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40.68 KB
- 文档页数:3
《矛和盾的集合》导学案学习目标:1. 认识“矛、盾、持、蜗、般、坦”六个生字,会写“矛、盾、集,般、持、架、龟、攻、炮、坦、战、神、兵、退”14个生字。
能理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矛盾、大显神威”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学习难点: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我要认识“矛、盾、持、蜗、般、坦”六个生字,会写“矛、盾、集、架、般、持、龟、攻、炮、坦、战、神、兵、退”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矛盾、大显神威”等词语。
2 我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我要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学习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物品,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
结果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 我要把课文认真读一遍,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V ”般( b a nb0 i坦(d a nt ®n^( b 1 ngb无龟(gu n ui2. 我要画出带有生字的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
我会用下列词语造句左抵右挡——大显神威——庞然大物——3. 我要仔细地看老师范写生字,我还要把本课的生字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
三.我要熟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1. 我要和同桌比赛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我还要评价同桌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我还要和同桌相互改进,把课文读熟、读通。
2 给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铅笔,橡皮师:小朋友的铅笔盒里都有(铅笔)和(橡皮)。
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就变成了一支带橡皮的铅笔,这就是集合(板书集合)。
想想这样集合有什么好处?师:对啊,这么一支带橡皮的铅笔集合了铅笔和橡皮的优点,用起来非常方便!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用“集合”的方法会使生活变得很方便。
我们一起看看。
2.出示图片电风扇取暖器集合成什么?(空调)空调集合了电风扇和取暖器的优点,既可以扇风又可以取暖,真是用处大。
出示矛盾图片师:这是(矛)。
学生读,这是(盾)。
学生读,书写矛盾,注意矛的最后一笔是“撇”。
我们一起来写写。
书写矛盾师:矛和盾都是古代的兵器,它们有什么作用呢?(进攻,自卫)3.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这两种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矛和盾怎样集合?矛和盾能集合成什么?)二,初读课文1.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
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仔细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了,读通顺流利。
2.读词语。
师:小朋友读得可真认真,课文中有许多词语,你们会读吗?课件出示: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紧张危急(把你的心提起来,再危急一点)指名,小组读合二为一大显神威(更有气势,更威武)庞然大物(谁读得更大点)乱成一团指名,男生读全班齐读3.师:小朋友词语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课文也会读得很精彩。
分小节朗读。
三,解决问题1.集合成什么?(1)读了课文,你知道矛和盾集合成了什么(坦克)见过坦克吗?谁来介绍介绍坦克?生说小结:在小朋友眼里,坦克是非常威武,非常厉害的。
想知道坦克第一次上战场是什么样子吗?请小朋友再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自由读)(2)指名读:谁来第一个介绍,谁还想再来介绍介绍。
能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词概括坦克第一次上战场的样子吗?(大显神威)。
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坦克是“大显神威”(3)指导朗读。
矛与盾的结合教案7篇矛与盾的结合教案篇1伴随着21世纪的脚步,我马上走完紧急有序的高中三年。
回想三年里有过多少酸甜苦辣,曾经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但也得到了相应的汇报。
在教师的启发教育下,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
我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用心上课并做好笔记,注意理解和把握,强化练习,学会分类归纳,不断总结,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中知难而进,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并准时订正,同时我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书本学问与实践学问相结合,使自己有适应社会的力量,应变力量有进一步提高。
在课余时间里,我喜爱博览群书,开拓视野,增长学问,不断充实自己。
我拥有严谨仔细的作风,为人朴实真诚,勤俭节省,生活独立性较强。
喜爱集体,敬重师长,团结同学,对班级交给的任务都能仔细准时完成。
我有坚决正确的立场,喜爱祖国,喜爱党,仔细学习并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要求进步,思想觉悟高,爱憎清楚,踊跃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投入捐款救灾行列,用微薄的力气,表达自己的爱心,做一个文明市民。
高中三年生活有使我糊涂地熟悉到自己的缺乏之处,如有时学习时间抓不紧,各科学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
因此,我将加倍努力,不断改正缺点,挖掘潜力,以开拓进取、热忱务实的精神面貌去迎接将来的挑战。
信任在不久的将来,我将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立者,更好地报效祖国。
矛与盾的结合教案篇2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6—57页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受运用加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的探究过程,把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展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育学生初步的规律思维力量。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育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敏捷运用加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和解决问题。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2.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乐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2.矛和盾的图片。
