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美容者常见心理特点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6
【摘要】主要针对美容整形受术者特殊的心理需求,提出了不同于一般临床科室的有效的护理对策,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因势利导,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美容整形手术的效果,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美容整形;心理需求;护理对策美容与整形受术者的目的是为了引发自我及他人心中的美感。
因此,美容整形医学可称为“医学-心理学综合医术”。
一些容貌存在缺陷的人,或是由于特殊原因为自己容貌而感到焦虑的人,可以通过寻求美容整形医学的帮助而解除其焦虑心理[1]。
英国整形外科医生曼切斯特认为:“美容整形外科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美容整形外科是要处理人们的情感、心理、社会需要以及渴望……”,美容整形外科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个心理和社会的过程[2]。
美容整形受术者的心理需求比较复杂,是手术获得最佳效果不可忽视的一个主要方面。
因此,作为美容整形外科的护士应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需求结合手术及心理学范畴的治疗,因势利导,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治疗效果会更加显著。
1 受术者的心理需求1.1 对手术有客观、合理的认识及合理的心理需求受术者的心态较为积极,要求手术动机明确,提出的要求切合实际。
他们非常想知道手术后的效果,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等需求及本人需要配合医师需要做一些什么准备等。
1.2 对手术抱有非常乐观的心理(1)受术者的自身条件比较好,期望通过美容整形手术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对手术效果要求非常高,甚至不切实际的想法。
例如:患者拿着某明星的照片要求做成明星一样的鼻子或眼睛等。
(2)受术者的自身条件一般或较差,对手术的期望值过高,认为手术是万能的,希望通过手术使“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心理。
1.3 对手术有担忧心理(1)对手术医师医术的怀疑,担心手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手术有未知的不安全的恐惧感。
(2)对手术费用的担忧。
因美容整形手术的费用相对较高,不属于公费医疗的范围内,相对部分受术者有经济上的担忧。
(3)惧怕手术中疼痛、出血及并发症的担忧心理。
整形美容受术者的心理护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支付大价钱去进行整形美容手术,希望能够获得更加美丽、自信的外表。
整形美容手术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保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受术者都能够顺利的接受手术,在手术后的恢复期间,心理护理同样十分重要。
下面,我们将会探讨整形美容受术者的心理护理。
1. 了解手术的风险在进行整形美容手术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该手术的风险。
除了一般的手术风险外,整形手术还存在一些独特的风险,例如,术后可能产生感染、出血、皮肤坏死或植入物移位等并发症。
因此,在进行整形美容手术之前,我们需要充分了解这些潜在的风险,以便能明确自己的决定是否明智。
2. 确定手术的目的进行整形美容手术的原因可能不尽相同,有的人希望通过修复一些面部缺陷来改善自己的外貌,有的人则是为了在社交场合更加有自信,还有的人可能是因为自己的面部变化导致了心理上的压力。
因此,在手术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进行手术的目的,以便能够更好地准备术后的心理恢复工作。
3. 寻求支持和建立社交网络在整形美容手术成功之后,我们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自己的新外貌。
因此,我们需要向别人寻求帮助和支持。
一些人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的帮助,而其他人则可能只需要和朋友或家人沟通交流。
无论哪种情况,建立一个社交网络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都有好处。
4. 接受自己的外貌虽然通过整形美容手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外貌,但是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外表并非一切。
即便我们通过手术变得更加美丽、自信,我们仍然需要接受自己的外貌。
我们应该明白自己整形的侧重部位并非决定自己价值的唯一因素。
我们不应该把整形美容变成恶性循环的一部分,为名利、物质和个人利益而不断追求外在的美丽。
5. 心理准备手术后的反应整形美容手术后,我们可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
例如,我们可能会对自己的面貌变化感到兴奋和满意,也可能会出现失望、焦虑和沮丧的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反应是正常的,并且应该在恰当的时间和方式下进行相应的应对,如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美容整形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护理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美容护理应根据美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指导,根据社会的认可程度以及患者的心理状况,对美容护理工作重新定位,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充分解决好患者的心理问题,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手术和各种治疗,达到的效果。
