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江城子》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元好问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
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①。
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②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注)①新亭: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
②钓鱼坛:指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字子陵)在浙江桐庐富春江的钓坛。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三句凸显词人的忧国之情,词人醉后天不亮就起来舞剑,并且吟诵《短歌行》感叹人生短暂。
B.正值国难,西北神州沦陷,令人难过,而“三十六峰”三句陡转,表明词人雄心不泯、壮志不消。
C.下片开头三句发出悲慨,虽然词人自以为是豪侠,但双鬓已斑白,仍未为国立功,显露无奈之情。
D.“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两句以问句表达豪情,词人虽已年老,但仍想建功立业,封侯留名。
14.简要赏析结尾处“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的表达效果。
(6分)【答案】13.D14.借用严子陵隐居的典故,以“泪”直抒胸臆,表达了隐居的无奈和对时局的忧心;以景结情,通过浩浩的风、冥冥的雨营造凄苦氛围,寄托悲情。
【解析】13.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D项,“‘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两句以问句表达豪情,词人虽已年老,但仍想建功立业,封侯留名”理解有误。
“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等到将来封侯的时候,青史上会留下谁的名字呢。
是词人忿激之辞。
由于自己不在其位,报国无门,他日封侯,名上史书的人到底是谁呢?词人情绪转向低沉,既然自己不能一展宏图,只好隐居江上。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事迹;2. 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3. 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4. 增强学生的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解读;2. 苏轼的文学成就和人生经历;3. 诗歌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1. 介绍《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事迹;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结构;3. 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4.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播放苏轼的相关视频,介绍他的生平宁文学成就,引发学生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兴趣;2. 进修诗歌:逐句解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结构;3. 讨论主题: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用意;4. 诗歌赏析:让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赏析,并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悟;5. 创作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题材,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6. 展示效果: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五、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诗歌赏析和创作等方面;2. 作业评定:评判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包括内容表达、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等方面;3. 进修效果: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理解和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
六、拓展延伸:1. 邀请文学专家或作家来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艺术价值和意义;2. 组织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比赛,展现他们的文学才华和表达能力;3. 设置文学作品阅读小组,让学生共同阅读和讨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
七、总结反思:通过本次《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作业设计方案,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和理解这首经典诗歌的内涵,还能够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8分)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①,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②?鸡栖于桀③,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注】①埘:墙上挖洞做鸡窠。
②佸:会合。
③桀:木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表现了女主人公因丈夫长期服役未归的绝望心理。
B.这首诗风格细腻委婉,看似写女主人公的日常生活,没有一个“怨”字,而句句写的都是“怨”。
C.“不日不月”,是说不可计以日月,言时日之久,写出了对丈夫的深深忧思和怀念。
D.本诗抒发了思妇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战争或劳役给家庭带来的痛苦。
解析:选A。
这一句意为“丈夫去服役,不知何时才能归来”,表达的是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与深情。
2.本诗的两章中都有景物描写,请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
(5分)答:答案:诗中描绘了一幅田园晚景图:日暮黄昏,牛羊下山,群鸡归窝,一切归于平和。
这本该是温馨的场景,女主人公却触目伤怀。
诗歌通过对这些最平常的景物的描写,放慢了抒情节奏,表现了女主人公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
(8分)风雨《诗经》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注】①喈喈(jiē jiē):鸡叫声。
②夷:平,指心中平静。
③胶胶:鸡叫声。
④瘳(chōu):病愈。
3.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变换了三个表心理状态的动词——“夷”“瘳”“喜”来表现思妇刹那间感情的变化。
B.在情境的选择上,本诗既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也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之乐,更是重章渲染“既见”之时的喜出望外之情。
C.哀景写乐,倍增其情。
22江城子【基础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___________,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___________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渊明最合苏轼的标准了。
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
终唐之世,陶诗并不__________,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
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
