。
1.3疗效判断(1)显著:治疗前的呼吸困难、发热症状全部消失,经B超检查其胸水完全被吸收,肋膈角变得清晰,肺部呼吸音转为正常,胸部X线片无胸膜增厚迹象。
(2)基本有效:治疗前的呼吸困难、胸痛、发热症状有减轻迹象,经B超检查胸水较之前有所减少,其肋膈角变钝,胸部的X线检查其残留的胸膜有增厚迹象。
胸腔置管并注入尿激酶治疗胸腔积液61例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5-10-10T15:26:11.290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作者:何艳梅李芳徐旦光[导读]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干部病房胸腔积液是临床的常见疾病,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机体的胸腔内液体吸收过慢或形成过快,就会形成胸腔积液。
何艳梅李芳徐旦光(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干部病房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摘要】目的:探讨胸膜腔内置引流管间断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方法:将61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
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10万单位+0.9%NaCl40ml,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水,而未注入尿激酶。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胸水吸收时间明显缩短,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注入尿激酶能有效缩短胸水吸收时间,减少胸膜肥厚粘连疗效显著,而且减轻患者痛苦,节省费用,是一种简单、有效,较为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尿激酶;胸腔积液;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037-01胸腔积液是临床的常见疾病,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机体的胸腔内液体吸收过慢或形成过快,就会形成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存在时间较长的患者,纤维蛋白使积液粘稠,在胸腔表面大量沉积,在胸膜纤维化过程中脏层和壁层形成网状粘连,胸腔内形成分割、包裹,甚至有一部分患者最后形成脓胸、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
我院2010-2014年采用胸腔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胸腔积液,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10年5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61例胸腔积液患者,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1例,男18例,女13例。
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做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尿激酶胸腔灌注治疗包裹性脓胸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尿激酶胸腔灌注治疗包裹性脓胸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8例包裹性脓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4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胸液引流联合胸腔内灌注尿激酶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胸液引流,比较两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住院时间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与对照组的67.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胸水消失时间、胸膜厚度、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尿激酶胸腔灌注治疗包裹性脓胸可有效增加胸水引流量,促进胸腔积液吸收,预防胸膜肥厚与粘连,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尿激酶;胸腔灌注;包裹性脓胸感染性胸腔积液尤其是结核性胸腔积液往往因诊治不及时,或因反复胸腔穿刺抽液出现胸液引流不彻底,胸膜感染后积脓,并最终引起包裹性脓胸,随着病情进展可致严重限制性通气障碍[1]。
对于胸腔积液以往多采取常规治疗配合胸液引流,但包裹性脓胸形成后,由于积液黏稠,抽液时相对困难,疗效欠佳[2]。
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针对包裹性胸腔积液采取胸腔内灌注尿激酶可取得满意疗效[3]。
为进一步探讨尿激酶胸腔灌注治疗包裹性脓胸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68例包裹性脓胸患者分别给予胸液引流及胸液引流联合胸腔内灌注尿激酶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8例包裹性脓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胸部CT或胸腔彩超、实验室检查与病理检查等确诊。
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4例。
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齡19~63岁,平均(38.5±6.5)岁;病程15~68 d,平均(37.2±8.5)d;结核性包裹性脓胸29例,类肺炎性包裹性脓胸5例;左侧21例,右侧8例,双侧5例;合并高血压8例,糖尿病5例。
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水38例目的:研究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常规治疗结束后积水的疗效。
方法:对38例结核性胸膜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胸腔注射尿激酶,使用X光片,肺功能检查比较胸膜粘连情况、抽液量及肺功能情况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胸膜粘连情况、抽液量及肺功能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该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常规治疗后产生胸水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标签:尿激酶;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水The effect of injection urokinase treat tuberculous pleurisy inducing hydrothorax REN Chongsong(Nanchong Central Hospitai,Nanchong,sichuan,637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The effect of injection urokinase treat tuberculous pleurisy inducing hydrothorax. Methods:Devided 38 cases into two group randomly injected urokinase with the examination of X-ray, pulmonary function to compare pleural adhesion. Results:These two groups have defferentiation between pulmonary function, pleural adhesion. Conclusion:It is recommendable that treat tuberculous pleurisy inducing hydrothorax with urokinase.