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可靠性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38.96 MB
- 文档页数:53
疲劳强度设计对承受循环应力的零件和构件,根据疲劳强度理论和疲劳试验数据,决定其合理的结构和尺寸的机械设计方法。
机械零件和构件对疲劳破坏的抗力,称为零件和构件的疲劳强度。
疲劳强度由零件的局部应力状态和该处的材料性能确定,所以疲劳强度设计是以零件最弱区为依据的。
通过改进零件的形状以降低峰值应力,或在最弱区的表面层采用强化工艺,就能显著地提高其疲劳强度。
在材料的疲劳现象未被认识之前,机械设计只考虑静强度,而不考虑应力变化对零件寿命的影响。
这样设计出来的机械产品经常在运行一段时期后,经过一定次数的应力变化循环而产生疲劳,致使突然发生脆性断裂,造成灾难性事故。
应用疲劳强度设计能保证机械在给定的寿命内安全运行。
疲劳强度设计方法有常规疲劳强度设计、损伤容限设计和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
简史19 世纪40 年代,随着铁路的发展,机车车轴的疲劳破坏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
1867年,德国A.沃勒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了他用旋转弯曲试验获得车轴疲劳试验结果,把疲劳与应力联系起来,提出了疲劳极限的概念,为常规疲劳设计奠定了基础。
20 世纪40 年代以前的常规疲劳强度设计只考虑无限寿命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及战后,通过对当时发生的许多疲劳破坏事故的调查分析,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常规疲劳强度设计,它非但提高了无限寿命设计的计算精确度, 而且可以按给定的有限寿命来设计零件,有限寿命设计的理论基础是线性损伤积累理论。
早在1924年,德国A.帕姆格伦在估算滚动轴承寿命时,曾假定轴承材料受到的疲劳损伤的积累与轴承转动次数(等于载荷的循环次数)成线性关系,即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次方程式来表示。
1945 年,美国M.A. 迈因纳根据更多的资料和数据,明确提出了线性损伤积累理论,也称帕姆格伦-迈因纳定理。
随着断裂力学的发展,美国 A.K. 黑德于1953 年提出了疲劳裂纹扩展的理论。
1957年,美国P.C.帕里斯提出了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半经验公式。
一、判断题1.杠杆撬石头实现的是一种工艺功能。
(ⅹ)2.国际间的经济竞争主要体现在国际市场的商品竞争,而商品竞争则主要是设计与制造水平的竞争。
(√)3.机器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配合的构件所组成的联合体。
(√)4.从机构学的角度看:机器是由各种基本机构组合而成的,其自由度应等于传动机数。
(ⅹ)5.车床的总功能是利用旋转刀具对旋转工件进行切削的功能。
(ⅹ)6.按行业分:机器可分为包装机械、纺织机械、农业机械、林业机械、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冶金机械等。
(√)7. 钻木取火实现的是一种动作功能。
(ⅹ)8. 市场的实践是检验设计好坏的唯一标准。
(√)9. 设计的表达有三种方式:写、说和画。
(√)10. 从结构学的角度看:机器是由一系列基本零件组装而成的。
(√)11. 工艺类机器是对物料进行工艺性加工的机器,其主要特征是具有专用的执行机构。
(ⅹ)12. 好的功能原理设计应该既有创新构思,又应同时考虑其市场竞争潜力。
(√)13. 功能原理设计必须先从明确功能目标做起,然后才能进行创新构思。
(√)14. 在进行肌电假手设计时,指端捏紧力和手指的运动角速度是一对技术矛盾。
(√)15. 原动机与执行机构间组成传动联系的一系列传动件称为传动机构。
(ⅹ)16. 传动机构(系统)是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给工作头的中间装置。
(ⅹ)17. 中等以上功率且启停和换向频繁时,常采用各种离合器启动和换向。
(√)18. 安全保护装置宜装在靠近执行机构且转速较高的传动构件上。
(√)19. 执行机构是直接接触并携带工作对象完成一定的工作,或是在其上完成一定的工艺动作。
(ⅹ)20. 在要求精密运动的系统中,可以插入摩擦传动。
(ⅹ)21. 在高速旋转传动中不能插入双曲柄机构。
(√)22. 在比较小型的机器上,一般均采用集中驱动、分散控制。
(√)23. 对于以能量转换为主要目的的机械,其主要性能指标是生产率。
(ⅹ)24. 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各种设计要求,就是设计的外围问题。
作者简介:彭立群(1983-),男,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轨道交通橡胶弹性元件试验设计与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号2022KJJH09):轨道车辆减振橡胶制品性能试验技术优化。
收稿日期:2022-06-17橡胶弹簧和橡胶节点是轨道交通最常用的橡胶弹性元件(简称弹性元件),其中橡胶弹簧承受压缩和剪切载荷,应用于轨道车辆一系悬挂和二系悬挂,通常设计成压剪、叠层和纯橡胶结构,起减振、悬挂和定位作用。
