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0.71 KB
- 文档页数:3
《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矛和盾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矛和盾的概念。
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矛和盾的外观特点。
2. 向学生介绍矛和盾的定义和用途。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矛和盾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矛和盾的了解。
第二章:矛的特点和用途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矛的特点。
2. 让学生明白矛的用途。
教学内容:1. 介绍矛的形状、长度和尖端的特点。
2. 讲解矛在战斗中的用途和优势。
教学活动:1. 展示矛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矛的形状和长度。
2. 教师讲解矛的特点和用途,引导学生理解矛在战斗中的优势。
3.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盾的特点和用途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盾的特点。
2. 让学生明白盾的用途。
教学内容:1. 介绍盾的形状、大小和防护功能。
2. 讲解盾在战斗中的用途和优势。
教学活动:1. 展示盾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盾的形状和大小。
2. 教师讲解盾的特点和用途,引导学生理解盾在战斗中的优势。
3.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矛和盾的结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矛和盾的结合原理。
2. 让学生明白矛和盾结合的好处。
教学内容:1. 讲解矛和盾结合的原理和方式。
2. 介绍矛和盾结合的好处和应用。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矛和盾结合的原理和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结合的好处。
2.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矛和盾结合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矛和盾结合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激发学生对矛和盾的进一步兴趣。
教学内容:2. 引导学生思考矛和盾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2. 学生分享他们对矛和盾在现代社会中应用的想法。
3. 教师提供一些与矛和盾相关的阅读材料或活动,激发学生的进一步兴趣。
第六章:历史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矛和盾在历史中的应用。
《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矛和盾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矛和盾的用途、特点和制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矛和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矛和盾的构造和用途。
3. 矛和盾的制作方法和材料。
4. 盾牌的防御技巧和战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矛和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矛和盾的构造、用途和制作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简单的盾牌,并学习盾牌的防御技巧。
4. 展示:各组展示制作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盾牌的质量和创意。
2. 学生对矛和盾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制作盾牌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 网络资源,了解矛和盾的更多信息。
六、教学建议:1. 提前为学生准备制作盾牌的材料和工具。
2.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确保学生安全。
3.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独特的盾牌。
4. 课后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矛和盾,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盾牌战术演练,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邀请专家或历史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矛和盾的认识。
3.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武器制作工厂,实地了解矛和盾的制作过程。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本次公开课的评价和建议。
2. 分析学生的反馈,了解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3. 根据学生反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矛和盾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其他武器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3. 开展矛和盾主题的绘画、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矛与盾的结合教案7篇矛与盾的结合教案篇1伴随着21世纪的脚步,我马上走完紧急有序的高中三年。
回想三年里有过多少酸甜苦辣,曾经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但也得到了相应的汇报。
在教师的启发教育下,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
我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用心上课并做好笔记,注意理解和把握,强化练习,学会分类归纳,不断总结,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中知难而进,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并准时订正,同时我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书本学问与实践学问相结合,使自己有适应社会的力量,应变力量有进一步提高。
在课余时间里,我喜爱博览群书,开拓视野,增长学问,不断充实自己。
我拥有严谨仔细的作风,为人朴实真诚,勤俭节省,生活独立性较强。
喜爱集体,敬重师长,团结同学,对班级交给的任务都能仔细准时完成。
我有坚决正确的立场,喜爱祖国,喜爱党,仔细学习并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要求进步,思想觉悟高,爱憎清楚,踊跃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投入捐款救灾行列,用微薄的力气,表达自己的爱心,做一个文明市民。
高中三年生活有使我糊涂地熟悉到自己的缺乏之处,如有时学习时间抓不紧,各科学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
因此,我将加倍努力,不断改正缺点,挖掘潜力,以开拓进取、热忱务实的精神面貌去迎接将来的挑战。
信任在不久的将来,我将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立者,更好地报效祖国。
