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倾销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15
中国鞋遭遇欧盟反倾销事件回放■2005年6月30日和7月7日,欧盟委员会对我国劳保鞋和部分皮鞋实施反倾销立案调查,其中劳保鞋涉案金额在5255万美元、皮鞋案金额高达7.3亿美元。
■2006年3月23日,欧盟成员投票通过从4月7日起对所有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皮鞋征收4.8%的关税,到10月增加到19.4%。
■2006年10月5日,我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发表谈话指出,欧盟在此案中存在多处法律缺陷,中方将保留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利。
■2006年10月7日,欧盟正式启动对原产于中国的皮鞋产品实施征收为期2年的16.5%的反倾销税。
■2006年10月23日,奥康集团决定向欧盟一审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欧盟理事会征收16.5%反倾销税的法规不符合欧盟的相关法律。
随后,温州泰马、广东南海金履和广东万邦等3家企业跟进。
■2006年12月8日是中国鞋企对欧盟皮鞋反倾销的申诉截止的最后期限。
除了四家外,中国其他千余家皮鞋企业集体放弃了诉讼。
关注欧盟对华鞋类产品反倾销案佚名【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2006-06-28 8:34】鞋是2006年欧盟与中国双边贸易中最热门的一个词汇。
从2005年中到2006年初,欧盟多次刁难中国鞋类产品。
先是对劳保鞋和皮面鞋靴进行反倾销调查,然后是宣称“有毒鞋”,最后发起针对中国多种鞋类产品的反倾销调查。
使鞋类产品成为继纺织品之后第二种面临众多贸易救济措施的产品。
在“鞋案”中,欧盟“一年中分阶段征收反倾销税、对所有涉案企业实施统一税率以及拒绝给予市场经济地位”的行为史无前例,这些“不按规矩出牌”的做法引起了国内业界的关注。
本文拟就欧盟对华鞋类产品反倾销的整个过程作一概括和分析。
二、欧方观点(一)欧盟各成员国观点1.瑞典2006年3月7日,瑞典工商部长Ostros表示,坚决反对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和越南的皮鞋征收反倾销关税。
Ostros指出,征收反倾销税将是失败的做法。
Ostros表示,不能理解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关于“征收反倾销税不会造成鞋类市场价格上涨”的说法,如果真是这样的结果,加征反倾销税将毫无意义。
商务部工作人员的贸易保护主义与反倾销措施案例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中国商务部的工作人员在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倾销措施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案例,来探讨商务部工作人员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倾销措施问题时的思路和举措。
案例一:中国钢铁行业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挑战过去几年,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例如钢铁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和征收关税等。
面对这种情况,商务部工作人员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维护中国钢铁行业的合法权益。
首先,商务部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了相关反倾销调查并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材料,以使中国钢铁产品的竞争优势得到充分的认可。
其次,商务部工作人员与其他国家进行了多次高层沟通和谈判,争取通过对话解决贸易争端。
此外,商务部也加强了对中国钢铁行业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转型升级,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案例二:中国对美国大豆的反倾销措施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对中国大豆等产品实施了一系列的反倾销措施。
商务部工作人员在这一问题上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首先,商务部工作人员迅速调整国内大豆进口策略,多元化大豆供应渠道,减少对美国大豆的依赖,以降低贸易风险。
其次,商务部工作人员与其他国家的大豆生产运营商进行合作,争取增加非美国大豆的进口量,以平衡贸易关系。
此外,商务部还加大了对中国大豆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其拓展国际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案例三:中国对进口废塑料的反倾销行动塑料废物的跨境传输和处理一直是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之一。
商务部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了废塑料的反倾销调查,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规范相关行业和市场。
首先,商务部工作人员与环境保护部门合作,推动制定了进口废塑料的技术标准和准入条件,以确保从源头上控制废塑料的质量。
其次,商务部工作人员与其他国家的相关部门进行了广泛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废塑料跨境传输和处理的国际标准的制定和落实。
我国反补贴案例篇一:最近三年中国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例最近三年中国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例09经济学2班 3109010657 韩维伟一、中欧钢铁扣件反倾销案胜诉,击破欧盟贸易保护:以反倾销之名,2021年,欧盟开始对进口中国的钢铁扣件课以重税。
由于实在忍无可忍,2021年7月31日,中国在WTO起诉欧盟。
首先进行的是必经的磋商程序,但磋商无果。
同年10月12日,中国要求成立专家组进行审理。
巴西、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印度、日本、挪威、中国台湾、泰国、土耳其和美国以第三方身份参加诉讼。
2021年12月3日,WTO专家组就中国诉欧盟对中国钢铁扣件反倾销案作出一审裁决,支持了中国的8项诉求;同时,认为中国对11项诉求证明不充分不予支持,并对另外9项诉求不予裁决,或者认为不在管辖范围,或者没有裁决必要。
中国获得支持的8项诉求是双方争议的核心,所以从整体上讲,中国胜诉。
二、中美轮胎特保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2021年6月29日提出建议,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
