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理综物理押题卷
- 格式:doc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116
绝密★启用前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物理押题试卷
学校: 姓名:班级:考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两种电流的i—t图象分别如图甲、图乙所示,其中图甲中的电流按正弦规律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交流电,图乙表示直流电
B.两种电流变化的频率相等
C.两种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都为i=5.0sin 100πt (A)
D.两种电流的有效值相等
2.轿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轿车经过公路上的A路标时,停靠在旁边的一辆卡车开始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以加速度a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果卡车与轿车同时到达下一个路标,此时卡车的速度恰好减为零,若两路标之间的距离为d,则轿车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A.√2a1a2d
a1-a2B.√a1a2d
2(a1+a2)
C.√2a1a2d
3(a1-a2)
D.√2a1a2d
a1+a2
3.如图所示,两个半圆柱A、B紧靠着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光滑圆柱C,三者的半径均为R,材质相同且均匀。
现用水平向右的力缓慢拉动A,直至C恰好降到地面,整个过程中B 始终保持静止。
在此过程中
第1页共17页。
2020届湖北省华师一附中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理综全真演练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所示,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
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
用的水平拉力拉木块B,木块A、B均保持静止。
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的弹力大小为80NB.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0NC.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6ND.地面给A、B组成的系统的摩擦力大小为2N第(2)题弹力绳可以帮助健身运动员进行肌肉锻炼,图甲是健身运动员把弹力绳的一端固定在墙面上,用拉弹力绳的另一端使其伸长;图乙是健身运动员双手握住弹力绳两端,用拉弹力绳使其伸长。
已知两种锻炼方式所用的弹力绳为同一根,且其弹力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则关于拉力和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B.C.D.不能确定第(3)题如图(甲)所示是用沙摆演示振动图像的实验装置,此装置可视为摆长为L的单摆,沙摆的运动可看作简谐运动,若用手拉木板做匀速运动,实验时细沙在木板上留下的情形如图(甲)所示。
某次实验中,手拉木板的速度大小约为0.20m/s,测得图(乙)所示的一段木板的长度约0.60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的曲线是沙摆的运动轨迹B.图中的曲线是木板的运动轨迹C.图中的曲线是细沙的运动轨迹D.实验所用沙摆对应的摆长约为0.56m第(4)题幽门螺杆菌可产生高活性的尿素酶,当病人服用碳14标记的尿素后,胃中的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为氨和碳14标记的CO2,通过分析呼气中标记的CO 2的含量即可判断患者胃中幽门螺杆菌的存在。
半衰期是5730年,而且大部分是β衰变,其衰变方程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比多一个质子B.β粒子来自于原子核XC.含的化合物比单质衰变得可能慢些D.2000个经过5730年会有1000个发生衰变第(5)题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有关近代物理学发展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普朗克通过对黑体辐射规律的研究,提出“能量子”概念,把物理学带入了量子世界B.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枣糕”结构模型C.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D.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装置的建立,标志着人类首次通过可控制的链式反应实现了核能的释放第(6)题照片中的情景发生在义亭中学的创新实验室。
2020年高考终极押题卷理科综合物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学发展史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扭秤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B.库仑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的电荷量C.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他同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并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了这种粒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15.中国火箭航天集团专家称,人类能在20年后飞往火星.若一物体从火星表面竖直向上抛出(不计气体阻力)时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A.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3.2m/s2B.该物体上升过程用时为10sC.该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8m/sD.该物体落到火星表面时的速度为16m/s16.x轴上O、P两点分别固定两个点电荷Q1、Q2,其产生的静电场在x轴上O、P间的电势φ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轴上从x1到x3的场强先变小后变大B.Q1和Q2是同种电荷C.x轴上O、P间各点中,x2处电势最低D.电子沿x轴从x1移到x3,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17.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两端输入的交变电流电压如图所示,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5:1,如图乙所示,定值电阻R0=10Ω,R为滑动变阻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的示数为B.变压器输出电压频率为10HzC.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下移动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大D.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下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减小18.如图所示,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B通过固定在O点的光滑滑轮用轻绳相连,小球A置于光滑半圆柱上,小球B用水平轻绳拉着,水平轻绳另一端系于竖直板上,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
