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浮力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33
水的沉浮工作原理
水的沉浮工作原理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当一个物体浸入水中时,水会对物体产生浮力,这是由于物体位于水中受到的上推力大于物体自身重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与所排开液体重量相等的向上浮力。
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被液体排开的体积有关。
当物体的密度高于液体时,物体就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低于液体时,物体就会浮起来。
浮力的计算公式为:
浮力= 体积×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看出,体积越大、液体密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大。
如果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就会浮在液体表面;如果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就会沉入液体中。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液体中部分沉浮的情况,还需要考虑液体的粘性和物体的形状对浮力的影响。
但基本原理仍然是根据物体的密度和浮力的大小来确定物体的沉浮状态。
八年级上册水的浮力知识点
水的浮力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点之一。
作为一名初中生,学习水的浮力的原理及计算公式,可以更好的理解自然界中存在
的一些现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八年级上册水的浮
力知识点。
一、浮力的定义
浮力是一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由于液体的压力差异所产生的
向上的推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位于液体中的物体排开液体的总重量。
二、浮力的原理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
体排出液体的重量,并且浮力方向始终向上。
因此,当一个物体
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就会对物体施加向上的浮力,使得物体浮
起来。
三、浮力的计算公式
浮力的大小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F浮力= ρ液体 × V排开 × g
其中,ρ液体为液体密度,V排开为被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g 为重力加速度,近似值为9.8m/s²。
这个公式表明,浮力与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四、浮力的应用
浮力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建筑师在设计桥梁和建筑物的时候,需要考虑浮力对这些结构的影响。
所有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影响。
鸭子和其他动物可以在水面上游泳,正是由于它们的体积大于被排开的水体积,使得它们能够在水面上漂浮。
五、小结
本文通过对八年级上册水浮力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液体中物体的浮力原理。
同时,浮力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深入学习水的浮力知识点,有助于培养我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水的密度与浮力的应用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物质,密度是描述物质紧密程度的物理量,而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上升力。
水的密度与浮力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从水的密度、浮力的原理以及浮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水的密度密度定义为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常用符号表示为ρ。
水的密度是我们研究其性质和应用的基础。
纯净水的密度约为1克/立方厘米,这意味着一立方厘米的水质量为1克。
值得注意的是,水的密度受到温度的影响。
一般而言,水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上升。
这是因为温度对水的分子结构产生影响,使得水分子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水的密度。
二、浮力的原理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向上的力。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浮力的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与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当物体的体积大于被浸没于液体中所排开的液体体积时,物体会受到向上的浮力,从而能够浮在液体中。
三、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1. 水中的浮游生物浮力在生物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水生生物能够利用浮力来进行浮游。
例如,鱼类通过调节体内的气体含量来改变自身的浮力,从而在水中自由地游动。
2. 船只的浮力支撑船只的设计与建造中,充分利用了浮力的原理。
船只的体积较大,能够排开大量的液体,从而产生较大的浮力。
这使得船只能够漂浮在水面上,从而起到运载物品和人员的作用。
3. 水中的漂浮物体当我们在游泳池或海洋中漂浮时,就是利用了水的浮力。
浮力能够使得我们的身体部分或全部浮出水面,减轻了身体在水中所受到的压力,从而使得我们能够轻松漂浮于水中。
4. 水的单项测量通过利用水的密度和浮力的原理,我们能够进行一些测量,例如测量物体的密度和比重。
例如,我们可以称量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然后将其完全浸没于水中,测量物体与水的共同重量,就可以根据浮力的原理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和比重。
第九课水的浮力(一)【知识要点】一、浮力的存在1.实验:将旋紧瓶盖的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时,手会感觉到,将瓶释放后,瓶将。
[结论] 。
2.实验:将一个钩码挂在弹簧秤下,记下弹簧秤读数,再将钩码浸入水中,记下弹簧秤的读数,会发现,。
[结论] 。
不仅是水,所有的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3.实验证明:气体也会产生浮力。
二、浮力的测量——阿基米德原理1.浮力的感觉。
[提问] 当你躺在浴缸的水中时,你会有什么感觉?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当我们躺在浴缸的水中时,会有一种变轻的感觉,好像有一种力将人托起,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浴缸中的水面比原来升高了。
这说明人受到了浮力的作用,并且受到的浮力可能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关系。
(1)提出问题: 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2)建立假设: 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成正比。
(3)设计实验:①实验器材:弹簧秤、烧杯、水、量筒、溢杯、物块;②实验步骤:a.在溢杯中盛满水,将小烧杯放在溢杯的出水口下;b. 将物块悬挂在弹簧秤上,用弹簧秤测出物块的重G;c. 将物块浸没在溢杯的水中,读出弹簧秤的读数F;d.将溢杯溢出的水注入量筒内,测出它的体积V排水;e.将上述数据填入下面的实验记录表中:(3.上述关系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它也适用于其他的液体。
(1)阿基米德原理的文字表达: ,,;(2)数字表达式: ;(3)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4.对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的几个注意问题:(1)公式中的ρ液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的密度。
(2)公式中的V排液是物体浸入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而不是液体的总体积,也不是物体的体积。
当物体完全浸入(即浸没)液体中时,V排液恰好等于物体本身的体积V物;当物体只部分浸入液体中时,V排液<V物。
(3)浮力大小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直接关系。
四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四种计算浮力的方法:这四种方法都可以用来计算浮力的大小,具体用哪一个要看所给的条件而定.希望通过以下题目的训练,并不断总结,能让你在今后做浮力计算题时有所帮助的,愿你的不懈努力能给你取得优异的成绩!方法一、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F向上=P向上S=ρ液gh1 S, F向下=P向下S=ρ液gh2S )方法二、称重法:F浮=G-F(G:物体本身的重力;F: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方法三、原理法:F浮=G排=m排g=ρ液gV排(注意:G排:指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m排:指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指物体排开的液体密度;V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方法四、平衡法: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 F浮=G#1、弹簧测力计下挂吊着一个重为1。
47N的石块,当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