橡胶节点承受径向拉压载荷、扭转和偏转角度,内部结构分圆柱、球面和锯齿型3种,应用于轨道车辆牵引装置和悬挂装置,起传递载荷、定位和位移补偿作用。
而疲劳性能是评价弹性元件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疲劳是指对弹性元件施加一定频率的交变载荷,测试金属和橡胶的强度、刚度、黏接和外观随时间逐渐增加变化的现象,表征了弹性元件长期使用的状态,弹性元件具有较好的疲劳性能,可大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弹性元件疲劳性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
目前弹性元件疲劳性能研究大都集中在有限元分析和寿命预测,但这两项研究工作始终离不开疲劳试验验证,尤其是复合加载疲劳试验,其中试验工装设计是复合加载疲劳试验的关键技术之一,长期以来大家都采用单向加载或叠加拟合的方式来代替真实意义上的复合加载试验,因此就很难准确地表征出弹性元件在复杂应力条下的疲劳性能。
为了在装车前获取不同结构弹性元件的疲劳性能数据,为产品研发和试验提供设计参考,文章以典型弹性元件为研究对象,不仅设计了新型的复合加载疲劳试验装置,并与现有试验方案进行分析比对,而且对不同结构弹性元件进行了疲劳试验[1~2]。
轨道交通橡胶弹性元件疲劳性能试验设计及应用彭立群,林达文,周鹏,王叶青,王进(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7)摘要:针对轨道交通橡胶弹性元件疲劳性能试验,分析橡胶弹簧和橡胶节点结构,设计橡胶弹簧新型垂向横向纵向三向加载疲劳试验方案、橡胶节点径向扭转二向加载疲劳试验方案,与现有试验方案进行比对,应用新型方案对弹性元进行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试验结构设计合理,满足复合加载疲劳试验要求,为弹性元件研发和疲劳试验提供设计参考。
基于ANSYS的风力机叶片疲劳可靠性设计关新;石磊;梁斌;范宝福【摘要】风力机叶片在风力机运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风力机叶片的疲劳破坏是其主要的失效形式.因此,在风力机叶片设计中,要保证叶片有足够的疲劳强度以确保其工作寿命.通过对风力机叶片的静力学分析,确定最大应力点的位置,即整个叶片上最危险的位置,并结合ANSYS后处理模块中的疲劳分析功能,分析并计算了风力机叶片的疲劳可靠性.【期刊名称】《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15)002【总页数】3页(P97-99)【关键词】风力机;ANSYS;疲劳;可靠性设计【作者】关新;石磊;梁斌;范宝福【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辽宁沈阳 110136;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华电铁岭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辽宁铁岭 112000;沈阳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辽宁沈阳 1101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83风力机叶片的疲劳损伤是在风压的不断循环作用下产生的累计损伤,且由于风力机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风、沙、暴雪等天气十分常见,故叶片所受载荷类型、大小、方式也存在不同。
在进行疲劳寿命分析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风力机叶片的全部载荷类型及作用效果,其中主要包括机械载荷、腐蚀载荷及特殊载荷。
由于机械载荷对风力机叶片的影响度最大,所以在实际工程计算中主要以机械载荷为主。
在对风力机叶片进行疲劳分析时发现,叶片所受的机械载荷分为随机性载荷与确定性载荷。
而随机性载荷一般与气动载荷相关,在实际计算时很难量化其数值,其主要原因为随机载荷不具有确定的函数表达式来确定载荷大小,在计算取值时比较复杂,不能实时寻找出确定数据。
因此,基于工程分析特点,为简便计算量,同时又保证工程分析的精确度,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只进行确定性载荷计算,而对于随机载荷可进行加权处理[1-3]。
1 疲劳分析理论Miner准则是当应力幅值低于疲劳极限,试件循环次数超过N0,若试件不发生损坏,则认为在疲劳作用极限下,试件可以无数次循环而不发生失效,如图1所示。
教师教案(2012—2013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机电产品可靠性设计授课学时:32授课班级:2010级任课教师:朱顺鹏教师职称:讲师教师所在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第一章可靠性设计概论4学时一、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共4学时可靠性基本概念2学时(1)可靠性的内涵(2)可靠性工程发展现状(3)可靠性特征量可靠性数学基础2学时(1)数理统计基本概念(2)可靠性常用概率分布(3)随机变量均值与方差的近似计算教学要求(1)了解可靠性学科发展历程(2)掌握可靠性学科研究的内容(3)了解我国可靠性研究的发展现状(4)了解可靠性设