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成长的烦恼[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14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作文成长的烦恼不知是因为成长才会烦恼,还是在烦恼中才得以成长,总之烦恼与成长相伴,正如成功总是网罗着大量的失败。
如果说幼年时因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而哭闹算不上一种烦恼,那么真正的烦恼在上学后便诞生了。
至今还忘不了那一天,父亲在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为我买了萨克斯,他是希望我能像某些孩子那样学会弹奏一样乐器,尽管我对此毫无兴趣。
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我决心好好练管。
但当我成为班里年龄最小的学员,抱着比自己轻不了多少的萨克斯时,我明白为此我将付出代价--不到半个小时的练习就让我连胳膊也抬不起来。
几个月过去,除了肩膀上红印的加深,琴技并没有多大长进。
院里的青草枯黄了,花也谢了。
在此之后的岁月里,我竟以惊人的忍耐力熬过了父亲、母亲和邻居责备(大概受不了我的“琴声”)的时光。
在练琴的噪音中,心中充满了苦恼与无奈,常梦想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与同龄人尽情玩耍,让疲惫的身体解脱。
童年的时光在一种无聊的行为中流逝。
终于有一天,父亲在我练完琴后对我说:“以后你别再练了。
”然后把琴锁在箱子里,再没翻开。
我呆呆地站了半天,不知该欢呼还是该流泪。
隔开我和父母房间的是一扇门。
每晚,如果门开着,我就可以看到父母屋中柔和的灯光小时候,每晚那门是开着的,只要看到那灯光,心里就不会因单独一人而感到害怕。
上初中后,父母为了让我更专注地学习,每晚把门紧紧地关上,我看不到那灯光了。
当我在学习感到疲惫时,翻开那扇门想感受一下父母带来的温暖,却看到父母异样的眼光,只得赶紧把门关上,重新翻开书本。
灯光,哪怕一丝的灯光也会驱散我心中的孤独,但我却看不到它。
曾经为英语的成绩徘徊不上着急过;曾经为一次失手的生物考试痛心过;也曾为即将到来的语文考试不知所措过。
旧的烦恼刚刚过去,新的烦恼又使我消除它而加倍努力。
学习是苦与乐的统一,经历过无数次烦恼获得的成功喜悦虽然短暂,却永远值得回味。
那无数次的烦恼也为我记录了所付出的艰辛的努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成长的烦恼残冬的天空中,没有雪儿姑娘,只有几朵四季不败的白云在空中飘浮着。
就像那年三月,我放飞的风筝,如今,断了线,风筝飞远了,我再也回不到那充满童真又不乏乐趣的童年了。
童年的我似乎生活在一个童话世界,快乐的影子每天陪伴着我。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已不知不觉跨进了中学的殿堂,随之而来的学习压力取代了童年的乐趣。
每天仿佛生活在题海中,泛舟题海,对眼前的一切感到迷茫,童年的憧憬也随风而去了。
每天在教室的学习中让我忘了外面世界的缤纷多姿;在学校的束缚之下让我忘了动作的唯美;在家长的期望之中让我忘了本应属于我的欢乐。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深深地困惑,成长中的烦恼深深地浸透着我。
残冬的夜晚在风中摇曳着,单独一人坐在窗前,才发现,今日的夜空是那么的寂静,街道两旁的路灯也失去了往日的色彩。
这时,一阵孩童的欢笑勾起了我对成长中往事的回忆。
记得那是阳春三月,伙伴们想趁着这春光明媚的日子和我一起放风筝,但快乐总是那么一瞬间,被妈妈的无言的拒绝激成了片片碎片。
我回到了房间,心中竟感到有种委屈,眼泪情不自禁滑落了下来,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但你们的童年也是这样昏沉沉的吗?老师曾说过,我们有自己的诗,自己的歌,自己的一方天地,现在呢,诗中带着淡淡的忧伤,歌中带着压抑的色彩,自己的一方天地被厚厚的书本堆积了起来。
我们自己的梦想早已随着夕阳的余晖消失在地平线上了。
残冬的风吹的我打了一个哆嗦,抬头看看窗外,飘零的落叶在空中打了一个漩,树干仍在风中挺立着,这时,脑中突然有了一种新的思绪,仿佛有两个小人在脑中打仗。
一个说:“你要做风中挺立的树干,不要被困难打倒,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另一个那么说:“你还是做飘零的树叶吧,那不正是你向往的自由吗?”脑中嗡的想了一下,对,我要做风中挺立的树干,来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或许越曲折的人生越值得奋斗。
我翻开了台灯,在灯下进行了一次人生的转变。
七年级成长的烦恼作文(4篇)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烦恼,当然我也有自己的烦恼。
我的烦恼是:爸爸妈妈没时间陪我。
即使有,他们也会说:“孩子的关键是学习和玩耍。
等你长大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嘿,他们什么时候陪我的?他们总是想着工作。
真心希望他们能请一天假,陪我玩一段时间,哪怕是一分钟或者半分钟。
