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标点翻译练习
- 格式:pptx
- 大小:309.22 KB
- 文档页数:16
古代汉语标点练习题1、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2、梁(1)北有黎丘部(2)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3)丈人归酒醒而诮(4)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5)矣无此事也昔(6)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7)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8)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9)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子者而杀其真子注释——(1)梁:梁国,即魏国。
魏曾建都于大梁(今河南开封),故又称梁国。
(2)黎丘部:一座叫做黎丘的小山。
部:通“培”,小土丘。
(3)道苦之:在路上折磨他。
(4)诮:责骂。
(5)孽:作孽啊。
(6)昔:昔日,这里指昨天。
(7)嘻:叹词,表惊叹的声音。
(8)端:通“专”,专门,特意。
(9)逝:往。
3、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4、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去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枯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5、(娄)师德在河陇前后四十余年恭勤不怠民夷安之性沈厚宽恕狄仁杰之入相也师德实荐之而仁杰不知意颇轻师德数挤之于外太后觉之尝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能谨守于边陲贤则臣不知又曰师德知人乎对曰尝同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太后曰朕之知卿乃师德所荐也亦可谓知人也仁杰既出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包容久矣吾不得窥其际也1、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一、解释下列文句中划线的实词1.庄公寤生,惊姜氏。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使动用法,使……受惊2.都城过百雉。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都,都城。
城,城墙。
3.国不堪贰(《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名词,两属的局面4.隧而相见。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名词活用作动词,挖隧道。
5.无生民心(《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使动用法,使之生。
6.今京不度(《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法度、制度,名词活用作动词,合法度。
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受损。
8.亦去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动词,离开9.坐而假寐。
(《左传·晋灵公不君》)动词,打盹,和衣而睡10.晋灵公不君.。
(《左传·晋灵公不君》)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合君道或不行君道。
11.衮.不废矣。
(《左传·晋灵公不君》)名词,卷龙衣,天子礼服,借指君位。
12.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晋灵公不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喝,即给……喝。
13.宦.三年矣。
(《左传·晋灵公不君》)动词,外出为贵族做家臣14.既而与为公介.。
(《左传·晋灵公不君》)名词,甲士,即戍卫卫灵公之人。
15.赵盾弑其君。
(《左传·晋灵公不君》)动词,下杀其上16.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名词活用作动词,在……17.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名词活用作动词,以……为客,即依客礼相待。
18.食以草具。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名词,粗劣的食物。
19.左右以君贱之也(《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意动用法,以之为贱。
20.能为文收债于薛者乎?(《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名词,孟尝君自称其名,有谦逊之意。
21.复弹其剑铗.。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名词,剑柄,借指剑。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①。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译文】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泥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
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破贼兵。
”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列子说符第八》昔齐人有欲金者①,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②。
吏捕得之,间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③?”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译文】过去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上衣服戴好帽子到了集市上,走到了卖金子的地方,趁机拿了金子就走。
官吏抓到了他,问道:“人都在那儿,你为什么要拿别人的金子呢?”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看不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程敏政夜度两关记》予告谒南归[1],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2],抵大柳树驿时[3],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4]。
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5],颇险恶多虎。
心识之[6]。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7],挟铜钲束燎以行[8]。
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9],仰视不极[10]。
石栈岖崟[11],悉下马,累肩而上[12],仍相约,有警,即前呼噪为应。
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
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哄发,山谷响动。
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
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
予默计此关,乃赵点检破南唐擒其二将处[13]。
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
夜二鼓[14],抵滁阳[15]。
【译文】我请假探亲回南方,在成化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站。
