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习作:写读后感》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8
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
2.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
3.掌握写读后感的技巧。
教学重点:自己尝试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难点:掌握写读后感的技巧。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对我们的人生有重大影响。
同学们,相信你们现在已经看过很多书,回忆一下,有没有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让你感动得泪流满面?有没有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让你感觉豁然开朗?有没有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让你感到无限温暖?(学生回答)读完文章或书后,让我们把这种切身体验写下来,这就是一篇读后感。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写读后感。
(板书课题)2.什么是读后感?(在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段话等内容之后,把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内容联系实际写下来。
)二、范文引路,了解写法。
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范文。
教师多媒体出示默读要求:(1)作者读的是什么文章?(2)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3)这篇文章给作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哪些部分是写作者的“感”的?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哪些部分是写作者的“感”的?这些部分写得怎么样?作者的这些感想是因何产生的?总结:(1)写读后感,“感”应该作为重点详细描写。
(教师板书:感是重点联系实际)(2)要先读文章,读懂原文。
(教师板书:读是基础读懂原文)3.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安排这篇读后感的写作顺序的呢?(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1)介绍自己读的是什么文章或书,并概括地写出自己的总体收获。
(2)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
(3)联系实际,具体写自己读后的感受,悟出的道理。
师: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有条理地写的。
老师把这样的思路概括成了读后感“五部曲”:点——开篇点题,引出感受;介——介绍主要内容;议——围绕观点展开议论;联——联系实际陈述观点;结——总结感受,首尾呼应。
师:那么,思路有了,该如何定题目呢?生1:可以以“读《×××》有感”为题目。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
2.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方法。
3.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读后感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要组织同学们参加征文比赛,咱班有没有同学参加过征文比赛?看来同学们都身经百战。
陈老师班的李静同学寒假里写的征文《<狼来了>读后感》得了一等奖,正好咱们第四次习作就要来学写读后感,这节课,咱们就借助李静同学的读后感一起来研究研究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好吗?(板书:学写读后感)二、阅读范文,感悟写法《狼来了》读后感寒假里,我读了《狼来了》这个寓言故事。
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否则后果很严重。
(介绍题目,点名感受)这个故事主要是讲了一个小孩子放羊时觉得无聊,便大喊:“狼来了,救命呀!”在山下干农活的村民听了他的喊叫,第一次,第二次都信以为真,发现小孩撒谎后都很生气,第三次狼真的来了,小孩再喊狼来了,村民不再相信他了,最后小孩和他的羊都被狼吃掉了。
((概括内容,紧扣感受)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一身冷汗,说谎的后果是多么可怕啊!狼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
诚实是多么重要。
要是你多次欺骗别人,就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
如果你失去别人的信任,那你还能干什么呢?(详谈体会,围绕感受)读了这个故事,也让我想起了我平时做过跟那小孩类似的事。
记得有一次,寒假时我为了玩耍骗妈妈做完了作业,妈妈便相信了我的鬼话,说:“做完了就去玩吧。
”结果,等到放假最后几天,妈妈检查我的作业时,我才手脚忙乱地做起作业来,那几天,妈妈怎么也不相信我的话。
当时我真后悔,为什么我要像那小孩一样说谎,害得连妈妈都不信我呢?想起来,我就觉得很惭愧。
(联系生活,再谈感受)最后我奉劝大家:谎言只能蒙人一时,不能蒙人一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 - 理解读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 能够理解文本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1.《习作:写读后感》教材内容;
2.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教学工具;
3.学生阅读材料。
三、教学过程
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通过讲解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介绍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习作的写作要求。
2. 阅读教材
•学生课前自主阅读教材,并思考自己的读后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 分析教材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要点和主题;
•学生归纳文章的主旨,准备写读后感的思路。
4. 写读后感
•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写读后感的习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5. 互评与分享
•学生互相交换习作,进行互评和打分;
•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分享,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教师讲解、学生阅读、写读后感和分享等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延伸拓展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写作,并组织相关写作比赛,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以上就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总体评价学生作文,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
2、学会运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的方法,能对他人的作文进行正确的点评训练学生的作文讲评能力教学重点:学习作文点评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讲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要求进行作文点评。
教学手段:对比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本课:同学们,大家选取了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后写的一篇读后感。
昨天之间进行了互批,老师又作了复批。
今天我们对本次习作进行讲评。
(板书:讲评《读后感》)二、回顾习作要求并分析1、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习作要求,(课本)请大家齐读。
从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选取一篇你最喜欢的文章,认真重读几遍,写一篇读后感,注意写出你读后真实的体会和感想。
2、习作要求告诉了我们哪些写好本次作文呢(1)必须是最喜欢的,为什么选最喜欢的(最喜欢的印象深,感受深。
)(2)必须是写出真实的体会、感想,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3、写一篇读后感,应当怎样处理“读”和“感”的关系呢学生:简单概括原文主要内容,重点写感想。
老师:总结概括,(板书)读为基础,感为重点,读后感的两种基本写法是什么(板书)先读后感,读感交替。
