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标准》澳大利亚进口食品的标准和检验程序

《食品标准》澳大利亚进口食品的标准和检验程序

《食品标准》澳大利亚进口食品的标准和检验程序
《食品标准》澳大利亚进口食品的标准和检验程序

澳大利亚进口食品的标准和检验程序

了解澳大利亚食品进口法规,是打进澳市场的必修课。本文就澳大利亚对进口食品的有关要求和检验程序做一介绍。

一、澳大利亚的食品标准规则

澳大利亚政府和新西兰政府共同制定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规定了本地生产食品和进口食品都要遵守的一些标准。《规则》中列出了描述标准、成分含量标准以及营养表,规定了金属和有害物质的最高含量和农业及兽医所用的化学物质的最高含量等标准。

(一)澳大利亚对进口食品包装标签的要求

1、一般标签的标准

食品的名称所有包装的食品必须有名称或是合适的标识,印刷字体最小不能小于3毫米。可以清楚的表明食品特征。食品名称不应仅仅是某一种成分的名称,也不应对产地、特性、加工地等产生误解。

名称和地址食品的标签上必须标明在澳大利亚销售此食品的公司名称和地址。

批号包装好的食品要显示批号。指在同一条件下,一定时间里(通常不超过24小时)生产的食品总和,在某年月日使用。

原产地标签必须显示食品在哪个国家制造。

日期标识任何包装好的食品,如果其有效期在两年以内,其包装上必须注明有效期。有效期分为三种:

有效期非常短七天内

有效期较短七到十天之间

有效期较长九十天到两年之间

词语必须是"在某年某月某日之前使用","最好在某年某日之前使用","某年某日包装"等。如需特殊储藏食品,要在标签上说明。

重量和尺寸要求所有标签都要显示内含物的净重。大包装食品要显示内装小包装的净重和小包装数量。

成分要求大部分食品的成分都要在标签中说明。成分表中要按照每种成分占食品的比重来排列。食品添加剂必须标明名称,并写清国际添加剂的统一编号。如食品中的二氧化硫每公斤含量超过了25毫克,则必须在成分表中单独说明。

营养表最近澳又有新的规定,食品必须有营养表的标识。

(二)免除特例

有些食品不用在标签上标明成分,包括食品包装外表面积小于100平方厘米;食品名称已经标明食品中所含的所有成分,不是直接卖给消费者的;装在密封瓶子内的酒精饮料等不需要成分标签。

(三)食品包装标签的印刷

用英文书写,清楚易懂和不能褪色、消费者容易看到、字体不能小于1.5毫米、使用字体大小统一、字体与背景明显分开。

(四)食品包装禁止使用内容

禁止宣称有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功效;禁止使用可以导致消费者误解为有医疗作用的文字、注释、声明或设计;禁止使用任何疾病和生理状况的名称或说明;禁止宣称注释减肥食品或有减轻体重的功效;禁止将分析证书任何部分使用在标签上。

(五)食品包装文字表述

禁止使用"纯的"、"纯天然"、"有机的"、"低酒精含量""不含酒精"、"健康"、"含丰富维他命"等等文字表述。

(六)食品包装图片和设计

有关食物的图片和设计可以用于标签上来显示该食品特征和烹任方法。但必须伴有"食谱"、"烹任建议"等字样。

(七)特殊食品的要求

对于特殊食品上的标签有特殊规定,节食食品应该在标签上标注"节食食品"字样,同时附上配方;已经改变了碳水化合物结构的食品,应该标注"碳水化合物结构改变"字样,并附上碳水化合物成份表;对于酒精饮料,必须标明二十摄氏度下的酒精浓度;乳制品应则要求在标签上标明"应冷藏"字样;对于特殊含有的物质应标明,如"人造增甜食物"、"含有咖啡因"等。

(八)检疫局对进口食品标签检查的注意内容

准确的商品描述

生产商和进口商的详细情况

是否注明了原产地国

标签是否用英文

批号和使用日期是否注明

净重是否注明成分是否注明

(九)进口食品检验费用

检验基本手续费为36澳元,每半小时的检验费为68澳元,还有数百元的分析费用。如果出口商在出口之前与当地的质量检疫部门联系,获得相应的证书来证明其货物符合澳大利亚标准,则可以节省相应的检验费用。

出口商还可以采用"质量保证"方式,由出口国的质量检疫机构证明其生产程序符合标准。但澳检疫局要评价出口国的质量检疫机构提供的材料。

如果进口食品带有检疫局认可的出口国机构颁发的证书,它将很快被放行。这种清关方式则不会产生检验费用。如果检疫局需要抽查,费用有检疫局来承担。如果出现问题,检疫局会与出口国质量检疫机构联系,由其解决问题,不会找进口商任何麻烦。而出口国的质量检疫机构要通知出口商,有关澳大利亚的食品安全的标准和规定。

二、澳大利亚对进口食品的检验

(一)《进口食品管理法》

进口食品的控制和管理由澳大利亚检疫局(AQIS)按照1992年颁布的《进口食品管理法》负责。根据《进口食品检疫计划》的规定,食品检疫应该在食品入境时进行。

《进口食品管理法》要求所有进口的食品必须符合《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这一标准对澳大利亚本地生产的食品同样适用。

澳大利亚本地生产的食品质量检疫机构是各州和地区的卫生主管部门。他们按照各州自己的法律来履行职责,保证销售的食品符合澳大利亚标准。

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局负责协调所有国内食品的检疫工作。它制定澳大利亚食品标准自动成为各州和地区政府的检疫标准,并按照1992年颁布的《进口食品管理法》对食品按危险程度分类。进口食品的检疫方式和频率,是由食品的危险程度所决定的。

进口食品的有关法律,除1992年颁布的《进口食品管理法》这一主要法律外,还有一些其它法律,如《进口食品控制法规》和1997年颁布的《进口食品控制条例》。

《进口食品法》中对食品做了如下定义:

1、任何可以被用来食用或饮用的物质;或

2、任何被用于制作上款物质;或

3、任何由医生建议服用的(无论在进口时是否符合人类的使用条件),而又不是

法律规定的药物的物质。《进口食品法》规定含有以下成份的将被视为危险食品:

病原微生物或其所带的病毒

难以控制的微生物

未经批准的化学成份或化学成份的残渣

虽经批准但含量超标的化学成份或化学成份的残渣

未经批准的添加剂

虽经批准但含量超标的添加剂

任何其它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污染物或元素

另外,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会给本身带来潜在危害的食品,也将被视为危险食品(二)检验的种类

澳大利亚对食品按其危险程度分三类进行检验。分类标准由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局制定,具体分为危险食品类、经常监督类、随机监督类。澳大利亚检疫局(AQIS)(以下称检疫局)检验,重点是在食品的安全和标签的正确。当发现标签存在问题时,会对食品进行额外检查。