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就此停下来,向驿站的小吏打听,小吏胡乱地说:“等天黑就能赶到滁州。
”骑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到随从有人说:“前面有处清流关,非常险要可怕,老虎多。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纪传体,司马迁,八书、世家。
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2.32.303.发音部位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战国末期,吕不韦,纪,论,览,八览,吕览2.32.303.发音部位二.选择题ADCBBCADDA三.概念题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2.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这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但有时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鼻辅音[-m]、[-n]、[-ŋ]收尾的,叫“阳声韵”;2.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正义: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
唐人称“义疏”为 “正义”,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5.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叫:“入声韵”。
2.叠韵: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3.七音:宋元等韵学家从舌音中又分出半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半齿音,连同上述“五音”,就构成了音韵学上所谓的“七音”。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参考译文一:长沮、桀溺两个人一块耕田,孔子从旁边经过,让子路去询问渡口.长沮问子路说:“驾车子地那个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地孔丘吗?”子路说:“是地.”长沮说:“他早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地学生吗?”子路回答说:“是地.”桀溺说:“(天下已乱,)好像滔滔地洪水,到处都是这样,谁能改变得了呢?你与其跟着(孔丘那种)躲避坏人,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隐居地人呢?”说完,就不停地往种子上盖土.子路回来(把这些)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叹息说:“我们既然无法跟鸟兽待在一起,若不跟天下人待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天下如果太平,我就不会和你们一起来从事改变现实地工作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参考译文二: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问路.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是鲁国孔丘吗?”“是.“他天生就应该知道渡口在那里.”子路再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是鲁国孔丘地学生吗?”“是.”“天下到处局势混乱,谁和你们去改变?你与其跟随政见不同地人(指孔子),还不如跟随避世地隐士呢(指自己).”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苏代为燕说齐》(《战国策·燕策》)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十镒,以为马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淳于髡曰:“谨闻命矣.”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译文: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ū}说道:“有一个卖骏马地人,接连三天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知道他地马是匹骏马.(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守候在集市里,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地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一下,这样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地费用.’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于是就绕着马转了几圈,离开时还回头再看了一眼,结果一下子马地身价暴涨了十倍.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人替我前后周旋,先生有意做我地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地辛苦费吧.”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地吩咐.”(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礼记·礼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译文:“大道实行地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地.选拔道德高尚地人,推举有才能地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地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地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地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地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有供养他们地措施.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地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是高度太平、团结地局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地.人们只敬爱自己地父母,只疼爱自己地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地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户籍,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地人当作贤者(因为当时盗贼并起),按照礼义把自己看作有功.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地杰出人物,(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地.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地.