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2《晁错》课件(1)(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 格式:ppt
- 大小:744.00 KB
- 文档页数:20
学生用书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无治.《尚书》者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B.⎩⎪⎨⎪⎧ 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顷襄王怒而迁.之 C.⎩⎪⎨⎪⎧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相如奉璧奏.秦王 D.⎩⎪⎨⎪⎧诸侯皆喧哗,疾.晁错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解析:选D 。
A 项,研究;对付。
B 项,升迁;流放。
C 项, 上奏;进献。
D 项,痛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外为.诸侯报仇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B.⎩⎪⎨⎪⎧ 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独.畏廉将军哉 C.⎩⎪⎨⎪⎧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扶苏以数.谏故 D.⎩⎪⎨⎪⎧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解析:选C 。
C 项,副词,多次,屡次。
A 项,介词,给,替;动词,研讨。
B 项,副词,只;副词,难道。
D 项,连词,所以;副词,特意。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然奇.其材(以……为奇,意动用法) B .请下.廷尉诛(向下,名词作状语) C .别疏..人骨肉(使……离别疏远,使动用法) D .吾当先斩以闻.(使……知道,使动用法) 解析:选B 。
下:交给,交付,名词作动词。
4.下列各句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错常数请间言事,(景帝)辄听B .吾当先斩(晁错)以闻C.上令晁错衣朝衣斩(晁错)东市D.太常遣错受《尚书》(于)伏生所解析:选C。
此处省略介词“于”。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
内史府居太上庙堧中,门东出,不便。
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堧垣。
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
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
上曰:“此非庙垣,乃堧中垣,不致于法。
2晁错由晁错之死所想到的看到晁错之死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刘备和徐庶的分离。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利用奸计挟持徐庶老母,徐庶被迫离开刘备时,刘备心灰意冷,看着徐庶的背影离开了自己的视线,刘备哭泣着说“把前面这片树林给我全部砍了,它使我看不清元直的背影”。
刘备为了救徐庶的母亲忍痛放徐庶走,没想到徐庶的母亲因徐庶弃刘投曹而含辱自杀。
刘备失去了徐庶,徐庶失去了母亲,徐庶在离开刘备之前曾许诺他此生不为曹操献一计出一谋,他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就无为了一辈子。
但是因为他的离开,刘备却得到了诸葛亮。
就如同晁错死了,让朝廷看清了“诛晁错,清君侧”的骗局,使得汉景帝真正平定了七国之乱,开启了汉朝有为而治的新局面。
晁错的死和徐庶的离开都曾让我感受到历史苍凉的一面,也领悟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含义。
多想置身于那个时代,去亲自体会英雄们的抱负、胸襟、胆识、忠义、孝道……面对晁错之死,我有太多的话想对他说。
晁错你最大的错误就是太相信皇帝了,你认为你忠心耿耿,你认为你一心为公,你认为你一往无前,你认为你奋不顾身,你认为你给皇帝出了这个好主意,皇帝怎么着也会保你,没想到,文帝、景帝虽然在历史上算是好皇帝了,同样是要杀人的。
这就是晁错你的错,你太急于成功了,你就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干成一件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这也太个人英雄主义了,你不知道即使是一个英雄,也是需要有后援的,有后盾的。
而你这种孤军奋战,既无后援,朝廷的大臣不帮你;也无后盾,最后皇帝也不帮你,皇帝也舍弃你。
这就是历史的教训。
直言敢谏的“智囊”——晁错晁错,颍川(今河南禹州)人。
年轻时学法家学说,汉文帝时为太子家令,有辩才,号称“智囊”。
汉景帝时为内史,后升迁为御史大夫。
曾多次上书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减诸侯封地,重农贵粟。
吴、楚等七国叛乱时,被景帝错杀。
晁错的经济思想,散见于《汉书》的《食货志》《袁盎晁错列传》等篇。
汉文帝死,太子刘启继位,称汉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