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阻率扫描测井基础和应用pdf
- 格式:pdf
- 大小:11.43 MB
- 文档页数:108
MCI微电阻率扫描测井仪及其实践应用探讨摘要MCI测井仪器与常规测井不同,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可提供地层裂缝、孔洞的参数,能够有效划分薄互层、裂缝性储层,准确地评价复杂岩性油藏。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微电阻率扫描成像仪器的测量原理、实践应用、质量控制和曲线分析几方面。
关键词微电阻率成像测井;测量原理;曲线分析0引言为了适应裂缝、薄层和各项异性等复杂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兴起了成像测井。
目前为止,成像测井已占有测井市场的五个百分点。
长庆油田低孔低渗的复杂情形,开发难度较大,尤其需要成像测井。
与常规测井方法不同,成像测井的特点是非线性测量为重点,因而很大程度提高了采集资料的质量,对于长庆油气田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为油气田开发提供眼睛作用,面对长庆油田大开发形式,成像测井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成像测井技术,是指在实际测量中,通过采用下井传感器来进行阵列扫描或者旋转扫描。
分别沿着井壁各个方向,径向、纵向等来采集大量的地层信息,将采集到的实际地层信息通过电缆传输,进而采用相关处理技术,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得到井壁信息的二维图示。
因而,成像测井技术相比常规测井方法,能够更加直观、准确的反应地层信息,从而为油气评价提供了更好的方法。
1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原理与仪器概况MCI测量是以欧姆定律为其理论基础。
实际测井作业中,通过交变电流作用,使得仪器极板紧贴井壁来完成信息的采集。
通过电成像仪器极板中部的各阵列电极向井壁不断发射电流,同时,为了能够使得阵列电极所发射的电流垂直地流入井壁,设计者在极板的推靠器件和极板的金属部件上加了相同的电位,这样,使得阵列电流能够聚焦发射。
因此,从纽扣电极发射流出的电流与流经地层所致的电导率成正比关系,从井下仪器外部和电成像仪器极板流出的电流与其所流经的电子电导率成正比关系。
在实际测井作业时,仪器通过分别采集各个纽扣所流出的电流和供电电流,仪器极板压力等,据此,通过不同颜色的色度来显示电阻率的变换。
微电极系
1-主体;2-弹簧片;3-绝缘极板;为保证测量条件相同,
GaoJ-1-5微梯度L=0.05m
泥质
夹层致密夹层
GaoJ-1-5
13
A 00.016M 10.012M 20.012A 1
微侧向测井资料应用
1)划分薄层
2)求取R xo
微电极系微侧向
邻近侧向测井电极系
14
电极结构及电流分布GaoJ-1-5
双侧向-微球聚焦测井仪GaoJ-1-5
21
GaoJ-1-5
OBM
WBM
STAR Imager Tool
23
GaoJ-1-5
FMI基本原理图
用于详细地层分析。
29
新疆XX井EMI与FMI成像对比图(溶洞)新疆X井STAR-II与XX井FMI对比图
(天然裂缝)
FMI比EMI和STAR反映裂缝和溶洞与背景
的差别要好,边缘效果好,对比度强。
GaoJ-1-530
低
角
度
裂
缝
为黑色的正弦条纹,裂缝倾角小于60°
多组网状裂缝:裂缝
倾向、倾角成组出现共轭裂缝:裂缝成对出现,倾向相对、倾角近等
几种倾向不同的开启裂缝交织在一起,形成网状裂缝网状裂缝
溶洞
孔洞
GaoJ-1-5
缝合线显示为低阻黑色的近似正弦的曲线,缝合面呈锯齿状,这是与开启裂缝最显著的区别之一。
缝合线
GaoJ-1-5
砂砾岩图像
往往出现在层状地层中,在成像图上表现为原生层理强烈弯曲,呈穹隆、箱形或扇形。
褶曲
沿最小水平应力(S)的钻井,其裂缝面垂直于井眼;垂
普通电阻率测井:
微球形聚焦测井:电测井方法应用。
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在识别裂缝方面的应用目录摘要 (2)1. 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简介 (3)1.1电极排列及测量原理 (4)1.2全井眼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FMI) (4)2.利用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识别裂缝 (5)2.1. 天然裂缝 (6)2.1.1非构造裂缝 (6)2.1.2构造裂缝 (8)2.2钻井诱生裂缝(诱导裂缝)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剩余油饱和度评价摘要测井技术是油气勘探的“眼睛”。
中国的隐蔽性油气藏多,客观要求这双眼睛特别明亮、敏锐,可是常规测井技术只能对地层性质做大致的划分,精度不够。
需要一种新的测井手段,就是成像测井。
成像测井(imaging logging)是根据钻孔中地球物理场的观测,对井壁和井周围物体进行物理参数成像的方法。
广义地说,成像测井应包括井壁成像、井边成像和井间成像。
井壁成像测井在技术上最成熟,包括井壁声波成像和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
井边成像主要是电阻率成像,所用的方法为方位侧向测井和阵列感应测井。
井间成像包括声波、电磁波和电阻率成像,在工程勘察中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在石油勘探中也已获得一些成功的实例。
这种技术采集信息多,精度高,不受干扰,能准确确定地层的真正电阻率,是解决复杂储层测井评价的有力手段。
地面系统综合化、便携化、网络化。
未来的地面系统要具有多种作业功能,不仅可以挂接成像测井仪器和常规测井仪器进行裸眼井测井,还能挂接生产测井、测试、射孔、取芯等工具进行套管井测井,满足全系列测井服务的要求。
井下仪器集成化、高分辨、深探测、高可靠、高时效、低成本。
井下仪器测量探头阵列化,变单点测量为阵列测量以适应地层非均质的需要,为储层评价的深入提供丰富信息,奠定提高储层饱和度精度油气田生产测井论文的基础。
各种测井仪器的集成化测量不但提高了测井时效,而且改善了测井综合评价所需信息的一致性,提高了测井资料的整体评价水平。
关键字:测井;成像测井;地层微扫描测井图像裂缝识别测井1.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简介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是一种重要的井壁成像方法,它利用多极板上的多排钮扣状的小电极向井壁地层发射电流,由于电极接触的岩石成分、结构及所含流体的不同,由此引起电流的变化,电流的变化反映井壁各处的岩石电阻率的变化,据此可显示电阻率的井壁成像。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解释方法及应用研究成像测井技术自从引进我国后在沉积构造识别、薄层识别以及裂缝检测等物理属性成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井下地层地质特征与成像图形的对应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应该在实际测井工作中根据成像仪的特征特点建立地区相应关系,进一步研究成像解释方法。
