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如何让学生想象自由飞翔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想象”这座桥梁来塑造音乐形象、理解作品内容。
但是小学阶段的农村孩子感受音乐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着通过讲故事、看动画等方式来做好抽象的听觉与形象感受之间的过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丰富和发展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在结合欣赏课《狮王进行曲》的教学来谈谈我的体会。
一.以故事串联音乐形象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因此在欣赏这首乐曲之前,我先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一个发生在大森林里的故事,并把音乐所表现的形象串联在故事之中,然后再请学生来欣赏乐曲。
这样安排给学生展开想象起了一个很好的先导作用,他们听完故事以后,再听音乐,大多数都能较丰富地想象到音乐所表现的形象。
一旦想象的大门被打开,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有的小朋友会情不自禁地说:“这是小鸟的叫声,真好听!”有的突然说:“一只猴子从树上滑下来了!”有的说:“这是狮子,还在吼叫呢!”……二.以动画表现音乐形象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善于形象思维,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对于音乐语言表情达意的理解,常常离不开直观视觉的辅助,因此我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要求学生边听边联想在电视、图书、动物园中所见到的动物形象。
听到沉重有力、浑厚低沉的旋律,学生想象中的视觉屏幕上自然而然地映出了笨重的大象、威武的狮子、凶猛的老虎等形象。
然后在听第二遍时,再利用多媒体电脑在大屏幕上展现狮子大王伴随音乐威风凛凛地走路的动画,让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景:有的说是狮子大王在神气地登上宝座;有的学生说是狮子大王头戴皇冠,手持兵器,在向他的臣民们示威;有的学生甚至跃跃欲试,昂首挺胸、两臂架起,想来学学狮子大王神气的样子。
三.以表演体验音乐形象自古以来,音乐与舞蹈常结合在一起。
在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在借助故事、动画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动一动、做一做、演一演,去亲身体验音乐形象,则更加能够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
浅谈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音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让音乐走进生活,提高学生学习节奏的兴趣节奏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生掌握好节奏,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
为了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节奏知识,我就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融入到节奏知识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爸爸走路,非常沉稳,一步一个脚印,所以,他的节奏就是四分音符:××︳;老爷爷走起路来,慢悠悠的,还一走一停的,他的节奏就是二分音符:×—︳;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脚步还不太稳,走起来速度会很快,所以他的节奏就是十六分音符:××××︳。
这样一来,浅显易懂,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基本节奏的时值。
二、让表演贯穿音乐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备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
如在教唱《火车开啦》时,由于孩子们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
于是,我就问:“有谁坐过火车吗?跟大家说一说你坐火车时的感受,好吗?”孩子们一听,精神头就来了,纷纷举手回答。
“火车开动的时候是什么声音,还记得吗?”“记得——咔嚓、咔嚓!”孩子们一边回答一边晃动着小脑袋,仿佛已经坐上了火车。
于是我又趁机把班上的孩子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把手臂搭肩连成火车,围着教室“开动”,另一部分学生在旁边打着“咔嚓、咔嚓”的节奏,这样就更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全方位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课摘要何让孩子们在音乐课里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如何让音乐成为孩子们的最爱?这是每位音乐老师坚持不懈的追求。
关键词音乐课音乐兴趣有效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学生对音乐课表现出了不同态度:有的学生姗姗来迟,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无所谓的消极慵懒心理;有的干脆自顾自地说笑。
作为音乐老师,看到这个情景,心里肯定难受。
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是自己的上课方式学生不满意?是学生不懂事?细想一番更觉惆怅:音乐课相对于语文、数学课来说应当轻松许多,如果学生上音乐课都心不在焉,那么上语文、数学课时又是何种情景呢?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都提不起精神,又何谈有效实施音乐课的教学呢?在如今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怎样做才能使音乐课堂更为灵活、生动、自由,从而吸引学生的音乐兴趣呢?一、多听,从感性上认识歌曲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加以引导,让学生由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
学校每周一都要升国旗,可以让学生从听《国歌》做起,每听一次,就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讲《国歌》产生的历史背景,讲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不朽壮举,使学生慢慢体会歌中所表现的爱国情怀,教师要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曲子,让学生反复听,听一遍,讲一遍,讲歌曲所产生的背景,讲歌曲所包含的内容,学生理解这些,就会喜欢唱歌,甚至会达到痴迷的程度。
二、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音乐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
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感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音乐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
所以,体味任何一首歌曲,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否则,就没有美感。
