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汉语练习题(一)

古汉语练习题(一)

《古代汉语(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1. A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C )

A.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

C. 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2. 下面对"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 逝:往。

B.逝:跑。

C. 逝:死。

D.逝:通"誓",发誓。

3. "殮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臨"在句子中应理解为(C )

A. 面对

B.临视

C.哭悼死者

D.从高处向低处看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B )

A. 德之不脩,學之不講。[講:講解]

B. 不憤不啓,不悱不發。[憤:憋悶,積]

C. 多行不義必自斃。[斃:死亡]

D. 臧宣叔逆晋師,且道之。[逆:違背]

5.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D )

A.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敢問以國報隹誰者奈何?

C.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D.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C.獄:案件-監獄

D.墳:土堆-墳墓

6. 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D )

A. 響:回聲-聲音

B.色:臉色-颜色

7. 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D )

A. " 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 " 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 " 敬"多用于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 " 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 "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 A )

A.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

9.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C

A. 伯牛有疾,子問之。

B.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C. 五穀皆熟爲有年也。

D.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10.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其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是( D )

A. 怕乎無爲,澹乎自持。

B. 子爲父死,亡所恨。

C. 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

D. 下臣不幸,屬當戎行。

11. 下列句子,"之"连接主谓结构的一句是( A )

A. 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

B. 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蟣蝨。

C. 姜氏何厭之有?

D. 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築與?抑亦盗跖之所築與?

12. " 君爲我呼入"句中的"爲"字,其词性和语法作用是( C )

A. 动词,作谓语。

B. 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的实际发出者。

C.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

D.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13. " 太后之色少解"的" 少" 字,其词性是( B )

A. 形容词

B.副词

C.名词

D.动词

14. 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 A )

A. 射之,豕人立而啼。

B. 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絶江河。

D. 踵門而告文公。

15. 下列句子,加着重号的"於" 字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A )

A. 今之嗣主,忽於至道,皆惛於教,亂於治;迷於言,惑於語。

B. 臣之客欲有求於臣。

C. 上古競於道德,中古逐於智謀,當今争於氣力。

D. 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16. 下列句子,具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C )

A. 故天下盡以扁鵲爲能生死人。

B.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 管仲,世所謂賢臣,而孔子小之

D. 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

17. 下列句子,具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 )

A.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B.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

C. 孟嘗君客我。

D. 關中阻山河四塞。

18. 下列句子,具有前置宾语的一句是( A )

A. 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B. 誰與,哭者?

C. 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D. 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9. 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C )

A. 是社稷之臣也。

B. 楚左君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C.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

D. 千金,重幣也。

20.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句中的"莫"字,其詞性是( D )

A.副词

B.名词

C.形容词

D.无定代词

21.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简化字的是( A )

A. 窈窕淑女,钟鼓樂之。

B. 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

C. 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

D. 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22. 下列句中的"诛"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B )

A. 商罪貫盈,天命誅之。

B. 於予與何誅?

C. 誅屨于徒人費,弗得。

D. 不誅之則爲亂。

23. 下列各组汉字,形符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D )

A. 條倏脩修

B. 穀轂彀縠

C. 勝騰謄滕

D. 旗施旌旂

24. 下列各组字,都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B

)

A. 甘朝問篇

B. 即戒鳴及

C. 行莫亦大

D. 雷遘集各

25. 下列工具书中,最适合初学古汉语者掌握古书中常用字的常用义的一本是

( D )

A.詞詮

B.經傳釋詞

C. 説文解字

D.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26. 《詩經•七月》:"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鷄振羽"后面的诗句,顺序正确的

一组是( D )

A. 七月在宇,八月在户,九月在野,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

B. 七月在户,八月在野,九月在宇,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

C. 七月在野,八月在户,九月在宇,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

D.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爿木下。

27. 王维的五律《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暄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这首诗尾联出句的平仄格式是( A )

A.仄起仄收式

B.仄起平收式

C.平起仄收式

D.平起平收

28. 古代注疏在辨析意义相同或相类的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时,常用的注释用语是( A

)

A.謂之

B.謂

C.猶

D.之爲言

29. 根据教材所标注的古音, 对"大宛、吐蕃、莫邪、僕射"标音全对的一组是 D

的字与"説"字的情况相类似的一句是 ( B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 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 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 在《詩經•七月》中,"十月"之后出现的词语有(AB