标签: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解释方法裂缝检测本文以全井眼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为代表,主要介绍了电成像测井技术的仪器指标、仪器结构、基本原理、工作原理以及物理基础。
在对成像测井资料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成像测井在岩心刻度成像、裂缝检测识别等方面的应用展开了探讨。
1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的必要性由于油气地域构造复杂,采集资料品质差,构造形态作图存在较大的误差,油气储层存在严重的非均匀性且横向预测结果多样,导致影响了我国油气的开发效益和全局勘探。
我国的测井资料就目前而言还不能对其进行客观准确的解释和评价。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华东油气田复杂多变的地质特征使得资料解释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需要进一步精细解释井旁构造形态,而且油田内储层岩石构造的非均匀性、碳酸盐高阻地层与砂泥岩低阻地层的复杂地质特征使常规测井难以精细解释井旁构造形态。
第二,华东油气田砂泥岩类裂缝储层、灰岩缝洞类储层的纵、横分布复杂且不均匀,裂缝产状伴随泥浆入侵裂缝性储层以及低孔等使得判别流体性质存在较大的难度。
因此有必要对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的解释方法和应用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讨,提高我国油田开发勘探效率和经济效益。
2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解释方法2.1仪器结构及测量原理本文以全井眼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英文全称为Fullbore Formation MicroImager,简称FMI)为代表,对电成像测井资料处理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全井眼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的四个手臂分别有一个折页极板和一个主极板,这种状如手掌的结构使得极板增加,可以覆盖更加广泛的井壁范围。
矿场地球物理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高辉2009.9§第4章微电阻率测井(Micro-resistivity logging)4.1 概述4.2 微电极系测井4.3 微侧向测井4.4 邻近侧向测井4.5 微球形聚焦测井为了提高纵向分层能力,不漏掉薄层、求准目的层厚度,既能真实判断渗透层及岩性,又能准确地测出冲洗带电阻率等目的,就发展了一些测量冲洗带电阻率的测井仪器,因为它们探侧的范围小,又叫做冲洗带电阻率测井。
4.1 概述4.1 概述1、纵向分辨率高可以划分薄到几厘米的夹层。
2、探测深度浅研究离井眼较近的区域,如冲洗带、泥饼。
二、作用1、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2、可以用来划分薄层并计算其准确厚度;3、微电阻率测井常和侧向测井或者感应测井组合,对侧向测井或感应测井进行侵入校正,同时得到原状地层电阻率Rt、侵入带电阻率Ri和冲洗带电阻率Rxo;4、用快速直观比值法确定饱和度。
4.1 概述一、特点§第4章微电阻率测井(Micro-resistivity logging)4.1 概述4.2 微电极系测井4.3 微侧向测井4.4 邻近侧向测井4.5 微球形聚焦测井4.2 微电极系测井一、微电极系测井原理微电极系1-主体;2-弹簧片;3-绝缘极板;4-电缆1、电极系结构主体上装三个弹簧片扶正器,弹簧片之间的夹角为120°,其中一个弹簧片上装有硬橡胶绝缘极板,极板上嵌有三个电极。
电极系由供电电极A和两个测量电极M1、M2组成。
电极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弹簧片扶正器使电极系贴近井壁进行测量,以消除泥浆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2 微电极系测井实际尺寸供电电极A与测量电极M1、M2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5cm和5cm。
微电极具有两种同时并测的电极排列:微电位电极系(A0.05M2)和微梯度电极系(A0.025M10.025M2)。
4.2 微电极系测井2、测量原理在供电电极A和回路电极B之间供电,测量M1、M2的电位,得到两条曲线:微电位曲线和微梯度曲线。
环井眼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原理方法及应用一.原理1.目前,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它用密集排列的纽扣电极测量井壁附近的地层电导率或电阻率的相对变化。
在测量过程中.仪器通过极板和电极向地层发射电流,该电流的一部分从极板上的纽扣电极流出.但大部分是从极板流出.用来聚焦纽扣电极,以便使仪器具有适当的探测深度和较高的地层分辨率.纽扣电极电流记录成~组曲线.这些曲线就反映了地层井壁附近电阻率的相对变化。
在成像测井资料数据处理过程中,首先,对成像测井原始数据进行加速度校正深度配等一系列预处理。
然后,用一种渐变的色板对成像测井数据进行刻度,把每个数据点变成一个色元进行成像显示,形成彩色成像图。
成像图一般分为静态平衡图像和动态加强图像两种。
静态平衡图像采用全井段统一配色,目的是反映全井段的相对电阻率的变化。
动态加强图像是为解决有限的颜色刻度与全井段大范围的电阻率变化之问的矛盾。
一般采用每半米井段配一次色,其所形成的动态图像的分辨能力很强,常用于详细的地层分析,但图像的颜色仅代表半米内的电阻率的变化。
在形成彩色成像图时,通常按“黑一黄一白”顺序对成像测井数据进行颜色级别划分。
由黑到白,电成像代表电阻率变化由低到高。
地层微电阻率成像图像是一个伪井壁图像,它可以反映井壁上细微的岩性、物性(如孔隙度)及井壁结构(如:裂缝、井壁破损、井壁取心孔等),但它的颜色与实际岩石的颜色不相干;另外,每口井的微电阻率变化范围由于井之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口井的某个颜色与另一口井的同一个颜色可能对应着不同的电阻率值。
地层微电阻率成像解释与岩心描述有很多相似之处,其内容包括沉积构造、构造及裂缝、孔洞分析、成岩作用现象、岩相等。
不同的是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为井壁描述,井壁上的诱导缝及破损反映了地应力的影响,而层理及裂缝的定向数据也是岩心上很难得到的。
但是,岩心是地下岩层的直接采样,是最为准确的资料.将两者进行标定后,将使地层描述更为准确。