以礼义表彰他们(民众)做对了事,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地事,揭露他们有过错地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地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地人,在位地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地安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地人,先要治理好自己地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地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地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地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地品性;要想修养自身地品性,先要端正自己地心思;要想端正自己地心思,先要使自己地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地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地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地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地.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地!这就叫抓住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了顶点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使意念真诚地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地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地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地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地时候,也一定要谨慎.品德低下地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地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地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地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地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地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地时候,也一定要谨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装饰屋子,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地人一定要使自己意念真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标点并翻译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言:“岁数丰穰,谷贱,农人少利.故事: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宜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郡谷,足供京师,可以省关东漕卒过半.”上从其计.寿昌又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上乃下诏赐寿昌爵关内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翻译: 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上奏说:“连续几年丰收,谷价低,农民获利少.按以往惯例,每年从函谷关以东地区运输粮食四百万斛以供应京师,需用运粮卒六万人.应从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等郡购买粮食,以供应京师,可以节省函谷关以东运粮卒一半以上.”汉宣帝接受了耿寿昌地建议.耿寿昌又禀告说:“命令沿边各郡一律修建粮仓,在粮价低时加价买进,粮价高时减价售出,名为‘常平仓’.”百姓因此受益.汉宣帝于是下诏赐耿寿昌关内侯爵.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陈俊英汉语言文学二班201001024108小学有形、有音、有意,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
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六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五。
古今者不定之名也,三代为古,则汉为今;汉魏晋为古,则唐宋以下为今。
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
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
治经莫重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音。
周官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形也;转注、假借二者,驭形者也,音与义也。
三代小学之书不传,今之存者,《行书》、《说文》为之首,《玉篇》以下次之;《音书》、《广韵》为之首,《集韵》以下次之;《义书》、《尔雅》为之首,《方言》、《释名》、《广雅》以下次之;《尔雅》、《方言》、《释名》、《广雅》者,转注假借之条目也。
义属于形,是为转注;义属于声,是为假借。
稚让为魏博士,作《广雅》,盖魏以前经传谣俗之形、音、义,荟萃于是。
不孰于古行、古音、古义,则其说之存者,无由甄综;其说之己亡者,无由比例推测。
形失,则谓《说文》之外,字皆可废;音失,则惑于字母七音,犹治丝棼之;义失,则梏于《说文》所说之本义而废其假借,又或言假借而昧其古音。
是皆无与于小学者也。
译文:·小学包括字音、字形、字义三部分,三者之间互相联系,根据其中一个可以求得其他两个。
字形有古形、今形,字音有古音、今音,字义有古义、今义,六者之间互相联系,根据其中一个可以求得其他五个。
古今之间的概念是不一定的。
如果夏商周三代看做古的话,那么汉代则看做是今;如果汉、魏晋为古的话,那么唐宋以后则为今;先人在造字的时候,有字义而后又有字音,有字音而后有字形。
后人在考察古代的文字的时候,往往是根据字形推断其字音,根据字音推断其字义。
研究经学没有比明白字义更重要的了,而字义的关键又在于字音。
周官中的六书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构成字形的手段。
而转注、假借两者,是用来驾驭字形的,就是指字音和字义。
三代关于小学的书没有流传下来的,今天现存的,字形方面的书以《广韵》为首,《集韵》等以下的书次之;字义方面的书以《尔雅》为首,《方言》、《释名》、《广雅》以下的书次之。
古代汉语标点练习题1、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2、梁(1)北有黎丘部(2)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3)丈人归酒醒而诮(4)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5)矣无此事也昔(6)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7)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8)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9)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子者而杀其真子注释——(1)梁:梁国,即魏国。
魏曾建都于大梁(今河南开封),故又称梁国。
(2)黎丘部:一座叫做黎丘的小山。
部:通“培”,小土丘。
(3)道苦之:在路上折磨他。
(4)诮:责骂。
(5)孽:作孽啊。
(6)昔:昔日,这里指昨天。
(7)嘻:叹词,表惊叹的声音。
(8)端:通“专”,专门,特意。
(9)逝:往。
