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61.00 KB
- 文档页数:3
甲骨文与青铜器设计思路:一个人在未来社会要获得发展,必须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教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性,而问题探讨式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问题推动学生学习。
“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火花总是围绕着问题进行操作的,而人的思维发展水平取决于思维操作水平。
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思维的这一特征,开展教学活动。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课的基本思路是:将学习内容转为一个个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分析问题——找到本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在实施的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中,由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五花八门,问题又多又杂。
因此,师生共同整理归纳,将问题分类就显得尤为重要。
既要针对性强:应该是围绕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同时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和前后的逻辑性,为学生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做好铺垫,最大限度的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激活学生的思维。
其次,问题要有启发性,比如课本中没有现成答案,必须重组教材内容或通过联系有关知识,综合思考后才能回答,或者在史论结合点上提问,或者通过补充材料得出结论。
再有,教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问题提出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明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及能力层次和问题类型,因为问题类型不同,解决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师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具体分析,促使学生思维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启发引导学生有正确思路,点明解决问题的角度,以减少学生思维的盲目性,从而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然后让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做简要评价,校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
整个过程要尽量做到让学生全体参与,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意参与的广泛性。
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目标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认识商代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中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创制了文字。
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我国的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的历史上独树一帜:它结构复杂,被誉为方块字。
它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是其中一种。
你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请打开书46页,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板书: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师: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
先来看两幅图片:这是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牛骨;教材中还有刻有文字的龟甲。
它们距今至少有3300年的历史了,很古老,很神秘。
设问:关于甲骨文,你最想知道什么?师:总结:同学们求知的欲望很强,提出了很多疑问。
甲骨文自发现以来,已经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甲骨文学,很多问题不是我们今天一节课能够解决的。
归纳起来,我们比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1.甲骨文在哪里出土的?2.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师:1.介绍殷墟(略)2.补充清末王懿荣的小故事(略)3.现在出土的甲骨文有十几万片,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5000多个,考释过的有2000多个。
那么甲骨文里到底记载了什么内容呢?要知道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那就是占卜。
课型新课学科历史备课时间2014年 9 月 23 日内容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第__1__课时共___1___课时学习内容及流程要求和方法一、明确教学目标课堂目标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二、课前自主预习预习内容1、甲骨文的含义和作用以及价值;2、司母戊鼎的体现的价值,青铜器的特点,青铜工艺发展演变的历史。
三、课堂重难点突破突破点一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甲骨文的价值;了解金文。
学生活动识别简单的甲骨文字,讨论由汉字到甲骨文的演变过程;教师预期目标学生会识别简单的甲骨文,通过字体的演变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汉字在古代的作用和今天的价值。
突破点二认识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特点和青铜工艺的成就。
学生活动通过司母戊鼎的数据总结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特点,通过图片认识古代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
教师预期目标学生以司母戊鼎为个例总结青铜器的特点,反映出当时高超的青铜工艺。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四、课堂效果的反馈学生反馈与疑问当时的人们如何占卜?如何用那么简单的文字记录复杂的事情?如何制造青铜器?课堂总结归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我国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的青铜时期。
课堂检测与巩固1、甲骨文是可在_____和______文字,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2、甲骨文记录了__________,反映了________。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开始。
青铜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反思与感悟。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岳麓版教学目标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认识商代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中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创制了文字。
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我国的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的历史上独树一帜:它结构复杂,被誉为方块字。
它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是其中一种。
你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请打开书46页,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板书: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师: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
先来看两幅图片:这是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牛骨;教材中还有刻有文字的龟甲。
它们距今至少有3300年的历史了,很古老,很神秘。
设问:关于甲骨文,你最想知道什么?师:总结:同学们求知的欲望很强,提出了很多疑问。
甲骨文自发现以来,已经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甲骨文学,很多问题不是我们今天一节课能够解决的。
归纳起来,我们比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1.甲骨文在哪里出土的?2.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师:1.介绍殷墟(略)2.补充清末王懿荣的小故事(略)3.现在出土的甲骨文有十几万片,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5000多个,考释过的有xx 多个。