三、总结本次习作从批阅本次作文来看,大多数同学能紧紧围绕习作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在认真复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写出了自己真实的体会和感想。
全班41人,有25人习作比较成功,11人习作非常突出,5人习作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让我们通过欣赏佳作,病文会诊,“开处方”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大家愿意吗四、欣赏佳作(一)黄同学的1、他的习作非常成功。
请他朗读,大家注意思考:你认为这篇读后感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可以从文章结构、写法、修辞运用、用词用句等方面考虑;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2、讨论:3、谈评语。
(二)唐淑莹的1、欣赏了黄美的作文,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唐淑莹同学的习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内容:《习作:写读后感》2.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读后感的概念和重要性•能够根据所读内容,写出个人的读后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3. 教学准备:•课文或故事书籍•笔、纸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简单谈谈自己最近读的一本书或文章,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2.引导学生理解读后感的概念,为什么读后感重要。
第二步:讲解1.讲解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2.介绍一些写读后感的技巧和方法。
第三步:实践1.让学生选取一篇课文或故事书籍,阅读后书写读后感。
2.指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写出个人的感受和体会。
第四步:展示与分享1.学生互相交流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点评和引导学生改进读后感的表达方式。
5. 总结反馈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老师给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习作:写读后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阅读内容后的个人感受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在写读后感时过于简单,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表达,这可能与平时阅读量和写作训练不足有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引导他们多读好书,多思考书中的内容和意义。
同时,我也会设计更多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引导,相信学生的写读后感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更高的水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案(8)一. 教材分析《习作:写读后感》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作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一篇优秀的文章或书籍,学会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并能够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章或书籍,并能够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在写作过程中,表达不清楚,逻辑不清晰,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一篇优秀的文章或书籍,学会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
2.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一篇优秀的文章或书籍,学会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并能够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文字清晰、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引导学生学会从中提炼有价值的内容。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3.指导法: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优秀文章或书籍,用于教学示例和学生阅读。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阅读一篇优秀的文章或书籍,准备好自己的读后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过的优秀文章或书籍,引起学生对读后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读后感文章,让学生仔细阅读,并引导学生分析这篇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篇优秀的文章或书籍,讨论并提炼出其中的有价值的内容。
然后,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优质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故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写读后感的习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内容。
二、教学准备
1.备好习作写作讲解的范文。
2.确保学生已经读过相关故事或文章。
3.准备展示板或电子设备,用于展示范文和教学素材。
三、教学流程
1.导入
–给学生简要介绍写读后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2.阅读故事
–让学生阅读相关故事或文章,确保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范文分析
–展示习作范文,逐段分析范文的结构、语言表达和观点。
4.写作讲解
–讲解写读后感的写作步骤和技巧,包括感想提炼、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
5.写作实践
–让学生根据所读故事或文章内容,开展写读后感的实践活动。
老师可给予指导和建议。
6.讨论分享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习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7.总结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反思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提升写读后感的习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
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习作:学写读后感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2.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4.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习作中体现个性,有创造性地表达。
教学重难点: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习作中体现个性,并能够有创造性地表达。
教学准备:1.你想根据本单元的哪篇文章写读后感,就再认真读一读这篇文章。
2.想写其他方面的读后感,就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交流,感知读后感同学们,请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的4篇课文,哪篇文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单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交流感受) 小结:我们读书看报往往会产生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些情节或细节会让你受到触动,有时一些精彩的语句会让你过目不忘。
把具体的感受写下来,这就是读后感。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读后感。