3、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4、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去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枯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5、(娄)师德在河陇前后四十余年恭勤不怠民夷安之性沈厚宽恕狄仁杰之入相也师德实荐之而仁杰不知意颇轻师德数挤之于外太后觉之尝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能谨守于边陲贤则臣不知又曰师德知人乎对曰尝同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太后曰朕之知卿乃师德所荐也亦可谓知人也仁杰既出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包容久矣吾不得窥其际也1、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古代汉语加标点练习题一、练习1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睢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1)原文苏秦相燕,燕人恶之于王,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中山人恶之魏文侯,文侯投之以夜光之璧。
何则?两主二臣,剖心坼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昔者司马喜髌龏于宋,卒相中山;①范睢折胁折齿②于魏,卒为应侯。
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2)翻译苏秦做燕相时,有人向燕王说他坏话,燕王按着剑把发怒,用贵重的马肉给苏秦吃。
白圭攻取中山国后很显贵,有人向魏文侯说他坏话,魏文侯赐给白圭夜光璧。
为什么?两个君主两个臣子,互相敞开心扉、肝胆相照,岂能被不实之辞所改变呢!所以女子无论美不美,一进了宫都会遭到嫉妒;士无论贤不贤,一入朝廷都会遭到排挤。
从前司马喜在宋国受膑刑,后来到中山国做了相;范雎在魏国被打断了肋骨敲折了牙齿,后来到秦国却封为应侯。
这两个人,都自信一定会成功的计谋,丢弃拉帮结派的私情,依仗单枪匹马的交往,所以不可避免会受到别人的嫉妒。
二、练习2诸将效首虏休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頋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史记·淮阴侯列传》)(1)原文诸将效首虏休,毕贺。
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曰:‘破赵会食。
’臣等不服。
然竟以胜。
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頋诸君不察耳。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
古代汉语标点与翻译练习材料-- 参考答案1、陳代曰:“不見諸侯,宜若小然。
今一見之,大則以王,小則以霸。
且《志》曰:…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爲也。
”孟子曰:“昔齊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將殺之。
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尋者,以利言也。
如以利,則枉尋直尺而利,亦可爲與?昔者趙簡子使王良與嬖奚乘,終日而不獲一禽。
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賤工也。
‟或以告王良。
良曰:…請復之。
‟强而後可,一朝而獲十禽。
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
‟簡子曰:…我使掌與女乘。
‟謂王良。
良不可,曰:…吾爲之範我馳驅,終日不獲一;爲之詭遇,一朝而獲十。
《詩》云:“不失其馳,舍矢如破。
”我不貫與小人乘,請辭。
‟禦者且羞與射者比,比而得禽獸,雖若丘陵,弗爲也。
如枉道而從彼,何也?且子過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2、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3、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
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4、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陈良,楚产也。
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
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
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
1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终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御者且羞与射者比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如枉道而从彼何也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2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3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4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5范子因王稽入秦献书昭王曰臣闻明主莅正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故不能者不敢当其职焉能者亦不得蔽隐使以臣之言为可则行而益利其道若将弗行则久留臣无为也语曰人主赏所爱而罚所恶明主则不然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要不足以待斧钺岂敢以疑事尝试于王乎虽以臣为贱而轻辱臣独不重任臣者后无反复于王前耶臣闻周有砥卮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此四宝者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然则圣王之所弃者独不足以厚国家乎臣闻善厚家者取之于国善厚国者取之于诸侯天下有明主则诸侯不得擅厚矣是何故也为其凋荣也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于成败之事利则行之害则舍之疑则少尝之虽尧舜禹汤复生弗能改已语之至者臣不敢载之于书其浅者又不足听也意者臣愚而不阖于王心耶抑其言臣者将贱而不足听耶非若是也则臣之志愿少赐游观之间望见足下而入之书上秦王说之因谢王稽说使人持车召之6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7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管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钥不果纳不得入于鲁将之薛假涂于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之臣不果纳(战国策•赵策)8 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9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徧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10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11更赢与魏王处惊台之下仰见飞鸟更赢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赢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战国策》12.古文标点、释词、翻译(每小题4分,共12分) (1)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标点。
子鱼论战楚人伐宋以救郑。
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5]:“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6]。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7]。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徐,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
