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S控制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215.00 KB
- 文档页数:14
1目的为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以下简称RAMS ), 建立执行可靠性分析的典型方法,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保证顾客满意,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集团产品的设计、开发、试验、使用全过程RAMS的策划和控制。
3定义RAMS: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R―― Reliability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靠度。
A―― Availability有效性:是指产品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令人满意地发挥功能的概率。
M ------ Mai ntain ability 可维护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维修性的概率度量亦称维修度。
S―― Safety安全性:是指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完成其规定功能,同时保证操作和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FME(C)A : Failure Mode and Effect(Criticality)Analysis 故障模式和影响(危险)分析。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可修复产品(部件)的连续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
MTTR平均修复时间:指检修员修理和测试机组,使之恢复到正常服务中的平均故障维修时间。
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
4职责4.1销售公司负责获取顾客RAMS要求并传递至相关部门;组织对顾客进行产品正确使用和维护的培训;负责产品交付后RAMS数据的收集和反馈。
4.2技术研究院各技术职能部门负责确定RAMS目标,确定对所用元器件、材料、工艺的可靠性要求,进行可靠性分配和预测,负责建立RAMS数据库。
4.3工程技术部负责确定能保证实现设计可靠性的工艺方法。
4.4采购部负责将相关资料和外包(外协)配件的RAMS要求传递给供方,并督促供方实现这些要求。
4.5制造部负责严格按产品图样、工艺文件组织生产。
程序在ram运行的原理程序在RAM运行的原理一、引言程序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是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内存。
程序在RAM 中运行,其实是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流程实现的。
本文将从程序加载、内存管理、指令执行等方面,详细介绍程序在RAM运行的原理。
二、程序加载程序从外部存储介质(如硬盘、固态硬盘、光盘等)加载到RAM中运行,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读取、解析和装载。
1. 读取:计算机系统会通过硬件接口和控制器,将存储介质中的程序数据读取到内存控制器中。
2. 解析:解析器会对程序进行解析,将其转换为计算机能够理解和执行的指令格式。
3. 装载:将解析后的指令和数据加载到RAM中的合适位置,为接下来的执行做准备。
三、内存管理内存管理是指对RAM中的内存空间进行有效管理,以满足程序运行的需求。
内存管理主要包括内存分配和内存释放两个方面。
1. 内存分配:当程序需要内存空间时,操作系统会根据程序的要求,为其分配一块合适大小的内存空间。
常见的内存分配算法有首次适应、最佳适应和最坏适应等。
2. 内存释放:当程序不再需要某块内存空间时,操作系统会将其标记为可用状态,以便后续的内存分配。
内存释放的时机和方式有多种,如手动释放、自动垃圾回收等。
四、指令执行程序在RAM中执行的核心过程是指令执行。
在程序加载到RAM后,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会逐条执行指令,完成相应的计算和操作。
1. 取指令:CPU从RAM中读取下一条指令,并将其存储在指令寄存器中。
2. 解码指令:CPU对指令进行解码,确定其操作类型和操作对象。
3. 执行指令:CPU根据指令的操作类型和操作对象,执行相应的计算和操作。
4. 存储结果:CPU将执行结果存储到指定的内存位置或寄存器中。
五、程序运行的特点程序在RAM中运行具有以下特点:1. 高速访问:RAM是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内存,其访问速度较快,可以提供快速的数据读取和存储。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为满足顾客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保持与顾客沟通,充分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通过评审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确保顾客满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投标过程、合同订单过程、项目执行过程、新产品开发或其他与产品和服务有关要求的管理过程,以及与顾客保持有效沟通的控制。
3、发布范围总经理、管理者代表、轨道车辆空调事业部、测试中心。
4、职责4.1运营部:4.1.1向项目可行性评估小组反馈产品和服务要求。
4.1.2负责产品和服务要求控制程序的归口管理。
负责与顾客的沟通,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识别、订单要求评审、合同签订。