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美容整形手术患者362例,我们针对每一名患者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加强患者术后的出院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美容整形手术患者362例,其中男89例,女273例,年龄8-65岁,平均年龄35.7岁。
手术种类:89例隆胸术,5例缩小术,18例阴道紧缩术,7例面部除皱,6例眉上提术,5例隆鼻术,19例色素痣切除术,7例海绵体加粗或延长术,5例再造术,11例瘢痕切除术,9例抽脂术,186例其它整容手术。
麻醉方式:193例局部麻醉,121例全身麻醉,48局部麻醉加强化。
手术时间:10-120min,平均42min。
1.2 方法:护理人员术前对患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充分了解患者的心态、手术目的、术后的预期效果,并在患者术后进行相应的指导和随访,了解并发症的发生状况。
1.3 患者术前心理特点分析:我们根据文献报道的患者心理类型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心理类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3.1 正常求美型:此类患者的心态健康,能够积极的与医护人员进行认真的交流沟通,患者的手术目的十分明确,能够切合实际的提出手术预后期望,患者具有正确的审美观。
1.3.2 畸形、缺陷型:此类患者由于自身具有畸形或缺陷,长期忍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大多具有自卑心理,对手术的要求比较迫切,并且对手术具有较高的期望值。
1.3.3 偶像崇拜型:此类患者对美容整形的期望不切实际,认为整容手术无所不能,希望整容手术能够将自己改头换面,患者将明星或模特作为自己的期望标准,希望自身的某一部位通过手术塑造成明星一样,心理望过高。
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整形美容手术是现代社会越来越流行的一种整容方式,可以改善个人外貌从而提升自信心。
然而,整形美容手术并非一项简单的程序,手术后需要进行心理护理,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变化,增强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在手术前通常会出现焦虑、紧张和恐惧等心理情绪。
他们对手术的结果和术后效果存在各种担忧和疑虑,担心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感觉疼痛或者术后效果不如预期。
因此,在手术前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患者理解手术的整个过程,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医护人员可以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和担忧,为他们解答问题,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确保患者能够心态平和地面对手术。
术中心理护理也是整形美容手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手术时,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和不安,需要医护人员的安抚和关爱。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交流,分散患者对手术的注意力,减轻焦虑情绪。
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有人随时守护在身边。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手术的安全保障工作,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意外情况,减少患者术中不安的情绪。
术后的心理护理更是整形美容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患者在手术之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面部肿胀、疼痛、恢复期间的情绪波动等。
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术后反应进行及时的观察和评估,给予患者专业的护理指导,帮助他们有效地应对术后恢复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同时,医护人员还需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关注患者对新面貌的接受程度,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自己的心理情绪,避免出现负面情绪的蔓延。
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自我认知上的变化,对新容貌的适应需要时间和过程,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接受并喜爱自己的新形象。
综上所述,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是整个手术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手术前、术中和术后,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细心的关怀和专业的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整形美容手术的各个阶段,保证手术的成功进行和患者的健康恢复。