联想和想象来源于生活。
在歌唱时,应调动储存在大脑中的丰富记忆,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让生活中的音乐自由飞翔【摘要】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课本知识,简单地去教一句学一句,学生在这种教唱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创造力。
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可表现的因素,找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和美的体验,并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关键词】生活音乐课堂尝试音乐使人感到轻松、愉快,不仅能从听觉上获得愉快的精神享受,还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因此许多人都很喜欢音乐,小孩子更是如此。
这一点在素质教育阵地之一的音乐课堂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堂正日趋开放、活泼、民主,学生一提到上音乐课就欢呼雀跃,兴高采烈。
然而,小学生的自律能力还不是很强,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收不拢”的问题,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做到“收放有度”就成为我们音乐教师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音乐教师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唱歌曲,偶尔有创编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的。
首先,他们积累的词汇很少;其次,他们写字很慢,创编歌词往往要花很长时间。
这样就没有时间来表演歌曲和拓展歌曲了,所以老师们常常省去了创编歌词部分。
我通过不断在平行班的教学尝试中发现,其实,生活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最近,我在一年级上了一节二年级的唱歌课《不再麻烦好妈妈》,而且歌曲有创编歌词的要求。
在第一个班上课时,学会了歌曲,还剩10分钟时我让孩子们创编歌词,就遇到了这个难题,直到下课时只有几个孩子写出了两三句歌词,很多孩子根本就没写,竟然玩起来了。
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写呢?他们委屈的说不会写。
课后,我认真分析了原因,主要还是我没有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直接让他们创编歌词。
孩子们不知所措,更何况有很多字不会写。
接下来的一个班,同样的创编我先让他们把平时生活中帮妈妈做的事儿说一说,然后再出示一些劳动的图片来引导,最后让他们在伴奏音乐中直接唱出所编创的歌词。
从音乐中体验自由——《飞翔的翅膀》教案。
一、音乐欣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首先让学生感受《飞翔的翅膀》的音乐与歌词。
播放张学友的录音,让学生静心欣赏,聆听其中的情感和表达。
细心的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一些重要元素,包括歌曲的节拍、旋律和节奏,通过分析这些要素,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中表达的情感主题。
二、歌词解读在感受了音乐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
歌曲中,歌词反复强调了“飞翔”的情感主题,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和渴望。
学生可以通过歌词解读,了解歌曲中蕴含的非常深刻的情感思想,理解作者想让听众从中汲取什么,传递了哪些信息。
三、课堂演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歌曲相关的课堂练习。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绘画,让学生将自己对“飞翔”的理解通过图形的形式表达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画画能力,更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情感主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演唱或背诵的方式,更好的记忆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的沉浸在歌曲中,感受其中的情感,获得自由。
四、开展主题活动教师可以以“自由的飞翔”为主题,组织主题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自由,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感受到飞翔的自由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到自由竞争的乐趣。
《飞翔的翅膀》是一首极富内涵的歌曲,它传达了一种自由的情感,让人趋之若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角度的引导学生从中体验自由,锻炼学生的感性认知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拓展和深化对音乐的理解,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让学生的音乐灵性插上想象的翅膀一、两个叙事案例案例1为了上好四年级的音乐欣赏课《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我利用课本挂图给同学们讲了游击队的故事,还给学生讲授了歌曲的曲调特点,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根据书本上的插图,进行自由的想象,想象一下老百姓是怎么样来欢迎我们的游击队的,学生们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想象后,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答案丰富多彩,有的学生说老百姓拿出最好吃的东西送给我们的游击队,有的同学说老百姓敲锣打鼓的来欢迎游击队,还有的同学说老百姓把家里唯一的大肥猪给宰了来慰劳我们的游击队。
案例2三年级音乐课中安排了这么一首欣赏曲目——《小白菜》,在让学生欣赏这首歌曲时,我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歌曲的内容,所以在听这首歌曲时,很多学生都为小白菜的悲惨遭遇鸣不平,在欣赏的过程中,很多女孩子甚至流下了眼泪,她们觉得小白菜太可怜了,都很同情这个命运坎坷的孩子,但是有一个学生听了以后就告诉我:“余老师,我觉得听了这首歌曲很没劲,这么慢的旋律,听了让我想睡觉。
”二、从案例中反思1、案例1中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意境和书本提供的插图,想象出一幅与歌曲氛围大径相同的画面,这就是说学生通过聆听,对作品产生了联想,融入到了作品的意境中。
而案例2中的那个学生,就是因为只是纯粹听了作品的旋律,没有展开想象的过程,因此也就不能体会到歌曲所传达给我们的那种意境。
2、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社会,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而想象则是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这对于欣赏教学来说是由其重要。
