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概况
- 格式:pdf
- 大小:162.21 KB
- 文档页数:3
高血压的全球流行病学数据高血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它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据全球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死亡。
本文将对全球流行病学数据进行详细介绍,让我们更加了解高血压在全球范围内的严重性和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收缩压(收缩期血压)≥140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舒张期血压)≥90mmHg。
这个定义也被称为收缩压/舒张压(SBP/DBP)≥140/90mmHg。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没有明确病因的血压增高,而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
根据全球卫生组织的估计,目前全球约有13亿人患有高血压,占全球成年人口的25%。
据统计,高血压患病率在过去几十年里逐渐上升,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
这与生活方式的变化、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因素有关。
预计到2030年,全球高血压患病率将继续上升,达到15亿人,占全球成年人口的29%。
高血压在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
根据全球卫生组织的数据,非洲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低,约为17%,而东亚地区的患病率最高,约为37%。
在发达国家,高血压患病率普遍较高,如美国患病率为32%,加拿大为25%,欧洲国家平均患病率为25%。
高血压的流行对公共卫生产生了严重影响。
它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而心脏病和中风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
根据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970万人死于高血压相关疾病,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7%。
高血压还与糖尿病、肾脏疾病、失明和其他健康问题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的管理和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根据全球卫生组织的数据,尽管有大量的患者被诊断出患有高血压,但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高血压和糖尿病,危险的“孪生兄弟”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无论饮食还是生活习惯都与过去有所不同,科技水平提高,更多的智能化产品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中。
人们吃得好,运动少,加之人口老龄化加剧,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每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就会增加四分之一。
现阶段已有高达1.2亿的中国人患有高血压。
而糖尿病的数据也是相当惊人的,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有1.1亿的糖尿病患者,患病率高达11.6%,高居世界首位。
2018年20岁-79岁之间的人群中,大约有 400 万人死于糖尿病。
临床医学研究证实,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同时患有高血压的概率明显的要高于普通人,大约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同时伴有高血压。
老年糖尿病人的高血压发病率可高达60%,而已出现糖尿病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几乎无一例外都患有高血压。
糖尿病人同时患有高血压会加重对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损害,糖尿病可导致高血压,高血压可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二者互相作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病变的概率比单纯高血压的患者高出约三倍。
除了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也会加速视网膜及肾脏的病变。
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高度重视高血压的防治。
为什么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易出现高血压呢?1、糖尿病导致的代谢紊乱,可使血脂升高,而高血脂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发病因素。
2、糖尿病对血管紧张素非常敏感(查新这种说法的准确性),而血管紧张素具有使血压升高的作用。
3、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坏,而肾血管的损害导致血压升高。
4、糖尿病患者因长期的高血糖,血管壁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血液粘稠度的增加使血管内部的阻力变大,这些因素都可以引起高血压。
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高度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在血糖管理的过程中也要加强血压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为了更好控制血糖、血压,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它们的控制目标:1、针对单纯的高血压患者,按照我国高血压治疗指南,血压要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但是如果是同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的,血压就要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这样才能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或进展。
第一章测试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指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A:8.9%B:25.2%C:2.2%D:45.15%答案:B2.虽然2012年我国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状况比2002年有所改善。
A:错B:对答案:B3.EAR是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A:对B:错答案:A4.长期摄入某营养素推荐摄入量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
A:错B:对答案:B5.AI是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人量。
A:对B:错答案:A6.UL是一个建议的摄入水平。
A:错B:对答案:A7.SPL是A: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B:推荐摄入量C: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D:特定建议值答案:D8.近十年,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轻微的下降趋势。