苏轼发现了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陶诗所表达出来的美,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流露出___________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但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无怪乎朱熹、王船山不喜欢苏轼,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笔走龙蛇虚张声势显达随遇而安B.笔走龙蛇矫揉造作显赫随波逐流C.行云流水矫揉造作显赫随遇而安D.行云流水虚张声势显达随波逐流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的诗文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B.但他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是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C.但他通过诗文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D.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苏轼发现了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陶诗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一)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第16--17 题(共 9 分)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荣,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永夜作乐之地,旧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16.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大处落墨,显现出日暮时分在浩大东去的大江,娇艳明媚的落霞映托下,金陵古城的全景。
B. “岸草平”显出江面的空旷,也示意节气正当江南草长的暮春;“落霞明”衬出天宇的辽阔,也衬着出暮春的绚烂。
C.这首词整个境地空旷而喧闹,绚烂而略具苍莽。
D.“六代繁荣,暗逐逝波声”两句是“水无情”的详细发挥,词人感叹繁荣的消失。
17.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联合全诗加以赏析。
(6 分)
16、C“喧闹”改为“寥寂”
17、“水无情”明写夕阳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大东去的风景,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裁减,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荣已去,只剩月亮高悬,暗寓警告后代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 理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的背景和主题;2. 分析诗中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3. 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和表达。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了解苏轼的生平宁创作背景;2.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探讨诗人的写作意图;3. 练习仿写古诗,创作一首以自己身边景物为题材的古体诗。
三、作业步骤:1.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了解苏轼的生平宁创作背景。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教室讲解来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以及《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探讨诗人的写作意图。
学生可以结合教室讨论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探讨苏轼在这首诗中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 练习仿写古诗,创作一首以自己身边景物为题材的古体诗。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或场景,运用古体诗的格律和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古体诗,表达自己对这个景物的感受和情感。
四、作业要求:1. 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内完成;2. 作业形式:书面作业,包括阅读笔记、诗歌分析和创作的古体诗;3. 作业评分标准:包括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创作古体诗的质量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评判:通过这个作业设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创作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修养。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1.本词题为“记梦”,其实只有下片前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
该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构思?请试作分析。
本词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全词以梦为线索,分为三层。
上片写梦前的思念,表达对亡妻的死别之痛、相思之苦。
下片前五句转入写梦,实乃因“思”而成“梦”,先写所“思”后写所“梦”,自然成章。
“思”是“梦”的基础,“梦”是“思”的幻化。
上片词意虽不涉梦,但写“思”即是写“梦”,仍然切合“记梦”的题意。
“夜来幽梦忽还乡”,笔墨轻巧地一转,即十分自然地转入写梦。
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相逢,用生活小细节抒发伉俪间的深情。
结尾三句写梦醒后的悲凉心情,进一步抒发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之情。
这种真挚、深沉的感情,在梦前、梦中、梦后一步步深化,凄婉哀伤,催人泪下。
2.“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这样写有何用意?这三句话是词人在向亡妻诉说“凄凉”:即使夫妻能够相见,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认不出来是“我”了。
死生异路,怎能重逢?不得重逢而切盼其重逢,设想其重逢,“纵使”表让步,其效果却是使感情的发展更逼近一层,相逢而不相识却比不能相逢更使人不堪。
虽是刻画了人物的外部形象,却表现出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凉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3.对结尾三句“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含意及表现手法作简析。
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妻,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眷恋人生,难舍亲人,柔肠寸断;作者梦醒,料想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辉洒满大地,这样一种孤寂凄哀的情景,作者也不免肝肠寸断。
这种表现手法,不仅说自己如何,而且说对方如何,意味更蕴蓄。
《燕歌行》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分别写哪种人?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对比:战士在前沿流血牺牲,将帅却安居军帐,流连声色。
——从内部瓦解了战斗力。
苦乐不均,死生迥异。
12词四首分层作业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下面对《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词的上片记叙了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场面,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B.“千骑卷平冈”一句中“卷”字用得极妙,极言打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从中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其中作者借用典故,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与怨恨之意。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以“狂”字笼罩全篇,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