王禧润: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在伊拉克米桑油田地层评价中的应用第25卷 第1期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在伊拉克米桑油田地层评价中的应用王禧润(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1149)摘 要:为了更好地发挥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E R M I)在勘探开发和地质评价中的作用,提高其在伊拉克米桑(M i s s a n )油田等复杂地层的应用效果,本文通过介绍E R M I 电成像测井仪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伊拉克米桑油田的地质情况和构造特点,根据前期在米桑油田的实际作业情况,从E R M I 电成像测井作业前的准备工作㊁仪器参数优化组合㊁测井资料质量控制㊁现场操作注意事项等方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该地区地层特性的操作技巧,并在数据处理和综合解释方面取得了丰富的应用成果㊂关键词: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成像测井;米桑油田;构造;岩性中图分类号:T E 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282X (2024)01001808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e n h a n c e d r e s i s t i v i t y m i c r o -i m a ge r i nf o r m a t i o n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M i s s a n o i l f i e l d i n I r a qW A N G X i r u nC h i n a O i l f i e l d S e r v i c e s L t d C O S L B e i j i n g 101149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b e t t e r l e v e r a g e t h e r o l e o f t h e e n h a n c e d r e s i s t i v i t y m i c r o -i m a g e r E R M I i n d e p e n d e n t l y d e v e l o p e d b yC O S L i n e x p l o r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g e o l o g i c a l e v a l u a t i o n t o e n h a n c e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e f f e c t i n c o m pl e x f o r m a t i o n s s u c h a s t h e M i s s a n o i l f i e l d i n I r a q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w o r k i n g p r i n c i p l e o f E R M I e l e c t r i c a l i m a g i n g l o g g i n g t o o l a n d a n a l yz e s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a n d s t r u c t u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M i s s a n o i l f i e l d i n I r a q B a s e d o n t h e a c t u a l o p e r a t i o n i n M i s a n g oi l f i e l d i n t h e e a r l y s t a g e a s e t o f o p e r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i q u e s s u i t a b l e f o r t h e f o r m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r e gi o n h a s b e e n s u m m a r i z e d f r o m t h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w o r k b e f o r e E R M I e l e c t r i c a l i m a g i n g l o g g i n g o p e r a t i o n i n s t r u m e n t p a r a m e t e r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c o m b i n a t i o n l o g -g i n g d a t a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o n -s i t e o p e r a t i o n p r e c a u t i o n s a n d o t h e r a s p e c t s R i c h a p p l i c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h a v e b e e n a c h i e v e d i n d a t a p r o c e s s i n g a n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i n t e r pr e t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e n h a n c e d r e s i s t i v i t y m i c r o -i m a g e r E R M I i m a g i n g l o g g i n g M i s s a n o i l f i e l d s t r u c t u r e l i t h o l o g y 收稿日期:20230615作者简介:王禧润(1985-),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田勘探开发㊁地球物理测井㊁地球物理勘探㊁储集层评价㊁非常规油气勘探㊁石油天然气地质㊁油气资源评价㊁海洋油气勘探㊁油气田开发㊁海洋地质学等方面的工作,E -m a i l :w a n gx r 8@c o s l .c o m .c n ㊂0 引言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技术由于其可视性㊁高分辨率㊁高井眼覆盖率和可以提供完整的地层岩性剖面等优点,可以近似于岩心描述,近年来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油气藏勘探开发作业中[1-6]㊂E R M I 是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是一种适用于导电型泥浆裸眼井,能对井周地层进行阵列扫描成像测量,生成井壁地层视电阻率图像的测井仪器[7]㊂E R M I 测井图像可以直观显示井壁地层的层理㊁裂缝㊁孔洞与断层等信息,通过软件处理还可以对砂泥岩地层㊁缝洞型地层㊁碎屑岩地层以及各种复杂岩性地层进行精细评价㊂目前已形成了系列化的电成像仪器装备,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井况的电成像测井作业㊂1 