3.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一、预习课文发现问题在《论语》中记载着孔子这样一段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对问题进行探索到欲通未通之际,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来讲,这种状态叫“愤”“悱”。
这时只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稍加启示引导,就可使学生豁然醒悟。
而学生的“愤”“悱”又必须以自主的阅读、思考、探索为基础。
因此,应帮助学生养成课前自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查找相关的资料的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做到课前“有备而来”。
二、整体感知初读质疑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学习潜能很巧妙地牵引出来。
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在学生课前预习质疑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并提炼出两个重点问题: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这一提炼,既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带着他们直奔文章的关键处。
此环节的设计使以后的教学呈辐射状,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三、以疑促读交流感悟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在学生渴求了解问题的答案时,教师并不急于解决,而是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改变“被动接受”的局面,让学生进人积极的读书状态,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在思考中寻找答案。
在自读解疑的基础上,再将学生按同质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小组内的漫谈(指不拘形式地就问题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使学生读中有思,以想促说。
团坐的四人小组既体现团体合作的精神,又发挥个人才智,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在关键处、学生疑惑处加以点拨。
接着请学生代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其他小组的代表可以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补充拓展,有不清楚的可自由提问,有不同意见也可进行当堂反驳。
教师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手持、左抵又挡、如雨点般”等词语,能正确写“矛、盾”两个字。
2.能抓住关键词语对课文进行概括。
3、有感情地朗读发明家与对手比赛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成语故事引出课题从前,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商人,为了推销他的矛和盾,他夸他的盾说到:“我的盾很坚固,任何矛都刺不破。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能刺破任何盾,”有人就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涨红着脸,半天回答不上来。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成语?板书:自相矛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矛与盾有关,揭题《矛和盾的集合》2、从图片上看,哪一个是矛,哪一个是盾?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那么当课文中的矛和盾两种互相对立的兵器再次相遇,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结果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仔细读一读这个故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带着两个要求,1)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A:自由读生字B:小老师领读C、齐读重点学习“矛盾、左抵又挡”3、借助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出示词语: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
总结:这些词语不仅能够增加我们的词汇量,还能帮我们概括课文内容,小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
三、深读课文,解疑生情。
(一).学习课文1—2自然段。
感受比赛场面,品读佳句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原来坦克的发明源于一场比赛,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场比赛呢,请小朋友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描写比赛场面的句子,用横线划下来。
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①理解如雨点般、左抵又挡、难以招架“你体会到什么?比赛很激烈如雨点般:矛的速度很快进攻力很强力量大密集②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让我们用朗读使矛的进攻更激烈吧。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2课时)发表时间:2018-01-12T16:35:15.6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总第303期作者:梁晓慧[导读] 读懂课文内容,弄清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
梁晓慧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新宁镇第二小学532199一、教学目标读懂课文内容,弄清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今天老师带给同学们一个好看的成语故事。
(播放视频)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的动画片,讲的是个什么成语故事?生:自相矛盾。
师:完全正确。
矛和盾都是古代的两种兵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矛和盾有关的课文(出示课题:27.矛和盾的集合)。