根据程序,2021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为期三年。
2021年12月13日,WTO驳回中国提出的美国对其销美轮胎征收反倾销惩罚性关税的申诉,仲裁小组表示美国在2021年9月对中国销美轮胎采取“过渡性质保护措施”征收惩罚性关税未违反WTO规定。
2021年9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裁定中国败诉。
三、国际对华钢材反倾销案例:2021年,国际方面对中国钢铁反倾销案共计21例,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盟,美国7起,欧盟4起,俄罗斯3起,印度3起。
从品种上看,中国的钢管产品又成为各国主要的反倾销对象,总计有12起之多,未来中国钢管出口环境将受到严峻的威胁和挑战。
果上进行了修正。
此外,11月5日,美商务部裁定对石油钢管征收税率36.53-99.14的高额反倾销税,预计未来几个月商务部和ITC就是否对中国石油钢管征收反倾销税分别作出终裁和损害裁决。
中国企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案例10月中旬,欧洲法院终审裁定:欧委会2007年4月对中国熨衣板反倾销案终裁中,拒绝给予广东佛山xx日用品有限公司市场经济待遇并征收18.1%反倾销税的做法违法,该企业将免征反倾销税。
这是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第一次在欧盟法院打赢反倾销官司。
市场经济待遇问题是制约我国企业应诉欧盟反倾销调查能否取得较好结果的重要因素。
这家普通民营企业应诉成功告诉我们:在遭遇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公正待遇时,涉案企业应当积极应对,利用有关国家和地区司法制度,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有人拿会计制度卡中国企业”这场官司最初起源于2006年2月,在一些当地同业企业的怂恿下,欧盟决定对中国出口至欧洲的熨衣板进行反倾销调查。
xx公司位列其中。
据了解,我国虽然加入了WTO,但欧盟一直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因此在开展反倾销调查中,采取的是逐个公司审查的办法,来确定哪一个中国企业可以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代理该案的律师傅x 辉告诉记者,欧盟在审查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市场经济地位时,通常要求同时满足5条标准——决策没有明显受国家干预,有一套按国际通用准则建立的会计账簿,生产成本、财务状况未受非市场经济体系的显著影响,企业不受政府干预成立或关闭,货币汇率变化由市场决定。
而xx公司就卡在了会计制度上。
当年8月11日,欧盟通知xx 公司,因为其账目和审计报告不符合国际会计标准(IAS),拒绝赋予其市场经济待遇。
而企业是否具有市场经济待遇,直接决定了其产品是否要被征收反倾销税。
xx公司的熨衣板因此被征收18.1%反倾销税。
“事实上,拿会计制度来卡中国企业是非常不合理的。
”傅x辉介绍,WTO明确规定,每个企业都应使用所在国内通行的会计规则。
按照中国法律,中国企业也必须使用国家财政部颁发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而不是所谓的“国际会计标准”。
把这一条纳入审查标准,是欧盟滥用规则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如果你真的就是想找碴,几乎可以从任何一个公司的账目中找到类似的问题。
中国倾销案例中国倾销案例在国际贸易中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倾销是指一国企业以低于生产成本或市场价格的价格出口产品到另一个国家,以获取市场份额或排挤竞争对手。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倾销行为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下面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中国倾销行为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首先,中国倾销案例在钢铁行业中表现尤为突出。
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导致大量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
这些产品往往以低价倾销,给国外钢铁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例如,2016年美国对中国进口钢铁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认定中国存在倾销行为,对中国进口钢铁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这一举措引发了中美贸易摩擦,也使得中国钢铁行业面临更大的国际市场压力。
其次,中国倾销案例也在太阳能电池板行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太阳能电池板产能大幅增加,出口量大幅增长,但在国际市场上往往以低价倾销,导致国外太阳能电池板产业受到冲击。
欧盟、美国等国家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调查,并采取了相关贸易救济措施,限制了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出口。
中国太阳能电池板企业也面临了更加严峻的国际市场形势。
针对中国倾销案例,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除了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和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外,一些国家还通过谈判、协商等方式,促使中国企业遵守国际贸易规则,避免倾销行为。
同时,一些国际组织也在推动全球范围内加强贸易监管,规范国际贸易秩序,防止倾销行为对国际市场造成过大冲击。
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倾销行为对国际贸易和国内产业的影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监管和规范出口行为。
中国加强了对出口企业的监管和指导,规范了出口补贴和定价行为,避免出现倾销行为。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国际社会的沟通和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改革,促进了中国出口行为的规范化和国际市场秩序的稳定。
综上所述,中国倾销案例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影响,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都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倾销行为,促进了国际市场秩序的稳定和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