1、危险食品类

那些很容易被污染或变质,从而影响到消费者健康或变得无法食用的食品属于危险食品。

对于这类食品,检疫局将会实施严密、频繁的检查。该类食品的进口由海关通过其信息系统通知检疫局,由检疫局决定如何进行检查。检疫局保留以前的检疫记录,以区分供应商的表现。新食品,头五次入境时全部货物都将受到检查。供应商供应的产品连续五次均未查出现问题后,再进口货物每四次接受检查一次。当头二十次货物都未出现问题,而且进口的频率保持稳定时,检查的频率将变为每二十次随机抽查一次。

检疫局对食品的检疫报告结果未知前,进口商必须将食品储存在仓库直到检疫报告证明该批货物符合标准为止。对于煮熟和冷藏的对虾可以在检疫报告未出前放行,前提是供应商过去一直有着良好的记录。然而首批货物则必须冷藏处理直到检疫报告出来为止。如果连续五次的货物都符合标准,之后的货物在提取了样品之后就可以放行了。

属于危险食品类的食品:

罐装西红柿和装在焊接的铁皮罐子里的西红柿制品

桂圆肉

煮熟的甲壳纲类动物

煮熟的鸡肉或鸡肉制品

椰子干

调味酱

不需加工就可食用的软体动物

罐装蘑菇

红辣椒

干果

胡椒

煮熟的猪肉及猪肉制品

2、经常监督类

属于这类的食品虽然被视为有潜在危险性,但需要进一步的信息来确认是否存在危险。

进口这类食品,百分之十须接受检查。该类食品在经过检查和提取样品后即可放行,样品则被送到澳大利亚政府分析试验室,不要求扣留供应商食品直到检疫结果出来为止。

如果进口商选择将检疫不在澳大利亚政府分析实验室进行,而是在检疫局指定的其它试验室进行,检验员将提取样品封好寄往该实验室。当该实验室表示样品完好收到后,食品货物即可放行。当进口商选择这种做法时,检验员要再次确认这家实验室有资格进行所要进行的试验后才能安排。

属于经常监督类食品包括:

浆果类水果

糖果类食品

瓜尔豆橡皮糖

加工过的水果

可直接食用但又不在危险食品类的海鲜和含有海鲜的制品

3、随机监督类

不属于以上二类的食品均为随机监督类食品。该类食品受到检验的频率最小。该类食品的检验原则为,从所有进口的该类食品里随机提取百分之五进行检验。

(三)控制指令

1、控制指令

控制指令是一种管理机制。它保证如果有食品在检验中出现问题,那么今后来自同一产地的食品将被通报给一个叫做"进口食品计划"的机构。控制指令监督下的食品将接受比同类食品更高的检查频率。对某种食品的控制指令一旦发出,与其相关的信息将输入检疫局的计算机系统,从而确保指令实施的正确性。

2、控制指令的实施

当检疫局在检查时发现受检食品不符合澳大利亚的标准,检疫官员将向检疫局堪培拉的中心办公室提出申请,由该办公室决定是否发放控制指令。由于进口食品检疫的随机性,大量的食品将在没有检疫的情况下进入澳大利亚,有时候检疫局获知某一类食品不符合澳大利亚标准的信息并经过核实后,会对该类食品发出控制令。

3、控制指令的作用

通过控制指令的实施,检疫局可以监督某一食品未来进口的情况从而确保进口商采取措施使该类食品符合澳大利亚的标准。

控制指令只适用于经常监督类和随机监督类食品。控制指令下的食品检查率为百分之百,同危险类食品的检查率相同。控制指令的有效期至该类食品连续五次通过检验标准为止。

任何一家供货商的食品有问题,所有从该供货商进口食品的澳进口商都将受到控制指令的限制,控制指令发出后,无论哪个进口商进口该类食品,对任何一次进口的检疫都将作为是否延续或撤销指令的依据。

4、控制指令下的食品进口

控制指令下的食品依然可以进口澳大利亚,但是检疫程度加强了。控制指令下的食品在供应商或进口商对发生的问题采取了措施,并且新的进口食品通过了检疫,那么该进口食品可以进入澳大利亚,而且作为需要解除控制指令的五次无问题进口中的一次。对于标签上的缺陷,在进口后送到检疫局之前要加以更正。

检疫局对没有通过检验并且已经下达控制指令的进口食品,会通过《进口食品指示》文件中的"试验和控制"指南通知进口商。进口商则要想办法使食品符合标准;或是其它处理办法:给食品降级;把食品再出口;把食品销毁等办法。

5.控制指令的撤销

控制指令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将被撤销:

食品连续五次通过进口检疫

澳大利亚农业部秘书得到信息证明该食品符合澳大利亚食品标准

澳大利亚食品标准有所改动而使得以前发出的控制指令不再适合

当该食品五次通过进口检疫后,计算机系统将会自动通知检疫局中央办公室的官员控制指令被撤销了。

当控制指令撤销后:

与该控制指令有关的文件将被注明已经撤销

检疫局将向进口商寄送通知说明控制指令"已经撤销"

检疫局通知海关从其系统内删除对该类食品的百分之百的检查指令

该食品恢复到以前的类别:经常监督类或随机监督类

(四)级别转换及实施和运作

级别转换规则是针对生产商的。在检疫局的记录里每个国家每个生产危险类食品的生产商都有对这一生产商实行转换规则情况的记录。转换规则适用于不在特殊许可证项下的所有危险食品类货物。转换规则不适用于经常监督类和随机监督类食品。

转换规则内容为:

对危险食品类的货物实施预先规定的检验

通过统计原则的抽查程序对危险食品类货物实施检验和自动放行

对下列内容加以记录:检验率、样本数量、危险类食品连续通过检验的次数和其生产商和原产地国家

当一个生产商生产几种不同的危险类食品时,每一种食品都将有其自己的记录。如果同一种危险类食品来自不同的国家的不同生产商,那么对每一个国家都分别有各自的记录。

在转换规则下,有三个不同的检验密度级别,所有危险食品的检疫部从第一级开始,并称为"紧密级",之后是"正常级"和"降低级"。转换规则奖励那些生产的食品一贯符合澳大利亚标准的生产商。

紧密级=100%

在这一级别里的危险类食品,每一批货都要接受检验。当连续五次通过检验后,对这一食品的检验级别就可以降低为正常级别。如果没有通过这一级别的检验,这一食品将一直停留在紧密级直到连续五次通过检验为止。

正常级=25%

在这一级别里,如果进口量是持续和有规律的,则每四批货物里需要随机抽查一次,如果连续二十次的检验都通过了,则相应的食品检验级别可以降到下一级。如果检验有一次没通过,则该食品将被送回到紧密级的检验级别。

降低级=5%

在这一级别里,如果进口量是持续和有规律的,则每二十批货物里需要随机抽查一次,在没有出现检验未通过的情况下,该食品将一直停留在该级别。如果有一次检验设通过,则该食品将被送回到正常的检验级别,如果下一次货物又没有通过,则将被送回到紧密级别。