) A.納禾

稼 B. 穫稻 C. 亨葵及菽 D. 納于凌陰

E. 塞向

墐户

3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联绵词的是 ( BD ) A. 取彼狐狸,爲公子裘。 B. 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C.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D.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E. 孟嘗君爲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A.追-逐 B.貧-窮 C.省-視

A. Dayuan Tubo Moxie Puyi

B. Dayuan Tubo Moxie pushe

C. Dayuan Tufan Moye Puyi

D. Dayuan

Tubo

Moye

Puyi

30. 在 "宣子説,乃輕幣 "句中, "説"字后来通常用 II 悦"代替,下面各句中加着重号

A. 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 C. 故饑歲之春,幼弟不饟。

B. 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 D. 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33. 下列各组词在上古属于同义词的有( ACE )

D. 盗-贼

E.更-改

34. 下列各组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结构都具备的有( AE )

A. 末然人牧

B. 鳳亦焚徒C

徒聞

上燕八、

D. 車采灸逐

E. 羊亦佞鳴

35. 下列古书的注解,内容为串讲文意的是(AB)

A. 《楚辭•離蚤》:"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王逸注:"言日月晝夜常行,忽然不久,春秋往來,以次相代。"

B. 《詩經•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鄭箋:"視鼠有皮,雖處高之處,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與人無威儀者同。"

C. 《詩經•汝墳》:"既見君子,不我遐弃。"孔穎逹疏:"不我遐弃猶云不遐弃我。"

D. 《左傳•隱公元年》:"不義不暱,厚將崩。"孔穎逹疏:"高大而壞謂之崩。

E. 《詩經•采薇》:"彼路斯何?君子之車。"鄭玄箋:"君子謂將率。"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

36. 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縣官:汉代对天子或朝廷的称呼

37. 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待:凭藉,依靠

38.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書:文字。(或:认字,写字)

39. 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患:担忧,忧虑。(或:畏惧)

40. 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隱,且忄瞿奔辟而忝兩君。忝:担忧,忧虑。(或:畏惧)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41. 大人世及以爲禮,城郭溝池以爲固,禮義以爲紀。

以爲:以:介词。爲:动词。以为:把...... 作为。

42. 夫星之隊,木之鳴,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是:代词(或"指示代词")

43. 陳良,楚産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北方之學者,未能或之先也。或:.或:无定代词。

有人。

44.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 孰與:孰:疑问代词。與:介词。

孰与:表示比较,这句中意为"何如"、"哪里比得上"

45.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擇也。所以:。所:代词(辅助性代词)。以:介词。

"所以"在本句中意为"用……方法"、"用……手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0 分)

46.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古今意义,并以此为例,分析说明古今词义在词义色彩上发生的变化:

(1) 長安中謡言曰:"見乞兒,與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谣言:民间的歌谣谚语,中性词;现代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带贬义。

(2) 下流之人,衆毁所歸。

下流:地位低下,处境低下,中性词;现代指品德恶劣,贬义词。

(3) 馮唐已老聽吹嘘。吹嘘:替人宣扬、称扬,中性词:现代指说大话,贬义词。

(4) 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爪牙:古代用于人,指得力助手,褒义词;现代指走狗帮凶,贬义词。

(5) 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則鍛煉而周内之。锻炼:玩弄法律陷害别人,贬义词;现代为中性词,在"锻炼意志"等场合还含有褒义。

(6) 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鍛煉之吏,持心近薄。

47. 根据文字学的观点,"莫"字的本义是昏暮,但是它主要被借用来表示语言中

的无定代词,表示"没有谁(什么)",昏暮的意思后来用"暮"字表示。"夫"字的本义是成年男子,但是它同时也被借用记录语言中的指示代词,如"夫执舆者为谁"。"疲"字的本义是疲劳,但古书里疲劳的意思常用"罷"来记录。请分析一下这三种

用字现象的共同点及区别

.共同点:"莫"作无定代词。"夫"作指示代词,"罷"表疲劳的"疲"都是假借现象(或

同音假借)。

区别:"莫"借作无定代词为本无其字的假借;但"莫"字的本义由后起字"暮"承担。"夫"