矛与盾的结合教案篇2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6—57页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受运用加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的探究过程,把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展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育学生初步的规律思维力量。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育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敏捷运用加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和解决问题。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读懂本课内容,通过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并感悟发明家遇到困难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不同的读书方式,体会发明家的思考过程,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发明家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的过程,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并感悟出发明家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用具:Powerpoin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以疑入课,引发思考出示课题,读题质疑。
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学,默读课文,找到答案。
二、深入学习,了解发明过程。
发明家为什么要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由学生的见解,引读第二段第1句话。
出示投影,句式对比。
引导学生读出“紧张、危急”。
发明家产生了怎样的想法?去掉关联词“如果……就……”,假设想象变成了现实,发明家会是怎样的心情?然而,有了铁屋子就够了吗?发明家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请同桌二位同学配合读,读出发明家心情的变化。
引导学生体会“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这句话的含义,进而理解发明家在盾的自卫的基础上又加上了矛的进攻,并装上了轮子和履带,发明出了坦克。
出示投影,通过填空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刚才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出坦克的,下面就让我们用师生合作朗读的方式来回顾一下吧。
三、感受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感悟发明家的优秀品质。
1、出示坦克图片2、引导学生读课文,感受坦克在战场上的作用。
3、播放影片那么,就让我们用朗读把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样子读出来吧。
4、为什么坦克能发挥出这么强大的威力?发明家把矛和盾的长处合而为一发明出了坦克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你觉得发明家是个怎样的人?教师小结。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3》摘要:如矛和盾什么要结合呢,学生写教师及评议,拓展集发明故事
课、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矛和盾集合
学生齐
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2、质疑了课题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矛和盾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呢?结怎样?二、初课感知主要容1、学生听课录音磁带
边听边画出课生和新词
2、学生把刚才画出生新词几遍
3、声朗课要准音通句子
如遇到有困难地方停下多几遍
4、指名课评议
5、学生默课说说课讲了件什么事?三、主题提出问题1、教师出示学生提出问题
如矛和盾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呢?结怎样?2、学生根据以上总是学课做准备下节课交流
四、记写1、出示课生让学生用己喜欢方式记住它们
2、重指导两上下结构集和架
提醒学生下面木定要写稳稳托住上半部
3、学生写教师及评议
五、拓展集发明故事
.。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通用1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通用1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全班能正确读写生词,在此基础上每个人还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4、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生词并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一些生词的读写和运用。
【教学准备】矛和盾的图片及有关生字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巩固新词。
〖照顾差异策略:想把生词读一遍的得一颗星,想把生词读一遍并用其中喜欢的一个词或几个词说话的得两颗星。
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5、自己把课文再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照顾差异策略:允许优生离开座位帮助学困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6、了解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教学意图:教学中常会碰到在掌握生字词时不同水平的学生掌握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一些优生常在统一的教学步调后无所事事,甚至做些小动作,在这种时候设计异步教学大有好处,以上两个异步策略的设计就是让优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让学困生有可能的话也摘到更大的果子吃。
小学优秀教学教学设计《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与反思小学优秀教学教学设计《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与反思文昌市会文镇冠南小学学科:语文姓名:张金恋教材分析:《矛和盾的集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该组教材按“如何看问题”选编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竞赛时,由矛和盾的优势想到了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擅长把他人的优势集于一身,谁就会是成功者”的道理。
课文由三部份组成:第一部份(1-4段)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进程中,为了爱惜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二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第二部(第5段)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
第三部份(第6段)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擅长把他人的优势集于一身,谁就会是成功者”这一道理。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进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表达。
叙事简练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要紧特点。
教学目标一、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第一次、乱成一团、优势、成功者”等词语。
二、正确朗诵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体会明白得“谁擅长把他人的优势集于一身,谁就会是成功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讲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重难点:知道“谁擅长把他人的优势集于一身,谁就会是成功者”的含义。