4.2资材部:负责所需采购物资和设备设施的供应能力的评审。
4.3设计部:4.3.1负责产品特殊要求设计满足能力的评审;4.3.2负责新产品开发的提出。
4.4质保部:负责产品和服务质量要求和监视测量能力的评审。
4.5制造部:负责产品和服务提供、交货期保证能力的评审。
4.6财务部: 负责资金能力保证。
4.7项目可行性评估小组(下文简称项目组):4.7.1负责对产品和服务要求进行需求研读、识别、确认、评审。
4.7.2负责配合项目之需求与调度,资料的提供,参与可行性评估针对自身所负责之项目功能对客户之需求提出相应的对策或疑虑,以利有效确认客户需求及风险识别。
4.7.3适当时,包括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参与。
4.7.4视产品和服务要求的复杂程度确定项目组成员,可包括:轨道空调事业部总经理及各部门。
5、作业程序5.1项目团队的建立5.1.1 公司根据既往的经验(产品开发、投标、项目管理等),确定与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能力要求,在此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建立“需求管理的多功能团队”。
5.1.2 根据不同的来源,该多功能团队的主持人员应当是:项目的负责人、投标团队的负责人、产品开发负责人或销售负责人。
5.1.3 该多功能团队还可以邀请外部客户组成。
5.1.4 如有外部客户,无论多功能团队是否有外部客户参与,都应指定与外部客户沟通的人员。
RAMS控制程序1. 目的PURPOSE明确RAMS工作任务、职责和方法,确保产品能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满足RAMS要求。
2. 范围SCOPE仅适用于IRIS认证范围内的产品3. 定义DEFINITION3.1. 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的统称。
3.2.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区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
3.3. 可用性在要求的外部资源得到保证的前提条件下,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刻或时间区间内,处于可执行规定功能状态的能力。
3.4. 可维护性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规定的程序和资源进行维护时,对于给定使用条件下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区间内,能完成指定的实际维护工作的能力。
3.5. 安全性免除不可接受的风险影响的特性。
3.6. 产品生命周期从产品的初始概念阶段一直到产品停用和处置的整个阶段。
3.7. 故障Failure是指因产品功能不能实现而需要运营或维护人员维修或恢复运作的情形,包括所有虚警报或指示错误,均需列为故障。
It is the state that 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person is needed to repair or restoreoperations due to product can’t realize function. All false alerts and wrongindications shall be seen as failures.3.8. FTA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3.9. FMECA故障模式、后果及危害度分析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4. 职责和权限RESPONSIBILITY AND AUTHORITY4.1. NPD负责:1) 获取、组织评审并确定RAMS要求2) 组织产品小组,对RAMS进行计划和管理3) 建立或RAMS规格4) 建立RAM模型、RAM要求分配5) 组织进行设计有关的FMECA、FTA6) 进行RAMS设计,并完善RAMS有关的设计资料7) 对RAMS性能进行预计、分析和报告8) 组织RAMS性能测试和验证9) 进行RAMS改善4.2. PE负责生产过程设计以及过程FMECA4.3. QA负责汇总所有故障信息,确保采取纠正措施5. 流程图FLOW CHART。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RAMS)定义解释张屹2015年3月1日1引言“RAMS是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维修性(Maintainability)和安全性(Safety)这四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的缩写。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用性:产品在任意随机时刻需要和开始执行任务时,处于可工作或可使用状态的程度。
可维修性: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安全性:产品所具有的不导致人员伤亡、系统损坏、重大财产损失、不危害员工健康与环境的能力。
”以上是用自然语言描述的RAMS概念。
为了使概念理解简单并且清晰一致,本文用公式和图形方式,从产品功能出发给出RAMS概念的形式化解释,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2产品功能人们对产品的需求,根本上是对产品功能的需求。
产品功能的模型如下图所示,x y图1 功能的数学模型人们当然期望产品功能——这个y=f(x)是恒定的,不随外部环境和时间等条件变化,但这在现实世界是不可能的,因此有了对产品性能的要求。
下文的RAMS即属于产品性能的范畴。
3 RAMS 概念解释 3.1 R AM图2 RAM 状态图由图2可见产品使用中只能处于两个状态:1. y =f (x )的状态,这是人们所期望的,称为正常状态,2. y ≠f (x )的状态,这是人们所不期望的,称为故障状态。