借作指示代词为本无其字的假借," 夫" 字兼表本义和借义(或未造后起字。)。"罷"借作"疲"为本有其字的通假(或假借)。

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癸酉,師陳于鞌。丙阝夏御齊侯,逢丑父爲右。晋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爲右。齊侯曰:" 余姑翦滅此而朝食!不介馬而馳之。郤克傷于矢,流血及屨,未絶鼓音,曰:"余病矣!"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輪朱殷。豈敢言病?吾子忍

之!"緩曰:"自始合,苟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 然子病矣!"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左并轡,右援枹而鼓。

48. 余姑翦滅此而朝食. 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

49. 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和肘。

50. 苟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如果有地势不平(或"难行")的路,我一定要下来推车,你难道知道这些情况吗?

51.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如果有地势不平(或"难行")的路,我一定要

来推车,你难道知道这些情况吗?

52. 左并轡,右援枹而鼓。译:张侯)把右手所持的缰绳并握在左手中,右手接过郤克的鼓槌击鼓。

六、古文标点题(本大题共1 小题,10 分)

53. 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标点:

鄒與魯閧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

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孟子對曰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廪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鄒與魯閧。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孟子對曰:"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西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廪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鄒與魯閧。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 孟子對曰:"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西方者,幾千人矣! 而君之倉廪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2 小题,共20 分)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秦穆公使賈人載鹽,微諸賈人。賈人買百里奚以五羖羊之皮,使將車之秦

秦穆公觀鹽,見百里奚牛肥,曰:"任重道遠以險,牛何以肥也?"對曰:"臣飲食以時,使之不以暴。有險,先後之以身,是以肥也。"秦穆公知其君子也,令有司具沐浴,爲衣冠,與坐。公大悦。異日,與公孫支論政,公孫支大不寧,曰:"君耳目聰明,思慮審察,君其得聖人乎?"公曰:"然。吾悦夫奚之言,彼類聖人也。"公孫支遂歸,取雁以賀,曰:"君得社稷之聖臣,敢賀社稷之福。"公不辭,再拜而受。明日,公孫支乃致上卿以

讓百里奚,曰:" 秦國處僻,民陋以愚無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以處其上,請以讓之。"公不許。公孫支曰:"君不用賓相而得社稷之聖臣,君之禄也;臣見賢而讓之,臣之禄也。今君既得其禄矣,而使臣失禄,可乎?請終致之。"公不許。公孫支曰:"臣不肖而處上位,是君失倫也。不肖失倫,臣之過;進賢退不肖,君之明也。今臣處位,廢君之德而逆臣之行也。臣將逃。"公乃受之。故百里奚爲上卿以制之,公孫支爲次卿以佐之也。(一)54. 从文中找出两句宾语前置句,并说明它们前置的类型。牛何以肥

也?(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是以肥也。("是"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二)55. 从文中找出两句判断句,写在下面(如多写,评分时只取前两句)。本文中的判断句有:危亡之本也;君之禄也;臣之禄也;臣之過;君之明也。

(三)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文

56. 任重道遠以險。(车子)负载很重,路途遥远又不好走。

57. 臣飲食以時,使之不以暴。我按时给它(牛)喂食喂水,并且不用粗暴的手段役使它。

58. 吾悦夫奚之言,彼類聖人也。我喜欢那百里奚说的话,他像是个圣人(贤明、

明智的人)

59. 進賢退不肖,君之明也举用有贤能的人,黜退不贤的人,是您圣明的

体现

(四)说明文中加着重点号词的词性和意义(若无实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6 分)60. 賈人買百里奚以五羖羊之皮。

以:.以:介词,用

61. 使將車之秦。

之:.以:介词,用

62. 有險,先后之以身。之:代词,作宾语(指牛)

63. 敢贺社稷之福。敢::副词,表谦敬。

64. 公孫支乃致上卿以讓百里奚。致::动词,交出。

65. 民陋以愚无知,危亡之本也。以:连词,连接两个形容词(相当于"而")。

古代汉语练习题(有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册》(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编) 2005年8月30日修订

目录 一、具书..............................(1) 二、词汇.............................(5) 三、文字.............................(14) 四、语法.............................(19) 五、修辞.............................(29) 六、音韵.............................(31) 七、古书注解.........................(34) 八、古书的句读.......................(36) 九、诗词格律.........................(44) 十、参考答案.........................(56)