教学进程小学优秀教学教学设计《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与反思文昌市会文镇冠南小学学科:语文姓名:张金恋教材分析:《矛和盾的集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该组教材按“如何看问题”选编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竞赛时,由矛和盾的优势想到了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擅长把他人的优势集于一身,谁就会是成功者”的道理。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本文是关于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矛和盾的集合》。
2、请你在图中找一找,哪个是矛?哪个是盾?3、矛和盾的作用是什么?同时,提醒学生矛和盾的字形4、在插图合适的位置上也写一个“矛”和“盾”。
5、如果我们把矛和盾这两种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请小朋友仔细读故事,读通读顺,边读边标好自然段号码,遇到生字请拼音帮忙,遇到难词可以请教词册和小朋友。
(自由读)2、检查词语: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战场首次长处履带胜利者大显神威乱成一团左抵右挡庞然大物三、梳理课文1、引出集合,说说生字“集”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请学生在写字本上写一个“集”。
2、找一找课文中和“集合”意思相近的词(合二为一)咱们找到课文中的语句来读一读。
3、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写到了矛的优点进攻和盾的优点自卫的,请你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并划一划。
3、矛的优点是什么?4、盾的缺点呢?在这儿,课文用“固然”告诉了大家盾虽然能安全防卫,但却存在不足,我们也试着用上“固然”说说矛的优缺点。
5、你还能在坦克身上找到矛和盾的影子吗?你还了解坦克的那些知识?6、课文中介绍了一个经典的案例,能让我们感受坦克的大显神威,自由读一读。
7、运用练习:让我们也来称赞这一下子把敌人吓退了十公里的坦克。
(a)庞然大物左抵右挡大显神威合二为一难以招架被人们称为()的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在战场上()。
它令敌人(),()。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c)把这些四字词语摘录到积累本中。
(生摘录)8、我们下节课将继续细细探究发明家是怎么产生这样的奇思妙想的,说他的想法妙,究竟妙在什么地方呢?课后我们还可以搜集有趣的发明故事,下节课一起交流。
板书矛和盾的集合进攻自卫合二为一。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人教版)《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中所讲的矛和盾的集合就是现代的坦克,会从中受到启发。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怎样逐步把道理讲清楚的。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新课文,题目是《矛和盾的集合》。
(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能试着给课题中的词语“矛”、“盾”和“集合”分别组组词吗?(矛:长矛、矛盾、自相矛盾;盾:盾牌、后盾、单枪匹马;集合:集合、集合场、召集)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要以“矛和盾的集合”为题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发明家比赛乌龟铁屋子对手钻进去炮口轮子飞速坦克战场掩护进攻盾牌炮弹自卫(1)指名认读。
(2)齐读一遍。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4.学生交流。
5.根据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1)发明家发明的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2)坦克在战场上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发挥得淋漓尽致;(3)由坦克的发明引出的道理。
6.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7.反馈交流。
指名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内容。
其他同学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补充或修正。
8.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9.再读课题,加深理解。
为什么说矛和盾的集合就是现代的坦克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二部分,特别是第三自然段,相信大家会有新的发现。
读完之后,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10.学生交流。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 教案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 教案, 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一、教材解读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 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 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如何把长处集合”, 从而发明了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分三部分叙述。
叙事层次分明, 语言简洁清楚, 事实说明道理, 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教学时应紧紧扣住这些现象展开。
二、教学目标1.学习“持、坦”等6个认读字, 会写“矛、盾、集”3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固然、坦克”等词语, 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在语境中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固然”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默读、合作交流等形式, 能读通课文,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3.通过对重点句段语言的揣摩、理解、内化, 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推理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难点: 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 设疑激趣1.出示矛的图片, 师: 知道这是什么吗?(矛)(边说边板书: 矛“矛”字中间的那一点很容易忘记。
这是一个开关, 古代中国的矛大多数能够根据不同的敌人采取不同的矛头, 是灵活可变的。
“矛”字的一撇就是矛头下的流苏, 看起来美观, 还可以辟邪。
)知道矛有什么作用吗?(板书: 进攻)2、出示盾的图片, 师: 这又是什么武器呢?(盾)(边说边板书:盾“盾”的两撇表示一个人, 横撇是他的手, 手举着盾牌, 后面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盯着对方, 所以下面是个目字)知道盾有什么作用吗?(板书: 自卫)3、可见这是两种作用完全相反的武器。
可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题目是“矛和盾的集合”, (补全板书)它们怎么会集合?怎样集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了解。
25、《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重点指导“持”的读音。