从心理角度看,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一个行为的适应问题,例如:平易近人的爽快、能表达感情。
而且维护合法权益等收拾重要的适应行为,这些行为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逆境,而面部皮肤有缺陷的人往往有很大的焦虑,不能做到这一点。
从报道的初步研究资料来看,这类病人通常有强烈的焦虑和内倾,而不是外倾。
他们存在着对社会的适应困难的问题。
要求做整形美容手术的人在社会交往的技巧和能力方面显然要比一般人差。
这些病人的基本性格缺陷,只是限制在其社会行为方面,在对异性的适应上不受限。
在严重面部缺陷的病人中,有很多人疏远了同人们的所有密切关系。
美容术最有意义的效果,是使病人发生心理上的变化。
医生在做美容术时,应该知道这些变化。
这些病人术前通常有消极的身体意象和自我概念。
由于手术的效果,病人不仅得到一个“新”面孔,而且也得到一个“新”的自我概念。
下面就和大家谈谈整形美容手术的心理护理:一、术中的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支持:态度和蔼,关心体贴,亲切询问受术者的内心感受,并真诚地提供各种帮助,让他们感觉温暖、受尊重、真诚、安全,使受术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适应其手术环境,配合手术。
采用语言交流移情法:与他们交谈一些和他们有关的及感兴趣的话题,播放一些他们喜欢的音乐、歌曲等,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手术。
二、术后的心理护理术后是受术者心理问题较为集中和重要的阶段。
整形美容手术过程及术后,受术者的心理要比一般手术患者更为复杂。
主要表现为明显的焦虑、恐惧、疑虑等不良情绪。
护士要主动关心受术者的询问,详细说明术后的注意事项,介绍成功病例的情况,拿出术前、后照片,让受术者、家属确信自己容貌比术前好了许多。
积极帮助受术者解决情绪障碍,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顾虑和其他不良心理。
建立术后随访制度:向其讲清楚手术后机体恢复的机制,观察手术的远期疗效,实现人性化服务,从而满足求美者的愿望。
三、对手术有客观、合理的认识的心理需求的护理对策?向受术者介绍手术方式、可以达到的效果、手术所需时间,有无危险、出血、并发症、疼痛程度、麻醉方式等。
基于290例美容受术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美容整形手术是爱美者获得希望的有效途径,可帮助他们实现其正常、圆满、完美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
一个成功的美容整形手术,不仅是外观的变化和心灵的满足,而且给予他们融人社会的动力和适应社会的良好条件。
因此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它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标签:美容整形;心理护理;特点一个成功的美容整形手术,不仅是外观的变化和心灵的满足,而且给予他们融人社会的动力和适应社会的良好条件。
因此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它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1整形美容受术者心理特点据调查资料显示在整形美容受术者的人群当中有83.5%的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个性问题)。
这类患者身体都是健康的,只是受到外界的影响在心理上有阴影或是为了锦上添花,为了能使自己变得更完美、更自信才来接受治疗。
为了能使每位患者满意、减少医疗纠纷和投诉,我们要求做到不仅在医疗水平上不断进取,在设备上不断更新,更要求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分析他们来做整形美容的主要目的,以及患者自己对于整形美容的期望和要求,并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情况给予正确、细心的心理护理。
在所有来我科治疗的患者中我们评估了2013年上半年门诊治疗的手术患者29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本组受术者290例(男101例,女189例),年龄6~57岁,其中睑袋21例,重睑26例,鼻整形10例,耳整形6例,隆乳3例,抽脂2例,瘢痕整形28例,腋臭14例,肉毒毒素注射13例,外伤清创缝合9例,肿块、痣切除151例,其他5例。
1.2心理分析单纯美容整形患者:该类患者有125例,占绝大多数,多为女性青年,客观上此类人群面部、体型均无畸形,五官端正,与自己的容貌基本协调。
她们常常希望通过手术,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对术后效果要求较高,也有部分患者由于婚姻或工作等方面受到挫折,希望通过手术改变现状。
此类人群要求手术态度积极主动,目的和动机明确,个性正常,心理承受能力较好,均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患者自身较为满意。
美容整形手术中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关键词】整形美容;心理状况;护理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1.037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提升,人们对美的追求趋之若鹜,加上国内美容整形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完善,人们对美容整形的追求也越来越多。
美容整形手术能否成功,术后患者是否满意,影响这些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手术患者的心理是否健康,其社会适应能力是否良好[1-2]。
笔者所在医院对2010年8月-2011年8月进行手术的260例患者手术前实施了心理健康辅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0年8月-2011年8月进行美容整形手术并且愿意接受心理健康辅导的患者260例,平均年龄为27.2岁,其中男69例,女191例。
所有手术者均采取临床观察法与询问交谈法的心理健康辅导方式,并辅助以精神疗法以及暗示疗法。