3、造成学生无法进行想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我认为其中一个方面是在教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没有要求学生对作者、背景、民族特征、创作特点以及题材进行分析和了解,而且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注意细心倾听,细致地体会作品表现的情感,以至于不能积极地展开联想与想象,正确地理解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因此,在让学生进行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引导,要让学生通过了解,体会歌曲所传达的意境,因为作曲家的内心情感世界是通过外在的音响旋律来表现的,而外在的音响旋律,也只有在表现一个人的内在情感时才显得有意义。
音乐教学要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音乐教学要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山东烟台招远高职师训科吴吉荣英国有人曾说:“英国人最丰富的不是石油,也不是煤炭,而是英国人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是通过艺术激发和发展起来的。
”可见艺术想象在作用于人的创造性发展价值上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事实证明,西方艺术教育之所以走在世界的前列并诞生了莫扎特、贝多芬、巴赫等一批著名的音乐家,从某一个角度来看这与西方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过程方法”中明确指出:“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爱因斯坦也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由此可见,想象力是人类思考的原动力,也是创造的源泉。
那么,用音乐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是我们音乐教育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因此,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一、借助插图,激发想象课改后的小学音乐新教材,从封面的设计到插图、图片,都给人们新鲜感,它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可让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描述图中的人物,或谈谈自己观察插图的感受等,目的是尽力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上册,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中的“活动4”中的“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每一个画面都有一个简单的提示,具体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把每个画面编成一个故事,如例1把“兔妈妈幸福的一家”发展一下:“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兔妈妈幸福的一家。
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飞驰的鹰》教学
设计
课时:1课时
1、教材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飞驰的鹰》是一首赞美秘鲁民族英雄阿塔瓦尔帕的乐曲。
阿塔瓦尔帕为抵抗入侵的敌人,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人们把他比作翱翔在安第斯山的神鹰,以表示对英雄的敬仰、怀念之情,并将其看作是祖国的象征。
乐曲由排箫演奏,间有印第安人最古老的乐器竖笛参与演奏。
乐曲有两个主题,A主题速度徐缓,旋律悠长、沉重,表现人们对英雄牺牲的悲伤和怀念之情。
B主题是A主题旋律的变化发展,速度不变,情绪比较激动,蕴藏这一股内在的力量。
2、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大多数活泼、积极向上。
这学年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音乐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各种音乐要素、音乐体裁都比较了解。
能听辨一些常用的演奏乐器的音色,能视唱一些简单的乐谱等。
这些都为课堂内的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4、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5、学生用具:课本。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放飞想象的翅膀内容摘要: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音乐是听觉艺术,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
因为这一突出特点,用音乐打开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是我们音乐教育面临的崭新课题。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是儿童的天性。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用心感受音乐,充分挖掘教材内涵,通过创设情境氛围,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使音乐欣赏课堂成为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广阔天地。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想象力培养正文: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
音乐音响随时间的流动而展现,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然而它又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种文化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为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空间。
”正因为音乐这一特点,笔者认为,用音乐打开想象的闸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是我们音乐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那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一、用心感受音乐,激发想象火花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
心灵的语言只能用心去感受。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学生: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养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
一首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不会是相同的,每个人都要学会敞开心扉去聆听和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自己的遐想。
歌唱教学中的音乐想象文峰小学李正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抽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
孩子的童心是纯洁美妙的,如同一方洁白的纸张,有待我们去描画着色;如同一朵含苞欲放的蓓蕾,有待我们去浇灌催放;又如一只出壳的雏鸟,有待我们去精心哺育,使他长出羽毛丰满的翅膀,去迎接风雨的洗礼飞向未来向往的高空。