A:错B:对答案:A9.近几十年,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A:对B:错答案:A10.适量运动能降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重力性休克的患者,发病原理是因疾跑后立即站立不动,血液大量积累在A:头部B:上肢C:下肢D:肝脏答案:C2.精神紧张性晕厥的发病原理是A:大量血液积聚在下肢B:体内血液重新分配的反应能力下降C:腔静脉血液回流受到妨碍D:广泛周围小血管扩张答案:D3.某运动员夏天进行长时间剧烈运动时,汗流浃背,为了预防肌肉痉挛,可以适当的补充A:蛋白质B:维生素AC:运动饮料D:生理盐水E:矿泉水答案:CDE4.晕厥前患者出现全身软弱无力,头昏,眼前发黑,耳鸣、恶心,出虚汗和面色发白,应立刻让患者采取A:半卧位B:头低脚高位C:平卧位D:侧卧位答案:B5.肌肉痉挛多发生于A:太极拳B:足球C:游泳答案:BCD6.运动性腹痛是指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或诱发的腹部疼痛。
A:对B:错答案:A7.肌肉痉挛好发于大腿股四头肌。
A:错B:对答案:A8.运动性血尿指健康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血尿,经详细检查,未发现其它原因。
高血压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高血压,也被人们称为“高血压症”、“动脉性高血压”,其实是一组症状复杂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血压长期维持在高于正常值的情况下。
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长期患者不仅容易出现类似于心肌梗塞、脑卒中这样的心血管意外,而且会伴随肾脏、眼睛、甚至是生殖系统等多种器官的严重损害。
本篇文章主要根据目前相关研究,浅析高血压在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特点,旨在帮助公众了解并更好地预防高血压这一疾病。
一、高血压的现状据统计,目前全球有约10亿人口患有高血压,其中约75%的患者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居住。
不过在发达国家,高血压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早在2008年,美国的一项研究就发现,美国成年人患高血压的比例已经达到29.2%。
中国的数据也不容小觑,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已经接近三成。
二、高血压与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的关系虽然高血压患者已经如此之多,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至今依然不是非常清楚。
不过从大量的研究成果来看,高血压和生活方式、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研究发现,高盐饮食及高热量饮食会导致血容量增多,助长高血压的发生。
此外,营养丰富的食物比如水果、蔬菜也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一项基于中国南京成年人的调查显示:肉类、鱼类摄入量、脂肪及糖的摄入量等饮食习惯与高血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运动不足在大批量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运动对于高血压的影响十分显著。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管阻力,有助于高血压的防治。
3、遗传因素高血压与遗传因素的相关度始终非常高。
一些研究表明,单基因的与血压相关的突变与高血压很难预测和量化。
而一些复杂的遗传因素,例如身体质量指数、胆固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都是高血压的潜在危险因素。
4、环境因素还有一些环境因素,如职业因素(如工业粉尘、噪声等)和生活环境因素(如大气污染、光污染等),都与高血压的危险性有一定的关系,这一点也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证实。
高血压的现状和流行趋势高血压现状和流行趋势:高血压是最常见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1991年对15岁以上94万群抽样普查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1.26%与1979-1980年相比10年间患病率增加25%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为遏制心血管病高峰到来保证民健康保证下世纪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高血压病防治积极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同时控制整群血压水平已刻不容缓为迎接严峻挑战更新知识进步提高高血压防治科技含量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组织国内行政管理、预防医学、心血管、肾脏、内分泌和妇产科专家共同讨论、总结、分析近年来国际、国内高血压病防治经验及流行病学、大规模临床试验科研成果参考《1999WHO/ISH高血压处理指南》和《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六次报告》撰写《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我国高血压病诊断、治疗标准进行自1959年以来第五次全面修改目是根据我国当前条件和国际上共识指导内科及心血管病专业医生防治高血压病治疗高血压目不仅降低血压本身还全面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危险是多因素因此高血压治疗还应包括影响高血压患者其它危险因素治疗虽然严重高血压造成死亡率和罹患率最高但群中轻、中度高血压影响面最广故防治应以此为重点高血压诊断和分层方面本指南采纳《1999年WHO/ISH指南》标准使我国高血压防治既根据自己条件和经验又与国际接轨高血压是多因素疾病临床治疗中应根据病的临床表现、遗传、社会和背景因而异地作最佳选择本指南仅供原则指导非指令规定1.1国外高血压病的流行趋势回顾国外高血压流行病学的演变历程分析其规律有助我国制定防治方针1.1.1发达国家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学的演变历程发达国家中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流行情况随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大约经历四阶段:第1期又称瘟疫期工业化发展之前生产、生活水平不高群中的主要问题是传染病、饥荒和营养缺乏心血管病仅占5-10%主要为风湿心脏病第2期随着发展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传染病认识的深入和治疗的改进上述疾病发病率下降口平均年龄增长饮食结构改变盐摄入量增高以致高血压、高血压心脏损害和出血脑卒中患病率增加因高血压病未能有效控制群中10-30%死上述心血管病如目前的非洲、北亚和部分南美地区第3期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收入增加生活逐渐富裕食物中脂肪和热量增辐通发达体力活动减少冠心病和缺血脑卒中提早出现55-60岁的群动脉粥样硬化的死亡占35-65%群平均寿命下降如东欧第4期由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病是公共卫生问题号召全社会防治其危险因素随着医疗技术和药品不断进步动脉粥样硬化的死亡降至50%以下且多发生65岁以上群目前北美、西欧和澳、新等地区和国家正处此阶段1.1.2发展中国家面临心血管病大流行多数发展中国家亦基本上按上述四阶段发展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口迅速增长和老龄化使出生率与平均寿命同步增长:加之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收入增加足以购买各种食物但平衡膳食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知识不够普及摄食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过多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节奏紧张吸烟、饮酒无节制遂使心血管病成为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一主要死亡原因预测心血管病将亚洲、拉美、中东和非洲的某些地区大规模流行印度1990年非传染疾病占总死因的29%据预测至2020年将升至