1.2正常心理状态:患者可以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可以恰当的认识到自己容貌的缺陷,并且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跟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轻度异常心理:患者对自己的外貌以及体型的认识稍有偏执,日常生活状况欠佳,具有较低的社会适应能力;异常心理状态:患者对自己的缺陷过度夸大,对整容结果预期过高,日常行为比较异常。
1.3护理方案1.3.1术前护理医护人员对所有来访患者热情接待,并采取人性化的照顾。
在手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病史,以防出现术后并发症。
医护人员还必须在术前对患者详细讲解与手术相关的常识,如手术方法等,并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以便手术达到最佳效果。
另外,术前准备必须充分,如术前照相、手术方案的制定等,以降低术后医疗纠纷的发生。
1.3.2术后护理指导很多患者在术后由于担心手术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而表现出情绪不安等症状,亦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因此,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让患者可以得到足够的心理支持。
对于那些对手术效果期望过高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该在理解他们的基础上进行细致耐心的心理辅导以及解答,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
随着社会的进步,整形美容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与接受。
由于年龄、经历及个人素质的差异,每个人的审美观、对美的追求都是不相同的。
结合我院近4年来的84例眼部整形患者的术前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对受术者采取针对性的自我心理疏导与调整,获得满意的效果。
术前心理状态及对策一般眼部美容患者的心理状态:审美观正常、动机明确。
这样的人占要求美容手术的大多数,多为女性。
她们平时衣着讲究,重视外部形象,其心理特点是较为成熟、老练、持重。
心态较为积极,要求手术动机明确,提出的要求较切合实际,审美观正常,趋于大众化,渴望通过美容整形手术达到“尽善尽美”、“锦上添花”的目的。
对于此类患者只要术前解释清楚,手术设计合理,操作认真细致,均能获得满意效果。
顺应环境,对手术要求并不强烈。
这类人为数不少,她们对手术要求并不强烈,但看到同事、朋友手术后变漂亮了或受同学、朋友的鼓励而来求医。
这类患者来时,多犹豫不决,想做但又担心做不好,总是提出很多问题,对于此类患者,我们要详细回答她们提出的问题,并让其观看做过手术的患者和照片,讲清手术效果的好坏与本人的自身条件有密切关系,给她一定的时间考虑,让其自己决定是否手术,切不可匆忙行事,以免术后引起纠纷。
期望值高,要求摆脱实际。
这类患者为数不多,她们将美容整形手术作为一种时尚,眼部没有明显的缺陷,但心里欲望过高,看到别人做了美容手术变漂亮了,自己也奢望借此“美上添美”。
对于此类患者术前咨询很费时间和精力,术后也是拿着镜子照来照去,挑剔不止。
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术前谈话时要特别谨慎,不能夸大手术效果,说话要留有余地,要反复说明手术能达到的效果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给充分的时间考虑,不可盲目手术,对一些要求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患者,应婉言拒绝手术。
先天性眼部畸形患者的心理状态:这类患者大部分为少儿,但也有中青年人,她们从小就受到外界环境的压力,有自卑感,性格多孤僻、内向。
作为家长和本人都想通过手术来改变自己的样貌。
美容中的心理健康问题讨论在现代社会中,美容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美容手段来改善自己的外貌,提升自信心。
然而,美容背后隐藏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美容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社交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在社交媒体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外貌产生了极大的关注。
人们通过自拍、晒美照来展示自己的魅力,而这也使得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貌是否符合社会的美标准。
然而,过度关注自己的外貌往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首先,对自己外貌不满意可能会引发自卑心理。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外貌产生不满时,很容易对自己的价值感到怀疑,从而导致自卑情绪。
尤其是当他们看到别人拥有看似完美的外貌时,对自己的不满情绪更是加剧。
其次,过度追求完美外貌可能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有些人为了追求完美的外貌,不惜进行整容手术或者使用各种美容产品。
然而,当他们发现自己无法达到理想中的外貌时,可能会出现对自己身体的不满情绪,甚至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
为了应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缓解: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追求外表上的完美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在品质和能力,树立自信心。
2.寻求心理支持:如果对自己的外貌产生过度焦虑或者自卑情绪,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心态,改变消极情绪。
