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课件分则
- 格式:ppt
- 大小:689.00 KB
- 文档页数:20
第一章 刑法各论概说一、刑法分则体系刑法分则将各类犯罪及其所包含的具体犯罪按一定的标准和顺序进行排列所形成的有机体,为刑法分则体系。
1、刑法分则将犯罪可以分为十类罪,一类罪中又包含若干种具体的犯罪。
2、类罪及具体犯罪的划分及排列是有一定标准和顺序的3、各罪形成有机体(相互联系,形成整体)举例二、刑法分则条文结构(一)刑法分则条文应然结构(罪名、罪状和法定刑)(二)罪名1、定义:2、种类 1)根据客体的不同可分为:类罪名、亚(分)类罪名和具体罪名 2)根据罪名所表示的犯罪行为多少来划分可分为:单一罪名、选择罪名和概括罪名。
单一罪名:只反映一种犯罪行为的罪名。
如故意杀人罪选择罪名:反映多种犯罪行为,可以分解适用的罪名。
如拐卖妇女、儿童罪。
概括罪名:概括多种相近的犯罪形式,不能分解适用的罪名。
如票据诈骗罪。
3)我国确定罪名的现状条文中并非全部都规定罪名。
由司法解释来确定。
(三)罪状分则对具体犯罪构成的描述,被称为罪状。
(四)法定刑1、定义:刑罚种类和刑罚幅度2、法定刑与宣告刑的区别四、刑法分则学习的重点内容(一) 具体犯罪的构成的理解如盗窃罪犯罪构成的理解(二) 具体犯罪中罪与非罪的界限如诈骗罪与经济纠纷的区别(三) 某些具体犯罪中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如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区别第二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一、概述1、定义: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的行为.2、类罪构成要件1)本罪的客体是国家安全。
2)本类犯罪的客观方面3)本类犯罪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也有少数犯罪是特殊主体4)本类犯罪主观方面均是故意犯罪。
本类罪共有十二个具体罪名。
自学(国家安全的概念)第三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类罪定义二、类罪构成(一)客体是公共安全什么是公共安全?对此有不同的表述:1、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是公共安全:2、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财产安全。
3、不特定的少数人或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及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的关系。
一、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 与刑法典的总则和分则相对应,刑法学体系由刑法总论和刑法各论构成。
刑法总论与刑法各论的关系同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一样,也是一一般般与与特特殊殊、抽抽象象与与具具体体的关系。
总论研究的是关于犯罪与刑罚的共通性规定,是一般性的问题,起指导、补充各论的作用,而各论研究的则是关于犯罪与刑罚的具体、特别的规定,对总论起着补充和深化的作用。
二、刑法各论的研究意义及方法(一)刑法各论的研究意义 研究刑法各论对于指导刑事司法实践、刑法理论的发展和刑事立法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表现在: 1 指导司法实践的正确定罪和量刑 2 发展刑法总论的一般原理 3 完善刑事立法二、刑法各论的研究意义及方法(二)刑法各论的研究方法 各论所研究的刑法分则的规定是一个个具体罪名的规定,具有多样性、多变性的特征。
因此,在对刑法分则展开研究的时候,必须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
总结起来,主要有两个: 与时时俱俱进进的方法。
理论论联联系系实实际际的方法。
1 、与 2 、理第二节刑法分则的体系 一、刑法分则体系的概念和意义 二、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特点一、各罪的社会危害性的程度,并适当考虑各罪之间的关系,基本上从重到轻依次排列。
(一)我国刑法以同第三节刑法分则规范的结构 一、罪状 二、法定刑 三、罪名第三节刑法分则规范的结构 刑法分则的具体条文通常由罪状和法定刑两部分组成。
比如,刑法第234条第1款规定: 故年年以以下下有有期期徒徒刑刑、、拘是法定刑。
故意意伤伤害害他他人人身身体体的,处三三拘役役或或者者管管制制。
前一句是罪状,后一句 同时,由于罪状与罪名的关系十分密切,因而这一节也对罪名进行论述。
一、罪状罪状状: : 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基本犯罪构成的描述。
刑法分则各条文中的是罪状的标志,即只要分则条文所规定的是具体的罪状和法定刑,那么,处之前的的所表明的就是罪状。
有的刑法条文中规定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罪状。
主编:李洁副主编:张旭徐岱第十九章刑法各论概述⏹导读:刑法各论是刑法学的组成部分,与刑法总论共同承担着认定犯罪、适用刑罚的重任。