2020届湖北省华师一附中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理综高效提分物理试题(基础必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人静躺在吊床上,吊床由轻绳吊在两个竖直的杆上,左侧绳与杆的夹角大于右侧绳与杆的夹角、则杆受到绳拉力( )A.左侧的竖直分力较大B.右侧的竖直分力较大C.左测的水平分力较大D.右侧的水平分力较大第(2)题如图所示为某小型发电站高压输电示意图。
发电机输出功率恒定,升、降压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
在输电线路的起始端接入A、B两个互感器(均为理想器材),两互感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分别为200:1和1:20,电压表的示数为220V,电流表的示数为4A,输电线路总电阻r=20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互感器A是电流互感器,互感器B是电压互感器B.线路上损耗的功率为320WC.发电机输出的电功率为3520kWD.用户使用的用电设备增多,降压变压器输出电压U4大小不变第(3)题关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受合外力可以为零B.所受合外力一定为恒力C.所受合外力一定为变力D.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一定不在一条直线上第(4)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左端用轻弹簧和左侧竖直墙壁连接,某时刻,一个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木板左端以初速度(未知)滑上木板,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压缩量为x,经过一段时间,小滑块从木板右端掉落。
此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伸长量为2x。
而木板的速度刚好为0。
已知上述过程中小滑块相对于木板一直向右运动。
木板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轻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B.C.D.第(5)题下列物理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A.A B.N C.J D.T第(6)题如图所示,固定于水平面上的竖直光滑圆轨道的半径为R,B、D分别为圆轨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A与C为平行于地面的直径的两端点,小球(视为质点)从轨道上的A点以某一速度沿轨道竖直向下运动。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押题卷(五)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与入射光频率ν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h 为普朗克常量,e 为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结合图象所给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入射光的频率小于0ν也可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B .该金属的逸出功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C .若用频率是02ν的光照射该金属,则遏止电压为0hv eD .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2.一伞兵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由静止跳下,2s 时开启降落伞,其跳伞过程中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该伞兵( )A .在02s -内做自由落体运动B .在26s -内加速度方向先向上后向下C .在014s -内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D .在024s -内先匀加速再匀减速最终匀速直线运动3.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过地球同步卫星传送。
已知地球半径为r ,无线电信号传播速度为c,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为60r,运行周期为27天。
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从一方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的最短时间为()A.173rcB.343rcC.16rcD.34rc4.生活中可以通过霍尔元件来测量转动物体的转速。
如图在一个转动的圆盘边缘处沿半径方向均匀地放置四个小磁铁,其中两个N极向外,两个S极向外。
在圆盘边缘附近放置一个霍尔元件,其尺寸如图所示。
当电路接通后,会在a、b两端产生电势差,经电路放大后得到脉冲信号。
已知脉冲信号的周期为T,若忽略感应电动势的影响,则()A.盘转动的转速为14 nTB.转速越大,脉冲信号的最大值就越大C.脉冲信号的最大值与h成正比D.圆盘转到图示时,如果a点电势高,则霍尔元件中定向移动的电荷带负电二、多选题5.如图甲所示,用粘性材料粘在一起的A、B两物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 A=lkg、m B=2kg,当A、B之间产生拉力且大于0.3N时A、B将会分离.t=0时刻开始对物块A施加一水平推力F1,同时对物块B施加同一方向的拉力F2,使A、B 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F1、F2方向保持不变,F1、F2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关于A、B两物块受力及运动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A.t=2.0s时刻A、B之间作用力大小为0.6NB.t=2.0s时刻A、B之间作用力为零C.t=2.5s时刻A对B的作用力方向向左D.从t=0时刻到A、B分离,它们运动的位移为5.4m6.如下左图为某游乐园飓风飞椅游玩项目,如下右图为飓风飞椅结构简图。
2020年高考理综模拟押题卷(物理部分)(全国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 ( 6分)将质量为1.00kg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g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m/s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A. 30kg•m/sB. 5.7×102kg•m/sC. 6.0×102kg•m/sD. 6.3×102kg•m/s2. ( 6分) 关于平抛运动的性质,正确的是()A. 变加速运动B. 匀变速运动C. 匀速率曲线运动D. 不可能是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3. ( 6分)如图,空间某区域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与纸面平行),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三个带正电的微粒a,b,c电荷量相等,质量分别为m a,m b,m c.已知在该区域内,a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b在纸面内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纸面内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m a>m b>m cB. m b>m a>m cC. m c>m a>m bD. m c>m b>m a4. ( 6分) 以下物理过程中原子核发生变化而产生新核的有()A. 光电效应现象B.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C. X射线的产生过程D. 太阳内部发生的剧烈反应5. ( 6分) 如图所示为两个同心闭合线圈的俯视图,若内线圈中通有图示的电流I1,则当I1增大时关于外线圈中的感应电流I2的方向及I2受到的安培力F的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I2沿顺时针方向,F沿半径指向圆心B. I2沿逆时针方向,F沿半径背离圆心C. I2沿逆时针方向,F沿半径指向圆心D. I2沿顺时针方向,F沿半径背离圆心6. ( 6分) 图中装置可演示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电磁铁上下两磁极之间某一水平面内固定两条平行金属导轨,L是置于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的金属杆.