工具书 [练习一] 一、古汉语工具书一般可分为字书、辞书、韵书、目录书、类书、 图录谱表和其他几类。其中: 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是东汉_____编著的《________》,宋代徐铉等校定。全文分为____篇。加目录和自叙共______篇,共_____卷,分为_____部首,共收______单字;重文字______个。 2.《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辞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特殊用法的辞书是近人_______的《_____________》: 4.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______著的《________》,而现存最古的韵书是宋陈彭年、邱雍等编的《_____》,它的全名叫《__________》,大致反映了_________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 5.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东汉班固撰的《_________》,其后,较为完善的有《___________》; 6.我国大规模的目录学著作是清乾隆年间永瑢、纪昀等人奉诏编撰的《_________》二百卷,其编排顺序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目次; 7.《____________》是叶圣陶编的关于索引类的工具书 8.我国最早的类书是三国魏文帝时命令王象、刘邵编纂的《_________》,其后影响较大的有隋末唐初虞世南编辑的《________》,唐欧阳询等编的《____ ___》,唐______编的《初学记》、唐白居易编辑,宋孔传续辑的《_____ __》,宋李昉等编的《_____ ___》、宋王钦若、杨亿等编的《___ ___》,明朝解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习题解答案1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练习一 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 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 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 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 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 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 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 “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水经注·巫山、巫峡》) 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自,假设连词,苟、如果。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亦、寸、本、刃、

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受”写作“授”不得分) 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如:赵王少,不能蚤起。蚤,通"早",早早地。 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莫\暮其\箕要\腰昏\婚 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 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如:亦、本、末 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二、选择题 1、下列句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晋侯饮赵盾酒。B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C今媪尊长安君之位。D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2、下列加线词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范增数目项王。B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C失期法皆斩。D彼秦者……虏使其民。 3、下列句中,“且”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B若属皆且为所虏。C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D先生且休矣,我将念之。 4、下列句中,介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利泽施乎万物。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5、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C子产而死,谁其嗣之?D未至,道渴而死。 6、下列词语属于“古义轻今义重”的是()。A诛B感激C怨D病 7、下列句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B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C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D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古代汉语》练习题1

古代汉语(2)练习题 练习题一 一、论述题 1、词义引申的途径有哪些? 详细阐述并举例说明 (1)、延展引申: 是指在不改变某词词类的情况下,把原来词义所概括的内容中的某一点在一线上加以延展或突出,用来标志另一事物的引申方式。 如:临,从本义“从高处往低处看”引申出“从上监视着”和“从上面到下面来” (2)、比喻引申: 是一个词的基础意义(或本义)用于比喻的用法使其固定化而形成新的义项的一种词义发展的运动。 如:斗,由古时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器皿(舀酒的勺子),引申出北斗星,只因两者形状相似。 (3)条件引申:是一个词的词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受句中前后搭配关系的制约而产生新义并进而形成新的义项的一种词义发展的运动。 如:刊,本是砍,所以可以说“刊木”,而引申出“刊误”的“刊”(删改义)是因其与谬误的搭配关系而形成的。 (4)、活用引申:是指古汉语中由于语法上词类活用现象而产生而固化出新义的一种词义引申方式。 如“衣”常作动词用,引申出“穿衣”的意思,它是因为经常活用而产生新义,并为人们所公认的。 2、写出五言律诗的首句不入韵的两种格律形式。 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的平仄格式是: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律诗平起仄收式(即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的平仄格式是: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来看古今词义的差异,可以分几个方面?分别详细阐述并举例说明。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有三种情况: (1)、词义扩大: 词义从古义过度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也随之扩大,或由部分扩大到整体,或由个别扩大到一般,或由狭窄变为宽泛,扩大的结果使古义成了新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词义扩大。 如:河,汉代以前,河特指黄河,不包括一般的河流,后来河扩展为北方河流的总称现代,不论南方水系还是北方水系,都可以称河了。 (2)、词义缩小: 词义有的从原义过度到新义后,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也随之收敛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使新义成了古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词义缩小。 如:臭,本指所有的气味,包括好闻的,难闻的,香气,秽气。后来词义范围缩小到专指秽气。 (3)、词义转移: 词义在发展过程中,新义和原义之间,彼此没有类书关系,他们是靠现实中的某种关联——修辞上的关联,语法上的关联,某种事实上的关联,甚至某种偶然的关联——联结在一起的,这种由事物的关联发展出的词义,叫做词义转移。 如:领,上古汉语指脖子,后来因为脖子和衣领的部位相关,于是把衣服围绕脖子的部位也叫领,这是部位相关引起的转移。 4、写出五言律诗首句入韵的两种平仄格律格式 五言律诗平起平收式(即首句入韵的平起式)的平仄格式是: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王力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 一、解释下列术语。(每題3分,共12分) 1、六书 2、四体二用 3、本义 4、词义扩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_________。 A、古今字 B、通假字 C、异体字 D、繁简字 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_________。 A、古今字 B、繁简字 C、异体字 D、通假字 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_________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 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 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_________。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每字0.5分,共10分) 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每句1分,共13分) 1、时: 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④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 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韩非子·心度》) 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2、间: 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王力《古代汉语》(一)练习