(五)替代安排

政府间的许可证安排

澳大利亚进口食品的有关法律允许检疫局同外国的政府机构达成一些协议安排。在承认外国政府颁发的证书之前,检疫局必须确保该国有一套在政府监督下的检疫系统,而且这套检疫系统能够确保将从该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食品符合澳大利亚的标准。

拥有由检疫局认可的机构颁发的证书的食品进入澳大利亚将会假定其已经符合澳大利亚的标准,并被很快地放行。对于持证书进口的食品,要收少量的费用,检疫局会对持证书进口的食品实施随机的抽查,并承担抽查费用。

如果发现持有检疫局认可的机构颁发的证书的食品出现了问题,检疫局将与发证机构协商解决问题。检疫局不会对有关的进口商或供应商采取措施。检疫局认可的发证机构必须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持续得不到解决,检疫局将会终止有关的许可安排。

质量保证安排

根据法律规定,检疫局可以直接和国外的生产厂商根据HACCP或ISO9000的标准达成有关的质量控制安排。这些标准应该可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可以达到所要求的标准。

检疫局在与海外的食品生产厂达成质量安排前,将仔细审核有关的申请材料,该材料中应包括海外当地有关机构提供的技术支持。截至1999年三月,还没有海外生产企业提出过要达成这种安排的申请。因此检疫局目前还没有和任何海外厂有质量保证的安排。

(六)未通过检验的进口食品处理

进口食品没有通过检验,有以下几种处理办法:

在合适和条件允许情况下,对食品加以进一步的处理使其符合标准,包括重新贴标签。

把食品送出境外

把食品降级,供非人类使用

把食品销毁

食品货物在没有得到检疫局批准前,不得移动或进行处理。

尽管法律允许对未通过检验的食品进行处理使其变得符合标准,但是法律还规定,任何处理都不能使未通过的检疫食品与其他食品想混淆。

进口商在其货物没有通过检疫时将会收到一份"进口食品检疫通知",说明没有通过的理由。进口商必须填写一份"未通过食品对策申请"交检疫局。如果采取进一步的补救措施,进口商需要将具体做法在申请中写清楚以便检疫局考虑。如果仅仅是简单的标签不合格,进口商无需列出如何改正的具体步骤,只需将进行进一步处理的场所告知检疫局并得到批准后,就可以进行处理。

如果进口商选择把食品送出境外,一般情况下会退回到供应商那里。进口商还可以把货物出口到第三国。但进口商必须得到第三国的书面许可,证明在知道该批食品由于何种原因未被批准进入澳大利亚的情况下,仍旧同意该批食品进入该国。检疫局只有收到上述许可后才能将货物放行。

把不合格的食品降级处理包括用来做牲畜的饲料或是肥料时,检疫局会通知当地的卫生组织,由他们来下令让进口商或分销商收回所有的产品并加以销毁。

如果检验结果表明食品不符合标准,检验局将告诉进口商可选择几种做法。进口商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其选择申请并交给当地的检疫局机构。必要时,这一申请将会送到中央办公室。手续办妥后,进口商要在检疫局的监督下把货物进行处理、再出口、销毁或进一步检查。

经过进一步处理的食品必须再次接受检查,样本提取数量也要高些。

食品分析方法的分类

食品分析方法的分类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食品分析方法的分类 对食品品质的评价,主要包括食品营养、卫生和嗜好性三个方面。食品分析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感观分析法、理化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和酶分析法。 1.感观分析法感官分析又叫感观检验或感观评价,是通过人体的各种感官 器官(眼、耳、鼻、舌、皮肤)所具有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结合平时积累的实践经验,并借助一定的器具对食品的色、香、味、形等质量特性和卫生状况做出判定和客观评价的方法。感观检验作为食品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简便易行、快速灵敏、不需要特殊器材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目前还不能用仪器定量评价的某些食品特性的检验,如水果滋味的检验、食品风味的检验以及烟、酒、茶的气味检验等。 依据所使用的感觉器官的不同,感官检验可分为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触觉检验和听觉检验五种。 (1)视觉检定是鉴定者利用视觉器官,通过观察食物的外观形态、颜色光泽、透明度等,来评价食品的品质如新鲜程度、又无不良改变以及鉴别果蔬成熟度等的方法。 (2)嗅觉鉴定是通过人的嗅觉器官检验食品的气味,进而评价食品质量(如纯度、新鲜度或劣变程度) (3)味觉鉴定是利用人的味觉器官(主要是舌头),通过品尝食物的滋味和风味,从而鉴别食品品质优劣的方法。味觉检验主要用来评价食品的风味(风味是食品的香气、滋味、入口获得的香气和口感的综合构成),也是识别某些食品是否酸败、发酵的重要手段。

(4)听觉器官听觉鉴定是凭借人体的听觉器官对声音的反应来检验食品品质的方法。听觉鉴定可以用来评判食品的成熟度、新鲜度、冷冻程度及罐头食品的真空度等。 (5)触觉鉴定是通过被检食品用于鉴定者的触觉器官(手、皮肤)所产生的反应来评价食品品质的一种方法。如根据某些食品的脆性、弹性、干湿、软硬、黏度、凉热等情况,可评判食品的品质优劣和是否正常。 感官分析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检验方法有差别检验法,标度和类别检验法、分析或描述性检验法等。 感官分析法虽然简便、实用且多数情况下不受鉴定地点的限制。但也存在明显缺陷,由于感官分析是以经过培训的评价员的感觉作为一种“仪器”来测定食品的质量特性或鉴别产品之间的差异,因此判断的准确性与检验者的感觉器官的明锐程度和实践经验密切相关。同时检验者的主观因素(如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文化素养、情绪等),以及环境条件(如光线、声响等)都会对鉴定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感官检验的结果大多情况下只能用于比较性的用词(优、良、中、劣等)表示或用文字表述,很难给出食品品质优劣程度的确切数字。 2.理化分析法根据测定原理、操作方法等的不同,梨花分析又可分为物理分析法、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三类。 (1)物理分析法通过对被测食品的某些物理性如温度、密度、折射率、旋光度、沸点、透明度的的测定,可间接求出食品中某种成分的含量,进而判断被检食品的纯度和品质。物理分析法简便、实用,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