E R M I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简介E R M I 电成像仪器配套使用的地面系统是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海洋石油测井成像系统(E L I S )㊂E R M I 仪器由电子线路短节(包括绝缘短节)和推靠器短节两部分组成㊂电子线路短812024年2月地质装备节用于完成仪器控制㊁信号发射㊁采集㊁处理和传输任务,金属外壳的外面套有用来屏蔽电流的玻璃钢管;绝缘短节通过绝缘陶瓷隔离其下部的电子线路短节和其上部的仪器金属外壳之间的电性㊂测井作业时,位于绝缘短节以上的仪器作为回路电极,仅有下部金属推靠器(包括极板)发射电流,推靠器短节用于完成6个极板的推靠任务㊂2E R M I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测井原理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是基于电法测井的基本原理,通过密集组合的电扣传感器,阵列测量地层电阻率或电导率的微小变化,接收到的信号通过仪器高分辨率阵列扫描和数据处理,最终形成井壁图像㊂测井作业时,6个极板借助仪器马达的推力紧贴井壁,下部的推靠器发射交变电流,推靠器和极板体等金属起着聚焦电极作用,井筒内的泥浆和井壁构成回路,电流通过该回路回到仪器顶部的回路电极,如图1㊂地面软件对回路电极接收的电流进行一定的处理,把由岩性㊁物性变化以及裂缝㊁孔洞㊁层理等引起的井壁附近岩石电阻率的变化,转化为彩色或灰度图像,深色代表低电阻率,浅色代表高电阻率,从而可以直观而清晰地看到地层的岩性及几何界面的变化㊂仪器采样间隔为0.1i n,分辨率可以达到0.2i n㊂图1仪器测量原理图F i g.1I n s t r u m e n t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发射电极发射的低频交变电压信号通过变压器加载到仪器上部的回流电极和仪器下部的发射电极(主要为推靠器极板体和其上的电扣)之间,上部连接的自然伽马和方位仪器作为电扣发射电流经由地层回到仪器上的回流电极㊂推靠器上端和电子线路上的玻璃钢套筒可以保证电扣上发射的电流只能从电子线路顶端和自然伽马等仪器处回流到仪器中㊂3E R M I在伊拉克米桑油田地层评价中的应用伊拉克米桑(M i s s a n)油田地区地层岩性复杂多样,包括砂岩㊁白云岩㊁灰岩以及石膏等多种岩性,利用单一的常规测井资料来进行储层评价,存在一定的困难㊂尤其是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其构造特征复杂多样,储层㊁非储层岩性类型复杂,流体性质和界面不易识别,不同层位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差异明显,在评价这种类型的储层时,常规测井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㊂利用电成像测井资料丰富的信息,可以有效识别岩性㊁岩相,完成裂缝㊁孔洞评价和地层沉积环境分析,解决储层有效性定量评价等难题[8-10]㊂3.1米桑油田地质情况简介米桑油田群位于伊拉克东南部的米桑省,距离首都巴格达350k m,靠近伊朗边界(图2)㊂油田群包括F a u q i油田,A b u G h r a b油田和B u z u r g a n油田等三个油田㊂由三个构造总体呈北西 南东走向的断背斜带组成,A b u G h r a b和B u z u r g a n油田的主体都位于伊拉克境内,F a u q i油田的主体位于伊朗境内㊂图2米桑油田群区域概况F i g.2O v e r v i e w o f M i s s a n o i l f i e l d g r o u p目前油田采出程度不到10%,油田群总体上处于开发初期㊂油田群内有两套储层,分别为发育在B u z u r g a n油田和F a u z q油田的白垩系M i s h r i f灰岩储层,以及发育在A b u G h i r a b油田和F a u q i油田的第三系A s m a r i白云岩+灰岩+砂岩储层㊂该区域内岩性类型复杂,裂缝和溶孔发育非常丰富,隔层发育现象明显,井眼垮塌的情况较为严重,给现场作业91王禧润: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在伊拉克米桑油田地层评价中的应用第25卷第1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和风险㊂米桑油田群钻遇的岩性剖面主要目的层为A s-m a r i和M i s h r i f㊂A s m a r i埋深约2800~3200m,主要岩性为白云岩㊁灰岩以及砂岩并有石膏夹层,岩性复杂,主要的储集空间有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碳酸盐岩以溶蚀孔为主,并发育裂缝和微裂缝),储集空间复杂㊂M i s h r i f埋深约3800~4100m,岩性为灰岩,溶蚀孔和微裂缝发育,构成了主要的储集空间㊂鉴于目的层段岩性以及储集空间的复杂性,高端测井技术的应用是必须的㊂3.2测井作业前的准备工作针对该油田复杂的地质情况,必须做好测前设计,作业前应了解钻井设计和地质设计,并根据井眼尺寸㊁临井资料和钻井时起下钻的情况选取合适的扶正器,确保仪器居中效果良好的同时又不会导致仪器卡死[11]㊂大斜度井作业中,由于仪器串长度超过20m,在狗腿度较大的地方容易遇阻遇卡,应在仪器串中增加柔性短节㊂如果使用油基钻井液,需提前更换为O G I T电成像仪器㊂对于井眼垮塌严重和井况较差的地层,应提前优化测井时的极板压力,在保证能取得合格电成像资料的前提下,使用最小的极板压力,减小仪器剐蹭井壁产生掉块的几率㊂仪器遇卡后成像资料可能出现拉伸的情况,应根据拉伸长度重新测量该井段或补测该遇卡的井段,如果在补测过程中再次遇卡,应考虑通井或采取如减少极板压力等其他解决措施,提前做好风险预判并提出应对措施㊂作业前要检查推靠器短节中液压油的容量,还需要对仪器进行相应的刻度和校验检查,确保仪器处于正常状态㊂E R M I仪器刻度包括井径和极板压力刻度㊁电阻率刻度和方位刻度三个部分㊂刻度井径和极板压力一定按照软件提示的先后顺序进行刻度,小环177.8m m(7i n)㊁大环381.0m m(15i n)㊁极板压力最小㊁极板压力最大(极板压力大小的刻度顺序可互换)㊂如果为了减少刻度中仪器开收腿次数而不按照上述操作步骤,那么刻度的井径结果与标准值会有很大偏差,而且极板压力刻度也会出现异常㊂刻度极板压力时,一定要在仪器开收腿到最大或最小,电流突然跳变这个过程结束后进行,而且电流跳变后应立刻关闭直流电进行刻度操作㊂如果没有出现跳变或者在电流出现多次跳变后,再关闭直流电进行刻度,会导致极板压力刻度的不准确㊂极板发射电流打开时,必须确保极板周围没有导电回路,避免造成极板短路损坏仪器㊂3.3测井资料质量控制3.3.1测井速度控制采用成像模式测井时,速度应ɤ6m/m i n;采用倾角模式测井时,速度应ɤ19m/m i n㊂测井作业过程中,E R M I仪器的1号极板相对方位曲线(R B)显示仪器转动一周时,仪器在深度上移动距离应> 12m㊂3.3.2曲线质量(1)井径曲线㊂测井时,三井径曲线应变化正常,不能出现负值与异常大值㊂当仪器进入套管时,可以在套管中进一步测量井径,仪器的井径读数应与套管内径的误差<5.08m m(0.2i n)㊂(2)方位曲线㊂方位曲线应该平滑连续,无异常变化(没有抖动㊁台阶与负值)㊂(3)加速度计曲线㊂加速度三分量的平方和理论上为固定常量(曲线A C C