(板书课题)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1.请同学们自由读书上的提示,看看本次习作都有哪些要求。
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那些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内容选择一两个让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感受要真实、具体。
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2.根据学生汇报,梳理习作要求:(1)选择范围:可以是本单元学过的文章中的人物,也可以是自己从书刊、影视作品中了解到的人物。
(2)写作内容:先写人物事迹,再写自己的感想和评价。
(3)注意的问题:集中一两点来谈,不要面面俱到。
三、交流启发,确定内容1.明确了习作要求和写法,就应该选择材料了。
下面请大家来说一说,你想针对哪篇文章或那个人物写读后感?简要说出令人感动的事例和你的感想。
2.确定习作材料,去粗取精。
四、学习范文,授之以渔1.组织交流。
课件出示范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范文中哪些是“读”的内容?哪些是“感”的内容?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猴王出世》读后感《西游记》第一回讲的是美猴王出世。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
教材以读后感为主题,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读后感的定义、写作技巧以及如何进行写作。
教材通过丰富的素材和示例,引导学生学会从阅读中获取灵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基础,他们对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写作读后感方面,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不知道从何下笔,难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语言表达过于平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读后感的定义和写作要求。
2.培养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灵感,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在写作中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灵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重点:让学生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读后感文章,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写作特点和要求。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感受和写作心得。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写作,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和示例文章。
2.学生准备:阅读教材中指定的文章,准备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受和心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写读后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优秀读后感文章,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写作特点和要求。
同时,教师对文章进行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感受和写作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意见。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案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让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升写作素养。
1.2 教学重点•理解读后感的基本概念;•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
1.3 教学难点•良好的写作表达能力;•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引导学生通过一幅图或一个问题,导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2.2 学习活动第一部分:理解读后感1.介绍读后感的概念2.分享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3.探讨如何理解文学作品第二部分:写读后感1.教授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2.分组讨论,完成一篇读后感的写作3.互相交流,提出改进建议2.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尝试写不同类型的读后感,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三、课堂总结•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写读后感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布置写读后感的作业,并指导学生在家完成。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写读后感是一个重要的写作形式。
通过写读后感,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激发对文学的兴趣,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明确读后感的概念,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引言和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
•合作学习方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想法,促进合作与交流。
•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实践,通过实践提高写作技能。
预习单预习内容1.理解读后感的概念和作用;2.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读后感;3.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准备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预习问题1.你认为读后感的作用是什么?2.如何写一篇生动有趣的读后感?3.你对本单元的写读后感有什么期待或困惑?预习要求•认真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做好笔记;•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准备好参与课堂讨论。
习作 写读后感 课题 写读后感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读后感这种文体,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2.按照要求完成习作,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3.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5.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教学 重点
1.认识读后感这种文体,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2.按照要求完成习作,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教学 难点 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4 )分钟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引导回忆:同学们最近在课内或课外读了哪些书籍或者文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有人读《冬阳•童年•骆驼队》会被深深感动,有人读《红楼梦》会潸然泪下,有人读《武松打虎》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些都是同学们真实感情的流露。 这节习作课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读后感。(板书:写读后感)什么是读后感呢?(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4.【出示课件4】什么是读后感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往往会产生自己的阅读 通过谈话交流,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在谈话中使学生初步接触了“读”和“感”。 感受,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些情节或细节会让你受到触动,有时一些精彩的语句还会让你过目不忘。把具体感受或者获得的启示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思考读过的内容。