王力《古代汉语》(一)练习 一、填空题 1.关于汉字的形体构造,传统有的说法。它们是象形、、会意、形声、假借。 2.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2)、、来者犹可追。 5、清代对《说文解字》作注解的有和桂馥、王筠、朱骏声等四家。 6、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的产生是一次重大的改革,这种改革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构造,改变了篆书和篆书以前的古文字的面貌。 7、指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8、词义的引申方式有连锁式、和综合式。 9、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 10.异体字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 )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像“寘”与“置”、“脩”与“修”、“游”与“遊”等只有部分义项相同或相通,不能在任何情况下互相代替,就不能算是异体字。 11. 二、名词解释题 1、古今字: 2、浑言: 3、异体字: 4、偏义复词: 5、衍文: 6、异体字 7、浑言、析言 三、解释下列句中的词 1、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 亟: 2、(晋灵公)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 骤: 贼: 3、师进,次.于陉。 次: 4、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归: 5、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 适: 会: 6、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再: 7、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 市: 8、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五谷: 9、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 姑: 10、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羹: 遗: 11、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濯: 暴: 12、(宣子)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饿: 四、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及其活用类型,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义1、庄公寤生,惊姜氏。() 2、晋灵公不君。() 3、齐侯饮赵盾酒。() 4、左右以君贱之矣,食以草具。() 5、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6、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7、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8、齐侯饮赵盾酒。() 9、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10、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五、解释下列字的本义。 1、向() 2、脚() 3、理() 4、责() 5、习() 六、根据汉字的造字方法,说明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书。 (1)亦()、(2)采()、(3)州()、(4)甘()、(5)朱()。 七、标出下列字中的会意字 末信休刃鱼牧步集引上取众采豆精尘子 八、简答题 1、举例说明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有哪几种类型。 2、举例说明古代汉语中被动句的类型。 3、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4、举例说明什么叫异体字?并说明其类型。 九、阅读理解 (一)潁考叔為颖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1、给上文断句标点。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公賜之食食舍肉

古代汉语习题集1

第一章文字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甲骨文 2、小篆 3、隶书 4、象形 5、指事 6、会意 7、形声 8、通假字 9、“四体二用”10、古今字11、异体字12、繁简字 二、填充题: 1、汉字是一种______体系的文字,每个字都是___、___、____三者的统一体。 2、______是象形文字的直接萌芽,是象形文字产生的基础。 3、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总称为_______;隶书、楷书总称为______。 4、甲骨文又叫____、_____、_____;金文又叫_____;大篆又叫_____;小篆又叫____。 5、形声字的_____只表示形声字含义所属的意义范畴,也即形声字所属的义类;形声字的声旁所表示的音是形声字______之时的读音。 三、选择题: 1、“黑”字是个( )。 ①象形字②会意字③形声字④指事字 2、汉字产生至今已有( )的历史了。 ①一万年②两万年③五、六千年④两千年 3、甲骨文最初出土于( )。 ①河南安阳小屯②陕西周原③河南洛阳④山东溜博 4、隶书到了( )就取代了小篆的地位,成为全国通行的主流字形。 ①西周②秦代③汉代④春秋战国 5、最早提到“六书”的古籍是( )。①《论语·学记》②《尚书·舜典》③《论语·季氏》④《周礼·地官·保氏》 6、古代有三位学者对“六书”的名称进行解说,即( )。 ①刘熙班固郑玄②郑众许慎司马迁③郑众班固许慎④郑玄班固郑众 7、下列四组字中()组全是象形字。 ①瓜相它水②肉舟耷虎③贫燕龟免④网豆贝自 8、下列四组字中( )组全是指事字。 ①刃末本三②旦果水上③巢二立下④斤朿亦字 9、下列四组字中( )组全是会意字。 ①果棘牧信②巢枣取武③友从看逐④旦珏品囚 10、下列四组字中,( )组全是形声字。 ①牢涓祭邓②莫洛缸悲③淮汪贡斐④企洪病颖 四、分析与简答题: 1、分析象形文字和记事图画有什么区别? 2、簡析汉字结构的发展情况。 3、分析說明下列汉字的构造方式。