除了这个麻烦,我还有!比如爸爸妈妈不让我做家务,只要有人帮忙,他们就会说我学习之类的,可我就是想帮爸爸妈妈,善良怎么会变成坏事呢?我不太年轻。
我可以靠帮大人做家务长大!希望爸爸妈妈能给我一个亲身经历,让我知道做家务是什么感觉!除了这些,更让我困扰的是父母喜欢偷看我的日记。
我又一次像往常一样回家了,但是我的作业是写作文。
睡觉前我紧紧合上书包,但醒来时书包拉链开了,作文书还在桌子上。
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书包是开着的?你可以先看看我的日记!”妈妈说:“怎么了?检查作业!”我妈说的比唱的好听。
为什么要看小学生的日记?如果你想看,你需要我的同意!我想:我不能让我妈偷看,于是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就是把日记藏起来,把假日记放在桌子上。
虽然是故事,但是我妈再也不会看到我的日记了。
没想到,我妈被骗了。
他拿起我的日记看了。
“喂?为什么都是故事,和她之前的日记不一样!”妈妈说,这句话传到我耳朵里,我成功了。
这是我的麻烦,一个接一个。
记忆中的童年很美好。
无知幼稚,对五颜六色的糖果心满意足。
沉浸在虚拟的幻想中。
我还记得我和朋友在柔软的草地上跑步的时候。
累了就背靠背坐着。
当时风很暖,笑起来很甜。
渐渐的,我开始羡慕那些背着书包上学的大哥大姐们,幻想着有一天能背着漂亮的书包,学到各种知识。
终于,我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学校。
但是眼前的一切让我变得愚蠢。
复杂的人际关系让我束手无策;看似没完没了的作业让我目瞪口呆。
繁重的学习有时让我大失所望。
第一次觉得现实和梦想的距离那么遥远。
在父亲的严厉斥责和母亲的温柔呵护下,我在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问题海洋中艰难地游向十四岁的小岛。
成长的烦恼[教材分析]《成长的烦恼》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
教学中紧扣“成长”这一主题,设计了三项活动:1.说一说自己的烦恼(要求将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列出清单,再将其中最苦恼的一件或几件事加以分析,与同学交流后写成日记)。
2.妈妈(爸爸、老师、朋友……)少年时期的烦恼(要求以小记者身份长感采访自己周围的成年人的烦恼,并将采访内容写成作文)。
3.替朋友解脱烦恼(要求以书信形式为一个遇到烦恼的朋友设身处地地化解烦恼)。
这三项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并能为他们运用语文能力提供充分的素材,即使是在初三年级的特殊阶段特殊日子里。
[活动目标]1.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树立正确的人生关和价值取向,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自我和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
2.了解他人的烦恼,能从多角度重新审视并评价自我。
3. 学会沟通与理解,增进同学间互相合作,相互信任的友好关系,能帮人解脱烦恼。
[活动重难点]1.能正确表达感受、心理和体会。
2.能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知事物,激发热爱生活的情趣和写作的欲望,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在尊重学生对人生成长经历的独特体验的基础之上,帮助学生走出封闭的个人世界,调整好心态,并充分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在实践活动中感悟人生,感受、学习和运用语文,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活动实施]一、活动准备1.列出自己最困惑和烦恼的事,分析原因及其影响,并想象在别人遇到同样烦恼时,你会提供什么建议,寻找克服烦恼的方法。
拟好发言提纲。
2.你作为一名小记者,设计好采访的问题,向父母、长辈进行采访,记录情况。
如填写“采访情况记录表”:采访对象、采访地点、采访时间、采访内容、长辈寄语、采访心得。
3.要求学习小组合作分工,每位同学至少准备一项内容,每项内容至少有一位同学准备。
4.提倡学生从课外收集补充相关材料。
5.在教室或其他适当地点布置好活动场所。
(可借鉴中央台“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节目的场景,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二、活动过程(一)、人生导航(设“最有主见奖”)播放美国故事片《成长的烦恼》(片段),学生畅所欲言谈感想。
1. 你喜欢剧中的哪一个人物?说说你的体验。
2. 学习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可以有分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到的感受。
教师小结:这是一群可爱的少年成长中的烦恼,可贵的是他们能把烦恼说出来,并能正确评价自我。
