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发猪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的科学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162.04 KB
- 文档页数:2
I猪病防制I兽医导刊2012fg ̄g2Rg
一 我圜当前猪瘸总体现状 1.疫病种类多而复杂。有病毒 病、细菌病、寄生虫病等等。 2.毒株的变异加剧和多样性、 新毒株的出现、新病原的感染,增 加了猪病的复杂性和防控的难度。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 多样性、欧洲型毒株),猪流行性腹 泻病毒新毒株,猪细环病毒(TTsuV) 和嵴病毒(Kobuvirus)等。 3.病原的共感染和继发感染导致 临床的复杂性加剧,影响诊断的准确 性和控制成效。包括病毒之间的共感 染,病毒与细菌之间的共感染,继发 性细菌感染。 4.病原的隐性带毒和亚临床感 染,导致猪群处于亚缝康状态、种 猪带毒而造成病原的扩散和传播。 5.规模化养猪场病原的污染不 断升级,疫病的压力不断加大。 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一)现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严重影 响我国养猪生产的一大疫病。高致 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 PRRSV)的出现以及近几年的流行, 加剧了我国养猪生产中猪繁殖与呼 吸综合征的复杂性。HP—PRRsV无 处不在,感染与疫情暴发过的猪场, 22 f投稿信箱sydk2007@263.net 病毒就会在猪场反复循环,后备母 猪、种猪都会带毒,成为猪场的传 染源,哺乳仔猪、保育猪或成长育 肥猪会反复感染和发病。 1.HP-PRRSV仍然呈现高致病 性,但基因组已出现微小变异。从 发生疫情的猪场(群)来看,HP— PRRsV的致病性和毒力仍然没有降 低,一旦猪场(群)发病,仍然呈 现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母猪大 批流产。 2.由HP--PRRSV引发的疲情仍 然频发。近几年,HP-PRRSV对养 猪生产的影响并未停歇,特别是中、 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疫情不断,一 年四季都会发生。 3.发病猪群的临床表现呈现多 样化。HP—PRRSV感染后,临床表 现呈现多样化,出现发烧、体温升高; 呼吸道症状,如喘气、咳嗽、呼吸 困难;消化道症状,如腹泻;神经 症状;母猪繁殖障碍。 4.HP--PRRSV是目前我国的优 势流行毒株,是引发猪繁殖与呼吸 综合征疫情的主要毒株。2009年对 PRRSV的监测,高致病性毒株占 37/43(86%)。2010年至今,我们 仍然从不少发病的猪场分离和检测 到HP-PRRSV。 5.我国PRRSV毒株呈现多样化 趋势。我国的PRRSV以北美洲型 (基因2型)毒株为主,但毒株呈现 多样化(遗传与致病性上的多样性)。 有的猪场存在两个以上的毒株,有 重组毒株的存在,包括野毒间的重 组毒株、疫苗毒株和野毒株的重组 毒株。重组是PRRSV变异的重要 分子机制,目前发现两毒株共感染 后7天即可分离到重组病毒,Nsp2、 ORF3、ORF5基因间的重组和基因 内重组现象。我国已发现欧洲型(基 因1型)毒株的存在,而且毒株间 存在明显的基因组差异。 (二)防控中的科学问题 1.疫苗毒株的选择与减毒活疫 苗的合理科学使用。 2.猪场个性化的免疫程序的建 立与应用。 3.饲养新技术在猪繁殖与呼吸 综合征控制中的应用。 4.综合防控技术与区域净化的 实施。 三.猪圆环病毒病(猪啁环 病毒相关疾病。PCVAD) (一)现状近年来,随着猪圆环 病毒疫苗的上市,猪圆环病毒病受 到广泛关注。 1.猪圆环病毒2型(PCV2)已成 为我国猪场常在的感染,感染十分普 遍,感染率高,一般猪场PCV2的检 测与血清学抗体检测的(下转27页)