古代汉语练习题 (1)

古代汉语练习题(10) 第一章练习题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3、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4、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5、厉王虐,国人谤.王。 6、今阁下为王爪牙 ..,为国藩垣。 7、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8、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9、其始播百谷.。10、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11、大学始教,皮弁祭菜.。12、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3、适千里者,三月聚粮.。14、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15、江.水又东,经巫峡。16、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18、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19、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20、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 2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22、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23、是何祥.也?吉凶安在?24、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25、锻炼 ..之吏,持心近薄。26、吾闻汉购.吾头千金,邑万户。27、臣有一术,曰五禽.之戏。28、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 29、瓦.,土器已烧之总名。30、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 ..。 31、丈夫 ..,以杖荷莜。 ..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3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二、举例说明古今词义差异的在范围、感情色彩、及程度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三、阅读《九方皋相马》《景公射出质》《扁鹊之卫》三篇文章,完成以下问题: 1、找出几篇文章中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 2、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判断句及被动句,并说明其类型。 3、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宾语前置句式,并说明其类型。 第二章练习题 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其属于本义还是引申义。 1、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齐發.。 2、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3、舜发.于畎亩之中。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7、使妇人载以过朝.。 8、首.身离兮心不惩。 9、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1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1、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12、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13、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14、人谁无過.?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5、川雍而溃.,伤人必多。 16、蔡溃.,遂伐楚。 1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8、由此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19、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20、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起舞。 21、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22、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23、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 24、昔楚灵王好细要.。 25、地不知寒人要.暖。 26、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7、其御之妻自门閒.而窥其夫。 28、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9、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1、緣.溪行,忘路之远近。 32、心忧炭贱.愿天寒。 33、楚人为食,吴人及.之,食而从之。 34、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二、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然后将其词义引申的层次用图表示出来。 任: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语言课程,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我们将提供郭锡良版《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词语不是指古代的官员?() A. 大人 B. 老爷 C. 郎中 D. 小人 2、“桂冠”是指什么?() A. 月桂 B. 牡丹 C. 玫瑰 D. 茉莉 3、“杏脸桃腮”形容的是哪个部位的美丽?() A. 眼睛 B. 嘴巴 C. 脸庞 D. 脖子 二、填空题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 2、《左传》是记录哪一时期历史的史书? 3、“楚河汉界”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时期? 三、解释题 1、请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金风送爽

2、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含义:欲速则不达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四、论述题 1、论述《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有何不同? 2、请论述汉语中的“南腔北调”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汉语的影响。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小人 2、A. 月桂 3、C. 脸庞 二、填空题 1、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2、《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 3、“楚河汉界”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时期。

三、解释题 1、金风送爽:秋风带来凉爽的感觉。 2、欲速则不达:一味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在世时,不出远门去,如果非出远门不可,必须告知父母确切的行踪。 四、论述题 1、《关雎》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主题较为单一;而《蒹葭》除了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外,还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主题更为丰富。 2、“南腔北调”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域和方言的影响,导致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出现了差异。这种现象对汉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增加了人们之间的交流难度。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是语言学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其考试内容一般包括音韵、文字、语法、修辞、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根据关键词和内容提供一份《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供参考。 一、音韵

