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脑梗死发病机制探讨-30分钟-20110620
- 格式:pdf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63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王建平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3(019)017
【摘要】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及病理生理过程中都有着重要作用.该文从脑血管的炎症性改变、传统的危险因素和炎症之间的关系、病原微生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作用、其他微生物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等方面对炎症或感染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中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探讨炎性反应与几个常见的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总页数】3页(P3104-3106)
【作者】王建平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1.02
【相关文献】
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不同发病机制的危险因素分析 [J], 杜真真;张灿飞;汤媛媛;马弯弯;贾小飞;黄丽娜
2.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特征及远期预后 [J], 董大伟;袁定新;王建民;辛秀峰;黄立安;徐安定
3.青年群体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不同发病机制的危险因素分析 [J], 梁莉;颜循金;覃祖业;张兆
4.青年群体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不同发病机制的危险因素分析 [J], 梁莉;颜循金;覃祖业;张兆;
5.阿加曲班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动脉-动脉栓塞发病机制患者的疗效 [J], 张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发病机制、主要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
因素的研究进展
陈永明;王慧玲
【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18(26)10
【摘要】近年来,脑梗死病因学分型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在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所占比例较高,患者病情较严重,预后较差.动脉粥样硬化是LAA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可导致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及血栓形成,继而引起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急性中断及缺血、缺氧性坏死,临床表现以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为主.笔者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旨在综述LAA脑梗死发病机制、主要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LAA脑梗死的认识.
【总页数】4页(P6-9)
【作者】陈永明;王慧玲
【作者单位】015100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014000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内蒙古包钢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3
【相关文献】
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不同发病机制的危险因素分析 [J], 杜真真;张灿飞;汤媛媛;马弯弯;贾小飞;黄丽娜
2.青年群体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不同发病机制的危险因素分析 [J], 梁莉;颜循金;覃祖业;张兆
3.青年群体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不同发病机制的危险因素分析 [J], 梁莉;颜循金;覃祖业;张兆;
4.基于CISS分型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在替罗非班治疗后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 [J], 李东仕;戴颖仪;张竹;卢海克;刘新通;梁肖玉
5.基于CISS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分析 [J], 周林涛;钟池;许晓伟;王晓琳;邢国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梗、脑梗,祸根究竟是谁?
坏胆固醇等血液垃圾沉积在血管壁上,会损害堵塞血管、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可导致血栓形成、冠心病、脑梗、脑卒中、偏瘫、失智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对抗动脉粥样硬化,要控制降低坏胆固醇,
更重要的是,攀达康认为要激活利用人体自身的脂代谢机制来平衡血脂。
人体自身的血脂代谢平衡机制就是:高密度脂蛋白能够清除坏胆固醇等血液垃圾,并把它们运到肝脏代谢后、通过胆管肠道排出体外。
这个脂代谢机制理论获得了1985年诺贝尔医学奖,应该被高度重视和在实践中运用。
维持血脂代谢平衡的关键就是要保证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要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这样就能依靠人体自身的代谢机制平衡血脂、清除血液血管垃圾、防止及逆转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证实,每100毫升血液中的HDL升高1毫克,可使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