57%中国将由58%升至2020年的79%其中心血管病占首位20年后心血管病将发展中国家流行其中主要是脑卒中和冠心病1.2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基础、策略和任务1.2.11959、1979、1991年我国卫生部、医科院组织三次全国血压普查解我国不同时期的高血压流行趋势为不同时期制定防治方针提供依据1969年阜外医院首钢建立第一群防治基地70年代各地陆续建立一批能够长期、动态监测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的防治基地为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流行趋势的监测和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治方案的探索建立良好基础其后改革开放之初中美合作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比研究和中国MONICA研究受到国际上的重视80年代至90年代初作为国家“七五”、“八五”攻关课题国内20单位协作对南、北不同地区的10余群进行心血管病发病、死亡和危险因素监测发现近10年间多数队列群平均血压、血清胆固醇和体重指数上升认定影响我国高血压的发病因素是:基线血压偏高、超重和饮酒;血清胆固醇偏低为脑出血发病危险因素之一;肯定钠与血压的正向相关关系还证明血压升高是我国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此期间还7城市开展控制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和增加运动等危险因素的干预5年后干预队列群脑卒中发病率下降约50%死亡率下降约45%儿童时期开始预防成高血压的战略研究当时已提上日程经北京、上海的8地区共2万余名儿童、青少年人群的调查初步提出小儿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家族史、高盐摄入量和肥胖并对近二万名易患儿童及青少年进行历时5年的早期干预和一级预防研究90年代初作为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北京、上海、长沙和北京房山区家村和首都钢铁公司的二分厂进一步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人群防治4年后研究证明以控制高血压为主要段以及经常强化健康教育可以改变社区人群行为危险因素水平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作为“九五”攻关课题“我国心血管病发病趋势预测及21世纪预防策略研究”继续监测我国不同地区1991年以后的变化趋势此研究尚进行中值此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些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疾病谱变迁的宝贵资料不但丰富心血管病随社会的经济、科学、文化发展而变化的规律而且我国的流行病学研究成果及据此制定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更为发展中国家的心血管病的控制提供借鉴90年代我国更加重视高血压的群体防治工作制定《全国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防治1996-2012年规划》1997年起全国23省、市、自治区建立以高血压防治为重要内容的慢非传染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点1998年卫生部正式确定每年的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全国范围内掀起防治高血压宣传活动的高潮科研方面60年代初提出的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的快速综合治疗已充分认识到高血压是身心疾病是医学领域内实行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成功范例80年代起我国围绕高血压的防治组织“上海硝苯地平降压治疗临床试验”(STONE)、“中国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Syst-China)“卒中后降压治疗临床试验”(PA TS)等多项大型临床试验与新西兰和日本合作完成“血压、胆固醇与东亚的脑卒中”研究为我国心血管学的循证医学奠定一定的基础经过20余年建立的高血压防治基地和队伍将为下世纪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提供有力的保证1.2.2目前的严峻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第二位农村居首位按年死亡率每10万人口分别为138和113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500-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造成人、家庭、社会的沉重负担国内外大量研究已证明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如前所述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10年间人群的体重指数、血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全面上升冠心病死亡率已呈现上升趋势1991年普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1.26%较1979-1980年10年间增高25%即90年代初我国已有高血压患者9500万据1996年调查种升高的势头仍持续1991年的普查显示高血压的知晓率城市36.3%农村13.7%;治疗率城市17.4%农村5.4%;控制率(经治疗收缩压<140舒张压<90mmHg)仅2.9%(城市4.2%农村0.9%)1980年与1994年两次全国成人糖尿病及糖耐量减退普查后一次患病率为前一次的2.6倍(两次年龄范围不完全相同)1984年及1996年两次普查的成人吸烟率亦明显增高从1982-1992年城市人口超重率增高53.6%农村人口增高40.0%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如不加以有效干预预计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仍将继续增高1.2.3我们的对策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血管病的关键积极治疗高血压病人的同时大力开展一级预防因地制宜地进行群众宣教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自觉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努力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降低全人群的血压水平我们要避免重蹈西方发达国家的覆辙努力下一世纪我国经济腾飞的同时降低心血管病的威胁遏制心血管病的上升趋势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国情完成一任务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
我国高血压现状与防治概述摘要:高血压是一种进行性的心血管损害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动脉血压的增高,可导致心脑血管以及肾脏等器官发生病变并致死。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由某些先天性遗传因素、致病性增压因素以及生理性减压因素相互作用导致。
大量实践表明,人为地进行预防和控制可以大大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基于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的现状,对于高血压的防治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高血压,发病因素,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1.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Hg 或舒张压≥90 mmHg,均可诊断为高血压。
若患者有高血压史,且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即使血压低于140/90 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1]。