亲爱的同学们,你曾经也遇到过烦恼吗?“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今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进行一次大梳理,大家打开心窗一吐为快,也许你心头的阴云就会烟消云散,心情像阳光一样灿烂,笑容如鲜花一般绽放。
(二)、心情驿站(设“最真实奖”)1. 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交流,畅所欲言,态度真诚,大方得体。
2. 组长小结归类,以备班上交流。
3. 班上交流。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烦恼可能有所保留,不敢直言:或不愿意说,或不好意思说,或只说那些不关痛痒的,等等。
教师应鼓励他们,让他们放下包袱,因为总是把烦恼埋在自己心里,不仅会影响学习,影响情绪,天长日久还会影响心理和生理的健康。
对于那些特别内向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父母或好朋友或日记本说,或者课后与老师交流,不必强求在大庭广众中说)(三)、云开见日(设“金点子奖”)今天大家倾诉了这么多的烦恼事,不过要把它们都给解决掉才算畅快是吧?其实我们的同学都是“智多星”,相信凭我们群策群力,会想出更有实效的金点子来解决烦恼的。
比一比哪一小组哪位同学介绍的方法最多,出的点子最好。
(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典型的或具有共性的问题,以便他们做出公正的评价。
如小张面临中考升学压力,变得爱发脾气,容易烦躁不安甚至紧张兮兮;教师可从心理学角度加以引导、疏通、升华:自我放松法、自我暗示法、倾诉法、大哭或放歌法、音乐疗法、体育调整法、阅读法、系统脱敏法、向心理辅导老师等寻求帮助……又如小王不明白父母和班主任老师对他过分注意自己的打扮为什么总是看不惯;教师可从中学生自我意识觉醒,开始注意自己对异性同学留下良好印象谈起,肯定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有利于培养文明的行为,但是过多注意自己的外表是不妥的,给异性同学以美好的印象更应注重内在素质的培养,同时建议小王应与父母老师多沟通,争取相互理解、相互适应)(四)、真情碰撞(设“金话筒奖”)1.我们同学间进行了一次心语沟通,互相非常坦白、真诚。
那么你还有什么更想了解的?请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向你最想了解的同学或老师提问。
2.我们回家也都做过小记者,采访了身边的成年人。
请同学们把采访的经过和自己的心得简要与同学交流。
(五)、学海拾贝(设“丰收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可从表情达意的技巧、做人的态度等多方面来谈。
(也可让每个学生用名言警句的形式写出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比如:烦恼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它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然后让学生高声朗读自己的名言警句,让所有的同学大声朗读全班推选上来的优秀的名言、名句)(六)、引吭高歌(放歌曲《金梭银梭》或《明天会更好》)教师:大家不仅说出了自己的烦恼,也了解了他人的烦恼,而且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是的,我们学会了体验生活,学会了为他人着想,学会了化解烦恼,相信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灿烂,更加美好![活动延伸]将今天的真心话,心中情,写在日记本上,记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烦恼或快乐的一笔,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
建议从此以后,建立自己的日记文档。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不管是哪一年级哪一班,学生均能积极响应,而且参与面广,在合作交流中时时处处跳动着孩子们创造的思维火花。
语文原本就是应该这样鲜活生动而亲切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这次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平常紧张而繁忙的语文学习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并且也为他们排解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尤其是在特殊的日子里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来对待人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活动内容安排有一定难易梯度,互有联系,课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重视学生互评,从形式、内容方面推荐整堂课的优胜者,从同学们的反映看,应该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评价。