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及面临的主要挑战(5)掌握可靠性的定义(6)掌握可靠度、不可靠度、失效率的定义(7)掌握常用的概率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威布尔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在可靠性设计工作中的应用(8)掌握随机变量均值与方差的近似计算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可靠性的定义可靠性特征量定义及相互关系常用概率分布的统计特征量教学难点失效率的定义威布尔分布的相关概念及应用三、教学设计列举航空航天产品(如卫星天线、卫星指向机构、太阳翼展开机构)、民用产品(如汽车)、制造装备(如数控机床)的实例,突出开展可靠性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机变量及数理统计的知识系学生在先修课程中所学内容的复习,可以简要介绍,并要求学生查阅以前的书籍。
正态分布是学生熟知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着重讲解其实际应用;指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威布尔分布是学生先修课程中没有学习过的,应详细讲解。
威布尔分布是难点内容,应重点介绍其发展历史,统计特征,以及威布尔分布在机械可靠性中的特殊作用,列举工程实例。
随机变量函数的均值与方差计算是后续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需要用到的基本方法,讲解三种常用的方法原理即可,公式可以查表。
四、作业通过课程网站发布。
五、参考资料1. 盛骤, 谢式千, 潘承毅.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刘惟信. 机械可靠性设计.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六、教学后记第二章系统可靠性设计8学时一、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共8学时系统可靠性框图2学时串联系统;并联系统;混联系统;表决系统;旁联系统可靠性分配2学时可靠性分配的目的和原则可靠性分配方法(等分配法、再分配法、比例分配法、AGREE法)可靠性预计1学时可靠性预计的目的可靠性预计的方法(应力分析法、元器件计数法、相似产品法、上下限法)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 1学时FMECA的定义及分类FMECA的一般过程风险优先数和危害性矩阵故障树分析FTA 2学时故障树的各种符号故障树建树步骤常用故障树分析方法介绍教学要求(1)了解系统可靠性设计的任务;(2)掌握系统可靠性建模方法;(3)了解可靠性分配与预计的目的;(4)掌握可靠性分配与预计的常用方法。
疲劳可靠性设计范文一、疲劳失效机理疲劳失效是指材料或结构在应力循环加载下,经过一定次数的应力循环后,产生裂纹并逐渐扩展,最终导致失效。
疲劳失效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应力集中:结构中存在应力集中的区域,如孔洞、焊接接头、螺纹等,在应力循环加载下容易产生裂纹。
2.微结构特征:材料的晶粒大小、晶界、夹杂物等微观结构特征对疲劳性能有很大影响,不同的微结构对疲劳强度和寿命有不同的影响。
3.外形尺寸:结构的形状和尺寸对疲劳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较小的尺寸会导致应力集中和应力梯度增大,从而加速裂纹扩展。
二、疲劳可靠性设计方法1.材料选择:选择适合的材料是疲劳可靠性设计的首要任务。
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耐腐蚀性等都会直接影响产品的疲劳性能。
2.结构优化: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减少应力集中区域,改善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分布,提高结构的疲劳寿命。
3.加工和制造工艺:合理的加工和制造工艺能够提高材料的疲劳性能。
采用适当的热处理、成形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可以改善材料的晶粒结构和表面强化层,提高疲劳寿命。
4.载荷分析:通过对产品的实际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进行载荷分析,了解疲劳载荷的大小、频率和形式,确定产品的设计载荷范围,从而进行疲劳可靠性设计。
5.寿命预测:通过疲劳试验和寿命分析,预测产品在特定工况下的疲劳寿命,为产品的设计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三、疲劳可靠性设计实施步骤1.确定设计目标:明确产品的使用要求和设计目标,包括使用寿命、可靠性要求等。
2.材料选择:根据产品的工作条件,选择适合的材料。
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抗腐蚀性能等因素。
3.结构分析:进行结构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评估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确定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应力集中位置。
