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综合探究__走进哲学问辩人生》参考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909.50 KB
- 文档页数:28
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走进哲学问辩人生一、教学内容和地位本课时探究了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是本单元的总结与升华,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合作探究易于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哲学智慧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同学们较为感兴趣,同学们可结合哲理小故事及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感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帮助同学们提升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难点:感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重要意义五、课时、教具1课时,多媒体教学六、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七、教学过程提问诱思导入:教师:今天我们进入综合探究的学习,标题内容为《走进哲学问辩人生》,思考,哲学离我们的生活近还是远?同学:近教师:不错,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小故事,大家都熟知的“揠苗助长”,其结果是苗都死了。
启示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展示PPT图片:揠苗助长同学: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过渡:这个哲理小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我来分析一个不熟悉的“为猪把脉”,能否把脉成功?展示PPT图片:为猪把脉同学:不能教师:为什么不能同学:因为猪的脉和人的脉不同教师:确实,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怎么办?同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过渡:教材还有六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分析,讨论其蕴含的哲学道理。
(将学生安排成六小组,每小组各完成一个任务。
每组派两名代表,一名讲述故事,一名总结启示。
如有问题,其他同学给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合作探究总结其中的哲学道理)活动交流:1.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代表发言后总结概括)展示PPT:活动交流:2.这些哲理与人们的生活实践有什么关系同学:产生于生活实践中教师:生活实践属于物质还是意识的范畴?同学:物质教师:哲学属于物质还是意识的范畴同学:意识教师:谁决定谁同学:物质决定意识教师:以此类推,生活实践决定哲学知识点过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哲学同样对生活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目标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这些哲理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有什么关系?自然科学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哲学的作用?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导入新课【探究路径参考】哲学是人生之导师,至善之良友,罪恶之劲敌,假使没有了哲学,人生又值得什么?——西塞罗生活与哲学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其负责人对三个应聘者:甲、乙、丙提出了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以10日为限,想办法木梳尽量多的卖给和尚。
”10天后,负责人问甲:“卖了多少把?”答:“1把。
”“怎么卖的?”甲讲述了历尽的辛苦,游说和尚应当买把梳子,无甚效果,还惨被和尚的责骂,好在下山时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
甲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了一把。
负责人问乙:“卖了多少?”答:“10把。
”“怎么卖的?”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找到了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
应当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木梳,供善男善女梳理头发。
”住持采纳了他的建议。
那座山有十座庙,于是买了10把木梳。
负责人问丙:“卖了多少把?”答:“1000把。
”负责人惊问:““怎么卖的?”丙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宝刹,朝圣者络绎不绝。
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参香者,都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
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个字,鼓励其多做善事,便可做赠品。
”住持大喜,立即买了1000把木梳。
人生充满着哲理哲理是生活的原色平庸的人,无视于生活的原色浅薄的人,漠视于生活的原色只有热烈地投身于生活,并力求成为生活的主人的人,才能透过生活的多重色彩,窥视到生活的原色走进哲学——生活处处有哲学探究1、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2、这些哲理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有什么关系?3、自然科学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哲学的作用?4、这段话表达了什么观点?5、为什么马克思的话对他影响如此深刻?6、“四个同样重要”、“两个不可替代”强调的是什么?探究:1、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田忌赛马”的故事说明量变会引起质变。
综合探究一走进哲学问辩人生议题在生活中感悟哲学的作用材料一南开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外国哲学博士生导师李教授在“知南开,知哲学〞系列讲座中以自己的求学生涯入题,联系个人生活实际,讲授哲学之大用“哲学无事不在,无处不有,无人不系。
哲学尽管烤不出面包,却可以给我们带来甘美的精神食粮,让我们确立坚决的信念,并得到思想的自由和心灵的净化,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1)为什么说“哲学无事不在,无处不有,无人不系〞?(2)联系李教授的人生感悟,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哲学之大用〞的认识。
提示:(1)①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在这些思考中,会触与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②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因此说“哲学无事不在,无处不有,无人不系〞。
(2)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开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开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②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材料二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可以说,这是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中国人民的幸福何在、如何获得幸福而作出的精辟解答,是对广阔人民群众参与民族复兴大业、实现中国梦最有力的动员。
在新时代,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踏实的奋斗来实现自己的幸福生活。
请你运用“美好生活的向导〞的相关知识说明树立“奋斗幸福观〞的原因。
提示:(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指导。