不足处是教学内容多,学生参与积极性却很高,45分钟时间明显不够,不少学生想说而没有得到相应的机会,意犹未尽;如果用两节连堂课时间就比较充裕了。
我也追星一、活动目标:1、过口语活动,使学生在感兴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2、过本次活动,对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追“星现象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通过本次活动,充分开发课内语文教学资源,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二、活动准备:1、荐有代表性的名人的参考资料,如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世界历史上的名人等(可在书店、网上、图书馆查找)。
学生制作成卡片。
2、准备“我崇敬的名人(明星)”发言材料三、活动步骤:1.导入。
2.认一认下面这些名人都是各个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和成就的“明星”。
你认识他们吗?你能说出他们是在哪个领域做出怎样的成就吗?(包括与他有关的格言、警句、诗句或他的名作品等)①毛泽东②邓稼先③冰心④丰子恺⑤孔子⑥李白⑦鲁迅⑧林徽音⑨爱因斯坦⑩贝多芬⑾牛顿⑿闻一多⒀郭沫若出示多媒体名人图片,结合学过的知识和课外的积累,学生根据图片回答。
3.说一说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敬仰和崇拜的名人、明星。
下面请大家来说一说同学们自己心中的那颗星。
你的那颗星名叫他是属于(哪个领域)的,他的成绩和贡献是他值得你崇敬和学习的地方是。
(学生根据课前准备,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教师做必要的引导和纠正。
)4.写一写出示范文:我也追“星”大家都有追星的经历,通过本节课,你对“明星”一定有新的认识,有新的思考。
把你的经历或感受写下来。
题目自定,字数500以上。
文题:①二十年后我也是……②我看明星我想说我也追“星”我加入了“追星族”,追星追得发狂,不惜一切代价收集通俗歌曲明星的画片有一天,妈妈把自己的房间贴满了通俗歌曲明星的相片,我奇怪地问妈妈:“你不是不喜欢通俗歌曲明星吗?”。
妈妈说:“只要你喜欢的东西,我也喜欢。
”我听了,搂住妈妈的脖子亲了三下。
从这以后,经妈妈的同意,我不断买通俗歌曲集和明星相片,唱他们唱的歌,开口明星,闭口明星,时间长了,老师上课讲些什么,我都没听见,满脑子想都是明星。
期中考试结束,家长会也开完了,家里的明星照片和柜子里的磁带都不见了,我正纳闷儿,妈妈笑嘻嘻地从厨房走出来说:“还追星吗?”我不知妈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心里十分害怕,妈妈忙进屋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名人丛书”,对我说:“好好看,这些书对你会有启发的!”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从这套书中,我了解了刚正不阿的包拯、有民族气节的文天祥、保家为国的郑成功、艰苦著书的司马光、才华横溢的肖邦、文学巨匠托尔斯泰。
我深深感到,我追的那些通俗歌曲明星比起这些名人来真是太眇小了。
现在我又开始追星了,不过,他们不再是歌星,而是历史名人。
敬仰与崇拜不要把敬仰与崇拜混为一谈,敬仰与崇拜是两码事。
敬仰是尊敬、爱戴、信仰的集合体,敬仰是清醒的、有理智的表现,敬仰者完全能够自己把握住自己。
崇拜则不同,崇拜是一种盲目、狂热、迷信的结果,崇拜者完全失去自己、不能自已。
人,需要的是敬仰,而不是崇拜。
台湾三毛曾以青少年知音的面目出现,并不时对那些颓废、绝望的人作关于人生的规劝,颇受信任;但她最终却未能劝住自己,自杀了,留下一个并不美丽的句号。
先前以三毛为向导的人们或愤怒,或绝望,犹如遭了雷击一般,似乎被骗之后,于任何的人生意义都失去了兴趣,原因就是盲目崇拜使然。
所以,崇拜往往会使自己人格萎缩,崇拜往往会使自己误入迷途。
盲目崇拜,不但于己无益,而且会影响到社会。
某歌星在某市办演唱会,竟有数人为争得与之握手的“殊荣”而惨死于狂热的挤踏之中就是一个小证。
因为盲目崇拜领袖而导致的狂热行为,早已证明了崇拜名人对社会的某种破坏性。
其实,名人形象的高大,并不在于他多吃了几斤盐或使用了增高鞋垫,而是崇拜者自己先屈下膝去仰视的结果:把别人看作耸入云际的高山,视自己则为山下一黄土。
若能站直了看名人,就会发现在他们显赫声名的背后,原来也是一副普通的身材,只不过穿了特制的名袍而已,无须那般景仰的。
也可能有人会说:“我崇拜科学,崇拜真理。
”其实,科学与真理并不需要崇拜,你只要心口如一尊重它、信仰它、实践它、发展它就行。
倘若你把它奉为“圣旨”似的崇拜,那就无法革新、创造和发展了。
当年鲁迅先生谢世之后,郁达夫曾作文哀叹,表达自己心中一种异常复杂沉郁的情感: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庸庸碌碌的动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出现而不知尊敬、爱戴的民族,是浑浑噩噩的奴隶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