4.疲劳载荷分析:根据产品的实际工作条件,进行载荷分析,确定疲劳载荷的大小、频率和形式。
5.疲劳寿命预测:采用试验和寿命预测模型,对产品进行疲劳寿命预测,评估产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6.结构优化设计:根据疲劳载荷分析和寿命预测结果,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改善结构的疲劳安全系数和疲劳寿命。
疲劳可靠性设计的探索摘要:根据零构件的工作应力和疲劳强度的概率分布相联系的统计方法,进而完成对零件的评估分析和设计逐渐成为机械设计所必备的工具。
这种方法好处在于避免了经验、求平均值的方法的误差,相反,我们能够有效估计考量零件承受力和耐久力。
比较应力和疲劳强度的分布曲线,进而得到结论。
当然这里的疲劳强度的计算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局限于对以往数据的整合上。
关键词:疲劳;疲劳可靠性;概率分布;可靠度现在机械行业正面临迅猛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带来了诸多问题。
很多产品、零件只注重短期的时效性,缺乏长远的考虑,进而使得产品抗疲劳性得不到保证。
在我国,机械产品的技术条件对使用寿命没有严格的要求,技术人员对其操作方法掌握欠佳,缺乏系统的数据来源,这些都严重阻塞了机械产业的进一步前行。
所谓疲劳是指,材料在循环应力或循环应变作用下,由于某点或某些点产生了局部的永久结构变化,进而导致的裂纹或者发生断裂的过程称之为疲劳。
现行的抗疲劳设计方法主要有四大类:名义应力疲劳设计法、局部应力应变分析法、损伤容限设计法、疲劳可靠性设计法。
实际上,零件应力和疲劳强度具有很大的分散性,往往呈现正态分布,比较流行的平均值估算法并不具有十足的说服力。
此外根据经验的安全系数设定,有随机性,不能够反映出问题的本质。
本文主要强调第四种方法的探索。
不同于以往根据零件应力和疲劳强度的均值进行设计,疲劳可靠性设计在此大量经验基础上还引入了零件应力和疲劳强度的分布。
我们认为疲劳强度和工作应力均服从正态分布,利用概率统计理论,结合数理统计,比较零件应力和疲劳强度的分布曲线,就可以得到零件的可靠度,即强度超过应力的概率。
首先通过正态分布函数的概率运算关系,结合材料本身物理属性求出工作应力;然后查找数据库得到出机械材料疲劳极限、应力集中系数等既有规律求出零件的疲劳极限;最后二者比较,得出可靠度。
具体方法如下:当然实际过程会更加复杂。
我们经过数据调查和实验统计发现:有些时候应力分布并不是完全正态集中。
疲劳分析方法疲劳问题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初,经过近二百年探索,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工程上,对疲劳设计主要采用四种方法,即名义应力法、局部应力应变法、损伤容限设计、疲劳可靠性设计。
(1)名义应力法(Miner线性累计损伤理论)名义应力法又称常规疲劳设计法或影响系数法,用名义应力法来估算构件或结构的寿命的前提是:材料和构件、结构是理想连续体,且承受的载荷不大,断面的应力值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应力应变成线性关系,应力循环作用下的寿命较小。
因此,用该方法进行寿命估算的依据是应力谱、材料的抗力指标P—S—N 曲线和累积损伤理论。
(2)局部应力应变法零件的疲劳破坏都是从应变集中部位的最大局部应变处开始,并且在裂纹萌生以前,都要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
局部应力应变法以缺口根部的局部应力—应变历程为依据,再结合材料相应的疲劳特性曲线进行寿命估算。
该方法的合理性主要表现为考虑了金属的塑性应变和由此而引起的残余应力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它所指的寿命就是缺口边上出现可见裂纹的寿命。
(3)损伤容限设计损伤容限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断裂力学特别是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为基础,以保证结构安全为目标,以无损检测技术、断裂韧度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测定技术为手段,以有初始缺陷或裂纹的零件的剩余寿命估算为中心,以断裂控制为保证,目的是确保结构在给定使用寿命期内,不致因未发现的初始缺陷的扩展造成严重事故。
(4)疲劳可靠性设计疲劳可靠性设计即概率疲劳设计,它是根据构件工作应力和疲劳强度分布曲线,应用概率设计理论,在给定可靠性指标下,进行构件的可靠性设计。
疲劳可靠性设计不但需要知道构件的应力和疲劳强度的平均值,而且还要知道构件的应力和疲劳强度分布。
综上所述,名义应力法和局部应力应变法都是以材料内部没有缺陷和裂纹为前提条件的。
但是,实际构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已经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或裂纹。
损伤容限设计考虑了结构的初始缺陷或裂纹,以断裂控制为保证,保证结构在给定使用寿命期内,不致因未发现的初始缺陷的扩展造成严重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