当电磁铁线圈两端a、b,导轨两端e、f,分别接到两个不同的直流电源上时,L便在导轨上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a接正极,b接负极,e接正极,f接负极,则L向右滑动B. 若a接正极,b接负极,e接负极,f接正极,则L向右滑动C. 若a接负极,b接正极,e接正极,f接负极,则L向左滑动D. 若a接负极,b接正极,e接负极,f接正极,则L向左滑动7. ( 6分) 如图所示,实线为一对等量同种点电荷的连线,虚线正方形abcd的中心O在两电荷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B. a、c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 a、b两点的电势相等D. a、c两点的电势相等8. ( 6分) (2017•江苏)如图所示,三个小球A、B、C的质量均为m,A与B、C间通过铰链用轻杆连接,杆长为L,B、C置于水平地面上,用一轻质弹簧连接,弹簧处于原长.现A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两轻杆间夹角α由60°变为120°,A、B、C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此下降过程中()A. A的动能达到最大前,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mgB. A的动能最大时,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mgC.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A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D.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mgL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1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9. ( 6分)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2为有效数字)10. ( 9分) 为了测量一微安表头A的内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A0是标准电流表,R0和R N分别是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S和S1分别是单刀双掷开关和单刀开关,E是电池.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1)将S拨向接点1,接通S1,调节________,使待测表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时________的读数I;(2)然后将S拨向接点2,调节________,使________,记下此时R N的读数;(3)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R N读数的________,此即为待测微安表头内阻的测量值.11. ( 12分)一质量为8.00×104 kg的太空飞船从其飞行轨道返回地面.飞船在离地面高度1.60×105 m处以7.5×103 m/s的速度进入大气层,逐渐减慢至速度为100m/s时下落到地面.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在飞船下落过程中,重力加速度可视为常量,大小取为9.8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1)分别求出该飞船着地前瞬间的机械能和它进入大气层时的机械能;(2)求飞船从离地面高度600m处至着地前瞬间的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已知飞船在该处的速度大小是其进入大气层时速度大小的2.0%.12. ( 20分)真空中存在电场强度大小为E1的匀强电场,一带电油滴在该电场中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0,在油滴处于位置A时,将电场强度的大小突然增大到某值,但保持其方向不变.持续一段时间t1后,又突然将电场反向,但保持其大小不变;再持续同样一段时间后,油滴运动到B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油滴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2)求增大后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保证后来的电场强度比原来的大,试给出相应的t1和v0应满足的条件.已知不存在电场时,油滴以初速度v0做竖直上抛运动的最大高度恰好等于B、A两点间距离的两倍.13. ( 15分) [物理--选修3-3]如图(甲)所示,竖直放置的汽缸内壁光滑,横截面积为S=10﹣3m2,活塞的质量为m=2kg,厚度不计.在A,B两处设有限制装置,使活塞只能在A,B之间运动,B下方汽缸的容积为1.0×10﹣3m3,A、B之间的容积为2.0×10﹣4m3,外界大气压强p0=1.0×105Pa.开始时活塞停在B处,缸内气体的压强为0.9p0,温度为27℃,现缓慢加热缸内气体,直至327℃.求:(1)活塞刚离开B处时气体的温度t2;(2)缸内气体最后的压强;(3)在图(乙)中画出整个过程中的p﹣V图线.14. ( 15分) (2017•新课标Ⅰ)[物理--选修3-4](1)如图(a),在xy平面内有两个沿z方向做简谐振动的点波源S1(0,4)和S2(0,﹣2).两波源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00m/s.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A(8,﹣2)的路程差为________m,两列波引起的点B(4,1)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点C(0,0.5)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2)如图,一玻璃工件的上半部是半径为R的半球体,O点为球心;下半部是半径为R、高为2R的圆柱体,圆柱体底面镀有反射膜.有一平行于中心轴OC的光线从半球面射入,该光线与OC之间的距离为0.6R.已知最后从半球面射出的光线恰好与入射光线平行(不考虑多次反射).求该玻璃的折射率.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答案】A【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反冲现象【解析】【解答】开始总动量为零,规定向下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0=m1v1+P,解得火箭的动量P=﹣m1v1=﹣0.05×600kg•m/s=﹣30kg•m/s,负号表示方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分析】在喷气的很短时间内,火箭和燃气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求出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2.【答案】B【考点】平抛运动【解析】【分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有水平的初速度,只受重力,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属于匀变速曲线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020新课标2高考压轴卷物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吸收光子向外释放电子的现象B.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C.一个氘核的质量等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和D.已知钴60的半衰期为5.27年,则任一个钴60原子核都将在5.27年内发生衰变15.背越式跳高采用弧线助跑,距离长,速度快,动作舒展大方。
如图所示是某运动员背越式跳高过程的分解图,由图可估算出运动员在跃起过程中起跳的竖直速度大约为()A.2m/s B.5m/sC.8m/s D.11m/s16.如图所示,AC是四分之一圆弧,O为圆心,D为圆弧中点,A、D、C处各有一垂直纸面的通电直导线,电流大小相等,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整个空间还存在一个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O处的磁感应强度恰好为零。