食品保质期检测方法

食品保质期的确定 1 食品保质期的确定 目前国内省级疾控中心是这样做的: 将产品放在恒温恒湿培养箱中,质量卫生指标每月测一次,如果三个月各项指标稳定,则产品的保质期可定为三年. 培养条件: 温度约37,湿度约75%. 当然,如果你的产品质量卫生指标本来就不理想的情况下,你可以适当缩短检测周期.相应产品保质期可以推算 在做饮料保质期实验时,一般设置三个温度,即将样品分别存放于5度、25度、37度三个恒温箱中,5度的样品作为标准样品或对照样品,25度的样品作为模拟货架上的样品,37度的样品作为环境破坏性样品。每隔5天左右对37度条件下的样品进行品评,品评时与5度的样品进行比较。当37度下的样品出现与5度的样品有较大差异或出现不能被接受的差异时,37度条件下的样品停止实验,那末在37度条件下样品存放的时间乘以3得到的时间即为产品的大致保质期。25度条件下的样品继续进行实验,当25度下的样品也出现与5度条件下的样品相比不能接受的差异时,25度条件下的实验也停止,其保存的期限作为产品的实际保质期。 饮料的保质期试验应分成三块: 微生物、外观、口感,应分别设计试验来比较。微生物预测较简单;外观主要是发现变色、沉淀、分层问题,试验者首先要根据产品配方、工艺、经验预期会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无色饮料的变黄、有色饮料的退色,奶类的沉淀加剧及分层,用37℃与冷藏样来预测沉淀分层问题,50℃与冷藏样来预测变色问题。口感要分是否柑橘属、是清淡还是浓郁风味,模拟市场销售环境来预测。 这主要是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方法是大同小异的,但应用起来还要具体产品具体分析。 加速试验(也就是破坏性实验)一般都会做,和温度与时间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在酸奶中做37度保温试验一星期,证明市场上可保持半个月。纸巾在54度下半个月,证明可保持一年,若在37度下保温一个月,证明可保持一年. 我知道有一种实验数学的方法,可使实验次数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优的结果;即优选法(又称黄金分割法);或称0.618法;此法为做实验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在证券分析中也经常使用!早在六、七十年代由数学家华罗庚推出,当时即被普遍使用; 具体地讲,即您在做各项试验时,比如:假设您在做酸奶37度保鲜试验时,如果保温一个月后早已变质;此时您可以用30乘0.618的天数,即18.5天重新做此实验;结果如果仍已变质,则用18.5天继续乘以0.618,即约11.5天进行实验;而如果在18.5天还没有变质,则您可用30天减18.5天后的数乘以0.618再加上18.5天,即约25天做此实验,如此反复;就可以以最少的实验次数,取得最佳的实验数据,从而确定出您的食品的实际保鲜数据; 运用此实验法也可用于食品配方的研究工作;98年我曾用此法帮一个朋友进行过“采石茶干”配方的实验;只做了六次实验,用了不到六十斤黄豆(还是因为磨浆机较大,一次最少即需用10斤)即取得了最佳的配方数据;做出来的茶干较市面上的不论是韧劲还是口感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使用食品卫生标准及检验的方法研究

正确使用食品卫生标准及检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标准应当有利于保障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保障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在上述原则下制定卫生标准。 卫生标准分十类:环境卫生、劳动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防护、职业病诊断、放射性疾病诊断、传染病、地方病和消毒。 下面着重简述食品卫生标准有关问题。 1、同一个食品可能有二个国家标准。一个是食品卫生标准,另一个是一般质量标准。例如: GB17324-2003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和GB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标准。 GB2717-2003酱油卫生标准和GB18186-2000酿造酱油标准。 其他食品也有卫生标准和一般质量标准。 各类国家标准分二类: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国家标准发布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构成。例如: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5009.139-2003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 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制定的标准为行业标准。行业标准也分强制性和推荐性行业标准。其代号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行业标准由代号、标准序号及年号组成。例如:SB/T10250-1995方便面(商业行业标准),QB/T2438-1999植物蛋白饮料杏仁乳(露)轻工行业标准。 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的代号DB加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加二位数再加斜线组成强制性地方代号,再加顺序号、年号组成地方标准。例如DB12-090-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天津市地方标准)。现已制定了国家标准GB17324-2003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上述地方标准作废。 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可制定企业标准。已有国标、行标或地方标准的,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可制定严于国标、行标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备案号举例如下: 津Q/KF3378-1995力多精Ⅰ(出生婴儿配方奶粉) 津Q/KF3485-1997雀巢成长奶粉 以上两个企业标准都严于GB10765-10767-1989婴儿配方奶粉。现在GB10765-10767-1989已作废。新标准为GB10765-1997婴儿配方奶粉Ⅰ,GB10766-1997婴儿配方Ⅱ、Ⅲ,GB10767-1997婴幼配方奶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通用技术条件。 2、使用标准注意事项:卫生标准(包括卫生标准和标准检验方法)是卫生监督的法律依据,必须正确使用卫生标准,要注意以下几点: 2.1工作中要按照有国标、行标和地方标准的执行国标、行标和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必须严于国标、行标或地方标准。 2.2国家标准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逐年增加新标准,每隔3~5年对现行标准进行复审,不适应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要修订或废止(制定新标准代替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新标准代替老标准的已约有200余个(2004年1月) 食品卫生检验理化部分GB/T5009.1~203-2003和微生物部分GB/T4789.1~35-2003已发布并于2004年1月实施。 新标准的实施对食品卫生检验工作会起到推动作用,但新方法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例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主要内容和使用注意点解读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主要内容和使用注意点解读食品理化检验方法内容一般包括发布日期、实施日期、技术内容、附录(如参考条件、典型图谱)等。其中,技术内容包括范围、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分析步骤、分析结果的表述、精密度及其他(如检出限、定量限)。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食品检验要严格按照食品检验标准(或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的检验方法)对食品进行检验,保证对外出具的检验数据和结论客观公正。理化检验方法总体参照GB/T5009.1-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该标准正在修订中)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发布日期和实施日期 检验机构日常需动态关注检验方法标准(文本)的发布情况,及时做好新方法证实和新旧方法变更确认。对外出具具有证明性作用数据和结论时需获取资质,确保检验采用现行有效方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15号令》明

确规定复检应当使用与初检机构一致的检验方法,但实施复检时食品安全标准对检验方法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方法主要内容解读 1 范围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的范围规定,一般会明确方法适用的食品基质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可能某方法下还会包括仪器原理或方法原理不同的方法,可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97-2016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中,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特别强调气相色谱法不适用于白酒中该化合物的测定。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适用于白酒、葡萄酒、黄酒、料酒中该化合物的测定。但配制酒采用液相色谱法,方法选择时需特别注意。一些化合物的测定可能还会

依据含量水平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水分、蛋白质。 日常开展检验对仪器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都较为注意,但容易疏忽的是常规理化项目方法的选择。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3-2016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包括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其中,蒸馏法适用于含水较多又有较多挥发性成分的水果、香辛料及调味品、肉与肉制品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1g/100g的样品;卡尔·费休法适用于食品中含微量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含有氧化剂、还原剂、碱性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硼酸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容量法适用于水分含量大于1.0×10-3g/100g的样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229-2016食品中酸价的测定,辣椒油应使用冷溶剂自动电位滴定法(第二法)。因此,在选择方法时,一定要结合产品配料信息及含量水平等综合评估。 另外,某方法的适用范围虽未包括某食品基质,但通用标准指定了检验方法,也可使用,但需做好方法的如回