的情况下,把低于常温的口蹄疫疫 苗直接注射到机体中,自然产生不 同程度的反应。 二.对策 (一)消除猪机体应激因素 1.尽量避免外来应激因素(如 强烈阳光、长途运输、低于常温的 口蹄疫疫苗等)的影响。首先,畜 主或商贩从较远的地方把猪拉到市 场销售时,不要喂得太饱,若遇太 阳光太强时,一定找个阴凉的地方, 用一些树叶等东西遮盖猪体。若从 外地把猪拉到本县,小猪放在车上, 可适当向车顶或车内洒些水降温,以 防止中暑;其次,小猪到市场销售时, 市场服务中心优先安排一个专门供 小猪休息的地方,待小猪休息20分 钟左右,猪的生理功能基本恢复正 常后再进行免疫接种。再次,检疫 部门在进行监督,对猪进行补针时, (上接22页)阳性率很高。 2.猪场(群)有PCV2感染不 等于发病,有PCV2感染不等于就 有圆环病毒病。 3.PCV2对我国养猪产生的危 害,主要有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 征(PMWS)、皮炎与肾病综合征 (PDNS)。前者在猪场的发病率一般 不超过10%,后者在猪场可见散发 性病例。PCV2感染猪群易继发如副 猪嗜血杆菌病等细菌性疾病;与其 他病原如PRRSV的共感染,增加临 床的复杂性。 我国PCV2呈多基因型态势,但 PCV2b是优势基因型。 (二)防控中的科学问题 1.综合防控技术。 2.疫苗免疫接种,可控制和降 低PWMS的发生率,提高生产性能。 必须配备一些应急药品如肾上腺素、 地塞米松等。 2.消除机体内在应激因素。驱 除猪体内的寄生虫一蛔虫。要对广 大养殖户进行科学地宣传,使群众 了解给猪驱虫的重要性,对自家的 猪进行科学地驱虫,一般猪60~90 日龄驱虫一次,90~120日龄驱虫 一次,150日龄再驱虫一次。 (二)发生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对症治疗 1.紧急皮下注射促肾上腺素 20~40个单位,必要时隔半小时再 注射一次。 2.根据情况合理肌肉注射地塞 米松。 3.静脉注射生盐水和 ~100 葡萄糖注射液,每次注射300~500ml。 4.肌肉注射黄麻素20~25 mg, 必要时1 h后再注射一次。 5.必要时结合一些抗菌素药物, 3.应区分PCV2感染与猪圆环 病毒病。 四.猪流行性膜泻 (一)现状从去年年底至今,不 少地区的很多猪场发生仔猪腹泻, 引起广泛关注。 1.流行面较广,很多地区猪场 均有发生,呈暴发性流行。 2.发生于哺乳仔猪,大多3~l0 日龄以内,发病最严重,呈现高发 病率,高死亡率,导致整窝发病、 整窝死亡。发病率100%,病死率 80%~1O0%。发病猪呈水样腹泻, 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他阶段的猪和 母猪很少发病,虽有的猪场可见病 例,但症状轻。 3.基于我们对北京、河北、山东、 河南、浙江等地区12个发病猪场的 兽医导刊2o12年第2期I猪病防制I 以防止其他疫病感染。 6.农村由于一时难以找到上述 药品,可适当灌服一些红糖或白糖 以缓解病情。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防疫 员的素质“两防”期间一定要加强对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免疫接种技术培 训,使防疫员熟练掌握防疫基本知识 和技术操作要领。在对猪进行免疫接 种时要做到“三必须三不得”,“三必 须”即:一是必须对防疫器械进行严 格消毒,免疫过程中做到一畜一针; 二是必须严格按照免疫接种相关技术 规程进行操作;三是必须在对猪进行 免疫接种后注意观察和及时发现副反 应并及时进行治疗。“三不得”即: 一是不得在猪的病、瘦弱或不明原因 减食时暂不对猪进行接种;二是不得 对母猪怀孕后期进行接种;三是不得 使用破损或过期无效的疫苗对猪进行 接种。口 临床粪便和肠道组织样本的病原学检 测结果表明,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 病原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对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表明,是 一种新的毒株,其S基因与我国邻 国——韩国的毒株同源性最高。 (二)防控中的科学问题 1.PEDV新毒株的病原学特性和 致病特性。 2.针对PEDV新毒株疫苗的研制。 3.PEDV新毒株以及仔猪腹泻多 病原的检测技术。 4.其他病原在仔猪腹泻中的协 同致病作用。口
投稿信箱sydk2007@263.net I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