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研究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4.24 MB
- 文档页数:6
智能配电网中智能中压开关柜关键技术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的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配电网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如供电可靠性低、效率不高、安全隐患多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智能配电网应运而生,其核心是智能中压开关柜。
智能中压开关柜作为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等特点,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准监测、远程控制和故障诊断,提高了配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目前我国智能中压开关柜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深入研究智能中压开关柜的关键技术,尤其是远程通信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开展智能中压开关柜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配电网技术的升级和提升整体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解析智能中压开关柜的关键技术对智能配电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中压开关柜是智能配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负责管理中压电网的运行和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中压开关柜主要是靠人工操作进行控制和监测,存在着人为因素导致的操作失误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而智能中压开关柜采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能够实现远程监测、远程控制和智能诊断,大大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通过研究智能中压开关柜的关键技术,可以优化电网的运行管理,提高供电质量和稳定性,减少电力损耗和故障率,降低维护成本,推动电力系统向智能、高效、可靠的方向发展。
智能中压开关柜的研究还将促进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推动能源革命和智能电网建设。
深入研究智能中压开关柜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智能配电网中智能中压开关柜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对智能中压开关柜的研究,可以提高电网运行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可靠运行。
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智能电网建设越来越多。
本文就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电子;优化资源配置;智能电网引言由于近几年国家大力提倡的智能电网建设与发展,智能电网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实现高效、经济、稳定、节约能源、绿色不污染、环境友好为目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类新能源电网逐渐产生,但这些新能源发电厂往往具有以下特点:发电容量小、分布范围广、不集中、供电电压和频率随气候变化而变化,如何有效地解决新能源与电力系统之间的连接,成为当今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问题。
1智能电力系统中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的意义智能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源于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高效应用与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革新。
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强化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精度,实现电力供应的安全与稳定,减少电力系统操作的失误可能性,进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与行业生产需求,实现电力系统与电力电子技术的有机融合。
从电力系统的实践化发展角度来看,电力电子技术功能的应用与完善,是促进智能电力系统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电力电子技术的有效应用,在智能电力系统的搭建与运作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与实践应用价值。
2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2.1主要研究内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功率器件的生产与转换。
目前已有的电力电子设备多应用于电能变换与控制,通常分为三类:非可控、半可控和完全可控。
半控装置具有最大的电压和电流负荷容量,同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保障最大程度使用能量。
根据不同的拓扑结构,主转换电路采用了不同的控制方式。
2.2电力电子技术在风力发电系统的储能技术上的应用风力发电是一种不稳定的能源,它的稳定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我们不能直接储存在风能中,所以要确保其稳定的电力供应,就需要把它储存起来。
另外,不间断电源因其在其输入电流被切断时仍可持续供电的特性,正因其具有很高的随机性而备受关注。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摘要: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的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并在我国电力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有效的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发展。
而通过其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有效结合,促使智能电网进一步的发展。
本文主要对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以及智能电网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介绍,深入研究了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技术;智能电网;应用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逐渐转变为低碳化经济,对于资源的使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此之中,电力系统实现快速的转变则具有重要作用,智能电网的有效建设在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因此,根据智能电网发展特点,以及配电自动化的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进行细致的研究,才能够促使其更快进一步的发展。
一、智能电网的发展特点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智能化电网的建立,主要是高速集成的双向网络快速的发展,并与十分先进的传感、测量以及设备技术进行了有效的结合,通过控制方法以及科学的决策支持的应用,智能系统技术灵活的应用,使电网的运行具有高效性、安全可靠的性能。
智能电网其是将信息通信技术与电力系统进行有效的融合,在保证电力系统运行速度不断提升的同时,促使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也不断的提升,使电力产业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更是进一步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智能电网的主要优势为:一是具有较强的自愈性。