本章是各论的概述,概括介绍了各论的研究内容、刑法分则体系的含义和特点以及刑法分则规范的结构等内容。
刑法各论以刑法分则为研究对象,起着指导实践正确定罪量刑、发展刑法总论、完善刑事立法的重要作用。
我国刑法分则根据同类客体,将犯罪分为十个种类,并按照由轻到重的顺序依次排列。
刑法分则规范由罪状、法定刑和罪名三部分构成。
第十九章刑法各论概述⏹第一节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及意义⏹第二节刑法分则的体系⏹第三节刑法分则规范的结构第一节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及意义⏹一、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二、刑法各论的研究意义及方法一、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我国刑法总则中规定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以及认定犯罪和适用刑罚的一般原理,刑法分则研究每个具体罪名的认定及应受的刑罚。
⏹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一、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与刑法典的总则和分则相对应,刑法学体系由刑法总论和刑法各论构成。
⏹刑法总论与刑法各论的关系同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一样,也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总论研究的是关于犯罪与刑罚的共通性规定,是一般性的问题,起指导、补充各论的作用,而各论研究的则是关于犯罪与刑罚的具体、特别的规定,对总论起着补充和深化的作用。
二、刑法各论的研究意义及方法(一)刑法各论的研究意义⏹研究刑法各论对于指导刑事司法实践、刑法理论的发展和刑事立法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表现在:⏹1 指导司法实践的正确定罪和量刑⏹2 发展刑法总论的一般原理⏹3 完善刑事立法二、刑法各论的研究意义及方法(二)刑法各论的研究方法⏹各论所研究的刑法分则的规定是一个个具体罪名的规定,具有多样性、多变性的特征。
因此,在对刑法分则展开研究的时候,必须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
总结起来,主要有两个:⏹1 、与时俱进的方法。
刑法分则课件 (10)主编:李洁副主编:张旭徐岱第二十四章侵犯财产罪⏹导读:侵犯财产犯罪在刑事犯罪中一直占有相当的比重,特别是抢劫、盗窃、诈骗等犯罪呈趋重态势。
要维护社会财产秩序的稳定,必须正确认识侵犯财产罪中各个罪名的特征,合理界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并依法量刑。
侵犯财产罪一章共有14个条文,12个罪名。
根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夺取型犯罪;窃取、骗取、诈取型犯罪;侵占型犯罪;挪用型犯罪和破坏型犯罪五类。
其中,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等罪名是本章的重点罪名,所涉及的争议问题比较多。
侵犯财产罪中的非法占有的目的、犯罪对象、抢劫罪中加重处罚情节的理解等问题是刑法理论中争论的焦点。
而对于盗窃罪数额的认定、侵犯财产罪中各个罪名之间的界限以及与其他章节中相关罪名的界限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
第二十四章侵犯财产罪⏹第一节侵犯财产罪概述⏹第二节夺取型犯罪⏹第三节窃取、骗取、诈取型犯罪⏹第四节侵占型犯罪⏹第五节挪用型犯罪⏹第六节破坏型犯罪第一节侵犯财产罪概述第一节侵犯财产罪概述⏹一、侵犯财产罪的一般问题⏹二、侵犯财产罪的种类侵犯财产罪的一般问题⏹侵犯财产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攫取公私财物,以及挪用、毁坏公私财物或者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
侵犯财产罪的犯罪构成侵犯财产罪一般问题⏹目前,侵犯财产罪的共性问题中,争议最大且最为复杂的是非法占有目的的认识以及犯罪对象的理解。
⏹(一)非法占有目的⏹我国刑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侵犯财产罪具有特定的犯罪目的,但是无论在刑法理论中,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承认取得型犯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在我国,刑法学界对非法占有目的的认识也存在分歧,主要观点包括:(1)非法所有说(2)相当于大陆法系的折中说;(3)意图占有说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二)犯罪对象⏹侵犯财产罪的对象是财物,我国刑法对侵犯财产罪的对象表述为公私财物,即公共财产和公民私人财产。
刑法第91条和第92条有规定,法律对财物的规定比较清楚,但司法实践中,对财物的理解与适用还是存在着不少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