Q的值理论上为1g,误差不超过0.001g),z轴加速度值应基本稳定,不能频繁大幅度变化㊂(4)磁力计及相关曲线㊂磁力计三分量的平方和在理论上也为固定常量(曲线M A G Q的值应在1.0附近小幅波动)㊂Q M读值应与井位所在地区的地磁倾角一致,Q B读值应与井位所在地区的大地磁场强度一致㊂(5)倾角曲线㊂六条倾角曲线必须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曲线相似性对决定测井质量和判断极板与井壁贴靠情况非常重要㊂所有曲线不能有过多的饱和情况,增加极板压力有助于改善贴靠情况,但也会影响仪器运动,严重时可能造成仪器遇卡㊂(6)成像曲线㊂测井图像应颜色对比合理㊁图像清晰㊁特征明显㊁容易辨认,不应出现与地层特征和井眼状况无关的抖动㊁跳跃或 木纹 现象,相应的方位曲线没有异常变化,图像上反映的地层特征和方位应该与声成像具有一致性,并且与常规测井资料相对应㊂在仪器的动态范围内,成像资料图像出现连续饱和的测量井段不得超过1m,出现饱和图像的累计测量井段不应超过总测量井段的1%㊂在目的层段,数据中断造成的图像和数据缺失井段应< 0.5m㊂在全井段,图像上因仪器遇卡引起的拉伸井段累积长度不得超过总测量井段长度的5%,仪器因遇卡造成的图像拉伸现象在深度连续超过1m 以上时应进行补测㊂022024年2月地质装备3.4现场操作注意事项极板表面与地层接触的地方必须光滑,例如电扣表面必须与极板盖在同一高度,不能有螺钉高于电扣表面㊂仪器保养后要仔细地安装极板,如果有条件可打磨极板表面使极板更平滑㊂极板表面不光滑可能会造成电扣之间微小的高度差,就会引起图像出现条带的情况㊂注意保持极板清洁,不能有油污附着在电扣上,每次下井后需彻底清洁极板㊂如有条件可用细砂纸轻轻打磨电扣,但尽量不要在电扣上留下划痕㊂测井前,分别用8i n与12i n井径环对仪器的井径测量进行检验,误差要小于0.2i n㊂在套管内不要打开极板发射,否则会烧毁仪器㊂如果出现一条或几条倾角曲线缺失(如极板损坏或松动),E L I S后处理软件可以根据其他5条曲线(最少4条)进行倾角计算㊂如果井眼过大,极板可能贴靠不好,在冲洗带中由于响应不好会造成极板悬浮的状态,当仪器转动或离开冲洗带后这种现象会恢复㊂由于6个推靠臂的独立运动,仪器能保证与井壁的良好接触,极板与平面有ʃ30ʎ的转动范围㊂水基泥浆在高阻地层中(2000Ω㊃m)偶尔出现曲线饱和㊂极板的误差可能导致负的偏差,结果导致电阻率曲线值超过2000Ω㊃m甚至负数㊂在某个极板悬空时,会导致极板的成像模糊㊂在防转短节太松㊁极板机械连接未调整好㊁或是极板上粘有泥饼时会出现这种现象,悬空极板的成像会比其他极板的图像更黑㊂如果有太多的泥饼粘附在电扣上,图像也会变得模糊,这会影响到细节的分辨㊂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将仪器提出并清洗极板,重新测井㊂4E R M I在米桑油田的应用成果E R M I仪器在米桑油田已经完成了数十口井的测井作业,作业成功率高,作业效果优秀,取得的测井资料质量较高,在识别岩性㊁裂缝和溶孔㊁构造分析和地应力分析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处理解释成果丰富,为该地区的勘探开发做出了较大的贡献㊂4.1识别岩性米桑油田A s m a r i地层中岩性复杂,包括白云岩㊁灰岩㊁砂岩以及石膏等4种岩性,如果不能进行准确识别,将无法对储层进行有效评价㊂成像测井图代表了沿井壁的地层电阻率非均质特征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往往是由于地层的孔隙结构㊁岩石类型和泥质含量的变化所引起的㊂通过对比岩心资料,认识各种岩性在成像图上的显示特征,就能有效地对岩性进行识别[12-13]㊂4.1.1石膏石膏属于蒸发岩类,位于A s m a r i油藏的顶部㊂相比于其他岩性,石膏是高阻致密岩层,在E R M I 静态图像上显示亮白色,很容易和其他岩性进行区分,见图3㊂图3石膏的成像图F i g.3I m a g i n g i m a g e o f g y p s u m4.1.2白云岩白云岩属于沉积岩,主要分布在A s m a r i油藏的上部,通常和石膏共生㊂在E R M I静态图上显示亮黄色(但比石膏稍暗),并可见伴生的石膏团块㊂该地层微裂缝和溶孔发育,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见图4㊂图4白云岩的成像图F i g.4I m a g i n g i m a g e o f d o l o m i t e4.1.3灰岩灰岩属于沉积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A s n a r i油藏的下部和M i s h r i f油藏㊂E R M I静态图像上显示为亮黄色,动态图像上显示溶孔发育,见图5㊂4.1.4砂岩砂岩属于沉积碎屑岩,分布于A s m a r i油藏的中下部㊂E R M I静态图上显示为暗黄色,层状结构发育,见图6㊂12王禧润: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在伊拉克米桑油田地层评价中的应用第25卷 第1期图5 灰岩的成像图F i g .5 I m a g i n g i m a ge of l i m e s t o ne 图6 砂岩的成像图F i g .6 I m a g i n g i m a ge of s a n d s t o n e 4.1.5 其他岩性泥岩在米桑油田地区分布稳定,是划分地层的重要标志㊂从成像图上来看,泥岩主要有块状构造(图7)和层状构造(图8)㊂图7 块状泥岩F i g.7 M a s s i v e m u d s t o ne 图8 层状泥岩F i g .8 L a ye r e d m u d s t o n e 4.2 识别裂缝在测井资料图像中识别的裂缝,既有真实的地质构造特征,也有因钻井施工造成的诱导痕迹,还有由于测井方法本身造成的异常㊂为了得到准确的测井解释成果,必须使用电成像测井资料结合测井解释,仔细辨别图像特征,推断该现象的成因[14-17]㊂4.2.1 真假裂缝裂缝总是与构造运动和溶蚀相伴生,宽度不均且不规则;层理一般是一组平行或者接近平行的高电导异常,非常窄且均匀;缝合线是压溶作用的结果,两端有细微近似垂直的高电导异常,一般平行于层界面且不具有渗透性;泥质条带的高电导异常通常与层界面平行且比较规则㊂裂缝图像见图9㊂图9 真假裂缝F i g.9 T r u e a n d f a l s e c r a c k s 4.2.2 天然裂缝与诱导缝诱导裂缝和天然裂缝都是应力㊁岩石强度和孔隙压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成因是环境压力超过了岩石的破裂压力梯度㊂可根据成像测井资料区分天然裂缝和诱导裂缝,主要通过裂缝的一些特征面标记㊁矿化作用和几何形状等特征来判断,见图10㊂222024年2月地质装备图10 天然裂缝与诱导裂缝F i g.10 N a t u r a l c r a c k s a n d i n d u c e d c r a c k s 4.3 孔洞识别米桑油田主要目的层裂缝和孔洞发育,尤其是溶蚀孔构成了储集层主要的储集空间㊂溶蚀孔在地层中主要的分布形式及成像特征见图11㊁图12和图13㊂图11 孔洞在地层中的分布形式F i g.11 T h e h o l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a t t e r n i n f o r m a t i on 图12 孔洞在成像图上的特征F i g .12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h o l e s o n i m a g i n g i m a ges 图13 泥岩碎屑在成像图上的特征F i g .13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m u d s t o n e d e b r i s o n i m a g i n gpi c t u r e 4.4 构造分析和地应力分析4.4.1 构造分析一般认为泥岩沉积发生在低能量的沉积环境中,水流比较平缓,形成的层理沉积构造一般平行于地层的原始沉积[18-20]㊂在构造分析中,一般找一段泥岩,分析泥岩层理的构造,认为这个构造反映了原始地层的构造㊂图14是米桑油田某井的构造分析图,从图14(a)电成像测井图可以看出地层比较平缓,通过成像程序分析,地层倾角8ʎ~10ʎ,方位是南西向,210ʎ左右㊂得到的成果与图14(b )构造图对应的较好,说明构造分析的准确性较高㊂图14 构造分析F i g .14 S t r u c t u r e a n a l ys i s 4.4.2 地应力分析在钻井过程中发生的井壁崩落和诱导缝都与地应力密切相关㊂由于井壁崩落造成的椭圆井眼的长轴方向为最小主应力方向,而垂直于长轴的方向就为最大主应力方向㊂诱导缝的走向也代表了最大主应力的方向[21-22]㊂32王禧润: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在伊拉克米桑油田地层评价中的应用第25卷第1期图15是该井目的层地应力分析㊂由图15(a)可见,地层最大主应力方向是北向㊂该井同时测量了交叉偶极声波,通过图15(b)交叉偶极声波资料各向异性分析得到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和由成像资料得到的最大主应力方向相一致㊂图15最大应力分析F i g.15M a x i m u m s t r e s s a n a l y s i s5结论米桑油田岩性复杂多样,孔洞和裂缝发育,仅依靠常规测井资料难以进行精确评价㊂而电成像测井具有分辨率高㊁直观的特点,可以用来识别岩性㊁孔隙类型及结构,评价地层构造㊂成像测井技术可以判断裂缝发育程度,提供产状和发育层段,结合双侧向和斯通利波资料,可以判断裂缝的径向延伸特征及裂缝的有效性㊂根据成像测井资料可以获得地层的倾向和倾角,应用井壁崩落和钻井诱导缝的方法,根据成像测井资料可以确定地应力方向㊂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王亚青,林承焰,邢焕清.电成像测井技术地质应用研究进展[J].测井技术,2008,32(2):138142.W A N G Y a q i n g,L I N C h e n g y a n,X I N G H u a n q i n g.A d v a n c e s i n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e l e c t r i c a l i m a-g i n g l o g g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J].W e l l L o g g i n g T e c h n o l o-g y,2008,32(2):138142.[2]杨玉卿,崔维平,王猛.成像测井沉积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中国海上油气,2017,29(03):718,140.Y A N G Y u q i n g,C U I W e i p i n g,W A N G M e n g.A r e-v i e w o n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r e n d o f i m a g i n g l o g g i n g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y[J].C h i n a O f f s h o r eO i l a n d G a s,2017,29(03):718,140.[3]何小胡,王亚辉,焦详燕,等.电成像测井在莺琼盆地大型重力流储集体勘探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 2017,41(3):336344.H E X i a o h u,W A N G Y a h u i,J I A O X i a n g y a n,e t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E l e c t r i c a l I m a g i n g L o g g i n g i n E x p l o r a-t i o n o f L a r g e D e e p-w a t e r G r a v i t y F l o w D e p o s i t s i nY i n g q i o n g B a s i n[J].W e l l L o g g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2017, 41(3):336344.[4]刘行军,谢刚,吴建华,等.电成像测井在苏里格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勘探,2013,18(5):3544.L I U X i n g j u n,X I E G a n g,W U J i a n h u a,e t a l.A p p l i c a-t i o n o f e l e c t r i c i m a g i n g l o g g i n g i n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v e l o p m e n t o f S u l i g e g a s f i e l d[J].C h i n a P e t r o l e u m E x-p l o r a t i o n,2013,18(5):3544.[5]杨丽兵,李瑞,梁涛.电成像测井在川北地区长兴组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8,31(2): 811,17.Y A N G L i b i n g,L I R u i,L I A N G T a o.A p p l y F M I t o e-v a l u a t e C h a n g x i n g f o r m a t i o n r e s e r v o i r i n n o r t h e r n S i-c h u a n b a s i n[J].N a t u r a l G a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m e n t,2008,31(2):811,17.[6]杨小兵,刘子平,王秋林.电成像测井资料在青西油田下沟组伪储集层识别中的应用[J].石油仪器, 2006,20(5):5052,99.Y A N G X i a o b i n g,L I U Z i p i n g,W A N G Q i u l i n.I d e n t i-f i c a t i o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t o p s e u d o r e s e r v o i r i n X i a g o u i n t e r-v a l o f Q i n g x i f i l e d w i t h e l e c t r i c a l i m a g e s[J].P e t r o-l e u m I n s t r u m e n t s,2006,20(5):5052,99. [7]于增辉,刘耀伟,张志刚.