那么甲骨文里到底记载了什么内容呢?要知道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那就是占卜。
崀山培英学校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导学案(课题:甲骨文和青铜器备课:殷卓君审定:编号:14x0607)月日班级姓名授课人学习目标:1、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别甲骨文、金文2、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学习重点: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学习难点:对汉字的演变、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学习过程:一、课前小测(温故知新)1、约公元前_____年,周武王率领的军队与商纣的军队在_____决战,周军大获全胜,乘胜攻进朝歌,商朝灭亡。
2、分封的主要内容①周王室将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分封到各地做诸侯。
②诸侯国的义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知探究(在书上相应地方画记)(一)、甲骨文1、甲骨文是______出土的刻在________和________骨上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2、甲骨文记录了________的活动,反映了_______的政治、经济情况,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二)、青铜工艺1、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___________,鼎盛于_____ 至 _____ 时期。
2、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被称为_____________,重800多公斤,是_____权力的象征。
造型奇特,花纹华丽,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3、青铜工艺是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
(三)、金文1、金文是指商、周时期刻在上的文字,因为常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称。
三、整合提升阅读下列材料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一带,农民翻土时翻出了一些“龙骨”,因其为中药材,便卖给中药铺。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认出了这些“龙骨”上的刻画痕迹,竟是几千年来谁也未曾见过的文字。
这是古代占卜之后留下的刻辞。
七年级历史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学案分析七年级历史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学案分析课标要求: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1)知识与能力:知道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青铜器制造过程工艺。
(2)过程与方法:尝试识别十二生肖的甲骨文;通过游戏认识甲骨文与汉字一脉相承的关系;欣赏青铜器的视频短片,想象青铜器制造过程及其高超工艺,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并树立起文物保护的意识。
设计原因:三维目标设计紧密围绕课本内容,体现出识记、理解、运用三层能力的教学。
说重点难点学会辨识甲骨文及金文,了解青铜制造工艺。
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本课出现的名词和概念必须进行重点讲解。
如何理解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主要是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要准确把握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困难。
说学情初一学生感性认识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高、爱动脑、求知欲强;而本课内容又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教师应该以饱满的情绪营造愉悦的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营造学习历史的浓厚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说教法与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课的教学内容制定:1.教学方法:以模拟历史情境、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为主,辅以讲授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感悟历史。
2.学习方法: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体验,合作讨论,重点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重点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播放历史资料和整合课程资源,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本课内容。
甲骨文是哪个朝代发现的?它的发现有何意义?
四、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人们把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 ( )
A 、金文
B 象形文字
C 、形文字
D 、甲骨文
2、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充分体现了商朝时期哪一个手工业部门的发达( )
A 、陶瓷业
B 、玉器制造业
C 、青铜铸造业
D 、纺织业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 )
A 、河姆渡、半坡时期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4、下列关于金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由于古人称铜为金,所以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
B、金文因常常铸刻在钟或鼎上,故又叫钟鼎文
C、金文是研究夏、商历史的珍贵资料
D、金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字体与甲骨文相近
5、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以文字为主题,集文字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
你认为中国首座国家级文字博物馆建在哪里 ( )
A 、河南安阳
B 、陕西西安
C 、湖南宁乡
D 、四川广汉
6、下图所示“中华第一鼎”,因为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二得名,今年3月,中国工具博物馆将它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该鼎内部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 )
A 、甲骨文
B 、金文 书
C 、小篆
D 、隶 书
7、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金文比甲骨文更加规范,这两种文字的命名
都是 ( )
A 、 刻写材料
B 、发明人物
C 、发现时间
D 、文字结构
8、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造宏伟,纹饰古朴。
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目前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 ( )
A B C D
9、《诗经召南》中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的说法,羊以其善良知礼,外柔内刚成为青铜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在我国商朝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器是()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中华世纪鼎
D 、大盂鼎
10、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是()
A 、盛物用的器皿
B 、做饭用的器皿
C 、祭祀用的器皿D、盛酒用的器皿(二)、非选择题
11、识读下列图片:
龟甲卜辞牛骨刻辞
请回答:
⑴图中所体现的文字叫什么?它盛行于哪个朝代?
⑵这种文字一般的刻写材料是什么?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⑶图中文字与现代文字有什么联系?
12、观察下图:
西周青铜铲北京人打制石器
半坡石斧战国铁农具
请回答:
⑴考古界以人们普遍使用的工具为特征把古代社会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请把以上四幅图分类。
⑵青铜器时代我国主要处于哪些王朝统治下,其杰出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⑶生产工具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最重大的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