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表格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我看到了什么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教学准备: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察。
(校园内)。
观察记录纸。
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1.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2.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
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3.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4.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5.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素材积累】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有选择就会有错误,有错误就会有遗恨,但即使第一步错了,只要及时地发现并纠正,未必步步都错下去。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路断尘埃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双翅膀;厄运突降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雨雪连绵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份责任和梦想。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引言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观察活动,体验看、听、摸、闻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2、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感悟到自然界的美妙、研究自然的乐趣,从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研究活动。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交流、合作对学习的作用。
4、使学生领悟到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体。
重点难点:开展科学观察活动,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教学过程:一、引入1、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给大家上一门新的学科《科学》。
同学们一定会问,《科学》是学什么呢?它有哪些内容呢?我告诉你们,科学课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内容,比如,火山、地震、宇宙、天气、植物、动物、人体、电、光等。
现在我先把《科学》第一册的内容用小图标来表示,你们猜猜这些小图标分别表示什么内容。
同学们一定要问,这些内容怎么学呢?我告诉你们,每个单元都有许多有趣的活动组成。
我们学科学就是要亲自参加、经历这些活动。
比如观察蚂蚁的身体,测测蝗虫跳多高,看看蜗牛是怎样爬的。
通过这些活动长知识、长才干、长智慧。
你们愿意吗?2、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这里有一幅图,仔细看看图上有什么,然后告诉大家我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二、看图片上的树1、出示一张树的图片估计。
请你先看1分钟,估计你能发现多少点情况?还有更多的吗?2、组织学生交流、倾听。
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说看到了什么,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能一口气说多少点情况。
注意:做到不重复的补充介绍。
3、再次估计。
你们再估计一下,看这幅图你最多能一口气说出多少点情况?三、回忆在树前曾看到过什么。
1、过渡:难道一颗大树真的就只有这么多点情况吗?(曾在树前看到过其他情况)2、回忆:回忆在一颗真正的大树前。
曾经看到过什么?数数能说出几点。
比看图的发现是多还是少?3、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说说你自己曾经在大树看到过的情况是否比看图的多?4、全班讨论:为什么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的情况比看这张图片的发现多得多?四、引导学生从看树到观察一颗树。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简案一、学习目标1、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初步认识真正的观看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看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看的进行。
3、用各种感官观看大树。
4、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看和测量。
5、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看的结果。
6、明白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看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7、进展观看大树的爱好,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朝气蓬勃的感受。
8、在观看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适应。
二、学习预备分组材料:一些观看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看记录纸。
三、学习过程1、教师: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谈话:就让我们从周围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看研究吧。
3、讲解:(出示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伙儿认真地看图,你能发觉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觉几点?)4、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认真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觉,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5、引导:照片拍得专门清晰,然而我们从照片上发觉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6、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7、谈话: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伙儿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认真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8、学生交流:什么缘故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可不能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9、教师总结:如此带着目的去仔认真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看活动就开始了。
10、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假如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看什么?我们如何样才能观看到更多的内容?11、交流:教师引导小孩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看大树的个人打算。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大树,做好简单记录。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大树。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大树。
教学准备
白纸、放大镜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在操场上的大树下观察到很多东西,这节课我们将专门去观察大树,我们会发现大树更多的秘密。
提醒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记录大树,重提拓印法。
能否自己定一份较好的计划,能否按计划进行观察。
二、探究计划:
你打算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大树?请在记录本上记录好。
你打算观察大树的哪些方面?请记录好。
你打算借助什么工具观察?请记录好。
你打算怎样记录你的大树?
小组讨论记录方法。
提醒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提醒学生借助工具观察。
能否自己拓印一张树皮、能否倾听同学的意见、能否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大树、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的大树》观察记录表
我的观察顺序
我想观察的内容
我借助的观察工具
我
观
察
到
的
内
容
三、探究过程:
去到大树前,以小组为单位,按自己的顺序和观察内容观察并记录大树。
四、交流评价:
小组内交流,综合小组意见
班内交流
猜猜我观察的是哪课大树?
五、评出最佳记录员。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无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引言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晰,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盛,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准备】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言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你能发现几点?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1、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3、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时,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3、评价: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2/ 2。
课题
我看到了什么
总课时 7
本节课时 1
本节课教材分析 1、学生知道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学生能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
和测量。
3、学生意识到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
有更多的认识。
本节课学情分析 初次接触科学课,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他们对于科学课较为感
兴趣。
教学目标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重点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备课 时间 2011-8-16
教学难点 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授课 时间
教学方法
及设计意图 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及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预测
导入
新课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
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
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
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
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
特点? (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
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
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
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
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
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
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
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
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
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
的信息。
作业 板书 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 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 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练习册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大树 小草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
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
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
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
东西?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