2.下面对《渔家傲·秋思》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和季节,“异”字统领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边塞傍晚的景象,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勒石燕然”这一典故寄托了词人和征人思念家乡,却因未建立军功,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D.“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景抒情,写出边关虽然寒冷,但有羌笛鸣奏,将士们的生活并不艰苦。
3.选出下列对辛弃疾的《破阵子》赏析有误的一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作者梦中回到军营。
是作者经历而失去的生活。
刻画了一位落魄的英雄的形象,“醉里”由外在形象进入内心世界,万千惆怅难消。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步练习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年生死两茫茫"写出了曾经的夫妻已经生死永别,诗人倏忽之间经历了十年的茫茫岁月,梦中朦胧很难看清“千里孤坟B.“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三个句子,以假设引发想象,将容颜的憔悴与衰老,和别后的深深忧伤融合在一起。
C.此词以“记梦”为标题,明确写出了做梦日期,并通过对所梦细节的描写展现出自己的心境,抒发了对亡妻的无限深情。
D.此词以悼亡为主题,借生与死、故土与异乡、相逢却不识、相对而又无言等内容,写尽死别之悲、独处之苦、世路之艰。
2.“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是如何表达愁情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阙开篇两句写与妻子天人永隔,不得亲往祭拜,从时空两个维度抒发了对亡妻的思念,饱含着作者无尽的凄凉和孤独。
B.上阙最后写到两人在梦中相逢,但因自己容颜已老,妻子已辨识不得。
其间含有作者对自己青春已逝、人生蹉跑的感慨。
C.下阙写到两人在梦中相对无言,惟有泪如雨下,于无声处写尽了作者欲对妻子表达的千言万语,获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D.作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苏轼在此却彰显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词风:如叙家常,缠绵俳恻,于婉约中寄寓着真挚的情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后作业(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后作业(原卷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小阅读-课内1.下列对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年生死两茫茫”,写词人与妻子生死两隔,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
B.词人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C.“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表现了词人心情的沉痛。
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也是不能话凄凉的。
D.“夜来幽梦忽还乡”,实写自己当年和妻子共度的甜蜜岁月;“小轩窗,正梳妆”,妻子的情态容貌,就在眼前。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请简要分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与白居易《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异同。
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描写方法有什么特点?《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亡妻王氏墓志铭苏轼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轼铭其墓曰: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
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练习识记: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基础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解褐”说的是脱去粗布衣服,指初入仕为官。
B.“代还”指朝廷出任外官者被调回朝廷任职。
C.“领”在汉代以后指地位较高的官员同时掌管、兼理较低的职务。
D.“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财政赋税、屯田水利等事宜。
2.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
“将”的读音为qiāng,意思是“请”。
B.黍离之悲:指国家沦亡的悲痛。
C.《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
庖,厨师,丁是他的姓。
解,剖开,分割。
D.《将进酒》《梦游天姆吟留别》《李凭箜篌引》都是古体诗。
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玉容寂寞泪阑干阑干:纵横B.将进酒,杯莫停将:请C.某所,而母立于兹而:然而D.人事音书漫寂寥漫:徒然,白白地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苏轼,被余秋雨称为的天才,集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于一身的天才。
自古以来,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似乎是的一对死敌,然而这两者在苏轼身上却得到了最完美的统一,今日西湖的苏堤仍旧着一千多年前这个天才的赫赫政绩。
然而卓越的政治才能并不代表会玩弄肮脏的政治手腕,苏轼的一生命途多舛,与他正直的个性是分不开的。
改革也好,保守也罢,无论当时哪派势力得宠,苏轼都只有一个宗旨:站在良心那边说话!A.千年一遇誓不两立显示B.千载难逢势不两立显示C.千年一遇势不两立昭示D.千载难逢誓不两立昭示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观《江城子》阅读题及答案
秦观《江城子》阅读题及答案
导语: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为抒写暮春别恨之作。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秦观《江城子》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分)
答案
(1) 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2分)。
江城子(优秀6篇)1。
江城子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6篇江城子,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江城子篇一1.集体背诵。
2.苏词背景介绍。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
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
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
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3.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 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
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 孙郎:即孙权。
《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 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
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4) 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4.内容与形象分析。
(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江城子.密州出猎》练习题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下列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以一个“”字统领全文,第一句中“聊”的意思是:;“孙郎”是指;整首词的上阙描绘的内容是。
2、这首词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被重用的句子是:,。
表达作者“人老心不老”的句子是:,?