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接受言语能力差,感受音乐能力不强,给唱歌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我们必须在逐步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歌曲中词与曲的联系,做好抽象感受与形象感受之间的过渡,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
一、音乐是想象的大世界音乐的旋律,是幻想世界的载体。
它充满着芳醇浓郁绚烂多彩的诗情画意,但只有通过幻想和想象,才能亲临其境,有所观赏和领悟。
那些极富想象力的儿童音乐作品,更是童心幻想的大世界。
如:著名歌词作家李幼容,就是我国儿童音乐幻想创作的典范。
他从童年在母亲那儿听来的民歌、童谣,乡土传说和降妖除害的神龙与给人吉祥的仙鸟等故事产生了童年幻想,得到了启发,又经过苦苦思索,多方探求,为儿童写出了具有东方色彩的幻想组歌。
他的每一首幻想歌词,都以最能夸张的典型事物,以拟人化移情化的手法,构成一幕幕童话世界,使音乐幻想更具特色、更有魅力。
音乐幻想曲为童心织造着想象的彩翼,众所周知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就是题为《幻想曲》式的奏鸣曲。
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则是一曲具有浓郁幻想氛围的美丽童话。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为我们歌颂了美丽的爱情故事。
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名曲《天鹅之死》久享盛誉,令人心醉,问世以来,它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在世界各国传开,以它熠熠光照的优美形象,含蓄深邃的思想内涵,撼动人心的强烈激情,赢得无数听众的思索和神往。
我国中小学音乐欣赏教材中的《龟兔赛跑》《动物狂欢节》等更是启迪思想,开发智力的优秀幻想教材。
当我们把儿童带入这些音乐的梦幻世界的时候,怎能不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兴趣而展开想象的翅膀呢?那么,如何在唱歌课教学中,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培养音乐想象力呢?二、音乐教师应给童心插上想象的翅膀1、简介歌曲创作背景是“音乐想象”的先导。
小白船教案(优秀7篇)小白船教案篇一一、1.《小白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上第二单元的歌曲。
2、《小白船》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爱的朝鲜童谣,通过教学,可以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自由飞翔。
二、1.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用连贯、优美、柔和的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小白船》,并注意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了解朝鲜童谣,并用钢琴、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通过通过编创故事,使乐曲充满了生命力,变抽象为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三、1、要用柔美、连贯、统一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2、演唱时要掌握好三拍子强、弱、弱的规律,要以恬静朦胧飘渺的神情去演唱,四小节换一次气,保持气息连贯。
四、歌曲后半部分为三、六度平行的二声部合唱,要做到音准、声部的和谐,以达到让人遐想的意境,这对于声乐功底薄弱的学生来讲比较难。
但我会在学唱之前教他们练声用气,讲述简单的唱歌技巧,来达到声音上的声部统一,声音柔美。
五、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钢琴,多媒体,口琴及打击乐器等。
六、(一)组织教学本课以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引出仰望宁静夜空的一轮皓月时,所产生的一系列遐想,使学生如临其境。
在以月亮为主题的讨论中,让学生自由的'想象、表述,使其很快的融入到愉快的课堂教学中。
(二)导入新课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故事啊?知道的小朋友请举手回答,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要大胆勇敢一些,不要不好意思哦。
(生:相互讨论)2.师:好,我们请这位小朋友为我们讲一个。
(其他生:·瞪大眼睛在听····)3.师:真聪明,讲的很好很生动!好请坐。
4.下面老师也为你们讲个,好不好?(生:好、、、、、)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合唱与指挥《Flying Free》教案 课题: 合唱与指挥 课程:《 Flying Free》(中文: 自由飞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合唱指挥知识。 2.使学生初步了解合唱指挥,掌握知识和技能。 3.使学生感受齐唱与合唱的区别。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各声部协调统一。 第二课时:教授指挥手法,能指挥歌曲。 第三课时:整体处理歌曲的指挥与歌唱,能完整表演及指挥。 【教学方法和手段 】 利用谱例及丰富的音像音响资料进行辅助,结合教师的课堂讲授与钢琴弹奏示范共同完成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唱歌曲 【教学目标】 1. 教学生大体了解曲式结构特征。 2. 利用钢琴教唱歌曲,让学生学会歌唱歌曲。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能够完整的唱出歌曲,把握气息、情感变化及各声部和长音时的融合度。 难点:1.歌曲的弱拍起唱时的呼吸及准备,长音声部的融合。 2.元音在高位置的泛出,个别字的咬字、吐字。 【教学内容及手段】 一、 作品分析 flying free是一首十分好听的英语歌曲。 其作者是D.贝西格词。该作品的调式主要是a小调和C旋律大调,其中的变音有降b和升g两个音。整个乐曲的主要乐句特点是O × × ×|× × × ×|×----||
如谱例①
,大约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以乐句①的的弱起及节奏类型开始,是一种模进的方法。且歌曲三段中间大部分也使用了①的模进,旋律性稳定,呈波浪形的主题特征,节奏类型以等分节奏及长音组成,有四个声部进行演唱,每个声部交叉又融合,继而使得整首歌曲曲调优美、融合。而前奏,间奏及尾奏中钢琴和长笛进行伴奏,使得曲子更加悠扬,所以在演唱时要注意中低声区,用混合共鸣来增加声音厚度,从而用唱描绘出在高空中自由飞翔的意境。
二、 教唱部分 (一) 指导全体学生进行发生练习 1 2 3 4 | 5 4 3 2 | 1-----|| Miyi ma a (二) 各声部分开进行标唱并进行多次练习。 1.首先进行女高音声部的教唱,利用钢琴进行标示,让学生进行旋律的唱名的演唱。其次进行女低音声部的教唱 ,后进行男生声部的跟唱,。
虫儿飞音乐教案:激发孩子无限想象力激发孩子无限想象力的文章虫儿飞是一种神奇的生物,它们可以在空中漂浮,飞到各种各样的地方。
虫儿飞有着清脆而美妙的声音,这种声音让听到它的人们心情愉悦。
而虫儿飞音乐教案就是以虫儿飞这个生物为灵感,旨在激发孩子们的无限想象力,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
虫儿飞音乐教案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在虫儿飞音乐教案中,老师会教授孩子们乐符、节奏、音高等基础知识,让孩子们能够正确的理解和演奏音乐。