会写“矛、盾”等14个字,重点指导书写“矛、盾、集”。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最后一自然段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所引发出来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听写课题,检验昨天预习效果,指导书写“矛、盾、集”。
2、学生说《自相矛盾》的故事,明确矛和盾各有所长。
3、假如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于一体会怎样呢?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1、同桌互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2、哪些字的读音特别要注意。
3、开火车读词语4、指名读课文,评价正音。
5、默看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同桌交流,指名多个学生复述。
)6、这篇课文值得探讨的问题有哪些?(讨论筛选)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三、指导书写生字1、同桌互相提醒难写的字的笔画。
2、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2、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1、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进行全班交流。
4、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解决:①在坦克的身上能找到矛的盾的优点吗?(出示坦克)②坦克和铁皮屋的不同点是什么?(找出反义词:进攻——防守,了解发明家在遇到困难后想办法解决困难)③理解“大显神威”的意思。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矛和盾的集合》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
能正确读“集合、招架”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现家勤于思索、勇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现家勤于思索、勇于实践的品质。
难点:让同学懂得“谁擅长把人的优点集于一身,谁就会是成功者。
”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1、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很兴奋!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是老师细心预备的,大家请看屏幕:幻灯出示:“谁擅长把别人的优点集于一身,谁就会是成功者。
”2、这句话是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谁情愿收下它?读读看。
要想真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读懂老师的心,咱们还要把今日要学习的课文好好读一读。
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
〔指导书写矛和盾。
〕二、读1、请同学们打开书,放声读课文,让老师听到你的读书的声音好吗?假如遇到生字、生词怎么办?〔指名回答识读生字词的方法。
〕大家开始吧。
2、刚才同学们读得特别用心!谁来读一读屏幕上的生字词?幻灯出示集合难以招架当然乌龟防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长处成功者3、谁来读?〔师可以依据同学识读状况鼓舞、正音,如: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听听别人怎么读?再试试看!等。
〕三、悟1、接下来,咱们换一种读书方法,默读课文。
假如大家能够潜心地默读,肯定会有很多的收获!〔生默读课文,师巡察参加其中。
〕2、读完课文后,谁尝试依据屏幕上的提纲说一说发现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思索的:发现家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家认真考虑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家又仔细讨论了一番: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依据同学回答,可以激励:很会读书!擅长在别人总结的基础上概括!这就是合二为一。
等等。
〕四、品1、会学习的孩子擅长发觉!在焦灼危险的关头,发现家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是:幻灯出示:“盾太小啦!假如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2、读读看。
人教版矛和盾的集合优秀教案设计导语:《矛和盾的集合》是黄水清写的一篇科学寓言文章,收录在人教社三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中,为精读课文,录音由晓澄朗读。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如何去写?本文为品才网为网友精心准备几篇教学方案,欢迎浏览人教版矛和盾的集合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矛、盾”等9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0个字,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大显神威”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能简单地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4. 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中的1、2、3均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直观导入,进入课文课件出示视频:请同学们调整状态,跟随老师,我们一起进入语言文字的天堂!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视频(出示课件:把书上插图制作成用矛和盾作战的视频)。
(一)提问:他们的作战武器是什么呢?(善于观察,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二)学写“矛”和“盾” (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学习这两个字。
)(1)出示“矛”的图片。
师:矛起源于古代的狩猎工具,古代人民根据矛的形状发明了象形字,又经过逐步的演变成为今天的汉字“矛”。
请你们仔细观察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矛”是个象形字,中间的那一点很容易忘记,这是个开关。
古代中国的矛大多数能根据不同的敌人采取不同的矛头,是灵活可变的。
“矛”那一撇就是矛头下的流苏,即有美观的作用,又有辟邪的意图。
写的时候,这一笔要写的流畅,写的飘逸。
(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这个字,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出示盾的图片。
请同学们想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表示手持护牌,举在头上,重点保护头部。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矛和盾的集合》教案设计学科领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年级段:小学三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矛和盾的基本概念、结构及功能。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矛和盾的原理。
学会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矛和盾,并进行实际演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第1课时:1. 导入:讲解矛和盾的起源、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矛和盾的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矛和盾的结构、功能及优缺点。