也就是说,其能够持续的实时的对电网进行安全评估和分析,通过自动化的预警空置系统,使电网的预防控制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通过对故障进行自动的诊断、隔离后,能够对系统进行自动的恢复,避免出现大面的停电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是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具体指的是电网物理构架以及信息网络的运行具有较强的安全。
其通过数字化以及信息化平台中设立了防火墙,同时也在不断的升级,保证了智能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智能电网与储能技术的研究一、智能电网技术的概念及发展智能电网,又称为智慧电网、智能化电网或数字电网,是指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先进的通信网络、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电网系统进行深度优化,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安全,达到高效、智能、安全的目标。
随着智能电表、智能电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逐渐成为新能源发展的主流方向。
殆知阿里巴巴、亚马逊、谷歌等互联网巨头均涉足智能电网领域,为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智能电网技术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智能电网技术包括智能电能计量、智能配电网建设、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
其中,智能电能计量技术是实现电能计量数字化、网络化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用户实现精细化用电;智能配电网建设采用高新技术,实现对网络的主动控制;智能控制则通过先进的调度管理及执行手段,实现对电力负荷及电力流向的精细化管理。
从实际应用层面来看,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生产、输电、配电、用电及应急备用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布局在欧盟各成员国的FENIX项目,就旨在打造跨国边界间的智能电网,并运用电池储能技术,增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三、储能技术的概念及发展储能技术,是指将电能通过物理、化学等方式储存起来,在需要时释放出来,用于满足电力供需平衡的技术手段。
储能技术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技术,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安全、可靠的储能支撑。
随着新能源的普及和电力质量的提升,储能技术在各个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根据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储能装机容量已达到9.7GW,储能技术已经成为电力系统支撑的重要力量。
四、储能技术的分类及应用接下来,我们将从储能技术的分类及应用两个方面介绍储能技术。
1.分类(1)电化学储能技术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在电池中储存下来。
其中,锂离子电池的储能效果最好,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2)机械储能技术是指通过物体运动,将电能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关于配电自动化实用功能的研究与应用黄波(福建广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1)摘要:对配电自动化实用功能的研究与应用展开了讨论和分析。
配电自动化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用电问题,全面高效地保障了供电的稳定。
配电自动化的发展不仅使我国人民的总体用电质量得到了保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国的用电安全问题。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使用功能应用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748(2022)06-0155-03引言城市配电高效运行的首要基础就是配电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系统利用各类集成设备和信息通讯技术,在保证配电运行可靠的基础上,使配电自动化的实用性更高。
在保证配电安全的基础上,通过自动化系统来实现全面供电的总体稳定性和高效性。
同时在供电网中将配电自动化全面投入应用,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停电给人们和系统带来的各种故障和损失,使得各家各户的电量供应都得到一定的保证。
1配电自动化概述配电自动化实现的首要条件是配电系统信息化,只有建立有效的高科技通信手段,使控制中心的所有命令信息高效精准地传送到远程终端中,将有用的数据信息反馈到控制中心。
因此,合理地设计通信系统能够直接决定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成功与失败。
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是整个配电自动化系统关键环节,是整个系统的神经[1]。
2配电自动化实用性的发展及趋势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配电自动化系统已经渐渐向系统集成的方面演变。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进行了配电自动化的试验工作,由于当时的各方面信息技术都处于发展不完全的阶段,很多技术都存在较多的漏洞。
因此,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用功能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所谓的自动化作用也没有得到全面的重视。
但是这样的试验工作为未来的全面配电自动化扎下了稳实的基础。
配电自动化的未来发展是要建设高质量的供电网架组成,重新构建配电网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使各种可持续的能力进行优化和更新。
在故障情况下,提升配电网的支撑力。
自动化的实现可以使未来的电网发展更加灵活和智能,同时也使未来的电网操控更加高效和简洁,提升配电网的可靠性、自愈性等。
基于边缘智能的配电网设备状态感知技术研究与应用发布时间:2022-07-13T01:26:13.514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3月第5期作者:李申章赵志宇张建文吴玮张逸彬耿贞伟李力刘雪萍[导读] 本文提出构建以智能量测终端为核心的台区运行状态监测体系,通过在台变侧、线路侧李申章1赵志宇1张建文1 吴玮1 张逸彬1 耿贞伟1 李力2 刘雪萍21.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2.云南云电同方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摘要:本文提出构建以智能量测终端为核心的台区运行状态监测体系,通过在台变侧、线路侧、用户侧分别加装智能设备和感知单元,采集配电变压器、0.4kv馈线、低压开关、电缆分支箱、户表箱及户表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全面贯通配电网设备运行状态数据,构建数据多维度分析模型,以辅助低压台区实现智能化运维。
关键词:边缘智能;配电网设备;设备状态感知;智慧台区;1项目背景和意义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实现电网企业智能化也就迫在眉睫。
通过将智能配电网与边缘计算相结合,实现智能配电设备状态感知来构建智慧台区。
而有的企业通过将物联网与配电设备相结合[1],实现优质的供电质量、高效的运行效率和便捷的用户体验为目标。
为提高配变台区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电能量数据价值、提升配电网智能运维能力,需要进行基于边缘感知的智能配电台区研究和应用,以边缘网关和智能量测终端为边缘计算核心,采用分支线路终端和末端感知终端对分支线路和末端表箱及电表进行监控,加强台区线损的精益化管理,构建停电故障的精准研判与预警、台区末端低电压治理、三相负载均衡动态规划和配电网运行状态感知能力,从而实现台区精益化管理和低压智能化运维。
2总体方案台区作为电力物联网的关键组成部分,更靠近用户端,因此台区更适合作为边缘计算模式的边缘节点,在台区内就地分析处理数据[2-3]。
台区智能设备通过采集用户表计数据,并将数据进行规约解析实现智能化数据转换输入到边缘网关中进行智能计算。