二、乐理知识的学习乐理知识是音乐教学中更深入的一部分,在虫儿飞音乐教案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学习乐理知识,孩子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和表现音乐。
三、音乐创作的训练音乐创作是培养孩子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方法,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喜欢音乐。
虫儿飞音乐教案中也会有针对性地进行音乐创作的训练,让孩子们能够在音乐创作中爆发出自己的创造力,写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四、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音乐欣赏可以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和热爱音乐。
在虫儿飞音乐教案中,老师会给孩子们播放各种各样的音乐,让他们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魅力。
在虫儿飞音乐教案中,老师还会进行音乐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和体验音乐。
这些游戏既有竞争性的游戏,也有合作性的游戏,孩子们通过游戏可以更好的理解和参与音乐学习。
虫儿飞音乐教案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它是一个多方面综合的教学方案。
通过虫儿飞这个形象,可以让孩子们在音乐学习中纷繁复杂的知识点中找到一个统一的主题,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虫儿飞音乐教案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音乐,也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
孩子们在学习音乐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老师会及时的给予指导和建议,让孩子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想象让童心自由飞翔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图片、故事等激发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语言描述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3.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让幼儿能够欣赏并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
二、教学内容:1. 图片想象:展示不同主题的图片,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描述图片中的场景、人物等。
2. 故事想象:讲述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引导幼儿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 美术创作: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美术创作,画出自己心中的美好画面。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引导:通过展示不同主题的图片,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故事启发:通过讲述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引导幼儿参与其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美术创作: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四、教学步骤:1. 图片想象:展示一张图片,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描述图片中的场景、人物等。
2. 故事想象:讲述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引导幼儿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 美术创作: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美术创作,画出自己心中的美好画面。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图片想象和故事想象环节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观察幼儿在美术创作环节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想象力的小组活动,让幼儿相互分享自己的想象成果,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2.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美术创作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亲子关系。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准备不同主题的图片,如动物、植物、人物、建筑等,用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 故事素材:选择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如童话、神话、科幻等,用于引导幼儿的想象力。
3. 美术材料: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美术创作材料,供幼儿进行美术创作。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而不是限制幼儿的思维,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
音乐教学:如何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飞翔
【摘要】音乐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想象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传统的音乐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学唱歌曲”音乐教育的艺术魅力,特别是音乐的乐感之美、意境之美、歌词的文学之美并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
如何让音乐教育发挥其应有的魅力,我认为要从课堂教学方式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天籁般音乐天空自由飞翔。
【关键词】音乐教学;课堂教学;想象力;培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联想和想象等心理过程达到对音乐的准确感知和深刻理解,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音乐教育的特点就是通过复杂的人类艺术形象思维——联想、幻想、想象等一系列的阶段,从而间接表现出客观世界。
音乐的形象性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表现和创造、鉴赏和评价能力的提高,所以在音乐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努力寻求听觉方面的感受,培养学生想象力,使其自由飞翔。
如何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我认为:
