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数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18.83 KB
  • 文档页数:2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6.1 数列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

(2)理解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

(1)能观察一个简单的无穷数列有限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2)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项;

(3)通过相关问题的解决,培养观察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数据处理技能。

情感目标:

(1)经历数列的认识过程,养成有序思维.

(2)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并且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数列中的一项.【教学难点】

根据数列的前若干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教学设计】

通过几个实例讲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项、首项、项数、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讲解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

从几个具体实例入手,引出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学生往往不易理解什么是“一定次序”.实际上,不论能否表述出来,只要写出来,就等于给出了“次序”,比如我们随便写出的两列数:2,1,15,3,243,23与1,15,23,2,243,3,就都是按照“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因此它们就都是数列,但它们的排列“次序”不一样,因此是不同的数列.

例1和例3是基本题目,前者是利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项;后者是利用通项公式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数列中的项,是通项公式的逆向应用.

例2是巩固性题目,指导学生分析完成.要列出项数与该项的对应关系,不能泛泛而谈,采用对应表的方法比较直观,降低了难度,学生容易接受.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后记】

项目反思点

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有关知识;

是否能利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

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是否参与有关活动;

在数学活动中,是否认真、积极、自信;

遇到困难时,是否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克服;

学生思维情况学生是否积极思考;

思维是否有条理、灵活;是否能提出新的想法;是否自觉地进行反思;

学生合作交流的情况学生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在交流中,是否积极表达;是否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学生实践的情况

学生是否愿意开展实践;

能否根据问题合理地进行实践;

在实践中能否积极思考;

能否有意识的反思实践过程的方面.【课题】6.2 等差数列(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

能力目标:

(1)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公式,解决数列的相关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

(2)应用等差数列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处理数据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经历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探索,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

(2)赞赏高斯等数学史上流传的故事,形成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计】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等差数列应用举例.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难点是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以及知识的简单实际应用.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很重要,所用方法叫逆序相加法,应该让学生理解并学会应用.等差数列中的五个量1a 、d 、n 、n a 、n S 中,知道其中三个,可以求出其余两个,例5和例6是针对不同情况,分别介绍相应算法.

例7将末项看作是首项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以这类习题作为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 行为 学生 行为 教学 意图 时间

*揭示课题

6.2 等差数列.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趣味数学问题】 数学家高斯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显示出极高的天赋.据传说,老师在数学课上出了一道题目:“把1到100的整数写下

从小故事讲起

过 程

行为 行为 意图 间

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

对于这些十岁左右的孩子,这个题目是比较难的.但是高斯很快就得到了正确的答案,此时其他的学生正在忙碌地将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流出了汗水.

小高斯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他观察这100个数

1, 2, 3, 4, 5, …,96, 97, 98, 99, 100.

并将它们分成50对,依次计算各对的和:

1+100=101 2+99=101 3+98=101 4+97=101 5+96=101 …… 50+51=101

所以,前100个正整数的和为

101⨯50=5050.

质疑 引导 分析

思考 参与 分析

引起 学生 兴趣

10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从小到大排列的前100个正整数,组成了首项为1,第100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小高斯的计算表明,这个数列的前100项和为

()2

1001001⨯+.

现在我们按照高斯的想法来研究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将等差数列{}n a 前n 项的和记作n S .即

12321n n n n S a a a a a a --=+++

+++. (1) 也可以写作

总结 归纳

思考 归纳

带领 学生 总结 问题 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