食品分析与检验

绪论 1、什么是食品分析? 食品分析与检验是一门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和卫生状况的学科,是运用感官的、物理的、化学的和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食品的组成成分、感官特性、理化性质和卫生状况进行分析检测,研究检测原理、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的应用性科学。 2、食品分析与检验的任务是什么? (1)根据指定的技术标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检测手段,对食品生产的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包装材料及成品进行分析与检验,从而对食品的品质、营养、安全与卫生进行评定,保证食品质量符合食品标准的 要求 (2)对食品生产工艺参数、工艺流程进行监控,确定工艺参数、工艺要求,掌握生产情况,以确保食品质量,从而指导与控制生产工艺过程 (3)为食品生产企业成本核算、制定生产计划提供基本数据 (4)开发新的食品资源,提高食品质量以及寻找食品的污染来源,使广大消费者获得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和经济卫生的食品,为食品生产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依据 (5)检验机构根据政府质量监督行政部门的要求,对生产企业的产品或上市的商品进行检验,为政府管理部门对食品品质进行宏观监控提供依据 (6)当发生产品质量纠纷时,第三方检验机构根据解决纠纷的有关机构的委托,对有争议产品做出仲裁检验,为有关机构解决产品质量纠纷提供技术依据 (7)在进出口贸易中,根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合同规定,对进出口食品进行检测,保证进出口食品的质量,维护国家出口信誉 (8)当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检验机构对残留食物做出仲裁检验,为时间的调查及解决提供技术依据 3、食品分析与检验包含了哪些内容? 食品的感官检验 食品的理化检验:食品的一般成分分析食品添加剂检测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 功能性食品的检测转基因食品的检测食品包装材料和盛放容器分析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快速鉴定腐败变质食品的检验掺假食品的检测 第二章食品分析与检验的一般程序 1、食品分析与检验的一般程序:样品的采取及制备→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 2、采样的原则是什么? (1)采样必须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采样数量应能反映食品的卫生质量及检验项目对试样量的要求,一式三份供检验、复检与备查用,每一份不少于0.5kg (2)盛放样品的容器不得含有待测物质及干扰物质;一切采样工具必须清洁、干燥、无异味;在检验之前应防止一切有害物质或干扰物质带入样品 (3)要认真填写采样记录。写明采样单位、地址、日期、样品批号、采样条件、包装情况、采样数量、现场卫生状况、运输、储藏条件、外观、检验项目及采样人等 (4)采样后应在4h内迅速送检验室检验,尽量避免样品在见眼前发生变化,使其保持原来的理化状态。检验前不应发生污染或变质、成分逸散、水分增减及酶的影响 3、采样的步骤有哪些? 需检验的批量食品(采样)→原始样品(混合、处理缩分)→平均样品→试样样品复 检样品保留样品 4、样品与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有机物破坏法(干法灰化、湿法灰化)、蒸馏法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溶剂提取法(溶液层析法、浸泡法)、盐析法化学分离法(硫化和皂化法、沉淀分离法、掩蔽法)、色层分离法(吸附色谱分离、分配色谱分离、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浓缩法(常压浓缩法、减压浓缩法) 5、数据处理方法 例:0.0121+25.04+1.05782=? 结果位数按小数点后面位数最少的计算 0.0121*5.64*1.06=? 结果按有效数字最少的计算 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 1、食品感官评价包括哪些? 味觉评价嗅觉评价视觉评价听觉评价触觉评价口感评价

(完整版)食品检验标准

蔬菜类验收标准 一、抽样方法: 1.1、以同种类,同等级,同批次为一个验收单位,每3吨抽取2袋,每增加3吨多抽3袋,不足3吨也抽取2袋,散装料按菜类取样方法进行。 1.2、体积小的水果、蔬菜;将多量样品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混合分样,直到所需数量(不得少于500g); 1.3、体积大一些的水果、蔬菜;多个单独样品取样,以消除样品之间的差异,取样方法是有一个样品的对面,各切下一角(纵切),以减少内部之差异; 1.4、体积蓬松型蔬菜;有多个样品取样(一筐、一捆),分别抽取一定数量,所取总量应在3000g以上; 二、检验标准: 2.1、青刀豆检验标准: 品质要求:品质鲜嫩,色泽鲜绿,无明显鼓豆,无虫口病斑及冻伤,无腐败及杂质,漂烫后无豆腥味,长度要求在10-12cm之间。 2.2、胡萝卜检验标准: 品种:红色; 规格:品质鲜嫩无泥沙,无虫口病斑,表皮完整,不得多处破损,无腐烂及冻伤,具体尺寸随工艺要求而定。 2.3、元葱检验标准: 新鲜无碰伤,无腐败及冻伤,无发芽,具体尺寸随工艺要求而定。 2.4、山芋检验标准: 直径在4.5-6cm以上,切面洁白有粘液,无腐烂,形态要直,无弯曲,不带沟槽。 2.5、大头菜检验标准: 叶片新鲜,无病虫斑,根部无腐烂,叶片白色、黄色、绿色皆可,车间使用以绿色为主。2.6、牛蒡(丝)检验标准: 品质新鲜,切面洁白,无黑变,无空心,表面不破损,无病虫斑,牛蒡丝解冻后无发黑较碎现象。 2.7、香菇的检验标准: 鲜度良好,无破损、无腐烂现象,色泽程黑色,水份要适宜,直径达到5.8-6.8cm,香菇不能有积压现象,不能有畸形菇,无异物。 2.8、莲藕的检验标准: 鲜度良好,无破损、无腐烂现象,无黑泥现象,色泽程白色,水分要适宜,直径达到5.5-6.5cm,柠檬酸加入要适量,必须保证莲藕中无酸味。 2.9、姜的检验标准: 鲜嫩、无腐烂、无千裂皱皮、无破损现象,程浅黄色,泥沙少许。 2.10、大葱检验标准: 鲜嫩、无腐烂、无千裂皱皮、无枯叶现象,有大葱固有气味。 2.11、大蒜检验标准: 蒜瓣新鲜完整不破皮,无腐烂发芽等现象。 2.12、紫苏叶检验标准: 鲜度良好,无破损现象,无腐烂、无枯(黄)叶。 2.13、茼蒿检验标准: 鲜度良好,无腐烂,无枯叶,茎部不可太长且不可无叶。 2.14、青豌豆检验标准:

食品及保健食品专项抽检监测工作方案

食品及保健食品专项抽检监测工作方案 一、工作内容 (一)抽检品种。保健食品、植物蛋白饮料和方便食品三类食品(含进口食品)。保健食品包括改善睡眠类、辅助降血糖类、辅助降血脂类、辅助降血压类、减肥类、缓解体力疲劳类、提高免疫力类等七类产品(简称七类保健食品)。植物蛋白饮料包括豆奶(乳)饮料、豆浆、核桃露(乳)、杏仁露、花生露等含植物蛋白成分的饮料。方便食品包括方便面、调味面制品(辣条)等。 (二)检验项目。重点抽检保健食品中的非法添加,植物蛋白饮料中的植物源成分的鉴定、非食用物质,方便食品中的非食用物质、食品添加剂等。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见附件1和附件2。 (三)抽样地区。要求在农村、乡镇、城乡结合部等县级及以下地区进行抽样。 (四)抽样要求。重点在批发市场、超市、食杂店、零售药店等实体经营环节抽检上述七类保健食品及存在“傍名牌”、山寨、仿冒等情况的植物蛋白饮料和方便食品。总局本级抽检任务中安排部分网络销售食品抽检,重点是媒体曝光、投诉举报中发现的问题产品,抽样数量不超过任务量的30%。 抽样应履行监督抽检程序,并有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执法人员陪同。对于抽样中发现涉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违规的情况,应当立即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依法处置,并填写《食品安