一、情景创设——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不同于绘画、造型、雕塑那样直观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使人们在头脑中产生想象而获得听觉形象,因而它具有“模糊性”的特征;同时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它又不像语言那样具有明确的语义,音乐语言——人类的第二语言
具有非语义的特点。
因此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难免会摸不着头脑,甚至报怨音乐作品太抽象、不易理解。
然而正是因为音乐作品的模糊性和非语义性的特点,才使她具有比其它的艺术形式更广阔的联想空间,也更具有无穷的魅力,只是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阅历和知识积累有限,加上接触音乐作品较少,很多学生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仅限于听流行歌曲,而对浩如烟海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却知之甚少,这也就难免会对一些作品难以理解或理解不能深入。
在教学实践中,用绘画、投影和多媒体等视觉手段,使音乐作品形象化,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化蝶》时,就可以给同学们播放视频,大家一边欣赏演唱一边看演员表演,即感受了音乐的节奏及韵律美,同时通过视觉感受又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学生反映这样的音乐课即轻松愉快又收获很多。
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景,从具体的情景入手感受抽象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意境,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有效地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有人说,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芳姿倩影,有时我们通过一个生动的画面就可以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具体丰富的联想。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一些生动的画面来创造一个联想的
空间,比简单地讲解更能使学生进入音乐意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二、合作学习——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
主”。
可见,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处于平等地位。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老师问学生,而少有学生问老师,如此以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抑制,他们只会墨守成规。
只有把自己融入学生中,做学生的朋友,注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交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才能激起学生的心灵火花。
对一首音乐作品的欣赏,如果只是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讲给学生听,那么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情感目标的培养,将是微乎其微的。
如果废除这种教师的一家之言的作法,则会是另一番天地,合作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由于教师的一家之言给学生带来的对问题不求甚解的度。
在合作教学中,由于营造了一种独立思考与合作互相结合的氛围,大力提倡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加强,思想得到了解放,更好地使学生发挥丰富的联想,从而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作品时,可让学生自己寻找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有关的背景材料,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背景知识,先在课前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记下在欣赏过程中还不能完会理解的地方,或者是自己有独到的见解之处。
在上课时,让同学们就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疑问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多同学介绍了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知识并谈了对作品的理解和看法。
如有的同学了解到越剧中有关于梁祝的剧目,民间有关于梁祝的民歌,甚至有同学还演
唱了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音乐创作的通俗歌曲;同时大家还可以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大家的相互交流讨论,同学们加深了对这部作品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再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欣赏时我不时地穿插讲解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特点,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大家积极地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这种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主动接受美的教育的同时,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联想感悟力
我们在进行音乐分析时常常会发现,对比的手法在许多音乐作品中是被经常使用的一种创作方法,而在一些器乐体裁中,对比恰恰是音乐创作的重要原则,比如三部曲式就是对比性原则运用的最典型的例子,在绝大多数音乐作品中即有乐段的对比又有乐句的对比,可以说对比是音乐发展的基本动力。
因此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对音乐情感、音乐形象的感知往往是在比较中进行的。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把比较法运用到欣赏教学中,能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清晰地辨别声音效果,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比较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局面。
通过比较法的运用学生感觉对作品的理解不再抽象和漫无边际,而变得即具体又生动形象,因而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用比较法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对比中加强对音乐的节奏、旋情感等
诸多要素的理解,加深对作品形象的认识和记忆,能更好地实现对优秀的音乐作品的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比较分析,学生自然而然地抓住了音乐的主题形象,理解了作品的主旨。
学生即受到了音乐美的熏陶,又在思想上得到了无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