表达作者杀敌报国决心的句子是:,,。
3、试分析“千骑卷平冈”中“卷”的妙处?
4、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5、试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的表达效果。
6、请结合词的内容阐释词人的“狂”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7、词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它与“狂”有什么关联?。
《江城子》理解性默写训练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I)词中“,,〃三句表明妻子死去的时间长,生者难忘死者,思念实在太苦。
(2)想到爱妻埋在千里之外,无人陪伴,词人感到孤独凄凉的句子:"、(3)“,,〃这三个长短句,词人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将爱妻死后自己的种种忧愤、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一一展现。
(4)下阕入题开始“记梦”,""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故乡,“,W是写那小室内,爱妻正在梳妆打扮。
(5)“,,〃三句从梦境落回到现实,词人想象着长眠地下的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静的明月之夜的心境。
【答案】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解析】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茫、纵、鬓、幽、轩、冈。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世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生与死的距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出词人对亡妻的思念,说自己经受这种天人永隔的苦难整整十年。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把现实与梦幻混同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的种种忧愤,包含在了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
【答案】十年生死两茫茫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解析】默写是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茫、纵、逢、鬓。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刻画了外貌,却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情感的一句“,(2)《江城子》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烟〃情形的两句“,(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作者开篇真情直语生死相隔的句子是“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却是",(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感慨爱妻早逝,无处可以诉说凄凉,内心极为沉痛。
(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
选择性必修上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1.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怀念的句子“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与“此恨绵绵无绝期”有异曲同工之妙。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作者以“小轩窗,正梳妆”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寥寥数字,勾勒出亡妻在自己心目留存的温柔美好的印象。
3.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十年生死两茫茫”写天人永隔时间之长,“千里孤坟”又表现了与葬地相隔之远。
4.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写妻子葬身于千里外的故乡,自己满怀孤寂冷落的句子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用白描手法简约生动地勾勒出词人四处奔波、生活艰难、仕途坎坷、心力交瘁的形象特征的两句是“尘满面,鬓如霜”。
6.《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梦中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别后种种不知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落。
7.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与家人相见却无法被认出来的三句是:“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8.《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尘满面,鬓如霜”写妻子死后诗人自己形象的变化,未老先衰,狼狈不堪,感情深沉悲痛而又无奈。
9.《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写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无法被认出来的句子是“纵使相逢应不识”;描写作者对亡妻的怀恋的句子是“料得年年肠断处”,与“此恨绵绵无绝期”有异曲同工之妙。
10.《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明月夜,短松冈”两句以景结情,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
1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将“不思量,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2014年四川省内江市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l6-17题。
(8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6.上阕中“”、“”二字及下阕中“挽”字最能体现苏轼豪放的风格,“”之语则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的拥戴、赞扬和敬佩。
(4分)
1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化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思想?(4分)
答: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
(二)古诗词鉴赏(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5.(1)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2分)
答:
(2)苏轼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2分)
答:
15.(1)“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
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2)不一致,《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二)诗歌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5.(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聊”的意思是:。
(2分)[来(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远大志向?(2分)
答:
15.江城子姑且,略微
7.(2011·四川省达州市)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7——18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2分)
上
阕:
下
阕: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答案】17.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
下阕写报国情。
(2分,意同即可)
18.C(2分)
52.(2011·辽宁省沈阳市)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答案】B
2.(2010湖南省长沙市,四,18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文后各题。
(共18分)
(一) 江城子密州出猪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韶裘,千骑卷平同。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
14.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
13.(2分,每空l分)词牌名题目
14.(3分)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意思相近即可)
57. (2010·新疆省乌鲁木齐市,9,4分)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这首词上阙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下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诗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诗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诗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诗人粗犷、豪放的风格。
【答案】C
8、2009年江苏省盐城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⑴、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⑴、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⑵、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
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
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