如果将D处电流反向,其他条件都不变,则O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A.2(2-1)B B.2(2+1)B C.2B D.017.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充电已经进入人们的视线。
小到手表、手机,大到电脑、电动汽车的充电,都已经实现了从理论研发到实际应用的转化。
下图给出了某品牌的无线充电手机利用电磁感应方式无线充电的原理图。
关于无线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线充电时手机接收线圈部分的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B.只有将充电底座接到直流电源上才能对手机进行充电C.接收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与发射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相同D.只要有无线充电底座,所有手机都可以进行无线充电18.随着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映,“引力弹弓效应”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引力弹弓效应”是指在太空运动的探测器,借助行星的引力来改变自己的速度。
为了分析这个过程,可以提出以下两种模式:探测器分别从行星运动的反方向或同方向接近行星,分别因相互作用改变了速度。
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押题卷〕二、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每题6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求。
全部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 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同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在化合物中的比单质中要长B.在核反响堆中镉棒的作用是使快中子减速,从而降低链式反响速度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告诉人们,原子有复杂构造D.光电效应中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和阴极材料有关 15.汽车自动防撞系统〔automatic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是智能轿车的一局部。
汽车防撞系统,是防止汽车发生碰撞的一种智能装置。
它能够自动发现可能与汽车发生碰撞的车辆、行人、或其他障碍物体,发出警报或同时采取制动或躲避等措施,以防止碰撞的发生。
如图,装备了“全力自动刹车〞平安系统的汽车。
当车速v 满足3.6m/h 36km/h ,且与前方行人之间的距离接近平安距离时,如果司机未采取制动措施,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使汽车防止与行人相撞。
假设不同车辆在不同路段的动摩擦因数在0.4~0.6之间,那么该系统设置的平安距离应不小于:A .1.25mB .6.25mC .8.33mD .12.5m 16.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 车和b 车,其位移—时间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a 和曲线,b 车的加速度恒定且等于-2m/s 2,t =3s 时,直线a 和曲线b 刚好相切,那么 A.a 车做匀速运动且其速度为v a =38m/s B.t =0时,a 车和b 车的距离x 0=9m C.t =l s 时,b 车的速度为8m/sD.t =3s 时,a 车和b 车相遇,此时a 车速度大于b 车速度17.如下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接入四只额定电压均为U 的小灯泡L 1、L 2、L 3、L 4, 其中小灯泡L 1、L 3、L 4额定电流一样。
2020届湖北省华师一附中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理综物理高频考点试题(基础必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所示,蜘蛛用蛛丝将其自身悬挂在水管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蛛丝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
用分别表示的拉力,则( )A.的竖直分力大于的竖直分力B.的竖直分力等于的竖直分力C.的水平分力大于的水平分力D.的水平分力等于的水平分力第(2)题由于大气层的存在,太阳光线在大气中折射,使得太阳“落山”后我们仍然能看见它。
某同学为研究这一现象,建立了简化模型。
将折射率很小的不均匀大气等效成折射率为的均匀大气,并将大气层的厚度等效为地球半径R。
根据此模型,一个住在赤道上的人一天中能看到太阳的时长为( )A.12小时B.13小时C.14小时D.15小时第(3)题如图所示为比亚迪汽车的刀片电池,某款汽车电池的系统额定电压为569.6V。
若用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符号来表示V,正确的是( )A.B.C.D.第(4)题以下四幅图片是来自课本的插图,结合图片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是一束单色光进入平行玻璃砖后传播的示意图,当入射角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会在a界面发生全反射B.图乙是双缝干涉示意图,若只减小屏到挡板间距离,两相邻亮条纹间距离将减小C.图丙是针尖在灯光下发生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光的干涉现象D.图丁是自然光通过偏振片P、Q的实验结果,右边是光屏。
当P固定不动缓慢转动Q时,光屏上的光亮度将一明一暗交替变化,此现象表明光波是纵波第(5)题铀原子核既可发生核衰变,也可发生核裂变。
其核衰变方程为,核裂变方程为,其中、、、的质量分别为m1、m2、m3、m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的衰变是β衰变B.Y原子核中含有56个中子C.若提高温度,的半衰期将会变小D.裂变时释放的能量为第(6)题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设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在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处由地球引力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则A.B.C.D.第(7)题某电场区域的电场线分布如图,在电场中有A、B、C、D四个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B.C.D.第(8)题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2,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为R和2R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在电压有效值为220V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A.40V B.80V C.120V D.180V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020届湖北省华师一附中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理综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一物块以某一初速度从倾角的固定斜面底端上滑,到达最大高度处后又返回斜面底端,已知物块下滑时间是上滑时间的3倍,取=1.73,则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0.1B.0.29C.0.46D.0.58第(2)题如题图所示,一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物块从弹簧正上方距弹簧上端一定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设该物块运动到最低位置时加速度大小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a与g大小关系第(3)题如图所示,某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灯泡L 1、L2的额定电压均为24V,电阻恒为15Ω,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输入端电压有效值为U1,输入端功率为P1,R1的功率为,两灯泡均可正常发光;当开关S2闭合、S1断开时,输入端电压有效值为U2,输入端功率为P2,R2的功率为,两灯泡均可正常发光。