近几十年来,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且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即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人数的1/5。
高血压的患病率的分布特点明显。
首先会随着地域改变而改变,从南方到北方,患病率呈递增趋势,其原因可能有气温的变化以及饮食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之间患病率也有较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生活方式的不同;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并且男性与女性有着一定差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水平较低,患者的知晓率低于50%,治疗率约为40%,控制率不到10%。
2.高血压发病因素(1)高钠、低钾饮食人的血压水平与钠的摄入量呈正相关,即高血压患病率会随着钠摄入量增加而升高;而钾则呈负相关,即高钾饮食不易患高血压。
这就说明了北方患病率较高,是因为北方人群盐的摄入量较高。
经过实验证明,膳食钠盐的摄入量每增加2g/d,收缩压和舒张压就会分别增高2.0 和1.2mmHg。
高钠、低钾饮食是导致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目前国际提倡限盐至每日5克,而我国人均钠摄入量则远高于此值。
(2)超重和肥胖全球营养改善联盟(GAIN)于2015年在华盛顿发布的全球营养不良状况报告显示,中国约有3.41亿中国人属于超重和肥胖人群,7%的5岁以下儿童超重,约为586万人。
高血压调查报告高血压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慢性病负担之一。
高血压会导致许多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心脏病、中风、肾病等等。
据统计,全球高血压患者数量已经超过10亿,而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也相当高,约占中老年人群体的40%。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高血压患病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下是我们的报告。
一、高血压患病率普遍高我们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都所在的人群患高血压。
具体来说,在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中,有超过60%的人患有高血压。
而在30~50岁的青壮年群体中,高血压患病率也高达30%左右。
这说明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的普遍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我们的调查还发现,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
其中较为常见的有:高血压家族史、不良的生活习惯、压力过大等。
具体来说,家族史是引起高血压的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如果自己或者亲属中的高血压患者较多,则自己患上高血压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大。
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饮酒、肥胖、过度吸烟等也是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压力过大也被证实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承受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生活压力等都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三、自我管理不足,高血压治疗效果不佳尽管我们发现高血压普遍存在,但我们也发现,自我管理不足是高血压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患者虽然在医院进行了治疗,但并没有严格遵从医生的治疗方案,或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进行高血压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例如,一些高血压患者并没有控制自己的饮食,没有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没有控制自己的体重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使高血压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的状态,增加了高血压对健康的威胁。
四、高血压进一步发展为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最后,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增加了高血压的影响。
高血压不仅会导致高血压本身的健康问题,还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脏病、中风、肾病等等。
中国三甲医院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和脑卒中这两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特别是高血压,作为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其管理和控制对于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深入探索中国三甲医院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预防和控制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将依托中国三甲医院丰富的临床数据资源,通过收集和分析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血压水平、生活习惯、家族史、合并症等,评估其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本研究还将关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以评估不同治疗方案对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预防和控制提供更为精确和个性化的策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
本研究也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推动高血压和脑卒中防治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文献综述高血压作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并发症——脑卒中,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
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对中国三甲医院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外学者在高血压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水平越高,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也相应增加。
同时,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病风险还与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血脂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高血压和脑卒中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研究发现,高血压可导致脑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进而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