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师:同学们,矛是进攻的武器,锋利无比;盾是自卫的武器,坚固无比。
它们是相互对立的,那它们是怎么集合的呢?学了课文之后,我们就明白了。
出示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弄清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
师:下面我们一起开始这节课的学习旅程。
请翻开课本101页,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填空式的课文内容:()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师:对,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看学习要求: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你一定会看到一个令人紧张的画面,千万不要让这个画面在你眼前一晃而过,把它用横线划下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句子,教师巡视。
师:谁找到那个令人紧张的画面了?生: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矛和盾的集合》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同学们好,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七组课文,这一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该怎么看,怎么想,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知道矛和盾吗?谁能看图说一说呢?生1:矛就是打仗的时候,攻击别人的武器生2:盾就是打仗时,用来防守的武器师:很好,那矛和盾是怎么集合的呢?学了课文之后我们就会明白,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处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生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放下语文书,来看看老师手中的卡片,这是这片课文要求会认的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生字:矛,般,坦,蜗,持,盾,师:读得不错,那我们再看一看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一起再读一读,生读词语:矛盾,手持,雨点般,蜗牛,坦克谁能够试着说一说这些词语的意思生1:手持就是手里拿着的意思生2:雨点般就是像雨点一样,课文中说矛的劲锋像雨点一样又快又多,你能联系课文来说词语的意思,真会学习,下面老师请同桌轮流读课文,你读一段,他读一段生轮流读课文师:好,老师想请六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谁愿意读?六位同学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师:谁来评评刚才读得怎么样?生1:我读第三段时读到了一个长句子,不知在哪儿停顿,连气都喘不过来了,师:不错,第三段第一句话是一个长句子,的确比较难读,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读,师读这个句子生齐读这个句子师:再读一次,生齐读这个句子师:都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生默读课文师:你可以边默读边拿笔画一画师: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1:课文主要讲了一位发明家发明坦克的事,师:说得很简炼,还有谁说生2:课文主要讲了一位发明家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师:更清楚了还有谁说?生3:课文主要讲了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的时候,由矛的盾的长处想到发明坦克课文还写了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师:说得好,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又是如何大显神威的呢?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课文中哪句话解释课题的呢?拿出笔画一画生默读课文师:课文中哪一句话解释了课题的意思的呢?生1:第五段的第二句话解释了课题的意思师:同意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大显神威)生齐读这一句话师:读了这句话,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呢?生1:我想研究盾的自卫矛的进攻是怎样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生2:坦克是怎样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呢?师:提得好,那么发明家是怎样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坦克又可如何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师: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102页,读一读田字格里的字,看看哪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生自读生字师:谁来说说哪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生1神部首是示字旁,不能写成衣字旁师:对,示字旁的很多字都跟古代的神有关系,以后同学们学到示字旁的字也要注意一下生2:退的第六笔是一点,可不是一捺,同学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师:老师来写一个师范写“退”字生3:盾的第一笔是横撇,第二笔是竖撇,大家的写的时候可不要写错了师:谢谢你的提醒,同学们,请把田字格里的生字每个写两遍,写完了之后,翻到词语表,把这一课的词语也抄一抄生写生字词语师:同学们刚才写得都很认真,注意到了写字的姿势,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第二课时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矛和盾的集合》现在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吧听写词语:矛盾,大显神威,后退,(注意退字的第六笔)招架,集合师:写好了我们跟屏幕上的词语对一下,全对的给自己画上星,有错的赶快订正过来师:同学们,还记得吗?让节课我们提出的两个问题是什么呢?生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的进攻的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生2:坦克是怎样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师:那我们现在就先来研究第一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的呢?