国产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E R M I开发与应用效果[J].海洋石油,2012,32(2):7581.Y U Z e n g h u i,L I U Y a o w e i,Z H A N G Z h i g a n g.T h e d e-v e l o p m e n t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d o m e s t i c m i c r o r e s i s t i v i t y i m a g i n g E R M I[J].O f f s h o r e O i l,2012,32422024年2月地质装备(2):7581.[8]侯振学,于雪娴,李东旭,等.电成像测井处理新技术在储层评价方面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20,35(2): 573578.H O U Z h e n x u e,Y U X u e x i a n,L I D o n g x u,e t a l.A p-p l i c a t i o n o f n e w p r o c e s s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e l e c t r i c a l i m-a g i n g l o g g i n g i n r e s e r v o i r e v a l u a t i o n[J].P r o g r e s s i nG e o p h y s i c s,2020,35(2):573578.[9]崔维平,杨玉卿.基于电成像测井资料的储层精细评价[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4,36(11):9096.C U I W e i p i n g,Y A N G Y u q i n g.F i n e r e s e r v o i r e v a l u a-t i o n b a s e d o n e l e c t r o i m a g i n g l o g g i n g d a t a[J].J o u r n a l o f O i l a n d G a s T e c h n o l o g y,2014,36(11):9096.[10]赵俊峰,纪友亮,陈汉林,等.电成像测井在东濮凹陷裂缝性砂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3):383390.Z H A O J u n f e n g,J I Y o u l i a n g,C H E N H a n l i n,e t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E M I i n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f r a c t u r e d s a n d s t o n e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t h e D o n g p u S a g[J].O i l&G a s G e o l o g y, 2008,29(3):383390.[11]王帅,钮依莎.米桑油田电成像E R M I遇卡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J].石油管材与仪器,2019,5(2):8589.W A N G S h u a i,N I U Y i s h a.R e a s o n a n a l y s i s a n d p r e-c a u t i o n f o r s t u c k i m a g i n g t o o l E R M I i n M i s s a n o i l f i e l d[J].P e t r o l e u m I n s t r u m e n t s,2019,5(2):8589.[12]王新龙,罗安银,徐洪明,等.电成像测井资料评价火山岩储层的方法及应用[J].测井技术,2017,41(4):416422.W A N G X i n l o n g,L U O A n y i n,X U H o n g m i n g,e t a l.M e t h o d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e l e c t r i c a l i m a g i n g l o g d a t a f o r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v o l c a n i c r e s e r v o i r[J].W e l l L o g g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2017,41(4):416422. [13]李昌,沈安江,孟贺.电成像测井新参数在碳酸盐岩岩相识别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6):1113011135.L I C h a n g,S H E N A n j i a n g,M E N G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n e w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e l e c t r i c a l i m a g i n g l o g g i n g i n c a r b o n-a t e f a c i e s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J].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2021,21(26):1113011135.[14]郭宁.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在裂缝识别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2014(S1):61,69.G U O N i n g,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 i c r o r e s i s t i v i t y s c a n n i n g i m a g i n g l o g g i n g i n c r a c k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J].C h i n a E-q u i p m e n t,2014(S1):61,69.[15]年涛,王贵文,范旭强,等.成像测井缝洞解释评价研究进展[J].地质论评,2021,67(2):476488.N I A N T a o,W A N G G u i w e n,F A N X u q i a n g,e t a l.A d v a n c e s i n f r a c t u r e a n d v u g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u s i n g m i-c r o r e s i s t i v i t y i m a g i n g l o g s[J].G e o l o g i c a l R e v i e w, 2021,67(2):476488.