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B.C.D.第(4)题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如图甲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a放置在另一玻璃板b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当黄光从上方入射后,从上往下可以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干涉条纹。
则( )A.任意相邻的亮条纹中心位置下方的空气膜厚度差相等B.弯曲条纹中心位置下方的空气膜厚度不相等C.若抽去一张纸片,条纹变密D.若换用蓝光从上方入射,条纹变疏第(5)题如图,甲、乙两个单摆悬挂在同一水平天花板上,两摆球间用一根细线水平相连,两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1>θ2.,当细线突然断开后,两摆球都做简谐运动,以水平地板为参考面,可知( )A.甲摆的周期等于乙摆的周期B.甲摆球的最大重力势能等于乙摆球的最大重力势能C.甲摆球的最大速度小于乙摆球的最大速度D.甲摆球的机械能小于乙摆球的机械能第(6)题如图,一个有小缺口ab的圆形导线圈固定在绝缘的水平面上,c为线圈上的一点,圆弧bc小于半圆。
2020年高考理综物理押题卷选择题专练一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如果大量氢原子处在n=3能级的激发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群氢原子能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B.波长最长的辐射光是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能级n=1能级产生的C.辐射光子的最小能量为12.09 eVD.处于该能级的氢原子至少需吸收13.6 eV能量的光子才能电离答案 A解析大量的氢原子自发地从n=3能级跃迁,可以辐射出C32=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即3→2、3→1、2→1,A项正确;其中,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小,即:E3-E2=(-1.51 eV)-(-3.4 eV)=1.89 eV,所以C项错误;由跃迁规律Em-En=hν=hcλ可知,辐射出的光子能量越小,频率越低,波长越长,所以氢原子也是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的光子对应的波长最长,B项错误;处在n=3能级的氢原子发生电离,就是从该能级跃迁到n=∞处,所以至少需吸收ΔE=E∞-E3=0-(-1.51 eV)=1.51 eV的能量,所以D项错误.15.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和M,把它们靠在一起从光滑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物块A对物块B的作用力为( )A.0 B.MgsinθC.mgsinθD.(M-m)gsinθ答案 A解析选A、B两物块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将重力进行分解,如图甲所示.选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m)gsinθ=(M+m)a,则a=gsinθ.选物块B 为研究对象,假设物块A对物块B的作用力为NAB.对物块B进行受力分析,分解重力,如图乙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NAB =Ma,将a=gsinθ代入该式,解得NAB=0,假设错误,物块A、B间的相互作用力为0,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16.入冬以来,全国多地多次发生雾霾天气,能见度不足20 m.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乙在前、甲在后同向行驶.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两辆车刹车时的v-t图象如图,则( )A.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小于87.5 mB.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小于112.5 mC.若两车发生碰撞,则一定是在刹车后20 s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碰撞D.若两车发生碰撞,则可能是在刹车后20 s以后的某时刻发生碰撞答案 C解析由图可知,两车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为20 s,甲车的加速度a1=0-2525m/s2=-1 m/s2,乙车的加速度a2=0-1530m/s2=-0.5 m/s2,此时甲车的位移x甲=12(5+25)×20 m=300 m,乙车的位移x乙=12(5+15)×20 m=200 m,可知要不相撞,则两车的至少距离Δx=300 m-200 m=100 m,因为两车发生碰撞,则两车的距离小于100 m,故A、B两项错误;因为速度相等后,若不相撞,两者的距离又逐渐增大,可知两辆车一定是在刹车后的20 s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故C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C项.17.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它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第三代北斗导航卫星计划由35颗卫星组成,如图所示.其中有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离地高度约3.6×104 km)、27颗中地球轨道卫星(运行在3个互成120°的轨道面上,离地高度约2.15×104km)、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有一定的夹角,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假设所有北斗卫星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地球轨道卫星的线速度最小B.倾斜同步轨道卫星能定点在北京上空C.中地球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D.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答案 C解析根据G Mmr2=mv2r=m4π2T2r得:v=GMr和T=4π2r3GM,由此可知“高轨低速大周期”.因为静止轨道卫星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即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周期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所以二者的轨道半径相同,D项错误;由题中数据,中地球轨道卫星的离地高度低于地球同步卫星的离地高度,所以其周期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C项正确;三种卫星中,中地球轨道卫星的离地高度最低,线速度最大,A项错误;如果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定点在北京上空,卫星受到地球万有引力作用,其中一个分力提供向心力,使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另一个分力竖直向下,此时卫星处于不稳定状态,就会下坠,所以倾斜同步轨道卫星不能定点在北京上空,B项错误.18.如图所示,空间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磁场,磁场在竖直方向均匀分布,在水平方向非均匀分布,且关于竖直平面MN对称.