全抽样异常情况报送表》(附件3)。 二、抽检数量及进度安排 (一)抽检数量。共抽检2595批,其中保健食品770批,植物蛋白饮料770批,方便食品1055批。 总局本级抽检保健食品、植物蛋白饮料和方便食品各200批,总计600批。任务分配表见附件4。 省级局共抽检保健食品570批、植物蛋白饮料570批,方便食品855批,总计1995批。其中,内蒙古、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各抽检保健食品10批,植物蛋白饮料10批,方便食品15批,山东、河南各抽检保健食品30批,植物蛋白饮料30批,方便食品45批,其余各省级局各抽检保健食品20批,植物蛋白饮料20批,方便食品30批。 (二)进度安排。全部抽样及检验工作应于2018年4月30日前完成。抽检结果应同时录入“国家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中相应的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模块。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于2018年5月15日前形成专项抽检监测工作报告报送总局食监三司。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省级局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工作,要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积极配合抽样,确保工作成效。 (二)规范抽检行为。抽样人员和承检机构在抽检工作中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食品检测程序文件-检验方法和方法的确认

本章题目:检验方法和方法的确认颁布日期 第十九章检验方法和方法的确认 19.1 总则 为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满足客户要求,有必要对开展检测活动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控制。 19.2 职责 19.2.1 检验室负责检测方法的选用、制定和验证及不确定度分析。 19.2.2 质量技术部负责对在用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控制。 19.2.3 技术负责人(总工)负责检验方法的批准。 19.3 要求 19.3.1 总体要求 19.3.1.1 实验室对检测工作的各过程,包括样品的抽取和管理过程、环境、设备、检测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等分别制定程序。 19.3.1.2 检测人员所需的作业指导书、标准及其他的应用技术文件均由质量技术部负责管理,并保持现行有效,纸版文件的管理按FQS-CX-04《文件控制程序》执行,易于检测人员取阅。 19.3.1.3 对检测方法的偏离,按FQS-CX-10《控制偏离的管理程序》执行。 19.3.1.4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对其所使用的标准检验方法进行验证,保存相关记录。 19.3.1.5 化学检测应防止实验室器皿对检测样品和标准溶液的污染。不同检测的器皿的清洗和配备按照FQS-CX-09《检验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19.3.2 方法的选择 19.3.2.1 实验室应采用满足客户需求并适用于检测的方法。所选用的方法应通知客户。需要时,可以采用国际标准,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委托检验。 19.3.2.2 实验室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对于食品检验应选择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微生物检验方法有多种选择时,定性以常规培养方法为基准方法,定量以平板计数法为基准方法。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识测试题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类农药不是农药速测卡的常检农药种类? A、有机磷 B、有机氯 C、氨基甲酸酯 2、试剂保管时应注意以下因素? A、高温热源 B、潮湿 C、阳光照射 D、密封 E、以上都是 3、具有很好的漂白、抗氧化和防腐等作用,还能掩盖发霉的蜜栈半成品、银耳和虾仁等霉斑。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硫化氢 4、酱腌菜由于腌制、储存或加工不当,会含有高浓度的。 A、亚硝酸盐 B、硝酸盐 C、亚硫酸盐 5、甲醛检测时,以下食品应作为最重点的检测与监管对象? A、水发品、血制品 B、鲜香菇 C、干香菇 D、豆制品; 6、硫磺燃烧时可产生气体,可使食品表面颜色显得白亮,鲜艳,有漂白和保鲜食品作用。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硫化氢 7、以下样品浸泡液不需再处理就可直接用于检测? A、有明显可见色泽 B、混浊或有悬浮物; C、澄清透明 D、以上都不是。 8、下列物质中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是。 A、甲醛 B、二氧化硫 C、硼砂 D、吊白块 9、食品加工添加吊白块是利用其分解产生的具有增加食品弹性,亚硫酸盐有漂白食品的作用。 A、甲醛 B、二氧化硫 C、亚硫酸盐 10、以下食品用工业双氧水处理后,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 A、干果类; B、干制水产; C、病死禽畜肉; D、牛奶 11、鱼丸、肉丸比较可能还有的含有的有毒物质是。 A、甲醛 B、二氧化硫 C、硼砂 D、亚硝酸盐 12、国家标准肉肠的亚硝酸盐含量为≤ mg/kg。 A、30 B、70 C、10 D、50 13、食品检测采样时,根据样品作用可以分为试验样品、复验样品、。 A、原始样品 B、平均样品 C、保留样品 14、仪器快速检测西式火腿样品的亚硝酸盐含量为98mg/kg时,适宜的处理方法为。

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简易流程

各检测项目简易步骤 1、4789.2-2016菌总:PCA36℃48h 2、4789.3-2003大肠:LST管 36℃24h—→EMB 36℃24h 3、4789.3-2016大肠:(法一)LST管 36℃24h-48h—→BGLB管 36℃48h (法二)VRBA 36℃18h-24h—→BGLB管 36℃24h~48h 4、4789.4-2016沙门:25g+225 BPW 36℃8h-18h→1+10TTB 42℃18-24h→BS 36℃40-48h→生化鉴定18-24-48h→多价血清鉴定→报告。 1+10SC 36℃18-24h HE/XLD 36℃18-24h 5、4789.5-2012志贺:25g+225 SHI 41.5℃厌氧16-20h—→XLD、MAC/贺显 36℃20-48h—→TSI、NA斜面36℃20-24h—→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 6、4789.10-2016金葡: 定性:25g+225 7.5% 36℃18-24h—→BP36℃24-48h(血平板18-24h)—→镜检,BHI、NA36℃18-24h—→血浆凝固酶试验6h—报告。 平板:0.3 0.3 0.4 涂布BP平板 36℃24-48h—→计数,血平板36℃18-24h,镜检,BHI、NA36℃18-24h—→血浆凝固酶试验6h—报告。 MPN:3梯度各3个1mL于7.5%管36℃18-24h—→划线BP 36℃24-48h—→鉴定—→查MPN表,报告。 7、4789.15-2016霉菌酵母:(法一) RBA 28℃ 5d 8、4789.26-2013商业无菌:36℃、冰箱2-5℃ 10d 9、4789.30-2016单增: 定性:25g+225 LB1 30℃24h→0.1+10LB2 30℃24h→李显、PALCAM 36℃24-48h→木糖、鼠李糖36℃24h,TSA-YE 36℃18-24h→镜检,动力试验,生化鉴定24-48h 平板:(稀释液LPB或LB)0.3 0.3 0.4 李显36℃24-48h—→计数,木糖、鼠李糖36℃24h,TSA-YE 36℃18-24h→镜检,动力试验,生化鉴定24-48h MPN:25g+225LB 1(稀释液LPB或LB)1+10LB 1 管 30℃24h—→0.1+10LB 2 30℃24h—→各管1环划线李显 36℃24-48h—→鉴定,查MPN表报告。 10、4789.35-2016乳酸:双歧+乳杆:MRS 36℃厌氧72h。 嗜热+乳杆:MC 36℃72h+MRS 36℃厌氧72h。 双歧+嗜热:改良MRS 36℃厌氧72h + MC 36℃72h