古代汉语(1)练习题

《古代汉语1》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作者无可考。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时 期整理过的,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国,共篇。 2、“闻斯行诸?”中的“诸”是词,相当于。 二、释义题 1、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3、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夫病足,曾不能疾.走。” 4、犹不改,宣子骤.谏。 5、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6、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7、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斮之。 8、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9、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10、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11、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12、孟尝君就国于薛。 13、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遊于观之上。 14、异乎三子者之撰.。 15、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16、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17、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三、将下面古文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1、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2、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 1 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古代汉语(一)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一)》练习题答案 一 一、填空题 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3、斗 4、造字方法不同,造字素材不同,偏旁位置不同 5、慙 6、春秋左丘明,春秋,编年体 7、兼词之于 8、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9、兼词,于是 10、异体字 11、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12、代词,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二、概念题 1、文字是记录和传递语言的社会性的书写符号体系。 2、异体字: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共写一个词的不同的书写形式。换言之,就是所记的词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3、四体二用说:清人戴震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 4、甲骨文:甲骨文是用刀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所以称作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 5、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6、象形: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许慎的定义:画成其物,随体诘誳,日月是也) 7、金文: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因铜器以钟鼎为最多,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 8、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着眼于字的笔画的多少对汉字的分类。 9、会意:会意是会合几个字类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慎的定义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三、释义题 1、毙:倒下 2、殷:红中带黑 3、贰:两属 4、肆:扩展 5、即:接近、走向 6、行李:外交使节 7、鄙:边邑 8、舍:住宿 9、决:堤坝溃决 10、羹:带汁的肉 11、次:临时驻扎

《古代汉语》练习一

《古代汉语(1)》练习题一 一、论述题 1、什么是“六书”? 论述“六书”说的具体内容,并阐述其贡献及不足 (1)六书:是汉儒总结出来的四种造字方法和两种用字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四体二用:清人戴震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这是“四体二用说” .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3)贡献与局限: 贡献:“六书”在当时确实是个创造,可以说是古典文字学领域一个丰碑。“六书”说的建立,把人们对字形的感性认识提高到了理性的高度,开辟了科学地认识字形的途径。 不足:但由于汉儒接触是秦篆和六国文字,由于时代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所以“六书”说并不完善,今天看来,它有不少错误和疏漏。首先,许慎对“六书”说的某些界说含糊不清,所下定义欠于周密。再次,汉儒缺少语言与文字关系的科学观念。就字论字,割裂字和词、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论述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几种情况,并举例说明。 (1)、表示行为的状态。多带有比喻的意义,这种用法具有浓重的修饰色彩, 往往能使动作行为生动形象,起到比喻的修饰效果。可译为“象……一样。” 如:土崩瓦解”、“狼吞虎咽”、 (2)、表示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方法。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表示对人或事物的态度。可译为“象……一样”。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表示行为发生或进行的处所。可译为“在……”、“到……”。 如“而相如廷叱之。” 二、阅读题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

王力版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后附答案)

王力版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后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一鼓作气,再而衰败,三而竭”中的“再”可以解释为() A. 又 B. 再一 C. 又一 D. 第二次 2.从句式上来说,“皇天无亲,惟德是依”属于()句。 A. 状语后置 B. 宾语前置 C. 判断句 D. 非特殊句式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文在于说明() A. 什么是美 B. 什么是善 C. 什么是无为 D. 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的道理 4.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延伫乎吾将反 B.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C. 进不入以离尤兮 D. 何方圜之能周兮 5.《大同》一文选自是() A. 《论语》 B. 《孟子》 C. 《礼记》 D. 《尚书》 6.“屈原”的“原”是他的() A. 姓 B. 名 C. 字 D. 号 7.《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的历史著作。 A. 编年体 B. 纪传体 C. 国别体 D. 通史 8.()就是彼此音义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 A. 古今字 B. 异体字 C. 通假字 D. 繁简字 9.“入则无法家拂.士”中的“拂”应解释为() A. 拂去 B. 吹拂 C. 辅佐 D. 拂尘 10.“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中的通假字是() A. 至 B. 辜 C. 拖 D. 取 二、指出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该字。 11.庄公寤生,惊.姜氏。 12.烛之武退.秦师。 13.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1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15.树.之以桑。 16.从左右,皆肘.之。 17.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 18.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9.赵王之子孙侯.者。 20.德合.一君。

古代汉语习题(一)附答案

古代汉语习题(一)附答案 ---------------------------------------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 古代汉语练习题(上) 一、解释下列术语。(每題3分,共12分) 1、六书 2、四体二用 3、本义 4、词义扩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 A、古今字, B、通假字, C、异体字, D、繁简字 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 A、古今字, B、繁简字, C、异体字, D、通假字 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 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 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每字0.5分,共10分) 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每句1分,共13分) 1、时: 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④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 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韩非子·心度》) 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2、间: 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前赤壁赋》)