绝缘细线上端固定在M点,下端与一个粗细均匀的铜制圆环相接.现将圆环由P处无初速释放,圆环第一次向右摆动最远能到达Q处(图中未画出).已知圆环始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则在圆环从P摆向Q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置P与Q可能在同一高度B.感应电流方向始终逆时针C.感应电流方向先逆时针后顺时针D.安培力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答案 C解析圆环从P摆向Q的过程中,穿过圆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圆环克服安培力做功,产生电能,进而在其中发热,同时机械能减少,所以位置P 与Q不可能在同一高度,Q点会低于P点,A项错误;从P到最低点的过程,穿过圆环的磁通量增加,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在圆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从最低点到Q的过程,穿过圆环的磁通量减少,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在圆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为顺时针.所以,整个过程中,感应电流方向先逆时针后顺时针,B项错误,C项正确;因为磁场在竖直方向均匀分布,所以可考虑将圆环中的感应电流沿过圆心的竖直方向,等效成左右两段长度为圆环直径的电流,由于磁场在水平方向非均匀分布,根据左手定则和计算安培力的公式F=BIL可安知,两段等效的直线电流受到的安培力始终沿水平方向且不等大,因此D选项错误.19.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的P点正上方O点固定了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在水平面上的N 点,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负检验电荷,该检验电荷经过P 点时速度为v ,图中θ=60°,规定电场中P 点的电势为零,则在+Q 形成的电场中( )A .N 点电势高于P 点电势B .N 点电势为-mv 22qC .P 点电场强度大小是N 点的4倍D .检验电荷在N 点具有的电势能为-12mv 2答案 BC解析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由正点电荷的电场分布可知N 点电势低于P 点电势,A 项错误;负电荷由N 至P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的减小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又负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为0,故负电荷在N 点的电势能为12mv 2,N 点电势为-mv 22q ,B 项正确,D 项错误;由点电荷的场强公式E =k Qr2可知P 点电场强度大小是N 点的4倍,C 项正确.20.在xOy 平面内存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第一、二、四象限内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第三象限内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P(-2L ,0)、Q(0,-2L)为坐标轴上的两个点.如图所示,现有一质量为m 、电量为e 的电子从P 点沿PQ 方向射出,不计电子的重力,则( )A .若电子从P 点能到原点O ,则所用时间可能为πm2eBB .若电子从P 点能到原点O ,则所用时间可能为2πm3eBC .若电子从P 点出发经原点O 到达Q 点,电子运动的路程一定为2πLD .若电子从P 点出发经原点O 到达Q 点,电子运动的路程可能为πL 答案 AD解析 若电子从P 点出发恰好经原点O 第一次射出磁场分界线,则有运动轨迹如图甲所示:则微粒运动的路程为圆周的14,所用的时间为t =14·2πm eB =πm2eB ,则电子从P 点出发恰好经原点O 的时间为πm2eB,A 项正确,B 项错误;若电子从P 点出发经原点O 到达Q 点,运动轨迹可能如图乙、丙所示:或者是因此则微粒运动的路程可能为πL ,也可能为2πL ,若粒子完成3、4、…n 个圆弧,那么电子运动的路程可能:n 为奇数时为2πL ;n 为偶数时为πL ,故C 项错误,D 项正确.故A 、D 两项正确.21.一质量为2m 的物体P 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ab 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L ,bc 为一光滑斜面,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ab 和bc 均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大小为v的水平初速度从a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返回后恰好到达a点与物体P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则( )A.粗糙水平面ab的动摩擦因数为h LB.当木块最后到达a时的速度为0C.当木块最后到达a时的速度为v 0 3D.整个过程产生的热量为2mgh 答案ACD解析先分析小物块从开始到最高点的过程,根据动量守恒:mv0=3mv,v=13v,根据能量守恒,有μmgL+mgh=12mv2-32mv2①同理,最后到达a点时的速度也是v=13v,整个过程能量守恒有2μmgL=12mv2-32mv2②联立①②得μmgL=mgh,得μ=hL,整个过程产生的热量Q=2μmgL=2mgh,综上A、C、D三项正确,B项错误.选择题专练二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A、B两质点在同一平面内同时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其中①是顶点是原点的抛物线的一部分,②是通过(0,3)的一条直线,两图象相交于坐标为(3,9)的P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质点A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质点B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前3 s内,质点A比B向前多前进了6 mD.在前3 s内,某时刻A、B速度相等答案 C解析质点A的图象是抛物线,说明质点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A的图象的顶点是原点,将(3,9)代入公式x=12at2,解得:v=0,a=2 m/s2,即质点A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项正确;质点B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B =ΔxΔt=9-33m/s=2 m/s,故B项正确;在前3 s内,质点A前进位移为9 m,质点B前进位移为6 m,所以质点A比B 向前多前进3 m,故C项不正确;根据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知在3 s前某时刻质点A、B速度相等,故D项正确.故选C项.15.如图,有一倾斜的均质圆盘半径足够大,盘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绕过圆心并垂直于盘面的转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有一物体可视为质点与盘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物体能与圆盘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与转轴间最大距离为( )A.μg cosθω2B.gsinθω2C.μcosθ-sinθω2g D.μcosθ+sinθω2g答案 C解析 当物体转到圆盘的最低点,所受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达到最大时,角速度一定,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cos θ-mgsin θ=m ω2r ,解得:r =μcos θ-sin θω2g ,故A 、B 、D 三项错误,C 项正确.故选C 项.16.如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物体A ,通过绳子与物体B 相连,假设绳子的质量以及绳子与定滑轮之间的摩擦力都可以忽略不计,绳子不可伸长.