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教学设计一、探究主题分析第一单元综合探究的主题是《走进哲学问辩人生》这一探究主要从哲学和生活、哲学和时代的关系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哲学的功能、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体会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探究路径参考”提引入:从人文视角雅奥运引出哲学是什么?从屈原的《天问》到柳宗元的《天对》探究路径1:(1)这些故事中包含哪些哲学道理?(2)这些哲理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有什么关系?探究提示:(1)这些故事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量变引起质变;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物质决定意识,因此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等等。
(2)这些哲理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精神上的总结和升华,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探究路径2:(1)哲学思想的产生与时代课题之间是什么关系?(2)应该如何理解理论思维与解决实践课题的关系?探究提示:(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哲学思想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在变革时代的过程中形成的。
(2)一方面,理论思维只有应用与实践,解决实践课题,才能体现其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在解决实践课题的过程中,理论思维的正确性得到检验,并在新的实践水平上总结新经验,获得新内容,从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探究路径3:(1)自然科学家为何如此重视哲学的作用?(2)结合相关理论,谈谈你对哲学和自然科学关系的看法。
探究提示:(1)哲学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哲学与自然科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①区别:二者的研究对象和回答的问题不同。
自然科学以自然界或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回答的是自然领域中的特殊规律和特殊问题;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回答的是整个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以及人与外部世界共同的本质关系。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教案一、综合探究设计意图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哪些问题?哲学与我们生活是什么关系?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什么关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关系?学习哲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哲学?这些都是学生思考和关心的问题。
学习本单元后,学生对这些问题仍然会有些模糊认识。
为此,本单元的综合探究进一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
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就是使学生明确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学习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人生的作用。
因此,探究本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完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2.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
学习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学习哲学的主要目的。
但在学生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很远”、“哲学与我无关”、“哲学对我将来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没有什么用处”等认识,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对哲学学习的态度和哲学作用的发挥。
设置本探究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澄清这些模糊认识。
3.探究活动本身的要求。
探究活动的设置,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便于在班级形成探讨、争辩的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本探究活动,可通达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有关信息,剖析有关观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哲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哲学对人生的指导功能,从而自觉追求智慧,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二、探究活动开展建议(一)探究活动过程1.准备阶段(1)划分小组,收集资料建议将全班学生分成6个小组(或若干个小组),分头收集资料。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目标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这些哲理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有什么关系?自然科学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哲学的作用?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导入新课【探究路径参考】哲学是人生之导师,至善之良友,罪恶之劲敌,假使没有了哲学,人生又值得什么?——西塞罗生活与哲学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其负责人对三个应聘者:甲、乙、丙提出了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以10日为限,想办法木梳尽量多的卖给和尚。
”10天后,负责人问甲:“卖了多少把?”答:“1把。
”“怎么卖的?”甲讲述了历尽的辛苦,游说和尚应当买把梳子,无甚效果,还惨被和尚的责骂,好在下山时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
甲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了一把。
负责人问乙:“卖了多少?”答:“10把。
”“怎么卖的?”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找到了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
应当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木梳,供善男善女梳理头发。
”住持采纳了他的建议。
那座山有十座庙,于是买了10把木梳。
负责人问丙:“卖了多少把?”答:“1000把。
”负责人惊问:““怎么卖的?”丙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宝刹,朝圣者络绎不绝。
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参香者,都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
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个字,鼓励其多做善事,便可做赠品。
”住持大喜,立即买了1000把木梳。
人生充满着哲理哲理是生活的原色平庸的人,无视于生活的原色浅薄的人,漠视于生活的原色只有热烈地投身于生活,并力求成为生活的主人的人,才能透过生活的多重色彩,窥视到生活的原色走进哲学——生活处处有哲学探究1、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2、这些哲理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有什么关系?3、自然科学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哲学的作用?4、这段话表达了什么观点?5、为什么马克思的话对他影响如此深刻?6、“四个同样重要”、“两个不可替代”强调的是什么?探究:1、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田忌赛马”的故事说明量变会引起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