食品理化检验试题及答案

食品理化检验试题及答案 (每空4分,共100分)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食品检验由食品检验机构指定的检验人独立进行。 2、GB5009上的准确称取是指用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准确度为 ±0.0001g。 3、采样应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掺伪和 食物中毒样品除外)。 4、食品理化实验室个人防护设施主要包括护目镜,工作服,口罩, 手套。 二、选择题: 1、食品理化检验包括(ABC) A、快检筛查 B、定性 C、定量 2、法定计量单位包括(AC) A、mol/L B、% C、kg D meq ): 3、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ABCDEFGH A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 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B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C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D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E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F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G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H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4、掺伪或中毒样品采样应注意(B) A 代表性 B典型性 C普遍性 5、一般样品在检验后应保存(A)个月 A 一、 B 三、 C 六、D九 6、罐头或其它小包装食品同一批号,包装小于250克时,采样应 不少于(D)个 A 3、 B 6、 C 9 、D10 7、下列单位哪些是错误的写法(AC) A mg/Kg、 B g/100g、 C PH 、 D mol/L 8、被测物质含量在

食品检验工作规范

附件2 食品检验工作规范 第一条为规范食品检验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其有关规定开展的食品检验活动。 第三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符合《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规定通过资质认定后,在批准的检验能力范围内,按本规范和食品安全标准开展检验活动。 第四条食品检验机构及其检验人应当尊重科学,恪守职业道德,保证出具的检验数据和结论客观、公正、准确,不得出具虚假或者不实数据和结果的检验报告。 第五条食品检验机构及其检验人员应当独立于食品检验活动所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应当有措施确保其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防止商业贿赂,保证检验活动的独立性、诚信和公正性。 第六条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食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第七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障实验室安全。

第八条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食品检验机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部门的安排,完成相应的检验任务。 第九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建立和实施与检验活动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十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使用现行有效的文件。 第十一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配备与食品检验能力相适应的检验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聘用具有相应能力的人员,建立人员的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档案。 食品检验机构不得聘用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人员。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制订和实施培训计划,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第十二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具有与检验能力相适应的实验场所、仪器设备、配套设施及环境条件。 第十三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保证仪器设备、标准物质、标准菌(毒)种的正常使用。 第十四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标准菌(毒)种档案。 第十五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对影响检验结果的标准物质、试剂和消耗材料等供应品进行验收和记录,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列出合格供应商名单。 第十六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标准、技术规范或委托方的要求进行样品采集、流转、处置等,并保存相关记录。 样品数量应当满足检验、复检工作的需要。

食品补充检验方法解读

食品补充检验方法解读 食品补充检验方法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强有力的方法支撑,可支持打击食品生产经营领域掺假掺杂、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坚持发现问题为导向,为遏制食品生产经营潜规则提供技术手段,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保障消费者健康和促进食品行业有序发展。 一、背景依据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证明食品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的,在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前,可制定食品中有害物质的临时限量值和临时检验方法,作为生产经营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新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对可能掺杂掺假的食品,按照现有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以及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和本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制定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无法检验的,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制定补充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用于对食品的抽样检验、食品安全案件调查处理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二、方法定位 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可作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的有效补充。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15号令)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在没有食品安全标准的检验方法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可采用依照法律法规制定的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同时,食品补充检验方法也可用于风险监测、案件稽查、事故调查、应急处置等工作。 2020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部分品种的项目采用了发布的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另外,参照《食品补充检验方法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七条,还特别强调食品检验机构依据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出具检验报告时,应符合国家认证认可和检验规范有关规定。 三、技术需求 近年来,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强,非法添加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遏制。然而,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新型销售业态的兴起、食品供应链的日益复杂以及流行消费模式越趋简便快捷等因素,部分违法添加行为更加隐蔽复杂、花样繁多。主要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如新载体(压片糖果、代用茶、固体饮料等普通食品)、新物质(同系物、结构修饰物、新化合物如匹克硫酸钠)、销售场景(网络销售、朋友圈、微商、图片或配料暗示等)、特殊人群(如减肥、壮阳需求人群、慢性病人、老人等)、特殊消费场所(如酒吧、KTV等)。 针对可能为逃避已有方法检测对象的非法添加物质或动物源、植物源掺假等情况,需多渠道加强信息收集和风险研判,有必要结合产品特点、动机分析和技术验证等,捕获可能的潜在新风险。需充分依赖开发非靶向大通量筛查、预测可能的结构修饰(如质谱裂解规律分析)、同位素质谱等技术;同时针对真实性鉴别或其他掺杂掺假,需建立PCR技术或开发表征非法添加行为的特征指标方法。 四、发布情况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复习资料作者:李媛媛 选择50*1'名解5*4' 简答1*20' 问答1*10' 名词解释: 1、恒量:就是指在规定得条件下,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定得质量差异不超过规定得范围。 2、空白试验:指除不加样品外,采用完全相同得分析步骤、试剂与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得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得结果。用于扣除样品中试剂本底与计算检验方法得检出限。 3、准确称取:指用精密天平进行得称量操作,其精度为±0、0001g。 4、农药残留: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食品(农副产品)与环境中得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与杂质得总称,具有毒理学意义。残存得数量称为残留量。 5、兽药残留:就是指动物性产品中含有某种兽药得原形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得杂质得残留。 6、粗蛋白:蛋白质得测定通常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与自动定氮分析法,这两种方法测得得均为食品中得总氮量(蛋白氮+非蛋白氮),故称为粗蛋白。 7、粗脂肪: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抽提后,蒸去溶剂所得得物质,在食品分析上称为脂肪或粗脂肪。 8采样:从一批食品中选出某一特定部分、一定数量得包装产品或单位产品,所取部分(样品)对被取样得整批食品最具代表性,供分析检验用。 第一章 1、食品理化检验常用方法可分四大类:感官检查、物理检测、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2、感官检查就是指利用人体得感觉器官(眼、耳、鼻、口、手等)得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与触觉等对食品得色、香、味、形与质等进行综合性评价得一种检验方法。 如果食品得感官检查不合格,或者已经发生明显得腐败变质,则不必再进行营养成分与有害 成分得检测,直接判断为不合格食品。?一般嗅觉得敏感度远高于味觉。?触觉检查:用手接触食品,检查食品得轻重、软硬、弹性、粘稠、滑腻等性质。 对于鱼、肉制品、海产品等应检查食品得组织状态、新鲜程度、保存效果等现象。 2、相对密度:测液体浓度与纯度