如果m B =3m A ,则物体A 的加速度和绳的拉力大小等于( )A .拉力为mB g B .拉力为0.75m B gC .加速度为3g4D .加速度为3g答案 C解析 AB 连在一起,加速度大小相同,对整体分析可知,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m B g =(m A +m B )a ,结合m B =3m A 解得加速度为:a =34g.选取A 为研究的对象,A 的合力等于绳子的拉力,所以绳子的拉力为: F =m A a =34m A g ,故应选C 项.17.如图甲所示为某实验小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他们将光滑的长木板固定在桌面上,a 、b 两小车放在木板上并在小车上安装好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且在两车相对面上涂上黏性物质.现同时给两车一定的初速度,使a 、b 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运动,发生碰撞后两车粘在一起,两车的位置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a 、b 两车质量(含发射器)分别为1 kg 和8 k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车碰撞前总动量大于碰撞后总动量B.碰撞过程中a车损失的动能是149JC.碰撞后两车的总动能比碰前的总动能小D.两车碰撞过程为弹性碰撞答案 C解析设a、b两车碰撞前的速度大小为v1、v2,碰后的速度大小为v3,根据v-t图象表示速度,结合题图乙得v1=2 m/s,v2=1 m/s,v3=23m/s,以向右为正方向,碰前总动量p1=-ma v1+mbv2=6 kg·m/s,碰后总动量p2=(ma+mb)v3=6 kg·m/s,则两车碰撞前总动量等于碰撞后总动量,故A项错误;碰撞前a车动能为Ek =12mav12=12×1×22J=2 J,碰撞后a车动能为E′k =12mav32=12×1×⎝⎛⎭⎪⎫232J=29J,所以碰撞过程中a车损失的动能是ΔEk=Ek-E′k=169J,故B项错误;碰前a、b两车的总动能为6 J,碰后a、b两车的总动能为2 J,故C正确;两车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发生的是完全非弹性碰撞,故D项错误.故选C项.18.如图所示,M、N两点分别放置两个等量异种电荷,P为MN连线的中点,T为连线上靠近N 的一点,S为连线的中垂线上处于P点上方的一点.把一个电子分别放在P、S、T三点进行比较,则( )A.电子从T点移到S点,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小B.电子在P点受力最小,在T点电势能最大C.电子在S点受力最小,在T点电势能最大D.电子从P点移到S点,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大答案 C解析等量异号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图象如图所示,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在P、S、T三点中,S位置电场线最稀疏,故场强最小的点是S点.故电荷在S 点受到的电场力最小;S、P两个点在一个等势面上,电势相等;沿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故P点电势高于T点电势;故电势最低的点是T点,负电荷放在电势低处的电势能大,故放在T点处电势能最大,放在S、P点上电势能相等,故C项正确,B项错误;电子从T点移到S点,电势能减小,则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加,A项错误;电子从P点移到S点,电场力不做功,动能不变,D项错误.故选C项.19.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在会堂隆重表彰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两弹一星”的核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种类的是( )A.714N+24He→817O+11H裂变B.92235U+1n→3890Sr+54136Xe+101n裂变C.92238U→90234Th+24He裂变D.12H+13H→24He+1n聚变答案BD解析714N+24He→817O+11H是用氦核打击氮核使氮核转变的过程,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故A项错误;92235U+1n→3890Sr+54136Xe+101n是重核的裂变,故B项正确;92238U→90234Th+24He是衰变,故C项错误;12H+13H→24He+1n是轻核的聚变,故D项正确.20.我国在2018年12月8日发射的“嫦娥四号”,可以更深层次、更加全面的探测月球地貌、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嫦娥四号”绕月球做圆周运动时,离月球中心的距离为r,根据以上信息可知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嫦娥四号”绕月球运行的周期为2πr3 gR2B.“嫦娥四号”绕月球运行的速度大小为gR2 rC.月球的平均密度为3g4πGRD.“嫦娥四号”所在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为r2 R2 g答案ABC解析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可得: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可得:G Mmr2=m⎝⎛⎭⎪⎫2πT2r且GMm′R2=m′g,联立解得T=2πr3gR2,A项正确;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可得:GMmr2=mv2r,解得v=GMr=gR2r,B项正确;月球的平均密度为ρ=MV=gR2G43πR3=3g4πGR,C项正确;根据GMmr2=mg′,可知“嫦娥四号”所在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GMr2=gR2r2,D项错误.故A、B、C三项正确.21.1922年英国物理学家阿斯顿因质谱仪的发明、同位素和质谱的研究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若速度相同的一束粒子由极板间左端射入质谱仪后分裂为a、b、c三束,分别运动到磁场边界的胶片上,它们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极板P1带正电B.a离子的电荷量最大C.所有离子从射入到打在胶片上所用时间相等D.若a、b、c离子为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核,则c离子为氚核答案AD解析带电粒子沿直线通过电磁场,有qvB=Eq,得v=EB,由粒子在右侧磁场中偏转方向知,粒子带正电,据此判断电场强度方向必须向下,即P1板带正电,A项正确;粒子进入磁场中做半个圆周运动,其半径R=mvqB,三条轨迹半径不同说明其mq不同,不能确定电荷量的大小关系,B项错误;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不同,则mq不同,所以周期就不同,那么在磁场中的偏转时间就不同,C项错误;若a、b、c为氢原子的三种同位素,c的半径最大,说明c的比荷最小,应是氚核,D项正确.故选A、D两项.选择题专练三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一些物理学家对某些物理现象的研究直接促进了“近代原子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关于以下4幅图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是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爱因斯坦为了解释此实验规律,首次提出了“能量子”概念B.强激光的出现使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这已被实验证实.如图2所示,若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不偏转;则换用波长也为λ的强激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可能偏转C.如图3所示,一个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以放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D.