【Keyword】:Urokinase;tuberculous pleurisy;hydrothorax常规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抗结核后胸水吸收缓慢,易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和广泛胸膜肥厚粘连,引起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
胸膜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在抗结核基础上, 于每次胸穿抽液后(直至胸腔为少量胸水)注入生理盐水20ml+尿激酶10 万U,嘱患者多方位翻身,6-8 小时后放出胸腔积液,每周2-3 次。
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胸腔完全吸收(彩超提示胸水厚度小于1.5cm) 26 例患者先前存在的胸腔积液粘连、分隔、包裹消失,16 例患者抽液困难者抽液量明显增加,38 例先前无胸腔积液粘连、分隔患者注入尿激酶后未发生胸腔积液粘连及分隔。
结论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有效,有效率100%。
关键词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治疗尿激酶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肺外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处于高敏状态的胸膜腔引起的胸膜炎症。
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及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该病若治疗不彻底,包括既往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给予胸膜腔注射异烟肼、地塞米松等治疗,疗效欠佳,少部分病人发展为脓胸、气胸、胸膜增厚等,甚至发展为严重慢性胸膜炎,约有一半病人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所有给予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统计我院2008年2月-2012年11月间诊断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腔患者56 例,随机分为注射组(胸膜腔注射尿激酶组)、非注射组(胸膜腔未注射尿激酶组),其中注射组28 例,男19例,女9 例,年龄14-62 岁,平均年龄38岁,合并糖尿病2 例。
非注射组28 例,男16 例,女12 例,年龄18-60 岁,平均年龄36 岁,合并糖尿病1 例。
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糖尿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56 例患者经彩超、胸部CT、胸水检查、PPD皮试、胸膜活检等检查诊断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两组病人均给予正规抗痨(3-5 联抗结核治疗)等治疗,其中32 例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因多种原因24 例未行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背景介绍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胸膜疾病。
这种疾病病情较为严重,会导致胸膜肥厚、胸水积聚等并发症。
目前,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主要手段是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病例,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
治疗方法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方法是在胸壁两侧进行注射。
注射前先将局部消毒,并对病人进行必要的镇痛处理。
注射剂量为1万 ~ 2万单位,每周进行1次至2次,连续注射2~4周。
疗效观察在2020年至2021年间,我们对1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进行了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可行性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无所有异议和拒绝。
治疗反应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了发热、咳嗽等不良反应。
其中2例症状自动缓解,1例症状经过对症处理后得到缓解。
疗效评价治疗后,所有患者胸水量均有所缓解。
其中,3例患者胸水完全吸收,7例患者胸水减少了80%90%4周的治疗后,。
所有患者的胸膜肥厚程度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疼痛感明显减轻。
所有患者在接受2病情明显得到了好转。
结论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估,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处理。
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并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支持。
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为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胸腔积液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胸腔积液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11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胸腔闭式引流后不作其余处理,实验组在安装胸腔闭式引流管后,在胸腔内通过引流管注射尿激酶。