3.注重内外平衡:除了关注外貌,我们还应该注重内在的健康。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营养和锻炼,这将有助于提升整体的美丽和自信。
二、美容行业带来的心理压力美容行业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美容方法和产品。
然而,美容行业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首先,广告和宣传经常夸大美容产品的功效。
很多美容产品宣称可以让人们瞬间变美,消除瑕疵,这种夸大的宣传往往让人产生了过高的期望,当实际效果不如预期时,可能会导致心理上的失落和挫败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人们追求美的心理日益增强。
近年来,医疗整形美容的患者群体有迅猛增长之势,要求手术的人越来越多,且年龄段越来越小。
针对这一庞大群体不但要做好整形美容手术,更要做好围术期的各项护理工作,特别是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帮助他们度过特殊时刻。
1 整形美容患者的心理特点1.1 对手术要求十分迫切的心理:受术者的心态较为积极,要求手术动机明确,他们非常想知道手术后的效果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和本人需要配合医师做怎样的准备等。
1.2 对手术期望值过高的心理:①在受术者的自身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通常期望通过美容整形手术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对手术效果要求非常高,甚至产生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例如:通过手术想把自己的某个部位或器官变成和某明星的一样等等。
②若受术者的自身条件一般或较差,则容易认为手术是万能的,希望通过手术立即使“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患者在经历了痛苦的思想斗争,忍受了开刀之苦以后,就时刻想着自己旧貌换新颜,立刻蜕变为美丽的公主,回到青春的时光,时时想,夜夜盼,其焦虑之心溢于言表,全然忘记了任何手术都有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找回美丽需要时间。
于是就抱怨手术不成功、不理想,并为此辗转反侧,坐立不安。
1.3 对手术担忧和焦虑心理:①准备做整形美容手术的患者,事先都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和慎重思考,她们求美的想法由来已久,多方咨询,多方比较,对技术反复考证,诸多困难汇集成了心理护理的难点。
②对手术医师的医术怀疑,对手术有未知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感。
③对手术费用的担忧。
因美容整形手术的费用相对较高,不属于公费医疗的范畴,因此部分受术者有经济方面的担忧。
④惧怕手术中疼痛、术后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
⑤由于对手术相关知识的缺乏,担心麻醉对身体及智力是否有伤害。
⑥对手术切口痕迹的担忧,不知瘢痕是否明显。
⑦担心被人知道自己做过手术的羞怯心理。
2 应采取的心理护理对策2.1 对护士素质和护理服务的要求2.1.1 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对待每位患者:要体谅患者,关心患者,理解和支持她们对美的追求和对青春的向往,多做换位思考,站在她们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要坚决摒弃她们是“没事找事,多此一举”的想法,视患者如姐妹,用白衣天使博大的爱心和情怀真诚地对待每位就诊患者,于细微之处体现关心之情。
整形美容领域求美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内容摘要] 通过对整形美容领域求美者各种不同心理状态的分析,为正确划分该领域中不同的医患关系提供依据,同时,也对整形美容领域中不同心理状态求美者的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 整形美容;求美者;心理状态;对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个人追求也越来越高层次化,人们对医学的需求不再停留在去除病痛的层面,而是向往修复、美化的层面,而医学的发展也为此提供了可能性,当前,整形美容医学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在整形美容医学发展的过程中,求美者的心理状态是医生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针对不同的求美者调整其心理状态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1.整形美容领域求美者心理状态分析1.1爱美之心爱美乃人之常情,姣好的容貌是每个人都向往的,这是人的天性。
通常选择整形美容的求美者中年轻人居多,女性更多,这是因为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期盼和女性渴望年轻美丽的心态,这都是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选择整形也是建立在稳定、理智的情智下,他们通常能够与医生较好的合作。
[1]1.2自卑之心拥有自卑之心的求美者是整形美容领域比较棘手的一类患者,这类求美者通常由于先天或后天的缺陷在日常社交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嘲讽、刺激,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心理和情绪,导致陷入自卑的心理状态,他们的性格往往属于忧虑型,是医生应该重点对待的患者。
[2]这类求美者在接受手术指导时,由于缺乏主见和自信,最好由医生和家人进行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1.3害羞之心害羞的心理多见于青年及年长的求美者,对于这部分求美者,因为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他们认为整形美容是一件隐秘的事,一些人因为怕人笑话而不愿谈及。