图4为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三种射线在电场中偏转情况,其中③线代表的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答案 B解析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并很好的解释了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A 项错误;若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不偏转,则换用波长为λ的强激光照射锌板,锌板的电子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发生逃逸,故验电器指针可能偏转,B项正确;一个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放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即从n=4到n=3再到2最后到1,C项错误;从图中可知电场强度方向水平向右,而③粒子向右偏转,故带正电,为α粒子,其电离作用最强,D项错误.15.如图所示,铜线圈水平固定在铁架台上,铜线圈的两端连接在电流传感器上,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相连,采集的数据可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得到铜线圈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利用该装置探究条形磁铁从距铜线圈上端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后,沿铜线圈轴线竖直向下穿过铜线圈的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两次实验中分别得到了如图甲、乙所示的电流—时间图象.条形磁铁在竖直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直立姿态,且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两次实验条形磁铁距铜线圈上端的高度不同,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则甲图对应实验条形磁铁距铜线圈上端的高度大于乙图对应实验条形磁铁距铜线圈上端的高度B.若两次实验条形磁铁的磁性强弱不同,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则甲图对应实验条形磁铁的磁性比乙图对应实验条形磁铁的磁性强C.甲图对应实验条形磁铁穿过铜线圈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小于乙图对应实验条形磁铁穿过铜线圈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D.两次实验条形磁铁穿过铜线圈的过程中所受的磁场力都是先向上后向下答案 C解析由乙图中的电流峰值大于甲中电流峰值,可知乙实验的电磁感应现象更明显,故乙实验中的高度更高或磁铁磁性更强,A、B两项错误;电流峰值越大,产生的焦耳热越多,损失的机械能越大,故C项正确;整个过程中,磁铁所受的磁场力都是阻碍磁铁运动,故磁场力一直向上,D项错误.16.甲、乙两个质量都是M的小车静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人站在甲车上并以速度v(对地)跳上乙车,接着仍以对地的速率v反跳回甲车.对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后甲、乙两车的速率相等B.最后甲、乙两车的速率之比v甲∶v乙=M∶(m+M)C.人从甲车跳到乙车时对甲的冲量为I1,从乙车跳回甲车时对乙车的冲量为I2,应是I1=I2D.人从甲车跳到乙车时对甲的冲量为I1,从乙车跳回甲车时对乙车的冲量为I2,应是I1>I2答案 B解析以人与甲车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人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人跳离甲车时,mv-Mv1=0,以乙车与人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人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人跳上乙车时,mv=(m+M)v2,人跳离乙车时,-(m+M)v2=-Mv乙+mv,以人与甲车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人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人反跳回甲车时,mv+Mv1=(m+M)v甲,解得v甲v乙=MM+m,故A项错误,B项正确;由动量定理得,对甲车I1=Mv1=mv,对乙车I2=Mv乙-Mv2=2mv-mv1+mM>mv,即I1<I2,故C、D两项错误.17.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在x=-r处固定有带电荷量为+9Q的正点电荷,在x=r处固定有带电荷量为-Q的负点电荷,y轴上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ya=r和yb=-r,c、d、e点都在x轴上,d点的坐标为xd=2r,r<xc<2r,cd点间距与de点间距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场强大小Ec>EeB.a、b两点的电势相等C.d点场强为零D.a、b两点的场强相同答案 D解析c、d点间距与d、e点间距相等,根据电场线的分布情况知,c处电场线密,场强大,故A项正确;由电场分布的对称性可知,a、b两点的电势相等,故B项正确;+9Q在d点产生的场强大小E1=k9Q(3r)2=kQr2,方向水平向右,-Q在d点产生的场强大小E2=kQr2,方向水平向左,所以由电场的叠加原理可知,d点的场强为零,故C正确;根据电场线分布的对称性可知,a、b两点场强的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则a、b两点的场强不相同,故D项错误.18.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路中的R2、R3为总阻值一定的滑动变阻器,R为定值电阻,R1为光敏电阻(其电阻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当开关S闭合时,电容器中一带电微粒恰好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电容充放电对电路的影响,有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逐渐增大R1的光照强度,电阻R3中有向下的电流B.只调节电阻R3的滑动端P2向上端移动时,电阻R3中有向上的电流C.只调节电阻R2的滑动端P1向下端移动时,带电微粒向上运动D.若断开开关S,带电微粒向上运动答案 C解析只逐渐增大R1的光照强度,R1的阻值减小,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变大,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增大,电容器充电,因电容下极板带正电,所以电阻R3中只有向上的电流,故A项错误;电路稳定时,电容相当于开关断开,只调节电阻R3的滑动端P2向上端移动时,对电路没有影响,故B项错误;只调节电阻R2的滑动端P1向下端移动时,电容器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大,所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变大,由E=Ud可知,电场力变大,带电微粒向上运动,故C项正确;若断开开关S,电容器处于放电状态,电荷量变小,两板电压减小,场强减小,则微粒向下运动,故D项错误.故选C项.19.如图所示,在水平圆盘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m、2m的可视为质点的三个物体A、B、C,圆盘可绕垂直圆盘的中心轴OO′转动.三个物体与圆盘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三个物体与轴OO′共线且OA=OB=BC=r=0.2 m,现将三个物体用轻质细线相连,保持细线伸直且恰无张力.若圆盘从静止开始转动,角速度ω极其缓慢地增大,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则对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个物体同时达到最大静摩擦力B.B、C两个物体的静摩擦力先增大后不变C.当ω> 5 rad/s时整体会发生滑动D.当 2 rad/s<ω< 5 rad/s时,在ω增大的过程中B、C间的拉力不断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