新课 教学 (34 )分钟
二、阅读范文,了解写法。 1.呈现读后感例文。【出示课件5】 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边读边思考每个段落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3.小组交流:阅读范文,从写作方面来说,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1)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用一句凝练的话写出自己最深的一点感受。(板书:介绍篇目,点明感受) ②紧扣感受,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板书:概括内容,紧扣感受) ③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板书:围绕感受,详谈体会) ④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是结合社会现象来谈读书以后的深刻感悟。(板书:联系生活,再谈感受) ⑤与开头呼应,进一步来强调总结感受。(首尾呼应,总结感受) (2)具体写作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①介绍内容时不能过多的重复原文。 ②围绕着文章来具体写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三、选择材料,尝试命题。 1.选择材料。【出示课件8】 (1)简介文章内容; (2)选择一两个片段; (3)写出自己的感想。 2.命题指导。 题目可以是“读《xxx》有感”或“《xxx》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主标题。 四、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展现例文,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分析和交流例文。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学生对《读后感》也就有了清晰的认识。 1.明确习作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格式要正确。 五、全班交际,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选出最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 3.小作者读习作,其他学生认真听读。 4.集体评议,说说习作好在哪里,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 5.根据交流情况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把修改后的习作认真誊抄在作文本上。 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典型作文评价,多渠道,多角度,提升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2 )分钟
六、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同学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寓意深厚,很多文章让我们读了或明白道理、或深受启发。今后,希望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或文章进行阅读,读书时,请同学们时常拿起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做一个“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人。
板书 内容
写读后感 介绍篇目,点明感受 围绕感受,详谈体会 联系生活,再谈感受 首尾呼应,总结感受
课后反思 《学写读后感》是部编本人教版语文第十册习作二的内容。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从读过的书中或者文章中任选一篇写读后感,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感受要真实、具体。“写读后感”在五年级的教学中是一个起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怎样使学生在习作中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杜绝“复述内容式”读后感。 分析例文,引导学生明白习作中不能大段大段地复述故事内容,要紧扣感受,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二、杜绝“无感而发式”读后感。 通过范文阅读和分析使学生明白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这才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教材由两部分组成:文字和插图。文字部分告诉学生什么是读后感及写读后感的好处,交代了本次习作的要求,是写一篇读后感,对读后感做了简单的要求并对写法做了两点提示。插图由主体部分的两本书,再加上笔墨和纸张构成,这是对“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提示。 设计理念:“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感受要真实、具体”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真情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与习作相关的资料介绍】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依赖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记下重要的知识如有不懂可以再看一下。 读书笔记分类 (1)摘要式。 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2)评注式。 评注式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3)心得式。 即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常用方法有:札记,也叫札记,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读后感书写要点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 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如果是走马观花地读,囫囵吞枣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找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与习作相关的其他资料】 读《童年》有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它给我的感触颇深。阿廖沙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高尔基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却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 阿廖沙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和他比起来,我可是幸福多了。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疼爱,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友爱,使欢乐的音符时时洒落在我的身边。在竹林里嬉戏,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闻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这样无忧无虑开始的。拎着个大篮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后捡麦子,大篮子却总是撞到我的脚后跟。两条'小辫儿上下欢快地跳动着,白蝴蝶在身边快乐地翩翩飞舞。湛蓝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微风挑逗着衣襟,篮中的麦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时光也就是在欢欣愉悦的劳动中度过的。走进了书香四溢的校园,也成了一个莘莘学子。充实的一天就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热心地传授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开始走向成熟。 我喜欢这本小说,也因为这本小说更热爱现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