1个疗程后通过超声或CT确定胸腔积液程度,化验胸腔积液引流液中的成分,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的蛋白质、白细胞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胸腔积液中的蛋白质、白细胞浓度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为74.5%,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胸腔积液的效果明显好于传统单纯胸腔闭式引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oracic close drainage combined with urokinase injection treating pleural effus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March 2014,110 patients with tuberculous pleural effus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different therapeutic methods,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sampling method.In control group,no further treatment was applied after thoracic closed drainage,while in experimental group,after installation of thoracic drainage tube,urokinase was injected through drainage tube.The level of pleural effusion was determined by ultrasound or CT after 1 course of treatment,and components of drainage fluid in pleural effusion was tested aiming at effect evaluation.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protein and white blood cell concentration in pleural fluid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protein and white blood cell concentration in pleural fluid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rea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8.2%,while in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4.5%,which displayed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Effect of thoracic close drainage combined with urokinase injection treating pleural effusion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thoracic close drainage alone.It obtains a remarkable effect,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Key words] Thoracic close drainage;Urokinase;Pleural effusion胸膜腔是位于胸壁和肺之间的一个潜在腔隙,正常人的胸膜腔内含3~15 ml 的液体,这些液体主要是在肺部呼吸时发挥润滑作用,处于不断产生和吸收的交换过程中,每天都有500~1000 ml的胸腔液吸收和形成,支气管血管和胸壁血管产生液体最终被肺支气管静脉再吸收,也会通过淋巴系统将一部分液体回收到血液中,一般健康状态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而决定平衡状态的原因主要为胶体渗透压和流体静水压两者的压力差[1]。
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注入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94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结合尿激酶注入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41例(87.23%)、有效4例(8.51%)、无效2例(4.26%)、总有效率为95.74%,与对照组相比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与营养支持,早期结核性胸腔积液进行抗痨针对性治疗,急性肺炎旁性胸腔积液进行抗生素敏感治疗方案。
所有患者均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根据b超确定穿刺点位置。
观察组患者在胸腔穿刺位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首次引流1000 ml~1500 ml或不足1500 ml直接排至无液体,将10万单位的尿激酶、0.4 g丁胺卡那与2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后,通过引流管在胸腔内输注;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相同,仅输注药剂为0.4 g丁胺卡那与2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的混合液。
患者在注入后通过体位变换使药物在胸膜内充分接触,2 h 后引流。
两组患者均引流注入药液1次/d,直至无胸腔积液,由超声检查确诊不存在胸腔积液后拔除引流管。
1.3 评价方法根据参考文献制定疗效标准,在治疗完成后2月进行复查,检查方式为b超或胸部ct[2]。
疗效分为3级。
显效:胸腔积液明显吸收或完全消失,胸膜未发生粘连或厚度明显增加。
有效:胸腔积液明显吸收或完全消失,存在肋膈角粘连或轻度胸膜增厚,无效:胸腔积液无明显减少,存在广泛胸膜粘连或增厚,或者形成包裹积液。
1.4 统计学方法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单位以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月后的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囊性胸膜炎12例摘要对12例包囊性胸膜炎病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取得很好效果。
资料与方法2005~2009年本院内科收治12例包囊性胸膜炎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12例在常规使用强的松口服及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胸腔内注射。
男5例,女7例;年龄15~47岁,平均29岁。
病因为结核性胸膜炎10例,病毒性2例。
部位为单侧包囊性胸膜炎10例,双侧包囊性胸膜炎2例。
病程2~8周。
取同期2例包囊性胸膜炎作对照。
治疗方法:尿激酶10万~20万U加入生理盐水溶解100~500ml,由胸導管注射胸腔内2~4小时后抽吸胸水(尿激酶用前一定要测血小板、凝血四项及凝血时间)。
疗效判断标准:痊愈指超声、胸片检查正常。
好转指出院时仍有轻度胸膜增厚、粘连。
无效指出院时超声及胸片检查仍有少量包囊积液。
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16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23天。
两组在疗效及住院时间上均有显著差异。
结果见表1。
讨论包囊性胸膜炎是数量不等的浆液或浆液纤维性物质所致。
临床上常见于青壮年,以结核多见。
本组结核性包囊性胸膜炎诊断参照内科学标准,病毒性包囊性胸膜炎诊断参照陶氏提出的诊断标准。
常规治疗是应用激素以改善毒性症状,吸收胸水,防止纤维素沉着,避免胸膜粘连。
马氏曾使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治疗9例顽固性结核性胸膜炎,取得较好效果。
但我们认为糖皮质激素仅抑制纤维、渗出和防止沉着,而不能使其溶解。
故对包囊性胸膜炎疗效较差,本文对照组大多数患者在应用强的松治疗留有胸膜增厚、粘连或少量包囊性积液,且住院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