对于这类患者要及时改变其观念,当然医生也要尊重病人隐私,做好求美者资料保密工作。
1.4过高的外在期望此类求美者往往对事物追求完美,对自己的容貌有着特别的追求,性格上有偏执的成分,往往容易固执,对施术者的建议不太容易接受,并且容易被激怒。
美容整形手术中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美容整形手术中患者的心理状态,总结有效地护理措施。
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美容整形科手术者52例病例资料,分析受术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措施。
结果 50例预术者顺利的接受手术及相应的护理,2例临术时放弃,心理护理失败,成功率96.15%。
结论术前有效地分析美容整形手术中患者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即对术者增加信心,也有利于术后康复。
【关键词】美容整形术心理状态总结分析护理措施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变化,人们追求物质文化方面的满足,也进入追求精神享受的时代。
近年来美容整形手术也得到了成熟和快速发展,为一部分追求自我完美者提供了保障。
于是要求并接受美容整形手术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庞大的群体,主要目的是通过美容整形术来满足自己美化容貌的愿望。
但无论美容整形手术怎样完美,总有局限性,因此造成了部分患者不良的心理,为更好地疏导和正确的认识美容整形手术,现将我院52例美容整形科手术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2例美容整形术患者病例资料均来自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美容整形科住院患者。
其中男12例,女40例,年龄12~40岁,平均年龄28.9岁。
要求美容整形术者中烫伤植皮8例,畸形矫正13例,纯美容整形者25例,外伤后术者6例。
1.2 方法除烫伤植皮8例患者中有3例影响咀嚼功能外,其余均所有自身活动正常,术前所有患者均自愿要求整形美容。
就对每位术者采取相应的美容整形术,其中一次性成功者44例,二次术者5例,三次术者1例,2例临术时主动放弃。
1.3 护理术前对每位预术者进行心理互访,了解心理状态,采取一对一的心理疏导。
术中对43例术者播放音乐,舒缓术者紧张的心理,术后积极采取心理疏导及康复心理指导。
2 结果52例美容整形术患者中除放弃2例外,其余50例顺利的接受手术。
烫伤植皮8例中3例接受二次分期植皮术,1例因免疫排斥接受三次美容整形术;外伤后术者6例中2例接受二次美容整形术;一次性成功者44例。
整形美容者常见心理特点分析及预见性的护理干预策略探
讨
【关键词】整形美容;心理特点;预见性;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097-01
有报道显示在整形美容手术人群中有83.5%的人存在着各种各
样的心理问题[1],而这类人群多数身体本身并不存在健康问题,只是受到外界的影响在心理上有障碍或者是为了追求完美才来接
受整形美容手术。
在这些人群中,由于多数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复杂心理,以及不同的整形美容手术动机和不同的美的认知标准,这样就直接影响其对整形美容手术效果的评价和满意度[2、3],同时这也是引发医患纠纷的潜在危险因素。
在日常实施整形美容手术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认为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更应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分析其做整形美容的目的、期望和要求,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特点,及时给予预见性的护理干预,从而最终实现让患者满意、减少医患纠纷。
我们通过对我科536例整形美容手术患者资料的总结,就其常见心理特点及其预见性的护理干预策略分析并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美容整形患者536 例,其中男33例,女503例;年龄13岁-61岁,平均32.6岁。
其中单纯性美容整形患者418例,此类患
者主要有重睑成形、眼带整形、隆鼻、除皱、脂肪抽吸、隆乳、酒窝再造等;先天性畸形患者42例,主要有上睑下垂、唇腭裂、外耳畸形等;后天获得性畸形患者76 例,此类患者主要是由于各种外伤、烧伤(最多见)、手术后瘢痕以及其它后天原因造成畸形的。
本组524例患者中517例患者美容整形效果良好,患者满意;19例对手术效果表示不满,经解释沟通后基本满意;536 例病例无一例医患纠纷。
2 常见心理特点分析
2.1 单纯美容整形患者的心理特点单纯美容整形患者在接受整形美容手术患者中占绝大多数,且多为青年女性,此类人群其身体并无畸形存在,而且多数五官端正。
此类人群接受美容整形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更美,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
分析其原因,多数是为了追求完美,也有部分患者是由于择业、婚恋及家庭受挫,希望通过整形美容改变现状。
分析其心理特点通常包括期望值过高,部分患者亦存在担心手术效果不佳或失败,因此甚至存在矛盾的心理。
2.2 先天性畸形患者的心理特点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主要有上睑下垂、唇腭裂、外耳畸形等,此类患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但多数由于经济原因或是对美的需求不迫切等未接受整形美容手术治疗。
分析此类患者接受整形美容术的原因,通常是由于其先天畸形,长期承受外界环境压力,部分患者甚至对自己的容貌有强烈的自卑感,情绪低沉,拒绝与外界交往。
分析其心理特点,此类
患者对手术都寄于殷切的期望,有强烈地改变容貌的要求,对于术后不可能完全达到正常人一样的效果,患者本人及其亲属都非常理解。
2.3 后天获得性畸形患者的心理特点此类患者主要是由于各种外伤、烧伤(最多见)、手术后瘢痕以及其它后天原因造成畸形。