3. 制作矛和盾:引导学生用身边简单的材料制作矛和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2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矛和盾的原理及制作过程。
2. 实践演练:让学生分组进行矛和盾的对抗演练,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矛和盾的原理。
2. 利用实验、制作、演练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组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矛和盾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制作、实验、演练过程中的表现。
3.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及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指导书2. 实验材料(如塑料管、纸板、胶带等)3. 网络资源(如图片、视频等)4. 盾和矛的实物或模型七、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矛和盾的起源、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矛和盾的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矛和盾的结构、功能及优缺点。
3. 制作矛和盾:引导学生用身边简单的材料制作矛和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实践演练:让学生分组进行矛和盾的对抗演练,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学生安全使用实验材料。
小学语文《矛和盾的集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矛和盾的集合》。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矛和盾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故事引入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矛和盾的兴趣。
(2)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和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矛和盾的集合》的朗读和背诵。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
3. 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矛和盾的集合》的文本和课件。
2. 与矛和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展示矛和盾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矛和盾的作用和特点。
(2)讲述一个与矛和盾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矛和盾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矛和盾的集合》。
(2)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
3.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所提到的矛和盾的特点和用途。
(2)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增加对矛和盾的了解。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添加适当的对话和动作,增强表演效果。
5.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矛和盾的特点和用途。
(2)引导学生思考友谊和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的态度。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矛和盾的集合》的故事。
《矛和盾的集合》练习
a 组基础知识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12 分)j i h e j i nzh a n g w ug u 1
()()()
p a ok o uzh a nch a n g b 1 s ai
()()()
二、汉字小游戏(给下列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分)加()申()
()()
召()至()
()()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16 分)
予()攻()
矛()功()
船()炮()
般()饱()
四、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
(9 分)1.对方的矛如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还是。
2.坦克把盾的、矛的。
12(,在战场上
3.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一身,谁就
会是。
五、句子创作沙龙(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8 分)1.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
(改为“被”字句)
2.无情的大火把那片树林烧得精光。
(改为反问句)b 组综合能力
六、给句子排排队(把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标上序号)。
(6 分)
()强强种了一棵丝瓜,细长的丝瓜秧上长满了绿
色的XX,不久开出了几朵黄色的小花。
()小丝瓜长得可好了,强强每天都要去看看它们。
()花谢了以后,秧上挂着几个小丝瓜。
七、阅读乐园。
(20 分)
用脑想用心说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持特)别快,一目十行,囤(hu)固吞枣。
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废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像)。
这使得他十分苦(恼脑),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次,他向著名学者朱熹(X I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这样要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
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书记不住,不是因为记性不好,而是读书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
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shu d)i地读书,不但不能消化书中的内容,而且不能有重点地进行记忆。
因此,读书的效果很差。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忠告。
他每读完一本书,.就想想这本书讲了什么人,有几个主要问题,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二个有学问的人。
1.划去第1自然段括号中用得不恰当的字。
(4 分)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4 分)
疑心——()忠告——()
忽视——()明确——()
3.根据意思写词语(在文中找)。
( 4 分)
(1)粗枝大叶,敷衍了事。
()
(2)阅读时,一眼便可看十行字。
比喻看书速度
快。
()
(3)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把整个的枣吞下去。
()
(4)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
()
4.xx之读书记不住的原因是:。
(4 分)
5.xx之成为有学问的人的原因是:
4 分)
c 组智力发散
八、人名填空(在括号中填入相应的人名,把成语补充完整)
15 分)
1.()好龙2.名落()
3.()移山4.
5.()自荐()失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