电力工程中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王贺新王鹏飞发布时间:2021-09-07T01:10:47.640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4期作者:王贺新王鹏飞[导读] 在如今电网应用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智能电网的应用能够使供电设备的稳定与效率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保障整个社会供电系统的正常运作。
国网长春供电公司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摘要:在如今电网应用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智能电网的应用能够使供电设备的稳定与效率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保障整个社会供电系统的正常运作。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电力工程中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系统;智能电网;技术;电力工程;应用引言智能电网能够实现安全高效、经济可靠的供电工作,在电力工程中更是能够展现出种种优势,它能够做到电力流、信息流与业务流相融合,使电网的运行效率更高,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可见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工程运行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智能电网技术的主要性能1.1智能电网更加安全可靠智能电网最主要的性能就是安全性和可靠性。
智能电网是高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电力系统,其自身的安全稳定控制装备十分齐全,并且拥有较强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
一方面,智能电网技术能够分析电网设备中故障的类型、历史状态以及运行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能够精准预判电网发生故障的规律。
另一方面,智能电网通过评估风险,能够对风险提前发出预警,使得相关人员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防止重大安全问题的发生。
1.2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通常情况下,电网会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外界环境会对电网运行造成一定影响,如暴风、强降雨等恶劣环境条件会使电网陷入瘫痪,导致出现大范围的停电。
智能电网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维持供电能力。
智能电网中还存在有安全防护系统,能够预防部分不法分子借助互联网来破坏电网运行,明显增强了电力信息的安全性。
同时,智能电网还可以搜寻互联网攻击者,并自动反击互联网攻击者。
正因为智能电网存在有较强的反击能力与抗干扰能力,智能电网能够在电力技术与电力系统规划中有广泛运用。
基于5G技术的配电网差动保护技术研究摘要: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对配电网差动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配电网差动保护的通信通道存在着高延时、低可靠性、高成本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基于5G技术的配电网差动保护技术。
首先对配电网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然后介绍5G技术的几个关键技术,并从实用的角度分析5G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各种应用进行了研究。
5G技术能满足差动保护通信要求,对解决配网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5G技术;配电网;差动保护技术;引言近年来,国家在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及共享经济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是各种新兴产业发展的载体和基石。
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4家公司发放5G正式商用牌照,中国5G网络建设进入快速部署阶段,中国5G标准与进程将引领世界5G网络的发展。
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运营商对5G共享基站的需求将会呈现井喷式爆发[1]。
1传统差动保护通信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差动保护均采用复用或专用光纤通道进行远距离通信。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由于光纤通信带宽的限制,多采用复用PCM(脉码调制)的64Kbps通道进行数据通信,数据内容为ABC三相每相各16位的电流瞬时采样值,2-4个字节开关量,16位CRC校验的HDLC私有报文。
为了节约通道带宽,仅传送电流信息和少量开关量信息。
为防止CT断线导致的差动保护误动,传统光纤差动保护需要收到对侧传送来的允许信号后才能开放差动保护,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速度快、延时短,故通过收到允许信号开放本地差动保护,对差动保护的动作速度影响很小,但却极大地节约了通道带宽。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带宽资源足够富裕,采用E1接口可减少PCM设备投资。
保护装置开始采用E1接口进行通信,其带宽为2048bps,除了传输电流和开关量瞬时值外,也传输电压瞬时值,用于电压启动等辅助判据。
但传统差动保护的逻辑方案经过实践检验,已非常成熟稳定,无需更改。
基于5G通信的智能分布式配电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发布时间:2021-06-16T04:30:17.035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1期作者:周国颖[导读] 随着电力企业的持续进步,自动化技术开始普遍的运用在配电网故障的解决当中,让故障的诊断获得改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广西南宁 530022)摘要:随着电力企业的持续进步,自动化技术开始普遍的运用在配电网故障的解决当中,让故障的诊断获得改善。
把自动化技术和继电保护配合可以达到对故障进行及时解决的目的,提升了解决故障的速度,为电力体系的稳定,正常运转给予了良好的保证。
利用5G通信大带宽、高可靠、低延时的特点,突破了光纤通信对传统配电网快速故障隔离技术的限制,为智能分布式配电保护技术得以应用在更多的场合提供了新方向。
关键词:5G通信;智能分布式;配电保护技术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配电网负荷容量不断提高与配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日渐凸显,尤其在供电可靠性方面,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具备快速定位隔离故障功能的智能分布式配电保护技术依靠终端间的信息共享能够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但其受限于光纤通信条件,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更多地考虑了物与物之间的智能互联,开启了万物互联新时代,同时也将电力系统保护作为其垂直行业的典型应用之一 15G通信技术 5G技术是通信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5G技术使得网络中的数字信息、图片、视频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并且5G技术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稳定,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移动端口需求,保障不同渠道的信息传递相互之间不受干扰,促进了数据的传播效率。
5G通信网络体系的日益完善,在能够为用户提供快捷、安全的服务体验的同时,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家居构建等全新生活形态的形成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2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继电保护。
配电网在运转的过程之中因为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时常会发生各式各样的故障,让供电体系的运转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