由于他们从五官端正变成畸形,经历了身心的打击,所以其心理状态常非常复杂,悲观厌世,忧郁消沉,不愿见人。
就诊时,许多人都不现实地期望通过手术恢复到以前的容貌,尤其是外伤及烧伤患者。
此类患者即使知道接受手术能使其容貌能得到显著的改善,但在手术前仍然存在悲观厌世,忧郁消沉,并伴焦虑心理和恐惧心理。
3 预见性的护理干预策略
接受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并非真正临床意义上的患者,其整形美容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外表或生理上的某些缺陷,达到改善容貌,提高自信心,消除患者心理上的压抑[4]。
由于审美观以及对手术认识和理解上的差异,加之单纯性美容整形患者、先天性畸形患者、后天获得性畸形患者接受整形美容的目的、期望和要求不一样,因而个人的心理特点亦存在明显的区别。
因此,在实施整形美容手术前,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加强早期有效的沟通有效的沟通是减少医疗纠纷、化解医
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5]。
面对整形美容手术患者,更应加强早期有效的沟通,在沟通中要充分应用沟通技巧,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作为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接受整形美容手术的原因、目的及期望值。
同时,充分理解患者爱美和追求完美的美好愿望,对于存在难处、痛苦、强烈的自卑感、情绪低沉以及在生活和工作中遭受挫折的患者,护理人员更应充分理解,并委婉地给予鼓励。
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分析其心理特点,通过对其心理特点的掌握,为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和引导提供依据。
3.2 预见性地给予正确的引导通过早期有效的沟通,对接收整形美容手术治疗的患者的心理特点有了充分的了解,在这些患者中,单纯性美容整形患者、先天性畸形患者、后天获得性畸形患者其心理特点各有不同,其中单纯性美容整形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期望值过高和矛盾心理,先天性畸形患者对手术都寄于殷切的期望,有强烈地改变容貌的要求,而后天获得性畸形患者由于从五官端正变成畸形,经历了身心的打击,则常常表现为悲观厌世,忧郁消沉,并伴焦虑心理和恐惧心理。
因此,我们在护理上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给予正确的引导,对于存在期望值过高、甚至心理障碍而要求美容整形手术者,在术前一定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其正确认识到美容整形医护人员不是无所不能的,对于悲观厌世,忧郁消沉、焦虑心理和恐惧心理的患者,应鼓励其树立生活的信心,积极面对美好的生活。
通过耐心的解释和说明,从而降低
其过高的期望值,纠正其不切实际的幻想,消除其不良心理,使其对美容整形术以及预期效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接受整形美容手术,从而使其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治疗。
3.3 鼓励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整形美容手术成功与否至今没有一个评判标准[6、7],从手术医生的角度存在一定的评判标准,同时从患者的角度也存在一定的评判标准,手术医生的评判标准有可能相对统一,而患者的评判标准则可能因人而异。
但由于整形美容手术的效果最终是要使患者满意,患者认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美容手术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来自患者。
而患者的对效果的评价往往受其心理、个体审美观,以及朋友、亲戚、外界社会的评价和不同时尚潮流等因素的干扰[6]。
因此,应鼓励患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其明白一个人的美主要在于内在美, 而不是外表美,尤其是对于那些择业、婚恋、甚至家庭等受到挫折的患者,应使其明白不应将美容整形作为挽救择业、婚恋、甚至家庭的主要手段,要正确面对美好的生活,鼓励并帮助其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这样有助于患者对整形美容手术的效果作出正确的评价,亦有利于减少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马如梦,郭树忠,苗丹民,等.美容咨询者与手术者个性差异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05, 14(6):760
[2] crerand ce,infield al,sarwer db.psychological considerations in cosmetic breast augmentation[j].plast surg nurs,2009,29(1):49-57
[3] sykes jm.managing the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plastic surgery patients[j].curr opin otolaryngol heck surg,2009,17(4):321、5
[4]余媛.整形美容外科及烧伤科护理常规[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5
[5]潘小林,时静.美容整形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家庭护士,2008,6(1):153
[6]谢桂萍.整形美容求美者的心理及防范纠纷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5):773-774
[7]刘萍,彭丽,黄泽春,等.整形美容受术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9,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