古汉语练习题(一)

古汉语练习题(一) 《古代汉语(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 11.A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C )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 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2.下面对"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A.逝:往。 B.逝:跑。 C.逝:死。 D.逝:通"誓",发誓。 3."殮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臨"在句子中应理解为( C ) A.面对 B.临视 C.哭悼死者 D.从高处向低处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 B ) A.德之不脩,學之不講。[講:講解] B.不憤不啓,不悱不發。[憤:憋悶,積] C.多行不義必自斃。[斃:死亡] D.臧宣叔逆晋師,且道之。[逆:違背] 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D ) A.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敢問以國報隹誰者奈何? C.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D.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D ) A.響:回聲-聲音 B.色:臉色-颜色 C.獄:案件-監獄 D.墳:土堆-墳墓 7.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D ) A."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敬"多用于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 A ) A.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C A.伯牛有疾,子問之。 B.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C.五穀皆熟爲有年也。 D.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10.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其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是( D ) A. 怕乎無爲,澹乎自持。 B. 子爲父死,亡所恨。 C. 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

古代汉语练习一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一答案 【篇一: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名词解释 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受”写作“授”不得分) 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 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 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 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 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 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 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 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 的字就叫做通假字。如:赵王少,不能蚤起。蚤,通早,早早地。 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 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 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 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 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莫\暮其\ 箕要\腰昏\婚 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如:好学、王天下、衣褐 等。 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 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 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 物特点的造字法。如:亦、本、末 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 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 造字方法。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 有“诚实”之意;“休” 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 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 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 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 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二、选择题 1、下列句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晋侯饮赵盾酒。B止 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 之,见其二子焉。C今媪尊长安君之位。D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2、下列加线词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范增数目项王。 B太祖累书呼,又敕郡 县发遣。C失期法皆斩。D彼秦者??虏使其民。 3、下列句中,“且”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B若属皆且为所虏。C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D先 生且休矣,我将念之。 4、下列句中,介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利泽施乎 万物。B冰,水为之而 寒于水。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其闻道也,固 先乎吾。 5、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C子产而死,谁其嗣之?D 未至,道渴而死。 6、下列词语属于“古义轻今义重”的是()。A诛B感激C怨D 病

古代汉语测试题01

目录 一、单选题 (2) 二、多选题 (11) 三、判断题 (14)

、单选题 1.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东塾读书记》卷11 )说这句话的人是(C)。 A. 清代戴震;B∙清代段玉裁;C.清代陈澧;D.唐代张若虚 2. “企鹅”的“企”字和下列哪个词语中的“企”字意思相同?(A) A. 企足而望;B企图;C企业;D.企划 3. 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可以分为哪两大类?(C) A. 远古汉语和上古汉语; B.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 C文言文和古白话; D.书面语和口语 4. 下列人名中简繁转换正确的一项是(D)。 A.姜子牙—薑子牙; B.范仲淹—範仲淹; C岳飞—嶽飛; D.关云长—關雲長 5. 我国最早的一部推求语源(从声音角度推求字义由来)的工具书是(B)。

A.《说文解字》; B.《释名》; C.《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D.《同源字典》 6. 下列哪本工具书是东汉的许慎编写的?(B) A.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B.《说文解字》; C.《尔雅》; D.《释名》 7. 《同源字典》的作者是王力,这本书主要可以方便人们进行哪方面的研究?(A) A.语源研究; B.方言研究; C异体字研究;D.字形演变研究 8. 下列工具书中哪一本书主要是从声音角度推求字义由来的?(D) A.《说文解字》; B.《尔雅》; C.《方言》; D.《释名》 9.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历时18年编成了一部1300 万字的巨著《故训汇纂》,这部工具书的主编是(A)。 A.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 B.阮元; C.纪晓岚;D王力 10. 如果对元曲里“大刚来”一词的意思不理解,用下列哪本工具书去查最合适?(C) A.《说文解字》; B.《郭煌变文字义通释》;

古代汉语习题及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练习(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 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A莫、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从、信、秉、亦 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作者是东汉的。这是中国的奠基之作。收字 _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声符为。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如“叔”的本义是。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