检测方法标准的编写-食品安全标准

标准编制实用知识-检测方法 农业部蔬菜质检中心主任刘肃 2011年11月26日 检测方法标准应按照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 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规定进行编写。 检测方法的结构和顺序是前言、引言、标准名称、警告、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原理、反应式、试剂与材料、仪器、采样、分析步骤、结果计算、精密度、质量保证和控制、特殊情况、试验报告、附录和参考文献。一般来讲,前言、标准名称、范围、试剂与材料、仪器、分析步骤、结果计算和精密度为必要要素外,其他要素为可选要素。 一、封面 1.封面要给出以下信息:标准的名称、英文译名、标志、编号、国际标准分类号(ICS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部门(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等。如果是食品安全标准,则应加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从目前情况看,只要是食品检测方法标准,都会成为强制性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如果标准代替了某个或几个标准,封面上应给出被代替标准的编号。 3.如果标准采用了国际文件,还应按照GB/T 20000.2的规定给出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4.检测方法英文译名的表述方式为:“Determination of ……”。 二、前言和标准名称 检测方法标准前言的要求同产品标准。示例: 本标准代替GB/T 5009.204-2005 《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法》。 本标准与GB/T 5009.204-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第一法稳定性同位素稀释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将外标法改为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法。 在检测方法标准中,标准名称、前言、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的要求与产品部分相同,但要注意的是,检测方法的标准名称一般采用两段式,如“植物源食品中多菌灵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各要素之间空一个汉字的间隙,英文译名各要素的第一个要素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各要素之间连接线为一字线。示例: 植物产品中氟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Determination of fluorine in plant products —Ion chromatography method 使用的检测仪器名称应统一,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

食品检验方法

食品检验方法(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的编写和检验基本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的编写和检验。 2 引用标准 GB 1.4 标准化工作导则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规定 GB 3102.8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3 检验方法的一般要求 3.1称取:系指用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要求用数值的有效数位表示,如“称取20.0g……”系指称量的精密度为±0.1g;“称取20.00g……”系指称量的精密度为±0.01g。 3.2 准确称取:系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士0.0001g。 3.3 恒量:系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定的质量差异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3.4 量取:系指用量筒或量杯取液体物质的操作,其精度要求用数值的有效数位表示。 3.5 吸取:系指用移液管、刻度吸量管取液体物质的操作。其精度要求用数值的有效数位表示。 3.6 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系指除不加样品外,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的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的结果。用于扣除样品中试剂本底和计算检验方法的检出限。 4 检验方法的选择 4.1 标准方法如有两个以上检验方法时,可根据所具备的条件选择使用,以第一法为仲裁方法。 4.2 标准方法中根据适用范围设几个并列方法时,要依据适用范围选择适宜的方法。 5 试剂的要求及其溶液浓度的基本表示方法 5.1 检验方法中所使用的水,未注明其他要求时,系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未指明溶液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5.2 检验方法中未指明具体浓度的硫酸、硝酸、盐酸、氨水时,均指市售试剂规格的浓度(见附录C)。 5.3 液体的滴:系指蒸馏水自标准滴管流下的一滴的量,在20℃时20滴相当于1.0mL。 5.4 配制溶液的要求 5.4.1 配制溶液时所使用的试剂和溶剂的纯度应符合分析项目的要求。 5.4.2 一般试剂用硬质玻璃瓶存放,碱液和金属溶液用聚乙烯瓶存放,需避光试剂贮于棕色瓶中。 5.5 溶液浓度表示方法 5.5.1 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表示(见附录B)。 5.5.2 几种固体试剂的混合质量份数或液体试剂的混合体积份数可表示为(1+1)、(4+2+1)等。 5.5.3 如果溶液的浓度是以质量比或体积比为基础给出,则可用下列方式分别表示为百分数:%(m/m)或%(V/V)。 5.5.4 溶液浓度以质量、容量单位表示,可表示为克每升或以其适当分倍数表示(g/L或mg/mL等)。 5.5.5 如果溶液由另一种特定溶液稀释配制,应按照下列惯例表示: “稀释V1→V2”表示,将体积为V1的特定溶液以某种方式稀释,最终混合物的总体积为V2;

食品检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的编写和检验基本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的编写和检验。 2 引用标准 GB 1.4 标准化工作导则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规定 GB 3102.8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3 检验方法的一般要求 3.1称取:系指用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要求用数值的有效数位表示,如“称取20.0g……”系指称量的精密度为±0.1g;“称取20.00g……”系指称量的精密度为±0.01g。 3.2 准确称取:系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士0.0001g。 3.3 恒量:系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定的质量差异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3.4 量取:系指用量筒或量杯取液体物质的操作,其精度要求用数值的有效数位表示。 3.5 吸取:系指用移液管、刻度吸量管取液体物质的操作。其精度要求用数值的有效数位表示。 3.6 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系指除不加样品外,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的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的结果。用于扣除样品中试剂本底和计算检验方法的检出限。 4 检验方法的选择 4.1 标准方法如有两个以上检验方法时,可根据所具备的条件选择使用,以第一法为仲裁方法。 4.2 标准方法中根据适用范围设几个并列方法时,要依据适用范围选择适宜的方法。 5 试剂的要求及其溶液浓度的基本表示方法 5.1 检验方法中所使用的水,未注明其他要求时,系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未指明溶液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5.2 检验方法中未指明具体浓度的硫酸、硝酸、盐酸、氨水时,均指市售试剂规格的浓度(见附录C)。 5.3 液体的滴:系指蒸馏水自标准滴管流下的一滴的量,在20℃时20滴相当于1.0mL。 5.4 配制溶液的要求 5.4.1 配制溶液时所使用的试剂和溶剂的纯度应符合分析项目的要求。 5.4.2 一般试剂用硬质玻璃瓶存放,碱液和金属溶液用聚乙烯瓶存放,需避光试剂贮于棕色瓶中。 5.5 溶液浓度表示方法 5.5.1 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表示(见附录B)。 5.5.2 几种固体试剂的混合质量份数或液体试剂的混合体积份数可表示为(1+1)、(4+2+1)等。 5.5.3 如果溶液的浓度是以质量比或体积比为基础给出,则可用下列方式分别表示为百分数:%(m/m)或%(V/V)。 5.5.4 溶液浓度以质量、容量单位表示,可表示为克每升或以其适当分倍数表示(g/L或mg/mL等)。 5.5.5 如果溶液由另一种特定溶液稀释配制,应按照下列惯例表示: “稀释V1→V2”表示,将体积为V1的特定溶液以某种方式稀释,最终混合物的总体积为V2; “稀释V1+V2”表示,将体积为V1的特定溶液加到体积为V2的溶液中(1+1),(2+5)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