98N,求:(1)石块受到的浮力(2)石块的体积(3)石块的密度#2、体积为100cm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浸没在密度为0。
8×103kg/m3的煤油中时浮力是多少? ( g=10N/kg)#3、。
现有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漂浮在水中,如图所示,其上表面距水平面2。
5 cm,它的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是多大?它受到的浮力多大?木块的密度是多少? ( g=10N/kg)第3题图#4、边长为0。
05m,的正方体实心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物块浸没在水中,上表面与水面相平,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N,根据上述条件,请你求出相关的五个物理量.(含过程和结果)边长为0。
05m,的正方体实心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物块浸没在水中,上表面与水面相平,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N,根据上述条件,请你求出相关的五个物理量.(含过程和结果)4题图1、如图15所示,容器中装有水,水中有一个木块被细线系着,已知水重200N,水深为0。
5m,木块的体积为4dm3,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试求:(1)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强是多少?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2)若绳子断了,最终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为多大?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比第(1)问中的大还是小?2、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情况,求:(g取10N/kg)(1)圆柱体受的最大浮力。
水浮力分项系数
水浮力分项系数是指在水中物体受到浮力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重力加速度等因素有关的系数。
下面将分别介绍水浮力分项系数的三个部分。
1. Archimedes定律
Archimedes定律是描述物体在液体中浮力大小的定律,它的表达式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
即Fb=ρVg,其中Fb 为浮力大小,ρ为液体的密度,V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2. 浮力系数
浮力系数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之比。
即Cf=Fb/(ρV),其中Cf为浮力系数,Fb为浮力大小,ρ为液体的密度,V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 形状系数
形状系数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时,物体形状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不同形状的物体受到相同大小的浮力时,浮力的大小也会不同。
形状系数的表达式为:Cp=Fb/(ρgV),其中Cp为形状系数,Fb为浮力大小,ρ为液体的密度,V为物
体排开液体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综上所述,水浮力分项系数包括Archimedes定律、浮力系数和形状系数三个部分。
这些系数的大小都与物体的体积、密度、重力加速度以及形状等因素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系数进行计算,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水的浮力复习一、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公式中P液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
(2)公式中V排是物体浸入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
物体可以完全浸入,也可以是部分浸入。
(3)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进行计算时,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单位要统一。
(4)从公式可看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大小有关,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及浸入的深度无关。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的浮沉不单纯决定于其重力的大小,即并非重的下沉,轻的物体一定上浮;也不单纯取决于浮力的大小。
而是由浮力和重力同时决定,取决于二者的大小关系。
当物体自由浸没或置于液体中时:若F浮>G物,则物体上浮,直至漂浮在液面上为止,这时F浮=G物。
若F浮<G物,则物体下沉直至沉落容器底部,F浮=G—F(F为容器底对物体的支持力)。
若F浮=G物,则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可停留在液面下任何地方。
三、.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关于密度计。
密度计是一种可直接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
密度计的下端装有铅丸或水银;密度计上所标的数值是纯数,这个纯数代表被测液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
(2)关于轮船。
为了解轮船能够浮在水面的原理,做一个模拟实验:捏成一团的橡皮泥会沉入水底,而做成空心的碗状橡皮泥会漂浮在水面。
做成空心的目的是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即把橡皮泥做成空心,它受到的重力没有改变,而因为空心的橡皮泥可以排开更多的液体,获得更大的浮力,从而使橡皮泥漂在液面上。
弄清这个道理,理解轮船浮在水面也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
(3)关于潜水艇。
对潜水艇,重在了解它的原理,即它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四、习题练习:1、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面哪几个说法是错误的( )。
A.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重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C.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2、潜水艇完全潜入水中,再继续下潜,这时它受到的浮力和压强是( )。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浮力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浮力导言:在中班的科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和游戏帮助孩子们探索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本教案将以“神奇的水浮力”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水的浮力原理,并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目标:1. 学习水的浮力原理,理解为什么物体会浮在水上。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讨论。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共同探索和学习。
二、准备:1. 一盆水2. 不同材质的物体(例如木块、塑料球、金属块等)3. 小组活动材料:纸张、胶带、餐盘等三、实施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次小游戏来引入今天的话题。
让学生坐成一个大圆圈,教师手持一张纸,其他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将纸夹走。
教师问学生,为什么他们能够将纸夹走?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2. 实验观察(10分钟):教师将一盆水放在桌子上,让学生围坐在水盆旁边。
教师先示范,将一个小木块轻轻放入水中,观察木块的表现,然后问学生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水的表面和木块的状态,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3. 提出问题(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提出问题:“为什么木块会浮在水上?为什么金属块会沉下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开展小组讨论。
4. 小组实验(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不同材质的物体,例如木块、塑料球和金属块。
给予学生一些纸张、胶带和餐盘等材料,让他们设计实验来探究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现象。
鼓励学生们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设计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5. 分享实验结果(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并解释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现象。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和猜想,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和解答问题。
6. 进一步探究(10分钟):根据学生的问题和兴趣,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例如:为什么有些动物可以在水中游泳?为什么有些船能够漂浮在水面上?通过讨论和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水的浮力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