虽及胡耇[8],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9]。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10]。
”子南与子晳争妻郑徐吾犯之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又使强委禽焉。
犯惧,告子产。
子产曰:“是国无政,非子之患也。
唯所欲与。
”犯请于二子,请使女择焉。
皆许之,子皙盛饰入,布币而出。
子南戎服入。
左右射,超乘而出。
女自房观之,曰:“子皙信美矣,抑子南夫也。
夫夫妇妇,所谓顺也。
”适子南氏。
子皙怒,既而櫜甲以见子南,欲杀之而取其妻。
子南知之,执戈逐之。
及冲,击之以戈。
子皙伤而归,告大夫曰:“我好见之,不知其有异志也,故伤。
”子产论政宽猛郑子产有疾。
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①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
郑国多盗,取②人于萑苻③之泽。
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
”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⑨则纠之以猛。
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诗》曰:‘民亦劳止,汔④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施之以宽也。
‘毋从⑤诡随⑥,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
《古代汉语》习题----标点翻译练习《古代汉语》习题----标点翻译练习俗说愚人以八百钱买匹绢持以染绯工费凡千二百而仅有钱四百于是并举此绢足其数以偿染工艾子云人有徒行将自吕梁托舟趋彭门者持五十钱造舟师师曰凡无齑而独载者人百钱汝尚少半吾不汝载也人曰姑收其半当为挽纤至彭门以折其半又夷坚戊志载汪仲嘉自言其族人之仆出干抵暮趑趄呻吟而来问何为曰恰在市桥上有保正引绳缚二十人过亦执我入其中我号呼不伏则以钱五千置我肩上曰以是倩汝替我吃县棒我度不可免又念经年佣直不曾顿得五千钱不可失此遂勉从之到鄞县与同缚者皆决杖乃得脱汪曰所得钱何在曰以谢公吏及杖直之属仅能给用向使无此将更受楚毒岂能便出哉汪笑曰憨畜产可谓痴人仆犹愠曰官人是何言同行二十人岂皆痴邪竟不悟林外字岂尘泉南人词翰潇爽诙谲不羁饮酒无算再上庠暇日独游西湖幽寂处得小旗亭饮焉外美风姿角巾羽氅飘飘然神仙中人也预市虎皮钱箧数枚藏腰间每出其一命酒保倾倒使视其数酬酒直即藏去酒且尽复出一箧倾倒如初逮暮所饮几斗馀不醉而箧中钱若循环无穷者肆人皆惊异之将去索笔题壁间云药炉丹灶旧生涯白云深处是吾家江城恋酒不归去老却碧桃无限花明日都下盛传某家酒肆有神仙至云南桥暗淡滩湍险善覆舟行人多避之外尝戏题滩傍驿壁曰千古传名暗淡滩十船过此九船翻唯有泉南林上舍我自岸上走你怎奈何我虽一时戏语颇亦有味天宝以前多刺客报恩李岍公勉为开封府鞠囚有意气者咸哀勉求生纵而逸之后数岁勉罢官客行河北偶见故囚厚迎待之告其妻曰此活我者何以报德妻曰以缣千匹可乎曰未也二千匹可乎曰亦未也妻曰大恩难报不如杀之故囚心动其僮哀勉密告勉被衣乘马而遁比夜半百余里至津店津店老人曰此多猛兽何故夜行勉因言其故未毕梁上有人瞥下曰几误杀死长者乃去未明携故囚夫妻二首而至示勉容斋续笔曰欧公作尹师鲁墓铭但称其文章简而有法或以为未尽公怒至贻书他人责之荆公作钱公辅母墓铭但云子官于朝丰显矣公辅不满公曰宜以见还二公之不喜人议其文如此仆谓荆公人有片善称赞不已欧公制作窜改无馀二公好善动皆若此岂有吾文未尽而反讳人议之理不知前辈作文轻重贵于适中假借不欲太甚或者往往欲其极力称借岂二公之所乐乎昔韩熙载尝为江南一贵人制墓铭其间无甚可述文竟其人不满再丐润色韩书一绝却之知此风尚矣仆谓使其议是二公正自心服何至不喜其不喜者以妄论故耳容斋谓二公皆不喜人议其文是又非深知二公者也史之为道撰述欲其简考证欲其详莫简于春秋莫详于左传鲁史所录具载一事之始末圣人观其末得其是非而后能定以一字之褒贬此作史之资考证也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之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儒者好为大言动曰舍传以求经此其说必不通其或通者则必私求诸传诈称舍传云耳东方有人自号智士才多而心狂凡古昔圣贤与当世公卿长者皆摘其短缺而非笑之然地寒力薄终岁不免饥冻里有富人建第宅甲其国中车马奴婢钟鼓帷帐惟备一旦富人召智士语之曰吾将远游今以居第贷子凡室中金宝资生之具无乏皆听子用不计期年还则归我富人登车而出智士杖策而入僮仆妓妾罗拜堂下各效其所典簿籍以听命号智士曰假公智士因遍观居第富实伟丽过王者喜甚忽更衣东走圊仰视其舍卑狭俯阅其基湫隘心郁然不乐召纪纲仆让之曰此第高广而圊不称仆曰惟假公教智士因令撤旧营新狭者广之卑者增之曰如此以当寒暑如此以蔽风雨既藻其棁(梁上的短柱)又丹其楹至于聚筹(厕筹,用途类似今天的手纸)积灰扇蝇攘蛆皆有法度事或未当朝移夕改必善必奇智士躬执斤帚与役夫杂作手足疮茧头蓬面垢昼夜废眠食忉忉焉唯恐圊之未美也不觉越岁成未落也忽阍者奔告曰阿郎至矣智士仓皇弃帚而趋迎富人于堂下富人劳之曰子居吾第乐乎智士恍然自失曰自君之出吾惟圊是务初不知堂中之温密别馆之虚凉北榭之风南楼之月西园花竹之胜吾未尝经目后房歌舞之妙吾未尝举觞虫网瑟琴尘栖钟鼎不知岁月之及子复归而吾当去矣富人揖而出智士还于故庐且悲且叹郁郁而死市南宜僚闻而笑之以告北山愚公愚公曰子奚笑哉世之治圊者多矣子奚笑哉昔者田成子游于海而乐之号令诸大夫曰言归者死颜涿聚曰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田臣子曰寡人布令曰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援戈将击之颜涿聚曰昔桀杀龙逄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者可也臣言为国非为身也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君乃释戈趣驾而归至三日而闻国人有得不内田成子者矣田成子所以遂有齐国者颜涿聚之力也。
楚归晋知罃晋人归⑴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⑵知罃。
于是⑶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⑷,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⑸。
执事不以衅鼓⑹,使归即戮⑺,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shū)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⑻也,两释纍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⑼好.,臣不与及⑽,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⑾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纍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⑿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⒀,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⒁,而使嗣宗职⒂,次及于事,而帅偏师⒃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⒄,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词类活用:臣不才.然则德.我乎而求纾.其民以成其好.二国有好.其谁敢德.判断句:执事不以衅鼓⑹,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所以报也宾语前置句:又谁敢怨其谁敢德何以报我双宾语句:为之礼固定句式:何以报我注释⑴归;送还。
公子谷臣:楚庄王的儿子。
连尹襄老:连尹是楚国官名,襄老是楚国的大臣。
连尹、楚国主射之官。
⑵求:索取。
⑶于是:在这个时候。
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帅。
⑷治戎:治兵,演习军队。
这里的意思是交战。
⑸馘(guo2):割下敌方战死者的左耳(用来报功)。
这里与“俘”连用,指俘虏。
⑹鼓:取血涂鼓,意思是处死。
⑺即戮(lu4):接受杀戮。
⑻惩:戒,克制。
忿:怨恨。
⑼出现。
一说通“宥(you4)”。
⑽与及:参与其中,相干。
⑾任:担当⑿外臣:外邦之臣。
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外臣。
⒀宗:宗庙。
⒁不获命:没有获得国君允许杀戮的命令。
⒂宗职:祖宗世袭的职位。
⒃偏师:副帅、副将所属的军队,非主力军队。
⒄致死:献出生命。
译文:晋人归还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