[16]钟广法,祁兴中,马勇,等.电成像测井资料在裂缝成因分析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5,29(2):116 118,189.Z H O N G G u a n g f a,Q I X i n g z h o n g,M A Y o n g,e t a l.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b o r e h o l e m i c r o r e s i s t i v i t y i m a g e l o g s t o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o r i g i n o f f r a c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s:a c a s e s t u d y o f t a r i m b a s i n,n o r t h w e s t C h i n a[J].G e o p h y s i-c a l a n d G e o c h e m i c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2005,29(2):116 118,189.[17]陈红.电成像测井资料在裂缝成因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19):100101.C H E N H o n g.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b o r e h o l e m i c r o r e s i s t i v i t y i m a g e l o g s t o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o r i g i n o f f r a c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s[J].C h i n a P e t r o l e u m a n d C h e m i c a l S t a n d a r d a n dQ u a l i t y,2018,38(19):100101.[18]申本科,赵冀,刘双莲,等.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在沉积环境识别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21, 40(10):8284,96.S H E N B e n k e,Z H A O J i,L I U S h u a n g l i a n,e t a l.A p-p l i c a t i o n o f m i c r o-r e s i s t i v i t y s c a n n i n g i m a g i n g l o g g i n g i n s e d i m e n t a r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r e c o g n i t i o n[J].P e t r o-c h e m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A p p l i c a t i o n,2021,40(10):82 84,96.[19]何小胡,张迎朝,张道军,等.成像测井技术在重力流沉积研究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13,37(1):103 109,113.H E X i a o h u,Z H A N G Y i n c h a o,Z H A N G D a o j u n,e t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i m a g i n g l o g g i n g t o d e e p-w a t e r g r a v i-t y f l o w d e p o s i t s s t u d y[J].W e l l L o g g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2013,37(1):103109,113.[20]邢凤存,朱水桥,旷红伟,等.E M I成像测井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06,27(5):607610.X I N G F e n g c u n,Z H U S h u i q i a o,K U A N G H o n g w e i, e t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E M I i m a g e l o g g i n g t o s t u d y o f s e d i m e n t a r y f a c i e s:A n e x a m p l e o f l o w e r W u e r h e c o n-g l o m e r a t e r e s e r v o i r o f u p p e r P e r m i a n i n K a r a m a y o i l-f i e i d[J].X i n j i a n g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2006,27(5): 607610.[21]周伦先.成像测井技术在车镇凹陷地应力研究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09,30(3):369372.Z H O U L u n x i a n.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i m a g i n g l o g g i n g t o s t u d y o f t e r r e s t r i a l s t r e s s i n C h e z h e n s a g,S h e n g l i o i l-f i e l d[J].X i n j i a n g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2009,30(3): 369372.[22]刘之的,夏宏泉,汤小燕,等.成像测井资料在地应力计算中的应用[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5,27(8):912.L I U Z h i d i,X I A H o n g q u a n,T A N G X i a o y a n,e t a l.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 e s t p e t r o l e u m i n s t i t u t e[J].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 e s t P e t r o l e u m U n i v e r s i t y: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g y E d i t i o n,2005,27(4):9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