请同学们默读1——4自然段,然后同桌合作学习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可以简单地把这个过程画下来,也可以简单地写下来同桌合作学习师:我们来交流我们的学习成果吧生1:让我来详细地说一说吧开始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发明家发现盾太小了,如果有铁屋子那么大,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他了,可以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不能打到敌人了,于是,发明家在铁屋子里伸出个矛,当然,这个带引号的矛就是枪或炮了可是这个铁屋子不会动,还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就这样发明了坦克师:介绍得很清楚,还有谁愿意来生2:我们先画了一个盾,可是盾太小了,我们又画了一个铁屋子,从铁屋子里伸出了炮口,再安上轮子和履带,这样铁屋子就能走了,生3:我来具体地介绍一下发明家与朋友的比赛中,想到盾太小了,想到了铁屋子,又想铁屋子只能保护自己,不能进攻,又在铁屋子上伸出炮,为了让铁屋子能像人一样行动自如,还给它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这样坦克就发明出来了师:介绍的很好,发明家根据盾的不足,步步改进,终于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集于一身,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一到四自然段生齐读一至四自然段师:从这个合二为一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生1:我觉得发明家很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生2:我也觉得发明家非常善于观察和思考,他把矛和盾的长处集于一身,发明了坦克,怪不得题目叫矛和盾的集合呢师:说得真好,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坦克在战场上是如何大显神威的呢?你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大显神威的气势读出来吗?自己来练一练生自读课文师:谁能把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气势读出来呢?生1:读“1916年……十公里”生2:我觉得他还没有把大显神威的气势读出来,我再来读一读师:的确是大显神威呀,能谈谈你读后听感受吗?生1: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真是厉害,德国兵头一回见到坦克这个庞然大物,被吓得哇哇大叫,拼命地喊“救命,救命”乱成一团,打都没打,就败下阵了,师:那发明发家发明坦克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师:你们能不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呢?同桌间试着讨论讨论同桌间讨论师:可以交流了吗?谁先说生1:我能举一个实例来说明这个道理现在的铅笔就是把铅笔和橡皮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这样用起来就方便多了,师:对呀,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呢,还有谁说,生2:我还能举个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航空母舰就是把飞机和轮船的长处集合在一起才那么了不起的师:你们真不见多识广生3:这个道理对我们的启发很大,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肯定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我们应该将这些不方便的地方加以改进,进行创造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从发明家发明坦克这件事情明白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个道理,课文中还用了不少好的词句呢,请你们来抄一抄吧生抄词句师:也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师:谁来说说你都抄了哪些词语生1:我抄了“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我觉得这句话很有趣生2:我抄的是“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我要把这个道理记在心里生3:我摘的是几个四字词语师:你们真会学习,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25.《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而成坦克,形象展示它的神威做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制作ftp课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课题紧抓,学字疑题。
1.师课件出示两个手持矛和盾的人,询问学生:他们在干嘛?生:———2.师再让学生从图片中得知矛与盾的图象,可问:他们手持的是什么兵器?(课件出示矛、盾)3.听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看师书写“矛”与“盾”。
边写边指导记忆:矛:(最后一笔撇,好锋利呀!)盾:开始两撇,真像是勇敢的小卫士。
4.紧接着再让学生仔细看图,矛和盾分别有什么作用?(课件演示)攻击、防守(进攻、自卫)5.师激疑:矛和盾谁厉害?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总之我们清楚了,矛和盾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它们是相对立的两种兵器,现在有人要把它们团结在一起,用我们文中的新词来说,就是——集合。
(课件出示词语),这集是生字,我们看,有那么多的笔画,好团结呀,跟老师书写一次。
“集”跟“合”意思是一样的,他们组合在一起,似乎力量更大了。
(再让学生齐读这个词)6.师激疑: 似乎是像敌人的矛和盾现在被集合在一起,你们不觉得奇怪吗?谁来把自己的疑问告诉老师?生:矛和盾互相集合会变成什么呢?矛和盾集合,厉害吗?(课件显示)二.初读课文,质疑寻疑。
1.师:a.这两个问题,我们都可以从课文中学到,来,齐读一次课题。
b.这篇课文有很多的词语要我们积累,老师先把一部分词带来,跟同学们见个面,会读它们吗?c.哪个词不顺口?(课件出示:指名读、齐读)2.师:现在老师放心你们去读课文啦!让我们带着刚才的?去读课文吧!(再次出现刚才的问题)3.初步理解课文。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
4、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25矛和盾的集合(杜鹃)
【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学习时间】 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听过自相矛盾的故事吗?
老师简单讲故事,介绍矛和盾的由来与历史。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那还是不是我们的故事里头的人物那样自相矛盾了呢出示课题,
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自由地读一读,听清老师的要求。
出示生字,开火车请学生读。
师:我相信同学们很快就会掌握生字的读音,而且能读得很标准,你自己一个人试试能不能行?
那么你帮生字宝宝戴上音节帽。戴错了可要哭了。
学生注音。
师:除了生字,你敢不敢挑战一下课文中挺难的字呢谁愿意来领读
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师:会读生字,那能把课文读通读顺就更好了。我们来轮流读课文,听好了,也许老师很快会叫到你的名字。所以你不可以分心。/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字抄词
①练习其他7个生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实践活动
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