处于正常状态时,如果产品发生失效,则会进入故障状态; 处于故障状态时,如果产品得到恢复,则会进入正常状态。
产品的RAM (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即与这两个状态有关。
假设外部条件一致并恒定的情况下: 可靠性即是产品处于正常状态的能力;可用性即是产品处于正常状态占产品整个使用周期的比例; 可维护性即是产品从回到正常状态的能力;其中“能力”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使用“持续时间”把它指标化,即“持续时间”就是“能力”。
(CAMELLIA)RAMS控制程序介绍本文档旨在说明(CAMELLIA)RAMS控制程序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该程序旨在提供一种自动化的方法来管理和监控(CAMELLIA)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
功能(CAMELLIA)RAMS控制程序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 可靠性管理:该程序可帮助用户监测(CAMELLIA)系统的可靠性情况并提供相应的统计数据和报告。
用户可以了解到系统的故障率、可靠度指标和可用性指标等。
可靠性管理:该程序可帮助用户监测(CAMELLIA)系统的可靠性情况并提供相应的统计数据和报告。
用户可以了解到系统的故障率、可靠度指标和可用性指标等。
2. 可用性管理:程序可对(CAMELLIA)系统的可用性进行定期监控,并记录系统的可用时间和不可用时间。
用户可以根据此数据评估系统的可用性水平,并作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可用性管理:程序可对(CAMELLIA)系统的可用性进行定期监控,并记录系统的可用时间和不可用时间。
用户可以根据此数据评估系统的可用性水平,并作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 可维护性管理:程序可追踪和记录(CAMELLIA)系统的维护工作,包括计划维护和应急维护。
用户可以根据维护记录进行维护工作的安排和评估。
可维护性管理:程序可追踪和记录(CAMELLIA)系统的维护工作,包括计划维护和应急维护。
用户可以根据维护记录进行维护工作的安排和评估。
4. 安全性管理:程序可监控(CAMELLIA)系统的安全性,并记录安全事件和漏洞。
用户可以根据记录的数据来评估系统的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安全性管理:程序可监控(CAMELLIA)系统的安全性,并记录安全事件和漏洞。
用户可以根据记录的数据来评估系统的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使用方法安装步骤2. 打开安装包,按照提示完成安装过程。
3. 安装完成后,将程序图标添加到桌面或开始菜单,以便方便启动程序。
配置设置在首次运行程序之前,需要进行以下配置设置:1. 打开程序,进入配置页面。
(ORCHID)RAMS控制程序简介(ORCHID)RAMS控制程序是一种用于管理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参数的软件程序。
该控制程序旨在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帮助组织监控和评估其系统或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
功能以下是(ORCHID)RAMS控制程序的一些主要功能:1. 数据收集和监控控制程序可以收集和监控关键数据,包括设备的故障率、可用性、平均修复时间和安全性参数。
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控,组织可以及时了解系统或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2. 报表生成和分析控制程序可以生成各种报表和图表,以便对系统或设备的RAMS参数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些报表可以帮助组织快速了解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水平,并识别任何潜在的问题或风险。
3. 预测和优化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控制程序可以帮助组织预测未来的RAMS参数,并提供优化建议。
这有助于组织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和资源分配,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4. 安全管理控制程序还包含一些安全管理功能,包括故障排除、警报通知和事件日志记录。
通过这些功能,组织可以及时响应任何系统或设备的故障和安全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优势(ORCHID)RAMS控制程序的优势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简单易用:控制程序具有直观的用户界面和简单的操作流程,无需复杂的培训即可上手使用。
- 数据准确性: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控,控制程序能够提供准确的RAMS参数信息,支持精确的分析和决策。
- 预测能力:控制程序基于历史数据和模型预测,能够帮助组织预测未来的RAMS参数,提供有效的优化建议。
- 安全管理:控制程序包含安全管理功能,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系统或设备的故障和安全问题。
总结(ORCHID)RAMS控制程序是一款简单而实用的软件,用于管理和评估系统或设备的RAMS参数。
它提供了数据收集、报表生成、预测和优化等功能,帮助组织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通过使用该控制程序,组织可以及时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